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酒泉市_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酒泉市_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酒泉市_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酒泉市_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121

【改革与发展】

酒泉市、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尹常亮,王学定,宋华龙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甘肃兰州730000)

内容提要:文章从产业结构、近年来经济发展趋势两方面对酒泉和嘉峪关两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对酒嘉两市市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两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论出加快实现酒嘉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酒泉市;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一体化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121-04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作为甘肃省经济的主动脉,是西

部“两带一区”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1]

。酒泉市、嘉峪关市

(以下简称酒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是经济、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重要的结点城市。酒嘉区域是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战略区位突出,自然资源富集,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与条件,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经过10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酒嘉区域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酒嘉两市市情分析

2009年,酒嘉两市生产总值之和达到481.1亿元,占全省14%,在甘肃省排名第二,仅次于省会兰州市,近十年来(2000—2009),年均增长13.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财政收入达到6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0.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6.3亿元。酒嘉两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1599元和760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705元和151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410元和6956元,

均居全省前列。(一)酒嘉两市产业结构

2009年,酒泉市地区生产总值3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96亿元、155.14亿元和118.95亿元;嘉峪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8亿元、126.24亿元和31.53亿元。图1为酒嘉两市产业结构比例

图1

2009年酒嘉两市产业结构(上图:酒泉市;下图:嘉峪关市)

从产业结构分析,酒泉一产比较发达,走发展节水高效特色

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布局、技能化培训

“一特四化”的路子,有力带动了酒泉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其中

以棉花、制种、果蔬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最为突出;二产以新能源建设为抓手,相关配套产业跟进,突

出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矿选冶炼和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三产以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传输、商贸物

122

流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8年的15.7?47.8?36.5调整为14.6?48.3?37.1。嘉峪关由于耕地面积少,一产比例很小;二产依托酒钢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十分发达,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1.47亿元,增长8.9%,完成工业增加值122.62亿元;三产比例偏小,仍需进一步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图2为酒嘉两市近5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状况

图2近5年来酒嘉两市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上图:酒泉市;下图:嘉峪关市)

(二)酒嘉两市近五年来经济发展状况

图3为酒嘉两市近5年来经济发展各指标及增长率状况,其中环比上年增长率是在扣除了当年物价上涨指数(CPI )后计算的数据。分析酒嘉两市5年来经济发展状况,有以下特点。

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异显著。5年来,酒泉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快”已成为酒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进一步提高,主要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嘉峪关在2005—2008四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稳定,保持着年增长15%左右的年增幅,

2009年增幅有所下降;鉴于嘉峪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城市承载力有限,导致固定资产近几年呈现为负增长;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钢价)大幅下跌

[2]

,对嘉峪关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连带效应,

2009年财政收入呈现出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幅不稳。酒嘉两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数字上均保持着5年连续增长,但在消除当年CPI 后表现则略有不同。酒泉2005—2008年两项指标保持了稳定增长,由于2009年CPI 为113,远高于前4年,当年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而嘉峪关2005年CPI 为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不大,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负增长,其后4年增长相对稳定。由此可见,酒嘉两市各自的经济增长率和CPI 的涨幅不同,是导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幅不稳的主要原因

。图3酒嘉两市近5年来经济发展各指标及增长率状况

(三)酒嘉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分析2009年,酒嘉两市全市GDP 总量分别为321.05亿元和

160.05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4.7%和9%;人均GDP 分别为3.16和7.61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45.01亿元和23.2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00.16亿元和44.44亿元。图4所示

,图4

酒嘉两市经济发展各指标总量及人均情况对比(左:总量;右:人均)

从总量来看,二产、财政收入方面两市差别不大,在一产、三产、GDP 、固定资产投资、金融存款等其他相关指标上酒泉明显高于嘉峪关;如图5所示,由于酒泉市人口规模大,导致人均状况明

