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鹤楼游记

黄鹤楼游记

黄鹤楼游记
黄鹤楼游记

黄鹤楼游记

黄鹤楼游记

虽说,烟花三月的黄鹤楼,才是最美的光景。但是春去秋来,携三两好友,在黄鹤楼上一聚,遥望远处美妙的风景,体味人世间的真性情,也算得上是一桩美事。

千百年来,黄鹤楼就以她秀丽的风景线、奇特的山川美,引得无数文人志士为她驻足。从武昌蛇山之巅到武汉大桥的交相呼应,从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到传统汉文化流传下来的别致雅韵。黄鹤楼的每一寸山水都如诗如画,每一寸风景都让人如痴如醉。

正值秋高气爽时,难得有个清闲的双休周末,早早便于父母约好,一同去黄鹤楼游玩一番。看着年龄渐长的双亲,总觉得陪伴的时间越来越少,从日常起居到出门游玩,总想着能尽多的陪伴些…从南门入山,略过一行在前拍照的游人,“黄鹤楼公园”五个字映入眼帘,穿过卖纪念品的走廊小店,拾梯而上,看到青瓦白墙的大门,古朴而不失雅致。买好门票后,与母亲在门前合影,这正式的黄鹤楼游玩之旅便开始了。

进入正门,位于正中央的是一个带着南方古典意蕴的精致池塘,碧绿的池水以及水中游玩的点点翠红,给这个深秋时节增添了一丝独特风韵。与母亲一同往前行走,穿过一条茂密的竹林小道,突如其来的开阔境地前多了一个50来米高的楼阁,五层高的样子,金色台阁上飞檐砖瓦,四角飞翘,犹如一位仙人般自在地矗立在那里。是的,这便是黄鹤楼了,气势恢宏间,更彰显了一份层次分明的古代传统建筑的气韵美。

进入黄鹤楼,大厅正中央的一副《白云黄鹤图》立即映入眼帘,巨型的图画让整个黄鹤楼显得更加开阔雄伟了。画卷中的仙鹤长长的脖颈,展翅欲飞的臂膀,在烟雾缭绕的云朵间,似要飞出这幅画卷来,画卷中刻画的如人间仙境的风景,似乎是在向游人诉说着黄鹤楼的来历。对于这种传统意蕴浓厚的画卷,父亲总是很感兴趣。在征得父母同意之后,我们一家人一同在这幅画前拍了合照,看着父母脸上高兴的神情,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随着父母慢慢往楼梯上行走,看时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古迹,欣赏着不同朝代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明印迹,似乎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阅历与沧桑保藏了下来,是栩栩如生的浪漫主义文化,更是厚重深刻的古代文化精粹。

跟着游人的步伐,伴着父母一同往上行走,每上一层,视野便愈发地开阔一番,从顶楼处往下眺望,开阔的视线让一切景物都愈发地自在淡然,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在游人拍照的间隙,在闪光灯闪烁的时空交错里,仰望头上的天,俯视眼下的山脉,在一望无际的视线中,一切都变得淡然平淡,似乎只有这天空与山脉的连接点才能抚平那一切的心旷神怡,也似乎只有这云雾缭绕的境地才能将所有的美景一一记忆。读着崔颖的那一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体味着古人对于黄鹤楼的赞美,感受着这略带仙人气息的黄鹤楼圣地。

往回走的时候,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恰巧赶上南门紫薇苑附近有表演,便与父母在那里坐下听了起来,在夕阳黄昏之下,喝一壶清茶,品几样当地的特色小吃,听听当地的音乐曲调,所有的繁杂心念也随着这悠扬的曲调都散去了。在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之余,能够这样的闲暇时间游走山水,放松心灵,这种美妙的享受,可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克劳迪安内斯曾说过,“如果他们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自我奋斗的同时,还应当担负起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职责,赢得一片纯白洁净的天空,赢得一个纯正正直的自我!

