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及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40岁的摇滚歌手李雷,22:00饱食后凌晨4点自觉胸部发闷,不能深呼吸,胸痛进行性加重,并伴恶心。送医后经一系列检查可能是ST段增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后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并放入支架。

提问:为何对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并放入支架?对此项技术加以介绍。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是经导管等器械扩张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这一疗法是60年代开始应用的,在80年代前主要采用球囊导管进行治疗,称为球囊血管成形术(balloon angioplasty)。在80年代陆续出现了几种血管成形术的新技术,主要是激光血管成形术(laser angioplasty)。粥样斑切除术(atherectomy)、血管内支撑器(endovascular stent)等。

基本原理:通过球囊扩张时对血管内膜、中膜的撕裂,使管腔扩大,扩大的管径由血压维持。损伤的血管内膜、中膜处有血小板、纤维沉积,再有血管内皮覆盖而修复。

原则上适用于影响器官功能的血管狭窄(闭塞),但以下几点为禁忌症:严重出血倾向;缺血器官功能已丧失;大动脉炎症活动期;导丝和导管未能插过血管狭窄(闭塞)段。

操作步骤:在血管造影确定病变位、程度和侧支供血情况以及狭窄上下方的血压等血液动力学改变后,将造影导管调换成球囊导管。

将球囊置于狭窄区,用压力泵或手推稀释的造影剂充胀球囊。充胀的球囊作用于狭窄的血管,使之发生扩张。扩张结束后,要复查血管造影,了解血管扩张情况,同时再次测量原狭窄区上下方的血压差以确定扩张治疗的效果。为了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再狭窄,从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术中要用肝素抗凝,术后1~6个月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

PTA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冠状动脉脉单支病变PTA成功率在90%以上。PTA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扩张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平均发生率约为30%。再狭窄多发生在PTA后数月至1年之内。主要原因是球囊扩张部位内膜纤维细胞增生的结果。扩张的机理表明,成形术是一种损伤血管壁成分的机械治疗方法,术后必然会引起一系列修复反应,这就成为再狭窄的病理学基础.因此球囊扩张的结局具有两重性。内、中膜局限性撕裂造成了血管腔的扩大,血流灌注得以恢复;同时内、中膜撕裂也成为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再狭窄的原因。

为了减少再狭窄, PTA常配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狭窄,即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血管支撑器是采用特殊的合金,制成不同结构的圆筒形,支撑于血管狭窄病变处,使之保持血流通畅。目前支撑器有三种:①热记忆合金支撑器(thermal memory alloy stent):由镍钛合金丝制成,称为Nitinol。②自膨支撑器(self-expandable stent);用不锈钢合金丝编织成圆筒形,放入血管后,由于金属弹力而支撑于血管腔内。③球囊膨支撑器(balloon-expandable stent):支撑器是圆筒

网眼形,先在球囊之上,放入血管后充胀球囊,使支撑器张开支撑于血管腔内

支架置于血管后,机体能耐受,无异物反应。支撑器内表面由于纤维蛋白原覆盖,不久即可形成新生内膜,同支撑器两端处的正常血管内膜相接,从而保证血管的通畅。

【参考文献】

【1】《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孝平

【2】PTCA 术联合SI 术治疗冠心病273 例的疗效分析穆叶赛·尼加提

【3】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朱晓东杜曼董金虎当代医学2012年12月第18卷第34期总第297

