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项目概述

1 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

i.《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

j.《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

k.《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l.《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m.《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n.《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

o.《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

p.《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q.《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

r.《地籍图图式》(CH 5003-94)。

s.《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2008)。

t.《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u.《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v.《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w.《**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度分带,中央子午线

为东经106°30′。

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已有测区资料及起算数据来源

已有测区资料

1.1986年原**市土地局委托原******测制1:1000地形图约

12平方公里。

2.1994年至2004年**市相关测绘部门先后所测的1:500地

形图约73平方公里。

c.覆盖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地籍数据(右江区建成区和城东

工业园部分单位)。

d.******生产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

e.近期利用航空、卫星影像制作的1:5000或1:10000比例尺

正射影像图。

f.******提供的(河池-**)C级GPS网点和**右江河谷D

级、E级GPS控制网成果。

g.******提供的Ⅰ田南线、Ⅲ巴都线、Ⅲ武平线等水准线路

的水准点。

h.原有土地权属界线核定书和地籍图件资料。

i.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和变化等有关资料。

j.建设项目征地及近期土地征用、转用的有关资料。

k.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资料。

l.辖区行政区划代码表。

以上已有资料可利用于控制点的选埋、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作为修补测的工作地图

控制网精度要求

控制网平面精度

GPS测量精度分级表表3

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点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设备和人员投入

设备投入

南方灵锐系列GPS RTK仪器一套(基准站一台,移动站二台),中海达HD-8200X系列单频GPS接收机6台套, NA2水准仪1台套,标尺一副,埋石工具一批,汽车1辆。

人员投入

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10人,司机2人。

网布网方案和外业实施

布网方案

在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埋设二级和图根控制点。每幅图至少有1个二级控制点(含二级以上),每个点至少保证能与一个点通视。按照设计书要求,每幅图至少布设2个埋石控制点,总共布设控制点不低于6个,并便于设置全站仪及加密控制测量使用。观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执行。

外业实施

选点埋石

按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要求,对二级和图根控制点进行埋石。为了达到控制目的,并兼顾有利于控制点的长期保存,采用了室内设计和野外实际选点埋石相结合的措施,共布设二级控制点94座,其中埋石93座,由于有一些一级控制点选择的位置处于公路,城镇街道,晒谷场等水泥地面上,所以采用了刻石的措施,共计1座,埋石图根控制点176座,非埋石图根控制点852个,达到了布设合理、密度均匀的控制目的,满足了测图的需要。

整个外业测量采用6台中海达单频GPS接收机,该仪器标称精度为

5mm±1ppm,其性能可靠,精度指标高,现场量取仪器高和填写外业记录登记表。**测区采用的市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进行观测,均匀选取两个一级控制点作为起算点,每台仪器作为流动站进行观测,保证每个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与固定站的有效同步观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有个别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由于点位环境复杂,作业人员延长了观测时间。同时,为了保证成果可靠,在观测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的同时,每个控制网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一级控制点进行观测,以达到检核的目的。在固定站发生变化的同时,作业人员对每个控制网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二级和图根控制点进行重复观测。

控制网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进行整网平差

快速静态定位控制网

数据预处理

基线向量的预处理采用中海达《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处理,同时对因卫星失锁而造成的极个别基线解算粗差进行人工干预处理删除不健康因素后,共取合格基线条,所有基线的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差均符合规范要求。

3.2.2 GPS网平差

由于本测区范围较大,所以本测区共分为8个小网进行观测和平差计算二级和图根埋石控制点共施测个点,其中16个起算点,8个检核点,共812条基线,解算后全部合格。GPS网平差采用中海达《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包》完成。平差步骤,利用《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包》软件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在1980西安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3.2.3 精度分析

a)三维无约束平差结果评估

三维无约束平差结果,每条基线边长的精度指标列于表4,其中最弱(差)边精度为1/25432,全网相对精度的平均值为1/254356,证明GPS快速静态测量控制网的内符合精度是相当高的。

基线边长相对中误差表4

b)二维约束平差结果评估

二维约束平差后,二级和图根控制点的主要精度指标列于表6、表7。

基线边长相对中误差表6

平面点位中误差表7

注:M为中误差△为限差

从表6、表7可以看出,本测区快速静态定位观测过程中,点平面点位中误差最小值为,而最大值为,比《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5cm小,而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36456,全网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35267,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1/10000的要求。说明二级和图根GPS控制网测量精度完全可以达到《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

4.非埋石图根控制测量

本测区非埋石图根控制点共852个。在土质地面上,采用打入木桩的方法布设控制点;由于有一些控制点选择的位置处于公路,城镇街道,晒谷场等水泥地面上,所以采用了打入水泥钉的方法布设控制点。所埋设的控制点按照设计书的要求两两通视,极个别困难的地方也保证至少一个方向通视。

