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答案整理

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答案整理

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答案整理
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答案整理

名词解释

身体写作

“身体写作”原来是凭藉身体的写作,在女性自己的肉体感觉和感官的基础上来观望和认识自己,来体验自己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过程,来抒发女性的性别之累和生存之痛。就是让女性从专制的“文化彼岸”回到身体,把没有经过男人过渡的世界感性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写作。

女性使用的语言与女性的肉体感受相联,它是反理性的、无规范的、具有破坏性和颠覆性的语言,是女性表现自我体验的独特的“女人腔”。陈染、林白是身体写作的代表作家,《私人生活》是身体写作的代表作。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卡逊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杀虫剂尤其是DDT对野生生物的危害,尤其是造成鸟类灭绝的主要元凶,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此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简答题

8、?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女性是社会的附属品。女人的行为模式都是由社会设定的,人类社会的传统风俗、观念意识等对男女之间差异的作用远远大于生理上不同的影响,佐证之一就是“狼孩”的行为更接近狼而不是人。“先剪去女人的翅膀,再责怪她无法飞行”,人类社会首先设定女人不该争抢斗狠,然后批评女人天生缺乏男人开疆拓土的能力。所以《第二性》提出来的解决之道是只有从体制,从社会意识根本上的平等才能最终实现本该的平等。

(2)女人之所以成为不同于男性的第二性——女人,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生成的,是传统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女人在男权世界的暗示与诱导中,才变得越来越像“女人”,越来越具有男权世界所要求的“女性的气质”。

2、审美批评:陶渊明和谢灵运

(1)题材,同中有别。

①陶—田园诗:田园诗人醉心于竹篱茅舍、鸡鸣狗吠、带月荷锄、田中摘蔬的生活。如:孟夏草木长……

②谢—山水诗:贵族子弟依山占糊,建立庄园别墅,过着亦官亦隐、悠哉悠哉的生活,争相做“山泽之游”,山水诗正是他们豪族生活得侧面见证。

清代牟愿:“陶渊明全副精神在朋友、田园上用,谢康乐全副精神在山水上用。”——为什么?这两种题材的选择有着政治权势、经济基础以及由此而来的审美好尚等因素的影响。

政治:谢灵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是世家大族。陶渊明虽然祖上做过大官,但到他那一代却是家境衰微;

经济:世家大族,十里湖光载酒游,自不必说。陶渊明,天道幽且远……

(2)风格,同中见异。

陶:追求无意为诗而诗思自至的日常兴趣,故臻于天成;

谢:天才的放纵,逞才恃力,不遗余力,而更近人功。

——(创作态度不同)

“谢康乐如东海杨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

陶诗冲澹,偏质朴;谢诗峻洁,偏绮丽。江南倦历览……

(3)审美视角不同。

①陶:定观陶始终处于自己的田园,空间位置相对较稳定,往往从微观角度审视田园(小处)

②谢:游观谢始终处于一种旅行状态,审美主题空间位置总在变化,且往往从宏观角度来审视山水(大处)

(4)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契合程度不同。

①陶则与审美对象合而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他的精神志趣往往在描写自然时就融入其中。

②谢总是与审美对象呈现出对立状态(如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等),对山水总是有意去雕饰,往往在大篇幅描写山水之后添上玄言的尾巴;

3、审美批评特征:

(1)诚挚性。指感情的真挚执着,要有扣人心弦的激情。不要孤立的要求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积极意义,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不仅表现在体现慷慨激昂、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中,也表现在那些浅斟低唱的作品汇总,但一些急功近利的作家为文造情,处心积虑地编造生活,不具有诚挚性的感染力量。如:《小时代》

曾于里评论《小时代》说,《小时代》谱写的恰恰是资本至上、无所不能的颂歌。小说里描写的那些阴谋与斗争、那些爱恨情仇,都是发生在上流社会几个富人之间充满戏剧性、“闲得无聊”的“勾心斗角”,与真正的苦难、与时代夹缝中的痛楚、与灵魂内部痛苦的挣扎,有着太遥远的距离;因此,郭敬明只能诉诸危言耸听的阴谋、突如其来的死亡和一些华丽空洞的语言来渲染悲剧感。

(2)独创性。作品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技巧、构思、手法等都是作家的匠心独运,体现了作家的本质力量。如:《金锁记》

傅雷说: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①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种造型美显得动人,却还综合着含蓄、细腻、朴素、强烈、抑止、大胆,这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使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②作者的节略法的运用,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巧妙的转调技术。③风格。傅雷:“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的文章”。

(3)真实性。作品对客观事物描写的逼真,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一方面斥责某些作品歪曲生活,但又肯定通过艺术加工产生“真实的假象”。如现在许多网络小说歪曲历史,比如《步步惊心》《宫》等,诸多王子皇孙围绕一个女性深情不悔,显然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相悖,甚至是错误的历史观。但是,我们又肯定“真实的假象”,如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那些武功是虚假的,但整个历史背景,情节,人物关系等都依托于现实世界。

(4)和谐型。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内容上主题的明确性,人物性格的一贯性,情节的合理性活着,形式上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如《金锁记》七巧的性格,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让儿女得到幸福的变态心理,其对子女的残忍看似不可理喻,却也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一个长期被情欲金钱锁住的女人的心里发生深谙的化学反应,她内心滋长了对同性的嫉妒、仇恨、报复,由此亲手造就了更多的不幸,她血淋淋地复制了一出出悲剧。

1、道德批评:

(1)物化金钱锁住

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

曹七巧原本是一家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曾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少女,但兄嫂为了攀附权贵,贪图钱财,把她嫁给了一个官宦人家的残废少爷。从此,拉开了她悲剧人生的序幕。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被新姑爷那“一堆腻滞的没有生命的肉体”所代替。她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情欲得不到满足,加之她出身低贱缺乏“教养”,常把得“软骨病”丈夫与“性”的烦恼挂在嘴边,就更遭到“姜家上上下下的厌恶”,连丫鬟也瞧不起她,在背后议论她的卑俗与低贱。七巧在姜家得不到半点温情,她孤独无依,没有对话者,没有灵魂的栖息场所,在封建宗法制和封建世俗观念的枷锁中饱受心灵的痛苦和煎熬。在这种非人的生存境遇下,金钱成了她人生追求的唯一中心和精神寄托。

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她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婆婆在世时,她“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其次是丈夫和婆婆死后分家,她终于掌握了“财政大权”,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最后是对金钱的疯狂占有和保护,黄金已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

她熬了十年才等到这一天。对曹七巧来说,有了钱,在姜家才有地位,甚至才有安全感。从踏入姜家的大门起,强烈的金钱欲就一直主宰着曹七巧。她清醒地知道,在姜家这个封建大家族里,金钱对她是何等的重要,是她赖以生存的唯一实在的东西。所以,她用一生换来的这笔“死钱”,她要完全占有它们,容不得别人窥视。

就连七巧唯一爱恋的男子,季泽殷情切切的表白无法打动她对金钱的执着了。她像所有怀着爱恋的女人一样,心中充满了柔情蜜意,但这近乎诗意的美好瞬间只是刹那之间。她一转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她疯狂地将他逐出门,却又留恋的对他的背影做了温情的最后一瞥。这是七巧心理变态的一次关键性转折。