【4】心导管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沈建平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使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和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标签: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症之一,可发生在颅内外任何部位,可引起缺血性卒中,往往预后较差。高龄患者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疗效并不理想。随着神经介入学科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6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狭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61~79岁,平均(69.3±7.2)岁。所有患者经头颈CTA或MRA证实,椎动脉狭窄程度均>70%,符合椎动脉狭窄诊断标准f41。该临床研究取得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头晕、头痛、晕厥、黑曚、共济失调、短暂性脑缺血等后循环缺血病症,排除患有其他心、肝、肺、肾疾病、精神类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出血倾向、感染等的患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71.5±6.4)岁,椎动脉狭窄25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67.7±7.9)岁,椎动脉狭窄27例,基底动脉狭窄4例,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患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手术操作采用局部麻醉,在常规心电监护下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全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晨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院自2010-10以来共完成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5 岁。其中脑梗死19例,TIA患者13例。有高血压史者26例,合并糖尿病9 例。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6h禁食禁水;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和会阴部备皮;完善常规检查,包括心、 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全项、免疫8项等检查;术前3~5天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即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d,及氯吡格雷片75mg,1/d;术前备好必要的导管、器材、脑保护装置及术中用药,对于因担心、惧怕手术而焦虑、失眠或情绪激动的患者可在术前适当给予安定针10mg肌肉注射。 1.2.1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 通过测量靶选择适合病变狭窄长度和直径的球囊和支架,置入导引导管,颈内动脉狭窄病灶远端放置保护伞,做球囊颈扩张后,支架直接定位于狭窄段并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局部加压包扎,带导管鞘回病房,3~6h后拔出动脉鞘。 2 结果 3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手术均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所有患者中出现术后穿刺口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3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穿刺部位出血因术前常规使用抗凝药,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血肿「2」。穿刺部位盐袋加压包扎4h,穿刺侧下肢平伸8h,卧床休息12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术后4h每15min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穿刺部位保持敷料干燥。2例穿刺部位渗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延长盐袋压迫时间,适当减少抗凝药物后,出血停止, 3.2脑血管痉挛由于栓塞材料是一种异物,对血管机械刺激,加之导管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极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嗜睡、烦躁多语、偏瘫。痉挛越强临床症状越明显。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头痛程度、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情况以避免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性损害,可遵医嘱静脉缓慢滴入罂粟碱,每日60~180mg或尼莫地平针1mg/h,持续静滴,防止血管痉挛。 3.3 栓塞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术后脑梗塞常因栓子脱落而造成,但由于目前使用保护装置,使得栓塞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在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意识、瞳孔、面色、语言及肢体活动变化,严密观察凝血情况,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备好溶栓抗凝药物,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溶栓治疗赢得时机。 3.4 过度灌注综合症过度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植入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 流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而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三)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是目前常用治疗动脉硬化等各类血管狭窄疾病的微创介入疗法。它是一种联合疗法,包括PTA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两种疗法。(如下图所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明显优势。由于该疗法疗效显著,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自引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以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大获成功。目前医院应用此项技术已成功治愈10000多例血管狭窄闭塞患者,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我们愿用我们的努力为你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PTA合并支架术适应症】 该技术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类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静脉血栓后遗症,布-加综合症,Cockett综合症,大动脉炎等。 【PTA合并支架术原理介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原理图、治疗前后比较图 一、PTA球囊扩张术 1.适应证:不同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或为支架置入术的前期准备。 2.相对禁忌证:对肢体而言,闭塞段血管长度超过10cm,或为钙化性狭窄,或伴外周小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而言,多支病变,或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3个月以内),或溃疡性血管狭窄等。

