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 法学概论 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 法学概论 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 法学概论 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 法学概论 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P1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

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

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P15:奴隶制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

政治统治

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最早一批奴隶制成文法:

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十二表法》;公元前3世纪印度《摩奴法典》。中国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作禹刑”“夏刑三千”殷商“汤刑”,周朝“周礼”

P17:封建制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

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P19: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P21:法律的阶级性

1、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所体现的阶级意

志性。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

级的整体意志即共同意志。

3、通过法律形式获得集中表达的统治阶

级意志就是国家意志。

4、任何意志包括国家意志都表现着人的

愿望和追求,因而都具有能动的、自

由的属性。

P26: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P29: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

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

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

行为规范。

法律价值的特点:

1、法律的属性和功能是法律价值形成的

基础

2、人对法律的需要的法律价值形成的主

体要素

3、法律的属性和功能与人的需要的满足

之间的桥梁是实践,惟有经过实践,

法律价值才可能体现和实现。

P32:法律的各要素及内容

三要素构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

1、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是每个单一的

法定行为模式。

法律规范的结构:适用条件、行为准

则、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分类:规范本身的性质分类

(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

规范)

规范所包含的行为规则的确定程序

(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准用性

规范)

2、法律原则:在一定层次的法律体系中,

对法律规范具有指导意义且比较稳定

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分类:

以法律体系层次的级别为标准:基

本原则、具体原则

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公理性

原则、政策性原则

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社会原则、

专门法律原则

3、法律概念:同法律相关的各种事实加

以概括而抽象出其共同特征所形成的

具有权威性的法律用语

法律概念的功能:认知功能、构成功

能、规范功能。

P37:法律渊源的种类:

1、制定法:国家的有权机关,通过法定

程序,用成文的形式(条文)表达的

规范性文件。

2、判例法:以特定的法院所作的典型或

具有新意的判决中包含的原则作为判

案依据的法律。

3、习惯法: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

习俗和惯例。

4、引证法:(法理法或法理)国家机关(主

要的司法机关)引用某些经典或法学

家的著作和言论作为处理事件或案件

的法律根据。

5、宗教法:国家宣布或承认某些宗教典

籍和教会规章具有法律效力。

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P38:法律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律的创制

方式和表现形式所作的分类。

2、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效

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

3、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内容所作

的分类。

4、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律的空间效

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分

类。

5、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的主体、

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相互关

系。

6、公法和私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

的法律为公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

的的法律为私法。(始于罗马法学家)

7、法系:西文法学著作中一个常见的概

念。

P4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

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然

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参透的。

一方面,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

在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范提升法律规范加

以推行。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道德又各级地替法

律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其实,法律的每一项规定都渗透着统治

阶级的道德观念。

不同点:

1、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

中的现象;道德则与人类社会相伴始

终。

2、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比

法律宽。

3、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制力;

道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

4、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规范性文

件的形式;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

和风俗之中。

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一

元)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

P45: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需要

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

权的需要

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需要

P4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产生的特点:它是在

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民主

主义法律转变来的,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继

承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

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

民阶级的联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

特点:

1、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

P51共产党的政策:党组织为了完成一定历史时期

的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

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问题:

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

实施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

手段

1)则于法律是党的政策定型化、条

文化,明确、具体地规定了人们

的权利和义务

2)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

普遍约速力

3)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区

别)

1)党的政策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

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全体人

民的体现)

2)党的政策由党组织制定;法律由

国家制定

3)党的政策一般是号召性的原则

的指导;法律的规定比较准确和

详尽。

4)党的政策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5)党的政策内容广泛,不是所有内

容都要制定成法律。

P5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法律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主义

道德那里吸取内容,使之上升为法律规范;

反过来,又借助法律规范来维护和传播社会

义道德。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

调整的连范围和实施的手段等方面有很大

的区别,因此二者又不能互相代替。

P54:规律:(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和必趋势。

P55: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

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或称社会主义立法,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

动。

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

特有的活动之一

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

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

法律,也包括修改和废止过时的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是把人民

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P5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1、遵守宪法的原则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的原则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

P58:法律制定的权限:即立法权限,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有关国家机关分别能够制定什么级

别和种类的规范性文件的权力范围。

P6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2、对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授权立法:主要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

把本属自己的立法权,部分地授予行政机关

(总统或内阁等);便有时也指对地方国家机

关授权。

P6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及其系统化

1、宪法

2、法律

3、行政学规

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

5、军事法规和规章

6、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9、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

10、国家认可的习惯

11、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P68:我国的法律体系

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环境保护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军事法、诉讼

法等。

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总的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要做到正确:

1、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要求对案件的定性准确

3、要求对案件的处理适当

4、要求有错必纠

P7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相互关系的

原则

P71: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相互关系的原则有:

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

2、同位法中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

3、同位法中新法优于旧法

4、不溯及既往

5、“变通规定”的法律效力

6、法律冲突的解决

P72:法律冲突的解决:

1、新的一般法与旧的特别法的冲突

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的法律冲

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

规章之间的法律冲突

4、授权立法与立法与法律的冲突

守法:法律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

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

定,严格依法办事。

P75:社会主义法律解释: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

适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分类:

1、从解释主体上分类

1)正式解释:立法、司法和行政解

2)非正式解释:学理和任意解释。

2、从解释的外延上分类

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字面解释

3、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

方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和系

统解释

P76:违法: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

任的行为。

违法构成的要件和种类:

1、违法的客体

2、违法的客观要件

3、违法的主体

4、违法的主观要件

法律责任: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

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法律制裁: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的违法所彩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

戒措施。

P78: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构成:

1、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主体)是法律关

系的参与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

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2、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客体)指法律

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或标的。

物、智力成果、行为、人体等……

3、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之

间的权利和义务

P8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

心环节

3、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

要条件

4、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保

证,这项要求,核心在于反对特权。

P94: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和基础

1)从社会主义法制的产生来看,它

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主

权的产生而产生的

2)从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来看,有什么性质的民主,就有

什么性质的法制。

3)从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民展

方向来看,同样不能离开民主。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

和保障:

1)社会主义法制把民主作为人民

斗争的胜利成果,系统地、明确

地、具体地记载和固定下来,以

确认民主。

2)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本身的指导

作用,向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

指明,怎样做是符合民主要求

的,怎样做是违反民主要求的,

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

实现。

3)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惩罚各种违

法和犯罪行为,维护人民民主权

利,以捍卫民主。

P87: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重要作用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

P89:“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法制是法治的必要前提条件

2、法治本身反过来又要求有详备

的、反映社会正义的、良好的国

家法律和制度。

区别:

1、固有的属性不周

2、在治国中的地位不同。

3、民主政治的关系不同。

4、经济条件的不同。

总的来说,有法制不等于有法治,但有没

治则不可以没有法制。

P9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

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3、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的需要

P94:实现法治必备的条件

1、维护法律的极大权威

2、完善法律体系

3、强化民主法治

4、坚持依法行政

5、保障公正司法

6、搞好法律监督

P9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个论断包含两层

意思

1、宪法也是一种法律

2、宪法和其他法律相比又有其自身的

特点

1)内容方面的特点(基本原则)

2)效力方面的特点(最高法律

效力)

3)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

大全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合以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P101:宪法: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确

认和保障该国民主制度的国家根本

法。

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

?美国:1776《独立宣言》1787

年费城制宪《美国宪法》是世

界上第一部成方宪法

?法国:1789《权利法案》

?法国:1789-8《人和公司的权利

宣言》(人权宣言)

2、社会主义

?俄苏维埃:1918《俄罗斯社会

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根本法)》第一总社会主法宪

法。

3、旧中国宪法:

?中国大地主《钦定宪法大纲》

《十九信条》《中华民主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

国宪法》

?资产阶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工人阶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

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共

同纲领》

4、新中国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会体会议)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宪政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宪法

?1980《宪法》(现行宪法)

P107: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1982年宪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期开放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马列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行

宪法的指导思想。

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

由序言及总纲,公怕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四间组

成,共138条。

P111: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在家中

的位。

P11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

根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4、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

P11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要

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最

高原则

3、从政权利的职能来看,人民民主专政

具有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

地位

4、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消灭剥削阶级和

剥削制度的历史任务,这也正是无产

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既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那么,宪法关于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为什么没地直截了当地提无产阶级专政,而

要采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

1、我国的政权虽然由工人阶级领导,但

工作阶级在总人口中占少数,多数是

农民。

2、任何国家政权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

方面。

P116: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都和拥护社国统一

的爱国者有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P117: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P118:政权组织形式: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

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

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

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

政治制度。

P1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

国家性质

1)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构成来看,通

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各阶级人民

代表大会的代表具有广泛性,直

接反映了各各爱国者在我国政

权中的地位。

2)从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权力来

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代表人

民全权利行使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不以任何制

度为依据,它确立之后,就成为基他

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

活的全貌。

P1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管理

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权利

力的统一行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中央和

地方两个积极性。

P123: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

1、选举权的普遍性

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

种子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

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

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

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选举权的平等性。

3、直接先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4、无记名投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

监督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取民的选举

权利

P126:国家结构形式:是调整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

之间的关系的形式,即调整国家整体与其所

属区域之间的关系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

P127:我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

1、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性况来

看。汉族占总人口的93.3%,少数民族

人口少却占地面积为50%~60%。我国

各民族形成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状

况,使各族人民在生活,文化等各各

方面建立了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

2、从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

自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后,我国

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

家,在长久的时间里,虽然出现过民

族分裂的局面,但总的来说,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3、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