对季泽的渴望是七巧人性的表征,泯灭了这点爱,她便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之后,她甚至拒绝了中国人最看重的亲情。在中国人心目中,一向是血肉相连,血浓于水,可在已经被物化的曹七巧这里,与亲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已别无其他。从对财富的渴望、争夺到占有,一个散发着活泼、健康气息的青春少女──曹七巧,在金钱这根魔杖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一步步走近地狱。“她抛掉了女人最后的尊严和羞耻,抛却了一切人的东西,异化成一头吞食金钱和人性的兽,一台只知道攫钱的冰凉冷酷的机器。”

“十八九岁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

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这些淡淡的朴素的句子,也许为粗忽的读者不曾注意的,有如一阵温暖的微风,抚弄着七巧墓上的野草。

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末不足道的渣滓。但命运偏偏要教渣滓当续命汤,不但要做儿女的母亲,还要做她媳妇的婆婆,——把旁人的命运交在她手里。以一个小家碧玉而高攀簪缨望族,门户的错配已经种下了悲剧的第一个原因。原来当残废公子的姨奶奶的角色,由于老太太一念之善(或一念之差),抬高了她的身份,做了正室;于是造成了她悲剧的第二个原因。在姜家的环境里,固然当姨奶奶也未必有好收场,但黄金欲不致被刺激得那么高涨,恋爱欲也就不至压得那么厉害。她的心理变态,即使有,也不至病入膏肓,扯上那么多的人替她殉葬。(傅雷)

(2)兽化

①对儿子的掌控

她在深夜扣住儿子进行盘问,问儿媳好不好,好在什么对方,不好又在哪儿。问的和说的又是什么呢?七巧将儿子儿媳的隐私公布于众,还有声有色,添油加醋,大加渲染,这又是何等的变态行径!她采取反常方式来打击儿媳,她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儿媳的秘密宣布出来,略加渲染,有声有色,众人竭力打岔,然而说不上几句闲话……又回到儿媳妇身上来了?。她无忌讳的满口?村话?,把儿媳的私生活公布于众,当笑话讲,对儿媳进行如此残酷的折磨,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儿媳被折磨得不像人样了,在这么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婆婆不象婆婆,丈夫不象个丈夫,不是她疯了,就是他们疯了……?破坏儿子儿媳正常的夫妻生活,从而来抚平自己心中的因早年从未有过真正满意的夫妻生活而带来的创伤。如此的性变态,导致七巧还对儿子产生乱伦的意念,表现出疯狂的肉欲的爱。她想方设法折磨死儿子前后两任妻子,目的只是想占有儿子。儿子是她这些年来生命中惟一的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终究还是他的。

曹七巧一生戴着精神的枷锁,从未有过情欲的满足,甚至从未有过像个人样的男人,她始终在向往着情欲的满足。她把目标最终放在自己儿子身上,这样,乱伦的意念,在现实的束缚下,必然酿成传奇性的悲剧。

②对女儿的嫉妒

七巧的变态心理,在另_方面表现为嫉妒一一羡慕的恶性发展。嫉妒导致了她对子女的恨,尤其表现在对待女儿姜长安的态度、行为方面。女儿的婚事加剧了她的嫉妒。七巧的聪明、不贤惠和不谙世故是出了名的,长安的婚事?毕竟受了点影响?,来做媒的本来就不多,而今?绝迹了?,这样一晃,长安将近三十岁了。好不容易有人上门来,七巧却对女婿说三道四,说什么?我就这么一个女儿,

可不能断送了她的终身?。这表面上是在关心女儿,实际上在七巧的潜意识中是嫉妒。当女儿好容易有了出嫁的希望时,她又对女婿挑三拣四,还造谣欺骗女婿。为了占有女儿来保持自己的?幸福?,她不择手段,向女婿散布谣言说女儿是个断不了瘾的烟鬼,?戒戒抽抽,这也快十年了?。一下子解决问题了,她把女婿吓跑了,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亲手毁了自己女儿一生的幸福。?性变态——隐形的杀手。?七巧的性变态,使她成为一个?食人者?,使她断送了自己子女一生的幸福。长白不敢再娶媳妇,只在妓院里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曹七巧是一个母亲,然而她在自身的?心魔?和环境的挤压摧残下,成了一个精神上的畸形儿。她一生都为?金钱?而奋斗,沉重的黄金枷扭曲了她,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的财产,包括自己的儿女,她诱使儿女吸毒,以求锁住他们。在她眼里,?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为此,她无视儿女的幸福,儿女的需要要以她能否守住那笔钱为中心。她自己的情欲和希望被残酷地扼杀了,就无法容忍儿女享受生命乐趣,儿女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成了恶毒的嘲笑,她亲手毁灭了儿子和女儿的爱情和家庭:她?恋子?,她要儿子整夜替她装鸦片而不得回房陪妻子,她猥亵地逼儿子说出小夫妻之间的私事以取乐而折磨死儿媳;她?妒女?,她用尖刻的话语奚落辱骂女儿,甚至用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断了女儿的婚姻。七巧?一级一级,走进了没有光的所在?,并拉上了子女作为自己的陪葬品。在张爱玲“参差对照”的美学原则下,曹七巧是唯一“彻底”的人物,而她却是一个母亲! 在这里,关于母亲的一切美好词汇均和七巧无缘,我们看到的是阴鸷、刻毒、自私。张爱玲能够洞察人性深藏的丑恶,她用冷静到近于残酷的笔墨,对人性进行了力透纸背的描摹,对人性独有的悲剧体验又让她的这种描摹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张爱玲对人有着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这种绝望反映到作品中便是对一个个美丽光环的消解。张爱玲给我们呈现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后面惨不忍睹的现实,这更让人不寒而栗。

4、人生批评: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中,父亲是满清遗少,继承了遗少的全部荒淫、残暴、专制等特征。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流过洋的新派女性,爱好音乐、文学。这一新一旧组成的畸形家庭,无爱可言但却拥有无尽的争斗与倾轧。父母离婚后,张爱玲在父亲处受尽折磨。无爱的父母,无爱的家,在童年的张爱玲的心灵上投下了永难忘记的阴影,促使她敏感而又早熟。

(1)金钱

张爱玲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们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数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有钱是人能长期自立并追寻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基础。张爱玲的母亲留学法国后,姨太太的百般刁难让张爱玲更相信钱的重要性。继而她笔下的女性大多为金钱物质所困,不惜以爱情、婚姻作抵。她关于女人的看法:“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完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

《金锁记》里曹七巧即是如此。

曹七巧原本是一家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曾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少女,但兄嫂为了攀附权贵,贪图钱财,把她嫁给了一个官宦人家的残废少爷。从此,拉开了她悲剧人生的序幕。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被新姑爷那?一堆腻滞的没有生命的肉体?所代替。她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情欲得不到满足,加之她出身低贱缺乏?教养?,常把得?软骨病?丈夫与?性?的烦恼挂在嘴边,就更遭到?姜家上上下下的厌恶?,连丫鬟也瞧不起她,在背后议论她的卑俗与低贱。七巧在姜家得不到半点温情,她孤独无依,没有对话者,没有灵魂的栖息场所,在封建宗法制和封建世俗观念的枷锁中饱受心灵的痛苦和煎熬。在这种非人的生存境遇下,金钱成了她人生追求的唯一中心和精神寄托。

