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基础知识(高级2)

地质基础知识(高级2)

地质基础知识(高级2)
地质基础知识(高级2)

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节钻井地质知识

地质录井的主要任务是随钻采集各项地质资料,实时发现、保护、评价油气层,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录井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参能否迅速查明井区地下地层、构造及含油气情况,对油气田的提前和推后发现,对开发方案的合理制订和科学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岩屑录井

岩屑是地下岩石在钻头作用下破碎后,随钻井液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通常称砂样〉。钻进过程中,录井人员按地质设计要求的间距和相应的返出时间,系统采集岩屑,进行观察、描述,绘制成岩屑录井草图,再综合运用各项录井资料、测井资料、恢复地下地层剖面的全过程就叫岩屑录井。

岩屑录井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了解地下情况及时、资料系统性强等优点。它可能获得大量的地层、构造、生储盖组合关系、储油物性、含油气情况等信息。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录井方法。

(一)岩屑的识别与描述

在现场录井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如岩屑细碎、掉块混杂、钻井液污染等等情况,给岩屑的准确识别增加了较大难度。所以能真正地辨别真假岩屑、精细进行描述则是及时发现油气显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1)真假岩屑的识别

所谓的真岩屑是指在井底被钻头切削和钻井液高压喷射所破碎的岩石经一个迟到时间返出地表的岩屑,假岩屑则是已钻地层受钻井液冲刷或颗粒较大上返迟缓而同真岩屑一同返出地表的岩屑。

真岩屑通常颜色较新、颗粒小、棱角明显,而假岩屑一般颜色陈旧模糊、颗粒较大、边缘呈光滑圆润状。

2)岩屑描述

a.岩屑描述一般原则

a)熟悉区域地质特征及邻井剖面、油气显示情况;

b)大段摊开,宏观细找;

c)远看颜色,近查岩性;

d)干湿结合,调分岩样;

e)参考钻时、气测显示、钻井液性能参数变化、钻头使用情况、

压力参数变化情况,分层定名;

f)详细描述新出现的岩性,侧重含油岩性和特殊岩性的描述;

g)储集层岩屑做荧光分析。

b.碎屑岩主要描述内容

岩屑颜色、结构(粒度、圆度、分选程度、胶结物、胶结情况)、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褶皱构造、搅混构造)、

矿物成分、生物化石和特殊含有物、含油岩屑百分比、荧光级别、滴水

试验情况、污手情况、气体显示情况等。

c.各种常见碎屑岩描述内容

a)砂岩:颜色、脆性、粒度、形状、分选程度、主要成分、次要

成分、胶结物、孔隙度、烃显示;

b)泥岩:颜色、硬度、形状、含有物(主要成分、次要成分);

c)粉砂岩:颜色、硬度、含有物(主要成分、次要成分)、胶结物;

d)灰岩:类型、颜色、硬度、颗粒类型、颗粒大小、颗粒形状、

颗粒分选、沉积结构、次生变化、孔隙度、烃类显示。

d.碎屑岩的胶结

a)胶结类型:基底式、接触式、孔隙式;

b)胶结物:泥质、灰质、白云质、硅质、铁质、凝灰质、高龄土

质、石膏质等。

e.碎屑岩粒度级别划分

按颗粒直径(mm)来划分粒度级别,见下表。

f. 碎屑岩颗粒圆度级别划分

碎屑岩颗粒圆度级别共分三级,依次为圆状、次圆状、棱角状。g. 常见碎屑岩胶结物在现场的识别判断

a)泥质:滴盐酸不反应,经盐酸浸泡后,在其岩屑表面可见有泥污;

b)白云质:胶结致密,滴常温盐酸不反应或反应甚微,滴热盐酸反

应剧烈(起泡剧烈);

c)硅质:胶结致密、坚硬、断面较光亮、用小刀刻划不动,滴盐酸

不反应;

d)铁质:胶结致密,岩石多呈棕红色;

e)凝灰质:胶结致密,表面较清洁,岩石多呈灰棕红、绿色,滴盐

酸不反应;

f)高龄土质:胶结松散疏松,捻磨后呈白色粉末,浸水后颗粒易分

开,滴盐酸不反应;