3.操作技术:导丝通过狭窄段为其关键。对完全性闭塞者,需先打通血管。所选球囊直径与狭窄段两端正常管径相当或稍大1mm~2mm,球囊长度应超过狭窄长度1cm~2cm。术前一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中经导管注人5000U肝素、术后持续用3~6个月的阿司匹林等。 4.基本原理:血管内、中层有限度地损伤和撕裂,管壁张力下降,管腔扩大。 5.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者的经验等。总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PTA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者同样有效。 6.并发症:发生率为0.76%~3.3%,一般为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壁夹层或穿孔、异位栓塞等。 二、支架置入术 1.适应证: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动静脉瘤;偏心注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 2.相对禁忌证:广泛性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活动期;凝血机制异常。 3.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支架的属性即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式,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抗凝措施。 4.基本原理: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覆药膜支架可防止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5.疗效:支架用途十分广泛,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从成形前的73%士15%下降到16%士12%,症状减轻或消失者达92%。 6.并发症:包括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出血;血管损伤。 7.支架类型:支架是由人体可植人材料,用金属丝编织或激光融刻成网状圆筒形结构。按释放机制不同分三类:①自扩式支架,支架本身具有弹性,释放后在管腔内自行扩张。为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和防止移位,支架直径应稍大于靶部位正常血管直径。②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塑性,使用时套在球囊导管上,置入狭窄部位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被动扩张至一定直径,支撑病变部位。支架直径由球囊直径决定,可根据临床要求来调整支架直径。③热记忆式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在相变温度下(25C~35C)可自行张开到原来形状,支撑血管。操作简便,支撑力强。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1、适应症: 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⑵血管狭窄率>60%. ⑶无血管外限制因素(如肿瘤、瘢痕)。 ⑷无严重的动脉迂曲及畸形。 ⑸无明显的血管壁钙化。 ⑹年龄<75岁。 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2、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 3、物品准备: ⑴血管造影包。 ⑵介入材料:5F、6F、8F血管穿刺鞘,150cm泥鳅导丝,260cm交换(超滑)导丝,5F或6F单弯造影导管,5F或6F导引导管、5F或6F猪尾导管、Y阀、微导管、微导丝,远端保护装置、颈动脉支架置入系统,球囊导管,负压泵,高压注射筒、连接管。 ⑶一般材料:5、10、20mL注射器,灭菌手套,三通开关、4把弯止血钳、11号尖刀片、刀柄、持针器、丝线,弹力绷带, 1.5kg盐袋。 ⑷药物:造影剂、肝素钠、局麻药、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 ⑸仪器及抢救物品:氧气、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抢救车、除颤仪、高压注射器、加压输注装置、麻醉机。 4、手术体位:平卧位,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外展、外旋。 5、手术配合: ⑴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抢救车,除颤仪,麻醉机。 ⑵准备器械台:开启造影包,将术中所需物品核对开启并规范放置,配制肝素盐水,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 ⑶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台上,胸部约束患者,妥善固定尿管,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 ⑷全麻患者按照全身麻醉护理常规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插管。 ⑸常规消毒皮肤,协助手术医师铺巾、穿无菌手术衣,套无菌机头套、射线板套,调整空调温度。 ⑹穿刺前实行“瞬间暂停”,核对患者信息,开启并与手术医师核对局麻药物,协助抽吸,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局麻药不良反应。 ⑺血管造影:根据需要递送穿刺鞘、导管、导丝、造影剂,血管鞘置入后,遵医嘱给予肝素化:肝素钠3000u-5000u静脉注射。 ⑻根据需要递送更换动脉鞘、11号尖刀片、导引导管、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微导丝、微导管、支架植入系统,及时添加造影剂,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死亡率约在0.11%-0.14%,心肌梗死率约在0%-0.06%;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的心肌梗死与死亡率均约在3.0%。 冠状动脉造影图 1.明确冠心病诊断:对于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临床难以确诊,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者,以及中、老年患者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畸形,但无创检查结果不能确诊者,冠状动脉造影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2.用于指导治疗:对临床上确认的冠心病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不佳而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正确选择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 适应症 冠状动脉造影图 1.拟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2.拟行瓣膜置换术前了解有无冠状动脉疾病。 3.经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或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4.冠状血管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通畅情况。

5.不典型心绞痛或原因不明的胸痛而需确诊者。 6.疑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其它病变者如冠状动静脉瘘和冠动脉瘤等。 术前胸片 1.对碘过敏。 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4.电解质紊乱。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造影减影图 评估啊患者主要脏器功能,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1.血、尿、粪常规。 2.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3.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血K+、Na+、cl-、血尿素氮、血肌苷、血谷一丙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4.心电图及X光心脏摄影 5.二阶梯、踏车或平板运动试验。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 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 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 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 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 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 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 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 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 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 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 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 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 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 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 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 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 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 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 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毕观察30min后用平车送回病房,认真观察 心率、心电图及血压有无异常。,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 2.(1)经桡动脉穿刺:术后2h根据伤口情况,开始给加压包扎伤 口减压,稍松解绷带,以后每隔2h逐渐增加放松的程度。6h后拆除绷带,减压结束。每次减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和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2)经股动脉穿刺:一般与术后4-6小时拔出鞘管,然后按压15-20分钟以彻底止血,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1公斤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防止出血。 3.检查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肢体皮肤颜色 与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 4.生活护理:(1)术后即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但避免过饱,不宜 喝奶制品或生冷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6-8小时饮水1000-2000毫升(尿量在4小时之内达到800毫升),以加速造影剂排泄。(2)加强生活护理,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在易取处,保证病人日常生活需要。(3)24小时后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避免抬重物,防止伤口再度出血,一周后可恢复日常生活与轻体力工作。 5.预防感染局部穿刺处一定用无菌纱布包扎,换药时保持穿刺部位 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穿刺处是否有渗血、血肿,遵医嘱使用抗菌

