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

第一节远古及夏商时期的

第二节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音乐机构及宫廷音乐分类,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音”、《诗经》《楚辞》。了解儒家、墨家、道家的音乐观)

礼乐制度是周代初期由周公初步制定的,建立礼乐制度的目的和原因是:巩固等级制社会,吸取了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明确尊卑等级,建立良好的统治秩序。礼乐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他又使乐成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音乐机构;礼乐制是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礼制和乐制相配合,周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音乐教育机构)。最高领导职务是大司乐,机构职能是负责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是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皇帝《云门》《咸池》《韶》夏《大夏》商代《》《周《大武》,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表演人员众多,规模宏大,声调悠长,缓慢,肃穆庄严。多用于隆重典礼仪式上,由大司乐亲自掌管,颂歌:是为君王参与各种大典活动所做的乐歌,内容大多为史诗性,带有神话色彩,音调缓慢。但比六代之乐清新。演唱时用瑟伴奏,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的内容和场合与颂大体相同,小雅教接近民歌或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常用于士大夫饮酒作乐时,演唱用琴或瑟伴奏,称为“弦歌”。

汉以后的房中乐是后妃们在宫内侍宴时演奏的乐歌,以周南。召南之类民歌为主。用琴、瑟伴奏。

四夷之乐来自秦、楚、吴、越等王朝四周各部落、个民族的乐舞、歌曲。伴奏以吹管乐器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郑卫之音:春秋战国兴起于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因在当时影响很大后代在与雅乐相对称时,常被作为民间音乐的代名词,又因统治阶级排斥和鄙视民间音乐,常常被贬称为“淫乐、邪音、亡国之乐”

第三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了解秦、汉乐府。了解汉朝鼓吹乐、相和歌及清商乐、理解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碣石调·幽兰》)

音乐机构——乐府

乐府创始于秦、兴盛于汉,是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除了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乐府也指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或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称为“乐府”。

乐府音乐的分类:鼓吹乐,相和歌、清商乐。

(一)鼓吹乐:秦汉时期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汉朝的鼓吹乐可以分为四类:1,黄门鼓吹,皇帝宴乐群臣,列鼓吹于殿延,乐器用萧、茄等。2、骑吹,车骑从行,在马上吹奏,乐器也用萧、茄、3横吹,军中马上所奏,乐器用鼓、角等。4、短萧饶鼓,军队凯旋时奏于殿延、社庙。乐器用饶、萧横吹等。

(二)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相和歌本事民间的无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几人和,在这个基础上加丝类、竹类乐器伴奏,也就是“丝竹更(交替)相和”,就称为“相和歌”。确立调名是相和

歌中才有的。相和歌的五个基本调名叫平调、清调、瑟调、楚调、侧调。

相和歌自爱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演奏相结合,便产生了“大曲”。“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为“汉大曲”,这是相和歌的最高形式。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一般是由“解、艳、乱”四部分组成,现分述如下:

“解”是组成大曲的每一小曲称作“解”,“解”是大曲主体部分,它包括多段歌唱及每段后面的“解曲”其歌唱部分重于抒情、中速。大曲一般至少有2-8解

“艳”:大曲中艳丽、抒情部分称作“艳”,其音乐婉转抒情、舞姿优美。

后两个是大曲结尾部分,其速度比较快,一般采用较快的歌曲配合。

(三)清商乐

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吴歌”“西曲”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器乐的发展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著名的古琴曲,最初可能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散”是一种乐曲的类别,现存最早的《广陵散》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曲内容见于蔡《琴操》中所述的《聂政刺韩王》,是一首富有斗争精神的乐曲。

《胡笳十八拍》:蔡琰所作的一首琴歌,共分十八段,曲调是由胡笳音调和汉族音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旋律起伏,对比强烈,曲调与诗珠联璧合。全曲为六声羽调式。《碣石调·幽兰》:南朝梁时人丘明的传谱,谱本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是目前仅见的一首文字谱,“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有可能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因曹操填词首句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碣石调”。“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是琴曲名称,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是描写兰花的,前人一位是借深山幽谷的兰花来抒发文人隐士的清高思想,音调清丽沉郁,有郁郁不得志之意,全曲四段,由一基本调发展而成。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了解隋唐时期的音乐,理解多部乐、二部伎及代表作品《秦王破阵乐》,掌握唐代法曲、歌舞大曲及代表作品《霓裳羽衣曲》。了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原义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狭义上是指隋唐宫廷多部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二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广义上是指汉族俗乐与境内各民族及外来音乐的总称。

