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人民版选修】【学案】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人民版选修】【学案】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人民版选修】【学案】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人民版选修】【学案】

二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导学案

授课人:黄显松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学习目标】1、能表述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知道两极格局形成过程2、通过阅读材料、教师引导理解美国采取冷战措施的原因及实质,回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3、合作探究出冷战特点,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比观察能力

4、古为今用,从历史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

【教学重点】冷战特点

【难点】认识冷战政策实质

【导学部分】

☆活动一说说你知道的冷战

★思考:美苏为何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发展成为战后激烈对抗?

一、美苏对峙原因

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知识回顾: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必修一专题九《美苏争锋》)

以‘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为标志两大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知识细化

杜鲁门主义——冷战全面展开

【自主归纳】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教材落实】1、杜鲁门主义出台背景

(1)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到十字路口,1946年凯南电报,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等方式来遏制苏联。——遏制理论出台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3)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

【材料解读】教材:①“向希腊、土耳其提供援助”

②“美国必须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杜鲁门咨文

1、杜鲁门主义目的是什么?

2、杜鲁门主义是否真的为了‘确保美国安全’?实质是什么?

苏联1947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争锋相对

☆活动二:马歇尔计划

(分组合作、表达展示)

◆内容发布-内容和实施

◆原因分析-原因目的

◆经济评论-作用

实质:马歇尔计划是资本输出,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军情解码:北约vs华约

【落实教材】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NATO)

(1)背景: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

(2)建立:1949年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3)目的:军事上遏制苏联

(4)性质: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

2、华沙条约组织

(1)背景: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

(2)成立:1955年5月

(3)性质: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4)影响: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镇压“布拉格之春”);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思考】: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

(必修一有详细讲解和笔记)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有哪些特点?

☆活动三:以史为鉴——克里米亚危机,中国应帮谁?

【即时反馈】1、美国之所以挑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原因是()

①国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其称霸计划的障碍

②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③二战后美苏两国对外战略矛盾对立

④苏联采取霸权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丘吉尔所说的“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是用来描绘() A.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B.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

C.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出现

D.苏联等国成立情报局

第20课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课题:第20课美苏冷战 科目:历史年级:九年级总课时数: 40 备课时间:12.3主备人:范鲜锋审核人: 教学重点:美、苏争霸的具体表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发展。 难点:理解美、苏冷战的实质。美苏关系不断变化的表现。 课前预习: (要求:预习时可参考基训前面知识网络及以下题目,且必须在书本中圈划出来,标注上去。) 2、完成本节课的课前预习题目。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平台运用 新课导入1、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会议提出战败后的德 国实施分区占领,会议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美苏冷战。板书课题 目标出示2、记住“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 实质。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 阵营对峙的形成,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预习指导 小组合作展示1、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标志。 3、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标志。 4、美国冷战的表现。 5、两次柏林危机的时间、结果。 疑难点拨 重点讲解 什么是冷战(1947-1991底)? 定义: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 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政策?原因:. 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第17课 美苏“冷战” 教案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7课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教学工具:教参及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精讲解疑——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步:自学讨论 (1)阅读观察 (2)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第二步:精讲解疑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2、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20课《美苏冷战》word教案

历史: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 【内容标准】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试标准】 识记:冷战政策的含义;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中国加入的时间;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理解: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参见【内容标准】。 2、过程与方法:综合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教学要点】 要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重点:多极化与全球化。 难点: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冷战政策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背景——共产主义运动在欧亚的迅速发展;美国称霸世界野心的膨胀 目的——美国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打击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 (1)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政策。 (2)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正式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建立。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4、影响 导致了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容对峙局面,给世界局势、国际关系造成长远深刻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5、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总结巩固】 要使学生认识到,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是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征;世界在向新格局的过渡中,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需要互相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导案)

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课时 主编教师:李世界审核:张支利 使用教师:使用时间: 【当堂检测】一. 【课标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铁幕演说”;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经过及具体内容;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初步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的探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和《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体和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历史,从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学习,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二、难点:什么是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杜鲁门主义 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2)铁幕学演说。丘吉尔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呼吁英美结成同同盟,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危胁,这是冷战的信号,由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3)希、土危机。希腊、土耳其发生政治危机,英国要求美国立即向希腊提供援助。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把援助希、土当做是一个打开更广阔局面的机会。冷战由此开始。 (4)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二战后,急剧膨胀的实力使美国力图充当世界的领导者。把苏联看成是它称霸的妨碍,于是开始向“遏制苏联”转变。 2、主要内容: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以“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极权政体”,“遏制共产主义”、“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国情咨文。 3、后果:(1)在欧洲,1947年5月22日,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美国控制了希腊、土耳其,同时加紧筹划建立联邦德国。 (2)在亚洲,继续大力资助蒋介石在中国扩大内战,逐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扶持日本成为在远东遏制“极权主义”的重要阵地。 4、影响: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也标志着长达40多年的冷战全面展开。 二、马歇尔计划: 1、背景:1)战后欧洲遭到严重破坏,西欧呈现一片衰落破败的景象。2)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起彼伏。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影响扩大。4)美国担心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经共产党造成在动乱中夺取政权的机会。

