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新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新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新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新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4号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12月28日公布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骆琳

二?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培训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培训机构、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培训(以下简称安全培训)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培训的部门对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安全培训是指以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前款所称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从事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是指从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的登记人员和承担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的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人员等。

第四条安全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指导全国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国的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国家煤矿安监局)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培训的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按照各自工作职责,依法对所辖区域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安全培训机构

第五条安全培训机构从事安全培训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资质

证书分三个等级。

一级资质证书,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审批、颁发;二级、三级资质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颁发。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从事煤矿安全培训活动的培训机构二级、三级资质证书的审批、颁发。

第六条取得一级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中央企业的总公司、总厂或者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工作。

取得二级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

管人员,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和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的登记人员,承担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工作的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三级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工作。

取得三级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除中央企业、省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上一级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下一级安全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

安全培训机构具备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承担相应作业类别特种作

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七条安全培训机构申请一级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或者经授权承担法律责任,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500万元以上;

(二)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15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并且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5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五)有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并且能够满足同期10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50平方米以上;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安全培训机构申请二级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或者经授权承担法律责任,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300万元以上;

(二)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10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6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3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五)有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并且能够满足同期8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20平方米以上;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安全培训机构申请三级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或者经授权承担法律责任,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100万元以上;

(二)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8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5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2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五)有能够满足同期6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00平方米以上;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安全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除符合本办法第七、八、九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每个作业类别不得少于2名专科以上学历、相应专业的专职教师,从事实际操作教学的教师应当有相应专业技师以上等级证书;

(二)具备相应作业类别的实际操作条件。

第十一条申请一级资质证书,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具备资质条件的申请人将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申请书、安全培训机构设置批准文件或者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材料,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初审;

(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申请二、三级资质证书,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具备资质条件的申请人将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申请书、安全培训机构设置批准文件或者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本办法第八、九条规定的材料,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申请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除按照本办法第十一、十二条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符合第十条规定的材料。

申请人整改问题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第十一、十二条规定的时间内。

第十四条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执教。专职教师应当每年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第十五条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不得出借、出租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

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颁发证书的机构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六条对安全培训机构的考核发证,不得收取费用。

第三章安全培训

第十七条安全培训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培训大纲进行。

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与非煤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及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

安全培训大纲,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

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大纲由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

除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企业以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组织制定。

第十八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优秀安

全培训教材的评选。

安全培训机构应当优先使用优秀安全培训教材。

第十九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或者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省属生产经营单位、所辖区域内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除中央企业、省属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组织、指导和监督所辖区域内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的登记人员和承担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的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培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所需经费,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当对其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档备查。

第二十一条下列从业人员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取得安全资格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特种作业人员;

(四)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前款规定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培训,或者委托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应当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参加安全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对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应当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重新参加安全培训。

第二十三条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师傅带徒弟制度。

矿山新招的井下作业人员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新招的危险工艺操作岗位人员,除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外,还应当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2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招录职业院校毕业生。

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作业,可以免予参加初次培训,实际操作培训除外。

第二十五条安全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和人员培训档案,落实安全培训计划。安全培训相关情况,应当记录备查。

第二十六条安全培训机构从事安全培训工作的收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行业自律标准或者指导性标准收费。

第二十七条国家鼓励安全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安全培训,包括远程培训。

第四章安全培训的考核

第二十八条安全监管监察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取得安全资格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的考核,应当坚持教考分离、统一标准、统一题库、分级负责的原则,分步推行有远程视频监视的计算机考试。

第二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考核标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制定。

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标准,由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

除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企业以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考核标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考核;负责中央企业的总公司、总厂或者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考核;负责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和中央企业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

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中央企业、省属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

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

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的考核,由生产经营单位按照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考核标准,自行组织考核。

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培训的考核制度,建立考核管理档案备查。

第五章安全培训的发证

第三十二条接受安全培训人员经考核合格的,由考核部门在考核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颁发相应的证书。

第三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证;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的登记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其他人员经培训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

第三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证、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证和上岗证的式样,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规定。培训合格证的式样,由负责培训考核的部门规定。

第三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证、安全资格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颁发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三十七条承担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的人员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人员的考核、发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安全培训、考核、发证情况,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第三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审查、颁发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证书。对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对安全培训机构的年度评估检查,应当征求生产经营单位和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质量的意见。

第四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应当对安全培训机构开展安全培训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按照资质许可范围开展培训的情况;

(二)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专兼职教师配备的情况;

(三)执行培训大纲、建立培训档案和培训保障的情况;

(四)培训收费的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安全培训制度、年度培训计划、安全培训管理档案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

(二)安全培训经费投入和使用的情况;

(三)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的情况;

(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转岗前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情况;

(五)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报告或者举报。

接到举报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进行核查和处理。

第四十三条监察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培训工作监督管理职责情况实施监察。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安全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资质证书,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资质许可的范围开展培训的;

(二)未按照统一的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培训的;