(一)多部乐和二部伎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多部乐是指部类,是以各国、地名、民族来区分的音乐体制。保留了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歌舞特色。常在宫廷的重大场合演出。显示了“胡乐来朝”的盛大气象。分为: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与甘肃一带的音乐。清商伎,又名请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4世纪中叶,东晋十六国前凉政权时传入。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拉哈一带。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文康伎(即礼毕),汉族一种面具舞。隋大业中,曾《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并将《清商》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唐太宗宴百寮,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乐。

“坐部伎”是为堂上坐奏,以西凉乐为主,。“立部伎”为堂下立奏,以龟兹乐为主。

《秦王破阵乐》是唐代宫廷燕乐中著名乐舞,创作于初唐时期,颂扬李世民安邦定国的功绩。今人何昌林根据唐代乐工石大娘的曲谱,与唐高祖武德三年的歌词译成词曲组合稿,是在汉族音乐基础上“杂以龟兹之声”的名作。

“歌舞大曲”是指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占有主要地位,也代表这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记录唐大曲46部,如《绿幺》《霓裳》《春莺啭》《破阵乐》

唐大曲的结构:1,散序:散板的引子,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乐器独奏、轮奏或合奏。

2,中序(主要):节奏巩固的抒情慢板,歌唱为主,器乐伴奏。

3,破(高潮):又称舞遍,以舞蹈为主,节奏几次改变,逐渐加快,在热闹

的气氛中结束。

《霓裳羽衣曲》:唐代最为著名的大曲作品,一般认为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西凉都督杨敬述进献的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白居易长诗《霓裳雨衣

歌》,对此曲的表演有详细描述。宋代姜夔与1186年在湖南长沙乐工的古

书堆中发现了商调《霓裳曲》十八,他为“中序一”填了词,名为《霓裳

中序第一》,从而流传至今。

法曲:又名法乐,始建于东晋《法显传》,因佛教法而得名,至今称为法曲,是一种保存了汉族传统音乐、佛教音乐并吸收道教音乐与外来音乐形成的精美歌舞形式。法曲的特点:音调与相和歌。清商乐有直接联系,乐器有钹,钟、琵琶等。风格雅致,此也成为清雅大曲。代表作品有《霓裳》《大定》《堂堂》等。

于歌舞大曲最大的区别:歌舞大曲气势宏大,伴奏是外族音乐大杂烩。法曲风格淡雅,伴奏以传统乐器为主。

音乐机构:太常寺有政府管辖,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大乐署监管雅乐、部分燕乐,对艺人的训练和考核。鼓吹乐主管鼓吹乐和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教坊和梨园: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是专习法曲、专演器乐的组织。

区别:教坊专习歌舞,多由女性入选,梨园以“丝竹之戏”的器乐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任。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音乐

(了解宋元音乐、懂得市民音乐的兴起,掌握词乐的体裁形式及重要人物姜夔,掌握鼓子词、诸宫调,掌握戏曲音乐杂剧,南戏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

瓦市、勾栏是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瓦市也叫“瓦子、瓦舍、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勾栏是瓦市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词乐又称曲子,分“词”与“乐”两部分,“词”是它的文学部分,是词人作的长短句,“乐”则是它的音乐部分。姜夔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善于诗词,并能吹箫、弹琴和作曲。南宋词坛上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现存诗180余首,词80多篇。代表作《杨州慢》《杏花天影》。

说唱音乐:(一)鼓子词:通篇只有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每段演出中兼有说白。伴奏乐器最

初只有鼓,以鼓为节拍,故名“鼓子词’,后有管弦伴奏,以笛为主,作品有北宋赵德璘《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二)。诸宫调:是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最著名的是金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三)戏曲音乐:(一)杂剧:宋杂剧是宋代各种歌舞、杂戏的统称。也是中国戏曲最早的形式。