第20课 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第20课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十堰市第十八中学王友权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2)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 (3)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 (1)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2)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重点】 对美苏冷战过程的大致了解。 【教学难点】 分析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冷战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自主学习】 1、出台的时间:年3月。 2、主要内容: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3、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的开始。 4. 本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合作探究】 二战后的美国为什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二、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对峙) 【自主学习】 1、美国方面:实施战略,对苏联推行全面的“遏制”政策。为稳定和复兴欧洲,美国政府推出了“”。 2、苏联方面: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联合东欧先后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形成了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北约建立的时间是:年4月;华约建立的时间是年5月。 【合作探究】

部编 人教版 九年级下 第16课 冷战 教案

第16课冷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了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进而认识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冷战的表现和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评价冷战,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美苏争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著名香港乐队Beyond创作并演唱了《AMANI》这首歌,抒发了对和平长久的渴望,也警示了人们必须要以自己的努力斗争来争取和平。歌名“AMANI”源于非洲语,是“和平”的意思。歌词中,“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是“我们爱你”的意思,“TUNE TAKE WE WE”是“我们需要你”的意思。在当今社会,世界依旧存在不和谐音符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了解那段既缓和又紧张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一)冷战的发生 1.材料展示: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 同苏联进行战争”。 教师讲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这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美苏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开启了美苏“冷战”的时代。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冷战的相关知识。 师生归纳: 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敌对,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目的为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冷战教案

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二、难点:什么是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主要就是从“冷战”兴起的背景、标志和表现三个方面来讲述这一巨大变化。

一、背景(原因): 教材提到,二战后初期,美国改变与苏联的战时合作政策,转而实行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这里“冷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既要“战”,又要“冷”呢? 二、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1、为什么要“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2、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 (过渡)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但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却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序幕:“铁幕演说”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热情接待,在杜鲁门的陪同下,丘吉尔前往富尔敦市发表了一篇精心准备的演说。学生结合小字理解丘吉尔的讲话。 在这里,“铁幕”一词的意思是什么?丘吉尔为何要使用“铁幕”一词?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丘吉尔选用“铁幕”这个词语,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 (过渡)丘吉尔的这篇“铁幕演说”,实际上是美国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随着这个信号的发出,一系列具体的“冷战”措施也就相继出台了。 四、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了一篇国情咨文,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终于公开向苏联摊牌,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因此,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杜鲁门宣称要遏制苏联,维护美国的安全,稳定资本主义,维护“自由世界”免遭“极权统治”的威胁,这是他的真实意思吗? 战后美国随着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但苏联的强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都成为美国称霸计划的重要障碍。很显然,美国这时推出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以维护美国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而已。 (过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已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一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与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教学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教师出示材料: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师:同学们,请看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说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是什么关系。 生:并肩作战的盟友。 师:斯大林的话说明了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斯大林预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可能要发生变化。由于意识形态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英、苏等国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地区。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那么,美、苏是如何对抗的?它们的对抗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冷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含义和冷战发生的背景。 归纳总结:(1)冷战的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发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欧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一落千丈,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政治、军事力量大增,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东欧、亚洲、拉丁美洲诞生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绊脚石。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 材料一: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 材料二: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着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着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 设问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提示:美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领袖。 设问2:材料二中“极权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干涉他国内政以什么作为幌子? 提示:“极权政体”指的是苏联。美国常常以“维护世界和平”“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他国内政。 设问3:杜鲁门的言论说明美国要推行什么政策? 提示:美国要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归纳总结:(1)杜鲁门主义的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从而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杜鲁门主义的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20课《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掌握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了解柏林危机和 古巴导弹危机。 二、能力目标 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重点:美苏冷战的过程。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导入新课: 漫画导入(引导学生猜出漫画中的两个人物,通过分析漫画内容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几个问题: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何为冷战?美苏冷战有哪些表现?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 内容。) 预习交流: 利用多媒体呈现出预习题目: 1.何为“冷战”?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2.冷战期间,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又是如何应对的? 3.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美苏冷战激化和结束的标志。 交流展示: 问题一: 师:你知道什么是冷战吗? 生:“冷战”通常是对20世纪下半叶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与“热战”相对而言。(课本114页课下注释) 问题二: 师: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冷战的原因) 生: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美国 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问题三:说一说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苏联是如何应对的? 政治方面: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情报局; 经济方面: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 军事方面:以美国为首成立“北约“,苏联联合东欧各国成立”华约“; 杜鲁门主义:引用课本114页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意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意义: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马歇尔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谈谈美国 全力对西欧经济援助是慷慨的举动还是别有用心? 生:别有用心,想通过援助欧洲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北约、华约:呈现两大军事集团的分布图,强调指出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 局的形成。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⑵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 ⑶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 ⑴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辨政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⑴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谈话式,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盟友,共同对抗法西斯)

