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概况大纲

中国概况大纲

中国概况大纲
中国概况大纲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社会概览》这本书是有关语言文化的一本教材,属于认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同时提高学生汉语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一门融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向外国留学生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特别是有关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社会心理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能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且还能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兴趣,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中国概况课》选编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妇女、饮食、体育、法制、教育、语言、建筑、就业、环保、宗教及传统文化等十几个方面;题材包括杂文、散文、小说、谈话、报道、综述、调查、书评、诗词等。课程设置方面以阅读理解为主体,主课文一般用来作精读课处理,副课文一般用以训练泛读、速读、跳读、猜测、浏览等技能。以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为辅,培养学生成段、成篇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练习样式丰富,强调客观理解,同时兼顾主观表述,强调理解性掌握,避免单纯机械性记忆。

三、实践环节:

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3次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饭馆里和中国家庭中吃饭的习惯,通过采访中国人对饮食的看法了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通过访问中国的家庭,观察他们的家庭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观念;通过旅游、参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一起过节,做节日食品,感受中国的节日文化等等。

四、学时:(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64学时,第五学期每学期32学时;第六学期每学期32学时。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能为宗旨。从《中国文化概览》这本书的特点出发,以了解文化知识为主,以主课文、副课文的学习为辅,进行阅读、口语、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在教学形式上,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生活化、板书要清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DVD、CD、现场演示、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等,例如,讲中国地理时,配合放一下中国名城名山的图片,

讲中国书法、绘画、武术时,可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讲中国历史时,可配以那个朝代的一些电影片段,采用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则采取讨论的形式,互相扩大信息量。总之,讲课中一定要注意跟学生互动。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其中70%为卷面成绩,30%为平时作业成绩。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2.

2、丁永寿.对外汉语教学参考.[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6.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9

4、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

5、胡有清.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2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6、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学林出版社.2004. 10.

7、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

9、祁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M].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9. 12

10、彭增安.跨文化的语言传通:汉语二语习得与教学.[M].学林出版社.2006

(二)参考资料:

1、王弘宇.中国大陆汉语教材出版的成就与不足[J].世界汉语教学,2003,(1).

2、徐家祯.基础语言课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

学,2000,(3).

3、王建平.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4、陈申.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的演变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7,(2).

6、马叔骏,潘先军.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层次[J].汉语学习,1996,(1).

7、吴勇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的学制及课程设置[J].世界汉

语教学,1996,(2).

8、仁甫,勇毅等.言语行为与文化模式[J].汉语学习,1995,(1).

9、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3).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中国社会概览(上册)

第一课(3学时)

一主课文永远忘不了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家庭观念

(二)永远的家

(三)关注婚姻家庭的变迁

(四)回乡偶书

五副课文练习

常用标点符号介绍(一)

第二课(3学时)

一主课文美丽的错误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人生岂能敷衍

(二)注意开发孩子的右脑

(三)孩子要远行

(四)游子吟

五副课文练习

常用标点符号介绍(一)

第三课(3学时)

一主课文一丈之内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在变

(二)对打工妹婚姻观的调查

(三)再婚夫妇为何出现感情危机

(四)月夜

五副课文练习

第四课(3学时)

一主课文情重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恋爱风度

(二)恋爱中的心理冲突

(三)帮哥写情书

(四)木兰花

五副课文练习

第五课(3学时)

一主课文读书苦乐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一份不俗的学术新刊

(二)要读名著

(三)远离名著

(四)登鹤雀楼

五副课文练习

第六课(3学时)

一主课文自白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龙应台和上海男人

(二)从头做起

(三)镜子和我

(四)嫦娥

五副课文练习

第七课(3学时)

一主课文关于环境问题的通信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谈谈城市“软环境”

(三)国际环保市场异军突起

(四)上海市民生活环境态度调查分析

(五)山居秋暝

五副课文练习

第八课(3学时)

一主课文话说中国人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面子”与“里子”

(二)病态的文明

(三)什么是“面子”

(四)渭城曲

别董大

五副课文练习

第九课(2学时)

一主课文潮起潮落看球迷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清心寡欲,动静相宜

(二)健身与健心

(三)二十一世纪,人类选择怎样的足球

(四)体育术语探源

(五)渔者

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课(2学时)

一主课文饮酒漫谈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混沌

(二)“活食文化”

(三)谈吃

(四)悯农

五副课文练习

中国社会概览(下册)

第十一课(4学时)