两天的游玩时光是短暂的,却又是记忆深刻的。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绝妙风光,体味了黄鹤楼所独有的文化古韵,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陪伴在父母左右,承欢在父母膝下,在他们仍然健朗的年纪,带他们去游玩,也算是儿女的一份孝意…岁月慢慢地行走,我希望我们在忙碌之余都能够用实际行动,为生活增添一份色彩,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孝心,感受到我们的爱…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

黄鹤楼送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公园游记作文600字_2

公园游记作文600字 导读:第1篇:三江公园游记 早晨,白纸般的天空飞翔着一群美丽的小鸟。走在去秋游的路上,我很高兴,背上背了个五彩斑斓的小书包。我和同学们一边走,一边背起了一篇优美的课文---第十八课《颐和园》。 来到了步行桥上面,我低头往桥下一看:哇!好多的“绿蚂蚁”呀!这些“蚂蚁们”形态各异,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跟小伙伴谈天说地,有的在捡垃圾,还有点在……走着走着,我忽然想起:上次和爸妈一起来时,公园正在维修,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我很期待,真像早点到达三江公园!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脚步。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公园大门口,终于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月亮,上面有三清山的景色,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三清山。公园里还有很多的游乐设施,有小火车,有旋转木马,还有……这些都是我们很喜欢玩的。到了吃东西的时间,大家都拿出自己的零食和伙伴们一起分享,还请老师也尝一尝,老师欣慰地说我们这群孩子都长大了!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树丛中的游戏设施,我走了过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哦,原来这个大家伙是和我的名字同音的“攀岩”呀!二十分钟后,老师说集合要去江边拍照了。拍照时,我们都笑得很开心,我还偷偷地做了个搞怪的表情。我看了看那江面,真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亮晶晶的,江水显得是那么的波光粼粼。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到了回学校的时间了,我们依依不

舍地离开了三江公园。 第2篇:宝塔山公园游记 春姑娘带着春天的问候悄声无息地来了。她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让大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这万紫千红的四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游玩了宝塔山公园。 我们刚下车,迎面先扑来一阵幽香。这幽香纯净疏淡,像是海棠花香,又像是桃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在四月天里,海棠早已开过,桃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我带着疑惑,迈进了宝 塔山公园。顺着香味往前走,来到一片被一条小路蜿蜒穿过的树林。这片树林十分茂密,树与树之间挨得很近,连一丝阳光都透不进来,香味却浓了许多。树上偶尔会滴下一两滴水,让人觉得凉丝丝的,感到清晨露水的清凉。离开树林,远远望见一片花海。这是,我忽然明白了幽香的来源:是樱花香。我闻着花香,细细地观察起樱花来,我发现,樱花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花瓣泛着透明的光泽,显得格外好看。它们有些被风吹掉了几片花瓣,有些像可爱的娃娃,争先恐后地伸出小脑袋,好奇地观察这个清新、美丽的世界,别提有多高兴了。每朵樱花都有四五层花瓣,花瓣大都是粉红色的,隐隐约约地还透出一丝白色来。 离开让人恋恋不舍的樱花园,我们来到天鹅湖旁的草地上。这片草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绿油油的,绿中还隐隐泛黄。草地中有几棵芭蕉树,还没长出新叶,只有几片深绿色的大叶子在风中摇晃。这些

《黄鹤楼》有感300字五篇

《黄鹤楼》有感300字五篇 一千多年前,一个书生来到黄鹤楼,下面是为大家准备《黄鹤楼》有感内容,仅供参考。 《黄鹤楼》有感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就是唐初诗人崔颢所写的着名诗篇。 最近,爸爸在午饭后都在家里阳台一边喝茶,一边用毛笔书法给我讲解一首古典诗词。几天来,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首《黄鹤楼》了。这不仅是因为这首诗确实写得好,名气大,更因为我最近刚从武汉探亲旅游归来,有幸登上了历史名楼——黄鹤楼,亲眼饱赏了登楼极目远望长江的壮丽感受。这样一来,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和我亲眼所见之景色一一对照,就使我对诗中所写的情景有了切身的感受。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四句,意思是说: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可以隔着长江看到汉阳城的树木,还可以看到鹦

