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少数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不强

我们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从逻辑上讲如果个体在综合比较了迁居前后的成本收益,确认其迁居后的收益确实超过迁居前的收益那么从行为意义上讲,个体就有迁居的意愿。

绝大多数农民对集中居住持支持态度,少数农民出于守故土,恋旧家的传统思想制约以及担心生活成本的上升有一定抵触情绪,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和老年人群。

2、征收速度与建设速度不平衡,部分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

载体建设全年目标任务为3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3692户、153万平方米,载体建设速度虽然很快,但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的只有青阳、双沟、界集、魏营、孙园、石集、上塘、瑶沟、陈圩、天岗湖、曹庙等11个乡镇;房屋征收全年目标任务为21100户,目前已完成28292户,完成比率达到134.09%,其中有15个乡镇提前、超额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征收速度远远大于建设速度。

房屋征收没有得到有效安置。1-5月份,全县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13692户、153万平方米,但还不能投入使用,能够投入使用的住房仅有年初存量房13883套、过渡安置房4606套,而房屋征收已达到28292户,扣除进城3500户外,还有6303户(借、租房)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虽然载体建设建设按照序时进度快速推进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征收进度和安置需求。

3、工程监管履责不到位,工程质量问题多

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责任不到位,部分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监理未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准入和工序报验把关不严,致使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工程质量问题多。从每次的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工程质量监管责任未完全到位,原材料送检不及时,有的甚至不送检;钢筋型号、规格、绑扎与设计不符,部分工程使用的钢筋无吊牌、无质保书和检测报告;有的工程甚至使用“瘦身”劣质钢筋,5月份随机抽测62组钢筋,合格43组,合格率为69%,极大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基础设施不完善。调研发现,部分集中区道路尚没有形成路网,且路况质量差。给排水系统中,生活用水质量较差,雨水基本上呈自流状态,生活污水缺乏处理。一些乡镇的街道处在交通要道上,脏乱差现象特别突出,街巷空间严重恶化。垃圾回收点缺乏,许多乡镇尚无垃圾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设施中商业服务、教育、医疗、体育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偏少。农民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5、集中区产业支撑不足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工业增加值低;工业基础薄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要求具有主导作用的重大项目缺乏;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不能支撑居住区经济的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发展方向迷失。

(二)、建议:

1、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回应农民合理诉求

农民集中居住的进展有多快效果有多好,既取决于政策的力度和到位程度,也取决于农民的预期和满意度。集中居住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把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不要以大多数人的意愿为借口而无视少数人的意愿;要相信群众,不搞对立,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征收工作。征收补偿要合理及时,要尽可能降低农民集中居住的成本。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提倡采用统建分购、统管代建、统管自建三种模式并存;户型设计要美观实用、体现多样化;打破就地安置的框框,实行跨村、跨镇建安置。总之,要给农民置业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

集中区住房质量是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成本和进度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两大基本因素。建材价格有涨有跌,可以通过与建材企业大量采购,签订长期合同,或政府组织定点采购来压低。建筑工人的人工成本,却一直在上涨,而且只涨不跌。房地产商要避免亏损或多赚利润,一种手段是通过优化管理,增强控制成本的能力,另一种手段就是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集中区住房建设工期普遍比较紧张,基本只有正常住宅建设的2/3左右,甚至更短。容易导致手续不完备、施工环节达不到要求的时间、在不适合施工的气候条件下强行施工等。加上级考核排名,进一步加大了工期的压力,也增加了质量风险。

要保障集中区住房质量,一要把住建材质量关,二要对工人及施工技术进行层层交底,三要坚持样板先行、分户验收。更为重要的是,要严厉问责,形成安置房与官帽挂钩的法律捆绑处罚机制。最关心自己将来居住房屋的质量的惟有住房的业主。所以,政府还可以因势利导,赋予购房业主足够的话语权和监督权,搭建购房业主与开发商进行市场博弈的平台,架构起制衡机制,让他们跟踪监督保障房建造的每一个细节,整个流程。

2、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迁居

政府要淡化经营城市理念,确保农民受惠得益。囿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广大农民没有享受到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利益,大量的农村人口事实上被制度性排除在平等享受城市福利之外,导致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严重缺失。农民集中居住是一项政府推动型的农民非农化过程,为此,应调整城乡利益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策性补偿。