本测区非埋石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RTK的方法进行观测,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设计书的要求,根据本测区实际情况,均匀选取多个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点进行点校正后,求取7参数,然后每次观测前均检核已知点,整个测区检核X坐标最大误差米,Y坐标最大误差米,高程最大误差米,符合观测要求。在确保精

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才开始作业,每天收测前也进行检核。为了保证成果准确,每个点均观测三次,求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两次观测值差均不超过米,符合设计书的要求。

5.结论

**市二级和图根控制网的布设是合理的。从平差结果以及精度分析统计均表明:**市二级和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和外业观测符合规范要求,内业预处理和网平差方法合理;非埋石二级和图根控制点测量作业方法正确,精度符合要求,提交成果准确可靠。

******

2010年7月2日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项目概述 1 概述 1.1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测区概况 **市地处广西西部,** 地区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1.3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9.63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1.4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1.4.1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GPS静态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南备课讲稿

GPS静态控制测量实施指南 一、综述 GPS网建立过程分3个阶段:设计准备、施工作业、数据处理1.设计准备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选点埋石、仪器检测。 1.1项目规划 ①位置及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覆盖范围及控制网的控制 面积 ②用途及精度等级:控制网的具体用途、所要求达到的精度 或等级。(各级GPS网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 极限误差。) C级网用途:三等大地控制网、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 级网用途:四等大地控制网; E 级网用途: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建筑施工 等。 (由于本基坑工程跨距较长,基坑深距大,暂定C、D级测量精度 GPS测量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的精度用下面公式表示:

σ为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mm,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比例误差系数,单位1 X 10-6 ,d为相邻点间距离,单位为km。 城市GPS测量精度指标:(本工程选用四等) GPS高程拟合板块: 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联测, GPS点需要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点重合,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 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个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 为GPS控制网点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的GPS点正常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他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 ③点位分布及数量:控制网点的分布、数量及密度要求。 (GPS网点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依据城市测量规范三等基线平均距离为5km,四等为2km,鉴于平时土方开挖收方测量需要5km左右设置一控制观测点。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GPS W量专业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 编写者:年月曰 审核意见: 审核者: 职务: 年月曰

项目概述 1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 34'—106° 47',北纬23° 46'—23° 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邙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四川路桥集团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 A合同段第四分部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A合同段第四分部 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目录 1概述 1.1工程概况 1.2技术规范 1.3 技术依据 2测量实施 2.1 测量准备 2.2控制点选点 2.3控制点埋设 2.4、数据采集 2.5、数据传输 2.6、预处理 2.7、基线解算 2.8、GPS网平差 3提交资料 附件1 控制点成果表 附件2 控制点示意图 附件3 平差报告 附件4 控制点点之记 附件5 GPS观测手薄

四川路桥集团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A合同段第四分部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叙永(震东)至古蔺(二郎)高速公路A合同段第四分部地处德耀镇集美村四组至德耀镇集美村1组之间,里程为K9+670~K15+819,全长6146米。该段地形属于盆周山区向云贵高原北部过度地带,整个区域内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沟谷纵横。标段范围内有桥梁、路基、隧道、涵洞等工程,为了方便以后施工需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在标段范围内布设施工控制网。范围内大部分为水田旱地,呈台阶状,大部分控制点只能布设于旱地田埂边。测区范围内只有有一条土质机耕道贯穿,机耕道路面窄,路面质量差,交通不方便;另外由于地形复杂为测量选点增加了难度,测量通视条件较差,因此不宜采用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宜采用GPS静态测量进行首级控制测量。 整个标段呈带状分布,里程较短,面积较小,可以视作平面,对控制点进行了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和高程拟合。 1.2、技术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JTJ_T_066-1998) 1.3、技术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G09、G10、T55-1、T55-3进行GPS控制测量,其中G09、G10、T55-3在解算时将平面坐标和高程一并带入解算,T55-1则只将平面坐标带入解算。平面坐标系为业主提供的工程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5°、投影面高程0米),高程基准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根据要求,本次GPS静态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为四级GPS控制测量,然后根据首级控制点利用RTK技术采集施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采集施工控制点时不少于30秒。 2、测量实施 2.1、测量准备 1、人员配备

完整word版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概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测量依据、原则 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 测区情况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08°57'、北纬34°13'附近。位于长安大学校本部东院,测区北临育才路,东至雁塔路,测区内为教学区,地势平坦,建筑物以及树木较多,通视条件较差。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7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2.2已有资料 测区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可考虑联测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如测区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 控制网起算数据3.2. 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国家等级点必须有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网的起算数据。如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 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独立坐标系可选用已已建成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也可以在实习是自己建立。 2.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并转换为测区相应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1956黄海高程系统。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或UTC时间系统。 2.5GPS网的布设 采用三台GPS接受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 2.6GPS网的选点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 3.1GPS外业观测 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项目概述

