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试论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试论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试论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试论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摘要:武夷山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作为武夷山农业

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武夷山茶叶产业化程度和水平代表着武夷山茶叶发展方向,引入现

代科技对实现武夷山茶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武夷山;茶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36-01

茶叶是我国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

58个国家种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武夷山作为中国

乌龙茶的发源地,据今已有1500年历史,武夷山茶园主要分布在

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与谷底岩壑之中,构筑“盆栽式茶园”,

长年雨水冲积,使得沟谷土地富含有机质,茶园周边以山为屏,日

照较短,多雾而形成大量散射光,既无冻害,又无风害,良好的自

然生态环境,赋予了武夷岩茶独一无二的特质。

一、武夷山茶产业现状

(一)政府积极引导支持。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和相关

部门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叶生产当作经济支柱进行重点培植,大

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整合茶叶资源,出台了《中共武夷山市委武

夷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文

件,促进茶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产业规模上新台阶。2010年茶业总产值13.96亿元,茶企业纳税入库2530万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全市茶山面积已有13.6万亩,已经是1992年4.3万亩的3倍多,特别是这几年,每年都在以几千亩的速度增加;全市14个乡镇、街道办、农茶场均有种植茶叶,种茶区域遍及86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4.78%;全市已挖掘记录茶树品种280种,科技保护可用品种70多个,其中以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为重点;全市涉茶人数已达6万余人,大小茶企业1000多家,仅去年就新增了100多家。(三)品牌建设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宣传推广,“大红袍”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正山小种”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市也先后被评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通过承办第二届、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武夷山大红袍入驻上海世博联合国馆,进一步提升了武夷茶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茶业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已有13个,知名商标66个,qs认证203家。通过不断打造武夷茶品牌,使武夷茶真正走出武夷山、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茶文化旅游持续推进。借助武夷山世界双世遗、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成武夷山支柱产业。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

戏”思路,大力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营销活动,策划实施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节目,极大提升了武夷山茶业品牌和武夷山城市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五)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武夷山的茶叶研究机构众多,包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武夷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武夷学院国际茶学研究中心、武夷学院海峡茶学院、武夷禅茶研究所、武夷山万里茶路研究会、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北斗茶叶研究所、武夷山岩上茶叶研究所、武夷山慢亭茶叶研究所等,为武夷山茶叶创新研究与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二、现代科技在武夷山茶产业的应用

(一)推进标准化茶园创建。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品种改良、生态栽培等建设工作,推广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的科学管护技术,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探索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方式建设“生态茶园”,从根本上解决茶叶农残问题,有效提高茶叶采摘轮次和产量。此外,应支持规模加工企业建立自有茶叶基地,实施gap管理体系,以促进茶叶基地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二)实施茶企软硬件水平提升。目前武夷山茶企特别是初制厂存在加工设施陈旧、厂区环境卫生较差、管理水平层次不高等普遍问题,茶叶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一定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应鼓励茶叶企业对照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对工厂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规范生产流程,完善生产工艺,提升加工环节的技术水准。

武夷山的茶文化

武夷山的茶文化 武夷山的茶文化 福建武夷茶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 从唐代开始就被大量种植,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 为贡茶。 此次来到武夷山,除了充分汲取茶艺方面的知识外,在游览武夷山的过程中刘媛媛还积极的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为新歌《武夷茶香》、《我要吃茶去》的采风收集素材。武夷山当地盛产800多种 岩茶,其中尤以大红袍最为出名,已经被国家博物馆郑重收藏,是 代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顶级奢侈品。 此次来到武夷山,充分了解到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受益良多。识茶、品茶、懂茶,对修习心性和做人做事有很大的意义,人就应 该像一杯茶一样,不仅外表光鲜,丰富的内涵及品性才是一个人本 质的体现!此外,此行的另一大收获,就是武夷山的茶文化、民俗人情、秀丽风景等等对我在新歌创作上面有很大的启迪,让我更加了 解歌曲的生命力是需要这些养分才能孕育的。 相传乾隆帝好饮茶,大臣曾献一茶,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乾隆帝 《金瓶梅》里的.饮茶风俗(五) 宋人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对花的香气有独特的研究,曾 为不同的花作了《十八香词》,从不同的花香特质给予拟人格的不 同称呼,其中他称菊为“傲士”,因为菊的香是“冷香”。 事实上,我们如果仔细地去研究菊花的话,相信初次闻它的香气,不会令人感觉到可亲可爱人。它是一种冷艳、不向世俗讨好的香气,凛凛然像剑士所发出的森冷剑气,令人敬畏。