坚持低地价、低房价,稳定安置房价格;政府提供贷款贴息,减轻农民购房负担。加强经济适用房、廉住房等保障房建设,对特困户、病灾户、残疾户等弱势群体,政府不仅要进行兜底保障,而且要优先进行建设。

3、加大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 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政府对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投入。统筹城乡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乡镇附近集中区纳入污水管网收集范围。远离乡镇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应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整合农村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使供水管网乡村联片、城乡一体。使农村自来水工程逐步与城市供水联网,做到同水网、同水质、同水价。

4、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成本包括煤气、自来水、物管费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原来房前屋后的自留地没有了,连蔬菜也得到市场上购买,事实上降低了农民生活水平。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不仅是形式上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提升,要解决集中区产业支撑不足问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通过村企对接,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创造新的就业模式。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在合适范围内,规划建设养殖区域,适度发展小规模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三产,成立第三产业配套服务机构。鼓励村集体主动承接在本地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后勤服务,积极组织农民从事社区服务、家政等工作。

另外,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农民的现代化,要加强各类培训,用现代知识和技能武装农民。

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办法

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办法 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的意见》(成委发〔2016〕5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有关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16〕41号)、市统筹委《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成统筹〔2016〕124号)、《中共双流县委双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有关工作的意见》(双委发〔2016〕27号)、《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的通知》(成房发〔2016〕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第二条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民集中居住区包括新居工程、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村聚居点。第三条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应以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向城市化过渡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民安置户合法利益,倡导居住改变生活、物管引导文明,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第二章要求第四条镇(街道)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所涉及的村(社区)应增设物业管理对口部门,压滤机

滤布厂家配置适当的专职人员,接受县房产管理局的指导。第五条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后的物业管理,应当尊重安置户意愿,可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社区)代管或聘请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管理人管理,也可以自行管理。其物业管理应在县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履行物业管理职责。第六条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应当实行前期物业管理。对农民实施拆迁的主体单位,应在拆迁协议(合同)中明确前期物业管理相关内容,并加强前期物业管理的宣传引导工作;前期物业管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依法选农第七条提供物业服务。聘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民集中居住区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特点,制定《管理规约》等公共制度,编制《房屋使用说明书》、《住户手册》和物业管理方案及其考核办法,并负责对安置户进行入住前物业管理规范的培训工作。第八条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物业管理纠纷,依据相关法律、政策予以处理。第九条县房产管理局应当参加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物业管理方案的审定并对方案落实 情况进行检查。第三章公共服务配套第十条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条例》规定配置物业服务用房,物业服务用房不得低于房屋总建筑面积的2 ,并不得少于80平方米。其中位于地面以上部分用房面积不得低于物业服务用房总建筑面积的50%,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平方米。物业服务用房依法属本集中居住区全体业主共有,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侵占、处分或改作他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改革的春风吹暖了祖国大地,幸福的生活普及了大江南北,在党对农村各项惠农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踊跃参加了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培训学习,深感体会很多很多。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农业生产的也有很多奥妙,真是行行出状元。在农广校学习十多天来,体会很深,肩上的担子感觉很沉,强烈的责任心也觉得很浓,只恨自己来的太迟太晚,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很有大作为的”。农村是一所大学校,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很多,农业生产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一年一个样,从传统的人工生产到生产操作机械化,这样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 在学习期间,我努力学习,倾听农业专家及老师们对果蔬栽培技术,科学种田方法精心的讲解,并学习施肥,防虫治病等技术。不懂不要装懂,勤思好学,学习过硬的科学种田技术,把科学种田的技术,做好传帮带的作用,带领村民科学种田,发家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村民,不辜负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希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是我们农民的好学校,感动最深、体会最好,衷心祝愿县农广校越办越红火,祝各位专家、领导技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与农民打成一片,为广大农民热情服务,做好农民的良师益友。篇二: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 心得体会 我叫xxx,通过参加本次新型职业农民“水稻班”的培训,本人心得颇多,感受甚深。特别是各位 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许多都是我们平时不知 道的。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似是而非的。老师的讲 课通俗易懂。 刘赋华书记讲的新兴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 发展新理念,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新型农民 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及要求,还有其他老师的 精彩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新型农民,我们要关心人民身体健康,种植绿色环保食品及蔬菜,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要注重环境污染与农药的安全使用。在 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要学习发达 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所 学知识,用到现实工作中来,依靠科学发展农业。 同学们,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 精品文档推荐精选文档推荐 十行,行行出状元,让我们在党的光辉普照下, 努力学好农业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以 致用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添砖加瓦,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感谢区农业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 习机会,谢谢! 精品文档推荐精选文档推荐篇三: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根据省、苏州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破除二元结构,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落户,引导农民入住集中居住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2.统筹建设,集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向城(镇、区)集聚。合理确定农民安置公寓房和集中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对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全面推行公寓房。 3.依法管理,体现特色。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定程序规范安置房建设。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安置用公寓房以优质地块选址、多层与高层合理搭配、并按城市社区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农民

