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 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要点。

7.血瘀证:以固定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为辨证要点。

8.肝胃不和证: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8类基本证型用药规范如下述;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用药有机组合。

1.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2.胃阴虚证

治法: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等。

3.血虚证

治法:补血益气。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人参、干姜、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5.热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清胃散或泻心汤加减。红藤、藤梨根、龙葵、半枝莲、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

6.痰湿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等。

7.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

8.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芍药、陈皮、香附、川芎、炙甘草等。

9.对症加减

呃逆、呕吐:酌选旋复花、代赭石、橘皮、姜竹茹、柿蒂、半夏、生姜等。

厌食(食欲减退):酌选焦山楂、焦六曲、莱菔子、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等。

反酸:酌选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大贝母等。

腹泻:酌选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葛根、煨木香等。

便秘:酌选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肉苁蓉、大黄、莱菔子、枳壳、厚朴等。

贫血:酌选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酌选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地榆炭、藕节炭、茜草等。

胃脘痛:酌选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枳壳、香橼、八月札、川芎等。

黄疸:酌选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酌选猪苓、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冬瓜皮、大腹皮等。

发热:酌选银柴胡、白薇、生石膏、地骨皮、青蒿、知母、蒲公英等。

10.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半枝莲、龙葵、石见穿、预知子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胶囊、消癌平片、百令胶囊、鸦胆子油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参芪十一味颗粒、养血饮、健胃消食口服液等中成药。

(三)辨证选择口服院内制剂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参宝胶囊、和胃止痛胶囊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香菇多糖等。

(五)外治法

如足浴法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肢体麻木,如意金黄散外敷减轻静脉炎,消水散外敷治疗癌性胸腹水,消癌散、温阳止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大承气散外敷减轻便秘症状,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鼻饲治疗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等。

(六)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电针、耳穴埋籽、穴位注射、灸法等。

常用穴位:脾俞、胃俞、公孙、丰隆、照海、足三里,内关、列缺、上脘、中脘、下脘、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气海、关元、章门。根据病情选取穴位,提插补泻,也可配合电针加强刺激增强疗效。如顽固性呃逆可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平补平泻。胃癌呕吐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公孙,平补平泻以降胃气止呕。

耳穴埋籽适用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取穴主要为:神门、交感、胃。操作方法:用

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穴位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10~15下,每贴七日。

654-2、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轻呃逆症状。

艾灸神阙穴能缓解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腰腹冷痛症状

(七)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出血、梗阻、倾倒综合征、疼痛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第1版)。

(八)护理

包括基础护理,如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总生存期: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总生存期(OS)指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因的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中医证候:

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

无效:症状无减轻甚或加重,积分减少<1/3。

3.生活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4.临床获益反应:观察病人的KPS评分或ECOG评分和体重变化、患者的疼痛强度、镇痛药物消耗量等。

5.肿瘤评价

(1)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2)有效率: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①靶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

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状态比较,至少减少30%。

病变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开始之后所记录到的最小的靶病灶最长径之和比较,增加20%,或者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病变稳定(SD):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

②非靶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稳定(IR/SD):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持续高于

正常值。

病变进展(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确进展。

6.毒副反应

观察中医药的毒副反应。

评定标准:以WHO标准分级(度)评价其程度。

(二)评价方法

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1.总生存期

记录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因的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中医证候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脾气虚、胃阴虚、肝郁脾虚、胃热、寒湿困脾、肝胃不和中的相关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评价。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胃痛、腹胀、食少、泛酸、乏力、消瘦及大便性状改变等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 症状分级量化表见附件。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

3.生活质量

参照生命质量调查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价。

4.临床获益反应

体力状况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体重变化根据量化表格制定的分层指标变化评价疗效。

5.肿瘤评价

(1)无进展生存期:记录患者从入组之日至客观的肿瘤进展或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有效率: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6.毒副反应

采用WHO标准分级(度)评价其程度。

附件

胃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轻(1)中(2)重(3)