宋杂剧的表演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表演时两个部分或三个部分连接进行:

(1)艳段:在正剧上场前表演,表演寻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情,是短小独立的段落,具有歌舞性质,是开场小戏,目的是吸引观众。

(2)正杂剧:杂剧的主体,表演完整的故事情节,歌舞说白兼备。

(3)散段:也叫“杂扮”,表现形式随意,是一种滑稽戏。

(二)元杂剧;:又被称为:“元曲”。结构::一本四折,有时外加楔子,表演形式:由曲(歌唱部分)、宾白(语言部分)。科(动作部分)三者组成。角色分工:末、旦、净、丑等,元曲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甫。关的代表作《杜娥冤》、马被称为“曲状元”,的代表《汉宫秋》《青衫泪》。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的《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王的《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乔《扬州梦》《金钱记》.

(三)南戏: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五种,前一种已只字无存,后四种尚有残文。

元代南戏:《紫钗记》《白兔记》(全名《刘志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音乐

(了解明清时期音乐,懂得民间小曲和歌舞,懂得鼓词、弹词、牌子曲,理解戏曲音乐四大声腔,了解昆山腔的改革并掌握昆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了解京剧的形成,懂得新法密律,工尺谱、了解古琴、琵琶及器乐合奏。

(一)弹词:流行于江浙一带,以苏州最为突出,多为长篇说唱,自弹三弦和琵琶。著名唱本有《再生缘》《珍珠塔》《玉蜻蜓》《义妖传》等,现知最早的唱本是元宋杨维桢所作的《四游记弹词》,包括《侠游记》《仙游记》《梦游记》《冥游记》。著名弹词有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分别称为“陈调、俞调、马调”陈调苍凉粗狂、俞调柔婉细腻、马调爽利清劲。

(二)鼓词:流行于北方,著名的有罗松窗、韩小窗、唱腔分为西韵和东韵。出现了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乐婷大鼓、梅花大鼓等。

(三)牌子曲:将多个曲牌连接组成唱段的曲牌体曲艺通称“牌子曲”或“牌子小曲”。二.戏曲音乐

(一)四大声腔:海盐腔。戈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昆山腔最初形成与元代,因善唱南曲的顾坚居住在昆山附近而得名,明代魏良辅对南曲的唱法进行改革,他吸取海盐、戈阳和北曲的长处予以改进,创造了一种清柔婉折的唱腔,在慢板中常常加用“赠板”,即将原调加花,速度放慢一半,称为“水磨调”,演唱上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表情的细腻,伴奏以笛为主,外,还加入了笙、琵琶、三弦、鼓板等。

(二)昆曲:

《纱记》,曲作者魏良辅,词作者梁辰鱼、第一本昆曲本,

艺术特点: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悠远见长。在演唱技法上注意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历史地位:产生与江苏昆山一带,与()()()被称为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他是我过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最具有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过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舞蹈史、戏曲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作品有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清初昆曲发展呈现“南洪(洪昇《长生殿》北孔,孔尚任《桃花扇》”乱弹剧传入北京,昆剧以过分雅化而走向衰落。

三、京剧

主要唱腔有西皮、二黄,生、旦。净、丑。

四.新法密律:朱载,是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的律学原理;

五、古琴:明代出现的《楚汉》《洞庭秋思》《塞上曲》,华秋萍第一部《琵琶谱》,其中收有《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将军令》《月儿高》《普庵咒》六部大曲和《昭君怨》《旁妆台》小曲。李芳园编辑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除上述六部,还增加了《阳春古曲》《满将军令》《平沙落雁》《三点水加寻阳琵琶》《陈随古调》《塞上曲》《青莲乐府》

第七节近现代音乐

(了解民国时期的音乐,懂得音乐教育发展,了解传统音乐的发展,熟悉肖友梅,黎锦辉、刘天华、黄自、聂耳、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一、学堂乐歌:是指19世纪末直至“五四“时期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

