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

2.3\S22.4伴S27.2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

(4)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血气分析、腹部B超、骨髓瘤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

膀胱癌临床路径及表单

膀胱癌临床路径 一、膀胱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ICD-10:C67.900) 行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症状及体征: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体格检查有或无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等; 2.影像学:主要依靠CT诊断,其他如彩超、MRI及SPECT 等可提供参考; 3.病理: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适合膀胱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 2.能够耐受该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900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4)膀胱CT检查 (5)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2)免疫组化(必要时);(3)分子生物学指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全腹部CT/MRI,PET-CT,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xxx人民医院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6年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医院实际,我院临床科室对以下科室开展了如下病种的临床路径:内科系统:不稳定型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急性左心衰、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细菌性痢疾、小细胞肺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外科系统:腹股沟疝、剖宫产、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自发性气胸、股骨干骨折、慢性鼻窦炎、腮腺多形性肿瘤、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性白内障、凹陷性颅骨骨折、急性阑尾炎、卵巢良性肿瘤等,全院共开展了近35中疾病。针对以上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2015年1月至今,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开展临床路径诊疗工作,按规定使用药物,如果病情变化,无法执行临床路径时,将退出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根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出院标准。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院委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

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于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上报,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确定了15个专业,35个病种数。 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成果 我院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2015年全院共开展466例,完成353例,中途退出113例,完成率76%,中途退出率24%。进行比较好的病种如下: 腹股沟疝进入路径33例、退出路径病8例、平均住院天数4.63天、平均住院费用6813.21元。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81例,退出路径5例、平均住院天数6.82天、平均住院费用3600.元。 剖宫产进入路径42例、退出路径10、平均住院天数3.89天、平均住院费用6500元。 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85例,退出路径12例,平均住院天数3.69天、平均住院费用4500元。 胎膜早破进入路径112例,退出路径18例,平均住院天数3.21天、平均住院费用3500元。 2016年全院第一季度共开展308例,完成239例,中途退出69例,完成率77%,中途退出率22%。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

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二分之一;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X线片; 7、脊柱X线片; 8、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扫描;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1、早期:指伤后1~2周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行气导滞。可内服消肿止痛胶囊。如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治宜行气导滞,通腑祛瘀。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气囊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作者: ————————————————————————————————日期: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 1.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2.行胸腔闭式引流+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403); 3.保守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胸痛、刺激性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胸部CT、肋骨三维成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 1.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2.行胸腔闭式引流+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403); 3.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2.3\S22.4伴S27.2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 (4)胸部CT、肋骨三维成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输血前检查、血型、肺功能、血气分析、腹部B超、腹部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 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 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2)头颅X线平片:约90%的病例合并有颅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 (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 (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 (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最新骨科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骨关节炎(K/L III-IV级,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17.901)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81.540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膝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屈曲挛缩畸形或内、外翻畸形。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膝骨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膝骨关节炎病变终末期,通常年龄60岁以上,病情严重者年龄范围可适当放宽。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901膝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膝骨关节炎终末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消失。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膝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KSS评分);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患膝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下肢全长片; (6)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颈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编码:S22.3/S22.4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 骨折分类 (1)少数(≤2)肋一处骨折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 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 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胸部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 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复位或外固定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3)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补益气血,滋补肝肾。 3. 中药外治 4. 其他疗法 5. 并发症防治 6. 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 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张力带钢丝、髓内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足侧位及根骨轴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 径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 一、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开放性、闭合性)(ICD-10:)行开颅凹陷性颅骨骨折清除术或骨折复位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凹陷骨折清除及骨折复位术手术原则:

(1)闭合性颅骨骨折: ①儿童乒乓球样凹陷骨折,不伴有神经机能障碍,无需手术治疗; ②儿童颅骨凹陷骨折较大较深,在全麻下行钻孔、凹陷骨折撬起复位术; ③成人颅骨凹陷骨折≤5cm,深度≯,不伴有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 ④成人颅骨凹陷骨折>5cm,深度>1cm的患者,行手术治疗; 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行急诊手术。 (2)开放性颅骨骨折: ①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立即手术治疗; ②颅骨骨折参考闭合性颅骨骨折适应症处理。 2.禁忌症: (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凹陷性颅骨骨折疾病编码;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腰椎骨折(含下胸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折(ICD-10:M47.1↑G99.2*) 行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体征:出现胸腰部强迫体位,双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有椎管占位或没有椎管占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或有椎管占位。 2.保守治疗无效或对以后功能影响大而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腰椎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胸腰椎正侧位片、CT和MRI。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钉棒系统及各种植骨材料。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腰椎正侧位片。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 2.3\S22.4伴S27.2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 (4)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血气分析、腹部B超、骨髓瘤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版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开放性、闭合性) (ICD-10:S02.902 ) 行开颅凹陷性颅骨骨折清除术或骨折复位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 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凹陷骨折清除及骨折复位术手术原则: ( 1 )闭合性颅骨骨折: ①儿童乒乓球样凹陷骨折,不伴有神经机能障碍,无 需手术治疗; ②儿童颅骨凹陷骨折较大较深,在全麻下行钻孔、凹 陷骨折撬起复位术; ③成人颅骨凹陷骨折w 5cm,深度>0.5cm,不伴有神 经缺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 ④成人颅骨凹陷骨折>5cm,深度>1cm的患者,行手 术治疗; 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 行急诊手术。