g)石膏质:胶结致密较坚硬、用小刀可刻划,岩石颜色多呈白、灰

白色,滴盐酸不反应。

h. 现场鉴定灰岩和白云岩的简单方法

a) 灰岩:滴浓度5%的冷盐酸,起泡、反应剧烈,有吱吱声;

b) 白云岩:滴浓度5%的冷盐酸,不反应、不起泡,滴热盐酸,起

泡剧烈。

i. 碎屑岩命名方法

a)组成碎屑岩的成分在50%以上,则以此为岩石主岩性;

b)组成碎屑岩的次要成分在20~50%之间用“质”来表示;

c)组成碎屑岩的次要成分的比例小于20%的用“含”来表示;

d)岩石名称:颜色+胶结物+油气显示(含油级别)+粒度+岩性。

如主岩性为砂岩、粒度为0.15mm、胶结物为泥质含量为15%、油气显示为含油、颜色为褐色,则该岩石可命名为褐色含泥含油细砂岩。

j. 碳酸盐岩命名方法

a)组成碳酸盐岩的某一矿物的含量大于50%时,岩石名称以其定

名;

b)次要矿物含量在10~25%之间用“含”表示;

c)次要矿物含量在25~50%之间用“质”表示;

d)岩石名称:颜色+含油级别+主要结构成分+岩性。

如灰岩成分大于50%、含油级别为荧光、颜色灰色、次要成分白云岩含量30%,则命名为灰色荧光白云质灰岩。

k.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分为三种类型,即以孔隙发育为主的孔隙型、以裂缝发育为主的裂缝型、孔隙和裂缝均有所发育表现的孔隙—裂缝混合型。

l. 火成岩描述的内容

火成岩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酸性指示矿物、暗色矿物、结构、构造、裂缝、气孔及含油气情况。

m. 火山碎屑岩描述内容

碎屑岩颜色、形状、大小、种类、成分相对含量、胶结物及胶结情况、结构构造、含油情况等。

3)岩屑荧光录井

a. 岩屑荧光录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a)能避免轻质油、低饱和度油层的漏失;

b)能鉴别沥青的性质,初步判断原油的性质和油气运移方向;

c)通过分析岩屑样品荧光发光颜色,了解油气在纵向上的变化,

在油气水层的判断解释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b. 含油气岩屑荧光颜色的种类

含油气岩屑荧光颜色主要有以下几种:浅黄、淡黄、亮黄、棕黄、乳黄、褐色、乳白色、浅兰色等。

c. 碎屑岩含油级别的划分标准

a)饱含油:含油岩屑面积占总岩屑面积的90%以上;

b)含油:含油岩屑面积占总岩屑面积的60~90%;

c)油侵:含油岩屑面积占总岩屑面积的30~60%;

d)油斑:含油岩屑面积占总岩屑面积的5~30%;

e)油迹:含油岩屑面积占总岩屑面积的5%以下;

f)荧光:肉眼难以发现含油岩屑,只有借助于有机溶剂或荧光分

析才能发现油气显示,一般荧光级别分为1~15级。

d.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的划分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分为三级:含油、油斑、荧光。其特征如下:

a)含油----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当含油较均匀,含油面积在50%

以上;裂缝为主的碳酸盐岩有较多含油裂缝和孔洞,且从缝洞中

渗出的原油侵染的面积大于25%以上。

b)油斑----肉眼可见到油气显示,但含油不均匀、呈斑块或斑点状

分布,含油面积在含油级别的界限以下。

c)荧光----肉眼难以观察到油气显示,需要借助有机溶剂荧光分析

仪来发现油气显示或通过标准荧光系列对比其荧光级别在具体

规定界限以上。

e. 荧光系列对比

荧光系列对比是指将溶有一定量待测岩样的溶液与事先配制成的该地区或油区15个等级的荧光标准系列溶液,在紫外光下进行发光强度

的对比,从而确定岩样中石油沥青含量的方法。

f. 岩屑或岩心中原油荧光与矿物发光的区别

现场录井作业过程中,对岩屑或岩心的荧光观察需要确定是否为原油产生的荧光还是岩石中某种矿物的发光,这一点对判断确定油气显示

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予以识别,有可能漏失油气显示,也有可能因误导

而造成决策失误和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鉴别其不同的方法是用四氯化碳(CCl4)溶剂滴照在直照下发光的样品,有荧光显示的为原油所呈现的荧光,可断定此样品为有油气显示

