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

(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尊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

(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统一的,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6.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二、唯物辩证法。

包括: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矛盾性;矛盾运动是事物永恒发展的推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世界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人类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矛盾性

(1)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3)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4)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联系也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5)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7)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二)矛盾运动是事物永恒发展的推动力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高频考点】

(1)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

(2)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促进矛盾事物的发展。

(3)(最显著的作用)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只能向着对立面转化。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事物的发展

(2)(最显著的作用)在事物的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新事物产生。

(3)正是由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连接共同起作用,从而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永恒发展的推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单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世界的根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1)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

(2)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1)实质: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

(2)核心:把握联系发展的根本(矛盾),是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本线索。

(3)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环节的展开,包含并体现为一系列基本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辩证唯物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人类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1)内涵不同: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

辩证法。唯物法辩证既包含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2)表现形式不同: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形式。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

(3)相互联系: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基础;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从而使

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

判的、革命的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法和辩证法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

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范畴和原理,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3、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表现。

(3)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归纳与演绎相比,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一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方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的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地思维能力。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P26-28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1)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

①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

②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2)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②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3)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

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

①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

②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是主要的社会存在物。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社会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在总体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

①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统一。

②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若是不当的实践活动,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环境问题;而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协调好人与自

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四、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P103

1.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2.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

产。

3.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4.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

的必要条件。

5.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

五、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态评判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人化,自然界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自然史成为人类史的一部分。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是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问题造成的,是社会危机,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六、第二章第二节“价值及其特性”P80-86页。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价值主观主义的错误(夸大主体性、否认客观性)

(一)“价值及其特性”(P80-86)

1.价值的定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也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2.价值的特征

(1)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1)价值关系的形成要以主体的需要为中介。

(2)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3)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

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2)客观性: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3)社会历史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4)多维性:事物多方面的属性,人多方面的需求,使事物的价值体现出多维性。

(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

价值,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复杂多样,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就各不相同,必须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人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和合理。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真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即“求真”。

人文精神,“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即“求善”和“求美”。

首先,科学精神反映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而真理和价值在现实意义中是辩证统一的。

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就要求我们把人们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发展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的重要目标。

(三)价值主观主义的错误(夸大主体性、否认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主体的需要、能力、评价等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价值既不是一个实体范畴,也不是一个属性范畴,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表明主客体之间一个特定关系方面的质,方向和作用。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因此价值的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价值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价值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我们在研究价值特性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客观性,忽视其主体性,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也不能只看到主体性,忽视其客观性,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七、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的五种职能、特点及现实应用。

(一)价值形式演变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二)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定义:

(1)货币流通规律:指为了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流通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决定一定时间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特点: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2)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关系:

当通货膨胀时,要减少货币流通,方法一般为财政政策:如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或者货币政策,如增加利率等等;通货紧缩时要增加货币流通。

(四)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用货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只需要用想象中的观念形态的货币。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相互区别: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商品的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相互联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或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中充当货币的各项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五种货币职能的关系: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它们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在货币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贮存手段是潜在的流通手段,与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紧密联系。支付手段的出现以前三种职能的发展为前提,是基于流通手段与贮存手段职能的发展而发展。世界货币职

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职能。五个职能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在商品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表现。

(五)现实应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证市场货币流通量正常的基础。农业的丰欠,对市场供应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农业发展,市场供应就比较充足;如果农业欠收,市场供应紧张。那么,货币流通量很难保持正常。轻工业的发展,能提供充足的、保证人民生活需要的商品。重工业的发展,却要增加职工、增加工资、增加货币投放,其产品绝大部分不能直接进入生活消费,不能直接汇拢货币。商品流通是实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主要矛盾,而商品流通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因此,今后安排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时,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力争使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符合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货币投放渠道:一是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等对职工支付的工资及其他劳务支出。二是商业部门收购农副产品的支出。三是收购手工业品、废旧物品以及收兑金银的支出。四是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各单位用于旅差费以及文具、纸张等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五是国家用于农业的贷款和支援贫困落后地区的拨款。六是城乡人民从银行提取的储蓄存款。

货币回笼渠道:一是“商品回笼”。通过商业部门出售商品而收回货款。二是“财政回笼”。通过税务部门向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征税而收回税款。三是“服务回笼”。通过交通、邮电、文化娱乐等服务,事业收费而收回货币。四是“信用回笼”。居民的储蓄、认购国库券和农业贷款的收回等。)

八、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并会举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

3、价值规律的作用(举例):

(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这个部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生产条件好和技术水品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多,发展快,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则会在竞争中失败。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九、资本积累理论

包括定义,积累的原因,积累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的区别,及积累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定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原因:

内在动力:由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决定的。追逐利润是企业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必须进行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外在动力: 由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决定的。资本积累也是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的。谁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得扩大生产规模,追加投资。竞争迫使每个企业都要拼命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积累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区别与联系:

区别:第一,由于资本积累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因此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的资本的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第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

长的限制,因此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第三,对于增大个别资本来说,资本集中快于资本积聚。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积累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源泉的论述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

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政治经济学一般都把资本理解为“重新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积累财富”。“为了要积累,人们必须把剩余产品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一定价值从一定量剩余价值所借以体现的产品量,随劳动生产力而增大。”“在生产资料的效率、数量和价值增进时,从而在积累陪伴劳动生产力发展而增进时,劳动所有的力量,都当作资本的力量投射出来,象商品所有的价值形态,都当作货币的形态射出来一样”。

