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下半年学生工作计划[1]

2011年下半年学生工作计划[1]

2011年下半年学生工作计划

对照2011年学生工作要点,上半年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半年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的中心和建校55周年工作,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学生工作理念,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筑基讲坛”为载体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中心为平台,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研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筑基讲坛”为载体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以“创先争优,争做成才先锋”为主题,继续开展学生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创先争优,励志青春”优秀学生党员宣讲会”活动、“岗位争先锋,永葆先进性”优秀党员先锋岗评选、先进学生党支部评选活动和“星级党员活动室”评选活动。制定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考核办法,建立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长效机制。

2.继续做好“筑基讲坛”宣传工作,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品牌。在总结上学期经验基础上,努力打造“筑基讲坛”教育品牌。进一步整合社会、学校、企业等各方资源,以讲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邀请知名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走上讲坛,以聚焦时政和学术热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激励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人生发展和人格完善。继续做好筑基讲坛的宣传工作,把筑基讲坛初步打造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校园文化阵地和就业创业教育平台以及校企合作的品牌。进一步增强筑基讲坛的教育功能,扩大筑基讲坛的社会影响力。

3.做好新生教育工作。认真实施2011级新生教育工作,以适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以培育学生的责任心、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为重点,继续深入做好新生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4.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系,建立三级网络工作模式,修改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外聘专家坐诊制,聘请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担任客座专家,定期坐诊。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筹建隶属学工部的心理协会,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营造氛围。继续开展“五个一”新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继续做好《心晴报》、《新生心理健康手册》等刊物;加强《心晴网》的建设与管理,并建设与各学院心理社团组织的沟通渠道,保证心晴网信息更新的及时性。规范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咨询室的硬件建设,完善咨询室的各项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四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模式,加强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案及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危机转介机制,加强对较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追踪关注。通过新生心理普测及心理工作例会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建立心理档案,进行重点关注和追踪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疏导和干预。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全员覆盖。

二、切实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推进学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以强化学风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安全稳定为根本,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进我校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探索学风建设新机制,大力推进学风建设。深

入进行学风建设专题研究,制定并实施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展院(部)学风建设特色活动,使科学研究与工作实践相互促进。以开展“优良学风班”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班集体建设,强化学生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加强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意见》《优良学风班创建实施条例》等文件要求加强班级建设,发挥班集体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实行校、院、班三级目标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和舆论宣传,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纠正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散漫、懒惰和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使班集体和班级党员、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引导辅导员投入足够的精力深入班级,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从而使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成为推动全校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2.以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建立完善从一年级开始的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体系,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和成才规划,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3. 加大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学生学习预警机制。进一步落实八大类特殊群体学生的排查、建档和帮扶工作,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扰,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创建优良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学生学业预警机制,通过各种不同的预警等级,提示学生学业现状,增强学习急迫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4.发挥综合测评评优的“指挥棒”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注重过程育人,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测评评优的宣传引导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十大优秀学生等各类学生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评选申报、审定及表彰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奖学金的申请、评审、发放工作,积极拓展专项奖学金的新增项目。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展学子风采,促学风建设。在全校形成勤奋好学、争先创优的校园氛围。

5.以安全教育为主线,加大校园文明创建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教育。继续开展“安全文明月”教育管理活动,发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学生校园文明督察队等学生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加强法纪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采取有效措施,密排查不稳定隐患,及早制定工作预案,做好重大节假日的安全稳定工作,维护校园稳定。积极疏通信息渠道,建立动态舆情监控体系。加强首届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建设工作,科学构建班级安全信息渠道,规范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规定、重大意外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学风建设、民主管理渠道建设等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建设并规范各项制度体系。以网络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事务工作信息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学工在线”、“建大学子”网站建设,充实和更新“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生工作教育和管理的载体建设。

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济困〃励志〃强能”立体资困助学服务体系

进一步丰富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精神扶助为支撑,以能力帮扶为核心,以育人为目的,解除贫困生后顾之忧,推动学风建设的学生资助工作内涵发展。

1.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服务水平和资助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程度.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南。以科研促工作,不断加强资助工作团队的科研能力。将学生资助服务的实际工作与专项科研工作密切结合,完成校内立项课题研究。完善机制,强化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2.认真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工作,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

对照上半年2010-2011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搭建,有针对性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及精神帮扶工作。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管理,及时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加强对贷款学生、勤工助学学生的动态管理,保证各项资助措施落实到人。继续做好助学贷款的到账信息审核与金额发放工作,同时开展一系列贷款政策、受理流程、

注意事项的宣传工作。挖掘典型,重点帮扶。针对2011级新入学家庭经济特困学生,我们的资助工作要更加突出“绿色通道”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3.进一步完善我校“资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资助工作模式,通过组织活动,重点突出资助工作的励志、强能功效。