我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要实现各族的

共同繁荣,单靠一个民族的力量是办

不到的,只有在社国大家庭里,在中

央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力

量才有可能实现。

4、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国际上有一些不友的帝国总是试图挑

拨我国各族关系,破坏团结,所以只

有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全民各民族的

大团结,才能有效的保卫伟大的社会

主义祖国。

5、总之,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形式,建

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总现了我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我国民族关系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国家的统一,

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132: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

3、县、自治县分为乡、镇

4、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5、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P133:我国的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在制是我国经

济制度的基础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混合经济)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种的分配制度

4、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

私有财产权

5、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P140: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

生活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企业依法享有自主权和实行民主管理

P148: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P150:“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

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到

法律概念,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利的主体由党

政府上升到国家,从而使之由党和政府的意

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由党和政府的文件的政

策性规定上升为国家根本法的一项原则。

人权入宪不俟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

的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

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解放和全而发展,而且

对发展和完善我国民主宪政也具有重大意

义。这是因为,尊重和保障人权利是宪政的

根本和最高原则,是宪法和宪政得以存在和

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归宿,也是衡量是否真

正实行宪政的根本标准。

P15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P153:我民公民的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利,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公式考点

中考复习资料总结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了一篇又一篇,每次都是以不一样的视角去告诉学生,如果考试是这样考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必须要记住,今天也不例外,每块知识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定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一、生态问题 1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整理

法概复习 一、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具有普遍效力得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就是调整人们得行为或社会关系得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得评价,具有国家得意志性。三、法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得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就是由一定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与义务就是法得最核心得内容与要素,就是贯穿于法得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与法得运动过程得法律现象,就是法最基本得范畴。权利与义务代表了不同得法律精神。 权利得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得权力与利益; ②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得许可与保障手段。 权利得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得认可与保障;②权利得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就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得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就是基础,请求权就是实体内容,诉权就是保障手段。 义务得概念:①它就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得尺度或范围;②它就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得法律约束;③它就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得必要性。 权利与义务得关系:(1)结构上得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就是主动得,一个就是受动得。(2)数量上得等值关系,一个社会得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总就是相等得。(3)功能上得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得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与权利得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得主次关系,权利与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就是变化着得。 三、法律关系 概念: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法得关系;(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得意志。(3)法律关系就是具体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得构成:(1)主体,即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具体得权利与义务。法律上得规定只就是“应有得”、“一般性”得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得“实有得”、“个别化”得权利与义务。(3)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得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得违法行为所应承担得带有强制性得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 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3)宪法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集中表现;4)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得人所采取得必要得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考点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六册书共29各章节,每个章节难度不同,在中考中占的分数值不同,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时间也不相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南通市学校学习这些章节时间和学期分布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市区的学校学习的比较快,二中,三中,学习的比较慢,初三上学期的时候会学习最后几个章节的知识点,分别是二次函数,圆,相似,锐角三角形,占用的时间不是很多,周期短,学的比较快,但是这几个章节是中考的重点章节,大概占35--40,这个时候一点掉队会导致孩子在数学上没有信心; 数学一共29个章节,初一两册书,一共10个章节,主要的考点有: (1)有理数,这个章节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也是初中数学的开篇和基础部分,初中的一些数学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都在这一章节中体现,这个章节考试一般只有5分左右,但是知识点和概念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比如,绝对值,幂运算,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任然会有所涉及,高中不会详细讲解,初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好这一章节对后面整个数学数的分类比较清晰,如果基础知识和基础的概念不到位,学习实数的时候还要重新回顾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但时间上不允许,还可能导致学习新知识的掉队,下面的链接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内容;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1363224.html,/view/2f1cab00647d27284b7351c5.html