的样品;否则即为岩石中矿物发光,不是油气显示。

四、岩心录井

现场录井施工当中,一般都涉及到岩心录井,它包括两种状态下的作业,一个是钻井取心,一个是井壁取心。

一、钻井取心

钻井取心是指在钻进过程中,通过取心工具钻取一定长度的岩心。

d. 钻井取心之岩心的分段原则

a)根据绘制一定比例岩心柱状图的要求,对大于10cm的不同岩性、

颜色、含油级别、结构、构造、含有物、特征的岩心均予以分段

描述,厚度不足10cm的岩心,做条带处理;

b)凡位于筒顶、底磨光面上下的岩心、严重磨损的含油砂岩及有特

殊意义的标志层、化石蹭均应卡层细分,厚度不足1cm的应单

独进行描述。

e. 岩心综合图绘制原则

以筒为基础、标志层控制,准确确定钻具与电缆深度间的误差,合理校正,达到岩电吻合,恢复地层原始剖面。

f. 岩心描述要点

a)对碎屑岩重点描述含油情况、储油物性,具体描述顺序为颜色、

矿物成分、粒度、分选程度、胶结物含量、胶结程度、结构构造、

含油气情况、特殊矿物、化石、沉积旋回与上下岩性接触关系等。

b)对泥质岩类的描述则应按下述顺序进行:颜色、构造、特殊含有

物、古生物化石等。

c)对油层组分层界限上岩性、区域性标准层段和层破裂带的岩性、

不整合面等,要详细描述。其它岩性按各自岩性描述方法描述。

d)描述时必须使用专用符号。

e)岩石中特殊结构、构造、含有物、化石等所在位置一律以累计长

度确定。

f)重要的含油特征和各?沉积现象,如果有必要应画素描图。

2.岩心录井资料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1)岩性、岩相特征,进而分析沉积玭境;

2)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对比;

3)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及有摈厚度;

4)储集层的"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关系;

5)生油层特征及生油指标;

6)地层倾角、接触关系、裂缝、溶洞和断层发育情况等;

7)检查开发效果,莵取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资料;

五、井壁取心

(一)概述

井壁取心指用井壁取心器按预定的位繮在井壁上取出地层岩样的过程。通常是在中途完井、完井阶段进行。

取心器一般有36个孔,孔内装有炸药,通过电缆接到地面仪器车上,在地面控制取心深度并点火、发射。点火后,?药将取心筒强行打兤井壁,取心筒被钢丝绳连接在取心器上,上提取心器即可将岩性从地层中取出。

(二)井壁取心作业犄地质录井仫务

1.根据设计要求,地质师与取心技术人员、现场匰质监督?同确定井壁卖心位置、颗数,并由地质师填写取心通知单;

2.地质师严格把关,确保井壁取心采集到重要或指定的?位;

3.由地质?负责,专人出心;

4.岩心取出后应立即进行深帢对位,并进行岩心描述;

5.当取出岩心不符、收获率太低、长度不足1cm的应补取;

6.整理标注,并将其装入样品瓶内,按顺序装入井壁取心盒。

(二)确定井壁取心的?则

井壁厖心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地?的岩性、含油性、以及岩性和电性的关系,或者为满足地质方面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下列层位均应进行井?取心: 1.钻迓过程中有油气显示的井段,必须进一步用井壁取心加乥证实。

2.岩屑彑井过程中漏掉岩屑的井段,或者钻井取心时岩心收获率?高的井段。3.测井解释有困难,需井壁取心提供地质依据,如可疑油层、油层、沙搴同层、含油水层、气层等。

4.需进一步了解储油物性,而又未进行钻井取心的层位。

5.录井资料和测井解释有矛盾的层位。

6.某些具有研究意义的标准层、标志层,及其仆特殊岩性层。

7.丸了满足地质的特殈要求而选定的层位。

井壁取心具体位彮由地质、气测、测井绘解人员根据岩寃录井、岩屑录井、测井、气测资料,在现场进行综合分析,共同协调确定,并在眼踪曲线上标注出来,填写井壁取心通知单,交炮队取心。