不同的菊花会散发不同的香气,菊花作为香料应用在生活之中,且有相当的经济价值的,特此举例如下: 万寿菊:也叫金盏草,可提炼香精油,具有浓厚的水果气味,稀释之后,类似苹果香。 大波斯菊: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秋樱,原产于墨西哥,有淡淡的甜香。 茵陈蒿:在我国江南所产的茵陈蒿气味极其芬芳,俗名“龙脑薄荷”,而产于荷兰、匈牙利、北美的茵陈蒿则具有强烈的茴香气味,可作食品或化妆品香料。 苦艾:苦艾分布于北美、南亚洲,叶及花穗具有草质性特异香气,可用蒸馏法获得从暗绿色香油。 罗马甘菊花:分布于比利时、匈牙利、英国,具有独特的芳香,可蒸馏得淡蓝色精油,作为医疗、洋酒、化妆品等的香料。 德国甘菊花:分布于德国、匈牙利、捷克、俄国、北美,精油可作药用及沐浴香料,可防止皮肤发炎。 其实菊花除了香气之外,它的美是令人难以形容的,在日本世界文化社所出版的《茶花历.菊、照叶》一书中,菊花的风姿各异,有 着让人不敢轻视、凛然的气韵。 随着中央电视台播出五集电视片《武夷山茶文化》,被誉为“国茶”的武夷大红袍悄然间开始走红起来: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 攀升。 此间茶界人士告诉记者,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大红袍的价格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古今中外素享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有她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载记 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品后诗兴大起,发出 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及其它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武夷山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市区一切建设工程,度假区内新建别墅(低层居住)、多层住宅、旅游及商业建筑按表(三)实施,余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应编制城市设计;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须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 第四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执行;各类专业性用地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市区建设用地,根据实际情况,按主要用途择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分类如下:见表(一)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对外交通用地; (五)道路广场用地; (六)绿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使用可分至中类,并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表(二)《主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表(二)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二)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路旁土地,需同时征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或未拓宽部分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是沟道或绿化带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应全部征用道路红线用地并负责拆迁,不得它用。 第八条根据市区现状及布局规划,划分为新区、旧区两类建设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新区、旧区划分如下: (一)新区:市区范围除旧区外,含站前组团、黄金垄组团、高苏板组团及杜坝组团。 (二)旧区:包含原崇安镇镇区和原城东乡政府所在地的旧城组团。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60年,对于茫茫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在这一挥间,武夷山市却脱胎换骨、翻天覆地,从一个只有6.95万人的山区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一个22.67万人,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十几项世界级、国家级品牌于一身,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型旅游城市,并正朝着海峡西岸国际性游度假城市迈进。 1949年,崇安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428万元,国民收入466万元,财政收入60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解放了生产力,产值逐年增加。到l952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40万元,年递增14.94%;国民收入740万元,年递增l2.29%;财政收入81万元,年递增l0.52%。之后,在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虽有挫折,但崇安县国民经济整体呈发展趋势。至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496万元,年均递增6.36%;国民收入5107万元,年均递增7.44%;财政收入435万元,年均递增7.O7%。改革开放以后,崇安县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同步发展。至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2118万元,其中农业年均递增6.O7%,工业年均递增ll.77%;国内生产总值23447万元,年均递增8.16%;财政收入2200.1万元,年均递增9.42%。l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市委、市政府根据武夷山市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以山兴市”、“追赶跳跃,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按照“新区突破,中部崛起,周边接轨,全面开放”的要求,积极构建旅游经济新框架,以“武夷速度”、“武夷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出现超常规的增长。经济总量和实力持续