(二)转变企业发展战略是民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一方面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能分光吃光,要为企业发展留后劲。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积累,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50强民营企业中,比如,联想、新希望、万向、科龙、东方、美的、横店和雅戈尔等,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销售收入规模,或是净利润规模,其绝对量都是排名最前的。这种情况既说明了它们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进行的有效积累。

但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成长的步伐会逐渐放缓。这是一般企业发展的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50强企业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规模和名气均较大的民营企业,其竞争力指数排名反而比较靠后。这就存在大型民营企业在做大之后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个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正处于更重视规模扩张和外延式增长、而把质量升级和内涵式增长置于其次这样一种战略安排。因此,已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的民营企业,必须尽快放弃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而转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的内涵式、集约型发展企业发展模式。要放弃单纯依靠用低成本打“价格战”

的办法来战胜对手的经营理念,真正使企业转到重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模式上来,以此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办法包括:

1、要加速和鼓励企业制度创新。

2、要重视技术创新。

3. 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二、资本积累的途径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手段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途径的论述

1、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直接以积累为基础的资本积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资本集中是通过改变既有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来实现。

2、资本集中的两种方式资本集中是“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和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其中前一种方式是指企业并购,后一种方式是指股份制。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快速积累巨额资本。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再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可见,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使得资本能迅速积累起来。

马克思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看出的东西,现在的西方世界仍然如此。由于资本市场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的并购可以在瞬间完成;不仅如此,这种并购活动的发生也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和阻隔。因此,资本市场的存在使企业的重组和企业间的并购成为十分容易的事情。而正是资本市场的这样一个功能和优势,为有效率的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可能性。

思路二:

资本所有者把从劳动者那里赚来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从企业的生产过程看,资本积累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规模与企业利润的量成正比,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就越增大;而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企业将所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赚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主导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大量的人身自由且拥有劳动要素而又无足够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企业家们手中积累起来的为发展企业生产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十、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两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及它们的区别及如何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分析。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但价值增值过程是主要的方面。

资本主义生产——是双重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首先,从形式上,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其次,从实质上,是追逐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分别阐述这两个过程: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工人的劳动受资本家支配;(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W=c+v+m ——如何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来论述商品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形成。 (1)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就是借助于具体的手段工具,作用在生产资料物的东西上,首先开发出物的有用性,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把生产资料物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形成商品价值的 c 部分。

(2)通过工人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新价值,形成 v+m。?1 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 v。2 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商品的剩余价值 m。 (3)在整个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中,剩余价值的形成无非是超过一定的点(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的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作用。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通全部资本相比。

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二)前提条件: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和目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就是利润,当然是以商品的生产交易为前提,其中商品的生产就是以劳动为前提的,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表现,而获得劳动力的途径,一个是购买劳动力,劳动力作为商品;另一个就是小生产者的自产自销,这里的劳动力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还不是商品,但是销售的时候它就作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被消费者买走,此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给小生产者带来剩余价值。综上,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因为资本的本质便是追求利润(剩余价值)。如果没有利润(剩余价值),资本所有者便无法维持和扩

大其生产,也就无法达到(或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诸如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和文化上的精神享受)。要生产剩余价值则必须生产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只会转值,不会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在生产中会创造出比自身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四)两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及区别

①提高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

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所以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来绝对地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②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

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的方法,所获得的剩余ti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

③关系:提高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延长工作时间,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提高工作效

率,总的说来,两种方法都加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④相互区别:采用的方式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

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相互联系: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基础、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追逐瓜分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五)如何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分析

思路一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而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原因就是对于利润的追求,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来源。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生产率,使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低于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能够从中赚取利润。资本家普遍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就会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发生经济危机。

思路二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所决定,两大部类的生产都是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进行的,具有严重的盲目性,这就导致了两大部类生产在规模上和结构上经常处于失衡和脱节状态。这种失衡和脱节经常表现为生产过剩,以至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即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难以顺利进行,最严重的就是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思路三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非常简洁的总结,资本主义的无序生产导致产品相对过剩,从而引起经济滞涨,最终经济崩溃。这就是典型意义上的“经济萧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1、经济繁荣;2、生产过剩;3、危机和萧条;4、复苏。

马克思指出,在危机之前,必然会有一个经济高度扩张和繁荣的阶段。马克思认为,危机首先在流通和信用领域表现出来。由于商业领域的销售困难,库存积压,导致资金链条中断,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大批购房者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就意味着他们已经难以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价格支付购买房子的钱,这也就意味着资金链的断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商业领域发生支付和信用危机,最早做出反应的就是金融领域。2006年初次贷危机的爆发,意味着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危机,已经引发了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就会极速加剧,再加上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从而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诞生了。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夺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只要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则剥削仍旧进行。只不过资本主义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改变。一些制度的建立只是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社会最富有的阶层与最贫穷的阶层之间在财产占有上的鸿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扩大。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人亏钱,则必然有人赚钱。而幕后最大的赢家我想应该是华尔街-伦敦为首的国际银行家和投机者,正是因为他们大肆的做空房地产,从而使得房地产迅速崩溃。对于这些所谓的少数资本家来说,制造经济衰退是赚大钱的机会。他们首先是扩大信贷,将泡沫吹起来,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投机狂潮后,然后猛抽银根,制造经济衰退与资产暴跌,所以其实此次经济危机是早有预谋的。通过经济全球化将经济危机转变为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最重要的体现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物的“打包”出售给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人民,从而成功的将风险转移了,结果是美国人民的超前消费引起的经济危机由世界人民来买单。