123

显下降,嘉峪关各项指标人均值明显高于酒泉,两市居民生活各项指标基本接近

图5

酒嘉两市人民生活水平对比

从图6可以看出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在全省的排名,酒泉大部分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嘉峪关排名也在中等偏上水平,由于城市规模、人口等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靠后;两市居民生活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图6

2009年酒嘉两市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省内的排名情况

(四)酒嘉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酒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要素聚集度不高;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经济整体优势尚未形成;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不畅,公共资源共享不足;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非公经济发展慢,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

1.产业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业结构的状况来反映的。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

[3]

。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很高,

超过50%,我国东部发达省市第三产业比重也在40%—50%之间[4]

。然而2009年酒嘉两市三产比重分别为37%和20%,尤其嘉峪关,二产独大,三产偏小,一产严重不足。相比之下,酒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依然任重道远。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度大。首先是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高投资,2009年酒嘉两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71%,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低于投资。其次是以资源换增长的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近年来,酒嘉两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单位GDP 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密集消耗对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明显。

3.技术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不足。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体在实现人均GDP 3000美元后进入发展的“分水岭”,而

科技创新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体今后的发展走向。从

目前情况看,酒嘉两市人均GDP 均已超过3000美元,但在科技

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明显不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

少,持续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尚未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偏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

四、可持续发展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分工体系已由垂直向水平方式转化,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谋求自身在经济发展

分工体系中的相对竞争优势[5]

。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托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大城市,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3大城

市群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占全国85%[6]

。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建立大型城市和发展大城市群、城市带、省会城市、中心城

市、城市间的同城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酒嘉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应按照“一特二提三转”的原则进

行,“一特”是在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区域特色,打造

区域品牌,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二提”是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升级,在振兴支柱

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三转”是加快引导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

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

次、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在不断

深化农村改革和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按照“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模式,立足酒嘉两市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发挥优势,调整结构,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现人力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以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

酒嘉两市已经具备了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进入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要紧紧抓住建设“西部陆上三峡”的历史机遇,以建设新能源基地为抓手,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冶金石化工业、矿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以此带动酒嘉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嘉两市社会生活将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广大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趋势。因此,应大力发展符合消费需求结构变动趋势的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租赁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使第三产业整体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将酒嘉建设成为“西部旅游名市”。

(二)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发展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资源要素的聚集能力,在于优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质量。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握市情特点,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尤其要找到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发展项目。酒嘉两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石油化工新产品、装备制造业、核燃料循环产业以及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高绿色GDP比重,有效促进酒嘉“西北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

(三)加快推进酒嘉一体化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国经济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作用的必然结果[7]。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其重要特征:一是大城市中心区向近郊区、远郊区呈扩散趋势。由高度集中向适度分散的变化,城市活动由核心区不断向外围蔓延,转变为组团式发展;二是城市发展,由单体发展、独立为先,向群体、多样化发展模式转变[8]。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做到优势互补、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酒嘉两市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010年5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对甘肃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兰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构建各具特色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9]。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甘肃省“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事关全省发展大局。

推进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制,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势产业有序分工协作,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有利于避免产业单一受国际金融背景突发事件的影响(如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酒泉新能源拉动可减少嘉峪关钢铁行业下滑的负面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酒嘉区域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成为甘肃河西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王亚龙,白永平,张艳萍.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9,39(01):9—11.

[2]余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J].甘肃金融,2010,(03):8—12.

[3]陈素丽.对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93.

[4]马云泽,刘春辉.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05):9—13.

[5]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杨睿宸.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三大因素分析,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56—58.