歌曲。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上面文,下面心的字。

音乐特点:基本特点是引进日本、欧美等外来国家的曲调,填上反映新思想的歌词,

二、专业音乐的建立和发展。

1,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设置

(1)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筹办,(2)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1920成立,最早的国家兴办的,1924年后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专修科。

2.专业音乐教育机构:(1)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于1922年建立,蔡元培兼任所长,萧有梅任教务主任,设本科、师范科、选科。

(2)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于1926年成立于北京。

(3)北京大学管弦乐队创立于1923年4月,是由中国人组建的第一个较正规的西洋管弦乐队。

(4)上海国立音乐院于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是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29年7月改成“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三、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萧友梅:1884-1940,致力于办学和教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撰写了大量的音乐理论文章,多部音乐教科书,影响最大的《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在音乐创作方面,迈出了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第一步,创作歌曲九十多部,部分歌曲如《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风格接近群众性的进行曲,

但大部分歌曲内容是描写自然景色、学校生活,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如《问》,结构严谨,有内在激情。器乐作品有钢琴曲《新霓裳雨衣舞》《哀掉论》、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合唱曲《别笑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

黎锦辉:1891-1967,主要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较著名的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寒衣曲》《欢乐歌》《谁和我玩》等。大多数自己创编脚本和歌词,善于了解儿童的内心和兴趣,因此歌曲通俗易懂、音乐简练生动、剧情简单明了,在作品中大量吸收民间音调,他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国语,训练美的语言、动作、养成儿童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锻炼儿童思想清楚。处事敏捷的才能以及陶冶情操,认为这是教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刘天华:1895-1932:国乐一带宗师,江苏江阴人,,先后被聘为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的导师,他的音乐创作中较著名的有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两首民乐合奏《变体新水令》《混江龙》。五线谱记谱的戏曲专集《梅兰芳歌曲谱》、为梅兰芳赴美国访问演出而作,整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和琵琶《瀛洲古调》。代表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闲居吟》《光明行》《良宵》《烛影摇红》《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抗日救亡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齐唱曲《九一八》1933年,《热血歌》1934年。

清唱剧《长恨歌》,是他唯一的一部声乐套曲,也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以白居易《长恨歌》为题材,由韦翰章作词,共十个乐章,一、《仙乐风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鼓鼓动地来》四。《惊破霓裳羽衣舞》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宛转峨眉马前死》七《夜雨闻铃肠断声》八《山在虚无飘渺间》九《西宫院内多秋草》十《此恨绵绵无绝期》他的创作特点:在创作中注意了音乐形象的鲜明,曲调的流畅、优美,注意了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声乐与伴奏的结合,注意了创作构思的细致、集中和乐曲的简洁、严谨,也有意识对音乐的民族风格进一步作了创造性的探索,他的创作对当时及以后我国专业音乐有较大的影响。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卜算子》。抒情性独唱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适合儿童和青少年演唱,如《西风的话》《燕语》《本事《等,。