(三)跟踪厖心

取心前,在被跟踪曲线上选一明显尖峰,该尖峰应在第一颗取心位置以下,被跟踪的明显尖峰是1197.3m,然后将带有0.45m电极系的取心器放到1197.3m以下,自下而上测一段0.45m电阻曲线,并用自动记录笔尖绘,在跟踪图上。对比跟踪图上两条曲线的幅度、形状是否一致,一致即可进行取心;若尖峰深度不一致,则应调节跟踪图,使两条线深度一致。

开始取心时,一边上提电缆,一边测曲线,当记录笔走到被跟踪曲线上的第一个取心位置时,说明井下电极系的记录点正好位于每一个预定的取心深度上,但各个炮口还在第一个取心位置以下。为使第一个炮口与第一个取心深度对齐,还必须使取心器上提一段距离,这段上提值就是首次零长。首次零长就是0.45m点极系记录点到第一炮口中心的距离。

对于第二个及以后取心位置,应当对准相应的炮口位置,而每个炮口间距为0·05m,因此上提值为首次零长与炮间距的差。

(四)岩心出简

当全部在点火放炮后,即将炮身提出井口,这时地质人员应依次取下岩心筒,对号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岩心出筒凡每顶出一颗岩心,立即把深度标上,防止把深度搞乱。出筒时要注意不要把岩心弄碎,尽可能保持完整性。对己出筒的岩心,由专人用小刀刮去泥饼,检查岩心是否真实,岩性是否与要求相符,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把深度和颗数通知炮队重取。

(五)井壁取心的描述和整理

井壁取心描述内容基本上与钻井取心描述相同。但由于井壁取心的岩心是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上强行取出的,岩心受钻井液浸泡、岩心筒冲撞严重,在描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描述含油级别时应考虑钻井液浸泡的影响,尤其是混油和泡油的井中,更应注意。

2.在注水开发区和油水边界进行井壁取心时,岩心描述应注意观察含水情况。

3.在可疑气层取心时,取心岩心应及时嗅味,进行含气试验。

4.在观察和描述自云岩岩心时,有时也会发现自云岩与盐酸作用起泡较强烈,这是因为岩心筒的冲撞作用使自云岩破碎,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大增加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与灰质岩类的区别。

5.如果一颗岩心有两种岩心时,则都要描述。定名可参考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岩电关系来确定。

6.如果一颗岩心有三种以上的岩性,就描一种主要的,其余的则以夹层和条带处理。

岩心描述完后,将岩性用玻璃纸包好,含油岩性及时封蜡,连同标签一起装入井壁取心盒内,并在盒上注明井号、井深和编号,对有油气显示的含油岩性通常用红笔打上记号,以便查找。此外,应填写送样清单,并将送样清单和井壁取心描述记录送交指定单位。

第二节石油地质知识

石油地质的基础,其内容包括油气的组成、物化性质等内容,其他生油层、储油层及生储盖组合等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讲述,但本章所阐述的内容是石油地质基础知识的基础,它对综合录井工作和资料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油、气运移

(一)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

1.渗滤;

2.扩散。

(二)促进油、气运移的外界条件

1.地静压力

2.构造运动力

3.水动力

4.浮水

5.毛细管力

6.细菌活动

二、圈闭和油、气藏

(一)圈闭的形成条件及类型

圈闭:圈闭指储集层(岩)中能捕获并聚集油气的场所(或容器)。它是一个被高位能地区和非渗透性盖层(或遮挡)联合封闭的低位能的孔隙性、渗透性岩体。

1.圈闭的形成条件

储集层;

盖层;

遮挡物。

2.圈闭的类型

1)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指储集层顶面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断裂)而形成的圈闭。这类圈闭的储集层一般具有较好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且横向上较稳定。圈闭的闭合区是由储集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加以确定的。

2)地层圈闭

地层圈闭指储集层因岩性或地层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它分岩性和不整合两类。这类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被岩性或地层变化而形成的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

3)流体圈闭(水动力圈闭)

