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1月14号发现的新话术点)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

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

许多老年人还会觉得和他们同辈的人相处更舒服,和那些曾经共度人生、轶事、特别是幼年一起长大的同伴,他们会觉得更为亲切,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回忆。

(五)老年人的“返老还童”

有的老年人,虽然已年届花甲,生理机能日渐衰退,体力也大不如前,从外表看来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举止表现得却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老玩童---周伯通一样。

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情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顾和关怀;总是要求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

其实,老年人小孩化并不是什么坏现象,不仅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科学道理,而且老年人的这种变化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平日里,老年人如国能够经常到室外走动走动,除可活动筋骨外,更重要的还可以接触阳光进而促成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质的丢失,同时也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戏、跳舞、垂钓、下棋等更可使其身心愉悦,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此外,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智力玩具也同样适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在玩玩具时,可以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使大脑得到有效的运用,防止因疏于用脑而导致加快老化。

(六)老年人的依赖心理

许多老人的肺腑之言,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渴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会受到过大的挑战,他们依然希望自己在家庭中能发挥以前那种一家之主的作用,最起码的应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注意。他们希望自己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还是在生活方面,都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

由于生理和社会上的一些客观原因,老年人在独立性与依赖性两者之间的斗争中,会不自觉的向依赖性方面转化。一个老人通常都会想去操纵一位自认为比他强得人,这样他就会得到一位保护者,也就可以减低他自己的紧张和忧虑,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同时这位保护者还可以协助他面对那些具有威胁性的环境。一但找到了这样的人,或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老人的心理压力便会大大的减少,而且焦虑不安的感觉也会逐渐消失。

在老年人的老化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依赖:

1、经济上的依赖:

产生于老年人不再是一位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者,而必须依赖退休金与社会救济金或者是社会福利、家庭赠与时。

2、生理上的依赖:

产生于当老人的身体功能逐渐衰退,而且不再允许他做那些必要的活动时,如散步、逛街购物、走亲访友等。

3、社交上的依赖:

产生于当老人失去了在他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些人时,这种情况使得老人减低了对社会的认识,减低了个人的力量,并且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

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营销人员在与老年人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除了要了解和把握老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并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之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依存需求

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生活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工作群体、朋友群体中,他们的交往、归属等需要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1月14号)而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老年人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无所事事,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在他们身边,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1月14号)在与外人的关系中,他们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与帮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能够得到温暖与关怀。

(二)自尊需求

离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他们由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团队培训可用)这个时候,作为他们虽然觉得自己进入老年,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都不及以前,但还是非常希望子女象以前一样尊重自己,至少不能把自己当成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是一个废人来看待。因此,营销人员在同老人进行交往中言行举止都应该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三)求助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的退步,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这时候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市场反馈的信息得知,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我们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健康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我们产品的接受。(团队培训可用)

三、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

(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老年人因为机体衰老,各种疾病明显增多。根据对中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证明老年人的疾病状况是很普遍的。

以下是北京某医院对967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疾病的调查结果——

所患疾病人数百分比

患一种或多种疾病 967 100%

因疾病导致卧床不起 169 17.5%

高血压 531 54.9%

前列腺疾病 411 42.5%

冠心病 230 23.8%

慢性支气管炎352 36.4%

老年性白内障 699 72.3%

(二)老年人的疾病特征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老年人几乎完全没有健康的,他们几乎都受一种或几种疾病缠身的捆扰。因此,做为市场营销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老年人的疾病状况和特征,将他们与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服务

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咨询或健康理疗,从而为老年人带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

老年人的疾病特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对老年人来说,疾病很少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往往是不同生理系统的疾病同时存在。比如由高血压引起的脑猝中,有肺气肿、冠心病,还可以见到胃溃疡等。所以,老年人在医院被诊断出5—6种疾病的情况是很多见的。

2、潜在性疾病众多而其症状却不稳定、明显。由于潜在性疾病的存在,往往发现一种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把潜在性疾病诊断出来。