鹉洲上的草儿,它们长得非常茂密,一片碧绿。太阳快要落山了,我的家乡在何处?望着江面,不由得让我愁苦满心。前两句不仅写出了美丽的景色,而且“晴川”对“芳草”、“历历”对“萋萋”、“汉阳树”对“鹦鹉洲”,形成了佳对,也就是古诗所讲究的“对仗”艺术。后两句从前两句的写景中自然引出了思乡之情,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自作者崔颢在此发出“鹤去楼空”的感叹,历代文人墨客也纷纷登楼吟诗作赋,代不乏人。其中诗仙李白也曾想在黄鹤楼题诗,但看到了崔颢的诗后自愧不如,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没有留下他的诗作。 《黄鹤楼》有感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当读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时,我头脑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这样一种画面,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饯行。 虽然两人即将要分别了,但都装得若无其事的样了,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这情。 文中有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我总会想起我的好朋友薛柏宏。”

湖北武汉黄鹤楼导游词

湖北武汉黄鹤楼导游词 导语:黄鹤楼位于武昌江畔,紧邻长江大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地理上武汉 的中心。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湖北武汉黄鹤楼 导游词 ,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湖北武汉黄鹤楼导游词【1】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镶嵌在江城武汉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黄鹤楼。 游客们请看,走进大门,"三楚一楼"的牌坊直立在眼前。迎面有一对铜鹤,一只颈首高昂,一只双目平视,它们将一只乌龟和蛇精稳稳地踩在脚下。 好,我们再前走几步,请大家举目远望,"白云黄鹤"四个大字正嵌在金碧辉煌的黄鹤楼上,黄鹤楼共有五层。每层高高翘起的棱角上挂着铜玲,轻风迎面拂来,发出清脆悦耳响声, 好像对你表示欢迎。 我们再往前走,登上了几十级台阶后,就会进入黄鹤楼了。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黄鹤楼了,请我们向前看,你会看到一幅巨型壁画――《白云黄鹤图》,它高九米,宽六米,由 七百五十块彩色陶瓷镶嵌而成。画面上是一位仙瓮乘着一只仙鹤,手持玉笛,吹奏着黄鹤曲,俯视人间,依依不舍的离去。 下面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就会来到二楼,这里陈列着黄鹤楼缩影模型,各式庭院设计显得 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自由参观三楼和四楼,一小时后大家集合。 游客们,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黄鹤楼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武汉之游的永恒记忆。 湖北武汉黄鹤楼导游词【2】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浏览武汉市最著名的名胜,千古名楼――黄鹤楼,黄鹤楼坐 落在武汉市武昌的黄鹄山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 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自从清同治十年黄鹤楼被毁后,人们一直盼望黄鹤楼重建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 革开放后,黄鹤楼才又重现江城,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今天我们参观的黄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

游黄鹤楼的心得体会

游黄鹤楼的心得体会 游黄鹤楼的心得体会一 篇一:游黄鹤楼作文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黄鹤楼玩。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点之一。 我们下车后,登上了一个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一个牌坊出现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继续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门前也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 我们乘着电梯来到楼顶,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下游的长江二桥,再看对面龟山上的电视塔在山顶高高耸立。站在楼上往前看,远处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只见青青的汉江流入浑黄的长江中,现出半清半浊的奇观。长江大桥的桥面上行驶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轮船缓缓驶过,不时传来“呜呜的”汽笛声,船尾激起了洁白的浪花。江水无声无息地向远方流去。 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游黄鹤楼的心得体会二 “这次去武汉,带你去一趟黄鹤楼吧!”去武汉之前妈妈对我说,