胃痛偶有疼痛,每天持续时

间少于1小时

时有疼痛,每天持续时

间在1~2小时

疼痛明显,每天持续时

间在2小时以上

腹胀轻度胀满,食后腹胀,

半小时内缓解

腹部胀满,食后腹胀明

显,半小时到1小时内

缓解

腹部明显发胀,食后尤

甚,1小时内不能缓解

食少食量减少低于1/3 食量减少1/3~1/2 食量减少1/2以上嗳气每日4次以下每日4~9次每日10次及以上泛酸偶有时有频频

呕吐欲呕呕吐每日2~4次呕吐频作,每日4次以上

便溏大便软不成形,日行

2~3次

烂便、溏便,日行4~5

次或稀便日行1~2次

稀水样便,日行3次及

以上

便结偏硬,每日一次硬结,便难,2~3日大

便一次

硬结,伴腹胀,难解异

常,3日以上大便一次

黑便大便色褐,潜血+ 大便黑褐,潜血++~

+++

大便黑如柏油,潜血

++++或伴呕血、晕厥

乏力不耐劳力,但可坚持日

常活动

勉强坚持日常活动

四肢无力,不能坚持日

常活动

消瘦轻度消瘦,体重较前下

降2kg

消瘦,体重较前下降

2~4kg

明显消瘦,体重较前下

降4kg以上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做好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7.遵医嘱中药外敷。 8.穴位按摩: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9、排除禁忌症,遵医嘱中药热奄包热敷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

2014 年第 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要旨 【摘要】2010 年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以来,对胃癌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胃癌治疗更为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近年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两次促使“指南”修订、再版。2014 年第 4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对7 个大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更新胃手术的定义;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4 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和流程图;确定Ⅰ期胃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规性治疗;胃镜下治疗的相关标准;化疗方案推荐度;HER2 阴性、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流程图;M1 胃癌的手术、化疗问题以及术后随访的相关规定)。第 4 版“指南”汲取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概念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0 年10 月,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极大地改变了胃癌治疗的基本理念,高级别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全新治疗原则使胃癌治疗进入崭新的时代。近年,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指南”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 2014 年 5 月,日本胃癌学会对第 3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发行了第 4 版新的“指南”,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更清晰、更科学化。并确定新的治疗方针,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修订、更新的要点为: (1)更新胃手术方法定义; (2)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长径<4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及其流程图;(3)确定Ⅰ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可为常规性治疗;

(4)关于胃镜下治疗,规定含未分化型成分的分化型癌,直径 <3 cm,UL(+),pT1a 适合扩大治愈切除。另外,追加组织学 muc 的处理和 UL 诊断标准;(5)设置了化疗方案的推荐度,记载了 HER2 阴性和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且制成流程图; (6)针对 M1 胃癌能切除时的治疗方针和难以适用标准化疗方案时的化疗问题,设定 7 个临床问题,予以回答和解说; (7)关于胃癌术后临床路径和随诊,制作了模板。 以下具体介绍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 1 胃癌手术定义的更新 手术种类没有变更,仍然为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胃分段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术、非切除手术。但是,对每种类型的手术进行了明确规定。 (1)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 ,T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和幽门(幽门轮)的全胃切除。 (2)远端胃切除术(distal gastrectomy ,DG)含幽门的胃切除术,保留贲门,标准手术为切除胃的2/3 以上。 (3)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保留胃上部1/3 和幽门及部分的幽门前庭部的胃切除术。 (4)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 ,P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的胃切除术,保留幽门。 (5)胃分段切除术(segmental gastrectomy,SG)保留贲门、幽门的胃全周性切除,适合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者除外。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处方原理: 本处方由名老中医根据驱邪扶正得原理,按中医君臣佐使原则配置。君药红豆杉中含有效药用成分多达40多种,包括紫杉醇、巴卡亭Ⅲ、生物碱、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等。其中紫杉醇以及巴卡亭Ⅲ合成得多烯紫杉醇就是目前世界上 一线抗癌药物;实验证明红豆杉多糖结合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并能通过对心肌保护、冠状动脉扩张及血液稀释来保护心脏;生物碱能改善睡眠;鞣质,通过抗菌、消炎、消肿对前列腺疾病有特殊功效;紫杉黄酮可通经、利尿、降血压;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等等。 适应病症:红豆杉草药适用于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得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得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 规格:二十八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四袋,每袋7小包,每包8克。用法用量:红豆杉草药每天一小包,置药罐中。加一升(约2斤)水煮沸,用文火煎煮十至十五分钟,饭后服用,一天内服完。红豆杉草药一般一疗程(二十八天)可见效。癌症手术病人,术后10至15天开始服用效果最佳,