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是一次马克思经济学经典意义上的经济危机的表现。根据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经典定义,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较之市场容量大量过剩的现象”,“是社会再生产发生困难”的表现。按

照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危机的第一阶段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循环中断,将引发产业危机,危机发生后,由于商品大量过剩,商品价格就会暴跌,促使大批企业倒闭,社会生产规模急剧缩小,而之后的一系列重大产业灾难如美国汽车产业的萧条,房地产业的一蹶不振,都佐证了这一点。同样,由于产业危机所导致的大量企业破产和大规模失业,将会引发社会危机,造成社会动荡和政局变更。希腊的政局动荡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综上,金融危机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下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初级阶段,其本质就是再产生危机。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专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设计概论》考查课 专业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范元泽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1243班 专业课程:设计概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力不从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 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关键字:园林绿化发展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2) 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 2.1理想与想象性 (3) 2.1.1点的运用 (3) 2.1.2线的运用 (3) 2.1.3面的运用 (3)

2.2节奏与韵律 (3) 2.3形式美 (4) 2.4抽象手法的运用 (4) 2.4.1简洁化抽象 (4) 2.4.2几何形抽象 (4) 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 (4) 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 (4) 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 (4) 4.结语 (5) 5.参考文献 (6) 6.评语 (7) 关于园林绿化设计理论的探讨 引言: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及社会责任感。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国外园林绿化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地形特点,就地发挥,以植物造型为主,协调搭配。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1理想与想象性 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媒介受众的碎片化 传统的媒体已被重新定义。如电视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多端传播。传统媒体通过新的渠道互动整合,将原有资源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开发利用,努力削弱了受众分化给广告收视/收阅/收听所带来的冲击。新的传播环境下,媒体已经迅速从一个信息与观点的发布者转型成为一个多元意见的平台与对话组织者。媒体的零散化对应的是受众碎片化、部落化、群族化的特征。随着互动电视的发展,互联网用户自由度的增加,受众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了接收和发布信息的参与者。同时,受众面对数字化带来的独立和自由选择,他们倾向于使用过滤的手段来搜索真正需要的信息。 2.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 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由 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 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 3.门户网站 所谓门户网站 是指提供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 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目录服务。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门户 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 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 留住互联网用户 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 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 商场”或“网络超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在我国 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网易和搜狐网等。 4.微博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

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 该产品在全球已经突破5亿注册用户。 5.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是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 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 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 6.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 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7.3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rd-generation 3G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 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 上。 8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简单的讲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如电话商务、电视商务、Internet 商务等等。均属于电子化的商务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电子商务网络 通过简单、快捷、低成本的交互式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9 手机报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 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 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 它的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 《新媒体艺术概论》第1页(共4页) 平台发送到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 运营模式 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手机报用户之间共同构成产业链,并有此完成手机报的采集和传输。

环 境 艺 术 设 计 概 论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是人类行为和文明的承载空间,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环境艺术中承载着人类的文化,浓缩了人类的历史,随时光流逝积淀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环境既是开放包容的,也是敏感脆弱的。 第一节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一部人类进化史,可以说就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构造理想的生存环境的历史。 法国凡尔赛宫 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 自然式 规则式 现代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十分广泛:从大地生态规划到区域景观设计;从国土生态保护到国家公园建设;从城市主题公园到住宅区花园建设;从局部环境建设到景观小品、雕塑设计;从私家园林到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对整个国土环境负责,设计对象变为所有土地。 美国环境设计理论家理查德·道博尔说:“我认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研究的范畴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并借助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种成果而得以发展。 1、自然环境 2、人工环境 3、人文社会环境 二、艺术与设计 艺术与设计的基础是相同的。两者都具备线条、空间、形状、结构、色彩与纹理等共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又通过统一于多样、平衡、节奏、强调、比例与尺度等相同的原则联结起来。三、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的概念与本质 环境艺术是指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建立在自然环境美之外,为人对生活的物质要求和美的精神要求所引导而进行的艺术环境创造。它是人为的,可以存在于自然环境之外,但是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它必须根植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 1、环境艺术是空间的艺术 2、环境艺术是整体的艺术 3、环境艺术是体验的艺术 4、环境艺术是动态的艺术 5 、环境艺术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艺术 @环境艺术的功能 环境艺术是实用的艺术,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优美的生活环境,其核心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需求。 1、物质功能 2、精神功能 3、审美功能