我听了这句话,非常非常兴奋,我早就想去黄鹤楼玩了。每次到武汉坐车经过黄鹤楼时,我都要抬头看看它。爸爸说,黄鹤楼是中国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是很著名的呢! 我们的车往黄鹤楼开去,很远就看到黄鹤楼了。远远看去,黄鹤楼就像展开翅膀想要起飞的黄鹤。再走近点,看到的黄鹤楼就是一个黄色顶的六角建筑物,虽然才共有五层,但是它很高很高,还有点像一颗粗壮的圣诞树。 我一进去,就看到了许多株梅花。爸爸已经回深圳了,我就想把梅花贴在明信片上寄回去给爸爸。但是在地上没有捡到一朵儿完好无缺的梅花,我可不能从树上摘,那样会破坏树木的。我和妈妈就在明信片上写上祝福的话语寄回了深圳。 看完“编钟”表演,我们就开始正式爬黄鹤楼了。从正门进入黄鹤楼,就看到了一幅仙人骑着黄鹤归来的画。我问妈妈:“为什么叫黄鹤楼?”妈妈回答道:“有传说是仙人骑着黄鹤归来,所以起名为黄鹤楼。其实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通用”。 在展览馆里,我们看到了唐、宋、元、明、清和现代的黄鹤楼模型。黄鹤楼重修过很多很多次,现在的黄鹤楼已经与古代的不完全一样了,位置都不是以前黄鹤楼的位置了。不过现在的黄鹤楼是用钢筋水泥建的,不像古代的是用木材建的,所以现在的黄鹤楼应该可以很长很长时间不用再重新建了。 上到黄鹤楼的上面,可以从高处看到武汉的景色。长江的江面上

《黄鹤楼送别》背景资料

《黄鹤楼送别》背景资料 “江边黄鹤古时楼”──唐朝诗人和黄鹤楼 在武汉著名的蛇山头上,新近矗立起一座古雅迷人的五层飞檐楼阁,高四十九米,四望如一,这就是重建的闻名天下的黄鹤楼。最早的黄鹤楼据说是三国时期所建,后来在战乱天灾中,历经变迁,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是在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遭火灾焚毁的。蛇山古称黄鹤山,黄鹤楼因而得名。可是,古人为黄鹤楼的得名,杜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南北朝时,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鹤经过这里。唐宋时,又传说三国时蜀国的费袆(hui灰)成仙以后,常骑着黄鹤在此休息。明清时,人们把黄鹤楼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相连,说唐朝时吕洞宾经常在这儿饮酒,却不付钱。店主人仍旧照常供应,为此,吕洞宾非常高兴。有一次,吕洞宾又来到店里,天气热,店主人送上西瓜。吕洞宾就用瓜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然后唱起歌来,黄鹤就从墙壁上飞了下来。这样就招徕许多酒客,每天在千人以上。几个月之后,酒店主人**达几百万。他用钱酬谢吕洞宾,吕洞宾不要。店主人就修建了这座楼,以示感谢。 黄鹤楼的这些动人的传说,招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墨客,到这儿吟咏题画。其中以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如群星灿烂。他们写出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的,仅《全唐诗》一书里,就有近五万首。这些诗,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其中的律诗,是唐朝新出现的体裁。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就是七言律诗。崔颢(?──754年)生活在盛唐时期,留传下来的诗作并不多,但质量却比较高,以《黄鹤楼》为代表作。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读了崔颢的诗赞叹不已。传说他脱口读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诗句,遂搁笔不题。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701—762年)是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他也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中度过,几乎走遍了祖国大地。长期的漫游生活所受到的大自然陶冶,使他写出大量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诗篇。他的这些诗,豪迈奔放,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生动轻快。以描绘祖国山川景致著称的大诗人,怎能不写到黄鹤楼呢?当然写过,而且他的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象脸炙人口的《黄鹤楼