一主课文择业观念需转变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调整出新岗

(二)分流先分忧

(三)百种职业排行榜

(四)调查问卷:今年的感觉

(五)雨霖铃

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二课(4学时)

一主课文我和北京的胡同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北京向现代化国际都市发展

(二)北京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情况调查

(三)北京居民读报情况调查报告

(四)北京等七城市居民储蓄动机调查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三课(4学时)

一主课文新世纪育才的关键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中国高等教育转向

(二)大学取消补考

(三)良药未必全苦口

(四)短文三则

(五)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四课(4学时)

一主课文感谢仓颉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关于“文化殖民主义”现象的讨论综述”

(二)汉子:沟通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桥梁

(三)汉字与汉语

(四)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

(五)春夜喜雨

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五课(3学时)

一主课文见义勇为之后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谨防“伪廉着”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

(三)法律为婚姻护航

(四)女大学生诉讼索赔33万元

(五)卖炭翁

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六课(3学时)

一主课文全民皆商与脑体倒挂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市场经济和艰苦奋斗

(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开发

(三)第二职业的利与弊

(四)漫谈经济与消费

(五)虞美人

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七课(3学时)

一主课文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优长

(二)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三)文化建设与道德发展

(四)多给孩子立德上得投入

(五)归园田居

五副课文练习

第十八课(3学时)

一主课文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二重点词语

三主课文练习

四副课文

(一)关于儒教

(二)中国宗教和山水名胜

(三)关于禅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论争(四)关于“克隆人”的争论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副课文练习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填图训练及巩固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读图训练) (一) 中国地形图 1.主要地形区的骨架——山脉。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阴山、昆仑山—b 、南岭。 (2)三列东北—西 南走向的山脉 ???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山脉:g 、阿尔泰山脉。 (4)南北走向山脉:h 、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 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 (1)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高原。 (2)四大盆地:E 四川盆地;F 盆地;G 塔里木盆地;H 盆地。 (3)三大平原:L 东北平原;M 华北平原;N 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 中国气候分布图 1.读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温度带名称:① 带;②中温带;③ 带;④ 带;⑤热带;⑥ 气候区。 (2)我国四大盆地分别位于的温度带: 塔里木盆地位于 带、准噶尔盆地位于 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高山气候区、四川盆地位于 带。

(3)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高山气候区、暖温带、带、暖温带。 (4)甘肃省地跨带、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区。 2.读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山脉—贺兰山—乌鞘岭 —山—唐古拉山—山一 线。 (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 的对比关系,其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半 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 区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 (三)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 1.长江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发源于①山,注入②海 流程、流量、流域面积全长6300 km,居世界第3位,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流经省区(简称)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上中下游的划分a为,b为 主要支流和湖泊③江,④岷江,⑤江,⑥江,⑦江,⑧湘江,⑨江,⑩湖,?湖

主要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主要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主要客源国概况》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计划54学时,3学分。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对我国旅游客源国或旅游客源地区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掌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上述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我国海外客源市场即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合理,以符合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素养。 三、教材及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教材采用王兴斌主编的《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第3版。课程课内54学时,3学分,一学期开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入境客源市场 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经历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掌握中国旅游业进行的历史性转变及发展前景;熟悉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与开发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世界旅游业和世界旅游区 1、世界旅游业的历程及发展新阶段 2、世界六大旅游区 二、中国旅游业概况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性转变 3、中国旅游业前景

中国概况书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概况教程>> 13位ISBN编号:9787301150597 10位ISBN编号:7301150598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立 页数:186 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9249758.html,