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教师用肢体语言展示:对手;部分学生也能据课本答:对手)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盟友变成对手呢?(教师提示:从美国苏联不同的政治制度、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关系来考虑),美国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苏联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共产主义诞生那天起,资本主义国家便把他当成了敌人,当苏俄革命成功的时候,英美等国便进行过武装干涉,当干涉失败后,他们就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二战中,处于对抗法西斯的需要,英美暂时的跟苏联联合起来,二战结束后,美苏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对立便再度成为双方关系的重大障碍。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强大而有影响力,在法反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们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在战后大为加强。这样苏联就成了美国称霸的障碍。所以他们变成了对手。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释题)何谓冷战?就是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引导学生看114页注释1并识记冷战概念)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有哪些表现?冷战局面什么时候结束?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杜鲁门主义 1、指导学生看书,阅读114页小字部分,回答: ⑴丘吉尔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说这番话有何意图?丘吉尔为什么要英美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付苏联的挑战?

第14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课前延伸】 1. _________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端。 2. 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记住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掌握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2、了解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 【学习方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课内探究】: 课题导入一: 1、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提出假设:如果你生活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分析战后各国情况:了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而苏联则成为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那么双方关系将怎样发展,从而导出冷战政策。 课题导入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但是,就在打击法西斯势力的同时,美苏也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自主学习:(学习提示:看课本解决问题,,注意在课本上勾划记忆,有疑问的内容请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老师相信你能行!) 1、冷战政策: (1)背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原因:二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以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3)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4)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5)结束标志: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 (6)表现:A 政治:_______________ B经济:_______________ C军事:_______________ (7)苏联军事组织:__________ (8)两极格局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___结束标志______________

美苏“冷战”教学设计(优秀篇)

第17课美苏“冷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启发式教学 导入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2、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3、“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约。它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因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课堂练习: P96思考题 (二)美苏争霸 教师指出: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20课《美苏冷战》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20课《美苏冷战》word教案【内容标准】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相持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逼。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进展的趋向,明白得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试标准】 识记:冷战政策的含义;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中国加入的时刻;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进展;和平与进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明白得: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逼;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阻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参见【内容标准】。 2、过程与方法:综合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世界进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教学要点】 要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重点:多极化与全球化。 难点: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逼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冷战政策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截了当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固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背景——共产主义运动在欧亚的迅速进展;美国称霸世界野心的膨胀 目的——美国操纵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打击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 (1)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政策。 (2)经济上,推行马歇尔打算(援助欧洲)。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正式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建立。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4、阻碍 导致了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容相持局面,给世界局势、国际关系造成长远深刻的阻碍。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坚持了相对稳固的局面。 5、终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终止。 【总结巩固】 要使学生认识到,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抗客观的历史潮流,威逼人类的和平与进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是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点;世界在向新格局的过渡中,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课美苏冷战 (对应学生用书第43~44页) 一、杜鲁门主义 *1.背景 (1)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愈益膨胀。 2.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3.影响: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 二、两大阵营对峙 1.经济领域 (1)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①背景:美国着手实施全球扩张战略,对苏联推行全面的“遏制”政策。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侵略的重点。 ②目的:为稳定和复兴欧洲。 ③提出:1947年6月,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 ④影响:复兴了欧洲经济,稳定了欧洲社会秩序;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剧了美苏的对抗。 (2)苏联情报局和经互会的建立 ①背景:美国的冷战攻势。 ②措施:苏联联合东欧各国国家先后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 ③结果: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局面。 2.军事领域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美、英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8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东欧八国在波兰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三、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 1.概况:冷战对峙中,东西方之间多次出现危机。其中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几乎使美苏迎头相撞,爆发全面战争。 2.柏林危机 (1)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要求西方国家从位于苏占区的西柏林退出,遭到西方国家的拒绝。1948年6月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最终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问题导学】 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略。 2.冷战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又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略。 【记忆技巧】利用口诀记忆——美国对苏行冷战,政、经、军事三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 北约华约相继建,两极格局虽出现,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至此完。 【备课札记】