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她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婆婆在世时,她?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其次是丈夫和婆婆死后分家,她终于掌握了?财政大权?,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最后是

对金钱的疯狂占有和保护,黄金已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

她熬了十年才等到这一天。对曹七巧来说,有了钱,在姜家才有地位,甚至才有安全感。从踏入姜家的大门起,强烈的金钱欲就一直主宰着曹七巧。她清醒地知道,在姜家这个封建大家族里,金钱对她是何等的重要,是她赖以生存的唯一实在的东西。所以,她用一生换来的这笔?死钱?,她要完全占有它们,容不得别人窥视。

就连七巧唯一爱恋的男子,季泽殷情切切的表白无法打动她对金钱的执着了。她像所有怀着爱恋的女人一样,心中充满了柔情蜜意,但这近乎诗意的美好

瞬间只是刹那之间。她一转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她疯狂地将他逐出门,却又留恋的对他的背影做了温情的最后一瞥。这是七巧心理变态的一次关键性转折。

对季泽的渴望是七巧人性的表征,泯灭了这点爱,她便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之后,她甚至拒绝了中国人最看重的亲情。在中国人心目中,一向是血肉相连,血浓于水,可在已经被物化的曹七巧这里,与亲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已别无其他。从对财富的渴望、争夺到占有,一个散发着活泼、健康气息的青春少女──曹七巧,在金钱这根魔杖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一步步走近地狱。?她抛掉了女人最后的尊严和羞耻,抛却了一切人的东西,异化成一头吞食金钱和人性的兽,一台只知道攫钱的冰凉冷酷的机器。?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张爱玲不幸的两次婚姻。如果说与胡兰成的结合是一种女人对男人单纯的爱,那么和赖雅再婚就似乎带着某种利益色彩。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性格和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没有温情,只有婚姻。

(2)奴性(父亲、家庭)

在这个世界里,满清遗少的父亲沉溺烟榻,同继母一起虐待她,母亲则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派女性,她毅然离开了吸毒纳妾的遗少丈夫,长年远游域外,人称她为“极有光彩的中国女性”,可这种“光彩”是以牺牲子女对母爱的渴望为代价的。结果是,张爱玲本能地背离了她母亲的道路和人生追求,母亲对她的影响使她对母性的思考变得更加理性。在这辛酸与无奈的背后,张爱玲看到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已经逐渐形成的物质上对男性的依赖和无法改变的强烈的虚荣心。这种心理痼疾正是女性难以逃脱悲剧命运的根源。

她在《谈女人》一文中便坦诚:“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一个女人的恶毒就恶得无孔不入。”所以对于曹七巧的异化,及其异化后的阴毒与泼悍,她毫不回避。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文化是男权文化,也是奴隶文化。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生来是男性的附庸?这一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通过对漫长的男女两性关系发展历史的考察,得出?女人不是天生的,她是被变成女人的?这一著名论断。她认为,女人的历史性、社会性压制了女人的自然性,使她们成了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或曰?次性?,性格中纷纷打上了?奴化?的烙印。张爱玲在曹七巧身上,将其?第二性?被奴役的过程赤裸裸地揭示出来。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也指出:?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来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的妾妇之道。?在曹七巧身上,这种?被奴化?和?自奴化?的过程的描写是细腻而真实的。

曹七巧当初无条件地遵从?父死,长兄为大?的封建伦理而嫁到姜家,使原

本青春、活泼、自由的少女陷入了自卑、多疑、压抑的泥潭。在封建宗法社会里,七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的兄长考虑的是家庭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她的爱情与幸福。在婚姻生活中她从未有过正常的性的满足,她对残废的丈夫有着本能的厌倦,但为了生活,她只能依附男人。

不幸的童年是一个作家宝贵的财富,张爱玲幸又不幸地拥有了这笔财富。她的童年虽没有物质的匮乏,但却是灰扑扑的: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慈爱,缺少一种安全感。童年的经历会对人一生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给她的人生经验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及至后来,在一次与后母和父亲的冲突中,她遭到了父亲的毒打并囚禁达半年之久。不仅丧失了自由,连生病也不能请医生,只能蜷缩在阴暗的房间里,躺在床上看着幽冷的月光。这种伤害是铭心刻骨的,加重了她童年的心理阴影,让她对家庭和亲情感到了绝望,对生命的暗淡和苍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最后她终于逃离了那充满腐败气味的旧家庭,去投奔她心中的光明与温暖所在———母亲。然而,长期的母女疏离和母亲注重自我的个性让张爱玲未能如愿以偿,母亲虽接纳了她,可“母亲的家不再是柔和的了”。母亲的淡漠甚至冷漠击碎了张爱玲少女时代残存的最后一点亲情。张爱玲是个天性极敏感的女子, “而在她的生活环境中,敏感早熟又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家族的失落和动荡的社会,让这一情绪更完整、明朗。豪门巨族盛极而衰所产生的巨大落差对后世子孙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张爱玲对其家族的情感是复杂的。我们在其小说中读到的大多是无情的剖析,而她内心深处更有着依依不舍的流连。

张爱玲的经历是独特的,而一个人的经验往往来自于他的个人经历,是对经历的抽象。张爱玲从她的经历中抽象出充满悲剧色彩的个人经验,这些个人经验积淀成了她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历史观、人性观和审美观。小说作为一种“最佳的书写个人经验的文体”,一种极富个体性的精神实践活动,就不可避免的会融入浓烈的主观因素。张爱玲就带着这样的经验,带着这样的情怀,用“这一个”笔触,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样的小说世界。“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生、命运的体验和观照,她的小说处处透露着一个悲观主义者的人生感悟。

5、女性主义:

(1)女奴意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文化是男权文化,也是奴隶文化。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生来是男性的附庸”这一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通过对漫长的男女两性关系发展历史的考察,得出“女人不是天生的,她是被变成女人的”这一著名论断。她认为,女人的历史性、社会性压制了女人的自然性,使她们成了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或曰“次性”,性格中纷纷打上了“奴化”的烙印。张爱玲在曹七巧身上,将其“第二性”被奴役的过程赤裸裸地揭示出来。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也指出:“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来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的妾妇之道。”在曹七巧身上,这种“被奴化”和“自奴化”的过程的描写是细腻而真实的。

曹七巧当初无条件地遵从“父死,长兄为大”的封建伦理而嫁到姜家,使原本青春、活泼、自由的少女陷入了自卑、多疑、压抑的泥潭。在封建宗法社会里,七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的兄长考虑的是家庭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她的爱情与幸福。在婚姻生活中她从未有过正常的性的满足,她对残废的丈夫有着本能的厌倦,但为了生活,她只能依附男人。

(2)女性情欲

七巧正青春年少,作为一个正常的妙龄女子,对爱情婚姻充满希望。然而,她嫁了个残废的丈夫,成天挨的是“软的、重的、麻的”一团肉,“一堆腻滞的死去的肉体”,心中正常的情欲受到无情的打击。七巧虽然嫁了个残废的丈夫,可是青春年少的她对情欲的渴望没有因此而残废反而愈演愈烈,一触即发。小叔子姜季泽是个“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望下坠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结实的小伙子”。这样一个健壮的男人,正是七巧情感所要宣泄的对象。