流体圈闭是指储集层中因流体压力梯度(或流速)变化而形成的圈闭。

4)复合圈闭

复合圈闭是由构造、地层、流体等因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在圈闭形成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或相近)作用的圈闭。

(二)圈闭的有效性

1.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对应关系

油、气是在圈闭形成以后才能聚集起来。而早期形成的圈闭遭受破坏,油、气逸散后也可成为“干”圈闭。

2.圈闭的居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

油、气生成后,首先运移至油源区内及附近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因此,离油源区愈近的圈闭愈有利于油气聚集,而较远的圈闭有利条件则相对较差。

3.圈闭的有效容积

圈闭的有效容积决定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

1)溢出点

油、气、水充满圈闭后,多余的油、气、水就会外溢,开始溢出的点称圈闭的溢出点。

2)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称圈闭的闭合面积,闭合面积愈大,圈闭的有效容积愈大。

3)闭合高度

从圈闭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拨高差,称闭合高度。闭合高度愈大,圈闭的有效容积愈大。

(三)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是单个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有:

1.油、气、水――油气藏中的流体,这是油气藏最基本的要素。

2.储集层:具有一定连通孔隙(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率)能储存并给油气的任一类岩石。

3.圈闭:能聚集并保持油气而不使其散失的容器,它是储集层中被非渗透性岩层和高位能地带联合封闭的低位能地带(部位)。

(四)油气藏类型

1.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指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

构造油气藏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背斜油气藏和断层

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即称地层油气藏。

(五)断层与石油的关系

断层与油、气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可促使油、气沿断层运移,使已经形成的油气聚集遭受破坏,而散失;另一方面,它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对油气起封堵作用,阻止油气运移和扩散,形成断层遮挡类型的油气藏,而且对断块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几乎大多数油、气田都受断层的影响,变得复杂化了。

钻井地质基础知识

钻井地质基础知识 技术服务中心 1.地球及组成 地核的范围大约从地下2900公里至地心6371公里,主要是由铁镍组成。地馒的范围大约在地下33公里至2900公里之间,主要是由铁镁硅酸盐、金属氢化物和不同矿化物组成。最上面的一层硬壳,叫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又叫岩石圈。地壳的厚度各处不一:大陆上高山地区最厚可达60-75公里;大洋中一般小于10公里;平均厚度约33公里。 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的不同,分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 2.地层知识 地层(stratum)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 ☆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火山岩和。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1)火成岩,又名岩浆岩。是高热的岩浆从地球较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到地表冷凝后形成的.特点是无层次,块状,一般都很致密而坚硬。如花岗岩、玄武岩、正长岩等都是火成岩。(2)沉积岩。是母岩(即火成岩、变质岩和早期形成的沉积岩)受风吹雨打、温度的变化、生物的作用、水的溶解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地剥蚀、破碎,形成了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残余物质,这些物质经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洋等搬运,离开了原地,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下来,经过压实、交结、形成了沉积岩。沉积岩的特点是有层理,有化石(各种古代动植物的残骸遗体)。 (3)变质岩。是沉积岩或火成岩在地壳内部,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如高温、高压、岩浆的同化等)影响下,经过了变质作用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结构而变成新的岩石。例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花岗岩变为片麻岩。变质岩中没有残存下来的化石,它与火成岩的主要差别是具有变晶结构。如片麻岩、片岩、板岩等。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有十几种: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等等。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如硬度、塑性、研磨性的大小等)与组成岩石的矿物和胶结物的性质有密切关系。矿物硬度的比较级别如下: 1级——滑石 2级——石膏 3级——方解石, 4级——萤石 5级——石灰石 6级——正长石; 7级——石英 8级——黄玉 9级——刚玉; 10级——金刚石。 级数越高,硬度越大;目前发现的自然物质中,金刚石最硬。 3.沉积岩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地球科学导论》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海洋潮汐现象主要是由哪个天体的摄引作用引起的?()(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火星 2、三角洲是属于()地貌类型。( ) A.冰川 B.海洋 C.风沙 D.河流 3、土壤的本质是具有()。( ) A.肥力 B.生命力 C.无机质 D.有机质 4、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地幔 C.地壳 D.水圈 5、下面哪种作用不属于岩浆作用?()。( ) A.侵入作用 B.火山活动 C.上升作用 D.喷出作用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6、下面的岩石中不是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是()。() A.陨石 B.浮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下面的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的是()。() A.黑子 B.耀斑 C.日蚀 D.日饵 8、下列不属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A.黄赤交角 B.地方时 C.昼夜更替 D.南半球自赤道向极地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 9、地壳中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前五种元素依次为()() A.O>Si>Fe>Ca>Al B.O>Si>Al>Fe>Ca C.Si>O>Fe>>AlCa D.O>Ca>Si>Fe>Al 10、日本富士山是属于下列哪种喷发类型()。() A.中心式喷发 B.裂隙式喷发 11、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是()。() A.锆石 B.石英岩 C.叠石层 D.燧石 12、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 一、矿物 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岩浆岩与沉积岩及变质岩的主要区别标志有:①岩浆岩大多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因冷凝过快而呈玻璃质结构;②具有特有的矿物及结构构造;③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碎块,称“捕虏体”,接触处有热变质现象;④没有任何生物遗迹或化石。 2、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高温、高压或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液体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份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如:由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由石英砂岩变质为石英岩。变质轻者可保持原有岩石的一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就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就是收集、分析、表述与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与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与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就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就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就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就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就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就是总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就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就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就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要解决的就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就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就是调查或观察,二就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就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就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就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与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就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与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与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主要就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就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与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就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就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就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与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及关系。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 1 圈。 2 内部圈层。 3 4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98.74%,称为造岩元素。 7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 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 12、 先后关系。 13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 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 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安庆师范学院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质学基础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 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每空1分, 共10分)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 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 震属于构造地震。 ()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为65 %以上。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 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 岩。 ()8.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A 卷) 院系 姓名