黄鹤楼讲解词

黄鹤楼讲解稿 游览路线 1.赏花游线(1.5小时) 东门→岳飞铜像→紫薇苑→落梅轩→鹅池→诗碑廊→毛泽东词碑亭→南楼→奇石馆→ 崔颢题诗壁/李白搁笔亭→千禧钟→古铜顶→黄鹤楼→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西门 2.诗话游线(1.5小时) 南门→鹅池→诗碑廊→紫竹苑→毛泽东词碑亭→南楼→奇石馆→崔颢题诗壁/李白搁笔亭→黄鹤楼→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千禧钟→古铜顶→白云阁→落梅轩→紫薇苑→岳飞铜像→东门 3.英雄游线(1.5小时) 东门→岳飞铜像→白云阁→南楼→毛泽东词碑亭→九九归鹤图→鹅池→诗碑廊→奇石馆→崔颢题诗壁/李白搁笔亭→黄鹤楼→古铜顶→千禧钟→留云亭→吕仙洞→费祎亭→(穿过山洞)西爽亭→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西门 黄鹤楼概况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武汉标志性的建筑——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武昌蛇山的山顶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一道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更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它到底有多雄伟呢?有这样一则趣闻:清朝乾隆年间,有三个进士一起从京城考完试返乡,一个是河南的,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湖北的。午饭时刻,他们在一酒馆聚酒,谈起家乡的名俗景观,均夸口赞叹。河南进士道:" 河南有座开封塔,离天只差一丈八." ;四川进士道: "四川有座峨嵋山,离天只差三尺三."。此时,只见湖北进士仍慢悠悠的吃着酒,两人目光齐刷刷向他投去,湖北进士呷了一小口,大声摇头晃脑道: "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两进士不服,都说不可能,你这吹牛皮是要吹破牛皮纸啊,要罚湖北进士酒,湖北进士仍慢吞吞的说了6个字:"君不信,乘船游"。湖北进士通晓天文地理,能观星象,知道三日后即有大雾,便邀约两人游江,及至长江黄鹤楼脚下,本身由下往上看,就会显得高大,此时的黄鹤楼更是大雾弥漫,顶端全像没入云里,两人便齐赞:"湖北的黄鹤楼果然名不虚传,整座都在云里头啊!"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是当年孙权移都武昌,大胜夷陵之战,扩大领地,在蛇山上修建的城堡临着长江边的一座军事望楼,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此后一直到唐代以前,黄鹤楼都是军事禁地。黄鹤楼形势险要,战略地位突出,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唐朝开始,黄鹤楼成为了几个朝代的网红胜地,文人骚客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光唐宋两朝就留下了1800多篇诗词来吟咏它。 我们一般说,岳阳胜记,黄鹤胜制。何解?岳阳楼出名是因为范仲淹写的一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习部分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熟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文诗对照初读课文,初步领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难点】 读正确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领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 这首歌歌名叫《烟花三月》。听了这首歌,想到了哪首诗?对,这首歌就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内容改编创作的。这首诗我们应该熟悉。画面中那不停晃悠的植物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柳?(古人离别时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对方的祝福。) 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送别诗,你记得哪些名句? 一、复习,导入,揭题 1.离别时,有人惆怅,依依惜别,有人把深情藏在心底,对朋友百般安慰。(出示诗歌。) 2.指名读。 你觉得这首诗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

3.揭示课题。 这首诗藏在一篇课文中,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叫它“文包诗”。这篇课文是—— 4.齐读课题。生读。 5.介绍黄鹤楼。 谁送谁? 大诗人李白才华横溢,他年轻的时候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时,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十二岁,但年龄的差距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经常一起饮酒作诗,成了好朋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一天,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去扬州,李白赶来送他。他俩真是难舍难分,话别的场面非常感人,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需要老师范读,听听重音、停顿、语速等是如何处理的吗?) 2、小组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三人听。比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 3. 检查生字(先来看看生字读得准不准) 出示: 暂时友谊伫立 暮春三月孟浩然饯行

崔颢《黄鹤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崔颢《黄鹤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相关试题及答案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答:岳阳楼、滕王阁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②乡关: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 6、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故乡。 7、A.,B,C,D。