七巧沦为丈夫的殉葬品;对三爷季泽的出现无疑使得七巧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可是更多的是上升为女性的自我找寻,两段叔嫂调情,不难看出暧昧中爆发出来的她渴望肉体与灵魂并存的爱,且看出欲望、且觉出荒淫,但更浓重的让我们冷醒的气息。七巧也曾却向往着那朦胧的、蓬勃着生命激情的少女时代,甚至在她走向最后生命终结时还在记忆中唤起这段生命的想象和回味。

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坦言:“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一个女人的恶毒就恶得无孔不入。”一个长期被情欲金钱锁住的女人的心里发生深谙的化学反应,她内心滋长了对同性的嫉妒、仇恨、报复,由此亲手造就了更多的不幸,她血淋淋地复制了一出出悲剧。七巧丧失了正常的人性、人情和人伦,最后变成了疯狂的“锁人”者。忿懑变成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作为母亲,她对子女的残忍诚然不可理喻。她的演变正是封建家

庭的催化,是在一个变异环境下,人性的异化。

(3)女性独裁欲望

①对儿子的掌控

她在深夜扣住儿子进行盘问,问儿媳好不好,好在什么对方,不好又在哪儿。问的和说的又是什么呢?七巧将儿子儿媳的隐私公布于众,还有声有色,添油加醋,大加渲染,这又是何等的变态行径!她采取反常方式来打击儿媳,她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儿媳的秘密宣布出来,略加渲染,有声有色,众人竭力打岔,然而说不上几句闲话……又回到儿媳妇身上来了?。她无忌讳的满口?村话?,把儿媳的私生活公布于众,当笑话讲,对儿媳进行如此残酷的折磨,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儿媳被折磨得不像人样了,在这么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婆婆不象婆婆,丈夫不象个丈夫,不是她疯了,就是他们疯了……?破坏儿子儿媳正常的夫妻生活,从而来抚平自己心中的因早年从未有过真正满意的夫妻生活而带来的创伤。如此的性变态,导致七巧还对儿子产生乱伦的意念,表现出疯狂的肉欲的爱。她想方设法折磨死儿子前后两任妻子,目的只是想占有儿子。儿子是她这些年来生命中惟一的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终究还是他的。

曹七巧一生戴着精神的枷锁,从未有过情欲的满足,甚至从未有过像个人样的男人,她始终在向往着情欲的满足。她把目标最终放在自己儿子身上,这样,乱伦的意念,在现实的束缚下,必然酿成传奇性的悲剧。

②对女儿的嫉妒

七巧的变态心理,在另_方面表现为嫉妒一一羡慕的恶性发展。嫉妒导致了她对子女的恨,尤其表现在对待女儿姜长安的态度、行为方面。女儿的婚事加剧了她的嫉妒。七巧的聪明、不贤惠和不谙世故是出了名的,长安的婚事?毕竟受了点影响?,来做媒的本来就不多,而今?绝迹了?,这样一晃,长安将近三十岁了。好不容易有人上门来,七巧却对女婿说三道四,说什么?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可不能断送了她的终身?。这表面上是在关心女儿,实际上在七巧的潜意识中是嫉妒。当女儿好容易有了出嫁的希望时,她又对女婿挑三拣四,还造谣欺骗女婿。为了占有女儿来保持自己的?幸福?,她不择手段,向女婿散布谣言说女儿是个断不了瘾的烟鬼,?戒戒抽抽,这也快十年了?。一下子解决问题了,她把女婿吓跑了,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亲手毁了自己女儿一生的幸福。?性变态——隐形的杀手。?七巧的性变态,使她成为一个?食人者?,使她断送了自己子女一生的幸福。长白不敢再娶媳妇,只在妓院里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放纵恣肆,损人利己的生存状态,在男权社会里是以男性为代表的——这似乎是一种权利。然可悲的是,饱受种种欺凌侮辱玩弄的曹七巧在异化途中攫取了

这种权利,也以类似男性的放纵和凶暴来对待弱者——她的儿女,她的亲人。曾经是封建法的被害者,却一跃成为可怖的执行者。她不仅忠实地继承了姜家的教育传统,还变本加厉地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报复在子女身上。儿子长白的结婚更加深了七巧的孤独和失落。因为?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儿子是他在姜家忍辱含垢的见证,只有在儿子面前她才具有母亲的威严,她才可以得到尊重与服从,所以,她要绝对控制和占有他。现如今长白成亲,这种控制和占有的权利要转移到另一个女人手里,而这个女人健康、带有青春的活力,她将会在情欲的滋润下过着正常女人的生活,这种生活在七巧的生命里是没有的。因此,她的嫉妒达到了顶点:她要儿子整夜地陪她抽大烟,哄着儿子说出与媳妇的闺中隐私,然后在牌桌上肆意渲染,还设法当众取笑羞辱儿媳,致使媳妇不堪忍受,一病不起,最后抑郁而死。接着她又折磨儿子收房的小妾——娟姑娘,逼使她吞食鸦片自杀,从此长白不敢再娶。对女儿长安的折磨,七巧更见心机,更为阴毒。女儿的婚姻由于她的百般挑剔到了30岁还未找到合适的人家,堂妹出于同情为长安介绍了对象,与留德归国的童世肪谈起恋爱来。七巧知道后嘲讽挖苦,横加指责,并大骂女儿?多半是生米煮成了熟饭,火烧眉毛,等不及要出门?尽管女儿早已戒了鸦片,她还是在宴请童世肪的席间亲手导演了毁灭女儿幸福的一幕。

《金锁记》中七巧对儿女的婚事百般阻挠,使曾对婚姻爱情充满希望的儿女走向和她同样的婚恋悲剧。变态的灵魂,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碎,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张爱玲对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进行了高度的解剖,笔下不同的婚姻状态却产生了的相似结果,婚姻是金钱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反映出“五·四”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性。

6、精神批评: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潜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部分。潜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它毫无理性。潜意识理论展现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弓I导人们去注意、探究人的深层的心灵奥秘,揭示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探究潜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张爱玲十分重视潜意识在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她也善于从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折射出人物的潜意识中的心理一一性心理。

变态心理属于潜意识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欲望长期受到压抑,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宣泄时,便会形成心理障碍以致性变态。张爱玲似乎有意或无意的在作品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展现和运用。在张爱玲笔下,最典型的人物要算曹七巧了。

《金锁记》中,性变态是曹七巧最深层心理,属于潜意识部分。由于长期情欲受到压抑而得不到宣泄,导致了她的性变态。黄金欲膨胀得越大,情爱欲望就压抑得越厉害。情欲被压抑得越厉害,它便会通过反常的方式表现出来。七巧就是因为情欲被压抑得太厉害了,才产生了对儿子的乱伦之念,对女儿的嫉恨之情。

