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一)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一)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一)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一)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

1.1坚持改革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

站起来: 1949年完成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富起来: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强起来: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3、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成果)(1)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激发人民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5)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地位。

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国之魂)

5.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不是基本国策,对处开放才是基本国策)

(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不是主要、主导、主宰)力量。6、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回答4个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实施科教兴国、人国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

1.2 走向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逐步实现的过程,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或同等富裕。反对平均主义和差距悬殊,但差距只能缩小,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采取的措施

①挑战: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措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挑战: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措施: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5.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必须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1 创新改变生活

1.对创新的理解

①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②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它不只是顿悟,更需要积累;

④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④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加美好。

4.创新对个人的意义(价值)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3)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5.创新对社会的意义(价值)

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7.创新对人类、国家的意义?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国际竞争的角度)(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发展的角度)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2.2 创新永无止境

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民菜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2.我国应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等有利条件。

(4)弘扬创新精神。

4.教育的重要性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的表现:

(1)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2)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3)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4)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6.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

先预防: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后维权:

(1)学习相关法律

(2)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7.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勇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3)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4)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等。

(5)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内涵:

(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2)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民主的特点)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实现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

3.2 参与民主生活

1.民主的要求是公民参与,参与是指依照法律法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③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民主选举的形式和原则

(1)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参与

3.民主决策的要求和制度保证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制度保证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4.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和方式

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民主监督的方式: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当面指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

民主监督的要求:依法进行,实事求是,不捏造或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不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6.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7.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1.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作用(重要性)

(1)个人: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国家: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4)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字方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要努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2 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作用:

①管理社会生活②提供公共服务。

2.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如何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成法治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1)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4)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6.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1.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 ①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质、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根,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魂。

5. 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 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含义) (3).没有高度的

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衰,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8.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9.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P64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P65

10.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涵)? (1)特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涵): 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11.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5.2.凝聚价值追求

1.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重要性)?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2).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3).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

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P69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 中国人的“四大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 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4.中华民族精神特点: 具有与时俱进的

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③改革开放时期: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6.如何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表现) ①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无私奉献; ③

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7.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具有人类基本共性的价值观有:善良、正直、诚信

8.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9.青少年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

(二)

6.1 正视发展挑战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人口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新特点

①增速趋缓、

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4.我国人口问题的危害 (1)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2)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3)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5.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4)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

6.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1)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3)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7.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内容: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目的(意义):

①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③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8.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资源日

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9.我国面临的资源国情/形势(产生资源问题的原因) (1)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小国)。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10.为什么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11.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 (1)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2)原因: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

(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我国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危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办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3.我们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2)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3)落实环保行动;弃用:放弃使用一

次性产品;代用:自备购物袋,代替使用

塑料袋;节用:节省利用能源、资源;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重用:把废物重

新使用,如废物回收或把废物再做成有用的

物品(坚持“五用”生活原则) (4)同破

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补充:

14如何实现中国梦?或为实现中国梦出谋

划策政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

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经济: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文化: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社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医疗、

住房、教育等百姓关心的问题生态文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