3、在老年人中,某些疾病的症状极不典型。例如中年人经常会出现伴有剧烈胸痛发作的心机梗塞,但老年人几乎就没有这种症状,常常只是轻度的胸前不适感,这往往容易使疾病在不被察觉中而渐渐地严重和恶化。

4、老年人的疾病多是慢性疾病,在治疗上也比较困难。一种疾病的出现,可以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的存在,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

四、影响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因素

每一位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过上健康、幸福、祥和的晚年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方面综合考虑对老年人晚年生活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一)生理心理因素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老年获得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如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在对抗疾病中度过,那首先老年人将不得不承受疾病的折磨。面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所造成的痛苦,无法安度晚年幸福生活。

作为营销服务人员,尽可能给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健康知识,定期为老年人做免费的疾病检测,禁止老年人无节制地饮酒和滥用药品,督促老年人经常进行合理的身体锻练,多为老年人创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老年人更充分地发展其个人爱好和兴趣创造条件等。

(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

服务营销人员应该理解认识到老年人对人生尤其是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和追求,更应该密切关注老年人对这种精神体验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才能帮助老年人共同面对进入晚年所带来的一些困惑和危机感。

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所具有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尊重

老年人奋斗一生,虽然不事事如意,但总有一些方面是自己较为满意的。所以,老年人会有意无意保持一些自己已有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尊重自己对生活的选择,对自己的过去并不总是觉得愧疚和后悔,他们会尽可能客观和公正地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同时也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相同的看法。

2、人际交往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遽然减少,老年人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能够有人和他们聊天,娱乐,他们会更容易对付晚年生活所带来的人际危机。

3、亲密而忠诚的关系

由于老年人在公众中固有的不利形象,老人在进入晚年之后,往往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冷落。其实,老年人很怕这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他们依然很怀念过去大家对自己的尊重。

4、独创性

老年人并不希望着被人摆布与安排的生活,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对于那些已有抱负心的老人,他们更不希望被别人牵制,独立生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5、安静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戎马一生,好不容易到了退休可以安享晚年恬静舒适生活的时候了,他们都不希望还有什么家庭琐事要自己去操心和劳烦。他们向往着轻松愉快的生活,尽情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体会安享晚年的乐趣。

6、内在的精神活动和受人尊重

老人到了晚年,总喜欢独自地,心平气和地感受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静静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细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所以,他们很反感别人的打扰和干涉,更不会因为他人的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7、爱抚和关怀

无论是与老伴共度晚年的老人还是孑然一身的老人,都需要晚辈或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喜欢温馨的家庭感觉,希望与人和睦相处,人人之间笑容以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等。

很多从事药品保健品的同行都有一个解决不了的心魔——就是觉得卖给老人产品有负疚感。

其实,老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去做工作,别人也要去做工作,况且别人的产品和服务可能还比你的差。所以,只要你的产品过硬,服务到位,让他们减少痛苦,增加希望,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进一步去推理,假如由于你的妇人之仁,一时的怯懦,没能说服老人使用你的产品和接受你的服务或者是不能按疗程足量接受你的产品,老人将来万一有个好歹,他肯定会责骂你的,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会诅咒你。

所以了解老年人的心里,实现成功对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完成自己的

业绩,完美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才是一个健康产业从业者应该做的!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心理学家发现: 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 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

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1月14号发现的新话术点)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很多老年人也会发现自己的性格、脾气变化了,老人想要安享晚年,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本文是由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心理孤独--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

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 4、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5、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 更多关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咨询详情,推荐您咨询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