集中居住区,既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 三、目标进度 到2012年,全市50%以上农户进城进镇进区集中居住;再用5~8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农民集中居住。 四、实施重点 各规划区预拆迁集中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拆迁集中一批;农村危房改造集中一批;城乡环境整治集中一批;1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整合集中一批;其他需要进城(镇、区)的农户集中一批。 五、主要政策 1.农民进城进镇、农房拆迁安置。 (1)凡是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和市、镇规划区以外因社会公益事业、经济建设需要成片开发所涉及被拆迁的农民住宅,采取拆迁或预拆迁办法,并以公寓房进行安置。具体拆迁安置补偿按太政发〔2003〕79号、99号和太政发〔2009〕68号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2)对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区域外的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进镇落户的,采取“土地换保障”办法,实行“拆一还一”、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3)本市无农村居民户口的家庭,目前在农村仍有宅基地和房屋的,对自愿拆除房屋、原宅基地交回集体的,享受“拆一还一”政策,实行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4)凡属拆迁或预拆迁安置的农民公寓房,五年内办妥土地证和房产证。五年后上市交易的,确保每户留用居住面积人均不少于30平方米。

小区景观规划建议

小区景观规划建议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买房就是买环境,这一观点已得到大多数购房者的认同,所以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近年来格外引人注目。环境成为楼盘最大卖点之一已是市场现实。因此对于小区景观规划已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南宁部分楼盘的小区景观规划上的特点 荣和山水美地 景观设计说明: 1、重视项目与环境的协调,在保证自然系统的生态完整性的基础上,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创造生态型居住社区为目标,创造宜人舒适的空间。利用山体与水系,形成山水相依,人居其间,尽量维持生态绿色的体系;尊重环保,只用石头、混凝土、金属和经处理的木头与地面接触。 2、用景观建筑学的方法构筑社区综合景观(如社区观景长廊)等,充分博采中西园林之长,创造最理想的社区居住环境;环境营造上做到亲和、自然,避免矫饰造作,作到高品质高档位,力求自然并富有浓郁的人文氛围。 3、住宅建筑采用坡地Townhouse多层洋房沿等高线错落布置,配以阶梯住宅及部分小高层住宅突出天际轮廓线的变化,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香榭里花园 景观设计说明: 香榭里花园占地约20万㎡,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约900户近3000人。是纯法式、低密度、高绿化、具有现代感的高尚人文社区。近80000平米的绿化面积+近4500平米的水景+近百种珍贵植物,国际化纯法式的园林设计,现代法国气息洋溢于社区每一个角落,约300米长的巴黎春天步行街演绎法式生活情怀。 翡翠园 景观设计说明: 翡翠园占地540亩,在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形成“人文、环境、建筑”和谐统一的总体布局。翡翠园保留原有山地特征,围绕碧湖映月景区

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见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目前整体进展顺利,试点已经全面铺开,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规划相对滞后,协调力度不够,建设标准不高、政策有待完善等具体问题,还普遍存在着“土地”与“资金”双重瓶颈,为克服困难加快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认识 (1)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由生产方式变化所决定的的农民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变化,是一个客观的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结合点,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必须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这项工作纳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格局之中,统筹谋划,加快推进,为我市的城乡建设创造空间,提供动力。 (2)要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市、区、乡村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通过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严格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 (3)坚持城乡统筹的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目前,全市1072个村庄中,现状城区村112个,现状镇区村80个,其他村880个。这种分散的村庄布局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必须从规划入手,打破城乡界限,根据产业布局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引导广大农村最终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产生活方便,体现现代文明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4)坚持适度集中的原则,市规划区、园区、镇驻地应当根据城市发展和产业领取情况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撤并现在村庄,市开发区、泰钢工业园、莱城工业园、钢城区可考虑重点规划建设2至3万人的规模化集中居住区,为城市的拓展提供动力,凤城、张家洼、高庄、鹏泉、艾山等四个办事处,可考虑逐步将大部分村纳入集中居住区。其他乡镇驻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引导镇区村和周边村集中建设居住区。不在城区、镇区、园区范围的村庄,也可综合考虑交通、产业、区镇等因素,因地制宜规划好集中居住区建设。同时对山区、偏远地区等不适宜搞集中居住的地方,也要明确重点抓好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 (5)坚持规划相衔接的要求。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要着重处理好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 (6)抓好修建设性详细规划的落实。要改变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已经定点确定的集中居住区要加大投入,一次性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这是统一风格,提高档次,完善功能的关键。

