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窗3第2课时

信息窗3第2课时

信息窗3第2课时
信息窗3第2课时

信息窗3第2课时

一、预习学案

1、复习等式的性质

课件出示:看图完成填空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观察信息,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先找出等量关系,

再列方程并解答。

3、解方程

12x=96 x÷40=14

指名板演,说明解方程的依据。

二、导学案

1、回顾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介绍东北虎有关信息

预计到2010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03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出问题

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解:设2003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

3x+100=1000

2、思考交流探究方法

(1)初探:方程形式类比,引导知识迁移

提问: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

(2)研究: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

提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根据学习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方程。

交流算法:可以把3x看作一个数,运用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3x+100=1000 3x +100-100=1000-100即把方程转化成3x=900这类形式的方程,在运用另一个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求出方程的解。(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

(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

(3)再探: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

X=300是方程的解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方程。

把x=300代入原方程

板书检验格式

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再求出得多少。

3、补充练习应用算法

根据刚才学过的方法,求出下面方程的解。

1.2x-1.4=8.2

指名板演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ax±b=c这类形式方程的解法,要先把ax看作一个数,适时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并进行检验。

三、课堂检测

1、填一填

2x+5=21 5x-8=3.2

解解:

让学生说说填写的依据。

2、解方程

2+4x=3.6 8x+2=4.4 3x+1.5=6 2.5+10x=12.5

四、课后作业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课本69页自主练习第8题

先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课本70页第11题

滇金丝猴体长约为80厘米,它的体长比间蜂猴的3倍多5厘米,间蜂猴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合格率 第一课时

合格率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百分率的含义,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 2、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到百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进行系统的迁移尤为重要。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 学法:自主发现法、观察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PPT课件、有关百分率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以趣引学,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百分数,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呢? 师:先来看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1)六(1)班有40人参加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及格的有38人,及格率是95%;六(2)班有42人参加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及格的有39人,及格率约是92.9%。 (2)植树节,六年级栽杨树和松树各150棵,杨树的成活率是96%,松树的成活率是92%。2.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及格率有高低,成活率有大小) 3.师:大家的思维很灵活,观察得也很仔细,在刚才的信息中出现了“及格率”“成活率”这样的字样。你知道及格率、成活率这样的百分率是怎样计算得来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合格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及格率”“成活率”等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百分率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合格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1页上面两个人对话的情境图及表格。 师:图中提到的合格率是什么意思? 生讨论后明确:合格箱数占抽查箱数的百分之几。 师:想一想,讨论一下两种罐头的合格率应该怎样计算,合格率各是多少呢? (2)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一中陈昌祥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

合格率

合格率 《合格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百分数这个单元的一个课时,是将小数或者分数化成百分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问题,实属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并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另外通过渗透情感,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愉悦价值。 在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并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算理成了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师版教材的特点就是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应用价值自然成了本节课的一条主线。鉴于此原因,早几天前我就准备了课件的精心制作,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课的血脉,不断地找资料,想方法,以使自己能以最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

状态来发挥,同时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良好的收效。印象较深的是在课堂中应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搜集有关百分率的问题,使其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虽然涉及了数与数的相互联系,并且涉及了数学方法与算理,但在从教的过程中并没有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这也许是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进步的感觉。相信在从教过程中进步的点点滴滴都会深深得记录在我教学生涯的历程中。(小数、分数化百分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很高兴,又到了和同学们遨游数学王国,探索数学奥秘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隐藏在 我们身边的数学资讯。你们想知道吗?生:……… 师:你们喜欢和家人一起逛超市吗? 师: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你们是怎样挑选的呢?主要注意什么? 生1:生产日期 生2:生产厂家 生3:生产卫生许可证

信息窗2第2课时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第3课时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 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繁复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稍繁复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窗。 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去年产石榴多少吨?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思考: (1)比去年增产二成五,这里的二成五(也就是25%)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 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出:

(1)这道题是把去年石榴产量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 (2)这里的二成五(也就是25%)是今年比去年增加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4.让学生xx解答。 解:设去年产石榴x吨。 x+25%x=30 1.25x=30 x=24 答:去年产石榴24吨。 5.思考:还可以列出例外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得出:去年的产量×(1+25%)=今年的产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 (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2.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容《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以及设计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氮的循环》选自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处于《碳的多样性》之后《硫的转化》之前,是对物质循环过程学习方法的继续,讨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本节课的容,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物质循环方法的知识,并且对氮在生活中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又为下一节硫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具有呈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氮的循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了氧化还原知识。但由于他们刚接触高中课程,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各有差异,在氮的循环过程中对物质循环方法的学习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新挑战。以在思维习惯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容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设定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生物固氮与自然固氮,氮气的性质,理解并掌握氮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并能用化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的意识。 四、接下来的是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教学容的地位,我将理解并掌握氮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设为本节课的重点。把以氮的固定为线索建立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 (一)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启发—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主线;采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自主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手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里采用的现场演示实验和媒体辅助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青岛版)

第四单元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在学习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谁来读一下。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教材 下面我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学习新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56页到57页的内容,比一比哪个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观察图中信息,平胸龟蛋与小鳄鱼蛋相比,哪一个长? (2)仔细观察:0.40分米和0.4分米相等吗?0.40○0.4 (3)观察0.40和0.4,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 2.总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 3.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 0.500=() 13.040=() 3.不能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6.0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0.9=() 6.07=() 5=() (二)自学检测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6题(写到学案上),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吗?)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3课时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鲁科版)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线索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合格率》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合格率》 教 学 设 计 姓名:栗永莹 单位:上蔡县大路李乡朱里桥小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合格率》教学设计 上蔡县大路李乡朱里桥小学栗永莹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合格率》第一课时内容。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意识指向“数学知识现实化”。其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学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现实问题数学化”。基于这个理念,我把本课设计为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百分率的应用。在具体案例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再利用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去尝试解释,在这个尝试中师生共同探索,进一步明确百分率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解决方法。本堂课的环节一直围绕帮超市进货这一情境逐层展开。到最后跳出合格率,把知识延伸到成活率、达标率、出勤率等方面。培养这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的意识和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合格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常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课以分数(尤其是百分数意义)及分数乘除法的应用为基础。属于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二)本课具体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解决百分数应用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这是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学习本节课,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前面百分数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更加清楚认识到合格率的意义以及百分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氮的循环》第三课时教案

氮的循环第3课时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42o C,沸点83 o C,密度为1.5g/cm3,通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8%~70%,质量分数在98%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思考1] 1. 酸性:(通性) ①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 2. 不稳定性: [思考2]: (1)无色试剂瓶中的硝酸(浓)久置而发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质? 析:浓硝酸见光或遇热易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呈黄色。 说明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2)浓硝酸分解的产物还有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硝酸应如何保存? 析: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放置在阴凉处。 (4)要消除浓硝酸溶液的黄色,可行的办法是(C) A.煮沸 B.加入足量水(过量) C.通入空气 D.加入NaOH溶液 3. 强氧化性: [思考3]: (1)从NO3-中N元素的价态看,硝酸应具有什么性质? 析:+5价。硝酸应具有强氧化性。 (2)硝酸是否可以氧化Cu和C? [实验2]:

观察现象: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硝酸的试管?(放出无色气体,遇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Cu+ 4HNO3(浓) ===Cu(NO3)2+4NO2↑+2H2O 3Cu+8HNO3(浓) ===3Cu(NO3)2+2NO↑+4H2O [思考4]: (1)硝酸是否与盐酸那样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为什么? 析:不能,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2)常温下能否用铁或铝槽车装浓硝酸?为什么? 析:可以,发生钝化。 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HNO3(浓)+C===2H2O+4NO2↑+CO2↑ [思考5]:浓硝酸具有腐蚀性,不慎粘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析: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洗涤。 三、硝酸的用途: (1)化工原料; (2)化学试剂。 [思考6]:取2支试管,分别注入浓稀硝酸各1~2mL,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各有什么现象?微热,石蕊试液在浓硝酸或稀硝酸中的颜色是不是相同?为什么? 析:变红。加热后,浓硝酸中变为无色;稀硝酸还是红色。

合格率

合格率》课后反思 《合格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百分数这个单元的一个课时,是将小数或者分数化成百分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问题,实属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并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另外通过渗透情感,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愉悦价值。 在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并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算理成了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师版教材的特点就是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应用价值自然成了本节课的一条主线。鉴于此原因,早几天前我就准备了课件的精心制作,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课的血脉,不断地找资料,想方法,以使自己能以最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态来发挥,同时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良好的收效。印象较深的是在课堂中应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搜集有关百分率的问题,使其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虽然涉及了数与数的相互联系,并且涉及了数学方法与算理,但在从教的过程中并没有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这也许是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进步的感觉。相信在从教过程中进步的点点滴滴都会深深得记录在我教学生涯的历程中。