药。

6.抗凝治疗护理:无论上肢桡动脉穿刺或下肢股动脉穿刺,均应确 认无出血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除了注意穿刺局部有无敷料渗血,还要注意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等。 7.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 (1)腰酸、腹胀:多数由于术后要求平卧、术肢制动所致。可适当活动另一侧肢体,严重者可帮助热敷,适当按摩腰背部以减轻症状。(2)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预防和处理方法为瞩病人术侧下肢保持伸直位,需在术后24小时方可活动;病人用力咳嗽及大小便时要压迫穿刺点;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应重新包扎;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热敷,以促进血肿和淤血的消散、吸收。 (3)栓塞:栓子可来源于导管或导丝表面的血栓,或因操作不当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双下肢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改变,下床活动后肢体有无疼痛或跛行。 (4 )尿储留:因病人不习惯床上小便引起,护理措施:(1)术前训练床上排便;(2)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床上排便的紧张心理;(3)诱导排尿如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热敷等,或轻轻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以上措施均无效时可行导尿术。

颈动脉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一、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适应症: 1、症状性患者,曾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的低中危外科手术风险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 2、无症状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3%; 3、对于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而不使用CEA。 4、对于TIA或轻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应在梗塞至少2周后再进行CAS治疗。 5、CEA术后再狭窄,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6、CEA高危患者:年龄大于80岁;心排血量低(EF<30%);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梗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COPD;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病变;颈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7、急诊患者,如假性动脉瘤;急性颈动脉夹层;外伤性颈动脉出血。 8、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推荐应用于已有严重残疾的脑梗死患者中。 二、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无症状颈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相对禁忌证: (1)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

(2)伴有颅内动脉瘤,并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 (3)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较大范围脑梗死; (4)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者;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6)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者; (7)对造影剂或所使用的材料或器材过敏者; (8)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 (9)血管迂曲或变异,导管或支架等输送系统难以通过; (10)血管病变广泛或狭窄范围过大; (11)血管炎性狭窄,广泛的血管结构异常; 三、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可能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的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和高灌注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变处血管、操作路径血管及远端血管的损伤,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支架内再狭窄等;导管、导丝断裂及所致并发症;造影剂过敏;穿刺点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或夹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技术路线: (一)、术前准备:1.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也需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2020年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版)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 指标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 mRS 评估率(NEU-CAS-01) 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前行mRS 评估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 100% 术前mRS 评估率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规范化评估的现状。 说明:mRS参照《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指标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率(NEU-CAS-02) 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行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前行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 =× 100%术前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率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规范化 评估现状。 说明: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包含:颈部血管彩超、颈动 脉 CTA、颈动脉 CE-MRA、颈动脉 MRA。 指标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符合率(NEU-CAS-03) 定义:单位时间内,符合手术指征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患者数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符合手术指征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 100% 手术指征符合率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一)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 征符合率(NEU-CAS-03A)。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手术指征治疗人数× 100%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符合率同期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总人数 (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 征符合率(NEU-CAS-03B)。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手术指征治疗人数× 100%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符合率同期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规范化开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情况。 说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 学会《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2017 年版)。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窦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窦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目的总结3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时颈动脉窦反应(CSR)的预防其处理。方法回顾2008~2013年35例行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患者CRS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方案。结果35例患者中25例发生CSR(单纯低血压7例,单纯心动过缓4例,两者共存14例),所有颈动脉窦患者处理后均恢复。结论严格术前准备、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时CSR的发生及其影响。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窦反应;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被公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约20%~30%的脑梗死由颈内动脉狭窄所致。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 stenting,CAS)具有安全、有效、微创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个新的选择[1]。颈动脉窦反应(carotid sinus reaction,CSR)是CAS术中及术后的一种常见现象,表现为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本研究对接受CAS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AS时发生CSR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3年10月在楚雄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CAS的患者。纳人标准:①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有症状)或70%(无症状);②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行CAS,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表现与血管狭窄区域无相关性;②存在卒中所致的严重残疾;③路径动脉严重迂曲,导管系统难以通过;④合并颅内肿瘤或动静脉畸形;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⑥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 1. 2 CAS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完善颈部超声、颅脑CT或MRI,颈部CTA或MRA以及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影像学检查。DSA包括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及颅内诸动脉,了解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血管狭窄测量测量均采用DSA配套电脑软件的标尺进行,狭窄率的计算采用公式:狭窄程度(%)=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mm)-狭窄段血管直径(mm)÷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mm)×100%。狭窄程度分4级:①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0~29%;②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69%;③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④完全闭塞。 CAS治疗过程: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取右侧股动脉为穿刺人路,局部麻醉生效后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置人8(F)动脉鞘,给予全身肝素化。使用导丝技术在路径图指引下将8F导引导管置于患侧颈总动脉近端。在路径图的指引下送人栓子保护装置(保护伞)于狭窄血管远端。根据治疗血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