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专业年级:_________ 国际经济与贸易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1月25日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看好武夷山产业茶发展的前景,通过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SWO分析,从而寻找出更有利于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使武夷山茶产业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健康长远化方向发展。

1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茶叶总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目前亚洲产量仍然以绝对优 势领先于其他各洲。中国茶叶产量的提升在世界总产量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并且在大主产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中居于首位。但是作为茶叶主产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将茶叶生产作为本国优势农产品进行开发,越南等新兴产茶国的产量也不断提高,而世界茶叶的总消费量相对稳定,短期内茶叶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⑺。 2国内研究现状 2006年度,全国茶叶种植面积为2070万亩,比2005年的2028万亩增长2.1%,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t大关,达到了102万t,比2005年的93.4万t增长了9.2%,继2005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后,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首次超过100万t,继续排名世界第一[8]。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kg,比2005年上涨5.9%,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2005年的219.2亿元增加13.1%。其中,名优茶产量由2005年的28万t增加到39万t,产值由147亿元增加到186亿元,增长26%有机茶面积由上年的49万亩增加到66万亩,增长36% 2006年是我国茶叶出口跌宕起伏的一年,经历了日本、欧盟修订提高茶叶 农残检测标准、人民币升值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仍然稳中有升。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茶叶出口量仍 达28.7万t,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出口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达到5.4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3%2]。 武夷山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区。茶产业也成为了武夷山特色农产品主要产业,2006年,武夷山茶产业持续强劲发展,全市茶区面积达到24万亩,居全省第 二位,比2000年扩大46.2万亩,扩大了23.8%;全省茶叶产量为20万t,比2000年增加7.4万t,增长58.7%;毛茶产值42.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涉茶行业产值近20 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2006年名优茶产量达6.9万t,产值34.4亿元,产量虽占总产量的34.5%,但产值却占总产值的80.5%。 2006年,全省茶叶出口1.74万t,同比增长4.2%;出口创汇4850万美元,同比增长

2014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_于英杰

一、黑茶产业概况 黑茶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茶类,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新疆、西藏、内蒙等边疆地区,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其饮食习惯和地域文化使黑茶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产于湖南、四川、湖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产品类型丰富,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过程缔造了其独特的品质风味与保健养生功效。 近年来,黑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迅速,湖南华莱生物、泾渭茯茶、湖北羊楼洞茶业、云南大益、柏联茶业、广西茂圣茶业等企业均建立起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将传统茶叶制作精髓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突破了黑茶产业的技术发展瓶颈。湖南怡清源茶业推行“化整为零”的产品创新,其“黑玫瑰”、“原叶茯茶”等产品得到了 图1 2009-2013年全国黑茶产量概况

二、六堡茶历史探源 三、六堡茶产业现状 大批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黑茶有益健康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入,黑茶产品的收藏价值大幅提高,驱动市场消费。2013年,全国黑茶总产量9.19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4.78%,同比增长15.16%,国内销量大幅增长,连同过去年间贮藏的黑茶,其总销量达18.2万吨,涨幅居六大茶类之 六堡茶发源于广西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早在清嘉庆年间前后,六堡茶就已作为粤桂等地人祛湿、驱痢和调理肠胃的生活饮品,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并通过六堡茶易锡等贸易方式享誉海内外,涌现出一批六堡茶老字号。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农林资源丰富,多元文化交汇。现今,梧州市的六堡镇及周边地域是六堡茶的最佳种植地区,该区域植被茂盛而水质洁净,气候温暖湿润,酸性红壤,有机 质丰富,生态条件十分优越。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出产的六堡茶外形条索壮重,色泽黑褐油润,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爽口,耐于久藏,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梧州市作为六堡茶的主要生产、加工和集散地,具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生产的六堡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其年产量六堡茶全产区茶叶总产量的95%以上。 首,成为消费热点。 六堡茶产于广西梧州,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源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在黑茶产业中稳占一席。2013年,六堡茶共生产0.98万吨,占全国黑茶产量的10.7%,发展基础扎实,前景广阔。 1.产销情况 (1)梧州六堡茶生产情况 2013年,国内外黑茶的热销带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梧州市作为六堡茶的主产区,茶园面 积于2013年达6.58万亩,同比增长2600亩,增幅4.11%,此外,在广西自治区内其他地区仍有小量 六堡茶原料种植区域及适制茶叶品种,部分新增