1 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 i.《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 j.《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 k.《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 级GPS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 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准备工作 技术设计 选点埋石 野外观测 数据处理 平差计算 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技术报告 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级GPS空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 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级GPS空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准备工作一技术设计一选点埋石一野外观测一数据处理一平差计算一质量检查与自 检报告一技术报告一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准备工作 E级GPS空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 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 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选点埋石 选点 1 ?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离公路不小于50m 5.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6.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 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 米。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7.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8?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GPS空制点,尤其是当点位 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 9.选点完成后提交工作总结;及其它相关资料,包括点之记信息、本点与相邻点网图、实地选点方案等。 10.选点结束后,实地选点方案必须经过业主或质检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 入埋石阶段 埋石 1. 标石类型:地面采用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混 凝土普通标石(i ),楼顶采用建筑物上标石(j )。标石尺寸如下: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任务概述 由于校园改造,校园实习场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实践教学,需要重新建立校园控制网。校园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 级GPS 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 测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校区经过长期建设,故行道树高大,像篮球场北侧道路。高大的树木在很大程度上给GPS 测量工作带来了不便。 校园周边现有北京市C 级GPS 控制点4个,分别为:西直门桥、紫竹桥西、公主坟、复兴门桥。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 δ=22)*(d b a 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 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 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安徽省合肥市城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安徽省合肥市城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万河上游。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拨121米。主要河流有赵河和潘河并在测区东南部交汇,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测区内道路成网,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省道豫49自北向南纵贯测区,省道2324横穿东西,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包括城区及其附近地区,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3°12′21″-113°19′30″,北纬39°00′13″-39°01′42″之间,面积为96KM2。测图范围大致为东经113°53′59″-112°58′31″,北纬39°01′35″一33°05′42″,面积为 36.75KM2,合1:1于图幅147幅。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2.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3、CHl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l003-95《测绘产品检查评定标准》。 5、《合肥市1:1000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成图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坐标系的选择 测区平均高程85m,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7°,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20带,3°带的第39带。GPS网的平面坐标系统选用54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 四、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上海中翰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的Smart-3100IS型GPS测量系统,为12通道单頻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Smart-3100IS型GPS测量系统配备有Planning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pectrum Survey 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GPS实测和数据处理时采用的其它设备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五、四等(或D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45个,其中已知点4个,未知点41个,组成最小同步环135 个,多边形异步环8 个(计算选取)。独立基线54条,其中必要基线44条,多余基线10条,平均重复设站数为1.7/站。多于《规范》规定的1.6/站。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项目概述

1 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 i.《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 j.《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 k.《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修订稿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项目概述

1 概述 1.1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1.3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9.63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1.4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1.4.1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GPS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专业: 测绘工程 班级: 2011260 学生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 王利刘万林成伟赵超英 赵丽华杨成生瞿伟黄观文 实习地点: 眉县太白实习基地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一、测区概述 此次实习区域为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位于宝鸡眉县太白山脚下,属秦岭山脉。基地内有房屋、水池、花草、山丘(植被茂盛)。既有平坦的的生活区域,也有陡峭崎岖的山地,这为控制测量提供了很好的地物地貌条件。测区的山上部分虽植被茂盛,但多数为矮小的灌木或者其它杂草,无高大的能遮挡视线的植被,所以通视情况优良,便于接收机的架设和RTK的施测。其次,无论山上还是山下,都有方便的道路,各个控制点都方便到达。 二、实习任务 1、静态测量:在导线控制测量网的基础上,再新增两个GPS控制点,总共布设8个GPS控制点,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施测一个D级GPS网,为动态RTK提供基本控制点,满足实习需要。

2、动态测量:根据GPS静态测量所获得的控制点成果,作为动态GPS测量的基本控制点。以此作为位置基准,开展RTK GPS测量工作,完成太白山实习基地 1:1000的地形图测绘。 三、实习目的 了解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和动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四、施测单位 五、实习时间: 2014-5-21--------2014-5-28 六、作业依据及参考资料: GB/T 184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 七、(一)GPS 静态测量方案 1、布网方案 采用三台华测GPS接收机按边连式施测GPS控制网,等级为D 级。 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差成果为测区 相应的独立坐标系坐标。高程系统采用WGS—84大地高系统。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系统或UTC时间系统。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2.2技术设计 2.4选点埋石 2.5野外观测 2.6数据处理 2.7平差计算 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2.9技术报告 3.0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 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 选点埋石 2.2.1 选点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指南]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指南]D 级GPS 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D 级GPS 空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 : 桂林理工大学 编 写 者 : 黄均毅 2010年 12 月 6日 审核意见 : 年月日 桂林市七星区GPS 空制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 七星区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北至迭彩区,南至 穿山公园,西至象山区,东 至桂 林环城公路。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 150 米。测区房屋较多,通视不是很好。 但测区平坦,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 110?17' 49" - 110?19' 57" ,北纬 25?15' 50" - 、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1、《GPS 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 2、本次实习《技术设计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CH2001-92)。 城市各级GPS 空制网平均边长 表1(单位:km ) 等级 C D E 一级 二级 平均距离 10,15 5,10 2,5 1 城市各级GPS 空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表2 25?18' 00" 之间。 4. 国家