黄鹤楼导游词1800字

黄鹤楼导游词18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黄鹤楼游览参观。我是您此行的讲解员任婧,很高兴能为大家讲解黄鹤楼一千七百多年的文化历史,如果我的讲解有什么不到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衷心祝大家玩的开心,游的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武汉市最有特色的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离清代最后的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XX年。 现在大家所看见的前面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它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都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人。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到黄鹤楼的里面去看看吧。 走进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面上的这位神仙,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黄鹤楼下面的人群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日归来之意。图中黄鹤楼的下面还盛开了许多梅花,梅花是武汉的市花,作者借此来表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同时这幅画也为我们再现了黄鹤楼因仙得名的一段美丽神话故事。 好,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上楼去游览。 各位朋友,来到了黄鹤楼的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黄鹤楼的历史,大厅主要成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大家可以一睹历代黄鹤楼的风采。唐楼富丽,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jun 秀,清楼奇特,当代楼雄伟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您看,中间这位身穿红衣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崔颢。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五年级语文:25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25 黄鹤楼送别 (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25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 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因为这段话中有“友人”和“伫立”,而这两词语正是可做文章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友人”发问,从“伫立”想开去,从而突破全文,诵读第三节与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深。 四、学情分析: 文章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且人物的情感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的,我经过多次对文本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文本的第四节内容是课文的眼,抓住这段话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能读正确字音,认清字形; 2、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600字8篇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600字8篇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600字篇1 南维高拱,极目楚天,北斗平临,尽收云梦,擒蛇望龟,金鹤驻足。北镇大江之惊涛,南安荆楚之黎庶。西接天府之膏腴,东连吴越之沃土。九省通衢,聚四方之英杰,惟楚有才,变历史之风云。雄胜岳阳楼,壮盖滕王阁。名冠群楼,享誉四海。 重阳前后,岁在戊子。阁楼高可摘星辰,四座雄而震龙伯。登崇阿于林阴,赋诗词于名楼。念太白之别情,感崔灏之乡愁。大浪千叠,凝周郎之雄兵;彤霞万里,惊赤壁之烈焰。苍松古槐,仰武穆之忠魂;香檀紫竹,慕屈子之高风。 黄瓦红柱,鱼龙凌空。虹桥与仙楼齐名,涛声与金石共歌。高山流水,天下知音;千湖环绕,渔歌互答。微风不寒,拂面弱杨柳之息;楚乐飘升,嚶嚶唤黄鹤归来。 大江东去,烟波浩淼;朝暮之间,变幻万端。朝雾起而失晴川之树,暮霭笼而隐龟山之塔。白云红日,引百鸟来朝;朝晖落霞,逗江豚出水。楚天神韵,江城风采,虽东坡豪词,青莲佳句不能状其形貌,子安之赋,范公之文不能名其佳处也。 古往今来,看英雄辈出;少年得志,知时运自创。朝读诗书,暮修人伦,展翅而上九万里,焉用好风频借力?南阳诸葛庐,当阳长阪坡,武昌首义抛巨浪,宜枣自忠埋忠魂,红安将星璀璨,湖北龙虎风云。