(2)开放性颅骨骨折: ①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立即手术治疗; ②颅骨骨折参考闭合性颅骨骨折适应症处理。 2.禁忌症: (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 2.902 )凹陷性颅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同时合并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等患者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牟定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西医临床路径 (2015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 患者。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西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如下)。 单纯胸腰椎骨折是指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外伤性胸椎或腰椎骨折。多见于T10~L2。前柱在压力下崩溃,后柱受到牵张,中柱作为活动枢纽,椎体后缘的高度保持不变。临床以屈曲型较为多见,单纯胸腰椎骨折分为三类:I类为单纯椎体前方楔形变,压缩不超过50%,中柱与后柱均完好。II类是椎体楔形变伴椎后韧带复合结构破裂,并有棘突间距离加宽、关节突骨折或半脱位。Ⅲ类为前、中、后三柱均破裂,椎体后壁虽不受压缩,但椎体后上缘骨折,折片旋转进入椎管,侧位X线照片上可见到此折片位于上椎与骨折椎的椎弓根之间。 1、疾病诊断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 (3)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4)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4周内。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 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中期:营血不调证肿痛虽消而未尽,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后期:气血两虚证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30%;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或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 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①主诉:胸痛、气促、咳嗽、呼吸困难; ②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或CT可观察骨折情况并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或其他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骨折分类 1.少数(≤2)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少数肋骨。局部肿痛,压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少见并发气、血胸者。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3.肋骨多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多处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表现为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常可出现连枷胸。 (三)骨折分期和证候分型 1.早期:伤后2~3周内 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损伤早期,胸胁部肿、痛并见,气促,呼吸困难。或胸胁满闷、胀痛,痛处不定;或胸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

2.中期:伤后4~8周 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损伤中期,胸胁瘀血未尽,筋骨未坚,胸胁刺痛,夜间隐痛、胀痛,夜寐不安。舌暗红,苔薄,脉弦而涩。 3.后期:伤后8周以上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胸胁部隐隐作痛。或伴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呼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肋骨一处骨折,无明显移位,一般不需整复;多数肋骨折,成角、移位较多者选择进行复位。肋骨骨折患者往往疼痛剧烈,病人呼吸困难,影响咳嗽排痰,易并发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因此,肋骨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固定制动、消肿止痛,预防血气胸并发症的发生。 (一)外固定 1.胶布固定法(见附图1) 适用于少数肋骨一处骨折,皮肤过敏者禁用,此法不能敷贴伤药治疗。 常用半环式胶布固定术,患者正坐,两臂外展或上举,用宽约6~7厘米胶布数条,在呼气末即胸廓最小时,由后至前紧贴于骨折侧的胸壁上,胶布两端均超过中线约10厘米,第一条胶布贴在骨折下2肋,然后向上作叠瓦状式固定,互相重叠约1/2,一直至跨越骨折部上、下各两肋骨为止,固定时间3~4周。 2.绷带纸板固定法(见附图2)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皮肤过敏患者可用。 据肋骨骨折区域,准备长方形纸板,软硬度适中,高度超过骨折区上下2肋,宽度超过胸部前后中线5cm,修剪四角整齐并塑形,边缘粘贴胶布以保护皮肤,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再将纸板贴紧骨折区,用宽绷带环胸包扎固定,时间3~4周。 3.肋骨固定带、胸部支具固定法(见附图3)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包括普通多头带、弹力固定带、弹力钢片固定带等,具有操作简便、舒适有效和不易松动的特点。 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以骨折区为中心,多头带环胸包绕,各接头分别打结包扎固定。目前多选择成品肋骨固定带,一般为搭扣式弹力固定带,对于多根肋骨骨折、损伤严重者,可选用带钢片支撑的弹力固定带,固定时间3~4周。 4.胸壁牵引固定法(见附图4) 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引起浮动胸壁,连枷胸患者。