她在深夜扣住儿子进行盘问,问儿媳好不好,好在什么对方,不好又在哪儿。问的和说的又是什么呢?七巧将儿子儿媳的隐私公布于众,还有声有色,添油加醋,大加渲染,这又是何等的变态行径!她采取反常方式来打击儿媳,她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儿媳的秘密宣布出来,略加渲染,有声有色,众人竭力打岔,然而说不上几句闲话……又回到儿媳妇身上来了?。她无忌讳的满口?村话?,把儿媳的私生活公布于众,当笑话讲,对儿媳进行如此残酷的折磨,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儿媳被折磨得不像人样了,在这么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婆婆不象婆婆,丈夫不象个丈夫,不是她疯了,就是他们疯了……?破坏儿子儿媳正常的夫妻生活,从而来抚平自己心中的因早年从未有过真正满意的夫妻生活而带来的创伤。如此的性变态,导致七巧还对儿子产生乱伦的意念,表现出疯狂的肉欲的爱。她想方设法折磨死儿子前后两任妻子,目的只是想占有儿子。儿子是她这些年来生命中惟一的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终究还是他的。

曹七巧一生戴着精神的枷锁,从未有过情欲的满足,甚至从未有过像个人样的男人,她始终在向往着情欲的满足。她把目标最终放在自己儿子身上,这样,乱伦的意念,在现实的束缚下,必然酿成传奇性的悲剧。

七巧的变态心理,在另一方面表现为嫉妒一一羡慕的恶性发展。嫉妒导致了她对子女的恨,尤其表现在对待女儿姜长安的态度、行为方面。女儿的婚事加剧

了她的嫉妒。七巧的聪明、不贤惠和不谙世故是出了名的,长安的婚事?毕竟受了点影响?,来做媒的本来就不多,而今?绝迹了?,这样一晃,长安将近三十岁了。好不容易有人上门来,七巧却对女婿说三道四,说什么?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可不能断送了她的终身?。这表面上是在关心女儿,实际上在七巧的潜意识中是嫉妒。当女儿好容易有了出嫁的希望时,她又对女婿挑三拣四,还造谣欺骗女婿。为了占有女儿来保持自己的?幸福?,她不择手段,向女婿散布谣言说女儿是个断不了瘾的烟鬼,?戒戒抽抽,这也快十年了?。一下子解决问题了,她把女婿吓跑了,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亲手毁了自己女儿一生的幸福。?性变态——隐形的杀手。?七巧的性变态,使她成为一个?食人者?,使她断送了自己子女一生的幸福。长白不敢再娶媳妇,只在妓院里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放纵恣肆,损人利己的生存状态,在男权社会里是以男性为代表的——这似乎是一种权利。然可悲的是,饱受种种欺凌侮辱玩弄的曹七巧在异化途中攫取了这种权利,也以类似男性的放纵和凶暴来对待弱者——她的儿女,她的亲人。曾经是封建法的被害者,却一跃成为可怖的执行者。她不仅忠实地继承了姜家的教育传统,还变本加厉地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报复在子女身上。儿子长白的结婚更加深了七巧的孤独和失落。因为?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儿子是他在姜家忍辱含垢的见证,只有在儿子面前她才具有母亲的威严,她才可以得到尊重与服从,所以,她要绝对控制和占有他。现如今长白成亲,这种控制和占有的权利要转移到另一个女人手里,而这个女人健康、带有青春的活力,她将会在情欲的滋润下过着正常女人的生活,这种生活在七巧的生命里是没有的。因此,她的嫉妒达到了顶点:她要儿子整夜地陪她抽大烟,哄着儿子说出与媳妇的闺中隐私,然后在牌桌上肆意渲染,还设法当众取笑羞辱儿媳,致使媳妇不堪忍受,一病不起,最后抑郁而死。接着她又折磨儿子收房的小妾——娟姑娘,逼使她吞食鸦片自杀,从此长白不敢再娶。对女儿长安的折磨,七巧更见心机,更为阴毒。女儿的婚姻由于她的百般挑剔到了30岁还未找到合适的人家,堂妹出于同情为长安介绍了对象,与留德归国的童世肪谈起恋爱来。七巧知道后嘲讽挖苦,横加指责,并大骂女儿?多半是生米煮成了熟饭,火烧眉毛,等不及要出门?尽管女儿早已戒了鸦片,她还是在宴请童世肪的席间亲手导演了毁灭女儿幸福的一幕。

曹七巧是一个母亲,然而她在自身的?心魔?和环境的挤压摧残下,成了一个精神上的畸形儿。她一生都为?金钱?而奋斗,沉重的黄金枷扭曲了她,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的财产,包括自己的儿女,她诱使儿女吸毒,以求锁住他们。在她眼

里,?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为此,她无视儿女的幸福,儿女的需要要以她能否守住那笔钱为中心。她自己的情欲和希望被残酷地扼杀了,就无法容忍儿女享受生命乐趣,儿女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成了恶毒的嘲笑,她亲手毁灭了儿子和女儿的爱情和家庭:她?恋子?,她要儿子整夜替她装鸦片而不得回房陪妻子,她猥亵地逼儿子说出小夫妻之间的私事以取乐而折磨死儿媳;她?妒女?,她用尖刻的话语奚落辱骂女儿,甚至用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断了女儿的婚姻。七巧?一级一级,走进了没有光的所在?,并拉上了子女作为自己的陪葬品。

曹七巧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女性形象,她的乖戾、阴鸷,她的冷酷和绝望,让人不寒而栗。正像张爱玲在《我的文章》里所说:“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其实,曹七巧并不是生来就表现出暴虐、酷厉的,她的强烈的占有欲、报复欲正是她自身人格心理在外界的强大压力下得不到正常发展的结果。

当七巧还是少女时,没有美好幸福的婚姻,情欲长期被压抑导致了她的性变态;当七巧的儿女都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时,她出于性变态和“护犊心理”而竭力破坏子女的婚事和幸福。正是有了曹七巧的性变态的行径,才有了《金琐记》悲剧的必然性。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险恶的环境刺激了七巧人性中占有欲的膨胀。性变态心理和寡居者的护犊心理及嫉妒心理是潜意识深层的阴暗心理,当它进入意识领域,必然引起反常的行为。不公平的命运,促使七巧报复欲的嚣张。我们在厌恶七巧的变态行径的同时,不免也对其产生或多或少的怜悯之情。《金锁记》也正是以弗洛伊德思想作为人物心理演绎的内在动力。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着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着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 (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着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执正驭奇。(二)论文叙笔 (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

文学批评 在线练习1

文学批评在线练习1 1.第6题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 A.以意逆志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大象无形标准答案:B 2.第7题 出版作品集《文学生活》,明确提出印象主义基本理论的是 A.莫奈 B.雷阿诺 C.法朗士 D.王尔德标准答案:C 3.第8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标准答案:C 4.第9题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 A.文学研究 B.文学欣赏 C.文学分类 D.文学创作标准答案:B 5.第10题 在新批评中,把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含义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称为A.含混B.隐喻C.悖论D.反讽标准答案:A 6.第11题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最重要的代表是 A.瞿秋白 B.周扬 C.鲁迅 D.茅盾标准答案:D 7.第12题 别林斯基的《1841年的俄国文学》属于 A.论著体评论 B.随笔体评论 C.对话体评论 D.序跋体评论标准答案:C 8.第19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标准答案:C 9.第20题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标准答案:B 10.第21题 文学批评思维的审美性主要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 A.意识性 B.科学性 C.真实性 D.文学性标准答案:D 11.第2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批评家大多遵从 A.模仿自然的法则 B.古典原则 C.革新原则 D.唯美主义原则标准答案:B 12.第23题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阐释功能 B.意识形态功能 C.哲学功能 D.审美功能标准答案:A 13.第24题 主张潜意识在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是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标准答案:C 14.第30题 对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现代社会学 B.现代语言学 C.现代政治学 D.现代心理学标准答案:B 15.第31题