最新-关于加强我区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精品

关于加强我区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我区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体现着政府建设管理城市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居民的切身利益。 近几年来,我区的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房地产开发及管理已经成为庞大的系统和产业,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不到位、国家规定的结合民用建筑建设防空地下室工作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房屋维修基金管理混乱、物业管理滞后等问题,影响了我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区住宅小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区建设局会同区规划分局、房管局、人防办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对居民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今后,在科学编制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时,应进一步明确应建的基础设施,做到功能完善,配套齐全。 特别是针对目前住宅小区幼儿园、学校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督促开发商和投资者按照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的要求在编制居住小区详规时,将幼儿园、中小学校优先规划在开发的地段内,设置在交通便利、安全、便于接送的位置;应规划幼儿园、中小学校而没有规划的,有关部门应不予审批。 要加大对居民小区规划的公示力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格按已批准的规划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不按规划实施者,一律不予验收,一律不核发产权证书。 二、进一步强化人防意识,加大易地建设费收缴力度针对当前我国处于长期和平时期,部分领导、单位和群众国防观念淡化、人防意识不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易地建设费漏缴现象严重的实际情况,建议区领导统一认识,管理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人防意识,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一)强化国防意识,杜绝逃建、漏缴现象。 去年我区实际征收易地建设费仅有万元,以各种方式减免的费用高达多万元。 国家、省和部委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坚持以建为主,确因地质条件限制不能修建的,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 除国家规定的减免项目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减免易地建设费。

关于推进乡镇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 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避免了农村房屋的重复建设、重复拆迁,有效缓解了拆迁工程的安臵矛盾;推进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臵;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农村民房散、乱现状,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新农村的繁荣和文明。近年来,我镇按照靠近现有城镇、靠近工业区、靠近商贸市场的“三靠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快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我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启动较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镇总人口46125人,总面积68.66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居)。2006年,陈中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先期启动,2010年又同时启动了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其中五堡小区已入住40%,河东小区已经部分建设完成。大部分集中居住区能按照“三集中、三靠近”的原则,结合区位、交通、村情及农民意愿进行规划设计。绝大部分集中居住区为两层砖混结构,面积在150㎡-180㎡,联排。考虑农村特点,多数带有院子,大门宽敞,便于车辆进入,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位

臵。至2011年,全镇共有陈中、五堡、庙庄、河东、捐元、王庄、陆圩、伏尧8个村(居)及镇区启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总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3500套,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 二是投入加大,配套设施日渐完善 镇政府规定,在集中居住区建设前,要预缴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用于集中居住区的基础建设。通过“村村通”解决了部分小区的道路建设问题,同时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居住区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向上争取、农民自筹等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了小区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基本配备垃圾房、公厕等公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商业网点用房、农贸市场、学校、幼儿园、图书室等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 今年全镇将新铺农村等级公路22公里,新建垃圾池40个,下水道3600米,垃圾房4个,公厕1个,配备垃圾车一辆,基本向农民集中居住区倾斜,将极大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是档次提升,建设品位逐步提高 我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经历了从零散向集中、两层向多层、砖混向框架的转变过程。集中居住区的档次不断提升,建设的品位也在随着集中居住区的推进逐步提高。建设之初,多是有条件的村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小规模开发沿街、

论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一)