(三)专职教师未经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而从事安全培训工作的;

(四)未建立培训档案或者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的;

(五)将安全培训资质证书出借、出租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的。

安全培训机构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安全培训机构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六条安全培训机构评估检查不合格继续从事安全培训活动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资质证书。

安全培训机构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和参加安全培训的人员对其培训质量意见较大的,给予警告,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资质证书。

第四十七条安全培训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颁发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并自发现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安全培训机构资质。

第四十八条安全培训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的,除撤销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自撤销其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安全培训机构资质。

第四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安全资格证或者特种作业操作证的,除撤销其相关资格证外,处3千元以下的罚款,并自撤销其相关资格证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资格证。

第五十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相关人员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由相应资质安全培训机构培训的;

(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时间少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

(三)矿山新招的井下作业人员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新招的危险工艺操

作岗位人员,未经实习期满独立上岗作业的;

(四)相关人员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重新参加安全培训的。

第五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

其他行为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2004年12月28日公布的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令第20号)同时废止。

新时期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绩效管理模式及其构建

新时期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绩效管理模式及其构建 发表时间:2019-11-20T11:01:46.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杜桐1 王永飞2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随之日益扩大。 1.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尚义县供电分公司河北张家口 076750; 2.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崇礼区供电分公司河北张家口 07635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随之日益扩大。电力企业自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却依然存在管理上的弊端,致使企业长远发展受阻,最终会导致其失去该有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此点,探讨如何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当如何应对精益化的绩效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精益化 引言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市场需求扩大的同时,要求也在不断升级,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如何提升效率,成为企业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目前,精益化绩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成功地从制造行业脱离出来,而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为各个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绝佳的范本[1]。那么,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如何有效运用这一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企业发展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这个立足点出发,首先分析在电力企业中实行精益化绩效管理的重大战略意义,其次具体讨论我国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最后,从现实需要出发,探讨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良好发展的良策。具体分析,分述如下。 1精益化管理的作用 精益化企业管理重点在于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实行精益化绩效管理对企业来说有很多作用。首先,通过精益化的绩效管理模式,可以规范绩效管理制度,能够使员工之间的责任分工更加明确,以督促员工积极落实自己的岗位职责,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1]。其次,通过精益化的绩效管理方式还能使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优化管理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管理思维的更新和转变。最后,通过精益化的绩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员工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同时,这还有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使企业发挥出企业的人才优势。 2新时期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由于大多电力企业对绩效管理重视不足,其绩效管理对于目标的制定也比较模糊,没有明确合理的考核标准,在考核中标准的设定也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员工对于绩效考核标准也不清楚、不重视,渐渐地设定的绩效考核标准也就变得形同虚设[2]。 2.2电力企业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 许多电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采取“一视同仁”的方式,对所有员工都采用统一的考核方式和标准进行考核,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它并不能真实公正地反映出员工的能力和付出,从而容易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3电力企业缺乏绩效管理的创新意识 许多电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都是完全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具体管理方式和措施,生搬硬套,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没有用创新性的思维去考虑和实行绩效管理制度,使绩效管理工作变得不伦不类,失去其真正的价值[3]。 3新时期电力企业构建精益化绩效管理模式的策略 3.1在绩效管理中树立精益化思想观念 精益化绩效管理与普通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并不是只要员工完成自身的任务和职责就可以了,而是要求企业上下都能达成高效完成工作目标和考核任务。电力企业要想运用精益化管理思想来管理企业绩效,就必须先清楚精益化绩效管理的实质和要求,树立起科学的精益化绩效管理思想[4]。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合作意识,共同商议实现精益化绩效管理的方式和措施,共同学习和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只有通过这样民主化、公开化的学习和研究方式,才有助于企业找到符合自身情况而且切实有效的精益化绩效管理措施与方法,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和计划,提升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水平。 3.2在企业文化中建立精益化管理制度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精益化绩效管理制度,企业要先让员工学习和掌握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员工不了解所在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方式,很容易产生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抗拒心理[5]。所以,企业在实行精益化绩效管理制度前应该加强员工关于绩效管理制度的培训,让员工清楚自身的岗位职责,明确各员工之间的责任,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积极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落实自己的任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电力技术比赛、专业电力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进行企业绩效管理的文化制度建设,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对精益化绩效管理的认识。与此同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理念,公平公正的看待员工的能力和其对企业的付出与贡献,维护好员工应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能用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在企业经营中贯彻精益化管理思想 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要注意运用精益化的思想,这样才能做到企业资源最合理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使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更好的执行和落实。首先,电力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建立起全面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起风险管理试点,并加强企业内部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风险排查,从源头上抓好风险防控工作。通过贯彻落实全面的风险防范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使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其次,要建立综合性的企业管理计划方案,站在高处从全局考虑,把握大局,关注细节。要通过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全面详尽的管理方案,对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6]。同时,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落实,在生产经营中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 3.4在企业生产中坚持精益化管理模式 首先,在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问题上做到精益化绩效考核与管理。精益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除了要求避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之外,还

