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企业对技能和素质的看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学院的师生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更为客观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对重庆市5所高职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45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450份,收回问卷446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占回收问卷的98.46%。另一方面,对这5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处、学院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师资情况、教育形式等九项指标进行研究,并形成统计结果。

2.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大多数高职类院校都声称自己的“一次性就业率”超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职业素养学习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职业素养学习培养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避免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选择上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知识竞赛和就业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以教育大众化的观念和思维寻找工作机遇。目前基层单位人才匮乏,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强劲的“就业增长点”,高职学生在基层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从小事、基层做起的思想。 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投影,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职业追求,保证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未来的就业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就业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就业意向、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报价、就业信誉、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激励大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苦乐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高职教育具有市场明确、面向行业、对口上岗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与“乐业、勤业、敬业”相结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书育人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育教学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主要渠道,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首先,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课引导学生,灌输知识、培养意识、磨炼意志,并且注重实效,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其次,通过人文选修课和职业素养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工作态度等的理解,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后,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绝不单单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更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育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附件2 编号 2009 年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教改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负 责 人: 张国廷 联系电话: 138******** E - mail: hpi-zgt@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3190053.html, 项目完成时间: 2010.6 推荐单位: 电子工程系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九年三月

填表说明 一、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 达明确、严谨,一律要求用打印稿件。 二、申请书一律用 A4 复印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式二份,由所在单位审查和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教学科。

一、简表 项目名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项目类别 A、综合研究B、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 C、教育教学管理 D、其它 项 目简况 起止年月 2009 年 6 月至 2010 年 6 月 姓名 张国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4. 专业技术 职务 /行政职务 讲师 最终学位 学士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担任全院高职学生《大学音乐欣赏》《影视鉴赏》课 时 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06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结项 2008 主编《音乐欣赏》《音乐鉴赏》教材 通过成果鉴定 项目主持人 主要教学 改 革 和 研究成果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李楠 1984.2 助教 电子工程系 学生自助 王柠 1983.10 助教 电子工程系 毕业管理 姜燕 1982.5 助教 电子工程系 学籍管理 杨雯静 1985.3 助教 电子工程系 日常管理 项 目组 主要成员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改 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 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目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每学期发表两篇论文。 2)、在学生管理中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管理理念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相脱节,针对以上 问题,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学生管理经验,及时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学习。 3)、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针对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建立电子工程系大学生论坛。 5)、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中层领导联系班级制度,积极配合联系班级的领导干部,及时沟通,共 同搞好班级建设。 6)、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系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生自觉签订了安全 承诺书,这是我系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之一。 7) 、我系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辅导员--心理部--心理委员--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排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8)、建立一套紧急事件应急预案,能够及时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 9)、针对学费收缴率低的问题,系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立项。 10)、为提高就业率,我系完善毕业生数据库,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就 业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就业多样化;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 。

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1-05-05 作者简介:刘志忠(1970-)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温斌(1979—) 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于小五(1970—)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 刘志忠 温 斌 于小五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 [摘要]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教学深入推进和教学品质建设的重要基础,受到学界的长期重视,作为一种“可迁移的,可通用的,对推动职业技能和学习有极大辅助作用的综合性能力”,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当下存在的弊端推进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对此进行浅显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自主学习;心理素质[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201-02 高职教育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类教学形式,其一方面填补了中学与本科教育之间的空白,同时凭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为各个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技工和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教育面临着改革与深入,其人才培养模式向着高素质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结合高职教育职业化的教学特征, 以及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的职业技能与就业问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高职教学深入推进和教学品质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 所谓职业关键能力,是与高职教育中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相对而言的。与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同, 职业关键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可通用的,对推动职业技能和学习有极大辅助作用的, 能够适应职位升迁、岗位调动、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变化因素的跨职业领域的综合性职业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由德国人力资源学家梅腾斯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有了一定的调整,大致上可以分为强制性能力(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选择性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两个方面,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在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职业环境变化迅猛,外部环境和使用的设备技术都日新月异,以汽车专业为例,就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汽车制造和维修的一体化设备不到3年就会彻底地更新换代一次。 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之下,若不能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将难以适应技术的更新换代。因而自主学习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既包括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包括了在岗的继续学习。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迷惘、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对于高压力下自我缓解与自我调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职业关键能力中必须注意到心理因素这一环节。 (三)组织管理能力 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是当下职业能力中十分突出的一个因素, 随着工作难度的加大,要求的提高,个人越来越难以独自完成一项工作。因而团队中的配合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对于提升团队工作,改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新和想象的能力。 时代在飞速发展,工作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 在现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考评指标,而想象力则是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因而创新和想象能力也是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高职教育中不利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因素(一)心理关注与教育的缺失 这是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的不足与教育理念的忽视,高职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职业技 1 0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高校布衣 1、校园文化的概念 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予以界定,首先要对校园文化进行界定和阐释。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界定。 “课外活动说”:校园文化是指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其作用是娱乐和调剂学生的文化生活。 “第二课堂说”: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及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完善。 “文化氛围说”:校园文化既非课内活动,也非课外活动,而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 “学校准文化说”:校园文化是区别于学校主文化范畴,以学生为主体的准文化(亚文化)。 “规范说”: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以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说”: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的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在物质上、意识上的具体化。 “文化集合体说”:校园文化是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协同型文体文化、技术型物质文化建构而成的文化集合体。 上述对校园的内涵的界定分别从某个角度和侧面揭示了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但是,上述界定仍有不足之处: 一是片面强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其他亚文化的差异,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同一性,而且也没有反映出社会主流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互动关系。 二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和员工的主体地位存在模糊认识和忽略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教师与员工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的主体地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养缺失成为就业的制约因素 传统的职业教育认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是获得工作和胜任岗位的决定性因素。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强调,在工作中,由于实战的工作环境和较多的教育培训,可以使工作者的技能得到较快提升,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否被企业所接纳和认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等是企业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是作为职业人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岗位的变迁和技术的更新很快,而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是始终如一的。 (二)培养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独具的、既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又能在就业岗位上发挥和发展的能力。职业素养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但各个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强调传授技术知识和注重职业训练,职业素养的塑造往往缺乏落脚点,但现代职业教育应该认识到,职业素养是就业的敲门砖,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成败的主要因素。 (三)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后,首先面临两个角色的选择问题,即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而角色定位对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来说,职业角色需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奉献品质、规则意识以及服务观念等。这些是高素质人才走出象牙塔之后,作为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角色则要求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大大加快,社会特性更加明显,只有具备较快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才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在学会认知、懂得做事、热爱工作中增强企业的活力。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沙德艳 [文章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 键 词]新形式;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正在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因此,应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出现了“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大学生无疑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其尚未具备适应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心态,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职业发展如何?”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现象。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导致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应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加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尚待解决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有关部门曾针对“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毕业生的是什么”的问题做过调查统计,在十项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就业指导不够,对社会缺乏了解,