大力开展“诚实申助、信用做人”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心连心”文化活动月为平台,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培养其自强自立的能力、“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理想信念,感悟“资困育人”的丰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组织开展“自强不息”十大学生评选及优秀励志学子报告会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网络平台建设.提升资助工作的自我造血功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展吸纳社会资源新路径,发挥好我校慈善工作站、建大创业园和“爱心超市”的资助功能。加强与各市校友分会的联系,加大企业在我校设立奖助学金的工作力度。通过建立校外助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及早的了解和认识社会搭建平台。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我校2011年下半年学生就业各项工作,就业中心在梳理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努力目标:继续开展“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和质量跟踪反馈体系建设四项试点工作,在确保毕业生签约率提高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做好下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项措施:

1.常规工作,重基础、抓细节

下半年,继续把毕业生生源上报,就业指导课检查,就业讲座,就业助困工程,网上签约审核,就业咨询,年度供需见面会等常规工作抓好抓细,并引导各院(部)进一步规范、提升工作。

2.重点工作,重质量、求实效

进一步加强就业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选派就业辅导员参加“创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执业资格培训,进行就业课题研究,举办就业工作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提高就业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引导各院(部)建立就业促进协会分会,并加强指导和培训。

继续做好“就业助困工程”。继续做好“就业助困工程”,开展对家庭贫困、女生、心理困惑等就业相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完善就业相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的信息库建设,通过实施“一帮一工程”等措施,扎实做好他们的就业推荐工作,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宣传,提升报道层次。各院(部)要紧紧围绕就业工作的重点和特色,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就业工作的影响;要利用校内外媒体资源,宣传毕业生、宣传就业工作,在确保报道数量的同时,要逐步加大在高层次媒体如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的宣传力度。

3.试点工作,重内涵、创特色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以“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试点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的创新研究,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力争下半年将体系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积极推进“校企就业直通车工程”,加强市场建设。继续抓好“校企就业直通车工程”,继续加强与政府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联系,深化合作,举办好专业化就业市场。要通过联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以及主管部门举办人才培养研讨会、行业发展交流会等方式,将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专业化就业市场的最大效能。

另外,就业中心将尝试推进“地市招聘周”工作,选取青岛、潍坊等市作为试点,与当地就业主管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在省内重点城市的市场份额。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实践。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稳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同时,各院(部)要以学校成立学子创业园为契机,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全面建设创业“实验区”,培养典型团队,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造条件、服好务,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高素质,强化技能,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稳步推进“质量跟踪反馈体系建设”。下半年要稳步推进质量跟踪反馈体系建设,提高就业工作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的融合度。试点院部要尽快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加强调研,并适时调整,逐步搭建起以本学院专业为试点的质量跟踪反馈体系,有效促进就业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五、努力开创2011公寓“文化与效益”年的新局面

进一步“把握学生需求,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和学生工作实际,进一步节约成本,增创效益,认真完成2011“文化与效益”年的各项工作,为学生积极营造“和谐、健康、优雅、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努力构建文明和谐、节约高效的高水平新型公寓。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基础,以巩固公寓安全为重点,以弘扬校园文化为主线,以推行节能高效为抓手,以培养优秀人材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加强自律与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学生权益,减少工作差错;坚持优质服务,严格管理,节约高效;严格控制运行成本,方便学生生活,努力构建文明和谐、节约高效的高水平新型公寓。加强校内外工作交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操作规程,进一步调动各学院(部)参与公寓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加强楼风、舍风建设,力求做到“以舍风促学风,以文化促文明”,不断促进优良学风的逐步形成,进一步巩固完善“三优、四室、五进”工作,努力开创学生公寓工作的新局面。

六、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和规范学生工作研究为重点,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成长与发展

1. 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关于加强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并试行新的《辅导员考核体系》,制定《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在有条件的院部推行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制,选聘学生辅导员助理,逐步推进全校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评选。

2.加强辅导员校本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技能。定期组织辅导员集中学习培训工作,大力倡导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继续开展辅导员工作沙龙,采取轮值主持的方式进行学生工作专题研讨。举办主题班会大赛、辅导员风采大赛等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作风建设。

3.依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中心,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科研,打造研究型团队。制定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学生工作科研专项经费的融资力度,依托研究中心统筹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进行课题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已成功立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的调度和管理,总结凝练新的研究方向,培植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4.做好两个基地的工作。切实做好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工作。策划开展专题培训和辅导员骨干培训,探索跨省合作、与德育研究基地合作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做好德育研究基地课题的结题工作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探索德育研究基地的持续发展模式,探索发挥基地作用,提高全省高校德育工作研究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