精益化管理实施方案

精益化管理实施方案一为进一步提高分公司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着眼长远的战略措施,不断提高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分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团公司创建三化一型大企业集团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围绕分公司中心工作,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细、实、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二、活动内容一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针对分公司当前管理现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细节为着力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1、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突破口和基本方法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精、准、细、严。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准时,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重视细节;严是严格执行制度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控制偏差。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即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细化、量化、实证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制定并细化落实发展战略和任务目标。6月底前,完成分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编制工作,并报集团公司;10月底前,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分公司的发展规划,对有关任务目标进行细化、落实。二是完善细化规章制度。

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修订,细化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4月底前,将现有制度汇编以及修订方案报送集团公司;6月底前,将修订后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报送集团公司审核;审核后,在分公司内网公布。三是细分业务流程,细化产品与服务标准。要全面梳理、细化、再造业务流程,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处理好业务之间的接口。根据实际,将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体系落实到管理和员工操作中去,确保执行到位。四是以贯标为抓手,推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建立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8000社会责任体系。在生产、办公等现场积极推广6管理、流程再造、可视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规格化,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员工素养和企业形象。六是加强业务流程与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统计分析、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能力。二创新活动创新活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建立创新型企业。3、科技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加大在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推广与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三、实施步骤1、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全面部署。充分

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 什么是精益化管理? 简单的说就是日本丰田管理模式,它是对日本丰田管理模式的一个概括。这种模式强调企业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带来效益,不发生浪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达成这样一种管理目标—不浪费。 我们回过头来看精益这两个字,先说“精”,辞海里的解释很多,我抽取其中的四种,即聪明,思想周密;细密,与“粗”相对;专一,深入;完美,最好。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益”字,那就用一个词来解释再好不过了,这个词就是“有用”,再细细解释一下就是,得有效果,有好处。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所谓精益化管理,就是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避免浪费,避免不能产生效益的投入,这就是这种模式的核心内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浪费”。 原则1:消除八大浪费 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 原则2: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 管理大师戴明说过:"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改进流程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 原则3: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 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应变顾客的需要。 原则4:降低库存 需指出的是,降低库存只是精益生产的其中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库存需要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来保证。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以为精益生产就是零库存,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质,就一味要求下面降低库存,结果可想而知,成本不但没降低反而急剧上升,于是就得出结论,精益生产不适合我的行业、我的企业。这种误解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原则5: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精益生产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试想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将全部停止,所以精益生产必须以全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否则,精益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 原则6:基于顾客需求的拉动生产 JIT的本意是: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按照销售的速度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损失。过去丰田使用"看板"系统来拉动,现在辅以ERP或MRP信息系统则更容易达成企业外部的物资拉动。 原则7: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标准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标准化并不是一种限制和束缚,而是将企业中最优秀的做法固定下来,使得不同的人来做都可以做得最好,发挥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标准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标准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原则8: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系统模式

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 2013年03月08日

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 【摘要】目的:通过在企业内部施行精益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改善现有管理理念,保障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转,达到精益化的生产模式。方法:分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各自所起到的作用,要想推进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应该如何施行。结果: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为要以准时化和自动化为两大支柱,以持续改善为主要手段,以实现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为最终目所开展的全方位的管理活动。结论:推行精益生产不是“实际”行动,而是“立即”行动! 【关键词】 6S管理;精益化生产模式 6S管理[1]就是针对生产现场和工作现场开展的一项精益管理活动,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之一,起源于日本,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日本主要是推行5S,其内容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S管理内容是在5s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安全”,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2]。6S管理内容前5个内容的日文罗马拼音和后一项内容(安全)的英文单词里都以“S”开头,所以简称6S。推行6s管理就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现场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现场环境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其中,提升人的素养,形成追求卓越,追求精益的企业文化,打造

具有先进理念、目标明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优秀团队是6S管理的中心和内核。 本文就企业现有状态进行精益化管理模式改进,解决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精益化管理模式具体内容,提出改进办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如何有效的推进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在推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分析不同角色在精益化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1)管理基础及心态在精益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管理基础太差,最起码的6S都没做好,现场管理混乱,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凭借经验,过程质量控制无效,只有处罚等,如此的情况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结局一定不会乐观。 想运用精益管理快速把企业做好本无可厚非。但是,冲着“利”去,容易在推行过程中被个体效率诱惑而忽视了整体效率;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只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的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将使精益管理在推行中夭折。 将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往往是很难察觉的一种误区。精益管理不是“灵丹妙药”,它是以产品流程为导向,针对企业中人员、质量、安全、生产、成本、设备、环境等七项活动展开管理。而经营是从这些管理产生的结果去做决策与判断,是管理产生的一种结果。只有管理活动扎实推进,才