文学批评作业(附答案)

第1题(2.0) 分 女权主义批评在方法论方面的特点是C A、单一性 B、科学性 C、多元化 D、复杂性 第2题(2.0) 分 提出“陌生化”概念的是俄国形式主义的 B A、雅各布森 B、什克洛夫斯基 C、艾亨保姆 D、韦勒克 第3题(2.0) 分 ???提出“陌生化”概念的是俄国形式主义的 B A、科学研究活动 B、艺术审美活动 C、创作实践活动 D、社会交际活动 第4题(2.0) 分 文学批评文章掌握好对象在真、善、美各方面所达到的度叫做 B A、警策 B、分寸感 C、章法 D、规格 第5题(2.0) 分 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是 B A、抽象思维的产品

B、艺术思维的产品 C、思辩活动的产品 D、逻辑活动的产品 第6题(2.0) 分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创选本批评先例的是 A A、萧统的《文选》 B、陆机的《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第7题(2.0) 分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开创“诗话”这种独特批评形式的是 A 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B、严羽的《沧浪诗话》 C、张戒的《岁寒堂诗话》 D、叶梦得的《石林诗话》 第8题(2.0) 分 20世纪文学批评变化发展的动力是 C A、继承与创新 B、改革与创新 C、批判与否定 D、思考与理解 第9题(2.0) 分 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含了不可缺少的 D A、抽象思维成分 B、艺术构思成分 C、艺术虚构成分 D、艺术思维成分

第10题(2.0) 分 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需要遵循形式逻辑规范和 C A、情感逻辑规范 B、生活逻辑规范 C、辩证逻辑规范 D、道德规范 第11题(2.0) 分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 B A、文学研究 B、文学欣赏 C、文学分类 D、文学创作 第12题(2.0) 分 印象主义思潮首先出自19世纪中期的印象主义 C A、音乐派别 B、雕刻派别 C、绘画派别 D、文学派别 第13题(2.0) 分 文学批评的成熟和繁盛在 D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第14题(2.0) 分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文学批评学

作业 1.第1题文学批评学 成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批评领军人物的是 A.周作人 B.李健吾 C.朱光潜 D.沈从文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结构主义批评发端于 A.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学 B.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 C.胡塞尔的现象学 D.伽达默尔的阐释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文学批评思维的实证性强调的是 A.科学抽象 B.客观事实 C.审美愉悦 D.纯粹思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心理批评切入的角度是 A.文学与作家 B.文学与社会 C.文学与读者 D.文学与文本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文学批评的思维活动具有 A.时间性、空间性、审美性 B.理论性、实践性、审美性 C.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 D.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是 A.提供建设性理论成果 B.阐释作家作品 C.充当舆论工具 D.评论社会生活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艺不涉及政治的是 A.印象主义批评

B.社会历史批评 C.唯美主义批评 D.形式主义批评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社会历史批评在分析叙事作品时格外关注 A.情节与结构 B.人物与环境 C.语言与韵律 D.意象与意境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文学批评家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的 A.欣赏力 B.理解力 C.领悟力 D.推想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提出所谓“意识流”主张的是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秋第三学期文学批评学作业答案

秋第三学期文学批评学作业答案2010 秋第三学期文学批评学作业答案 1(第1题 中国最早“分品论诗”的诗论著作是 A.《毛诗序》 B.《诗品》 C.《戏为六绝句》 D.《六一诗话》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转向是指 A.认识论转向 B.语言学转向 C.客体论转向 D.主体论转向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使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得以确立的是法国批评家( ) A.亚里士多德 B.维柯 C.丹纳 D.别林斯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在新批评中,把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含义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称为( ) A.含混 B.隐喻 C.悖论 D.反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开创以诗评诗方式的是 A.杜甫《戏为六绝句》 B.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C.吴可《学诗诗》 D.王若虚《论诗诗》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20世纪最有影响,同时直接渗透到文学批评方法的哲学思潮是( ) A.本体论哲学 B.认识论哲学 C.分析哲学 D.科学哲学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荣格将心理分析扩大到超个体、超历史的人类群体的概念是 A.无意识 B.个体无意识 C.集体无意识 D.梦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4题 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文学批评是( ) A.社会—历史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文化批评 D.读者批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朱自清)。

2017年华师在线〈文学批评学〉100分作业

2017 年华师在线《文学批评学》作业100 分 1 .第 1 题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是 A. 弗洛伊德 B.拉康 C.韦特默 D.阿恩海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代表19 世纪现实主义批评最高成就的是 A.别林斯基的著作 B.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 C.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 D.费尔巴哈的著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诗乐评论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 A.孔子评《韶》 B.季札评周乐 C.孟子评乐 D.荀子论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 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 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生理性别 B.社会性别 C.女性形象 D.女性文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 题 德国著名文学批评专著《汉堡剧评》的作者是 A.歌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莱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 题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A.黑格尔《美学》 B.康德《判断力批判》 C.席勒《美育书简》 D.莱辛《拉奥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 2.0

8.第8题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 A. 理性思维活动 B.形象思维活动 C.想象心理活动 D.情感感受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阐释功能 B.意识形态功能 C.哲学功能 D.审美功能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 题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 A.文学文本 B.潜意识 C.读者 D.作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 .第11 题 新批评强调在批评中要进行 A. 结构分析 B. 语义分析

华师在线〈文学批评学〉100分作业资料讲解

2017年华师在线《文学批评学》作业100分 1.第1题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是 A.弗洛伊德 B.拉康 C.韦特默 D.阿恩海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批评最高成就的是 A.别林斯基的著作 B.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 C.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 D.费尔巴哈的著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诗乐评论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 A.孔子评《韶》 B.季札评周乐 C.孟子评乐 D.荀子论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生理性别 B.社会性别 C.女性形象 D.女性文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德国著名文学批评专著《汉堡剧评》的作者是 A.歌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莱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A.黑格尔《美学》 B.康德《判断力批判》 C.席勒《美育书简》 D.莱辛《拉奥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 A.理性思维活动 B.形象思维活动 C.想象心理活动 D.情感感受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阐释功能 B.意识形态功能 C.哲学功能 D.审美功能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 A.文学文本 B.潜意识 C.读者 D.作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新批评强调在批评中要进行 A.结构分析 B.语义分析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