论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一) 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开放空间的居住区公园,它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引导人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从而改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文化环境)。同时由于居住密度的增大、能量消耗的高涨,居住区公园中的公共开放空间将会得到重新评价,成为人们接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重要场所。具体设计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自然要素 当人们游玩于自然山水之间,在审阅自然美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精神品质的自然升华,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也是古人的至高追求——天人合一。如今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却成为可望不可及幻境,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不断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逃离出来,这一现象可以在周末开往郊区的车流,假期涌向风景区的人流中被每一个人亲身体会到。这反映了我们居住环境中自然风景的缺失,同时由于城市绿化的缺失,也导致了城市热效应不断加剧。居住区公园,被人们认为是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绿洲”,是居住区的“绿肺”,公园中自然景象如树木、山水以及四季的轮回给人们视觉上的放松,提供了人们接触自然的有效场所。因此为了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要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自然要素。而在居住区公园设计中常用的自然要素是水体、绿色植物、阳光等,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有如下考虑: 1.1水体 “水为万物之源”,有水才会有生命。在居住区公园中水体的设计就应表现出人与水千丝万缕的感情:首先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比如位置关系恰到好处、空间大小关系适中;水体各要素的关系,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间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属要素很好衬托主体;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即人的亲水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和形式。简单的嬉水池在设计水深应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同时尽量设置过滤装置以防止儿童可能饮用池中水。其次,形态上有动静之分,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1.2绿化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居住区公园的绿地结构上的一般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上应由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操。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X村地处X镇西北部,紧邻X,与X交界。全村辐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X年该村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要求,建设川西田园风貌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农村综合体,小区占地X.X亩,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安置农户X户,X人。 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X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遵循“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秉承“新生活、新家园、新风尚”的时代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挥群众参加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方式创新。 一、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三个服务 在X新村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坚持“城乡一体、农民主体、产业先行、美化环境、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以建设“业兴、家富、X、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综合配套,做好新村建设规划、风貌控制、社会化管理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新村建设规划。本着“边建边管”的理念,政府按照群众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小区建设的风貌控制,统

一房屋外墙装修,及时纠正违反规划要求的操作行为,严格控制整体风貌。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配套建设;完善水、电、路、气、光纤电视、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抓好三次产业的配套发展,确保群众增收。 二是落实群众主体作用。根据X村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在充分征求群众愿意的基础上,搞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力争把X新村建成“望得见山、见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田园新村。镇、村两级先后组织项目区群众X批X人次,外出学习新村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次组织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研究制定新村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等规划方案,政府主要负责引导群众、协调市级规划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三是新村管理社会化。在广泛学习先进经验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村两委+业主委员会+物业中心+群团组织+监督委员会”监督管理机制和分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小区X幢X户农户划分为X个区,民主选出X名区长、X 名区代表,召开小区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专职物业管理,服务小区居民,实行“一四五”民主管理模式,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常态化管理。 二、建立三类组织奠定管理基础 一是设立小区党小组,联系带动群众。小区内的X名党

关于农民技能培训及素质提升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技能培训及素质提升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问题,探讨对策,促进农民就业,按照区组织部、区大村办、区团委的工作安排及精神指示,对我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乡镇党委、政府、区人劳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基本摸清了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提高农民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作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点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劳务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工作,建立了劳务管理机构,市、县(区)、乡(镇)三级劳务组织体系基本建立。把劳务输出建成我市的一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的共识正在形成。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以上情况说明,我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三)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 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构成。体力有先天的体力(优生的结果)和后天的体力(优育和锻炼的结果);智力有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文化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从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成规的作用不断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在我区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困难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同农民收入程度显著正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正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较低。 通过对这两种农户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靠科学种田,后者凭经验办事;前者勇于探索,后者墨守成规;前者讲究效益算着干,后者不计成本懵得走。

工作心得: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最新)

工作心得: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最新) 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是促进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是解决“三农”突出问题、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资源的惠民之举。X镇作为县域副中心、淮安北大门,涟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快相对集中居住的路径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X镇地处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交界,是淮安、涟水北大门,现已与灰墩镇高度融合发展,距淮安市区50公里,距涟水县城25公里,距涟水机场35公里,京沪高速、宁连高速、236、326省道贯穿全境,南北六塘河、公兴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59平方千米,辖37个村(居),454个村民小组,3万户,16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四级以上公路122公里;镇区建成面积6.9平方千米,镇区人口7.2万人。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集中居住点18个,包含14个小区、三个中心村和1个自发集中居住点。现有集中居住点占地1854.7万亩,总投资37878万元,共有房

