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常见材料》是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首课。它是一节集知识归纳性,探研操作性等于一体的科学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将学生由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可分为四个内容: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材料;给材料分类;讨论关于材料想研究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就儿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儿童的思维而,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但儿童的思维简单会导致研究方法的单一,这就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甚至较难区分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就开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2、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2、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室,初步感知材料

1、谈话:实验室里有些什么?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2、学生观察记录。

3、观察带来的玩具,说说玩具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4、汇报交流。

(从实验室的装置切入学习,不拘泥于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对玩具的研究是对实验室材料研究的补充,学生见到心爱的玩具有一种亲近感,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对材料进行分类

1、小组讨论:这些材料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从质地、重量、大小、沉浮等进行比较。

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材料的分类有所认识。

3、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我又重点强调以

是否直接来自大自然为分类标准,并提示两种材料间的关系。

4、引导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再次组织学生对教室内的物品进行观察,针对具体物品,按材料的来源差异分辨构成物品的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科学学习提倡给学生动手做的大段的研究时间,而不能是通过教师反复讲、学生认真听的方式获取知识,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们的技能、能力、态度、情感得以发展与提高。教者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摆弄,自己获得对材料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多元化的,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认真经历这一“摆弄”的过程,都会获得有益的认识。)

(三)以“球鞋”为例分析构成物品的材料。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穿的鞋子,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来自于哪里?有什么性能?

2、小组讨论后汇报。

(通过研讨提示材料之间存在性质的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表现材料的丰富多彩,从而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研活动,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谈话:关于材料,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些什么?把你的问题记在问题手册上。

(科学学习,要注意材料的积累,材料哪里来,就在我们平时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把感兴趣的问题记在“问题手册”上,一是提醒他们注意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这些问题;二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一节课的学习最后没有问题那确实是认真听了,认真做了,但有没有认真思考呢?这才是最重要的;三是为学生的评价留下一份宝贵的材料。可谓是“一箭三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