)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 1 ?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 .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岩浆: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 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2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 石'。 3. 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3.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 裂构造。 4.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其 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 )。 2. 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 5,7,9 的矿物分别是( )、 ( )和( )° 3. 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4.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 )、( )和( )° 5. 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 )、( )和( )° 6. 晚古生代是由( )、 ( )和( )三个纪 1.地球内部层圈从外到内可分为( )和 组成。 (每空1分,共20分) 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 八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 三、名词解释: 分,共15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 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 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 级不连续面。 4. 地壳(A 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 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 ),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 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 物质 8. 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 成 2 种或 2 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 摩氏硬度计: 5 正长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 磷灰石石?6 石英? 7 黄玉?8 刚玉?9金刚石?10

12.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 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 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 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 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6.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 壳 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18. 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9. 火山喷发类型: 一、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式喷发类型) 二、中心式喷发:(1) 宁静式喷发型; (2) 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3) 爆烈式喷发型。 20. 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1) 环太平洋火山带; (2)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3) 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21. 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 22. 根据火成岩中SiO2 的多少,如同对岩浆分类一样: 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 52%、中性岩(52%-65% 和酸性岩(>65% 四大类。 23. 沉积岩: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 1.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 、生物- ) 2. 剥蚀作用(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 (二)搬运作用 1. 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重力等都可进行机械搬运

统计学基础知识

一、数据的特征值 (一)数据的位置特征值 1)平均值 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x 1,x 2,x 3….x n ,则样本的平均值x 为: n-数据个数; x i -第i 个数据数; ∑-求和。 2)中位数 有时,为减少计算,将数据x 1,x 2,x 3….x n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位居于正中的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3)中值M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4)众数 在用频数分布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若测定值按区间做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取区间中值)也称众数。 (二)数据的离散特征值 1)极差R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之差称为极差。通常R 用于个数n 小于10的情况下,n 大于10时,一般采用标准偏差s 表示。 2)偏差平方和S 各测定值x i 与平均值 之差称为偏差。各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称为偏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S 表示。 无偏方差 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的值称为无偏方差(简称方差),用s 2表示: ~ x _x _ x ∑ =--=-=n i i x x n n S s 1 2 _2)(1112 _ 2 _ 22 _ 1)(...) () (x x x x x x n -+-+-∑=-n i i x x 1 2 _ )(S = =