冶金概论复习题与答案

1.金属是如何分类的?黑色金属宝库哪些? 答: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 2.简述各种冶金方法及其特点? 答:(1)火法冶金。它是指在高温下矿石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的金属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金属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为原料准备、冶炼和精炼三个工序。过程所需能源主要靠燃料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来提供的。 (2)湿法冶金。它是在常温或低于100℃下,用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所要提取的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其他杂质不溶解,然后再从溶液中将金属提取和分离出来的过程。由于绝大部分溶剂为水溶液,故也称水法冶金。该方法包括浸出、分离、富集和提取等工序。 3.钢铁冶炼的任务是什么? 答:在炼铁炉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以生铁为原料,用不同方法炼成合格的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 4.提取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 答:提取冶金学:是研究如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由于该过程伴有化学反应,故又称化学冶金。 物理冶金学:是通过成形加工制备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研究其组成、结构的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有效地使用和发展特 定性能的金属材料服务。它包括金属学、粉末冶金、金属铸造、金属 压力加工等。 (3)电冶金:它是利用电能提取和精炼金属的方法。按电能形式可分为两类: 1) 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变成热能,在高温下提炼金属,本质上与火 法冶金相同。 2)电化学冶金:用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的盐类的水溶剂或熔体中 析出,前者成为溶液电解,如铜的电解冶炼,可归入湿法冶金;后者 称为熔盐电解,如电解铝,可列入火法冶金。 5.钢铁与的区别 答:钢和铁最根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中含碳量大于2%,钢中含碳量小于2%。钢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机械性能(抗拉强度、韧性、塑形)比生铁好得多,因而用途也比生铁广泛的多。 6.为什么要进行选矿?常用对选矿方法有哪几种? 答:选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矿石品位; 常用的方法有:重力选矿法、磁力选矿法、浮游选矿法。 (1)重力选矿法:简称重选,是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矿粒在选矿介质中具有不同沉 降速度的特性,将在介质中运动的矿粒混合物进行选别,从而达到 使被选矿物与脉石分离的目的。 (2)磁力选矿法:简称磁选法。磁选法是利用矿物和脉石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的磁

电子游戏概论考试

图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不.属于原始游戏的样式: ( ) A 、肢体性游戏 B 、头脑思维性游戏 C 、电子游戏 2、提出二进制与程序存储思想的学者是: ( ) A 、冯?诺依曼 B 、横井军平 C 、莫科里 3、提出人工智能思想的学者是: ( ) A 、冯?诺依曼 B 、阿兰·麦席森·图灵 C 、久多良木健 4、1980年初,Atari 将当时的街机游戏Space Invaders(小蜜蜂)移植到Atari VCS 平台上,这一举动: ( ) A 、让Atari 在1980总计创造了20亿美元的获利 B 、导致Atari 的瞬间崩溃。 C 、使Atari 处于被动地位。 5、任天堂进军电子游戏时的社长是: ( ) A 、金田积良 B 、岩田聪 C 、山内溥 6、“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双CPU 的16位的游戏机,MD 充分显示了16位运算系统的优越性能”其中16位指的是:( ) A 、是CPU 的字长,指参与一次运算的位数 B 、这款游戏机可以同时让16位玩家参与游戏 C 、这款游戏机由16位设 计师制作。 7 、 图 1 画 面 截 图 来 自 下 列 哪 款 游 戏 : ( ) A 、《超级马里奥兄弟》 B 、《魂斗罗》 C 、《小蜜蜂》 8、图2画面截图来自下列哪款游戏: ( ) A 、《超级玛利奥兄弟》 B 、《坦克大战》 C 、《阴极射线管娱乐装 置》 9、下列哪一款属于任天堂FC 时代的著名游戏: ( ) A 、《超级玛利奥兄弟》 B 、《OXO 》 C 、《地下城与勇士》 10、世嘉推出的“game and go ”被美国权威机构发现其中含有致癌物质,面对困境中的世嘉。任天堂的作法是: ( ) A 、给予大力帮助 B 、没有任何行动 C 、落井下石 11、世嘉的软件策略与卡通人物SONIC 的问世产生的结果是: ( ) A 、在欧美市场,MD 的占有率第一次超过SFC 。 B 、在日本本土,MD 的占有率第一次超过SFC 。 心 之 所 向,所向披靡 评卷人 得 分 裳华中专2011—1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年级动漫专业电子游戏概论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裳华中专动漫专业电子游戏考题 班级 姓名 ******* *****装********** **********订********** **********线***** ***********