前言 本书是对外汉语本科教学的专用教材,也可以作为进修和自学参考。 本书使用留学生易于接受的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文化当中的重要部分——制度文化,比如中国的政治制度、外交政策、金融法规和文化体制,帮助留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的管理方式和文化特点。 本书尝试摆脱以往同类书籍“厚古薄今”,偏重于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对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为此,在文字资料和篇章结构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全书基本选择使用了21世纪面世的公开资料,力争反映日新月异的中国的最新面貌。在面对一些发展变化比较迅速的专题的时候,比如中国的金融业,本书开辟了专门的章节,予以充分介绍。 全书分:“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国政治”、“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四个部分,共20课。每个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这种内容安排和结构方式,适合编制教学、进修计划(例如,每个学期学习两个部分),也适合学生对课程作阶段性的总结和讨论。 全书文字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的生词表和语法项目部分,作了难度和篇幅控制,从而清晰而精练。 从十年以前编写《中国国情》教材至今,全书的各个专题和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锤炼和检验,获得执教同行的一致肯定。事实证明,这门课程和这些教学内容,正是今天留学中国的外国人最需要了解的部分。 我诚恳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多的“中国通”,为传播中国文化和增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对“中国国情”课程建设和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北京大学出版社沈浦娜和张弘泓老师为本书的成熟和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我个人对书中出现的一切不当和错误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地理概况-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下期14级一学月地理试题 图2为神农架地区地形图,图中某地是我国南方冬季滑雪圣地,该滑雪场全年积雪时间约150天,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读图回答3~5题。 3.该滑雪场最可能位于A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该滑雪场冬季积雪多,积雪时间长的原因是D A.临近海洋 B.地形崎岖 C.纬度较低 D.海拔较高 5.图示区域A段河流与B段河流相比C A.冰期较短 B.含沙量较小 C.流速较快 D.流量较大 图3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 意图,该绿洲分布着数个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完成7-9题。 7.图中从a到b A A. 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 B. 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C. 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 D. 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

8. 发育于祁连山脉的河流水源补给构成中,越往西,冰川融水补给所占的比重越大,主要原因是D A. 光照西强东弱 B. 海拔东高西低 C. 气温东高西低 D. 降水东多西少 9. 图中绿洲区发展玉米种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 A. 气候干旱,利于种子晾晒 B. 耕地辽阔,利于规模生产 C. 交通便利,靠近玉米产区 D. 技术先进,劳力资源丰富 地表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辐射 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代表有效辐射越大.图4示意我国三个地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变化,据此回答10~ 11题。 10.图中a、b、c二地分别是A A.腾冲、乌鲁木齐和哈尔滨B哈尔滨、乌鲁木齐和腾冲 C.乌鲁木齐、腾冲和哈尔滨D腾冲、哈尔滨和乌鲁木齐 1l.导致图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辐射差异的主导凶素分别是D A.太阳辐射、植被状况B大气成份、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大气环流D.纬度差异、天气状况 图4示意我国350N~400N之间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8~9题。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2012-06-17 自1985年实行计划生育开始,中国人口得到了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的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相比之下,年轻人相比之下有所减少,随着人们晚婚晚育的意识逐渐的增长,年轻人就业问题,中年人的压力降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偏远地方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己不但要养活一家人,夫妻双方的2对老人,再加上还有小孩的问题,平均每个人需要养活4个人,如果正常的夫妻每月工资为4000元,这样的工资平均家庭收入每人每月也只有500,去掉正常日常开支,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加上农民工外出打工,医疗费和消费水平,面对这样的窘境,辛辛苦苦挣到的血汗钱,也花费殆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让农民工没有歧视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当前世界处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面对电子行业纷纷裁员下,中国应该加快科技的步伐,构建更加和谐的电子信息社会。各行业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科学有序的去发展。政府工作,更应该面向每个百姓,应该把服务面向基层群众,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政府积极的工作,和化解、减少政府与百姓的矛盾,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共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可以在手机中增加应用程序的方式,更加合理的搭建政府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让百姓有话有地方说,有倾听的对象。 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由原来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4------1.7个孩子,这样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不至于阶段性的就业潮,婴儿潮,和老龄潮,稳步推进,更加合理稳健的人口控制机制。当人口低于一定的数量时改为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2.3个孩子,有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紧张。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更会的解决,势必在以后25-40年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突出。希望尽早处理,妥善解决这些关系到中国13亿发展方向中来。 QQ:724814227

