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第6章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

1.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逐渐能够协调感知和动作,通过感知和动作来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细分为六个子阶段,详细描述了婴儿从对世界毫无目的地探究世界到有目的的探究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皮亚杰认为,婴儿刚生下来并不认识世界,也不会有目的地探究世界,但是循环反应为他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特殊手段。

重复发生的反应,即循环反应。

3.客体永久性指当一个物体离开婴儿的视线后,婴儿能够意识到其持续存在。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4-8个月,初步获得客体永久性,能够寻找自己丢弃的东西。

8-12个月,能够寻找藏起来的东西,出现AB错误

1-1.5岁,不再犯AB错误

1.5-2岁,完全获得客体永久性,即使没有看到物品被藏起来,也会寻找。

第二节婴儿和学步儿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

一、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

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

2.高振幅吮吸法:让婴儿吮吸一个镶嵌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吮吸动作,研究婴儿对环境的感知。

3.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

4.习惯化方法

用习惯化方法测试婴儿分辨两种不同刺激物的能力时,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一种刺激物,使婴儿习惯化,然后呈现第二个刺激物。如果婴儿能做出区分,便会便显出去习惯化——即婴儿密切关注新刺激物,同时呼吸或心跳频率改变。

二、知觉的发展

(一)听知觉的发展

新生儿对人类的语音特别敏感

7-10个月的婴儿,更喜欢听分句与分句之间自然停顿的句子,不喜欢听非自然停顿的句子

9个月,对符合母语的重音规则的口语更感兴趣,听的时间也更长

(二)视知觉的发展

1、图形知觉

0-2个月的婴儿,更喜欢看那些他们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即中等复杂、对比度高的视觉图形,尤其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运动着的图形。

2-12个月,婴儿的视觉系统迅速成熟,逐渐能够辨别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形,并且能够进行整合以知觉到完整的视觉形状。

2、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

研究结果发现:

2个月,心率下降,表现出兴趣。

6-7个月,会爬行的婴儿比不会爬行的婴儿更加惧怕视崖。

(三)多通道知觉

指婴儿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知觉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婴儿很早就有所表现,如2、3个月的婴儿会自动的将头转向声源,看到近旁有趣的物体就想用手抓。表明婴儿知道物体的声音、形象以及触摸是相互联系的。

(四)知觉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知觉丰富化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觉某一客体的时候,每一次都增加了对该客体的认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整合到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改变、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使之更详尽、丰富和完善。

2、吉布森的知觉分化理论

儿童知觉的发展就是逐渐学会区分出专属于不同事物的不变特征的过程。

三、记忆的发展

以前,人们一般认为婴儿缺乏记忆能力。现在发现,约2个月婴儿便具有记忆能力。

既然婴儿有记忆,为什么人们记不起3岁前发生的事呢?婴儿的记忆和成人的意义有本质的不同吗?

观点一,与大脑皮层的成熟程度有关。只有皮层的额叶及其他有关结构成熟到能以某种方式贮存信息时,才能把多年以前经历过的事件提取出来。

观点二,发展自传体记忆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生命的头几年,个体的自我发展还没成熟到能成为这种记忆的依托者;二是个体必须具有能说出个人经验的语言技能,并在成人的帮助下,将这些经验整合到个人有意义的生活经历中,称为个人自传式的生活故事中的一部分

第三节婴儿和学步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一般模式

●前语言期(准备时期):在生命的头10~13个月,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前语

言阶段,即儿童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之前的时期

●单词句时期(12月~18月)单词句时期,一个词常常代表一个整句的意思。

●多词句时期(18月~3岁)多词句时期,儿童言语从简单句到复合句发展

?(1)1.5~2岁,开始将单词组合成简单的句子,如“妈妈袜子”

?以电报句为主,只包含关键信息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省去

了冠词、介词等

?语言爆发期。一般会从被50个词汇增长到400个。

?普遍的错误类型

◆过度泛化

◆扩展不足

?(2)2-3岁,复合句开始发展

二、言语获得的理论

(一)学习论

模仿和强化

(二)先天论

言语学习的敏感期

人脑中有一个天生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到这个系统中贮存了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语法规则。

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语言最容易习得。

(三)相互作用论

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先天论都不能得到研究的完全支持。一些理论家试图将两类学派的观点结合起来。

交互作用论认为,生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语言发展的进程

皮亚杰:思维和言语的关系

1.言语对思维发展的促进:

言语在广度和速度上增强了思维的能力

2.思维对言语发展的促进:

思维独立于言语,认知发展是言语发展的基础

三、言语早期发展的个别差异和促进

(一)言语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

1、利用一切机会与儿童作言语交流

利用一切机会与儿童作言语交流

抚育者可以把照料婴儿的行为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婴儿将词语与具体意义联系起来。