老年心理学概述

老年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老年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他 教学目标:了解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掌握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我为什么学习老年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关注老年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时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具体内容: 一、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 (一)老年心理学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二)建立和发展老年心理学是落实新的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与具体化。(三)老年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对人的心理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四)发展老年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老年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六个方面:(一)老年人的大脑及躯体的特点和活动规律与老年心理的关系。(二)制约老年人心理行为变化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因子的特点。(三)老年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意志、个性特点。 (四)老年人的生理、社会环境与心理三个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保健。(六)老年人的临终心理与关怀。三、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老年人主体系列 1、从中年期开始过渡到老年期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特点和规律。 2、老年期的心理与客体环境的关系和相应的保健对策 3、健康老人、亚健康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护理(二)老年人与客体环境系列 1、他人 2、社会

3、自然生态环境 四、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多因果论”原则(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三)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原则(四)人性化原则(五)个性化与差异性原则(六)客观性原则(七)发展和动态性原则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法 2、多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纵横结合研究法 3、从研究方法的具体方式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投射法第二节老年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老年心理学的思想史源远流长 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受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与社会经济、传统文化和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制约。 (一)老年心理学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 (二)建立和发展老年心理学是落实新的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与具体化 (三)老年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对人的心理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发展老年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老年心理学是一门年幼的学科 (一)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二)“老年型”国家:联合国1956年《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中指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或“老年型”国家。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2012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三、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将在造福人类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一)新的健康概念:重视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旧的健康概念:一个人不生病就是健康 (三)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由于老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与之前的有很大差异,且在干休所里的社交范 围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部分老干部难以适应,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出现忧郁、焦虑、孤独、失落、愤怒、怨 恨等不健康心态及情绪,极易导致其出现异常行为,或诱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 身心健康。在对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可通过增加沟通时间、增进相互 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法改善其精神状态,逐渐克服心理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修养好、生活 经验十分丰富,且对社会有很多贡献,这对干休所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 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越来越多,现已发展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1]。对干休 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不但要熟练掌握他们的病理、生理、心理状况,而且 还需善于沟通,消除不良情绪,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 提高其生活质量。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整 理报道如下: 1. 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与退休之前的有较大差异,部分老干部一 时难以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表现出忧郁、焦虑、孤独、失落等不健康心态,极易导致异常行为的出现,或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自尊与自卑并存、空虚孤独、没有安全 感以及焦虑犹豫等。 1.1 自尊与自卑并存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一般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离休前可能是 单位的核心人物,在单位、家庭及社会上备受周围人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一般 情况下,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尊心很强[2]。而离休以后,其影响力和权威 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它们容易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沉,有明显 的失落感。 1.2 孤独空虚 由于干休所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交人群单调,且亲朋好友纷纷去世,与儿女 分居,生活十分空闲且整日无所事事,精神十分空虚,不免感到孤独、寂寞。 1.3 焦虑忧郁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的身体状况不理想,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遇到繁琐的事情就有心有余但力已不足的感觉,情绪自然就会忧郁焦虑。若干休所 老年慢性病病人与儿女居离的较远或生活得不到子女或周围人的体谅、理解与支持,其症状会明显加重,易出现心情压抑、焦虑不安、急躁易怒以及嫉妒别人等 状况。 2 护理对策 开展干休所护理工作,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统一思想,充 分认识该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2.1 增进理解和相互尊重 在护理过程中要理解、关心慢性病患者。依据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社会角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0674575.html,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作者:张乐溪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8期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体逐步扩大,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患者护理研究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把握老年病人心理特征,采取正确的心 理护理,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6(c)-0149-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日趋增长,目前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2岁,老年 人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人群的扩大,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并且多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癌症、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上,对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对老年病人的治疗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正确的途径,可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从心理的角度改进其生理的状态,发挥出心理对疾病的积极能动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可见,研究和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1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1.1孤独心理 目前老年人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家庭生活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等内在因素影响,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劳而无用、毫 无自我价值等心理,这些心理严重时甚至导致一种名为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这种病 症的表现为不能完全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 照料。 1.2焦虑心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其引起的原因有多种。在患病过程中原因可以依次为:患病初期。患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突然患病打乱以往的正常生活,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使疾病带来的冲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缓解,患者想急于摆脱,但又摆脱不了,从而产生焦虑;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反应迟缓: 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到外界给与信号后的瞬间,便向大脑传输针对性极强烈的感官信号,再经大皮层分析处理后,将反馈信号传输给运动系统,出现一系列动作。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将发生反应迟缓,传输信号减慢或减低,而这样的变化常常表现在老人们的行走,持物动作,发音,等诸方面。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比青年和成年人的反应速度减慢20%-30%,可以出现显而易见的迟缓表象。 2、记忆能力的错位: 人的记忆力在45岁之后将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达到70岁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因此记忆力降低是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征。 其特点如下: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3、思维衰退速度较慢: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其中尤为明显的则是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 4、人格的改变: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随之而来的老年病也越来越多。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的特殊性,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心理护理更为重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感知觉减退,记忆能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向不稳定。 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大致包括对健康及经济问题的不安;由生活上的不完全适应所造成的焦虑感;在精神上由于兴趣范围变小而造成孤独感;对身体舒适的兴趣增大;活动性减退;对新的情景学习和适应都有困难;一个人孤零零地感到寂寞;猜疑心、嫉妒心加重等。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焦虑、恐惧: 多数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慢性病,或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同时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医学知识。 尤其是在他们患病住院后,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往往顾虑重重、心神不安,情绪极为不稳定,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佳、睡眠不宁和容易疲劳等不适症状。 ②悲哀、沮丧心理: 1 / 6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医疗对象,往往由于病情迁延不愈,经济条件的优劣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抗病能力,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忧郁沮丧的负性情绪。 ③孤独心理: 多见于子女不在身边,或虽共处一室,但由于代沟,家庭成员之间共同语言少,缺乏沟通,家庭关系趋于松散。 另外,丧偶等原因也会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 以致造成这类老年患者心情沉闷、郁郁寡欢,极易产生孤独感,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疾病。 ④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尊心增强: 人平时性格就较固执,生病后更是固执己见,情绪多不稳定,稍不如意,就会发火。 ⑤行为退化依赖心理: 这类患者一般变得被动、顺从,因此他们的情感十分脆弱,依赖性很强。 我们在对老年病人护理中体会到,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 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老年人心理特点