(完整版)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知识点复习

炼铁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概论 1、试述3 种钢铁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钢铁冶金的任务:把铁矿石炼成合格的钢。工艺流程:①还原熔化过程(炼铁):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②氧化精炼过程(炼钢):铁 →精炼(脱C、Si、P 等)→钢。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对原料要求高,面临能源和环保等挑战,但产量高, 目前来说仍占有优势,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发挥这重大作用。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流程:适应性大,但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而且 很 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2、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答:特点:①在逆流(炉料下降及煤气上升)过程中,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②在投入(装料)及产出(铁、渣、煤气)之外,无法直接观察炉内反应过程,只能凭借仪器仪表简介观察;③维持高炉顺行(保证煤气流合理分布及炉料均匀下降)是冶炼过程的关键。 三大过程:①还原过程: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主要是铁)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②造渣过程:实现已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熔融态机械分离;③传热及渣铁反应过程:实现成分与温度均合格的液态铁水。 3、画出高炉本体图,并在其图上标明四大系统。 答:煤气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送风系统。 4、归纳高炉炼铁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答:①高的含铁品位。矿石品位基本上决定了矿石的价格,即冶炼的经济性。 ②矿石中脉石的成分和分布合适。脉石中SiO2 和Al2O3 要少,CaO 多,MgO 含量合适。③有害元素的含量要少。S、P、As、Cu 对钢铁产品性能有害, K、Na、Zn、Pb、F 对炉衬和高炉顺行有害。④有益元素要适当。 Mn、Cr、Ni、V、Ti 等和稀土元素对提高钢产品性能有利。上述元素多时,高炉冶炼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要考虑冶炼的特殊性。⑤矿石的还原性要好。矿石在炉内被煤气还原的难易程度称为还原性。褐铁矿大于赤铁矿大于磁铁矿,人 造富矿大于天然铁矿,疏松结构、微气孔多的矿石还原性好。⑥冶金性能优良。冷态、热态强度好,软化熔融温度高、区间窄。⑦粒度分布合适。太大,对还原不利;太小,对顺行不利。 5、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答: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1)热源:在风口前燃烧,提供冶炼所需的热量;(2)还原剂:固体碳及其氧化产物CO 是氧化物的还原剂;(3)骨架作用: 焦炭作为软融带以下唯一的以固态存在的物料,是支撑高达数十米料柱的骨架,同时又是煤气得以自下而上畅通流动的透气通路;(4)铁水渗碳。 质量的要求:粒度适中、足够的强度、灰分少、硫含量少、挥发成分含量 合适、反应性弱(C+CO2=2CO)、固定C 高等。 6、试述高炉喷吹用煤粉的质量要求。 答:1、灰分含量低、固定碳量高;2、含硫量少;3、可磨性好;4、粒度细;5、爆炸性弱,以确保在制备及输送过程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6、燃烧性和反 应性好。

新媒体概论复习 总结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1数字技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2计算机网络技术○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最显着特征○2交互性:本质特征○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5个性化信息服务○6虚拟信息传播○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4 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5web1.0不以html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3符

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网络出版网络社区 SN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RSS 博客播客维客网络游戏网络动画网络文学其他网络媒体形态 3、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4、搜索引擎的组成:页面搜索器、索引数据库、检索程序、用户界面。 5、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6、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搜索方式:人工、半自动代表:Yahoo,搜狐优点:搜索的站点面广量大,由人工编制的目录信息准确度高且导航质量高。缺点:低速,更新速度慢。 搜索 ○2全文搜索引擎——优点:搜索范围大,信息量多。缺点: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代表:Google,百度。 ○3元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也称为搜索引擎的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索引)

钢铁冶金概论整理

1、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特点: 1)在逆流(炉料下降及煤气上升)过程中,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2)在投入(装料)及产出(铁、渣、煤气)之外,无法直接观察炉内反应过程; 3)维持高炉顺行(保证煤气流合理分布及炉料均匀下降)是冶炼过程的关键。 三大主要过程: 1)还原过程 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主要是Fe)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 2)造渣过程 实现已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熔融态机械分离; 3)传热及渣铁反应过程 实现成分及温度均合格的液态铁水。 2、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焦炭的三大作用: 1)热源→在风口前燃烧,提供冶炼所需热量; 2)还原剂→本身及其氧化产物CO均为铁氧化物的还原剂; 3)骨架和通道→矿石高温熔化后,焦炭是唯一以固态存在的物料。 有支撑数十米料柱的骨架作用 有保障煤气自下而上畅流的通道作用

作用3)是任何固体燃料所无法替代的。 4)生铁渗碳的碳源。 对焦炭的质量要求: 1)强度高; 2)固定C高; 3)灰分低; 4)S含量低; 5)挥发份合适; 6)反应性弱(C+CO2→2CO); 7)粒度合适 为矿石平均粒度的3~5倍为宜,d小/d大≈0.7 3、熟练掌握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表达方式。 1)、有效容积利用系数ημ 定义:每M3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生产的合格铁量(t/ m3.d)。 我国ημ=1.6~2.4 t/ m3.d ; 日本ημ=1.8~2.8 t/ m3.d 2)、焦比 定义: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的千克数(Kg/t)。 我国焦比为250~650Kg/t 3)、焦炭冶炼强度 定义:每m3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焦炭吨数(t/ m3.d)。 一般为0.8~1.0t/ m3.

游戏产业概述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游戏产业概述与发展研究报告 一、游戏产业背景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硬实力着实的得到了增强,根据国家的发展展露,发展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上了日程,游戏作为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属于我国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因此将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游戏产业本身虽然属于互动数字内容产业也属于休闲产业,同时又是一个横跨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的综合体。游戏产业的渗透力巨大,影响着相当多的相关产业,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 国外的游戏产业已日趋成熟,而中国的游戏产业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在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仍会受到许多因素,例如自身的不成熟、政策的不稳定、社会的不认同等等;而另一方面,“游戏”这一概念显然已经进一步的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民众无法摆脱的休闲活动。例如现在最流行的“网上偷菜”,“网上斗地主”等,游戏产业也必将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游戏成为中国游戏的奠基。 两者的对立必然成为了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是随着国际垄断性的游戏厂商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原本脆弱的中国游戏产业将受到更猛烈的冲击,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接续稳步发展,正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现阶段必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游戏产业将何去何从呢? 二、游戏的定义 什么是游戏?这个问题很难确切地回答,很多人认为游戏就是一个仿真的现实社会,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诠释。然而,仅从追求真实生活这个角度来定义游戏,就将其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了。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二度创造。游戏更像是对电影和小说的一种模仿,是对生活幻象的一种演绎。不同的人对于游戏这种模仿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是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也不可以仅仅追求其“真实”性,这样会打击玩家追求某种理论或想法的积极性。游戏是脱离现实的,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则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2篇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 2 篇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一:校企合作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索 (一)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及时了解行业信息,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受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才需求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行业发展信息的获取方面往往滞后,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获取信息并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获得有用的、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在与常州大地装潢合作的大地订单班中,通过合作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研发的室内设计新技术,根据新技术和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充实核心课程的内涵,让专业核心课程始终满足于市场的需求,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中去。 (三)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 高职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设施相对陈旧、滞后,教学内容也往往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因此,与企业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常用的模式。让企业参与该课程的教学