探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探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院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适应人才的需要。并且职业学院越来越多,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新的形势,对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具有显著地实践性、技能性以及职业性,若想搞好职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考虑、更要加强操作能力训练,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有较好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本文就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 1.新时期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职业院校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难题 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学生感觉就业前景渺茫,特别一些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一般,很容易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依据自己的高考成绩给自己定位,这样给学生管理面临很多难题。 另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认为名牌大学的学生就业形势更好,并且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没

有什么社会关系,一入校就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担心就业问题,如果这种压力不能正确的释放与解决,将会影响到学生健康的成长。 1.2职业院校现行管理墨守成规,缺乏个体灵活性、创新性 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通常一成不变,只强调统一,不注意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样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管理制度应该针对学生个体。而在现实中,规则制度制定以后长期不变,并且有些制度并不适合全部的学生,这样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难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1.3固定单一的管理主体,缺乏创新管理 在职业院校中,把学生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相分离,认为辅导员,班主任和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负责学生管理,其他部门的老师和学生管理无关。但是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之繁之杂,不是少部分人能做好的。最后导致他们工作量繁重但收效甚微。虽然有些学生干部会分担一些管理工作,但大多是老师指定分配的,这样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创新型的管理模式更难形成。 1.4管理过严或过松,没有把握好管理的度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在学生管理中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常会听到职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doc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避免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选择上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知识竞赛和就业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以教育大众化的观念和思维寻找工作机遇。目前基层单位人才匮乏,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强劲的"就业增长点",高职学生在基层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从小事、基层做起的思想。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投影,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

标和职业追求,保证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未来的就业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就业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就业意向、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报价、就业信誉、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激励大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苦乐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三)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高职教育具有市场明确、面向行业、对口上岗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与"乐业、勤业、敬业"相结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酒店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意义,剖析了目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标签:酒店管理;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1 “2+1”顶岗实习的含义及意义 1.1 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毕业后学生可通过双向交流、双向选择的优质平台,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1.2 顶岗实习的意义 1.2.1 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就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 1.2.2 增强学生岗位意识 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克难奋进,不断努力,取得成功。 1.2.3 增强学生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长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顶岗实习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略弱的劣势,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 酒店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期待遇低,心理不平衡 同工不同酬,是大部分酒店实习生感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工作中,因为是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守旧、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到位、学生后勤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意见,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猛,但随着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妥善化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 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 .缺乏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的缺陷, 尤其是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 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可以说, 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 而不是主动地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成才, 更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之魂。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准做什么”, 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 如何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成为人才”, 从而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 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在这样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目标的基本途径。[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作者简介]郭冬梅(1964-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江苏泰州 225300)[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9-0037-03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政策对高校学生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工作的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当前,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渠道日益多样化。“90后”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十分明显,容易出现眼高手低、失落惆怅、自信不足、自律不够等问题,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会以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高校中来,有的甚至可能