[8]邹辉,张辉.丹东与大连同城一体化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9,(03):39—40.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

[作者简介]尹常亮(1980—),辽宁营口人,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科研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1-06-27

责编:梅文;校对:黄晓梅

124

敦煌酒泉嘉峪关旅游概述

敦煌、酒泉、嘉峪关旅游概述 61224 李倩楠 一、敦煌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 商周时期,西北古老的游牧民族“允戎”和”氏羌”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岩画,成为我们了解敦煌古老历史的一把钥匙。汉武帝消灭匈奴,统一河西后,才真正揭开了敦煌辉煌文化史的第一页。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并修筑了东起永登罗成滩,西到罗布泊楼兰古城的烽燧亭障,开通了丝绸之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魏统一河酉,敦煌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557年,敦煌郡归西魏宇文觉建立的北周政权管辖,下设呜沙县,以城南有鸣沙山而得名。隋朝统一全国后在敦煌举办了有西域各国商贾参加的商贸交流会,并遣将西驻,移民实边,开垦农田,敦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安定,敦煌石窟艺术风格为之一变,开始走向极盛期。唐灭隋后,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了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的畅通,敦煌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敦煌县直属甘肃省。 1949年9月28日敦煌和平解放,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隶属酒泉专署。敦煌于197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198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 1.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2.鸣沙山 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3.月牙泉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

重庆市情

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投资潜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 2.重庆简称渝,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主要降水量集中在4月至9月。 5.古代重庆名为巴。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渝州改为恭州。 7.重庆市树为黄葛树,市花为川茶花。 8.重庆共40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市政建设现代化、和城市管理规范化。 12.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 13.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14. 1949年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5.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 济中心城市。 16.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重庆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目标。 17.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在地貌构成上,最典型的特征是山多河多。 18.重庆在民族结构上,全市有51个少数民族。 19.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除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乌江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 千米以上的河流10条,流域面积在30到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6条。 20.重庆季节变化的特点是:一是冬暖,二是春早,三是夏热,四是秋迟。 21.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2.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 23.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建筑集中,消耗能源多,人 均绿地少,形成了城市的特殊气候:一是城市热岛,二是城市干岛,三是城市气候中的降雨, 四是雾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年均50天左右),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污染物质增多,对人的 危害增大,其水平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4.重庆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14个区、4个县级市、18个县、4个民族自治县, 共40个区县(自治县、市)。 251997年3月14日,决定设立重庆为直辖市。参考答案: 26.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是在1997年6月。 27.建设“枢纽重庆”,近五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完成“8小时重庆”通达工 程和“半小时主城”畅通工程,奠定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28.重庆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 29.重庆简称渝,是源于隋朝。 30.重庆土地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 第2题、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庆的历史变迁,说法正确的有()。 A.古代重庆名为“巴国” B.战国时期,吴委张仪在巴国筑江州城(今重庆),以统治巴国,距今2200多年 C.隋统一中国后,实行州、县二级制。开皇三年,改江州为渝州

甘肃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景观:滨河路、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首先值得一去的是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沿这条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你可欣赏到黄河的雄姿,并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白塔山公园内还有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展览,这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多少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以丰富阅历,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国的八千年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系统历史。五泉山公园是一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区,常为游客在兰州的首选目的地。傍晚时分,最好能乘坐缆车,登上兰山公园,俯瞰黄河拥抱金城兰州的雄伟气势,相信这种景观在别的城市绝难看到。兰州市郊县也有许多旅游景点。永靖县有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和“十万佛窟”炳灵寺;榆中的兴隆山和永登的吐鲁沟则为陇原著名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兰州是游客到甘肃,乃至西北各省区旅游的依托中心和中转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丽,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先生在《中国西北角》中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到明清,天水均为各时期的州、郡、府等行政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天水古文化,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麦积山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灿烂的天水古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景观:麦积山石窟、卦台山、甘谷大像山、伏羲庙、玉泉观等。天水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出土于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原始部落遗址,发现人类4000-7800年前的7000多件文物,国内外影响巨大,它和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古石窟、古遗址、古战场、古建筑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武威地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太阳辐射量127-138千卡/平方厘米。武威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拓稠”的富挠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美称。旅游资源丰富武威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珍品,目前有出土文物3万多件,文物保护点54处。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被国家指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及其出土的“雷台汉墓”;有元太子阔瑞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见证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凉州百塔寺”;有举世无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西夏碑”;有建于明正统四年,气势恢弘、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和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还有古长城遗址、丝绸之路名