计划制订与教学管理,让企业全方位融入学校、融入专业,通过企业的带动来促进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校方积极配合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实用化。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下,设计企业可以根据其在社会一线的成功实践经验和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向校方提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等。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上海水晶石公司通过在重点核心课程领域的合作,探索环境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如何深入、紧密的问题。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课程置换,以建筑可视化的课程置换的教学改革为试点探索在教学领域的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建设由上海水晶石和学校共同开发,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标准,课程教学中全程引入“企业技术培训”和“企业化工作模式”,按公司的工作流程制订项目展开与实施计划,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多任务、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职业体验。 (三)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培养“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通过与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师进入课堂,可以解决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在教学与技术合作中,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在我院与上海水晶石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全程负责教学安排,同时负责辅导学生和与企业技师沟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由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企业分阶段选派不同的技师进课堂授

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钢的合金化概论 1、钢中常存的杂质有哪些?硫、磷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钢中常存的杂质有:Mn、Si、S、P、N、H、O等。 S易产生热脆;P易产生冷脆。 2、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几种,请举例说明。 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四种: (1)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如Mn、Ni、Co (2)扩展γ相区(有限扩大γ相区),如C、N、Cu、Zn、Au (3)封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如Cr、V,W、Mo、Ti、Si、Al、P、Be (4)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如B、Nb、Zr 3、在铁碳相图中,含有0.77%C的钢称为共析钢,如果在此钢中添加Mn或Cr元素,含碳量不变,那么这种Fe-C-Mn或Fe-C-Cr钢分别是亚共析钢还是过共析钢?为什么?含有0.77%C的Fe-C-Mn或Fe-C-Cr钢为过共析钢。因为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使Fe-C 相图中S点左移,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降低。 4、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铁素体形成元素: V、Cr、W、Mo、Ti;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 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元素:Cr、V; 能在γ-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元素:Mn、Co、Ni。 5、合金元素对钢的共析温度有哪些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共析体含碳量有何影响? 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的共析转变温度下降;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的共析转变温度上升。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使S点碳含量降低;尤其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最为强烈。6、常见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有哪些?哪些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常见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V、Nb、Cr、W、Mo、Mn、Fe;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

体育概论复习全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4、健身体育: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5、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6、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7、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 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8、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 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9、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 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10、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容和方法的总称。 11、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1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13、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14、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15、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16、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17、体育文化: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畴 18、(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9、(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构成奥林匹克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奥林匹克的传统。 20、体育目的:是规定体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21、体育教学:是指通过向体育教学对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活动,达到使体育教学对象能够在学习掌 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双边教育活动。 22、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要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23、体育游戏(广义):是指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进行的娱乐活动。 24、体育运动训练(业余):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的改造,达到运 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教育活动。 25、体育运动训练(职业或专业):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

《游戏概论概要》

《游戏概论》教学大纲 (30课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游戏概论是游戏专业的理论课程。适合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及同等水平的培训人员。游戏概论是衡量游戏理论修养最关键的因素。学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主要阐述游戏本质、游戏制作流程、游戏发展和游戏欣赏和批评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创作游戏及相关的领域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了解性质、定义、起源、发展、游戏的类型、游戏的制作流程、游戏创作基本知识等方面,掌握各种相关知识,熟悉游戏制作程序,培养学生的游戏理论修养,让学生把握游戏艺术体系的整体框架,从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课时分配 基 本 知识知识要素知识点 理论 课时 总论本质论游戏的定义游戏的定义;游戏的性质 2 门类论游戏的分类游戏的常规分类;类型游戏 2 发展论 游戏的发展游戏的起源;游戏的发展 4 各国游戏流 派 各国游戏流派;各国游戏流派 代表作品

分论创作论 游戏创作主 体 游戏企业;游戏策划 6 游戏制作流 程 游戏引擎 作品论 游戏故事 游戏叙事的主题;游戏叙事的 情节表现;游戏叙事的结构模 式 2 游戏角色 游戏美术;游戏角色的造型表 现;游戏角色的剧作表现 4 接受论 游戏欣赏 游戏欣赏的心理学;游戏欣赏 的角度 8 游戏批评 游戏批评的功能;游戏批评的 方法;游戏批评的角度。游戏 大师。 产业论游戏产业游戏产业链;戏产业的营销 2 合 计 30 四、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以下方式方法。(1)案例教学:搜集大量游戏作品案例,组织学生观摩讨论,归纳总结借鉴。(2)引导教学:提出问题或实践教学中发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概要