抚育者和婴儿经常参加“共同注意”活动,并告诉婴儿当时注意的事物的名称

抚育者要经常和婴儿对话,婴儿可能当时并不懂你的意思,但是言语信息输入的越多,越有利于儿童言语的发展。

2、利用“妈妈语”促进婴儿的语言发展

妈妈语:又称儿童导向语言,指那种专门说给儿童听得语言,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所用的词句、语调、语速等)都需适应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

妈妈语意味着母亲认识到和孩子作语言交流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妈妈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跟儿童言语发展水平相比带有“略前性”

第4节发展的个别差异

一、婴儿智力测验

婴儿智力测验是以知觉和运动反应项目为主,加上早期的语言发展和问题解决任务等项目组成。现今最流行的是贝利婴儿发育量表。

我国最流行的是范存仁编制的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测查对象:从出生到三岁的婴幼儿

测查内容:包括智力量表和运动量表

智力量表:目的是用来评价感知敏锐性、注意分辨能力以及对外界做出反应的能力,早期获得的物体永久性、记忆、学习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语言发展,共121个项目

运动量表:用来测查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的发展,例如对身体控制的程度、大肌肉协调、全身运动的发展以及手和手指的操作技巧的发展等等。共61个项目

所得的分数用DI,即发育指数来表示。

发育指数的主要价值在于对孩子当前的发育状态做出评价,以了解偏离正常发展的程度

(二)对婴儿智力测验的评价

婴儿智力测验的预测力如何?

大多数被测查的个体从学步儿到青少年期智商有相当大的变化。早期智商高的不一定后期智商也高

原因一,被测查的对象婴儿在生理心理上极不成熟,极不稳定

原因二,测验项目编制的局限性,也影响其预测效度

但是从应用效果来看,对于筛选高位儿童仍然是非常有效的。

研究发现,婴儿习惯化和非习惯化的速度能最好的预测3-11岁儿童的智力发展。因为它测查的是“思维的速度”,这是每一个聪明儿童的特点。

二、影响智力个别差异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儿童正是通过与社会上更成熟的成员的相互交往活动,逐渐掌握越来越成熟的具有文化意义的思维方式。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用游戏的方式向儿童提出各种挑战性的任务,让儿童玩各种有助智能发展的玩具,难度适中的任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儿童早期最重要的社会生活环境。研究人员编制出home量表,通过观察与访谈,收集家庭环境的各种信息,以评价儿童的家庭环境质量。

家庭内有组织的并富有刺激的物理环境,加上良好的情感社会环境能预测儿童的早期智能发展。

第7章婴儿和学步儿的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

第一节婴儿和学步儿情绪发展

一、基本情绪的发展

1.婴儿生下来是否就有情绪生活?

儿童的情绪生活有生物进化的根源,婴儿生下来的头几周,就能从他们面部表情推测出他们已经具有所有的基本情绪。

(一)快乐

新生儿,对合适的触摸、声音和动觉刺激作出自发的微笑反应。

2~3m,对成人注视作出自发的社会性微笑

3~4m,对非常兴奋的刺激大声发笑

6~8m,对社会性刺激感到愉快(如见到下班的爸爸、妈妈)

10~12m,对惊奇的事件发笑(如藏猫猫)

(二)恼怒和惧怕

恼怒

新生儿,对不舒服的刺激作出恼怒的反应,如哭叫

4m开始,啼哭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刺激范围变大,逐渐分化

惧怕

惧怕情绪在第一年的下半年开始有所增加

(如不敢玩发声玩具,认生,分离焦虑)

陌生人焦虑一般在6-8个月发生

二、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反应

头几个月,能跟抚育者面对面地模仿各种表情

7~9m,情绪知觉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将面部表情作为整体模式加以识别,如区分积极表情和消极表情,从而作出不同反应。

1岁,开始能利用别人的表情作为社会参照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

三、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

2岁,出现更高等级的情绪——自我意识情绪,这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如内疚,妒忌,骄傲

第二节意志发展

一、自主性的发展

第一反抗期

2-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渴望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成人的要求产生对立和冲突,出现第一反抗期。

这一危机的解决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对子女的独立性给予更多的支持,并注意合理的指导,子女就能发展一种自主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更积极的探索客观世界,否则则产生自卑感,不敢大胆尝试。

二、自我控制的发展

第二年上半年,儿童能够认识抚育者的要求和愿望,能听从成人的简单吩咐。

自我管理: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照料者的要求。

自我管理是社会化的基础

情境性顺从:儿童的服从依赖于不间断的父母监控

约束性顺从:不需要提醒就自愿听从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约束性顺从增加,情境性顺从减少。