青春健康行动 第15讲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健康生活专家谈 2003-9-8 阅读次数: 2196次 主持人:马维 嘉宾:北京市青联老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老年神经精神病学专家田金洲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天红教授 马维:今天具体所要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从昨天开始我们这个系列节目呢,已经过度到谈心理的有关话题了。说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我想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字眼,就是“老小孩”,好像年龄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好像又回到了小孩子时期一样,表现形式上可能会有些任性,做儿女的好像又讲不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究竟是如何的?许教授请您先谈一谈。 许:我和您的观点不太一样。老年朋友确实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某些生理机能处于衰退的阶段,比如说视觉、听觉越来越下降,身体条件比年轻的时候要差一些。因此,老年朋友容易看到自己衰弱的一方面,因此心理会出现一些抑郁、焦虑一些负面的情绪。老年朋友应该看到一些积极发展的一方面,老年朋友的经验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专业知识,在老年期可能达到一个顶峰的阶段。有很多老专家包括医学的,各个学科的,都是各专业的泰斗,很多作家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版很多的名著,如丁玲。老年朋友的机械记忆力,在记数、记电话号码时能力下降了,但是老年人在意义方面的记忆却上升了。因此,老年朋友不必很悲观,也应该看到在这个年龄段他有很多的心理特点是积极方面,应该被老年朋友所认识的,这样就有一个积极心态,对老年朋友会更好一些。 田:人进入老年之后,确实会面临很多生理、心理或社会问题,是和青年时期、壮年时期没法相比的,肯定会产生些心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有些心理上的成熟或变化过头了,使周围的人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归结为老年人心理问题。有哪些心理问题呢?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个是,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心理表现,如失落感。有些人退休以后从繁忙的工作中松懈下来,感到无事可做,好像自己的力量已经被社会遗忘了,这些原因会带来些失落,过去拥有的生活条件和人情关系也要发生一些变化。因为,他的生活人群不一样了,这些时候会有些失落。还有些老年朋友原来工作比较繁忙,很少顾及自己的健康问题,等到了老年的时候,工作轻松了,开始考虑自己的健康问题,对自己的健康会产生一些担忧。还有就是孩子大了以后离开了家庭,这时候,能够理解自己情感的亲人要比参加社会活动时、工作时的人群要少一些,这时候会带来一些孤独感。这些常见的老年心理表现,有些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我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要提醒老年朋友,进入老年之后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人群的改变,生活条件需求的改变这些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逐渐的对这种因为改变而发生的一些新的需求,要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和适应,这是必要的。 马:这也是我们在节目中要跟老年朋友做交流的。两位专家也一定知道我们国家在北京来讲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不少的老龄人生活在我们周围,所以我们今天谈到的话题应该对他们是有帮助的,而且我们也希望以后有关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根据现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预方式。 1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失落和孤独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词,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恐惧和焦虑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1.3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疑老和悲观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1.5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6忧郁的心理忧郁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怕孤独,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 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而自怜自弃,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常有性情固执, 怪癖任性,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甚至不易康复。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 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老年人的心理疏导