赵元任1892-1928年,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一百多首歌曲,一首大型合唱曲《海韵》,主要收集在《新诗歌集》中,有《儿童节歌曲集》《晓庄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行知歌曲集》里,他的歌曲主要有《西洋镜歌》《杨子江上撑船歌》《背着枪》《我是北方人》《老天爷》《也是微云》《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织布》《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茶女中的饮酒歌》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20XX级《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原始时期的乐器一般多用石骨等材料制造() 2、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时期的() 3、《云门》这一乐舞,是黄帝时期的() 4、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用乐舞形式与民同乐的帝王是舜。() 5、《大濩》是歌颂商汤的乐舞() 6、商代创作淫乐的乐师叫师延() 7、周代音乐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诸候使用的乐队是三面摆设的。() 8、根据周代的法律,天子欣赏乐舞,其表演人员应是65人() 9、六代之舞和四夷之舞是周时期创制在乐舞() 10、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为七年() 11、根据考古证实金属乐器最早出现商代() 12周代还没有出现弹拨乐器() 13、“礼崩乐坏”的局面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 14、远古民歌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规整,多用感叹字,歌词少,对吗?() 15、《诗经》共有歌曲作品305首() 16、“夸爬鼓瑟而渊渔出听,师旷鼓琴而六马仰秣”对吗?() 17、《乐记》是中国音乐史中的一部美学专著,它主要反映了古代道家的思想() 18、儒家认为:音乐艺术应该大力提倡,不应该仅限于宫廷中() 19、《楚辞》中的“倡”“乱”“少歌”说的是音乐曲式结构() 20、《成相篇》是孟子根据一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文学作品形式,被现今的学者们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21、汉乐府中的音乐领导人是司马相如() 22、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含有音乐教育功能() 23、相和大曲是一种歌有舞的音乐形式,也叫但歌() 24、鼓吹乐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合奏形式() 25、现在洞箫的前身是笛子() 26、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 27、《踏谣娘》这种表演形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28、古“高昌乐”中的“高昌”说的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29、清商乐是在北方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30、西曲与吴歌都不把歌曲连缀起来演唱() 31、《广陵散》这一古琴曲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演奏的代表作品() 32、筚篥是一外来吹奏乐器也叫唢呐() 33、钹这一乐器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34、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何承天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35、变文对后来的说唱音乐诸宫调、鼓子词等有很大的影响()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简史 1.新法密率: 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 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 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 ○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 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 ○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包括: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 ○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 ○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一般规模宏大,歌舞相间。 7.曾侯乙墓: 出土主要乐器:○1编钟:每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正鼓音与侧鼓音构成大小三度的音程关系;○2编磬;○3建鼓、扁鼓、有柄鼓;○4笙、篪、25弦漆瑟、十弦琴、五弦琴。

最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完整版)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21年)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周代统治阶级的音乐发展 2.理解周代的民间音乐与乐器乐律 3.掌握周代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儒家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周代的礼与乐 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 一、祭祀二、大飨礼三、燕礼四、大射仪 五、养老之礼六、乡饮酒礼七、乡射礼 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2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不得随便僭(jian)越。《周礼·大司乐》说:“正乐县(xuan,即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关于舞队的人数应为:“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 一、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包括: ①黄帝时的《云门大卷(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②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与星辰崇拜有关。 ③舜时的《大韶》或称《韶》,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又因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 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 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 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 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 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 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 石类:鸣球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 汉代 一、简答题 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 相和歌: 李延年: 鼓吹乐: 百戏: 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 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清商乐: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 西曲: 何承天: 《广陵散》: 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 二、问答题 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优选稿

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听,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本课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重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丰富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4、纵横贯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既能了解同一时期(横向)所发生的音乐史实,又能联系同一音乐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的)发展轨迹。这项任务一部分在课堂教学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巩固、思索和归纳。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明清时期的中国音乐 2、清末民初的中国音乐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6、主要作家作品综述 7、建国后的音乐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 1、宋、元、明、清以降戏曲音乐发展线索与脉络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姓名:马欢 分院、系:国际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学号:IBT13086 指导教师:陈嵚崟职称:教师职称 2015年12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朴实直白、真挚表达、朗朗上口,被广为传唱欣赏,流传很久的器乐曲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右,流行于少数的发展城市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深入群众,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可以称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实的写照.在国内得到迅速的传播,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趋于写实。所以流行音乐很容易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易于大众接受。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大众生活创作与发展邓丽君音乐

Thesis Title [Abstract]The so-called pop music: popular music. Is refers to the content of th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sincere expression, catchy, was widely sung appreciate, spread long instrumental music and songs. Chinese pop music appears in the 30s of the last century, popular in a f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masses, that time is not only an art, can be called is people's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realistic portrayal. Spread quickly in the domestic,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also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realistic. So pop music is easy to link with the masses, easy to accept the masses. [Keywords]Chinese pop music,Public life,Creation and development,Teresa Teng music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四) (2)

1.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魏书·乐志》载:“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2.《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么样的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着,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不同,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3.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研究开始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的旋宫转调问题。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何承天和荀勖(xu)。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370一447)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其计算方法是:用黄钟本律之数(9寸)与仲吕所生黄钟之数(按三分损益法计算到11次所得寸)相减,其差数为寸,