班组精益化管理及创新建设方案

班组精益化管理及创新建设方案 精益化管理是xx公司提出的“四化”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xx公司新的运行体制,对企业管理的扁平化、精益化的要求更高。班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工作的细胞,班组活力是企业运行的动力,班组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班组建设抓好了,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在xx公司“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创新引领、和谐发展”班组建设总体思路的引领下,深入研究“xx”体系新模式下班组建设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引入精益管理理念,运用精益管理工具,优化班组建设管理流程,创新班组建设管理模式,构建班组精益化管理体系,持续提升班组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管理、服务优质、队伍一流”为愿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建好“两个队伍”、坚持“三个弘扬”、深化“四个服务”、实现“五个确保”,全面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构建班组精益化管理体系,优化班组建设管理流程,推广应用精益管理工具和方法,培育精益管理理念,提高班组成员主动改善的意识和技能,通过实施班组改善活动,提升班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班组精益化管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精益化管理班组建设的组织和领导,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创建工作具体组织工作: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四、主要工作计划和要求 (一)夯实基础,强化意识,实现安全管理精益化 1、严格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班组一整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目标量化考核。督促要求班组成员积极参与制定以完善事故预案、事故预想和危险点预控为基本内容、特殊方式危险点预控为特色的事故应急机制,促进班组安全生产有章、有序和平稳发展。 2、科学专业管理 坚持科学的专业管理,合理分析工作漏洞,及时落实各类风险管控措施,及时完善各类事故应预案,规范化风险预警流程管控,为保障安全稳定提供坚实的专业管理保障。 3、优秀安全传统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各项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各项活动,持续刷新连续安全生产天数的新记录。 通过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建章立制、深化安全培训、创新安全精益管理等内容,多维度的扎实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建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2968237.html,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解析 作者:唐吉龙 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8期 摘要迄今为止,精益化管理已经发展了而是多年,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泯灭。特别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更是巨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激烈,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物流运输服务行业、甚至包括处于垄断优势地位的港口行业,都深刻感受到生存的巨大压力、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将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站在精益运营模式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精益管理成本管理模式策略。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企业已经艰难的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经过国家统一管控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直至如今的市场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现代企业加快了发展的进程,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介入加剧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目前,我国实行的稳健型货币政策、市场需求的放缓、各行业之间竞争的无序性、产能过剩的状况频发出现。精益成本管理与精益生产方式逐渐被企业的管理者们重视。精益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因此,以精益管理思想为基础,从成本管理的全价值链角度入手,从采购、生产、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加强对产品价值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企业精益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的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 对于成本管理的实际是整个企业经营环节中的基本前提,设计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对产品的成本、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产生巨大影响。在产品的研发阶段,产品价值、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已经占据了较大一部分,这对于现代企业的设计人员而言,应进一步提高其降低从成本的积极性。而如何才能构建科学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组织、流程、岗位绩效进行量化管理的关键的指标是各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这方面,丰田公司的精益产品开发体系就比较成功,丰田公司的产品开发体系具有设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程技能标准化的特征。这对我国企业精益成本管理可以借鉴的。 (二)对存货的控制环节较为薄弱 在企业的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原材料的库存量较多将直接影响设计优化的实施。因此,建立科学的、高效的供应链,提高库存的周转效率,不断降低库存材料的水平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著名的电子产品企业——深圳华为就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准时制对生产进行控