四年多临床应用表明,无一例出现复发、转移;放、化疗病人接受治疗同时可以服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 一般患者,4至6个疗程后,各项检验指标都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小剂量维持,以防止扩散及转移;严重患者,根据病情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增加服用疗程;直肠癌患者如服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应先服用小剂量2袋一天,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忌空腹、禁辣、禁酒;保持情绪平稳,避免上火。有些患者服用后排便次数增加,属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内恢复;有些癌症患者服用后出现腿酸、乏力等状况,属病情起效果迹象;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感觉胃有不适,可适当减量。对于病危、临近死亡得人不建议服用本品。 配伍禁忌:无。红豆杉草药至今已使用四年有余,有显著疗效者达到了八百多例。 【处方用名】独角莲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得全草。 【商品规格】以身干、个均、壮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化学成分】块茎含b-谷甾醇及其右旋葡萄糖甙、肌醇、皂甙、有机酸、糖类及粘液质等。 【抗癌药理】独角莲得乙醚、丁醇提取物体外实验证明具有抑制S-180、艾氏腹水癌细胞得作用。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中期得有丝分裂,对动物肿瘤有明显得抑制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噎膈”、“痞满”、“呃逆”、“积聚”、“反胃”等范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对胃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的许多新学说、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在胃癌临床治疗上的理论依据。 从痰论治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痰是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劳逸均可导致痰的产生。痰滞成积既是胃癌的表现又是胃癌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病因。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正与胃癌易于浸润转移的特点相类似。手术以后,正气受戕,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司,容易促进痰浊的再次生成,恰好又为胃癌的复发及转移创造了物质条件。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痰论治”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从瘀论治 胃癌的产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进而“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因此“从瘀论治”亦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北京御方堂中医肿瘤科专家认为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加重了患者正气亏虚,气虚可导致血瘀;阴(血)不足也可导致血脉不利而致血瘀。使用自拟扶正化瘀方药辨证论治胃癌,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而且血液流变异常指标有明显改善。瘀既可作为致病因素,又可成为病理产物同时存在,瘀癌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交互为病的“瘀—癌—瘀”的恶性病理循环过程,癌潜瘀内,瘀渗癌中,癌瘀交结,瘀深癌剧。在遣方用药上必须癌瘀同治,攻癌勿忘化瘀,散瘀更须抑癌。 从毒论治 毒既是致人各种细胞的基因与外基因改变的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其引起的癌症性质、种类也是多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抗癌解毒是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又一重要法则。李忠教授认为癌邪为患,必夹毒伤人,且由于癌毒留结,又可以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因此治疗上提出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从虚论治 胃癌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从虚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传统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从虚论治”胃癌的主要手段。胃癌的本质是脾虚。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胃肠安复方为主方治疗胃癌,临证以小复方加减。用药当升清降浊同施,补通兼顾,清化湿热,并多用甘味补益。 分期与分型论治 北京御方堂李忠教授诊治胃癌时,辨证用药立足于“邪正盛衰”,主张既不能专攻邪毒之实,又不宜峻补正气之虚,攻邪勿忘顾其正气,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阶段,各有取舍。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属痰瘀互结,予以化痰散结;手术后,多气血两虚,予以益气补血;放化疗术中,耗伤胃气,予以益气和胃降逆;放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详细解读了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详情如下。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

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对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得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得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得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得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与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得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 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胃癌诊疗方案

胃癌诊疗方案 【诊断】 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上腹、或左上腹痛,疼痛无规律,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贫血。晚期可出现腹部包块、呕血、穿孔。 2.体检早期体检多无阳性发现,随病情进展上腹部可触及压痛。晚期可触及腹部肿物、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陷窝肿物。 3.实验室检查半数患者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大便潜血阳性。 4.辅助检查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发现直径<1 cm早期胃癌,纤维胃镜检查可发现直径<0.5cm早期胃癌并可进行病理诊断。CT及超声检查有助于肿瘤诊断及临床分期。 【鉴别诊断】应于胃炎、胃溃疡、胃肉瘤、胃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通过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胃镜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方式 (1)胃癌根治术:胃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5cm,淋巴结清扫范围应超出转移淋巴结(D>N)。 (2)胃癌姑息性切除术:适用于胃癌较大,侵犯周围脏器,无法完整切除者,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 (3)短路手术:肿物浸润广泛、无法切除或患者一般状况极差者,可行胃空肠吻合术。 2.化学治疗 (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等)、生物治疗、放疗等。