中国音乐简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能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在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中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艺术课程应当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艺术教育的这种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大学生成才的诸因素中,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生动丰富的,不能只讲授抽象的内容,宣读简单化的“几要几不要”的训条,而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赋予美的形式,施以艺术教育,辅以德育,启迪他们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艺术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性,艺术教育还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起了激励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歌曲、活报剧、话剧、歌剧等革命文艺对推动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也能给学生以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其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1998年军民团结战洪魔的动人事迹鼓舞了千百万人民,高校抓住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通过创作歌曲、表演话剧、舞蹈等辅助形式,围绕军民同心抗洪的题材,再现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使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深刻的感染。 (二)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文化修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政治、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哲学使人思想深刻;文学艺术则有利于养成深刻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素质对人才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缺乏艺术素养的文化素质,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将大为减弱。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和最易接受的艺术教育活动,能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2009—2010(下)全校公共选修课期末考核论文课程名称: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题目:《二泉映月》——赏析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071014021 姓名:李金德 任课教师:刘锋 成绩:

《二泉映月》——赏析 摘要:中国当代音乐具有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分部分, 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而且有一些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二泉映月》作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赏析 正文:阿炳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他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然而留存只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作品。《二泉映月》是阿炳最具代表的作品,下面就对《二泉映月》作简要的赏析。 在对《二泉映月》赏析之前首先要认识阿炳本人及其生活状况。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中国流行音乐何时产生?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 20世纪20年代 2、中国流行音乐诞生地在哪个城市? A.北京 B.上海 C.香港 D.台湾 答案: 上海 3、中国的第一首流行音乐叫什么名字? A.《夜上海》 B.《夜来香》 C.《毛毛雨》 D.《玫瑰玫瑰我爱你》 答案: 《毛毛雨》 4、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创作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锦晖 5、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演唱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明晖 6、鲁迅评价《毛毛雨》为“人间仙乐”。 A.对 B.错 答案: 错 7、《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8、《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西洋的爵士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9、《毛毛雨》的歌词创作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A.对 B.错 答案: 对 10、《毛毛雨》是用上海话演唱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下面哪些音乐作品是黎锦晖的创作? A.《小兔子乖乖》 B.《毛毛雨》 C.《桃花江》 D.《妹妹我爱你》 答案: 《小兔子乖乖》,《毛毛雨》,《桃花江》,《妹妹我爱你》 2、下面哪些音乐团体属于黎锦晖? A.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B.明月歌舞团 C.联华歌舞班 D.明月歌舞剧社 答案: 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3、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 一,原始乐舞 形式:1歌舞乐三位一体。 2旋律简单,节奏较为平淡,是一种平等的无阶级意识的原始音乐艺术形态。 内容:其表现了原始人们的民族图腾崇拜,狩猎生活,抗击自然灾害,农牧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战争,爱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原始先民处于蒙昧时期的思想。 葛天氏之乐:1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2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3形式:表演者手持牛尾,且歌且舞。 4该组乐舞所反应的内容,与中国古老的的农耕文化特征相吻合。因而有一定的客观性。 伊耆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礼记。效特性》。它是一部岁末祭祀乐舞,用以崇奉万物,反映了原始先氏在岁末祭祀祈求收获的愿望。 阴康氏之乐: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古乐》的一篇原始乐舞,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搏斗。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舞,体现了原始社会音乐朴素的社会功能。 朱襄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古乐》其内容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是一部表现战争的乐舞。 弹歌:1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猎歌。见于文献《吴越春秋》 2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3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因而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咸池》:1尧时乐舞,六代乐舞之一。《周礼》和《吕氏春秋》中记载“皇帝所做乐也,尧增修而用之”。可能是皇帝时已有之,而最终的完成是在尧。 2它是一部表现水鱼图腾崇拜的乐舞。 3《庄子。天运篇》称其“此之谓天乐”。可知它是一部远古时期十分优秀的乐舞作品。 《萧韶》:1相传为舜时乐舞,见于《吕氏春秋。仲夏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等多部文献。乐舞的排箫为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 2乐舞有九个段落,九次歌唱,九次变化。所以又称《九韶》,《九歌》,《九辨》。 3孔子对《萧韶》做出了“尽善尽美”的评价。可见它在当时所表现出的极高的音乐表现力及艺术成就是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与此同时,由他而引出的“尽善尽美”此后便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的一个标准。影响深远。 舞蹈纹彩陶盆——原始乐舞考古材料 1考古学家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 2据鉴定距今5000年左右。所绘图案是迄今发展的年代最早的一幅乐舞图。 3图案中,五人一组,动作整齐。服饰,头饰统一。 4它的出土作为实物与古代文献相印证。在一定程度上共同传记了我国原始乐舞——形式的存在及其发展水平。为探索我国原始社会的乐舞提供了珍贵而罕见的形象资料。