酒泉文化

酒泉——家乡知识知多少 酒泉市- 基本概况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共辖肃州、玉门、敦煌、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7县市区,市人民政府驻肃州区。全市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近110万(2006年普查)。这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 酒泉市- 历史沿革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将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设置酒泉郡,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唐代宗时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所据。唐末至五代属回鹘(中国古维吾尔族政权)。宋代归西夏,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元朝时设肃州路,明代设肃州卫,清代改置为肃州直隶州,1949年酒泉解放。 大约4000年前,这里已有先民游牧,繁衍生息。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广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因霍去病有功,汉武帝钦赐御酒奖赏,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故而得名。 酒泉市- 地形地貌气候 酒泉市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缓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三面环山,形成酒泉盆地。全境以灰漠钙土和灰棕漠钙土为主,南部沿祁连山由各山口形成若干较高的冲积扇,造成新地、红山、金佛寺、丰乐、清水、屯升等绿洲。各绿洲间为洪漫滩及砾石滩。东部为古代淤积的干旱沙漠和风蚀残丘。北部和中部为山水河和泉水河交织形成的绿洲,地表较平坦。西部为砾石戈壁边缘。属半沙漠干旱性气候,其特点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 酒泉市- 社会经济一隅 酒泉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西部枢纽位置,是祖国中部通往新疆、青海、内蒙、西藏的陆路要冲,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毗邻,发展贸易前景广阔。随着欧亚大陆桥的贯通,兰州至阿拉木图铁路的通车,西北对外贸易口岸和马鬃山中岸的建立,给全市直接发展对外贸易带来新的机遇。 “建设河西风电基地,打造河西陆上三峡”为目标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落户酒泉也给酒泉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酒泉市- 名胜风光 酒泉旅游资源绚丽多姿、闻名遐迩,全区境内遗存着大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有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2017年电大重庆市情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重庆市情

一、填空 I.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投资潜力、发展_潜力和_竞争力一的城市。2?重庆简称渝,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也有“雾都”之称。 4 ?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_,主要降水量集中在_4_月至_9_月。 5?古代重庆名为巴。重庆简称渝,是源于隋朝。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渝州改为恭州。 6. 重庆市树为_黄桷树_,市花为_川茶花_。 7. 重庆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14个区、4个县级市、18个县、生个民族自治县,共40个区县(自治县、市)& 佃97年3月14日,决定设立重庆为直辖市。 9. 重庆是我国西部最大的 _工商业—重镇。 10?重庆土地类型呈现_多样化_特点。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II. 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 12 ?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资源配置市场化_、—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 代化_和_城市管理规范化_。 13. 早在1920年3月12日,重庆就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_。1926年2月底至3月初,成立了_中共重庆地委。 14. 佃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佃49年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 式成立。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15.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_内陆城市_、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一经济中心城市。 16. 一全面推进富民兴渝_、_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_是重庆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目标。 17.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在地貌构成上,最典型的特征是山多河多。 18. 重庆在民族结构上,全市有51个少数民族。 19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除_长江_ _及其主要支流_嘉陵江_、_乌江_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_10_条,流域面积在30到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6条。 20. 重庆季节变化的特点是:一是冬暖,二是春早,三是夏_热_,四是秋迟。 21.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2. 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牛产基地。 23. 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建筑集中,消耗能源多,人均绿地少,形成了 城市的特殊气候:一是_城市热岛_;二是—城市干岛—;三是_城市气候中的降雨―;四是雾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年均50天左右),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污染物质增多,对人的危害增大,其水平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4. 建设“枢纽重庆”,近五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完成“_8小时重庆_” 通达工程和“―半小时主城_ ”畅通工程,奠定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25. 直辖以来,重庆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使全该产业呈现岀“快速扩张,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6 .重庆的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一地域分布_特点,即存在_都市发达经济圈_、一渝西经济走廊 _和一三峡库 区生态经济区__三大板块,各板块发展差异较大。 27. 重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是:保护__国土环境一、保护资源的持久利用、保护生态平衡,成为全 社会自觉的行为意识和行动指南,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5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 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示范区和现代大都市。 28. 重庆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是:__权力机关__,行使职权;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__公正司法_,保障改革; 政协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民主_,继续加强;—党委领导_,统揽全局。