屋2626套,实际入住2550户。另有占地约5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盐店村集中居住点正在加紧推进中,项目已于2018年9月开工,预计2019年6月完工。 二、落实现状 1.党建先行引领创新。X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局,以党风带动政风促进民风,以党建先行先试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通过党员干部先行整合来带动村居的组团发展和群众的民心融合,为集中居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X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走访和征求意见,报县委批准后,成立了X镇公兴河农业示范区党委、X镇六塘河风光带片区党委和X镇杨口片区党委,三个片区党委组织关系仍隶属中共涟水县X镇委员会。同时,选拔一名副镇长兼任片区党委书记,所辖村居一名村(居)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提名其他村(居)书记为委员,共同负责整个片区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综合管理。 2.整村推进夯实基础。X镇坚持将整村推进作为推动相对集中居住的有力抓手,坚持不懈抓好落实推进。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镇召开了工作部署大会,号召各村(居)抓住机遇,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盐店、七里和扁担三村在充分调

关于坡地住宅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于坡地住宅设计的几点建议 收稿日期:2006-09-02 作者简介:刘剑卿(1968-),女,工程师,山西国辰公司,山西阳泉 045000 李海军(1969-),男,工程师,阳煤集团地质处,山西阳泉 045000刘剑卿 李海军 摘 要:针对日趋紧张的住房需求问题,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坡地作为住宅用地的方案,并就此方案的实施提出几点关于 坡地住宅设计的相关建议,指出为满足住宅区规划和建设的经济要求,要善于运用各种规划布局手段,从而为居民提供 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坡地,住宅设计,住宅用地,住宅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T U 241 文献标识码:A 阳煤集团位于山西省中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 地。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好转,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 加,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对矿区(丘陵地区)来说,仅有的一点平地 上,建筑物早已是鳞次栉比,再加上采空区等塌陷因素的影响,为 满足人们日趋紧张的住房需求,不得不把建筑物搬到山坡、山地, 开发和利用坡地以缓解住房用地的紧张,这样给设计人员提出了 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阳煤集团二矿西煤台危房改造、三矿麻地 巷危房改造、一矿西坡危房改造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和探索, 有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住宅小区规划要能够适应那些可能引起 灾害发生的特殊和非常情况,如火灾、地震、空袭等。因此,必须对 各种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并按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水、防 震构造、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地下构筑物等作必 要的安排,使规划有利于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程度。 1)对于坡地住宅小区规划,必须考虑坡体、山体的稳定性。 通常来说,建设单位、开发商以及住宅的设计施工人员均不 具备识别和鉴定潜在灾害因素的能力,应由有资质的机构(最好 是专业的咨询机构)对坡体、山体的稳定性作出鉴定,得到宜于建 设该类型建筑的结论,以免建设单位和开发商盲目投资,也是对 住户身心安全负责的体现。 2)住宅小区是城市的有机单元,应和谐地融于城市背景当 中,体现在小区道路网与城市道路的延续和延伸。同时,居住区 道路也是城市道路的末稍之一,因此,合理有序的道路系统规划 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的方便与安全。 坡地住宅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要密切 结合地形,这样才能达到合理、安全、经济的综合效益。首先,车 行与人行道路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由于人行道的适用纵坡范 围与车行道是不一样的,在坡地地势起伏大的情况下,人行道更 容易随坡就势,或拾阶而上,如果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分设,就能 更便捷和减少道路工程的土石方量;其次,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山区、丘陵区的道路一般要求顺等高线设置,主要道路宜平缓,因 为主要道路通行的车辆和行人较多,交通量较大,所以纵坡应尽 可能小些,而次要道路等级较低,为减少土石方量,可以在允许的 纵坡范围内取较大的控制值,当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 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自行车推行车道。道路路面可酌情 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 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当坡地居住区区级道路为尽端式道路 布置方式时,居住区内应根据GB 5010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规范要求设置回车场,用地有条件时最好按不同的回车方式安 排相应规模的回车场。此外,如果在小区主要道路(行车道路)两侧布置底商住宅等服务设施时,应适当加宽人行道宽度,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因此,坡地、山地道路网的格式与平原地区是大不一样的,道路用地面积也会因此适当增加,一般指标可按照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的高限值选用。另外,居住区区级道路应具有道路交通的普遍性功能,不仅要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求,还要为必要进出的清运垃圾、粪便,递送邮件,搬运,消防、救护等市政公用车辆提供方便;居住区道路虽不能象城市道路那样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但最少有一条与城市道路直接相通的行车道路。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消防、急救等要求。3)住宅建筑造型选择是住宅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住宅建筑造型可以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方便生活,美化城市景观,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因而必须予以重视。由于住宅建筑不仅量多面广,而且在体现城市景观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规划布置前,首先要合理地选择和确定住宅建筑类型。坡地住宅选择合理的造型在节省投资、节约用地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地形高差较大地段,可选择点式住宅,亦可采用错台单元式住宅。点式住宅因其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等特点而受到坡地住宅设计者的青睐,但在寒冷地区,外墙太多会对节能不利。选择点群结合的平面布置更有利于实现综合节能指标。单元式群体组合住宅亦可在水平和垂直面上空间利用的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单元形式,在垂直面上的变化产生跃层式和错层式,还有形体上作一些变化的台阶式住宅等。坡地住宅由于自然地形的因素,本身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若设计者在住宅类型选择时善于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再采用一些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坡顶等手法,不但可达到良好的造景效果,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而且可以节约用地,减少土方。对坡地的处理还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手段,既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又能因地制宜,减少投资,节约能耗。4)住宅小区是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和社会的缩影,其规划与建设的水平,反映着居民在生活和文化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面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主要标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同时,由于住宅是使用年限很长的社会商品,人生的时间几乎有一半是在住宅小区中度过的,住宅小区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宁。因此,坡地住宅群体平面组合设计