(小数、分数化百分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很高兴,又到了和同学们遨游数学王国,探索数学奥秘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隐藏在 我们身边的数学资讯。你们想知道吗? 生:……… 师:你们喜欢和家人一起逛超市吗? 师: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你们是怎样挑选的呢?主要注意什么? 生1:生产日期 生2:生产厂家 生3:生产卫生许可证 生4:保质期 师:对,这是我们在购物中必须知道的常识。 师:质量检验部门的质检员们为了我们消费者能放心的购买食品,会经常对市面上的商品进行质量检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画面上是两名质检工作人员对两种品牌的罐头进行质量检测,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0箱合格。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哪种品牌的罐头质量好? 生2:我应该买哪种? 生3: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的数量多? 师:好,这个问题提真好!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的数量多,相对的来说本品牌罐头的质量要好一些。那么准确的来说,好多少呢?今天我们用一个新的名词来表示那就是“合格率”。(板书课题) 师: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的数量多,就说明本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 2、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哪种产品的合格率高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下面以四人一组用数学知识讨论交流一下到底是哪种品牌罐头的合格率高呢? 3、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看书41页例题,想想合格率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什么是合格率?(2)算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合格率,(用什么方法求合格率用什么样的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 (3)想想小数、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生:汇报(方法不唯一) 生:汇报师板演:

信息窗二

信息窗二: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教学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线、平行线之后,进行的“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教材创设现实情境,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教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测量、思考、交流的过程,在直观体验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2.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青岛铁路局和湖北铁路局决定在青岛和神农架之间修建一条旅游专列铁路(课件:中国地图,连线青岛—神农架)。从地图上来看,在这两地之间有山、有水,这就给修建铁路带来了麻烦,如果我们同学是设计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讨论、猜想、分析,观察地图,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水时:(1)绕

路(2)架桥(3)海底隧道等;遇到山时:(1)绕路(2)火车爬山(3)修建隧道等。 2.谈话:老师很佩服咱同学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咱同学有没有什么意见呢? 学生再讨论、猜想、分析,得出:(1)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2)火车爬山也不太现实。(3)直接通过隧道或者架桥的方法好像更好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设计。提出情境中应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 (1)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大山地图,在山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画几条这两点的连线,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操作大山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多画几条,然后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操作的感受和发现。 (2)谈话: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能够谈出连接两个点的线段是所有画的连线中最短的一条。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4)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青岛—神农架的地图中,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 (5)尝试练习。 (课件:练习题)第61页第2题 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自主解决。 ③全班交流。 谈话:你能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的例子吗?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并画出两点间的线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画一画、比一比、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 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目标导航]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3.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硝酸 1.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低||,易挥发||,在空气中呈“白雾”状||,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1)酸性:属于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CaCO 3与HNO 3反应CaCO 3+2HNO 3(稀)===Ca(NO 3)2+CO 2↑+H 2O||。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见光或受热 4NO 2↑+O 2↑+2H 2O||。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除金、铂、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a .Cu 与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Cu 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b .与Fe 、Al 反应: 常温时浓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所以可以用铁容器或铝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反应: 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3.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含氮氧化物的危害 (1)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会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

《5432加几》教案

《5、4、3、2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探索法。 课前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课件、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演:板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8+6= 7+6= 6+8= 6+7= 9+6= 8+7= 6+9= 7+8= 2.口算: 6+5= 7+4=7+6= 7+5= 8+4= 8+6= 8+5=9+4= 9+6= 9+5= 9+3= 9+8= 8+3= 9+2= 9+7= 二、新课学习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这样的算式,不看图、不摆实物你们能不能很快想出得数?(能)好!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1.教学例1: 5+6=□ 5+8=□ (1)老师板书:5+6=□ 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用凑十法。 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6加5等于11, 5加6也等于11。 (2)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 板书:5+8=□ 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用凑十法。 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8加5等于13, 5加8也等于13。 (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 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师说:好!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4加几、3加几应怎样算? 2.教学例2: 4+7=□ 3+9=□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硝酸学业分层测评 鲁科版必修