(2)整式的加减,本章节对基础概念和计算的要求比较高,基础概念一定要搞明白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什么是同类项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计算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是初中第一次接触较为复杂的计算,为以后的计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因式分解都需要合并同类项,下面的链接有整式的训练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1363224.html,/view/95403fefb8f67c1cfad6b8b7.html (3)一元一次方程,本章节是方程的基础,以后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最终都要化简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定要熟练,不然会影响以后方程的学习,如果这章节的内容掌握的很熟练,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需要掌握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可;下面的练习可以训练方程的解法和方程的应用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1363224.html,/view/e66b05f39b6648d7c0c74657.htm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1363224.html,/view/278a896ea0116c175e0e4836.html?from =search (4)图形的认识,几何的基础,考试中一般不会直接体现,但是后面几何中一些角,线段,射线的概念正在本章中体现,这一章节主要是概念的训练,弄清楚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是几何的日门知识,对平行线和三角形问题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5)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知识是几何的开端,这一章节教授一些几何一些基本性质和几何的证明方法与步骤,是后面证明题书写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外研版(新)八年级上册英语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英语初二上册重点知识点讲解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1.pair n. (相关的)两个人,一对,一双,一副 a pair of socks一双袜子 a pair of gloves一副手套two pairs of trousers两条裤子 e.g.A pair of teenage boys are watching a football game.两个青少年正在看足球赛。 2.correct (1)v. 改正,纠正 e.g.The teacher returned to her room to correct exercise books.老师回到房间去改练习本。 Correct the spelling.纠正拼写。 (2)adj.正确的;恰当的 e.g.correct pronunciation 正确发音 Do you have the correct time?你的表走得准吗? 3.advice (1)n.意思是“意见,建议”,为不可数名词,可用some,much,a piece of,pieces of等修饰,不能说an advice或many/a few advices。 (2)表示“有关……的建议”时,用介词on,接名词、代词或由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 advice on what to do next. 我们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 e.g.Let’s ask for his 常见搭配: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 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 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accept/refuse one’s advice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拓展: advise vt.建议 常见搭配:advise sb. to do sth.

最新《法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起点升本科) 《法学概论》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小题) 1.法律是一种()。 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2.法制是指()。 A、依法办事的制度 B、治理国家的方式 C、具体的法律制度 D、法律制定的程序 3.法治指的是()。 A、一种治国方式 B、有法可依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违法必究 4.我国的国体是()。 A、民主集中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行政相对人 D、公安局 6.法律是()的体现。 A、多数人意志 B、被奉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 C、广大劳动人民意志 D、统治阶级意志 7.下列哪一个组织不享有法律议案的提议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协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8.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9.肖像权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应属于()。 A、物 B、行为结果 C、智力成果 D、精神财富10.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机构不包括() A、假定 B、处理 C、权利义务 D、制裁 11.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不包括()。 A、有限责任公司 B、无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国有独资公司12.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 A、新法与旧法相比,如果新法量刑较轻,则适用新法 B、新法原则上无溯及力,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适用新法精品文档

C、新法无溯及力,应当按照旧法量刑,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时,则适 用新法 D、将新法和旧法比较,哪个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的,就适用哪个法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合法性审查原则 14.根据英美法系的传统,对法的基本分类依据是()。 A、实体法与程序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判例法与成文法 D、公法与私法 15.在我国,下列关于婚姻的理解是错误的()。 A、婚姻必须是两性的结合 B、婚姻双方具有夫妻身份 C、婚姻必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 D、同居达到一定期限即可成立婚姻 16.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可以计算在诉讼时间内的()。 A、鉴定期间 B、处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期间 C、中止诉讼的时间 D、审查回避的时间 17.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犯罪构成主观上必须具有的目的是()。 A、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利益的目的 D、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18.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A、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B、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C、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D、被继承人所在地法院管辖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B、合法性审理原则 C、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20.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条约是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协议 B、国际条约一旦签订,对条约缔结国具有强制执行力 C、国际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 D、国际条约主要是以书面形式的协议规定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在某一问题上的权利 义务 21.国际法上的承认是一种()。 A、政治行为 B、法律行为 C、政治行为兼法律行为 D、国家行为 2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 A、是两种不同的规范 B、是两种不同的法律 C、是两种不同的政策 D、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3.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该规定为()。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既有授权性规范,也有义务性规范 精品文档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四、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4: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是基础,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advice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accept/refuse one’s advice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try to (1)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try doing sth.试着做某事 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 尽某人的全力做某事 5.as…as possible/one can time at a time一次,每一次at one time曾经,一度 at times /from time to time 有时,偶尔on time 准时 all the time 总是,一直in time及时,迟早 ①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It’s (high) time sb. did sth. Suggest

(2)形容词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两者进行比较时用形容词比较级,最明显的提示词是than,其结构为“A…+比较级+than+B”。 ②有表示程度的副词a little,a bit,a few,a lot,much,even,still,far,rather,any等修饰时,用形容词比较级。 ③比较级前面可以加上表示具体数量差别的结构,表示具体“大多少”,“小多少”,“长多少”,“短多少”等。 ④表示“两者之间最……一个(of the two)”时,常用“the+比较级”结构。 ⑤表示“越来越……”,用比较级重叠结构,即“比较级+and+比较级”,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时用“more and more+形容词原级”。 ⑥表示“越……就越……”时,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结构。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形容词最高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进行比较时,用最高级形式。形容词最高级前必须加定冠词the,句末常跟一个in/of短语来表示范围。(of表示同范围,in 表示不同范围)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具有规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围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以及考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

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