临床路径骨科护理篇

平度市人民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第一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建立入院病历 测量生命体征T: P: R: BP:/ 入院宣教及评估 患者问题预期目标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能说出疾病与治疗相 关护理指导 □是 □否 □是 □否 □是 □否无焦虑情形□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护理指导预期目标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医护团队。注意安全防范。办齐相关手续(医保、新农合),给予饮食指导熟悉病房环境、设施 能掌握宣教内容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通知各项辅助检查及注意事项能正确采集标本,了 解检查目的及意义 □不能 □部分能 □完全能 □不能 □部分能 □完全能 □不能 □部分能 □完全能 配合临床路径【病友篇】说明治疗过程及预估出院日期能了解疾病的治疗过 程,配合治疗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执行护士签名 变异: □有 □无变异原因: 执行护士签名:其它护理记录 执行护士签名:

住院日第二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头孢皮试□阴性□阳性 备皮□完成□未完 成 通知禁饮食禁饮食时见: 护理指导预期目标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说明手术的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能说出手术目 的及注意事项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说明禁饮食的目的及时间能了解禁饮食 的目的及时间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执行护士签名 手术前宣教需要项目打“√”执行日期签名宣教手术前准备、注意事项、过程、 目的及时间 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 指导手术后翻身、早期活动重要性 上下肢功能锻炼 指导手术后相关刀口护理(如:敷料 导管、刀口等) 指导患者及家属,床上使用便盆及床 上大小便训练 术前患者身体清洁工作(如:洗头 洗澡等)说明重要性 变异: □有 □无变异原因: 执行护士签名:其它护理记录 执行护士签名:

脑挫裂伤临床路径.doc

脑挫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 年版) 一、脑挫裂伤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挫裂伤() 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病史:头部有加速性损伤或减速性损伤外伤史。 2.体格检查:根据脑内挫伤灶的部位和范围可出现一些相应的临 床症状和体征,如: ( 1)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烦躁); ( 2)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定向力障碍); ( 3)定位症状(挫伤灶位于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单纯性失语,局灶性癫痫); (4)瞳孔改变(如对称性缩小,并有脑膜刺激征及发热常为合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如瞳孔针尖样缩小,则可能合并有桥脑损伤, 如单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逐渐消失,合并锥体束征,则提示中脑受 压,可能并发颅内血肿或者严重脑水肿);

(5)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双侧瞳孔缩小,发热 等症状); (6)精神症状 ( 额颞叶脑挫伤可有情绪不稳,烦躁,淡漠等症状 ) 。 3辅助检查: (1)颅骨 X 线平片:多数患者可发现颅骨骨折; (2)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颅压正常或轻度偏高; (3)头颅 CT:脑挫伤灶呈片状高密度或者高低混杂密度,重度挫 伤可合并有脑水肿或脑肿胀,脑室结构等受压变形; (4)头颅 MRI: 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不好确诊的小挫伤灶。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脑疝表现; 3.在脱水等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挫裂伤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2015 年版) 一、腰椎骨折(含下胸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折(ICD-10: M47.1 fG99.2*) 行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固定术 (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 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 体征:出现胸腰部强迫体位,双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 ,有椎管占位或没有椎管占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 1. 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 或有椎管占位。 2. 保守治疗无效或对以后功能影响大而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47.1血99.2*要椎骨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 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c 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胸腰椎正侧位片、CT和MRI。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 天。 1. 麻醉方式:椎管麻醉或全麻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 手术方式: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 植骨固定术 3. 手术植物:钉棒系统及各种植骨材料。 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腰椎正侧位片。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急救与护理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急救与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3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死亡,其余全部成功获救。结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ibs first aid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hemopneumothorax fractur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2010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33 cases of rib fracture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hemopneumothorax. Results 1 case died,the rest all successfully rescued. Conclusion Rib fracture first aid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hemopneumothorax is rais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Key words:Rib fracture;Hemopneumothorax;Emergency nursing 肋骨骨折是胸部創伤中最常见的损伤,而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1],病情轻重不一,变化复杂,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呼衰而死亡。本文就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15~71岁;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20例;交通事故伤26例,劳动损伤7例;单纯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28例,肺挫伤2例,复合伤3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由3~4人同时将患者平托置于抢救床上,给予半坐卧位,制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氧气吸入2~4 L/min,立即给予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协助医生快速检查、处理。 1.2.1开放性血气胸者立即用无菌纱布在患者呼气末封闭胸壁伤口,再用绷带包扎固定,当病情基本稳定后,尽早作清创缝合,安放胸腔闭式引流。血气胸者一次性引流不得超过800ml以防血压骤降出现纵膈摆动,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2]。 1.2.2张力性气胸者立即用粗针头从伤侧第二肋间隙锁骨中线处刺入排气,连接于水封瓶,但粗针头应及时更换成胸腔引流管引流。 1.2.3闭合性气胸者,如少量气胸(X线显示肺压缩在15%以下)可卧床休息,严密观察下待其自行吸收;中等量以上者(肺压缩在15%~60%)应做胸膜腔穿刺或行闭式引流[3]胸腔引流管可放置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24 h后若无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