一、概述: 此门课程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以及运行操作的协调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协调自然、人工和社会三大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难点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主要围绕着建筑外环境和室内空间而进行的综合时空系统而非单一独立的物品,因此其设计是一个协调各类关系的综合设计的过程。 二、现代设计的三大类型 视觉传达设计体系工业产品设计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体系 三、基本概念 一、环境设计专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1、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渔猎采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2、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艺术设计创作的指导思想,不再是商业的产品的意识,而转化为生态的环境的意识。 3、环境艺术设计的立脚点协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符合人类未来生态状态的绿色设计。 一)自然环境价值:(P4)(二)人工环境: 1、渔猎采集时期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用禽兽蛇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谐共处 2、农耕时代的人工环境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基本能够做到与自然环境共融共生。 3、工业时代人工环境的主体是建筑建筑充分考虑使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如组织穿堂风、内部通风井,朝阳面扩大日照面积、北面保暖、采用亮走廊、明厅等,避免机械通风和长年人工采光。钢与木的结合,支撑点与围护的巧妙组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视在设计中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等,充分反映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与平衡。既能避风、保温又能抗震的木结构民居钢结构的空间网架呼应了日本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玻璃天窗的轮廓是周围山脉的抽象化版本。建筑体现了传统形式和新技术之间的平衡。 (三)社会环境(P6)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生产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民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中的人只有社会性,而没有政治性。因此其人文环境异常简单。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人工环境,仅仅是以栖身之所为主组成的简陋建筑群落。 2、奴隶社会 基本处于整个农耕文明的前期。高度的政治极权与无偿的劳动力占有,使奴隶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人工环境,呈现出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存,包括规模宏大的城郭形态。 3、封建社会 以宫廷建筑和宗教建筑为中心的城镇建筑群落,成为其主导形态。 4、资本主义社会 人的需要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使用功能被摆放到第一的位置。人工环境由此演变为居住、公共建筑与生产性建筑并存的密集超大城市群落。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好的环境景观设计提高了人的参与性,使环境的设计、营造更趋于理想化 8概念: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P8) 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托建筑载体核的周围,从而协调人与环境的互助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活品质、强调生存价值,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壹

《动画概论》的复习资料

动画的定义 动画 两层含义:⑴其影像是用电影胶片或录像带逐格记录的方式制作的; ⑵这些影像的动作是幻觉创造出来的,而非原本存在的,或者是摄像机记 录下来的。 从直观而简洁的角度上来看,可以概括为: 动画就是可以通过放映机播放,并且是逐格处理过的动态画面。 动画片 即动画电影片,是用图画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影片,是画出来的电影片,又称卡通片。 动画片的特点:它是以绘画和电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电影思维和语言的“运动绘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影片形式。 动画在各国的俗称 美国——“卡通” 日本——最初“漫画映画”、后来“动画” 中国——“动画”、“动画片”、“艺术片”(一种特殊的电影,Animation在中的翻译) 动画的应用 一、文化传播二、知识普及三、影视特效四、广告制作五、电子游戏 动画艺术的特性 一、造型性二、技术性三、假定性四、综合性五、时尚性 动画的分类与艺术形式 一、按照形式类型,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 1、平面动画⑴传统手绘动画⑵剪影片⑶剪纸片⑷水墨动画 2、立体动画⑴木偶动画⑵杖头木偶⑶布袋木偶⑷粘土动画片⑸纸偶动画片 3、电脑动画⑴三维动画⑵网络动画⑶合成动画——《精灵鼠小弟》 二、叙事与拟人类、幽默与讽刺类、科幻与教育类动画 1、按照文学体裁,分为叙事类与拟人类动画 2、幽默与讽刺类 3、科幻与教育类 三、按照传播途径,分为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和实验动画片 三者的区别: 影院动画片的特点是长度和常规电影的标准相同;故事多改编文学作品;叙事结构与戏剧的叙事结构基本相符,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结局;人物塑造性格明显,角色造型要照顾到各种角度,强调三维特点;画面的构成讲究电影影像的空间美感,强调影像的美学构成规律;音乐音效在要求技术质量的同时更加依赖声音的逼真来渲染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相比电视动画片和实验动画片,影院动画片的叙事结构更严谨规范,按照电影文学的章法改编故事,严格遵循电影语言的语法规则设计故事结果和叙述方式;长度一般在80分钟至120分钟左右;画面影像质量、动作设计、声音处理等工艺精度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生产周期较长,人才与资金投入多,制作风险大。 电视动画片最突出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的简化,如动作设计简单化,背景制作简单化,描线上色随意化,叙事结构简单。电视动画片总长度有26集、52集等;分集长度有10分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505104 课程名称:冶金工程概论 英文名称:Conspectus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冶金、材料等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材料热力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是从事冶金行业和金属材料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钢铁和主要有色金属(铜,铝等)提取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基本工艺流程。通过学习,学生对冶金(包括火法,湿法和电冶金)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初步掌握冶金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冶金学理论、机加工生产工艺和金属材料理论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除此之外,本课程还简要介绍了金属的分类,主要金属的性质,用途,资源状况,生产方法,近年来的世界产量和价格,以及发展我国冶金工业的基本国情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介绍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冶金工业的原料,冶金过程和方法,冶金工程设计和新技术。使学生了解冶金工业概况和冶金技术的进步,为材料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要求学生认识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了解冶金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从金属矿石中提取有价元素加工成纯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原理和工艺,涉及过程自动控制,工程设计,新材料制备等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介绍炼铁、炼钢、铜冶金和铝冶金原理、工艺及设备,以炼铁和炼钢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及其分类方法,金属的产量和价格,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矿石、矿床和矿物的概念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掌握冶金和冶金方法,冶金工艺流程和冶金过程;选矿的基本任务,工艺指标和选矿方法.。 2.了解高炉炼铁的基本知识,高炉附属设备和高炉生产的发展方向。熟练掌握高炉冶炼用原料及要求,高炉冶炼中铁氧化物碳热还原的一般规律,高炉冶炼炉内反应,高炉结构以及高炉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了解电弧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掌握炼钢的基本原理,氧气转炉炼钢法。 4.了解铜的基本性质与炼铜方法,熔池熔炼,冰铜吹炼;重点掌握造锍熔炼的原理和方法及粗铜精炼。