酒泉的基本概况

酒泉的基本概况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甘肃省名“肃”字由来地。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110万人。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邮政编码:735000,电话区号:0937。整个酒泉市行政区域东接甘肃省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万1200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城区面积76.4 9 平方公里(不含嘉峪关),城区规划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不含嘉峪关规划的260平方公里)全省第二大。酒泉市人口合计110万(2010年)其中城市人口70万,城镇化比率64%。在全省14市中排名第3,前2名依次为:兰州、天水、接下来是酒泉。酒泉城区人口40万人,在甘肃仅次于兰州,天水。全区共辖肃州区、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代管敦煌市、玉门市,市政府驻肃州区。全区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创造了新时代壮美画卷:酒泉大地拥有15万公顷耕地、466.3万公顷牧草地。在48个矿种的572处矿床中,举世无双的矿产令人惊心羡慕,其中

塔尔沟钨矿为亚洲第一大钨矿,老君庙则是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沟铁矿被酒泉的铁山精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与酒钢之魂一齐写在了共和国的工业史上。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古老的西、氐、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狩猎,互争雄长。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大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阳关、玉门关),修长城,设亭障,移民屯田,发展农耕,开通丝路,掀开了这里开拓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在这片神奇的绿洲上,孕育发展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关隘要塞、长城烽燧、大漠驼铃、画工青灯、石窟佛陀,悲壮的征战、开拓的艰辛、传奇的故事、豪迈的诗篇,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各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张骞“凿空西域”后,这里成为汉朝经营河西、开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战略前哨。绵延起伏的汉、明长城,立守千年的阳关、玉门关、肩水金关,为雄伟的长城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两汉、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延伸、扩展、繁荣,作为“华所交”之地,这里成为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经通道和重要中转站,为促进中西两大文明的广泛交流,互相吸纳,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全区境内分布着一千余个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以莫高窟、榆林窟为代表的古代石窟艺术;以瓜州城、桥湾城区、玉门关、阳关、汉、明长城及100余座烽燧为代表的古长城、关隘遗址;以酒泉钟鼓、白

《重庆市情》新颖全面面地精彩试题和问题详解

市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投资潜力、发展潜力和竟争力的城市。 2.简称渝,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雨季集中在夏秋,也有“雾都”之称。 4.市常年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主要降水量集中在4月至9月。 5.古代名为巴。 6.宋朝时,的名称由恭州改为府。 7.市树为黄树,市花为山茶花。 8.共 40个区县(自治县、市)。 9.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10.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 11.把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和城市管理规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不选皆不得分) 1.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 A.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B.的地貌以丘陵、高山为主,坡地面积大,层次性明显 C.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D.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2.下列关于的历史变迁,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古代名为“巴国” B.战国时期,吴委仪在巴国筑江州城(今),以统治巴国,距今2200多年 C.隋统一中国后,实行州、县二级制。开皇三年,改江州为渝州 D.明朝,在全国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置,府为省所辖13府之一,含3 州、17县。其中,府直辖11县 3.新世纪,被赋予进一步发挥( ABD),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 A.区位优势 B.窗口作用