武夷山茶博会 红茶两大看点

武夷山茶博会红茶两大看点 17世纪,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漂洋过海,远销英伦,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红茶依然是世界首选的茶品。全世界茶叶市场80%的份额为红茶所占据,称红茶为茶叶世界瞩目的焦点亦不为过。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以金骏眉为代表的武夷红茶引来中外茶客颇多关注。而本年度的又一茶界盛事--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武夷山茶博会)即将于12月5日拉开帷幕,据了解,中印红茶国际交流与时尚休闲红茶屋将成为此次武夷山茶博会红茶领域的两大看点。 罗禅武夷山寻根红茶促进中印红茶国际交流 据悉,本次武夷山茶博会上,正山茶业展示区将推出世界红茶文化交流特展,中印红茶的交流将是亮点。届时,在正山茶业展示区,茶客除了可以一睹正山堂金骏眉的风采、品尝到正宗的正山小种红茶外,还能一品来自罗禅茶叶公司的大吉岭、阿萨姆红茶等印度极品红茶,亲自感受中印红茶的异同与各自魅力。元正茶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借助茶博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广武夷红茶正山小种,让更多人认识并接受这种掀开面纱走出深闺的历史名茶;亦通过中印红茶的国际交流,让更多人关注红茶的历史及其独具的跨文化魅力。 中印红茶的结缘,还要从今年4月,56岁的印度罗禅茶叶公司总经理罗禅先生一行来到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探寻红茶鼻祖说起。“160年前,罗伯特福琼从武夷山带走了茶种和茶苗,红茶西游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出现了大片的茶园。今天,我带着印度的红茶东渡,来到武夷山,把它们带回来给中国。”罗禅说,“此次来到武夷山,就是想看看红茶的发源地,一睹当年带回印度的茶苗曾经生长过的茶园、茶山,品一品正山小种红茶,我们寻祖来了。” 与正山小种红茶的专业生产企业——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碰面后,罗禅开始了与正山小种的亲密接触。从事茶叶加工、销售三十余年的罗禅品尝到的第一泡正山小种红茶,即是这两年在国内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正山小种新品“金骏眉”。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汤后,罗禅端起茶杯,小啜一口:“非常好!有它独特的味道。它和我们大吉岭红茶的初摘茶茶汤颜色很像,都是金黄色的。口感虽独特,但细细品味之

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

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附录 附录一:术语、名称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图示

术语、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要求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设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旧城改造:对城市旧区进行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建设活动。 4、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居民基本物质与文化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7、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8、对外交通用地: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的建设用地。 9、道路广场用地: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用地。 10、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

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1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12、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13、公共停车场:为社会公众存放车辆而设置的免费或收费的停车场地,也称社会停车场。 14、征地面积: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15、建设用地面积:规划征地红线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绿化隔离带等规划控制用地外的实际用地面积。 16、道路规划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17、河道规划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 18、绿地规划绿线:一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用地规划控制线。 19、电力规划黑线:一般称电力走廊,指城市电力线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20、文物保护规划紫线:指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建筑保护单位用地及其周围进行保护的规划控制线。 21、建筑控制线:指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的建筑物可建范围的控制线。 22、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及分类介绍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及分类介绍 下面一起来看看武夷山大红袍的做法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类的总称。 武夷岩茶系半发酵茶,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 色泽油润,内质香郁,味醇香甘,汤色清橙红,茶汤金黄,叶底绿叶红边,叶瓣边缘红艳,呈绿叶红镶边状,饮用武夷岩茶,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岩茶的药作用,除了具备红绿茶的作用以外,它所含的糖类及各种矿物质较多,耐冲泡,能促进人体健康。 突出表现在会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又有“减肥茶、“健美茶之美称。 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委员会提出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即武夷山市现行政区域范围内,分区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岩茶是有赖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只要是产自“三十六峰、“九曲溪之区域内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 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才有资格称为武夷山岩茶。 武夷岩茶最有特色的是味甘泽而气馥郁的岩韵,因岩茶品种及种植的气候、土质、树龄、鲜叶老嫩、加工技术、武夷耕作法、施肥不同而有不同的喉韵特。 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差为:正岩茶、半岩茶、洲