城市居住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软质景观设计) 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专业:景观学时:6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城市居住区级公园的规划设计,使学生熟悉、掌握城市公 园的基本规划设计要求及其规划方法与步骤。 2.通过对公园绿地的种植设计,了解及熟悉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 内容及方法,掌握运用植物造景的一般规律。 二、设计要求: 1.分析基地现状条件及区位环境特点,了解、收集相关环境背景 资料,对交通、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并以文 字和图式的方式提出结论。 2.公园主要功能设置包括:安静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 区、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在上述主要功能要求范围内,自 行确定及布置各类活动用地及完成景区划分与组织,并完成公 厕、电话亭、服务点等公用设施的布点。 3.规划设计总用地:5.73公顷,其中含城市高压走廊:1.34公顷; 4.园路及铺装场地占地:〈15% 5.管理建筑占地:〈1.5% 6.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4.5% 7.绿化用地:〉70% 8.综合考虑人流、交通、功能分区等条件,在满足交通性、游览 性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公园交通组织,区分各级园路,确定公 园主入口、次入口、专用入口的位置及数量,并合理组织入口 广场、人车疏散及安排停车。(车位数:30) 9.在公园各功能区中,结合现状条件及各景区构想,运用风景造 园手段,合理利用及改造地形,创造多个具有独特风格、引人 入胜的景点,对其进行艺术布局,并选择其中1-2个重要景点 进行详细设计。 10.完成重要景点的详细设计。(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及主要小品建筑 设计) 11.图纸内容及要求: 分析图(比例自定):区位分析、地形及主要现状条件分析、交通分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少数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不强 我们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从逻辑上讲如果个体在综合比较了迁居前后的成本收益,确认其迁居后的收益确实超过迁居前的收益那么从行为意义上讲,个体就有迁居的意愿。 绝大多数农民对集中居住持支持态度,少数农民出于守故土,恋旧家的传统思想制约以及担心生活成本的上升有一定抵触情绪,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和老年人群。 2、征收速度与建设速度不平衡,部分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 载体建设全年目标任务为3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3692户、153万平方米,载体建设速度虽然很快,但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的只有青阳、双沟、界集、魏营、孙园、石集、上塘、瑶沟、陈圩、天岗湖、曹庙等11个乡镇;房屋征收全年目标任务为21100户,目前已完成28292户,完成比率达到134.09%,其中有15个乡镇提前、超额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征收速度远远大于建设速度。 房屋征收没有得到有效安置。1-5月份,全县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13692户、153万平方米,但还不能投入使用,能够投入使用的住房仅有年初存量房13883套、过渡安置房4606套,而房屋征收已达到28292户,扣除进城3500户外,还有6303户(借、租房)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虽然载体建设建设按照序时进度快速推进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征收进度和安置需求。 3、工程监管履责不到位,工程质量问题多 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责任不到位,部分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监理未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准入和工序报验把关不严,致使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工程质量问题多。从每次的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工程质量监管责任未完全到位,原材料送检不及时,有的甚至不送检;钢筋型号、规格、绑扎与设计不符,部分工程使用的钢筋无吊牌、无质保书和检测报告;有的工程甚至使用“瘦身”劣质钢筋,5月份随机抽测62组钢筋,合格43组,合格率为69%,极大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基础设施不完善。调研发现,部分集中区道路尚没有形成路网,且路况质量差。给排水系统中,生活用水质量较差,雨水基本上呈自流状态,生活污水缺乏处理。一些乡镇的街道处在交通要道上,脏乱差现象特别突出,街巷空间严重恶化。垃圾回收点缺乏,许多乡镇尚无垃圾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设施中商业服务、教育、医疗、体育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偏少。农民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5、集中区产业支撑不足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工业增加值低;工业基础薄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要求具有主导作用的重大项目缺乏;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不能支撑居住区经济的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发展方向迷失。 (二)、建议: 1、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回应农民合理诉求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开展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建筑的灵魂。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确保居住区建筑设计满足发展需要。本文对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各类居住小区建设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给人类提供理想的居住环境,确保现代居住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和统一,必须要重视居住区的建筑设计。 二.现代居住区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在进行居住区建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强调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属性。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建筑的造型、尺度以及风格等均会对城市景观产生重要影响。②注重建筑本身的景观视野设计。为了给居民提供各种方便,突出小区的功能性和参与性,应注重建筑本身的景观视野设计。③良好的建筑使用功能。工程设计水平越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就越完善,在确保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应加强建筑的使用功能。④与功能一致的结构布置与选