小草急急忙忙的返青依旧;细雨迷迷濛濛的飘洒依旧。 盈盈月下来,照亮你的山歌依旧;灿灿星升起,白杨树绿影婆娑依旧。 好风似水,不惊你安眠依旧;鸟儿呢哝,爱的春天依旧。 可我,望尽了我的花季,望尽了长长的一路落英缤纷呵!岑凯伦的绵绵春雨依旧,戴望舒的深深雨巷依旧! 漂泊的船,寻找一个温馨港口;孤寂的心,渴望一声温暖问候。 是你在我最落寞的时候,把亲切放在我左右;是你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把慰藉放在我心头。 红酥手,黄藤酒;春如旧,人空瘦。蝴蝶双飞影孤单,泪痕红浥鲛绡透!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

关于胃癌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胃癌属于中医学的“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胃癌的发病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后 天失于调养,邪毒乘虚而入等有关。胃癌多方面的发病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 1、气滞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为病。 2、血瘀血随气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必致瘀血凝滞,日积月累,瘀结成块而 形成胂瘤。 3、痰凝饮食失节,长期饮酒,过食油腻,损伤睥胃,或脾胃素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凝结而为痰,痰湿凝聚而成胂块。 4、湿聚饮食、劳倦、情志不遂,影响脾胃或睥胃素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使水湿停留, 继而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肿瘤。 5、正虚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体内,日久而致肿瘤发生。 在临床上,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兼夹或互相交叉出现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 为因果的。肿瘤患者大都出现虚实夹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胃癌是生长在胃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而多发的癌肿,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 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中年以上。以40~60岁之间最为多见,尤以40~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平均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整个病程经过短,预后更为严重。一般胃癌病人男性远较女性 为多,男女比例为3~5:1。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型胃炎、胃息肉、残 胃炎等)和癌前状态(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癌诊治指南(权威)

胃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制订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 根治术前评估: 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

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 ·下1/3:(包括胃窦):首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 ·脾脏、胰体尾及联合脏器切除:脾门淋巴结转移、胰体尾及结肠受累,酌情联合脏器切除。推荐留空肠营养管。 ·建议切除的近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5cm,贲门癌食道切缘>3cm,切缘可疑者,应术中切缘冰冻病理检查。 ·切缘有3种情况: R0:切缘阴性; R1:切缘镜下阳性; R2:切缘肉眼阳性。 ·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腹膜种植或远处转移 无法完全切除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D2淋巴结清扫: D0: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未完成第一站淋巴结; 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站淋巴结; D2: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二站淋巴结。 ◆姑息性手术 一类是患者有梗阻症状而原发灶不能切除,行胃肠道捷径或空肠造瘘手术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另一类是探查中发现有腹盆腔种植转移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原发灶又可切除,则局部病灶的切除可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 第三部分病理诊断原则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原发性肿瘤* ?外科切缘评估? ?淋巴结评估? 原发性胃癌的组织学类型§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 2 2020年4月19日

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能够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 3 2020年4月19日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 一) 疾病诊断 1.诊断: 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 》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 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 1) 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 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 2) 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 发生远处转移时, 根据转移部位, 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 可出现相应体征。 ( 3) 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 ①胃镜检查: 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 可确定肿瘤位置, 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 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 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 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

者, 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 ①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②磁共振( MRI) 检查; 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 ⑤超声检查; ⑥PET-CT; ⑦骨扫描。 ( 4) 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 根据术后病理, 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 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 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 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 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 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 5) 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 EUS) 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 包括MSCT、 MRI、胃镜/超声内镜( EUS) 、 B超、消化道造影等, 必要时行PET/CT; 浅表淋巴结活检能够诊断肿瘤转移。 ( 6) 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 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 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 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 该部分患者的诊断当前尚

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就是指原发于胃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得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就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得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得总体策略就是以外科为主得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得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得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得症状,随着病情得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得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与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