茶、外山茶。 其中最好的是正岩茶,最差的为外山茶,正岩茶处于景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于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茶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且在景区内要退茶还林,面积也越来越少,所以武夷茶的最珍品—-正岩茶越来越少了,这种茶是完全自然的,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成品茶最好的是大红袍条形为条索形,色乌黑,焙透火功,香气高、厚,且令人舒服,具有焦火香,汤色橙黄到橙红,很耐泡,九泡有余香,回甘明显,岩韵显著。 精制的大红袍条索壮美,冲泡后的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呈绿叶红镶边。 入口水仙,佳味清纯。 “岩骨花香之品质特征。 正宗的武夷岩茶可连续冲泡六至二十道,色、香、味俱不变,耐泡是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 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再试其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开汤后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饮,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香气。 更上者"七泡有余香"。 品质第二的为小红袍:香气高,汤色橙黄,也很耐泡,可泡七道

武夷山茶叶资源概况

为摸清我市茶产业现有状况,科学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茶产业发展大计,做大做强“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我市茶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茶业资源普查工作。茶业局从2008年4月开始,牵头组织林业、统计、农业等部门对现有茶山分布、面积、品种、产量等情况以及茶企业(作坊)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商标、是否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否获QS证书、是否办理工商执照、是否办理税务登记、加工能力、年产值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工作于12底结束,历时9个月,共组织市乡村干部及熟悉当地茶山茶农500多人。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章茶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概况 一、基本情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南麓,闽赣交界处,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跨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邻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与光泽县毗邻,北与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武夷山市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2007年5月,被评为全国首批5A 级旅游区。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等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字:武夷山文化遗迹宗教历史名人民俗饮食 一、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其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其文化遗产主要如下: (一)古越闽文化与其遗迹 闽越是族称,系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也是国名,通常指西汉初年中央王朝在秦闽中故地对先秦延续下来的闽越政权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历92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10年)。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1."架壑船棺"、"虹桥板"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形制最古朴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2.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m2,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位居全国同类文物的前列,如全国最大的花纹空心砖,全国最长的铁矛头,有全国最重的铁犁,有全国最重的铁门臼、户枢,有全国最早的铁鱼叉、顺形陶水管道、宫中豪华浴池;同时期仅见的铁五齿耙,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博大精深的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60余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富含历代人政客留下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山川赞词、游记文赋、楹联诗刻、以及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刻词等,更是武夷山璀璨的理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及其独特的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11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万亩,较2000年增加万亩,增长%;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11年茶叶产值达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 表一 1978—2011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注:以上数据源于统计年鉴)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加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全市已形成武夷山、政和、建瓯、松溪等茶叶主产区,拥有茶叶企业(作坊)1000多家, 2011年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有5家,2000万元以上的43家,500万元以上的83家,1家企业入选全国百强茶叶企业,茶叶加工产值达亿元。由此可见,我市茶叶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2、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闽北茶叶企业秉承诚信、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以诚信、品质、实价作为经营理念,通过改变传统茶叶经营模式,推行QS、ISO9000、ISO14000、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认证,

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简本 征求意见稿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