【三】中古期──自东汉建安至五代(纪元一九一──九五九年) 二○风格与神气 《文心雕龙·体性》篇说: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趋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此所谓八体,不是指文章的体制而是说文章的风格,就文章的风格而加以区分,这应当算是最早的材料了。后来日本《文镜秘府论》卷四《论体》篇,有博雅、清典、绮艳、宏壮、要约、切至六目,就是本《文心雕龙》所举八体,稍加改易而去了新奇轻靡二体。唐代皎然《诗式》以十九字括诗之体,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虽品目较多,然而没有《文心雕龙》所说的扼要。盖刘氏所说的八体,可以归纳为四类:雅与奇为一组,奥与显为一组,繁与约为一组,壮与轻为一组,这四组就是所由构成风格原因的四类。雅与奇指体式言,体式所以会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就视其所习,所以说:“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奥与显指事义言,事义所以会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又视其所学,所以说:“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繁与约指辞理言,构成之因视其才,所以说:“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壮与轻由风趣言,构成之因视其气,所以说:“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 在这里,雅奇、奥显、繁约、壮轻是两种相等的不同的风格,雅郑、浅深、庸俊、刚柔,又是两种相对的表示优劣的评语,两相配合,固然不能尽当,但是雅奇和习,奥显和学,繁约和才,壮轻和气,却是很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比附。在此四类之中再可以综为二纲,这即是他所说的“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情性出于先天,所以才和气可以合为一组,所谓“才有天资”。陶染出于后天,所以学和习又可合为一组,所谓“学慎始习”。 才和气的关系即《体性》篇所法“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诸例。他总结所举各例说:“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这就说明了个性和风格的问题。 学和习的关系,即《定势》篇所说:“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以及“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覈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他如《文镜秘府论·论体》篇所说:“称博雅,则颂论为其据;语清典,则铭赞居其极;陈绮艳,则诗赋表其华;叙宏壮,则诏檄振其响;论要约,则表启擅其能;言切至,则箴诔得其实。”这都说明了文章体制和风格的问题。 此外,《文心雕龙》还有《时序》一篇说明风格与时代的关系,《物色》一篇说明风格与地域的关系,也可以作参考。风格问题,本来也是受当时玄学的影响,多少不免带些唯心的色彩,不过象《文心雕龙》这样讲,说明风格和种种具体事实的关系,尚不致令人有不可捉摸的感觉。

华师文学批评学作业word精品

1第1题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 A. 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 B. 对文学文本的阐释 C. 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 D. 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vp>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v/p> A. 经济价值 B. 政治倾向 C. 审美倾向 D. 哲学价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 第6题 在文本批评中,结构主义主要关注 A. 诗歌分析 B. 叙事文研究 C. 小说研究 D. 散文研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 第7题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 A. 绊脚石 B. 风景石 C. 磨刀石 D. 试金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 第8题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A. 重文本评论而轻理论建设 B. 重理论建设而轻文本批评 C. 理论建设与文本批评并重 D. 既不重理论建设也不重文本批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 第9题 《文心雕龙》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说法强调的是 A. 文学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B. 文学作品与作家心理的关系 C. 文学作品与文本语言的关系 D. 文学发展与读者阅读的关系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 第10题 在作家的研究上,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 A. 职业习惯对作家的影响 B.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 C. 作家情绪对写作的干扰 D. 自然气候对写作的影响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 第11题 vp>主张文学批评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不涉及政治,超然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批评流派是 A. 现实主义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唯美主义批评 D. 心理批评 您的答案:C

《文学批评学》练习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就是 (2 分) A.文学文本 B.潜意识 C.读者 D.作者 A参考答案B 2、 成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批评领军人物的就是 (2 分) A.周作人 B.李健吾 C.朱光潜 D.沈从文 参考答案B 3、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就是 (2 分) A.弗洛伊德 B.拉康 C.韦特默 D.阿恩海姆 参考答案D 4、 印象批评认为从整体上领悟作品精妙的最好方式就是 (2 分) A.逻辑分析 B.审美直觉 C.条分缕析 D.单项深入 参考答案B 5、 用“磨刀石”比喻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就是 (2 分)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朗吉努斯 参考答案C 6、 文学批评准备工作的第一项就是 (2 分) A.研读

C.立意 D.运思 参考答案A 7、 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提出所谓“意识流”主张的就是 (2 分)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参考答案B 8、 把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瞧成就是“原始欲望升华”的就是 (2 分)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参考答案C 9、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就是 (2 分) A.绊脚石 B.风景石 C.磨刀石 D.试金石 参考答案C 10、 图像化的深层实质就是信息表达与接受上的 (2 分) A.理性化 B.理论化 C.感觉化 D.条理化 参考答案C 11、 文学批评家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的 (2 分) A.欣赏力 B.理解力 C.领悟力 D.推想力 参考答案D

用“敏锐的诗意感觉”来说明批评感知的就是 (2 分) A.黑格尔 B.别林斯基 C.席勒 D.普列汉诺夫 参考答案B 13、 本雅明的理论建树主要在与她对 (2 分) A.“文化霸权”问题的研究 B.“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研究 C.“大众工业”问题的研究 D.“大众传媒”问题的研究 参考答案B 14、 与文学作品的政治、道德评价不同,审美价值判断的第一个层面就是 (2 分) A.社会政治判断 B.道德判断 C.传递美感 D.理智判断 参考答案C 15、 印象派一词跟《日出·印象》系列绘画有关,该画的作者就是 (2 分) A.莫奈 B.雷阿诺 C.柏格森 D.叔本华 参考答案A 16、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2 分)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参考答案B 17、 印象主义思潮首先出自19世纪中期的印象主义 (2 分) A.音乐派别

最新华师文学批评学作业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 A.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 B.对文学文本的阐释 C.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 D.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6题 在文本批评中,结构主义主要关注 A.诗歌分析

C.小说研究 D.散文研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7题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 A.绊脚石 B.风景石 C.磨刀石 D.试金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8题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A.重文本评论而轻理论建设 B.重理论建设而轻文本批评 C.理论建设与文本批评并重 D.既不重理论建设也不重文本批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9题 《文心雕龙》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说法强调的是 A.文学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B.文学作品与作家心理的关系 C.文学作品与文本语言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读者阅读的关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10题 在作家的研究上,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 A.职业习惯对作家的影响 B.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 C.作家情绪对写作的干扰 D.自然气候对写作的影响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11题 主张文学批评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不涉及政治,超然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批评流派是

文学批评学01资料

文学批评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学科,它是一门尚在建设中的学科,从发生学的角度说,文学批评几乎是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但文学批评学的成熟和繁盛是在20世纪。所以20世纪称为批评的世纪。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关于文学批评的性质: 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2、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3、文学批评对象是以具体的作品为主的文学现象。 4、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 的原因。 文学批评思维的性质 1、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括了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2、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思维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融合,把逻辑思维方式艺术思维方式沟通与 融合,把思辨性与感悟性沟通与融合。 文学批评思维的特征: 1、实证性:作为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它有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 2、思辨性:文学批评作为理性思维活动,具有思辨性,思辨性强调的是科学抽象。 3、审美性:主要指文学批评遵循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简单说就是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文学性。 文学批评的历史: 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在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批评源于对《诗经》的评论。 孔子强调“文”与“质”的完美统一,提出“文质彬彬”、“情欲信,辞欲巧”。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解诗方法。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得意忘言。 两汉的文学批评对《诗经》和楚辞的评论。汉代代表了从经学角度解说诗歌批评模式的是《毛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更加关注文学的“缘情”、“绮靡”特点的品评、分析。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这“气”指天赋的气质、个性。 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了“滋味”的评诗标准,这“滋味”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感受。同时他还将诗歌风格与诗人精神个性结合起来评诗。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提出了“六观”的文学批评方法。《知音》篇是专门研究文学批评的篇章。

华师文学批评学作业任务

1 .第1题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 A.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 B.对文学文本的阐释 C.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 D.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6题