3岁,自我管理才能全面发展起来

三、意志的培养

中心任务:鼓励其独立性,发展自控能力

(一)鼓励独立性

提供各种机会,让婴儿操作各种玩具、物品,当遇到困难,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让婴儿自己尝试克服。

对儿童“我来干”的愿望给予更多的支持

(二)发展自控能力

1、发展言语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帮助儿童掌握有关动作的词,如拿来,放下

表示愿望或者指令的词,如别动,好

2、学习行为规则

为了防止和克服儿童的任性、执拗,应从小训练儿童学习遵守有关的日常生活行为规则,为儿童的行为设置合理的界限。

成人要求要明确、一致、一贯

第三节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气质的发展

气质: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

气质是在个体生命早期就出现的,在行为方式上以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表现出来的心理的动态特征。

1、气质的测定

九维度测定法

2、气质的分类

三种类型儿童

1.容易型儿童 40%

面对新情境,他们比较主动而不是退缩,适应性强,通常伴有积极情绪

2.困难型儿童 10%

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他们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的事物和人适应较慢

3.迟缓型儿童 15%

不活跃,抑郁,面对陌生情境时表现出退缩,适应较慢

其他儿童不能归如以上任何一类,有独特的气质特征模式

3、气质的影响因素

遗传

来自双生子的研究

来自害羞儿童的研究

种族差异

性别差异

环境

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环境影响,而是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去影响环境。 不同的气质特征及其人们对其做不同的反应。

文化差异

4、气质的发展

儿童气质的改变取决于儿童气质类型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度。

气质是非常稳定的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6月9日 定稿(1)

徐州幼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7.一般认为,婴儿从(D.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 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6、在(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具体运算阶段)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皮亚杰)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0、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 21.(A.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22.(A.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23.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2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早期依恋关系)。25.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阶段 26.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2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命令)。 28.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29.下列(D.攻击性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30.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A.奖励和示范)机制起作用。 31.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他律道德阶段) 32、在(A前道德阶段)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 33、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柯尔伯格) 34、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他律道德水平) 35、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习俗水平) 36、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C.前习俗水平) 37、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后习俗水平) 38、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认知能力)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39、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象征期)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 p18 -p19 +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 -P4 2. 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 第二章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P44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 -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 P49 02 名词 2. 序列研究 P51 01 名词 3. ABAB 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 P56 -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 P54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口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坏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Z屮,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屮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 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1、阐述个体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是思维的发生发展的阶段,婴儿并不是具备简单的感知运动反射, 其知觉的整合、表征及其关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等方而的内隐知识的迅速发展。 (2)幼儿期: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小学儿童: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10 到11岁。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2010.06.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建华:各位老师,今晚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并就各章容进行必要的举例,便于大家组织课程期末复习。 伍康:请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期末复习方向是什么?谢谢! 建华:伍老师:你好!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较明确的课程复习容,我将对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四章的已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文本)中,今晚将对后面的章节进行梳理。 建华:不知学生对已前这种复习方法感觉如何?以前是以综合练习的方法揭示各个知识点的。 伍康:老师,对不起,刚才没看到你的回复。收到。 邓红红:老师,晚上好! 我觉得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容易理解和接受! 伍康:同意邓老师的看法。另外,想请教老师在备课中有没好的或查找资料的方法推荐呢?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2010春试题类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邓红红:老师,能否简要说一下答题思路!谢谢! 建华:简答题简要回答述性知识点即可,论述题除阐明观点外,还需要对此做必要的解释,分析题之类的需要根据材料容按要求回答,阐明观点,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等。详细说明也可参见前几期的说明。 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1.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实证研究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题型举要:

发展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心理发展包括: ①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②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 ③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狭义的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 ①整体性、 ②社会性、 ③活动性 ▲皮亚杰(认识心理学)个性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活动(桥梁或中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④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第一加速期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加速期少年期(青春期)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第五单元) ▲关键期(第六单元)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①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②发展心理学的特殊性 发展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2.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 ①横断研究 ▲定义: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 人为的联结性(用不同年龄组的测试者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 组群效应(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差异易被当做随年龄增长而引发的发展变化) ②纵向研究 ▲定义: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

【划重点】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

【划重点】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 (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为复杂;另外还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 世代效应:群体中的年龄差异是由群体成长时的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而非发展。 2、纵向研究 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能系统的,详尽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被试亡失),反复测量(练习效应),时间较长(其他变量增多)另外还会受跨代效应的影响。 跨代效应:由于目标群体可能经历某一特殊年代,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同样的特征,这样的结果可能难以推广。 3、聚合交叉研究