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简本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相关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着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提高城乡建设和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认识双世遗的品牌价值,以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建设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引领,注重开放协作和全域统筹,将旅游景区概念拓展至全市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城镇化发展的武夷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及城乡均衡布局,实现旅游引导多产融合与城乡共荣。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规划层次及范围 1.市域 为促进城乡统筹,更好的保护全域生态安全,引导全域旅游和设施布局,本次规划将城市规划区范围扩展至武夷山市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2803平方公里。在市域城乡统筹基础上,重点引导全域景区发展。 2.中心城区 对接武夷新区确定的沿崇阳溪川谷地区,北至城北组团山谷地带,东到宁上高速公路、东部山体脚下,西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西部山体脚下,南至仙店生态创业产业园区,规划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重点编制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和用地布局规划。 四、城市性质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性旅游度假养生基地。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示范基地。 ?海西西北翼旅游集散中心。 ?重要区域交通枢纽。 六、城市发展目标 1.城乡发展总目标 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核心,将武夷山建设成为山水景观独特、文化永续流传、城乡融合发展、全民幸福和谐、旅游品质提升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打造“生态样板、人文典范、旅游标杆、全域景区”。 2.城乡发展分目标

武夷山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开发 林婷茹07地理 070904006 【摘要】: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可对武夷山来说,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将近30年,近年来,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步伐”更加成熟、稳健。面对其他生态旅游区的崛起,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开发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目的原则 【引言】: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最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事业,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武夷山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生力军,伴随着旅游业向纵深不断发展,武夷山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武夷源、玉龙谷、青龙、龙川、大安源等生态旅游区为骨干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生态游给武夷山旅游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武夷山旅游贴上了“绿色”标签,成为世界遗产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红火必将推进其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进程。 【正文】: 1、武夷山总体概况 武夷山市是中国重点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境内山水秀丽、风光奇特、人文荟萃、古迹甚多,1999年1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地。 地处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辖5镇、5乡、6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总人口21.68万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属中亚热带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2、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的定义和开发原则基础

武夷山御茶园的前世今生

武夷山御茶园的前世今生 2013-06-20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御茶园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御茶园建于元朝,元亡明兴,贡茶制度仍沿袭前朝.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皇帝朱元璋诏令全国产茶之地按规定的每岁贡额送京,并诏颁福建建宁(按,武夷山当时归属于建宁府)所贡的茶为上品.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并下令不得辗捣为“大小龙团”,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成为芽茶入贡,即“明太祖废团茶制散茶”.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败,茶业衰落,武夷岩茶遂免于进贡. 前世:“皇家贡焙局”

元代至元十六年(1276年),浙江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监制“石乳”茶数斤献与宫廷,深得皇上赏识。至元十九年(1279年),高兴又命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岁贡二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1301年),高兴儿子高久住任 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制贡茶。次年(1302年),他又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溪畔的平坂设立了皇家贡焙局,遂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朝 廷贡品,每年精制成龙凤团饼,直送当时京城(北京)。 可好景不长,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苛索不已 ,贡额逐年增加,到元末,每个贡茶已增至九百九十斤.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残酷的敲诈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逃亡,造成茶园荒芜,茶树枯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官府不得不停办茶场.清代初年,武夷山御茶园又重新恢复和发展。御茶园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立到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废止,前后经历255年。它的兴废,值得后人深思。 今生: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年6月18日) 为学习借鉴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5月24-27日,省委农办组织省农业厅、有关省辖市的同志和部分专家,对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参观了福州市茶叶批发集贸市场、武夷山生态茶园、武夷星茶叶公司、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厦门茶叶市场等地,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茶叶生产企业、茶商进行了座谈交流,走访了基地茶农。所到之处,总的感到,福建省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茶农、从政府到涉茶企业,都积极在茶字上做文章,到处产茶,人人饮茶,人人知茶,确实无愧是茶的故乡。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省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只要突出优势,差异竞争,就可铸造河南茶叶新的辉煌。 一、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是茶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其中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永春佛手茶、福建茉莉花茶誉满海内外,尤其乌龙茶和白茶更是福建特有的优势茶类。近年 来,福建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9年,福建省茶园