C.强化生产作用 D.辐射作用4.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要求之一为功能定位要求,包括(ACD )。 A.支撑功能 B.分散功能 C.强化生产功能 D.服务功能5.关于人口的年龄构成的突出特点,下列说确的是(ACD)。 A.人口年龄构成为老年型,并继续向老年型方向发展 B.目前市人口的生育高峰期尚未结束。 C.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增长 D.育龄妇女人口比重有所上升 三、问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 1.要把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支撑是什么? (以下仅是要点,须进行一定的说明) (1)“三中心”,即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 (2)“两枢纽”,即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 (3)“一基地”,即长江上游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必将成为以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 2.简述市直辖6年来发展的基本经验。 (1)必须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特殊市情出发,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2)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3)必须坚持将中央赋予的使命与具体市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 (4)必须集中精力抓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效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 (5)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6)必须坚持实事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创新直辖市行政管理体制。 (7)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党,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简述地形地貌的特点。 (须对要点进行一定的说明)

重庆黔江区区情及教育情况简介

重庆市黔江区区情及教育情况简介 重庆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有1800多年置县历史,2402平方公里锦绣河山,52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少数民族人口占72.8%,是国发〔2009〕3号文件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24个镇(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地震遗址小南海令人震撼,百里画廊阿蓬江令人惊叹,佛教圣地武陵仙山令人眷恋,土家苗寨山歌号子令人陶醉。 近年来,黔江区大力实施大通道、工业强区、城市东进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机场已建成投用。渝怀铁路复线、黔张常铁路、毕黔铁路、梁黔高速公路和万黔城际列车等工程正在全力争取纳入“十二五”规划,争取到2015年将黔江建成渝鄂湘黔四省毗邻边区的交通枢纽。 黔江区内旅游资源丰富,黔江区着眼于打造重庆东南部陆路旅游截流、长江至乌江画廊到凤凰和张家界旅游黄金线上的旅游目的地和重庆市休闲度假胜地,充分利用境内旅游资源,构筑了一批以国家级4A旅游景区—小南海景区、濯水古镇、后坝民俗体验区、神秘八面山、佛道合一的武陵仙山等为重点的环线旅游景区,打响旅游品牌,喜迎四海游客。

近年来,黔江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黔”和“人才强区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大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壮大教育规模,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强化教育管理,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多渠道、多途径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全方位培养国家、市、区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帮助解决家属分居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 黔江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8所,现有公办高职学院1所、电大(师范、进修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9所(其中高完中5所),乡镇中心小学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1.44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学2所。正式教职员工5548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中职教师合格率达85%。正式在编教职工5554人。 近年来,黔江区教委紧紧围绕“构建渝东南教育中心,打造武陵山教育高地”总体目标,着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行为、教育民生“五个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考各项指标连续十年来居渝东南首位和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前列,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

《重庆市情》作业(1)参考答案 填空题 1、(14—4—4) 2、(巴-1997-八-重庆市-万县地区—涪陵地区-黔江地区—1997--6) 3、(黄葛树—川茶花-) 4、(设立重庆直辖市、建设三峡工程与库区移民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 5、(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 多项选择 1、(ACD)2(d) 3(ABD) 4(ACD) 5(ACD) 简答题 一、简述重庆的优势。 1.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具有政治上和体制上的明显优势。 2.重庆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龙尾”,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3.重庆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通江达海、枢纽南北东西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 4.重庆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工业和综合经济基础优势。 5.重庆是三峡库区的主体,具有移民迁建、实行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6.重庆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具有全面开发的优势。 7.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 二、简述重庆面临的问题。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基础仍较脆弱。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3.城镇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4.移民任务刚刚过半,世界级难题远未解完。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6.对外开放度较低,外向型经济规模不大。 (7)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简述重庆直辖的原因。 1.总的来说—— 从大的方面讲,重庆直辖是保证我国制定的21世纪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和实现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我国发展中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从重庆自身因素看,这种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比较优势。 2.具体来说—— 具体来说,表现为: (1)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大移民是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最直接原因。 (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给予有效支撑和突破是重庆直辖的重要原因。 (3)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探索是重庆直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长江流域开发要求重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简述重庆直辖的意义。 1.总的来说——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为推动重庆和西部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 2.具体来说—— 具体来说,包括: (1)重庆直辖将促进和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甘肃省最值得去的五个地方

