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实验一

1、实验目得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得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与两个节点,测量节点得电流代数与与回路电压代数与,验证基尔霍夫电流与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与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得电阻,有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得电压与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与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与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瞧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与为两者得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瞧了指导书与同学们得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得一些操作上得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得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得独立源(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与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得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得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单独作用:

共同作用:

4、理论计算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10+3Ix1+2Ix1=0,得Ix1=2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得Ix2=-0、6A; 两者共同作用时:,得Ix=1、4A、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得,与测得数据相符,Ix=Ix1+Ix2,叠加定理得证.

6、实验心得

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叠加定理得理解,同时学会了受控源得使用。

实验三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戴维南、诺顿定理得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要求至少含有一个独立源与一个受控源,通过仪表测量其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将其用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代替,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过程应包括四个电路:1)自己设计得有源二端网络电路,接负载RL,测量RL上得电流或电压;2)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3)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测量电路;3)原有源二端网络得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接(1)中得负载RL,测量RL上得电压或电流。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原电路:

开路电压测量:

短路电流测量:

戴维南等效电路:

4、理论计算

开路电压:Uoc=10V,

短路电流:Ioc=1/150=0、667A,

输出电阻:Ro=Uoc/Ioc=1、5kΩ、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知,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相符,且等效电路在负载上引起得响应与原电路相同,验证了戴维南等效法得正确性.

6、实验心得

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戴维南、诺顿定理得理解.

实验四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理想运放得负反馈电路理解。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理想运放负反馈电路,可以就是反向比例电路,正向比例电路,加法电路等,可以设计一级或多级,测量其输出电压值,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注意运放输入电压必须就是小信号,电压值控制在1v以下.)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反向比例器:

4、理论计算

由虚短与虚断知,U0=0,I1=I2,即(U1—U0)/R1=(U0—U2)/R2,得U2=- U1*R2/R1。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根据理论计算,U2=—12V,与测量结果一致,即本电路可以作为反向比例器使用。

6、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理想运放得负反馈电路理解。

实验五

1、实验目得

(1)学习使用示波器。

(2)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得充放电特性,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得变化规律。

2、实验内容与步骤

1、RC电路得充放电特性测试

(1)在EWB得电路工作区按上图图连接。可按自己选择得参数设置。

(2)选择示波器得量程,按下启动\停止开关,通过空格键使电路中得开关分别接通充电与放电回路,观察不同时间常数下RC电路得充放电规律。

(3)改变C数值计算其时间常数。绘出虚拟示波器显示得输出波形图,也可自行设计实验。

使用EWB时注意选择适当得仿真仪表量程。每次要通过按下操作界面右上角得“启动/停止开关"接通电源,或者暂停来观察波形。使用示波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得时间与幅值来观察波形。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1uF电容充电:

1uF电容放电:

0、1uF电容充电:

0、1uF电容放电:

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

4、理论计算

当C1=0、1uF时,时间常数τ=RC1=1ms,当C2=1uF时,τ=RC2=10ms; 充电时电容电压为零状态响应,Uc(t)=12*(1—) V,

放电时电容电压为零输入响应,Uc(t)=12*V.

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比较计算结果与测量数据可得,电容充放电得时长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τ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且测得得响应曲线与计算结果一直。

6、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使用示波器。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得充放电特性,观察到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得变化规律。

实验六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得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与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学习使用示波器。

2、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串联:

并联:

电阻得u、i相位关系:

电容得u、i相位关系:

电感得u、i相位关系:

3、理论计算

串联:ω=2π?=1005、3 ,

则Zr=R=5Ω,Zc=-j/(ωc)=—2、49j Ω,Zl=jωL=0、5j Ω,,

从而Ur=|s*Zr/(Zr+Zc+Zl) |=93、2V,

Uc=|*Zc/(Zr+Zc+Zl)|=9、5V,

Ul=|*Zl/(Zr+Zc+Zl) |=45、75V、

并联:

ω=2π?=1005、3 ,

则Zr=R=50Ω,Zc=—j/(ωc)=—39、8j Ω,Zl=jωL=20、11jΩ,,

于就是Ir=| s*(Zc+Zl)/(Zr+Zc+Zl) |=64、6A,

Ic=| s*(Zr+Zl)/(Zr+Zc+Zl)|=82、2A

Il=| s*(Zc+Zr)/(Zr+Zc+Zl)|=158、5A

电阻得u、i相位关系:

根据电阻得电气特性可知u与i同相,即相位差为零。

电容得u、i相位关系:

根据电容得电气特性可知电流领先电压.

电感得u、i相位关系:

根据电感得电气特性可知电压领先电流。

4、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比较后可知实验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相符,串联电压与并联电流分别满足=+,=+得关系,即满足一种矢量关系。

各元件上u、i得相位关系也已理论知识一致。

5、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得理解;学会了使用交流信号源与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

实验七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得理解。2、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KVL验证:

Uc落后于Ur 90度,

Ul领先于Ur90度。

KCL验证:

Ir领先于I44度

Il落后I 37度

Ic领先I137度.

3、理论计算

KVL:ω=2π?=1005、3 ,故Zr=R=20Ω,Zc=—j/(ωc)=-24、87jΩ,Zl=jωL=50、27jΩ,

设电流相量为=I∠A,根据KVL有:=++,

由VCR有=Zr*,=Zc*,=Zl*,=*(Zr+Zc+Zl), 解得:=3、1∠A,=62∠V,=-77、1∠V,=155、84∠V,

KCL: ω=2π?=1005、3,故Zr=R=50Ω,Zc=-j/(ωc)= -39、79jΩ,Zl=jωL=20、11jΩ,

设电流相量=3∠A,根据KCL有=++,

由VCR有,*Zr=*Zc=*Zl

解得∠A,= 2、25∠()A,

=2、37∠()A.

4、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比较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两者一致,验证了交流电路得KVL与KCL。

5、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得理解.

实验八

1、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加深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得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与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自拟实验电路,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星形联接及三角形联接得三相负载得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有效值大小.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星形负载:

三角形负载:

4、实验数据与理论比较

由图知,对于星形负载,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线电压为相电压倍;

对于三角形负载,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为相电流得倍。

5、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得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