中国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2012年度高二地理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80分)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2.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半湿润区、暖温带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4.从连云港乘火车沿陇海线西行至兰州,可以顺道游览的旅游景点是( ) A.避暑山庄、泰山 B。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C。桂林山水、黄山 D.秦陵兵马俑、龙门石窟5.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6.位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是: ( ) A。大连、天津 B。秦皇岛、连云港 C。青岛、大连 D。天津、秦皇岛 7.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10.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11。位于新疆中部的山地是:( )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祁连山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四级翻译练习--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 试题: 中国这片古老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吸引着很多喜欢冒险的(adventurous)外国人。作为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国,中国跨越62个经度(degreesof longitude)和49个维度(degreesof latitude)。地势(terrain)和气候的多样性塑造了无数迷人的自然景观(attractions)。中国植物、动物和矿产资源丰富。这片土地孕育(nurture)了一代代勤奋的中国人民。中国有令人骄傲的众多人口、悠久历史、灿烂(resplendent)文化和特有风俗。除“四大发明”外,中国也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包含绘画、书法、曲艺、刺绣(embroidery)和丝绸。(198字) 汉英逐句对照版译文: 中国这片古老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吸引着很多喜欢冒险的(adventurous)外国人。 China is an ancient, mysterious and beautiful land, which attracts a host of adventurous foreigners. 作为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国,中国跨越62个经度(degrees of longitude)和49个维度(degrees of latitude)。 As the third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has/ covers an area of 9,600,000 km2and its pans 62 degrees of longitude and 49 degrees of latitude. 地势(terrain)和气候的多样性塑造了无数迷人的自然景观(attractions)。 Various/ diverse terrains and climates create/ shape numerous/ countless fascinating/charming natural attractions. 中国植物、动物和矿产资源丰富。 In China, there are rich/ abundant plants, animals and mineral resources. 这片土地孕育(nurture)了一代代勤奋的中国人民。 This land nurtures generations of hard-working/ diligent Chinese people. 中国有令人骄傲的众多人口、悠久历史、灿烂(resplendent)文化和特有风俗。 China is proud of its large population, long history, resplendent culture and distinctive customs. 除“四大发明”外,中国也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包含绘画、书法、曲艺、刺绣(embroidery)和丝绸。 In addition to “Four Great Inventions”, China has unique arts and handcrafts, including paintings, calligraphy, operas, embroideries and silks.。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旅游政策法规实训教学大纲(2)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计划学时:10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分:2 制订人:制订时间:2012年8月20日 审核人:批准人: 一、实训目的 全国导游基础考试科目之一。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导游业务地陪、全陪散客部分改变了与其他基础业务知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采用与学生认知、理解、锻炼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为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旅游教学中采用了体验性教学方法。教师为体验而教、学生为体验而学,既适应了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订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为动力,辅以锻炼它们的表达、组合类比知识能力。以此有利于学生毕业或实践中能迅速知识、能力到位,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二、实训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一)实训的要求 1、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新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将来能把旅游工作业务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联系起来。 2、使学生掌握在从事旅游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和职业行为。 3、掌握并运用各项法律、法规去解决和处理发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法律纠纷。 4、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的任务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依法做好旅游服务与管理和饭店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客源国概况》,《旅游概论》任务主要立足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导游讲解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之后的后续课程《旅行社经营》、《模拟导游》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地基。同时也为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及为新疆旅游事业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训项目与学时安排 模块一合同法律制度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 (一)教学内容: 1、订立合同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2、合同的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 3、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不可抗力。 (二)基本要求: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了解合同法的概念及调整范围。 (四)教学难点:了解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合同争议解决的途径。 模块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 (一)教学内容: 1、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2、国家、社会、国际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3、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实训,检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三)教学重点:了解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中国概况大纲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社会概览》这本书是有关语言文化的一本教材,属于认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同时提高学生汉语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一门融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向外国留学生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特别是有关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社会心理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能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且还能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兴趣,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中国概况课》选编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妇女、饮食、体育、法制、教育、语言、建筑、就业、环保、宗教及传统文化等十几个方面;题材包括杂文、散文、小说、谈话、报道、综述、调查、书评、诗词等。课程设置方面以阅读理解为主体,主课文一般用来作精读课处理,副课文一般用以训练泛读、速读、跳读、猜测、浏览等技能。以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为辅,培养学生成段、成篇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练习样式丰富,强调客观理解,同时兼顾主观表述,强调理解性掌握,避免单纯机械性记忆。 三、实践环节: 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3次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饭馆里和中国家庭中吃饭的习惯,通过采访中国人对饮食的看法了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通过访问中国的家庭,观察他们的家庭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观念;通过旅游、参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一起过节,做节日食品,感受中国的节日文化等等。 四、学时:(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64学时,第五学期每学期32学时;第六学期每学期32学时。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能为宗旨。从《中国文化概览》这本书的特点出发,以了解文化知识为主,以主课文、副课文的学习为辅,进行阅读、口语、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在教学形式上,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生活化、板书要清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DVD、CD、现场演示、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等,例如,讲中国地理时,配合放一下中国名城名山的图片,