甘肃省最值得去的五个地方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所以说甘肃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又穷又落后,更不是被沙漠所覆盖的地方。说起甘肃,美丽的风景区也并不少于一些南方城市。这里的每一处景色都是别具一格,都体现出甘肃不同的人文风情。 说起甘肃,必须要去玩的地方就是敦煌莫高窟了。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敦煌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并坐落在鸣沙山和三危山的怀抱中。

龙岩市情介绍

地理 承接沿海拓展腹地 龙岩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距厦门仅142公里,是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8条国省道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龙岩市与全省、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交通主干线的全面对接。预计2011年年底建成通车的龙厦高铁,将进一步拉近龙岩与厦门、泉州、漳州的空间距离,实现“一小时通勤圈”。 龙岩作为承接沿海、拓展腹地的枢纽城市,对厦泉漳沿海城市的延伸发展作用明显。尤其是连接在京广线上的赣龙厦铁路通车后,通过龙岩的转换,沿海城市可以通过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好地向内陆发展,寻找更多商机。 龙岩作为一个山区地市,土地和资源优势明显,为厦门等沿海城市产业转换,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龙岩也可以依托沿海城市,加强对台交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 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基础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为龙岩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赢得良好先机。龙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龙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过去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23%。 龙岩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机械、钢铁、铜等十个产业,重点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三个产业,使得龙岩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另外,龙岩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把闽粤赣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对外贸易成果丰硕,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新的形势下,龙岩市将“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龙岩的重要战略举措,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龙岩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领军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城市和小城镇的三级城市体系。这些都为龙岩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提供了经济保障。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项复习讲义:第九章 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第九章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 一、自然资源 1. 国土资源 (1)东西跨经度约62°,南北跨纬度约50°,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 (2)陆地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约两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 (3)海岸线总长度为32 000多公里,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海域的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人均的1/3 2. 水资源 (1)我国河流总长达43万公里 (2)水资源的人均、亩均占有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 3. 矿产资源 4. 生物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5. 能源资源:我国是世界第三能源生产大国 6. 海洋资源 二、人口概况: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57.01%

三、民族概况:大杂居,小聚居 四、宗教概况 五、我国的综合国力 1. 我国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三位 2.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3. 我国的工业品钢、煤炭、水泥、花费、棉布、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居世界第2位;主要农产品谷物、肉类、棉花、油料、水果产量居世界第1位 4. 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排世界第6位 第二节重庆市情 一、自然地理 1. 重庆处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辖区面积82 403平方公里 2. 重庆下辖40个行政区县,有15个区,4个县级市,21个县 二、重庆的民族人口 重庆市总人口3144.23万人,以汉族为主体,有49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75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万人,其次苗族52万人 三、重庆的物产资源

兰州市情简介

兰州市情简介 概况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ˊ-104°30ˊ、北纬35°5ˊ-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臵。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雄浑壮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全市总面积 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和投资创业之地。 全市户籍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万人,居住着汉、回、藏、东乡、裕固、撒拉等38个民族。 兰州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臵兰州总管府,清康熙时隶属甘肃行省,省会由陇西迁至兰州。1941年正式设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全市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8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2.44亿元,增长19.05%;一般预算收入50.86亿元,增长25.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1.98亿元,增长20.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04亿元,增长17.03%。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06%,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提高到33.99%。 资源 兰州及其邻近地区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各种矿床156处,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5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我国镍、铅、锌、稀土和铂族贵金属的重要产地。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柴家峡、大峡、小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兰州的玫瑰花,花大色艳,玫瑰油产量占全国的80%;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板”,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实乃瓜中上品,民间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