在校园内被激化,学生工作的难度、强度明显增加。新形势下,要想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招生就业态势,就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健全学生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工程控制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工程设计理念,强调从最高端到最低端,从总体构想到具体实现,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顶层设计作为现代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规划设计。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工作目标定位和学生工作理念,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2)注重资源整合的原则。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学生工作资源,推进“三育人”“三全”育人工作。(3)注重队伍建设的原则。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有利于稳定学生工作队伍,促进学生工作者的成长。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工作思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是一种从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从人才培养全局的视角,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对高职育人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制定正确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的设计。笔者针对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学生工作

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从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施情况着手,继而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91(2009)03-0105-040引言 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它也是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亦是降低教育培养成本、推进人才强国、实现与世界职业教育接轨的重要标志。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令人堪忧,不仅大大滞后于社会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严重及就业时的迷茫、困惑与彷徨,因而亟待改革。高职教育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它的改革、发展与进一步完善,促进它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1国外对职业能力的提出、演进及实施 职业能力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人梅腾斯(Mertens )和美国人Pratzner ,他们认为职业能力是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是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 )于1974年即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设想,即存在这样的能力,并且它对人生历程的各个方面如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社会存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979年,英国继续教育部出版的《选择的基础》一书中首次对英国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能力做出了专门的规定;之后,在1982年,英国继续教育部又出版了《基础技能》,其中明确规定了职业能力描述的两条原则:“普通性”和“迁移性”。正是职业教育理念上的不断探索、创新与突破为德、英、美三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创新。在此基础上,德国、美国、英国率先发起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与探索。日本、新加坡、瑞士等国也紧随其后,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全面整合,尽快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力求与世界接轨。20世纪90年代至今,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改革高职课程,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上由关注岗位技能训练转向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上寻求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课程结构上彰显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课程实施上由“教程”向“学程”转变,课程评价上建立起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2国内对西方所提出的职业能力的引进、借鉴、探索与创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已开始注意借鉴国外成功的高职课程模式,最初以“原装引进、原装试点、原装推广”为原则,但实践证明“原装引进”容易,“原装试点”难于持续,“原装推广”几乎无法实施。其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屈桂梅,马顺彬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226007)收稿日期:2009-05-18 作者简介:屈桂梅(1978-),女,湖北钟祥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Vol.9,No.3Sep.2009 第9卷第3期 2009年9月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 发表时间:2011-09-07T16:00:27.15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荣娴赵英华赵青霞 [导读]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李荣娴赵英华赵青霞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050091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策略在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高职学生硬实力软实力 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出现“两难”局面,招聘单位找到合适的人员难,应聘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单位难。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人数多、市场需求少、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等;从深层次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今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脱节造成了双向选择的障碍。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职业素养的定义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它由显性的职业素养(如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和隐性的职业素养(如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构成大学生的全部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有三个特征:一、职业素养是后天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因此职业素养的养成更多取决于环境和教育;二、职业素养是可以培养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三、职业素养是多层面的,它涉及了从意识到实践、由心理到生理、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等全方位的问题。高职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与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和专科院校大学生竞争中脱颖而出,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的影响,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 2.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1 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上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 分析人才市场的招聘状况,可以发现用人单位表现出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准备和现实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他们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高校应对人才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陈旧的就业观念、知识能力准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适应等也导致了就业难的现状。 2.2 社会竞争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就业后要想立足于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要想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并成就大业,就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涉及到人与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问题,主要是人的职业素养是否达到了职业对人的要求。社会正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使优秀者更优秀,劣势者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尽可能地优秀起来,要么被无情地淘汰。显然,在人才素养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 3.1 职业素养教育与教学并举,确保硬实力 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硬实力,是成为一个成功职业人员的基础。在硬实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专业基础。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中要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获得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养成职业素质。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精简专业课设置,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二、职业技能。通过组织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考核形式,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三、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努力实现教师“能力”和“素质”双双为师。所有任课教师应定期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文化,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在日常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四、校企合作。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可以受到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的熏陶,感受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等,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 3.2 高度重视对高职生的素质教育,提升软实力 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软实力。对于高职生来讲,高技能已为世人认可,但其竞争力仍然不强,就业态势不容乐观,关键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量的高职生的软实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制约了竞争力的提高,造成了被比较挑剔的企业拒之门外。本文就软实力的提高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培养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高职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分组设计、团队讨论中加强高职教育中的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在日常班级活动、竞赛中加强团队意识。二、诚信教育。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中注重诚信教育;加强“两课”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诚信档案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三、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的管理较为宽松,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交往平台,例如学生会、社团、班级管理都给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环境,在高职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不断创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平台。四、自我完善精神。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通过学生自身主动了解职业发展方向,职业需求,进而产生主人翁精神,自主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职业素质养成计划,这将在职业素养教育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会引导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有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工作的规划能力。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我们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个性、职业品质。 结语: 总之,竞争力是由硬实力与软实力组成的,我们的职业素养教育必须以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协调发展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真正解决“两难”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