我辈生遇其时,岂甘蓬蒿!少当益壮,当吞云吐雾于九天;志存高远,应击浪遏舟于中流。兴万里之江山,旺千年之社稷。 贤哲,年方束发,慕弯弓之势,叹咏絮之才;锥锋不利,敬毛遂之脱颖;班门弄斧,鄙义府之忧叹。有才必施,有策必献,不待杨意,不等三顾,怀鸿鹄之志,借六月之息,上九万里何难?我辈豪情,各领风骚。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600字篇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从古诗中就耳闻了赫赫有名的黄鹤楼。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目睹了黄鹤楼的风采。 从龟山脚下向东远眺,黄鹤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会儿把身子遮掩起来,一会儿又探出身子好像在向我们问好,就好似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和我们躲躲藏藏,玩捉迷藏的游戏哩! 跨过武汉长江大桥,便来到了蛇山。抬头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鹤楼”三个大字,在太阳下熠熠发光,美丽极了。 走上蛇山,正值中午。远远听到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鼓声。循声而去,看见许多天真活泼的孩子仿照大人的模样,正在兴奋地敲鼓。看见他们快乐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我们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些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黄鹤楼,一幅巨大而又美丽的黄鹤画展现在眼前。一只美丽的黄鹤,背上驼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慢慢升天。山上有无数人在建造黄鹤楼。它向我们介绍了黄鹤楼的来历和美丽的传说。 黄鹤楼层层风格不同,底层为高大宽敞的大厅,其中每层高达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宋代〕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铁骑:指金国军队。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公元1137年(高宗绍兴七年),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在鄂州驻屯时,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 2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今日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都情难自已,把满腔离情别绪,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昨天,我们就学习了其中的一首—— 呈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古诗。 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二、学文悟情 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心情的词语。 (一)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你理解这个词吗?依依惜别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呢?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再把你找到的词句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出示这一句)为什么打动了你? 抓住“藏”字来理解。他们是怎么“藏”的? 一会儿……一会儿…… (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3篇(最新篇)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3篇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3篇 。对,我还没有说完大家就都知道了。它便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了,相传大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饱览江城美景,可当他诗性大发时,却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他觉得崔颢的诗写出了连他自己都无法表达的感情,不由叹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怅然而去。也正是有了李白搁笔的传说故事,黄鹤楼被赋予了丰富生动的文化色彩,才名扬天下。当然,美景留人,李白后来又作过至少五篇以上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壁画上就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大家都知道,我们武汉被誉为江城,而这还是取自李白的诗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看了文人斗诗如此尽致,大家是不是也诗兴大发,跃跃欲试呢?四楼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大家备好了文房四宝,大家可以即兴挥毫。俗话无限风光在顶楼,下面请大家随我上五楼在大厅四壁上这一组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壁画,它刻画了长江滚滚,一往无前的奔腾精神,看完了里面,再请大家随我来看看外面的景致,站在这里,凭栏远眺,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而黄鹤楼被誉为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也正是得力于它自身的魅力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向西看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桥的尽头是龟山,龟山顶上有被誉为亚洲桅杆之称的龟山电视塔。毛主席曾说过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大桥把龟蛇二山连成一体,这样深得中国古典建筑神韵。荟萃历代艺文的黄鹤楼与滔滔汉江,莽莽龟蛇共同构成一幅江、

山、楼、文四美合一的奇景图,向北看,是繁华汉口,武汉的商业区,那里有著名的江汉路步行街;向东看,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楼下的千年吉祥钟,它是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专门设计制作的,重21吨,是我国铸造的最大一口铜钟而这重量也是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远处便是武汉的文教区---洪山区;向南看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和阅马场了。 站在顶楼,大家心里是不是还有疑惑,黄鹤楼外观五层,而里面为什么是九层呢?其实是这样的,在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而 9 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那么,我也希望武汉留给大家的美好记忆能够天长地久。,m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为大家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与指正,最后祝愿大家旅途一路平安,谢谢! 附送: 湖南中学踩踏事件感想:让生命再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 湖南中学踩踏事件感想:让生命再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 12月7日晚,湖南湘乡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惨剧。当天晚自习下课后,1名女生下楼时滑倒,后面潮水般涌来的人群,一层叠一层地压了上去,导致8名学生不幸殒命,26名学生受伤(12月8日新华社)。八朵生命之花瞬间凋零,类似校园踩踏悲剧频繁发生,而且迄今为止,尚看不出悲剧有被遏止的趋势。201X年9月23日,内蒙古乌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矿山路小学王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诗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 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搜集几首送别诗,都完成了吗?这样的学习习惯真棒。利用课前这段时间我们来交流交流咱们搜集到的送别诗。谁起头带领大家背几首。 二、古诗导入 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黄鹤楼送别》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读文感悟 (一)、检查预习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CAI:词语 烟雨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 (1)、生不同形式感情读词语。 过渡:词语学的怎样呢?谁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每个词中的感情。带着你感受到的读一读,谁来? (2)、感情朗读变红词语。(配乐读) 提高点难度,将变红的部分带着感觉读一读。 (二)、读文悟情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谊共同走进当时离别的时刻。 1、美读第一自然段。(CAI:第一自然段) 引读,“暮春三月……” 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雨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课本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生谈) 过渡: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读出来。暮春三月,引读 2、悟读第二自然段。(CAI:第二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依依惜别