设备精益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设备精益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17T10:01:53.8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刘鑫 [导读] 摘要:设备精益化管理的实践是一个对原来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方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深刻变革的实践。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寸草塔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设备精益化管理的实践是一个对原来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方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深刻变革的实践。通过设备精益化管理,设备的运转状态才能得到保证。对此,本文将对设备精益化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设备,精益化,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所以,机械行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势在必行。 一、设备精益化管理的特点 设备精益化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追求设备的“零故障”与“零维修”;追求维修低消耗、高效益;追求人员高效率、多技能;变过去以设备为中心为现在的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设备管理工作中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如状态管理、信息管理和润滑管理等出发,无穷地逼近“零故障”这一目标。设备精益化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高技能培训,提倡多机操作,鼓励多能工程,开展对维修管理工作的多形式竞赛考核。 (2)突出国家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列为厂长和机动科长的任期考核目标。 (3)突出行业生产特点,开展以总装为“龙头”的拉动式设备管理模式,以总装拉动总成,以总成拉动零件,最终拉动流水线的设备,逐步实现生产线自动化。 (4)突出现场管理为中心,驻屯在现场,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重点设备死盯死守,登记建档,加强日检、巡检与故障跟踪,解决问题在现场,将设备管理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现场。 (5)破除传统复古式的修理方式,重视改进,使设备长期遗留的弊端得以彻底消除。 二、设备精益化管理的实践 2.1设备基础资料的精益化管理 设备基础资料管理是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设备精益化管理的手段之一。通过它,能够促进设备维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速度等,提高设备的效率、效益。设备基础资料的精益化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扩充设备档案信息,将设备所涉及的各种参数、技术指标、设备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电器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相关文档尽可能地收录其中。二是将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以及操作、保养维修的方法与规则编制成要点。三是制定设备点检标准、编制点检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设备档案信息传输至管理与操作、保养和维修的现场,并尽可能将操作、保养和维修的重要步骤和关键注意事项通过影音形式挂接到使用末端,为设备使用者提供全面帮助,也为现代设备精益化管理夯实了基础。 此外,设备的故障信息、维修信息等也应收集至设备档案中(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使用末端的数据采集汇总计入设备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为设备的累积故障分析和预防性维修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撑。 2.2设备使用过程的精益化管理 设备使用过程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精力所在,设备用得好与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效率、设备的生命周期长短以及设备维修的耗用等设备综合工程学考量设备的重要指标。设备使用过程的精益化管理主要通过将设备的输出指标分解到使用者,让设备的产出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设备使用者素质水平,在年轻员工中通过选拔发现一部分优秀者来使用设备,同时也保证了劳动情绪(M)的效果。二是将设备的完好性与设备使用者挂钩,确实保证设备安全卫生环保(S)的效果。三是将设备的产品质量与使用者挂钩,最终保证设备产成品的质量(Q)指标合格。四是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与使用者挂钩,努力减少产品过程损耗,降低产出成本(C)。五是促进使用者按计划及时完成交付的任务,也就是准时完成交货期(D)的指标。六是努力使设备效益扩大化,即在以上五个指标都能够准确完成的情况,重点让设备的产出量(P)提高。 2.3设备维护的精益化管理 设备维护是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结合,是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失效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的技术管理措施。设备维护包括人工(技术)投入和材料(备件)投入。设备维护在设备综合工程学里体现在设备的输入上,因此应适度降低维护投入以扩大设备综合效率。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设备点检。设备点检是设备使用者记录设备状态和及时维护设备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者一方面通过点检发现设备问题和记录设备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方法解决点检中发现的问题。维护者利用点检信息归纳分析设备状态,找出其中的问题并解决,有效保持或改善设备状态。二把设备保养组织好、实施好、利用好。设备保养是一项提前策划好的集体活动,因此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法地开展。开展好设备保养必须按计划进行、按分工进行、按规程进行、按要求验收。另外,还需要有效地利用好设备保养。由于设备保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设备维护的好时机。此时的维护应重点关注已经出现的问题、通过点检等记录归纳与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安全卫生环保(S)和质量(Q)等问题的解决,以保持设备良好的状态。三是确实保证按计划组织设备的维修、按需求组织设备的维修。设备的维修虽然是费用投入,但没有维修设备将不能保证正常的产出,而设备维修却能通过维持设备的技术性能,以此提高设备的经济性能,并最终获得价值增值。因此维修投入需要和产出寻求一个可靠的平衡点,以便于制订设备的维修计划(周期、投入等)。这是一项长期且难于形成结论的工作,因为这个平衡点是变化的,是在维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曲线上按特定方向和速率移动的动点。设备维修工作应重点关注好计划性、维修组织、维修规程、零件检查的准确性、重新装配的精确性、维修的及时性、设备性能的恢复与提升效果以及设备维修的经济成本。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维修过程和要求及需要的效果等通过动画等直观状态和数字状态体现的效果会更有效。维修之后,还应及时进行总结,探讨精简维修步骤、提高维修速度、减少维修工时等问题,为下一次的维修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4建立优化机制,精益化管理设备管理团队 设备操作、保养、维护及专业管理、组织管理等人员都是设备管理团队的一分子,因此管理团队是一个专业化的多层次人员的结合体。优化不同层次人员的素质,是保持一个高水平团队的必要手段。优化的方法包括操作与维修的人员的岗前培训、竞争入围、定期专业