第20课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课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苏合作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的内容,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格局。而美苏逐渐由战时的合作走向了对峙,而对峙的主要方式就是冷战。冷战期间,东西方多次出现危机,几乎使美苏之间爆发全面战争。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宣告结束。 自主学习 一、杜鲁门主义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的、和迅猛增长,成为,企图; 经过战争洗礼的苏联成了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美苏从变成了。 时间:年3月。 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的开始。 探究: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的原因是什么? 二、两大阵营对峙 1949年4月,美、加、英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署《》。8月,正式成立。1955年5月,苏联东欧八国在签署《》,建立。于是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探究:1、美国全球扩展战略的重点是哪里?为了稳定和控制这一区域美国推出了什么计划?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政治、经济、军事) 三、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 1、柏林危机 背景: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为、、、四国分区占领。 表现:两次柏林危机 结果:德国分裂为和; 1961年8月,苏联和东德政府修筑“”,成为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 2、古巴导弹危机 背景:1959年,古巴人民推翻亲美政权,建立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始末:1962年8月,苏联在古巴建立; 10月,肯尼迪下令海、空军从海上封锁古巴,要求苏联撤回导弹,遭到苏军拒绝。 后经双方讨价还价,双方都作出了一些让步。 结果:危机通过解决。 3、美苏争霸态势 20世纪6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基本接近,形成“”; 70年代双方改变各自战略,关系趋于; 里根上台后,美国推出“”,使双方关系再度紧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又逐渐趋。 伴随着,美苏冷站宣告结束。 探究:1、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经常剑拔弩张,但是美苏之间始终没有爆发正面直接冲突,为什么?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第20课 美苏冷战(教案)

第20课美苏冷战 设计人:高密市立新中学仪修亮 导入: 师:同学们,非常荣幸与大家在一起学习,今天我们来探讨的话题是第20课美苏冷战。(展示)在学习新课前,先回顾一下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哪位同学说的比较全面。 生思考回答(略) 师:好,归纳的不错,请大家看屏幕。(展示) 师:那么,为什么二战期间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战后不久就由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了呢?“冷战”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对峙的?期间出现过哪些危机?“冷战”如何发展、怎样结束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来探讨的主要话题。请同学们看“新课导读”。好,我们先来看冷战的起因。 一、冷战的起因 师:大家先看斯大林于雅尔塔会议期间的一段话。结合课文114页,总结归纳美国在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略)(师先提问冷战原因) 师解释:说的很好,先看一下冷战的概念。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三,前两点好理解,注意第三点:战后苏联的强大,尤其是在60—80年代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展示)苏联综合国力达到顶峰,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军事力量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随之其争霸世界的野心与日俱增。因此,美国将其视为最大的障碍。所以美苏冷战的本质是美苏争霸世界。 师: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将苏联等的共产主义比喻为“铁幕”,从而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下面我们来看美苏冷战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冷战政策的表现 师:先来看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请大家自主学习课文114—116页,完成表格(屏幕展示) 师逐条提问引导学生加以分析(略) 师: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进行反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指出苏联的反击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一下。(屏幕展示) 师:请同学们就以上内容稍加巩固,完成学案上一、二部分的练习。 三、冷战中的危机 师:在美苏冷战对峙中,东西方之间多次出现危机,其中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险些酿成全面战争。 先了解两次柏林危机,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117—118页,思考屏幕上有关问题。(出示) 生思考回答(略) 师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略) 师:除两次柏林危机外,还有一次比较严重的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发世界大战。先请同学们看一幅漫画,(出示)漫画中的人物是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请详细观察这幅漫画,阅读课本了解这场危机的前后经过,自主探讨屏幕上的问题。 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师点拨。 师:就是这场危机差点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请大家看几幅画面,再次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四、冷战的发展与结束 师:美苏冷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大家看屏幕,结合课本分别说出这三个阶段的冷战趋势。 生回答、师出示答案(略) 师:很好。到80年代末东欧剧变、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宣告结束。冷战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美苏冷战,看屏幕(略) 请同学们稍加巩固,完成学案上三、四部分的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达标练习题(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