硝酸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惠州高一检测)现有下列物质,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 ①氯水 ②氨水 ③浓硝酸 ④浓盐酸 ⑤烧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⑤ 【解析】 棕色瓶保存见光易分解物质。 【答案】 C 2.在S +6HNO 3=====△ H 2SO 4+6NO 2↑+2H 2O 中,HNO 3表现的性质是( ) A .还原性 B .酸性 C .不稳定性 D .氧化性 【解析】 该反应HNO 3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故只表现氧化性。 【答案】 D 3.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金属与硝酸反应一定不产生氢气 D .可用铁或铝质容器盛装浓硝酸 【解析】 硝酸是强氧化性酸,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 正确;铜不论与浓硝 酸还是与稀硝酸反应都不是置换反应,B 不正确;因为硝酸是强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C 正确;铁或铝遇冷浓硝酸钝化,故可用铁或铝质容器盛装浓硝酸,D 正确。 【答案】 B 4.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 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退去——强氧化性 【解析】A项,浓硝酸因有酸性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又因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使其退色。B项,因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产生H2。C项,因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用棕色瓶盛装,避光保存。D项,硝酸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退去,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将氢氧化钠中和的缘故。 【答案】D 5.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如图装置的是( ) 【导学号:20250054】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制NH3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解析】二氧化氮可以与水反应,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三者均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选B。 【答案】B 6.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做还原剂,HNO3做氧化剂 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 C.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O有3 mol的电子转移

百分数(二)第3课时《税率》教学设计

《百分数(二)》第3课时 税率 教学目标: 1. 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 通过对纳税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教学难点:将“税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

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理解的真好,那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税收问题。 注:这两个图片是微课缩略图,介绍税率的意义,并从实际的生活问题讲解税率相关的数量关系,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税率”。 1. 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

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师: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生:5%是指要要缴纳的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2)根据分析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3.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师:“税率”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李阿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1)出示课件。 (2)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四年级数学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3课时教案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学习、游戏,这里有我们快乐的童年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校园,运用我们学过的口算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快乐的校园情境图) 二、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1)(出示学生测量体重图片)谈话:看,同学们正在测量体重。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书第68页第8题。) (2)学生自主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纠正。指名说一说第(1)题。 (3)指名说一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9题。这是一组有规律的口算练习题。 (1)(出示学校公告栏)谈话:我们学校要举行“口算小能手”的竞赛活动,你想参加吗?有信心成为“口算小能手”吗? (2)学生自主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在规定时间内全做对的同学获得“口算小能手”标志。 (3)比较分析,发现规律: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发现:第一、二组是除数相同,被除数扩大了几倍,商也扩大几倍;第三、四组是被除数相同,除数扩大了几倍,商就缩小几倍。 3.补充练习。(出示学校图书馆图)谈话:我们再到图书馆去看一看。 (1)(出示题目)学校新买来420本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自主完成题目,集体交流订正。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补充练习。谈话:(出示校园花坛图或环境图)为了美化校园,学校买了很多漂亮的花,我们一起看一看。 (1)(出示题目)学校买来145盆花,放在大礼堂25盆。剩下的花分给20个班级,平均每班分到几盆花? (2)学生先说说算法,然后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5.补充练习。(出示学生乘车图)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大家去扫墓。有950人去祭扫烈士墓。每辆限乘40人,至少需要几辆这样的汽车? (1)理解题意:这道题你想怎样做?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剩下的尽管不足40人,但仍需一辆这样的车,所以至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432加几人教新课标

第1课时5、4、3、2加几(1) 1.送sònɡ 小xiǎo 鸟niǎo 回huí家jiā。 2. 3. 4.算suàn 一yi 算suàn 两liǎnɡ 种zhǒnɡ 教jiào 具jù各ɡè 有yǒu 多duō 少shǎo。 一班二班一共 7盒4盒盒 5块6块块 5.在zài○里lǐ 填tián 上shànɡ“>”“<”或huò“=”。 5+6○104+8○123+9○12 7+5○15 5+8○12 3+8○10 6.3个ɡè 气qì球qiú上shànɡ 的de 数shù的de 和hé等děnɡ 于yú13,你nǐ 知zhī 道dào 另lìnɡ 外wài 两liǎnɡ 个ɡè 气qì球qiú上shànɡ 的de 数shù各ɡè 是shì多duō 少shǎo 吗mɑ? 第2课时5、4、3、2加几(2) 1.小xiǎo 动dònɡ 物wù过ɡuò 河hé。

2. 3. 房子里有□只兔子,外面有□只,一共有多少只? □○□=□(只) 4. (1)一共有多少朵?□○□=□(朵)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5.在zài□里lǐ 填tián 上shànɡ 合hé适shì的de 数shù。2+□=10 3+□=11 4+□=11 5+□=12 2+□=11 3+□=12 4+□=13 5+□=13 6.