综合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 4、双生子研究(格赛尔双胞胎爬梯实验) 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同卵双生子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5、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该专著推动了儿童心理的传记法研究,被认为是科学研究儿童心理的先驱。 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弗洛伊德理论与艾里克森理论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里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五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期末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四、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B: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性本能(泛性论)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他以动欲区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联系的动欲区,它是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刺激和快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学前儿童心理学(补专)期末复习指导(2011、5)

学前儿童心理学(补专)期末复习指导(2011、10) 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四种: (1)不定项选择题(20题,共40分) (2)判断题(10题,共20分) (3)简答题(2题,共20分) (4)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1题,20分)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上机。 考试时间: 90分钟。 复习参考 一、不定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为单选,五个选项为多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p4 A、0~3岁儿童 B、3~6岁儿童 C、0~6岁儿童 D、0~12岁儿童 2.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B)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著有《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P4 A、桑代克 B、普莱尔 C、加涅 D、巴浦洛夫 3.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著有(B)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P4 A、《学前儿童心理》 B、《儿童心理》 C、《婴儿心理》 D、《实验心理》 4.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BCD)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P9 A、阶段 B、发展速率 C、特色 D、风格 E、顺序 5.儿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ABC)。 P11~14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理论研究法 E、文献法 6.专家研究发现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的特征有(ABCDE) p21~22 A、肤色 B、身高 C、双眼皮 D、声音 E、下颚 7.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ABCDE)。 P30~33 A、母亲的生育年龄 B、母亲的营养 C、药物 D、辐射 E、RH因子 8.(C)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P38 A、认知 B、感觉 C、知觉 D、记忆 9.在婴儿的所有感觉器官中,(A)是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P41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 10.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认为,理想的视觉刺激位置在处于距眼睛(D)处。P41 A、5cm B、10cm C、15cm D、20cm 11.颜色视觉方面的重要缺陷是(C)。P43 A、中耳炎 B、先天愚型 C、色盲 D、聋哑 12.多通道知觉主要是指(ABE)之间的联合。 P45 A、视觉—听觉 B、视觉—触觉 C、听觉—嗅觉 D、视觉—嗅觉 E、视觉—动觉 13.空间知觉包括(ACE)等。 P48 A、形状知觉 B、多少知觉 C、深度知觉 D、高低知觉 E、方位知觉 14.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D)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P48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视崖设置 D、视觉偏爱 15.美国心理学家( B )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P48 A、皮亚杰 B、范茨 C、吉布森 D、沃克 16.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A)。 P53 A、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上下→左右 C、左右→前后→上下 D、上下→左右→前后 17.记忆的模式包括(ABC)。P5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 3.观察法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研究时,一般只采取一种方法。 4.客观性原则是研究儿童心理最重要的原则。 5.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7、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 8、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说明人 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9.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 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10、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三、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开始的。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前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4、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 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从生命全程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使我们了解各种心理能力发展趋势圴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的特点,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发解个体发展的纵向图景。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总结,更好地记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发展的内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心理发展”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是学习发展心理学首先要弄清的。心理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种系的发展 2、心理种族的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的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婴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4、“关键期”问题: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年看待敏感期。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它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化为发展性。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研究对象是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适用性时效性质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差被试容易流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这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万赖俱寂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高级心理机能决定心理发展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A)。 A、主体我和客体我 B、心理我和社会我 C、身体我和心理我 D、生理我和社会我 2、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B)。 A、实物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互动游戏 D、规则游戏 3、(B)是指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 A、自我提升 B、自我否定 C、自我贬抑 D、自我接纳 4、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B)。 A、类比 B、组织 C、归纳 D、复述 5、(B)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A、婴儿早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童年期 6、优先注视范式(D)。 A、也称习惯化范式 B、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技术 C、是一种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技术 D、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A)。 A、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C、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D、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 B、达尔文 C、高尔顿 D、施太伦 9、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B)。 A、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B、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

C、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D、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10、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C)。 A、个人经历、社会环境 B、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C、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 D、生活事件、人格、社会环境 11、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B)。 A、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12、强化说运用(C)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A、模仿学习 B、语言获得装置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13、亲社会行为是指(C)。 A、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B、侵犯行为 C、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D、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 14、青年期人格的变化表现为(C)。 A、情感波动越来越大 B、越来越外向 C、越来越成熟 D、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15、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叫(C)。 A、个性化 B、外化 C、社会化 D、内化 16、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C)。 A、4种水平和6个阶段 B、2种水平和4个阶段 C、3种水平和6个阶段 D、4种水平和8个阶段 17、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C)。 A、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B、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