游记作文650字优秀作文

游记作文650字 篇一:三峡游记吴顗頔 8月19日,我和外公、外婆乘飞机来到了武汉,开始了我们为期六天的长江三峡游。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武汉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晚上我们登上了东方皇后游轮,听说,东方皇后号是目前长江上最好的5艘游轮之一,难怪老外特别多,豪华气派的大堂和介绍中的不相上下。第二天,我们乘船来到了三峡大坝,在过大坝的五级船闸,让人感受到了游船乘电梯的有趣感受。第三天上午,我们上岸去神农溪漂流,在漂流过程中,我看到有许多棺材在悬崖绝壁上,听说那叫悬棺,意为悬在悬崖上的棺材。这是公元35001800年前巴人居住后的遗物。 至于在那时,巴人是如何、为什么将如此沉重的木棺置于绝壁上便无从得知了。下午,我们乘游轮经过了巫峡、瞿塘峡。巫峡最著名的景观是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因为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使我早闻神女峰。原以为神女峰是一座如同神女一般的山,谁知只是在山顶上有一块石头,长得像一个人双手抱膝而坐,又传说那是从天而降的神女,所以将这座山峰命名为神女峰。瞿塘峡以其两岸的悬崖绝壁、群峰对峙而闻名,瞿塘峡很短,我们的船只行驶了20分钟。第四天,游轮如期到达了我们要参观的景点:著名的丰都鬼城,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小城市。 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姓阴和一个姓王的人看破红尘,在此隐居。后来民间将阴、王二人的传说演变成阴间之王的故事,后人在此建造出阴曹地府的完整结构,使这里成了举世无双的鬼城。晚上,我们参加了游轮上的皇家中式晚宴,我还和皇帝拍照留念。第五天,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东方皇后,乘上了大巴,来到了重庆大足的北山和宝顶山。晚上,我美美的吃了一顿著名的重庆火锅。第六天上午,我们来到了江北机场,搭乘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返回上海,结束了这次三峡游。 篇二:黄山游记 11月11日下午,我特意请了半天假,与爸爸妈妈和爸爸单位几家十几人一起去游黄山。我们乘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花了整整一下午,终于到达黄山脚下的一个宾馆,刚一下车,导游阿姨热情似火地迎了过来。 经过一夜的好好休息,第二天清晨6点钟,我们大家就早早地起了床,乘着汽车向黄山进发。汽车将我们送到半山腰。我极目远眺,雪白如棉花般的云雾飘洒在群山之中。 我迫不及待的想爬上山顶。后来,我又将注意力放在导游讲解之上。她说:远处的云雾缠绕着山峦那叫云海。云海多美的名字啊!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到了一个排着长长队伍的地方,我把耳朵凑近导游,哦!导游说将坐索道。耶我一蹦三尺高。当我踏上索道第一步时,我心中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当缆车在空中行驶着,我拿起相机拍下了漂亮的画面:一碧如洗的蓝天,密密麻麻的奇松,形态各异的石头。在缆车上,我发现了好多好多美景。到了索道终点,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缆车。我们来到一条长约300米的坡梯前,导游说:这叫好汉坡!我想:看来我爬上这个坡就是好汉喽!这是我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我一定要登上去。 当我登上后,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这时,导游让我们注意一棵松,没错,那就是闻名于世的迎客松!有句古语说的好:黄山游玩不见迎客松,回家没脸见老祖宗。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我们继续前进,到了一线天,这是一条很窄很窄的一条山路,与地面几乎垂

黄鹤楼送别阅读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峡(节选) (余秋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臆想、美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弥漫着一种失败的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天真与沉郁。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