把bǎ2、3、4、5、6、7、8、9这zhè8个ɡè 数shù分fēn 别bié填tián 在zài□里lǐ。 第1课时5、4、3、2加几(1) 1.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

高一化学学案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利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化学学案(三十) 撰写人:陆化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硝酸的重要性质; 2、理解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 3、了解硝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硝酸的性质 三,学法指导 1, 学习本学案之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79---P82 2, 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本节内容要多记、多理解、多掌握实验现象,一定要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把“支离破碎”的知 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在应用和考试中才能自由发挥。 3,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知识归纳与解析 一辆装载了12吨浓度为69%的浓硝酸的铝槽车发生严重泄漏事故,一瞬间看到车辆 周围升起一团白雾,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还不停地冒出浓浓的红棕色的“雾”……消防员紧急的有条不紊的处理着这次事故…… 同学们你想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故吗?首先我们要了解硝酸的性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硝酸的世界…… [实验1]观察浓硝酸的色、态、味 1.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硝酸低沸点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95%以上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既然纯净的硝酸是无色的为什么长时间放置的浓硝酸会显黄色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硝酸的化学性质。 2.硝酸的化学性质 一、不稳定性 长时间放置的浓硝酸会分解放出二氧化氮,生成的二氧化氮又溶于硝酸,所以才会显黄色。 32224HNO ===4NO O +2H O ?↑+↑或光照 请同学们思考实验室里浓硝酸应如何保存呢? 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放入棕色细口瓶中(避光),阴凉处保存(避免受热分解),且不能用橡胶塞。 特别提醒:凡见光易分解的化学试剂均须避光放入棕色试剂瓶中保存。如:氯水、HNO 3 、AgNO 3等。 在上述硝酸泄露事件中,因为硝酸是溶解于水的,所以消防员用水雾来压住并稀释烟气。硝酸有腐蚀性,因此消防员紧急调来大量的沙子,在酸液流经之处垒起一个小堤坝,然后迅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欢乐农家游__百分数二信息窗2青岛假日游__百分数实际问题第3课时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信息窗2 青岛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3第三个红点内容(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及自主练习3、4、11、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年同期增长2%。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思考: (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 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 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万人

2003年 比2003年同期增长2% 2004年 “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102万人 学生回答得出: (1)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 (2)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 (3)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x万人。 X+2%X=102 1.02X=102 X=100 答: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100万人。 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1+2%)=2004年来青岛旅游的人数。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合格率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合格率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姓名:杨颖娟邮编:710021 工作单位:未央区西航三校

《合格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合格率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探究归纳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应用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情境激趣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以趣引学 师:同学们,我听说大家在数学王国里才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它。 出示:99.5% 100% 师:这两个百分数你会读吗?这是今天早上老师对我校五、六年级的出勤率做的小调查,结果发现:六年级的出勤率是99.5% ,五年级的出勤率是100%。 哪个年级的出勤率高?你知道这两个百分数所代表的含义吗?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入,复习“出勤率”这个百分数的意义,为本课的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实际上,生活中除了出勤率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合格率、发芽率、成活率、正确率等都能用百分数表示。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合格率来一起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课题:合格率 2、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 (1)请学生介绍基本的数学信息。 (2)初步认识合格率。 师:请你以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合格率”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 生1:合格率一定是百分数。 生2:合格率就是表示合格的产品数量占全部数量的百分之几。 (3)合格率的求法 师:根据同学们对合格率意义的理解,如果要求出合格率,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进行交流,在交流反馈中得出合格率的计算公式。 合格率=合格的数量÷检查总量 (4)解决问题,求出两种罐头的合格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先来算算甲牌罐头的合格率。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一: 43÷50 方法二: 43÷50 = 50 43 = 0.86 = = 86% = 86% (此处,方法一将分数化为百分数的形式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的,有点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