型。对于建筑设计,应重视结构的选型与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工程概述 某工程用地为整体成不规则梯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最短约50米,最长段约92米,地块北侧为河流,东侧为现状厂区,西侧为市政服务中心,南侧为市政道路。本工程规划净用地11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275.65平方米,其中地上90033.8平方米,地下9241.85平方米。 2.居住区规划理念变化 现代居住区规划理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规划居住区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污染排放、能源消耗以及土地资源等因素,合理规划居住区布局,实现住宅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规划居住区时,需要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教育需求、文化需求、交往需求等精神需求,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提供有利条件,保证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三,建立“共享社区”理念。在规划居住区时,需要在空间和布局结构等方面体现“均好性”原则,需要为所有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成为每个人的领地。需要注意的

浅谈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农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工是拥有农村户口,曾经从事农业生产,现已进入城镇,在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所列的数据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已占据我国全部第二产业岗位的57.6%,商业和餐饮业岗位的52.6%,加工制造业岗位的68.2%,建筑业岗位的 79.8%。可见,农民工是活跃在城镇经济建设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已经与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进步密不可分。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欠缺,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据最新调查显示,在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43%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有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仅占14%。近年来,党委、政府相当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如政府部门实施了“阳光工程”,工会开展了“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给农民工提供了免费培训的机会,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组织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急待解决。 一、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总体是适应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部分农民工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找工作、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种田解决吃饭问题,外出务工则解决挣钱的问题。等到年龄稍大一些,还是要回到家乡,继续耕耘着祖祖辈辈赖以生计的土地。因此,在他们看来,外出务工不是永久性的生存之道,甚至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举动,因而他们从事的工种就具有不确定性,什么好干干什么。由于他们自身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就业工种局限性大,所以就业岗位大都是集中在农产品的粗加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建筑业、服装、家政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也使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更何况,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要承担两方面成本,即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学费、书费和杂费等;机会成本是指接受技能培训而放弃的就业机会的潜在收益。少数农民工认为,参加职业培训,既要付出直接成本,又要承担可能丧失工作的机会成本,损失眼前利益是相当不合算的。另外,工学矛盾突出。进城务工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实属不易,到岗后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他们弃工参加培训不太现实。因此,没有时间参加职业培训或者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制约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目前普遍实施的职业培训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做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农民工参与。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城市生活。他们希望能够接受到对提升自己技能水平有切实效果的培训,而不愿接受低效的培训。二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农民工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虑农民工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培训往往进行统一教学,不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培训科目设置比较单调,无法完全适应农民工的要求。一般的培训机构只开设了计算机、电子、电焊、美容美发、缝纫编织、家政服务等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