等级固定误差 a 比例误差b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 10 5 1/120000 D 10 10 1/80000 E 10 20 1/45000 一级10 20 1/20000 二级15 20 1/10000 表3: 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相邻点间平 均距离/km 水平分量垂直分量 /mm /mm B 5 10 50 C 10 20 20 D 20 40 5 E 20 40 3 三、坐标系的选择 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横轴加常数500000m GPS的约束平差选择桂林本地的自建坐标系统和无大地水准模型的椭球,卫星星历采用广播星历。四、起算数据 点名点号北坐标东坐标高程 羊角D002 2797286.431757.57 206. 山669 228 屏风D001 2797937.430882.47228.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分类号:教材密级:秘密 编号:01 新校区控制点测量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名称:11土管01班第三组 2013年 1 月 6 日

一、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要求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 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 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本次实习的范围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先布设E级 GPS控制网,在测区内布设了5个GPS控制点,再进行GPS控制 测量。黄金校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一个基本无干扰的测区,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二、作业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三、坐标系的选择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本次实习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四、作业流程 1、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3台中海达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 5mm+1pmm·D,D以Km计),为双频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中海达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olution 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2、E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5个,其中已知点2个,未知点3个,组成最小同步环3个,多边形异步环3个(计算选取)。独立基线5条,其中必要基线7条,多余基线0条。(2)GPS观测 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3中海达型GPS接收机,同时在三个 GPS点上进行观测, 有效观测卫星数≥4颗, 时段长度≥90分钟。 丈量天线高度, 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 在三次较差不大于 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结束观测时, 再丈量一次天线高, 以作校核。在观测过程中, 自始至终有人值守, 并经常检查有效卫星的历元数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通知其它两台仪器, 延长

【技术】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关键字】技术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情况 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需要在燕郊约20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级GPS网。 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岛260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金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深远。 测区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18.7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1.5℃-11.7℃,常年平均降水量650.9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183天,最大冻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 3.测区范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61°51′,北纬39°53′—39°57′。 测区位置及面积 X:718.0km—724.0km;Y: .600—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22.0km2。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1996年12月1:43500燕郊开发区总体规划图1幅,该资料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数。该测区的中央子午线经度117°。图中包括地形、地物点。由于该图测绘时间久,同时图中无控制点、导线点,因此改图仅供参考。 测区有国家三角点数个,其数据如下表:

最新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编写者:黄均毅 2010年12月6日 审核意见: 审核者: 年月日

桂林市七星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 七星区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北至迭彩区,南至穿山公园,西至象山区,东至桂林环城公路。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测区房屋较多,通视不是很好。但测区平坦,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0°17' 49" - 110°19' 57",北纬25°15' 50" - 25°18' 00" 之间。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1、《GPS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 2、本次实习《技术设计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城市各级GPS控制网平均边长表1(单位:km) 等级 C D E 一级二级 平均距离10~15 5~10 2~5 1 〈1 城市各级GPS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表2 等级固定误差a 比例误差b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 10 5 1/120000 D 10 10 1/80000 E 10 20 1/45000 一级10 20 1/20000 二级 15 20 1/10000 表3: 级别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km 水平分量/mm 垂直分量/mm

B 5 10 50 C 10 20 20 D 20 40 5 E 20 40 3 三、坐标系的选择 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横轴加常数500000m。GPS的约束平差选择桂林本地的自建坐标系统和无大地水准模型的椭球,卫星星历采用广播星历。 四、起算数据 点名点号北坐标东坐标高程 羊角山D002 2797286. 669 431757.57 206. 228 屏风山D001 2797937. 388 430882.47 7 228. 35 教七栋D004 2797945. 018 430555.18 2 176. 748 五、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中海达集团和南方公司的GPS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这些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后处理解算软件,完全能满足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南方数据转换软件为南方GPS后处理程序、中海达数据转换软件为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基线解算及平差软件均为TGO1.60,能够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GPS实测和数据处理时采用的其它设备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六、D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