音乐史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1302 陈世豪20133821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结束了,通过本学期对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的学习, 我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还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片段。我想说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总是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学习了中国音乐简史至少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秦汉的时候,给我们听了一段《广陵散》,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课程中我们欣赏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歌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音乐会视频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中国古代音乐。中国音乐简史及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中国古代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代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再说说关于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因为自己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这种艺术的东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1208班 姓名:刘正皓 学号:20124729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 这个学期在同学的推荐下选了这门课程,修完这门课程感觉收获很大。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音乐的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可以说在新生代的我们深深的受着摇滚,流行乐的影响。很多火热的音乐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等等节目很少找到令人怀旧,令人舒缓的气息。给在都市生活的我们无疑更加加快了节奏。有的时候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一种心灵的释放,给自己留一方净土。老师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国外辛勤工作的丈夫有失眠的习惯,妻子学习古筝后弹奏,丈夫不知不觉的睡着了。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听过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这门课后,我不仅对中国音乐发展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也选到了很多适合不同环境听的音乐。 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不仅仅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箜篌的声音还在我的耳边缭绕。在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乐府的时候,给我们看了一段《佳人曲》的视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西汉李延年的这首《佳人曲》,是用以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李夫人的。这首曲子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听过之后真的有一种美丽女子的感觉。《渔舟唱晚》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

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十分优美动听。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所表演的长袖舞,纵然有现代的特技但是无疑章子怡把当时的艺术形式展示得淋漓尽致。如果配上合适的乐曲堪称十分唯美的。说到这里我不觉得惊叹,纵然现在科技发展可能比较重要,但是往往人文素养在指引我们前行。说到十面埋伏这部电影自然想起来十面埋伏这首歌曲,它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可以说听到这首歌曲我的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音乐就是这样可以深深的感染人们,而到了近代的音乐史上。我们在课上欣赏了《二泉映月》,演奏者阿炳老师演奏的时候,每一遍都会不同,每一遍都会有新的内容。《歌唱祖国》也是王莘老师突然迸发的灵感。音乐是人们用来抒发情感的工具,演奏者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其他的人。而听者就会不禁的被感染,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如同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歌唱祖国》,国歌等等,这一系列的歌曲无疑不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当时就是这样,人们都是感恩着祖国,干什么都是想歌曲节奏那样的快速,那样的富有激情。但是,这中间也会有像《玫瑰玫瑰我爱你》这样的歌曲,传唱着男女的情爱,虽然这和当时的主流不符。但是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乐曲内容形式都表达着不同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独一无二的,每首歌有不一样的内容,传唱到每个人的口中又各不相同。这就是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

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 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论文 因为喜欢音乐而选择了《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我喜欢音乐因为我偏爱流行音乐,爱她的时尚,爱她的动感,爱她的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可能是学习与生活的单调,音乐充斥着我一半的课余生活,像每一次节奏的跳动就会带动我内心最真挚情感的迸发。但是提到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或许就严肃了许多,就好像你的兴趣一旦要求到专业的水平就会显得无力。特别是谈到古代音乐的时候,完全不知所以然了,但是选择了这个课程,肯定是有许多收获的。 生活无时无刻不接触者音乐的熏陶,就像我们吃饭。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古代音乐会,听到古代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代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偶尔有一些旋律会打动自己,但是上了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后,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代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代音乐,我渐渐对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那个时代,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中国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