面积发展到254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乌龙茶产量12万吨,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0%;涉茶总产值超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在许多地方,茶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福建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推动,实现了向茶产业强省的转变。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福建省各级都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茶叶生产、科研、宣传的扶持力度,建立成规模的茶叶交易平台,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促进不同范围内的茶叶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宣传和打造品牌。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武委[2010]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品牌营销推广实施意见》 (武委[2008]76号),指导当地茶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福建省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培育、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100-3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全市茶叶的品牌营销推广、市场质量监管、茶文化宣传等工作。 三是整合品牌资源。为凸显千年茶树“大红袍”的品牌资源优势,武夷山市将“大红袍”资源进行整合,对外大力宣传推介“大红袍”品牌,从而将品牌放大做强,将资源优势转化

武夷山茶叶研究与发展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论文 武夷山茶叶研究与发展 学生姓名:暨芳学生学号:08604126 年级:2008级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老师:黄惠平职称:讲师 2011年5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本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2011年5月13日

[内容摘要]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的种植,制作,销售,鉴赏等方面的研究信息。同时,还分为武夷山茶叶的辉煌历史,闪耀现状和灿烂未来三个部分阐述了武夷山茶叶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武夷山茶叶研究发展

一、武夷山茶叶的历史 (一)中国茶历史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1]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二)武夷山茶叶的源起 5000多年前,华夏先祖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可以用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氏作为南方诸族的大首领,恐怕南方各地都有他的部下。也许,正是从这时起,茶传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事实上,直到唐代,茶才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也正是这时,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一个叫孙樵的唐朝进士在给友人的信札里,曾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 (三)武夷山茶在历代贡茶中的辉煌地位及文人的诗赞 1.唐及唐之前: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2]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 唐代诗人徐夤有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草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3],