标准偏差s 2 (三)变异系数 以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只反映产品质量的绝对波动大小。在工程实践中,测量较大的产品,绝对误差一般较大,反之亦然。因此要考虑相对波动的大小,在统计技术上 上式中σ和μ为总体均值和总体标准差,当过程在受控状态下,且样本容差较大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和样本均值 估计。 _x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_____深度。(6分) (A) 670km处(B) 1000km处(C) 2900km处(D) 5157km处参考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是_____。(6分) (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参考答案:C 3. 矿物的_____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光泽参考答案:D 4. 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6分) (A) 花岗岩(B) 安山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参考答案:C 5. 在大陆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个不连续的薄壳,称为_____。(6分) (A) 残积物(B) 坡积物(C) 土壤(D) 风化壳参考答案:D 6. 下列风化作用类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氧化作用(C) 冰劈作用(D) 水解作用参考答案:C 多选题 7. 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_。(6分) (A) 岩浆作用(B) 构造运动(C) 风化作用(D) 变质作用参考答案:A,B,D 8. 下列属于矿物的光学性质的是_____。(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解理参考答案:A,B,C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C) 碳酸化作用(D) 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C,D 10. 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6分)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侵入岩(D) 变质岩参考答案:A,B,D 1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_____。(5分) (A) 构造运动(B) 地形(C) 岩石特征(D) 气候条件参考答案:B,C,D 判断题 12. 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地球内部圈层是否属于岩石圈部分?(5分)参考答案:错误 13.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外能和地球内部的内能。其中,内能是否包括重力能、热能、太阳辐射能、结晶与化学能等?(5分)参考答案:错误 14. 解理是否指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5分)参考答案:正确 15. 由于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共同作用,使岩石与外界接触的棱角部分逐步风化直至消失,最后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是否称为差异风化?(5分)参考答案:错误 填空题16. 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向下,分为地壳、地幔、地 核,其分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5分) 17.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按照透明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5分) 18. 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自上到下大致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及基岩。(5分) 单选题 1.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破坏,这个过程称为_____。(5分) (A) 剥蚀作用(B) 下蚀作用(C) 侧蚀作用(D) 侵蚀作用参考答案:D 2. 由于河流的下蚀作用,河谷、瀑布具有向上游迁移并逐渐消失的规律,这一现象称为_____。(5分) (A) 向源侵蚀(B) 袭夺现象(C) 截弯曲直现象(D) 牛轭湖参考答案:A 3. 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_____。(5分) (A) 侵蚀作用(B) 刨蚀作用(C) 溶蚀作用(D) 潜蚀作用参考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冰蚀地貌的是_____。(5分) (A) 冰斗(B) 冰蚀谷(C) 冲沟(D) 羊背石参考答案:C 5. 根据海水运动产生原因及特点,海水运动形式分为若干基本类型,下列不属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是_____。(5分) (A) 波浪(B) 潮汐(C) 洋流(D) 环流参考答案:D 6. 在海进沉积序列中,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_____。(5分) (A) 沉积物粒度下粗上细(B) 沉积物粒度较粗(C) 沉积物粒度下细上粗(D) 沉积物粒度较细参考答案:A 多选题 7. 根据流水在地面流动的特点,将地面流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波流(B) 浊流(C) 洪流(D) 河流参考答案:A,C,D 8. 河流的冲积物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5分) (A) 良好的分选性(B) 较高的磨圆度(C) 清晰地层理(D) 较差的磨圆度参考答案:A,B,C 9.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包括_____。(5分) (A) 机械沉积作用(B) 化学沉积作用(C) 生物沉积作用(D) 石化作用参考答案:A,B,D 10. 按照冰川的形态特征、规模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大陆冰川(B) 山谷冰川(C) 山麓冰川(D) 山岳冰川参考答案:A,D 11. 根据海水运动和滨海区的地势特点,将滨海区分为三个带,分别为_____。(5分) (A) 外滨带(B) 前滨带(C) 中滨带(D) 后滨带参考答案:A,B,D 判断题 12.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磨蚀破坏,这个过程是否称为河流的冲蚀作用?(5分)参考答案:错误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 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焗油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 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 22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 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25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