精益化福利计划管理模式研究

精益化福利计划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16T14:37:16.5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3期作者:高安军1 莫涛2 王涛1 任秀明1 乔迪3 [导读] 实现福利的精益化管理,是依法治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257091;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250001;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250021) 摘要: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是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普遍实行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从企业成本(费用)中计提职工福利费,福利管理比较粗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欠缺和“低工资”为背景建立的“高福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41号)取消了企业职工福利费按标准提取的政策,要求企业据实开支职工福利费。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管理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11]166号)等通知,对加强企业员工福利管理提出一系列要求。中央企业积极响应,不断加强企业福利管理工作,先后依法制订完善福利管理制度,明确职工福利费开支项目、标准、审批程序、审计监督等,初步形成了制度健全、标准合理、核算规范的福利管理体系。由于企业福利管理工作起步晚,在科学管控福利费用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统筹规划、有效控制职工福利费开支,实现福利的精益化管理,是依法治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精益化福利管理 一、企业职工福利现状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的其他支出。 职工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企业参照历史一般水平合理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的比重。根据国家规定,中央企业职工福利项目设立要依法规范、量力而行、标准合理。企业职工福利一般以货币形式为主。企业根据内部管理制度,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 近几年,中央企业在规范职工福利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管理规定,完善福利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依法维护企业和员工利益,持续提升福利保障管理水平。福利计划由各单位依据福利管理规定编制,通过建立福利计划和预算管理制度,对职工福利费实行年度计划控制,福利计划各项目费用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在福利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相关管理业务部门多,多专业协同能力差,组织协调难度大,福利管理流程不理顺,福利计划的编制、审核、汇总、申报等管理工作依靠手工完成,计划编制质量不高,审核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福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二、精益化福利计划管理内涵 通过精益化福利计划管理,解决福利管理粗放、业务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形成2+1模式的福利管理新格局。一是精益化的福利计划要具备合法性。合法是企业福利管理的最基本前提。企业实施的福利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不能违反国家、地方政府政策规定。二是精益化的福利计划要具备计划性。福利业务本身的特点,业务比较分散,因此要在编制、申报、审批、下达等环节,严格时间节点和管控措施,形成闭环,具备计划刚性要求。三是精益化的福利计划要实现信息化。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基于人力资源现有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福利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对福利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实施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福利管理的信息化,大大提升福利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精益化福利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福利计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审定、上报公司整体福利计划并组织实施,对福利计划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处理,对福利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完善组织机构,为精益化福利计划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完善福利管理制度体系。以国家政策规定为依据,修订完善相关福利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福利项目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明确福利项目实施范围和执行标准,确保福利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加强专业部门横向协作和上下级单位间的纵向管理,形成各单位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建立福利计划管控体系。将福利费用纳入财务预算统一管理,实行福利计划编制、申报、审批、下达、实施、报销、账务列支等环节闭环管理机制,通过精益化的福利计划管理,实现福利费用管理集中、项目规范、标准统一的全过程管控。 4.深化全员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系统为依托,开发福利管理信息系统,把人力资源大数据作为职工福利待遇申报和支付的重要依据,配合职工申报、单位审批、主管部门审查、公示等环节,确保福利待遇公正、公平、准确实施。同时,以福利信息质量倒逼人力资源基础数据质量提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信息实时更新和准确性。 5.搭建福利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多维度、多层次考核,将基层单位福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福利管理日常管理等工作纳入绩效

精益生产新模式

精益生产新模式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企业中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不知道自身的生产特点是否合适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又应该如何实施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英文称Lean Manufacturing)这一概念,现在可以说几乎是众所皆知了。精益生产在不同企业、行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丰田生产模式(TPS)、准时化生产(JIT)、德尔德生产系统(DMS)等。 虽然名称、叫法不同,他们都拥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响应,这些都是企业在当今这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迥竞争力、获取成功的关键。一个精益的、柔性的、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具备这样的实力:为客户提供出众的价值--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六西格玛水平;快速的响应--最短的交货周期,生产、设计、采购和市场无缝连接。 简而言之,精益生产系统的核心哲学思想(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就是用最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制造。在客户需要的时候,按客户需要的量,使用最少的资源,生产、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 大家都很熟悉精益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消除浪费。精益生产认为,企业的很多活动不创造价值,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并降低在这些活动中的成本。一般认为这些浪费活动可以分为7大浪费:过量生产、等待、输送、工艺处理、库存、多余的动作、产品质量。消除浪费的关键在于识别浪费,分析问题,不断改进,从而消除浪费。 精益围绕消除浪费,有五大原则,充分体现了精益的真正思想: 1.确定价值--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 价值是由最终客户决定的,只有具有特定价格、在特定时间内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定产品才有价值。 2.识别价值流--产品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活动完成产出的。 价值流是使一个特定产品通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类关键性管理任务,所必须的一组特定活动(确定所有步骤)。关键在于识别价值流过程中的浪费。 (1)从概念设想,通过细节设计与工程,到投产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任务(技术流/工艺流)。 (2)在从接顾客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到成品发货的全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任务(信息流)。 (3)在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物质转化任务(物流)。 3.流动--只有让价值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利润 精确地确定了价值,完整地制定出某一特定产品的价值流图,消灭明显浪费步骤,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连续流动起来)。最难的是小批量生产时的连续流动。 (1)KAIKAKU(改革)、IAIZEN(持续改善)。 (2)迅速调整设备和工装,完成快速换型,实现连续流动。 4.拉动