《客源国》教学大纲

《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客源国概况 二、课程号:00106211 三、课程类别:选修 四、学时:64 学分:2 五、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各个客源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它们的国情概要,历史政治,经济,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了解各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学会分析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了解世界旅游客源市场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 ◆介绍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包括世界旅游业从古至今的发展,这 样从一种活动发展成一个大的服务行业的,以及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中是哪些国家在做领头军.了解和把握国际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国际旅游市场消费结构特点 多层次性是国际旅游市场消费结构总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日益扩大

2、旅游组织方式多样化 3、旅游内容多样化 二、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 1、商务旅游市场增长强劲:消费能力强 2、康复旅游蓬勃发展:利用先进或传统的医疗保健技艺、设施开展医疗保健旅游项目 3、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时尚:生态旅游主张“无为”和“倾听”,但具有高含量的科学和文化内涵 4、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博物馆、展览馆、影视中心、歌剧院 5、探险旅游开始发展:攀登世界高峰、海底探险、极地猎奇。寻求新奇、刺激、感受死亡、回归自然 6、游船旅游走向大众多:欧美是国际游船的重心 7、主题旅游展露生机:三国旅游线、北京胡同游、丝绸之路旅游线、冷战主题公园 三、世界旅游区概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标准,全球分为六个旅游区:非州、美洲、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中东和南亚。 世界人文概况 人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原创-《领队英语》教学大纲-旅教社

《领队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领队英语 总学时数:24 学分数: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涉外)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领队英语》在旅游管理管理专业中,是专业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总学分4分,总学时24学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在职场中实际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增强对国外领队及涉外旅游常规知识的了解,培养和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准备和较高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以“实用英语(1)、(2)、(3)”、“客源国概况”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平行课程有导游英语、英语听力与口语训练等课程。课程教学旨在拓展学生ESP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领队服务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掌握大量实用性较强的英文旅游术语,熟悉国内外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学生掌握国外领队工作活动中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用丰富的语言从事涉外旅游业务,独立承担涉外旅游筹备、商品展销、观光陪同等活动的工作,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国外领队的相关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海外领队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要求进行设计,旨在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内容以涉外旅游工作任务模块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践实训,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海外领队工作的基本原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进行旅游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和实施。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和对策 摘要: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我国人口质政策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受教育水平出生人口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正文: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相互关系 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是人口范畴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个是量的方面一,个是质的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首先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任何时代的人口数量都是具有一定的质的数量离开一定的人口质量或者说没有人口质量的人口数量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人口质量都是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离开一定的人口数量或者说没有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也是不存在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质量的高低常常是互相制约的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甚至会阻碍人口质量的正常发展。因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反之如果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使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然有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质量低下不利于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难以使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之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使它能够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现为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看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资源为既定时,如果它的生育抉择倾向于增加孩子数量时能用于提高孩子素质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数量的增加替代了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家庭的生育抉择倾向于提高孩子素质时能用于增加孩子数量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的提高替代了数量的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推动下。宏观上存在着促使家庭的生育抉择有以孩子质量替代孩子数量的趋势。 二,人口素质概述 1.人口素质的定义 人口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1971年对人口素质的定义是:作为集团的人的遗传的素质形质性格智能或教育程度等各种属性,换句话说是对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能源的状态等的机能侧面的各种性质的综合。前苏联学者瓦连捷伊等人的定义是:表现人口本质人口特殊性和人口规定性的那些本质特征的总和。人口质量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同它赖以运用起来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整整一套表明人口及其最重要部分劳动适龄人口的特征,这些特征指的是人口教育水平人口职业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变动以及多民族国家中通晓一种或几种民族语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ina: A General Survey 适用专业:通识教育(留学生) 执笔人:*** 适用学期:一学年 学时:64学时制(修)订时间:2015年3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复旦大学留学生本科学历生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共同制定和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以及课外调查实践等多种教学途径,加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国情的理解与认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指导留学生在观念意识与现实生活两个层面上融入中国社会,以便更好地完成在中国的学业任务。与此同时,结合课程的发展历史以及留学生的现实需求,本课程同时致力于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其更顺利地完成专业学习提供更好的语言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模块一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 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4)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分布及其文化特色(4) 第三节人烟密集的平原(4) 第四节高原以及高原上人民的生活(4) 模块二中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文明的诞生以及国家的形成(4) 第二节历史上国家政权的变迁(4) 第三节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4) 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国情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构成(2) 第五节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4) 第六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4) 第七节全球化浪潮影响之下的中国经济与文化(4) 第八节中国人口问题与户籍制度(4) 模块三中国人与中国社会 第一节中国人的性格特征(2) 第二节中国民俗(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