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学习了中国音乐简史至少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在学习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秦汉的时候,给我们听了一段《广陵散》,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记得它的词也是美得让人回味无穷,“星光微澜听凭苍天召唤渡船无岸今生与谁为伴徒剩清寒”。还有在学习乐器与器乐的时候,我迷惑于箜篌的美妙与神奇。还陆续学习了隋唐五代的宫廷雅乐,宋元的说唱与戏曲音乐,明清的歌、舞、说唱音乐,近现代的中国音乐。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歌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音乐会视频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中国古代音乐。中国音乐简史及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当你仍沉醉于流行音乐的时尚形式中时,当你在为DJ舞曲感到吵闹时,当你越来越感受到嘻哈音乐的乏味与无聊时,不妨去听听中国古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而是与舞蹈同时进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音乐,古代叫“雅乐”。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现也始于远古时期。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一、谈谈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相传皇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到了周代见于典藉记载:“五音十二律”已完全确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rui)宾、耒(lei)则、无射(yi)。 3、# 4、# 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 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徵zhǐ、徵、羽、变宫、宫。4、5、6、7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所以,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法者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用来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因此,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代的音乐家,都对音律的准确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到了明朝,音乐家--朱载堉yù,将自己对音律理论的研究成果,写入一本叫“律吕正义”的书中。被世人公认是音乐十二平均北的创始人。要比欧州早200年!他的理论被清朝圣祖皇帝玄烨以皇帝钦定的规格,颁布天下。 二、谈谈中国古代的乐器 1、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 年。 2、相传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3、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分为特钟和编钟 两种。 特钟:钟体硕大,声音优美而宏亮,主要用来庆祝节日、战胜利日、祭祀、报时,在钟体上铸字,用来记功等用处。 编钟:因为编钟具有十二平均律的功能,因为音高的不同,钟体有大有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2》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听,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本课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重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丰富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4、纵横贯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既能了解同一时期(横向)所发生的音乐史实,又能联系同一音乐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的)发展轨迹。这项任务一部分在课堂教学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巩固、思索和归纳。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明清时期的中国音乐 2、清末民初的中国音乐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6、主要作家作品综述 7、建国后的音乐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 1、宋、元、明、清以降戏曲音乐发展线索与脉络 2、清末民初以来戏曲、曲艺等音乐种类的繁荣与发展 3、“西学东渐”后,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音乐史

1.简述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及其发掘的历史意义。 骨笛是1986年和1987年的两次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长约20多厘米,上有七个同规则音孔,末端上另有小孔,共18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距今有8000年。已经能够完整的吹出六声和七声音阶,对我国音阶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葛天氏之乐”的丰富内容与原始乐舞的特点。 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传说中有个远古氏族,叫葛天氏。《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八支歌,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途径。 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的音乐艺术,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 3.“弹歌”及其原始音乐内含。 《吴越春秋》记录了一首古歌谣,辞曰:“断竹、续竹、飞土、逐穴”。 这是一首反映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 内涵:具有简单的节奏形态,体现了一往一复的原始节奏。 4.黄翔鹏关于古代音乐史历史分期的论述。 从音乐形态角度而言,黄翔鹏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音乐艺术。 5.简述原始社会的典章乐舞。 黄帝时期的《云门》。传说中的黄帝氏族是一云为图腾的,黄帝氏以云记事,所以各官之长都以云字命名。《云门》就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古人认为它主管五谷,人们祭祀它,也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咸池》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舜时的《箫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有着极为深远影响的作品。 6.原始社会时期出土的乐器(鼓、磬、埙)的形制、音乐性能如何? 鼓 鼓是原始乐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最古老的鼓为土鼓,后有木鼓,到商代才有铜鼓。 磬 磬是石器时代的产物,现存较早的磬为山西陶寺和夏县东下冯出土的夏磬。其制作工艺很粗糙,其音高分别为#C4和#C。 埙 埙是以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一般成平底,卵形。也有其他各种形状。制作材料由陶土、石、骨等。 7.夏代的《侯人歌》 夏代的音乐色彩显然比远古时期丰富的多,《吕氏春秋》有这样的记载,涂娇在其丈夫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