在文本批评中,结构主义主要关注 A.诗歌分析 B.叙事文研究 C.小说研究 D.散文研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7题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 A.绊脚石 B.风景石 C.磨刀石 D.试金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8题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A.重文本评论而轻理论建设 B.重理论建设而轻文本批评 C.理论建设与文本批评并重 D.既不重理论建设也不重文本批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9题 《文心雕龙》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的说法强调的是 A.文学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B.文学作品与作家心理的关系 C.文学作品与文本语言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读者阅读的关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10题 在作家的研究上,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 A.职业习惯对作家的影响

8.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 C.作家情绪对写作的干扰 D.自然气候对写作的影响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1题 主张文学批评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不涉及政治,超然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批评流派是 A.现实主义批评 B.社会历史批评 C.唯美主义批评 D.心理批评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2题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创选本批评先例的是 A.萧统的《文选》 B.陆机的《文赋》 C.《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文学观念: 关于文学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学观念是不同的,如文学价值观、文学本质观、文学历史观等。 文艺观念: 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第二章 “兴、观、群、怨”: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曰“引譬连类”。“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而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考见得失”。“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 “以道制欲”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和文艺学上的命题。从哲学上讲,是不允许人性的自由发展,抑制人的个性,只能让它按照礼义的方向发展。从文艺和美学上讲,要求文艺创作严格地以礼义为基本内容,把礼义作为审美的前提条件,不允许有越出礼义的文艺创作和审美观点。“乐合同,礼别异”是儒家关于以礼节外,以乐和内的思想。“礼别异”即用儒家的礼仪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合同”即用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诗乐作用于人心,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平和中正,不生非分之想,使人们的思想感情都统一在儒家的共同原则上。 “温柔敦厚”: 儒家的诗教。孔颖达注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第三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 淘宝金榜题名试题店铺独家题库

文学批评学作业word版

1.第1题 文学批评思维的审美性主要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 A.意识性 B.科学性 C.真实性 D.文学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 A.文学文本 B.潜意识 C.读者 D.作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4题 在新批评中,布鲁克斯用“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歪曲”来定义 A.含混 B.反讽 C.悖论 D.张力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5题 为新批评提供方法论基础的是 A.瑞恰兹 B.艾略特 C.克罗齐 D.柏格森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6题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是 A.弗洛伊德 B.拉康 C.韦特默 D.阿恩海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7题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创选本批评先例的是 A.萧统的《文选》 B.陆机的《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8题 在现代文体学中,对于语言常规的违反叫做 A.异延 B.变异 C.绵延 D.陌生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9题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 A.绊脚石 B.风景石 C.磨刀石 D.试金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0题 文学批评文章掌握好对象在真、善、美各方面所达到的度叫做 A.警策 B.分寸感 C.章法 D.规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1题 用“敏锐的诗意感觉”来说明批评感知的是 A.黑格尔 B.别林斯基 C.席勒 D.普列汉诺夫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4题 文学批评需要一种与经验思维相对的纯粹思维,所以具有 A.审美性 B.实证性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_整理-名词资料

美刺说: ①出自《诗经》。美是赞美,刺是讽刺。 ②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 ③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 言志说: ①出自《尚书?尧典》和《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②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③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 ④所谓的赋诗言志是指借“诗三百”中现成的诗篇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赋诗言志时,经常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 观志观风说: ①出自《左传》、《国语》。 ②观志就是通过诗歌观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观风就是通过诗歌观察民风民情。 ③实际是与言志说和美刺说紧密相连的,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对前两种学说的解释。 三不朽: ①出自《左传》。 ②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以其为不朽。” ③立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立功,即立边功和武功;立言之“言”指有关政教的言辞,后世泛指文化学术类。 ④其中“立言”又在“立德”、“立功”之下。这一认识成为后世儒家文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诗教 ①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②“诗教”是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意谓《诗经》中虽然对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讽刺,但态度温和委婉,即所谓的“温柔敦厚”。 ③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中心,其实强调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诗歌宣达心志;其二是诗歌的政治功用;其三是诗歌的教化功能。 “兴观群怨”说: ①孔子在谈学诗的重要性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②即诗有启发感染的作用;诗有认识社会,了解政治得失的作用;诗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感情的作用;诗有讽刺和批评不良政治的作用。 “文质彬彬”: ①出自《论语》。 ②原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③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

华师文学批评学作业1

1.第1题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 A.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 B.对文学文本的阐释 C.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 D.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6题 在文本批评中,结构主义主要关注 A.诗歌分析 B.叙事文研究 C.小说研究 D.散文研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7题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 A.绊脚石 B.风景石 C.磨刀石 D.试金石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5.第8题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A.重文本评论而轻理论建设 B.重理论建设而轻文本批评 C.理论建设与文本批评并重 D.既不重理论建设也不重文本批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9题 《文心雕龙》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说法强调的是 A.文学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B.文学作品与作家心理的关系 C.文学作品与文本语言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读者阅读的关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10题 在作家的研究上,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 A.职业习惯对作家的影响 B.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 C.作家情绪对写作的干扰 D.自然气候对写作的影响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11题 主张文学批评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不涉及政治,超然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批评流派是 A.现实主义批评 B.社会历史批评 C.唯美主义批评 D.心理批评 您的答案:C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指研究中国古代至近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生、发展与演变历史的一门现代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特色。它以中国化的宇宙观、人生观与美学观为理论基石,是对古代文艺创作、欣赏与评论的各种阐述。中国文学批评整体上既有着显在的范畴、命题,也有着潜在的审美文化蕴涵,尤其是后者,是产生中国文学批评显在理论形态的灵魂。从先秦的孔孟、老庄开始,就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这一理论倾向,呈现出与重视知识与逻辑范式的西方文论不同的民族文论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它最早生发于先秦诸子的文化批评形态之中,同时又以《诗经》、《楚辞》等文学创作作为来源,可谓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先秦时代的文学批评的这种将人生与文艺相联系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历代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彰显得十分突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强调文品出于人品,追求人生与艺术统一的审美境界。文学批评不是作为纯粹的思辨对象与形式玩赏,而是与忧患意识、人格精神、文化重建相联系。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文论,都充满着这种现实品格与历史意识,凝聚着这些杰出批评家的人格精神。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还侧重对作品与作家的评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虽然不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学科划分,但是却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重视作品与作家评论的特征。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创构,肇端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铃木虎雄的《支那诗论史》,它着重指出,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批评有赖于西方现代学术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学科建构是中西学术综合的产物。1927年,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陈钟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问世,它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学科的草创。嗣后,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刘大杰、朱东润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相继问世,一时蔚为大观。1949年以来,又有敏泽、张少康等独著,以及王运熙、蔡钟翔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著作,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踵事增华,推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工作与学科发展。从学科的名称来说,西方文艺学一般分成“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部分,这是从西方既有的文化传统去划分的,因而陈钟凡、罗根泽等认为,西方文艺学所说的狭义的文学批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是广义的文学批评,按中国传统的诗文评范畴,应当是涵括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诸方面的学问。后来出版的一些同类著作就用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名称。但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范畴,更能彰显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通过文学评论来阐释原理的特点,是中国文学批评关注人文性、现实性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用“中国文学批评”来指称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在内的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文艺学,似乎更能体现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文化特征。从学科内涵来说,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文学批评产生与演变的历史,它是现代的人们运用西方学术观念对于中国原生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