游戏与文化介入概论

游戏与文化介入概论 游戏与文化介入 (Play and Culture Intervention, PCI) 杨宗仁 国立臺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摘要 游戏与文化介入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介入的本土化的模式,此一模式延续先前所设计的游戏教育取向最佳实务模式,并融入文化学习、亲验之心、认知建构,社会建构与文化建构的理论而成。文化学习指的是模仿学习、教学学习、合作学习等从他人身上学习的能力。认知建构强调人类的学习是经由建构的过程而形成的,而不是经由联结方式来学习,因此认知建构很重视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不强调灌输与填鸭的教学。而社会建构强调高层次心智能力的学习大都是经由社会互动的歷程而来的;因此社会建构很重视经由游戏、对话与互动来协助儿童发展高层次的心智能力。文化建构指的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互动时,会依据当地的文化规范与内涵来进行互动,而不是随兴为之。 每一个婴幼儿不论是出生于何种文化,都能学会当地文化中的语言、风俗、习惯,包括食衣住行育乐与应对进退的内涵与表现方式、各种文化物品的意义与运用等等;因而能在不同的场所,察颜观色,表现出适切的情绪与行为。简言之,人类有一种文化学习的能力,此种文化学习的能力与社会性趋向、情绪分享、意图解读、模仿、社会参照、相互注意协调能力(joint attention)、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游戏、对话与叙事等能力息息有关。 游戏与文化介入有几个意涵,第一,我们要教会自闭症儿童文化学习的能力;第二,我们要透过互动、游戏与日常文化的互动来建构他们的文化学习能力;第三,我们要将当地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孩子。第四我们要建构一个善意与接纳的助人文化来帮助我们的孩子。 本文将举几个实例说明游戏与文化介入的模式的做法,包括介入社会性趋向/社会参照/相互注意协调能力/游戏的实际做法。 概论 每一个婴幼儿不论是出生于何种文化,都能学会当地文化中的语言、风俗、习惯,包括食衣住行育乐与应对进退的内涵与表现方式、各种文物的意义与运用等等;因而能在不同的场所中察颜观色,表现出适切的情绪与行为。简言之,人类有一种文化学习的能力。Tomasello, Kruger和Ratener(1993)曾提出文化学习的观点来说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他们认为自闭症儿童有困难透过模仿学习(imitative learning)、教学学习(instructed learning)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等方式进行文化学习,笔者认同他们观点,但加以扩充其内涵,将文化学习的能力扩充至至社会性趋向(social orienting) (Mundy, & Burnette, 2005)、相互调控(mutual regulation) 、意图解读(intention reading) 、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 、游戏(play) 、分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会话(conversation)与叙事(narrating)等与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游戏与文化介入主要的依据就是文化学习的观点。亦即以各种的文化学习能力为此一模式的主要介入目标。 在达成介入目标的做法上,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强调经由游戏与日常生活进行介入,背后的理论是建构理论(constructive theory)与亲验之心(enactive mind) (Volkmar, Paul, Klin, & Cohen, 2005)。建构理论强调儿童是经由内在心智的重新建构进行学习,而不是经由外在的灌输进行学习的,建构理论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学习。而亲验之心则认为一切的认知起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来自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亲身的经验是我们认知的基础,此种亲身经验也决定了大脑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结方式,从而影响到认知的运作。而社会认知是认知中的特别形式,它是来自于大量的社会互动,没有社会互动的大量经验,社会认知将被扭曲;由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社会互动严重不足与失调,因而影响到其大脑社会性神经网络的形成,使得其社会认知与众不同。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大量的社会性经验,因此在社会性情境中,他们所注意的人事物往往与众不同,大部份人都会注意到社会性情境中关键性的讯息,例如脸部的表情,而自闭症儿童很可能是注意嘴吧或者物品等非关紧要的社会性讯息,以致影响到他们与人进一步的社会互动。亲验之心强调社会性经验的不可取代性,认为此种社会性经验,不能够透过静态的教学达成,不是单纯口头的或者书面的社交技巧教学就可以达成的,必需要亲身经验才可以。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相当认同建构理论与亲验之心的理论,因此特别强调在自然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乐就是日常文化的内涵)进行介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