出现剧烈腹痛得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得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与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得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与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就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得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就是体检可获得得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得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得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得可能。③胃肠梗阻得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得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得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得制订提供了充分得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胃癌晚期中医治疗秘方

胃癌患者往往十分痛苦,并且由于病情发展的比较严重,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也无法起到好的作用,因此有些患者转变思想,想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胃癌的是值得肯定的,中医治疗讲究的是一人一方,那么胃癌晚期中医秘方是什么? 中医肿瘤专家介绍,中医治疗胃癌是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主要有以下几种胃癌晚期中医秘方。 1.理胃化结汤养血消肿治胃癌晚期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黄精12克,白毛藤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芡实15克,田三七(研冲)15克,大枣6枚,沙参10克,羊肚枣10克,枸杞子9克。日1剂,水煎服。 2.藤梨根汤解毒活血治胃癌晚期 组成:藤梨根90克,龙葵60克,石打穿30克,鸟不宿30克,鬼箭羽30克,铁刺铃60克,无花果30克,九香虫9克。日1剂,水煎服。

加减:便秘加全瓜蒌仁30克,呕吐加姜半夏15克,疼痛加苏罗子15克。 3.消积导滞汤软坚散结治胃癌晚期 组成:炒山楂9克,六神曲9克,炒麦芽15克,鸡内金9克,陈皮9克,木香9克,枳壳9克,煅瓦楞30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15克,丹参15克,桃仁6克,赤芍9克,海藻12克,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党参12克,黄芪9克,蒲黄9克,白芍12克,仙鹤草30克,白芨4.5克。日1剂,水煎服。 4.健脾补肾汤扶正治胃癌晚期 组成:党参15克,白术9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日1剂,水煎服。 胃癌晚期中医秘方?胃癌晚期中医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三联平衡疗法是一套完善的中医治疗胃癌的系统,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帮助非常多的患者减

2019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要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得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

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得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得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得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与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得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TNM分期

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TNM分期 发表者:董剑宏3960人已访问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和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不仅在日本,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今年,日本胃癌学会出版了《胃癌处理规约》第14版和《胃癌治疗指南》第3版。较以前各版,2者均有较大的修改,且2者也做了明确的分工。 《胃癌处理规约》主要内容是胃癌进行程度、癌肿状态(原发癌、转移、分期)的记载方法和治疗结果的评价方法。 《胃癌治疗指南》主要内容是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症、临床具体方法等。 新的日本胃癌N分期已经不再以淋巴结转移部位进行分站,而是以转移数目进行分期,日本分期与国际分期全面接轨。 2008年8月19日,AJCC(美国抗癌协会)、UICC(国际抗癌联盟)、IGCA(国际胃癌协会)员在美国纽约州的水牛城召开了旨在修订和统一胃癌分期的会议,第一次邀请了日本胃癌专家参与胃癌TNM分期的制定工作,随后修订的第14版日本胃癌规约表明,胃癌的分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UICC、AJCC和JCGC(日本胃癌协会)三大系统的统一,在世界范围内横向评价胃癌疗效提供了权威的标准,对促进胃癌的临床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为癌病例愈百万,其中41%发生在中国;全球每年因胃癌死亡80万,中国占35%。 胃癌胃壁浸润深度(T)记载 TX 癌浸润深度不明者 T0 无癌 T1 癌局限于黏膜(M)或黏膜下层(SM) T1a 癌局限于黏膜(M) T1b 癌局限于黏膜下层(SM) T2 癌浸润越过黏膜下层,但局限于固有肌层(MP) T3 癌浸润越过固有肌层,但局限于浆膜下组织(SS) T4 癌浸润达浆膜面或露出,或波及其他脏器 T4a 癌浸润达浆膜面或穿破露出于腹腔(SE) T4b 癌浸润直接到达其他脏器(SI) 侵及邻近结构----特指以下组织器官:脾脏、横结肠、肝、膈肌、胰腺、腹壁、肾上腺、肾脏、小肠及后腹膜。侵犯食管或十二指肠时,以包括胃病灶在内最深的侵犯为T标准。 淋巴结转移程度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不明确者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1~2枚 N2 区域淋巴结转移3~6枚 N3 区域淋巴结转移7枚以上 N3a 区域淋巴结转移7~15枚 N3b 区域淋巴结转移≥16枚 病期分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