营销在线稽查精益化管理模式研究

营销在线稽查精益化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09:40:20.93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2期作者:秦梓[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 内蒙古呼和浩特供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营销稽查中心稽查工作纵深开展以及逐年的创新,东莞供电局稽查工作由原来的传统稽查开始向智能稽查转变,由事后稽查转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对营销稽查中心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营销系统在线稽查主要依赖省公司的稽查规则对营销全业务域数据进行稽查,由于稽查规则更新滞后和程序问题,导致稽查结果不够精准或者稽查不出问题,同时对异常问题根源定位不精确,直接影响被稽查单位对异常结果的整改,导致异常数据积压量过大。本文通过总结稽查管理工作的经验,对营销精准稽查精益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阐述新的稽查规则体系的梳理方法,引入新的稽查管理模式,将大数据、稽查知识图谱等先进的新技术融入到稽查精益化管理模式中,从而提升在线稽查的效率和精准率,为电力企业的稽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稽查工作的智能化、精益化进程。 关键词:营销在线稽查;精益化管理;模式研究 引言 随着营销稽查中心稽查工作的纵深开展和不断创新,稽查工作由原来的传统稽查开始向智能稽查转变,由事后稽查转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营销稽查工作模式逐步转变为精益化管理模式。从全面梳理营销稽查规则、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稽查模式、形成稽查知识图谱、固化稽查方案、开启智能稽查工作模式 5 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营销精准稽查精益化管理。 1电力营销管理中营销稽查存在的问题 1.1电力营销稽查制度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电力营销稽查制度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的电力营销稽查制度还很不完善。首先,电力营销管理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任务、工作质量上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营销稽查的工作过程中完全凭感觉和经验行事,对电力企业的营销十分不利。其次,电力营销评估体系不健全,使得营销稽查工作开展十分困难,营销质量也无果法得到明确的展现。最后,由于电力营销稽查与企业电力生产无法建立联系,稽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自然也就无法提高。 1.2稽查手段过于落后 由于我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相应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思路还不够完善,使得目前的稽查手段非常单一、落后,给稽查工作的开展带了了很大困难。目前我国的电力稽查工作十分依赖人力操作,稽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手动的整理与分析,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排查或抽查,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对工作的完成也不够科学。此外,由于工作的强度与难度过大,工作人员很容易出现工作失误,从而影响到稽查工作的实际效果。 1.3营销稽查人员能力不足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虽然不能够单纯借助人力完成,但对营销稽查人员的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在专业能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由于营销稽查工作干刚起步,很多相关的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只接受过简单的稽查培训,者使得营销稽查管理人员在面对工作问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极大的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缺失,很多稽查管理人员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处理工作问题时常常会脱离实际,影响工作质量。 2推进营销精准稽查精益化管理的对策 2.1优化稽查规则,建立稽查规则体系 基于原有的营销稽查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政策法规、营销监控、数据质量 3 个方面对规则进行细分和优化。将营销稽查规则体系划分为 4 类:①基于政策法规的智能稽查规则。对国家、南网发布的各种政策法规,梳理营销业务、营销服务的相关规则,确保最新政策的落地,例如南网十项服务承诺等。②基于营销监控的智能稽查规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营销风险监控规则和指标监控规则。比如业扩超时异常规则、10 kV 公用台区线损异常规则等。③基于异常规则的智能稽查规则。规则异常原因的纬度可划分为业务逻辑错误、数据缺失、数据不正确、勾稽关系不一致等。④基于审计风险的智能稽查规则。营销审计式稽查采用、借鉴多种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比如内控测试评价法、分析性复核方法等。 2.2实施大数据稽查模式,进行精准稽查 借助大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技术,开发营销稽查辅助工具,在稽查辅助工具基础上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稽查规则,不断完善稽查规则。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在线异常数据异常点的特征,对异常数据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比对稽查规则定义与标准、规范之间的差异,根据差异结果分析对在线异常数据的影响界定;统计分析近几个月在线异常数据的数据量、出现频率。基于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和异常确认,结合全面梳理后的营销稽查规则,在营销稽查辅助工具上面建立能够自我学习的稽查规则。下面以稽查规则关联为例进行大数据稽查。2 个或 2 个以上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规则的目的是在数据集中找出项之间的关系。稽查问题的关联规则深度挖掘,是指当某一个问题出现时,其他问题也可能出现的概率,它揭示了稽查问题之间隐含的相互关系,其任务是发现稽查问题间的相关程度。在进行问题库的关联规则之前,对稽查规则按专业、业务类型不同分别进行编码,比如“业扩报装”专业定义为 A,“业扩报装”下的“业务受理”业务定义为 A1;“抄核收”专业定义为 B,依此类推。关联规则稽查是大数据稽查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是无监督学习型系统中最普遍的知识发现形式。对稽查发现问题收集整理后,即可以调用相关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挖掘,以找出问题之间隐藏的相关关系。当稽查次数及发现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关联挖掘出的规则也会比较多,稽查结果就更精准,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那些置信度高并且感兴趣的规则固化成稽查方案,作为下次精准度提升的参考。 2.3开展前后端融合模式,促进稽查全面智能化 借助稽查辅助工具,实现营销稽查的前后端融合的智能工作模式。在后端利用已配置的稽查方案对营销业务数据进行全量或抽样清洗,标识疑似异常数据,并结合稽查地图(包括问题库、案例库、知识库等)精准定位出疑似异常数据。在前端通过手机、Pad 设备等多终端接入现场智能稽查辅助工具,实现稽查信息化、无纸化现场作业和智能处理。