老年人的心理疏导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hbtsdb 浏览量: 210 2010-4-8 护理院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疏导 一、老年人引起心理变化常见原因: 1、心里孤独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身。老年人最怕孤独,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人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他们感到时间过得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 4、记忆力减退 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等等。记忆力减退是大脑细胞衰老、蜕变的常见现象,发展严重则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5、睡眠问题 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的自然现象。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

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 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 由于各 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 护理上 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 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 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 。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 、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 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特征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认老是生物规律之一,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学点老年心理学,可以及时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心理干预及自我调节得到纠正,使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的到来。 进入老年期的人,大多属于离退休老人,由于角色的转变或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在躯体和心理上都面对不同的新情况,容易出现心理的困惑,难以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调整,因此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显得至关重要。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代谢与能量消耗改变:与中年人比较,老年人大约降低10-20%。 细胞功能下降: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器官功能改变:内脏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内分泌功能改变:脑下垂体功能减弱,影响整个代谢。 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情绪不稳定:或烦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 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三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

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治疗总结

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治疗总结 710600 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 刘英锋 黄宁侠 【摘 要】老年病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而当前对一些老年慢性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功能,减轻或限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和关注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治疗和生活质量问题成为老年疗养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近年来我院疗养的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治疗体会作一总结。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09(018)007 【总页数】1 老年病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而当前对一些老年慢性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功能,减轻或限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和关注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治疗和生活质量问题成为老年疗养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近年来我院疗养的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治疗体会作一总结。 1 老年病人有以下心理特点 1.1 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老年人由于长期患病,疾病本身给老年人带来各种躯体上的不适感,如疼痛、头晕、心悸、活动受限等,加之长期患病,导致经济负担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社交困难等,致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疾病的过度担心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等,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1.2 对自己患病认识不够 有些老年人平时身体健康, 无任何不适,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疾病接受不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保护性反应,对健康是有利的。但有些人否认自己有病,从而拒绝治疗,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意见,如此就会耽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1.3 停留在“病人角色”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人逐渐面对现实,面对病情,配合医生,坚持治疗,这对疾病是有利的。但有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治疗后,病情已有明显好转,却仍停留在“病人角色”阶段,能活动也不活动,则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1.4 内向投射反应 这类病人平时遇事责己多于责人,性格内向,对疾病失去信心,情绪抑郁沮丧 ,认为病魔缠身,不仅不能为社会和家庭作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家庭和他人的累赘与负担,此类病人最易产生自杀念头。 1.5 外向投射反应 此类病人遇事责人多于责己。患病后埋怨医生没有及时治疗,家人照顾不周,怨天尤人,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对社会、对他人过分的挑剔,别人的好心劝导也听不进去,固执己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