武夷山宗祠建筑的特色与保护_以五夫刘氏家祠为例

武夷山宗祠建筑的特色与保护 柯培雄 在福建武夷山秀丽的山水中,保存着许多颇有特色的古村落。它们从民居的选址到布局,都与山水密切相关。村落的大小疏密及朝向布局等,都依据山形水势而定,强调群山环卫、曲水逶迤,往往在山景明丽、溪明如镜处建村。一些较大的村落都选址在溪流冲积的平原中或盆地上,与山河相倚。在村落营造中,突出“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自然观,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这些古村落,居民多以家族、血缘为核心聚合,其建筑布局以宗祠和家祠为中心辐射展开,形成一种由内向外自然生长的格局。宗族组织对保护林木、涵养水源也十分重视,古村落的选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大都是在宗族组织的主持或关注下进行的,并把村落自然环境的美好写进宗谱,以增强村民对乡土的眷念,对生活的信心。 血缘村落里最高等级的公共建筑是宗祠。宗祠是宗族的象征,它起着团结宗族、维护封建社会人伦秩序的作用(参见陈志华《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宗祠不仅起着团结家族、维护人伦的作用,而且还是教育子孙的场所。在宗祠里的活动严格按辈分排行,与朱熹的“五伦”中的“长幼有序”相吻合。宗祠是礼制建筑,因而格局严谨,程式化程度很高,而且大多围于高墙之中,是维系宗族和血缘的精神纽带。 1.宗祠建筑的“三雕”艺术 武夷山五夫镇兴贤古街是产生朱子理学之地,有刘氏家祠、彭氏家祠、王氏家祠、詹氏家祠、江氏家祠等古家祠建筑十余处,均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作为宗族的象征,它们是村里最高等级的公共建筑,也是村中最华丽的建筑和各种工匠技艺的集中体现地,而“三雕”艺术是其中最为突出的。 “三雕”为砖雕、木雕、石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武夷山宗祠中的“三雕”艺术随处可见,不仅做工精美,而且图案结构都富有儒家伦理的涵义。“三雕”艺术与建筑结合自然,粉墙灰瓦配上精细的“三雕”,朴素淡雅中透着精致 传统建筑中的砖雕主要用在大型住宅、宗祠入口和分隔庭院空间的檐墙上面。成组地镌刻着回纹、卷草、鸟兽、花卉或镂刻雀替、垂花,有的还用磨砖拼成斗栱、漏花窗和各种线脚。雕刻着大多以向往美好生活为目的的祈福、祈祥、祈富贵、祈寿、求进取的图案,如“双凤朝阳”、“天官赐福”、“喜上眉梢”、“鲤鱼跳龙门”等,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除了这些内容,五夫宗祠中还有一些题材特别的砖雕,如“朱熹讲学图”,以朱熹在五夫给弟子讲学为内容,生动地描绘出朱熹及弟子的神态,雕刻极为精美,并且置于显著之处,体现了村民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在武夷山五夫宗祠的装饰中,尊崇儒家思想观念的砖雕使用非常广泛,如城村赵氏家祠门楼的砖雕“添丁图”、李氏家祠门楼上的“麒麟吐书图”等。此外,希望后代在科举和仕途上顺利之意的砖雕也颇为常见,如“瓶升一戟”及“魁星点斗”等。下梅村邹氏家祠的门楼上的砖雕“十鹿与八骏图”,寓意世世代代都能享受俸禄,希望读书子弟个个都博学进取、发奋苦读、力求功名,成为优秀人才。 五夫镇宗祠的装饰不仅在砖雕上下功夫,还有很多精美的木雕及石雕。 邹氏家祠除了在门楼上的砖雕装饰,也有表现在家祠的梁架、门窗、槅扇等部位的木雕。如月梁的木雕有盘龙、凤凰,雀替等图案,还有卷草、牡丹及花鸟组合的图案;格扇窗、双门窗中的窗棱木雕,镶锲着许多卡子画,这些卡子画大都也是工艺精湛、小巧玲珑的木雕,如龙凤图案组合成的“福禄寿喜”字样等。 五夫镇许多宗祠门前的门当抱鼓石、墙角的石条及天井里的石花架等,雕刻也很精细。其中,以石雕的水缸最具有特色,不仅可以盛水,更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这些石雕水缸造型变化多端,有长方形、六边形、五边形的,也有椭圆形、半圆形的。石雕水缸的表面都采用浮雕工艺装饰,雕刻精致美观、细腻而生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2.五夫镇刘氏家祠的建筑特色 五夫镇兴贤古街的刘氏家祠为朱熹义父刘子羽、恩师刘子翚的家祠,虽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正上方的青石篆刻的“宋儒”二字和“刘氏家祠”四字 —— —以五夫刘氏家祠为例 视觉·经验 155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本区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其后,武夷山地区发育了一套河湖相沉积,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成为研究我国东部侏罗~白垩系地层及时代划分的典型剖面。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第四纪以来,武夷山西部的黄岗山大幅度上升了1000M。,而东部崇安~武夷宫盆地上升幅度缓慢,使武夷山地区在30km的范围内,高度相差1950m,平均坡降6.5%.发育了从中山到丘陵盆地的系列地貌类型和从西到东的2100m~2200。、1800rn~1900m、1100m~1200m、700m~800m、500m~550m和400m左右等六级夷平面。受地质构造的严格控制,西部发育了长达几十公里岩壁陡峭的深大断裂谷和断块山脊,如黄岗山~大竹岚的断层深谷川W和FW向断裂谷与NNE、NW断裂构成了典型的格子状构造地貌。东部地区因受NNEJW和EW断裂构造的控制,发育了曲折多弯的溪流和柱状、锥状、悬崖等丹霞地貌,形成山水相融的九曲溪风光。EW和SN向断裂构造产生了风景似画的章堂涧、倒水坑至牛栏坑、九龙窠和流香润的“王”字型断裂谷系。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我国同类地貌中山体最秀、类型最多、景观最集中、山十结合最好、视域景观最佳,可入性最强的自然景观区,为此,在中国名山中享有特殊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