供电企业档案精益化管理模式初探

供电企业档案精益化管理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6-12-14T14:29:55.0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9期作者:植成铭 [导读] 自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清远供电局档案工作随着管理年、创先工作等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清远供电局 511515) 摘要:自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清远供电局档案工作随着管理年、创先工作等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南方电网办公厅“一体化、创先进”优秀办公室工作的推进,档案的制度、流程、指导书越来越明晰,执行也越来越规范。但地市供电企业在档案管理创新方面仍有许多可提升的空间,本文作者针对目前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创新方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创新; 一、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档案是电力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是电力工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供电企业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信息量大、门类众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县级供电企业的在建和准备建设项目数量急剧增长,电力档案的信息内容也越加丰富起来,这就更加要求电力企业在充分认识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开展企业档案“精益化”管理,不断夯实企业档案工作基础、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对于电力企业的新一轮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二、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自从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清远供电局档案工作随着管理年、创先工作等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南方电网办公厅“一体化、创先进”优秀办公室工作的推进,档案的制度、流程、指导书越来越明晰,执行也越来越规范。 总体来说清远供电局企业档案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企业档案“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管控、精益化运作”仍有一些可提升的地方。总的来说有以下五点: 一是档案制度执行不到位。这其中,既有县区供电局档案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因素,也有实际工作与档案制度建设之间的差距因素。例如:大修技改档案、法律案卷档案、配网档案等。 二是档案信息化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未来数字化档案的需求。部分档案资料虽然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但是依然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档案信息查询的需求。比如,运用手机上网进行档案信息资料查询,以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当前档案模块集成到OA信息系统中,成为众多集成功能中的其中一个,仅能满足经常使用的几个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要求,对于新的档案门类、档案开发利用、档案门户等功能要求难以满足,成为现阶段档案信息化的短板。 三是档案操作不同步。新老员工之间,分子公司之间对于操作的理解、操作方式、方法还有较大的差别,受限于新老专兼职档案员档案整理经验积累不一致,缺少统一的交流平台导致的,导致档案整理耗时过多、重复整理的现象发生; 四是档案上架质量好坏不一。档案整理质量受档案用品质量、打印机质量、温湿度的影响导致档案质量不稳定,时间长会导致档案变形、脱胶等后果发生。 五是过程量化不够。各门类档案移交完成情况没有实时监控,档案整理过程没有动态管理、档案用品没有规划性使用,导致移交效率过低、整理步骤不衔接、部分档案用品堆积过多或者短缺等现象发生。 三、供电企业档案“精益化”管理模式建议。 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事业在不断地发展,要求档案管理观念要创新、信息化管理设备要升级、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提高。这就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在精通档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熟练地运用高端信息化设备实施档案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针对存在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在“五个化”方面着力,实现企业档案“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管控、精益化运作”的总体目标。 (一)档案制度程序化。一是积极落实网、省公司“一体化”档案制度、细则、指导书,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确保档案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杜绝各类档案风险;二是新门类档案应该及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后,确定较为统一的收集要求和整理规范,确保本部和分子公司统一推进,不走样,尽量避免出错带来的重新整理风险。 (二)档案平台信息化。积极向上级反映当前档案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问题,争取推进数字化档案馆系统的上线运行,解决档案功能单一、收集范围窄、借阅利用不便、档案宣传平台缺乏等存在问题,促进档案收集实时化、档案利用简单化、档案开发多元化的远景目标。 (三)档案操作规范化。积极整理各门类档案收集、整理、录入、上架等工作步骤的标准化动作规范,通过真人示范、录制视频、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广,促使新员工、分子公司人员改变不规范操作习惯,提高个人实操能力,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返工、浪费时间过多等问题。 (四)档案上架标准化。规范档案用具的采购环节,采取公平推优方式,选取优秀档案用品,确保档案用品的达标;统一档案打印模板和题名要求,确保打印标准化,减少不规范造成的返工;争取预算支持更换老旧打印设备,确保打印质量,达到档案永久保存要求;加大档案库房恒温恒湿设备、遮光窗帘、档案密集架等设备投入,减少霉虫、档案变形等现象发生。 (五)档案监控数据化。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情况,加强各门类档案移交的实时监控,对不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而出现的逾期不交、督促不交的情况,要通过“工作联系单”、发文通报、短信提醒等多种方式提醒;档案整理的各个阶段、各项步骤应设置最长时限要求,通过看板管理加强动态监控,确保每个工序、每个环节的相关数据都清清楚楚,便于及时查找耗时过长环节,及时改善问题节点;完善档案用品的采购登记、领用统计、各门类档案需求预测等分析工作,制定每年档案用品需求预测,减少无用物品的堆放,降低企业费用成本;进一步量化企业档案移交数据、整理步骤、用品损耗,加强档案各类数据统计,有利于在找到问题的方向和重点之后,制定相应改善措施并防范存在风险,在内部形成PDCA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为企业档案精益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