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重难点

毛概重难点

毛概重难点
毛概重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一个历史过程。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到来。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目的和归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0、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五个统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为什么: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

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解放思想是条件;与时俱进是结果;又必须求真务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15、1992年南方讲话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6、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涵义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7、社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是列宁,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论述。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飞跃。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回答我国社会的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2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

(1)奋斗目标 --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基本方针(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4)核心内容(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4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网上找到的: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改革要有新思路;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三),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四),对外开放新局面。)

25、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改革开放的作用:(网上:改革开放,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3.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5.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2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第一、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在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关键扔在于深化改革。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很重要结合点。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主要原则: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8、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富丰富内涵: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突破了过去公认的是制度属性的观念。二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优势和缺陷。三是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

源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3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占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如能源、电力、交通、钢铁、化工、大型机械、金融等行业。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上述观点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5、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3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状况提出来的)。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9、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4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 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4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各种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待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集成群众自治制度

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政体:主要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4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4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于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依法治国的涵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为因领导人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进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和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0、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总体特征、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改善民生。

5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誓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篇章。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八项主张。

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前提),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53、与香港、澳门的是外交问题,和台湾的是内政问题。

54、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些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5、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5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7、两大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8、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5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色利益。为人民服务,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6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6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⑴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⑵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⑶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三是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历史性课题。

6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4、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八章

单选: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简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突破公认的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经济制度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

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手段都有各自优势与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把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发挥市场经济

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的特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

式都可以为我所用

2.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固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

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结合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道路

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作用: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2.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确定的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2.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经济

1.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多选)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起主导作用(简)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

A独资,B股份制,C合作制,D股份合作制

国有经济适用B,集体经济适用D,

辨析:股份制就是私有制-----错

1.股份制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

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多选)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简答: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

缺少的条件

2.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3.外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不同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

形式,为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分配制度

为什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简)

1.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他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

体地位

2.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什么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4.先富与共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

现共同富裕,先富是共富的前提,共富是先富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者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

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灰

产生收入的差距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两个趋向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有普遍性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

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趋向.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乡风文明是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新型国家

1.含义: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为什么要建立?

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继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简答: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

2.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4.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

特点: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从概念表述上,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多选)

1.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国民生活中居首要地位

2.核心原则:一切权利高于人民

3.不同于“三权”。。。。。。

解析中国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他们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

3.各民主党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主区域自制制度的优点

1.符合民主统一,平等,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3.有利于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关系,抵御国内外的分裂,破坏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简)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积极性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4.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孜孜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简)

1.一个是政治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

2.方法和手段不同,依法治国主要是强治于国,以德治国主要是教育

3.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为规范,以德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简)

1.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简)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2.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3.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本国又吸收别国的先进优秀文化.

5.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反复强调构建社会回主义和谐社会,其现实依据在于: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1>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劳资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重点)

(3)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1>含义

<2>性质: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3>同三大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4>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

(一)其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二)其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都有重要意义。

3.如何构建?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目标任务:措施:(1)优先发展教育;(2)积极扩大就业,尊重劳动;(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第一大问题:台湾问题

1.(单选)性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内战争的产物

2.和平解放: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单选)

1958,美国提出“划峡而治”——制造台独,毛泽东起草《告台湾同胞书》1960,周恩来“一纲四目”——“一国两制”的雏形。“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1)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权、人事权归蒋;(2)经费不足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4)互不派特务,互不破坏对方团结。

1966.“文革”爆发,内乱十年,隔阂加深至今。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单选)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次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核心;(2)两制并存;(3)港、澳、台高度自治;(4)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8)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意义:(1)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国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策略灵活性;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大问题:“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1)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台独”

(2)1992年,大陆海协与海基会在新加坡达成“九二共识”。核心: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A.外交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岸两党谈判,使用“中国”——包括大陆、港、澳、台

(3)江泽民于1995年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重点)

(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重点)

第十三章

1.1985年,邓小平指出,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东西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南北问题)。

2.(单选)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简答)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南北方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4.(论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来实现发展,只能选择和平道路;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7.(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个原则,1个准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 (单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外交理念——和谐社会。

(1)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2)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3)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4)安全上相互信任,树立新安全观。

第十四章

1.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地位)。

(1)由党和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国体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代化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3)这是由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3.(选择)依靠力量(各自地位和作用)

A.工、农、知识分子——根本依靠力量(工:国家领导阶级;农: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工人阶级的一个部分);

B.新的社会阶层——“建设者”;

C.各民族人民;

D.全球华人——广泛的、统一战线;

E.人民军队——特殊的依靠力量

4.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地位)。(1)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2)由国情决定的。

5.(单选)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

6.(单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新的社会阶层:(1)组成。A.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C.个体户D.私营企业主E.中介组织从业人员F.自由职业者

(2)产生原因。A.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C.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3)作用。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了税收B.扩大了就业C.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8.如何依靠——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是核心。知识是重要资源,只有通过劳动获得。人才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现出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

9.(简答)为什么尊重劳动是核心?

答:(1)中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0.(简答)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11.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12.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矜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3.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

14.特殊依靠力量,人民军队。

地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5.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多选)

16.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的武装集团;建军原则:党指挥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五章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基础)。

2.党的地位——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要把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结合起来,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车工难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提出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5.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6.(单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7.(单选)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8.(重点)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答: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居安思危,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10.(论述)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1)中国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有两种道路,一个是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资本主义道路,西方国家依靠资本主义道路,但在中国此路不通。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均走不通。

(2)中国现代话必须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共产党是这些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区域发展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F.积极扩大就业

(3)人民群众是现代化的依靠力量,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中国现代化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创造、巩固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战略: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

答:此观点正确。

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答:此命题不正确。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革命既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革命,又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虽然其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其领导者、主力军、发展前途上则是无产阶级革命。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必注重加强思想建设。

错误。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正确。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大学毛概考试简答 论述题重点汇总(2020年九月整理).doc

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2、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A、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B、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C、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为什么必须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018年最新毛概知识点总结

2018年最新毛概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 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 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 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 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 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意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既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针,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 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 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强 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5.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化 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6.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 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 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 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2011期末考试毛概复习重点(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章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毛概各章节考试选择题重点_(整理过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 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 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 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 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 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党的( B )

中南大学毛概题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

毛概题库(判断题)

三、判断题 1. 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学习西方、完成革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7.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9.“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对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5.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6.《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发表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内正式确立。()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8.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9.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10.党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的重要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6.错误、 7.正确、 8.正确、 9.错误、10.正确 三、判断题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性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2.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3.为了早日实现革命目标,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5.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6.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是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7.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8.中国军队实际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9.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10.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毛概选择题,附答案版本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 B )。 A.单纯的公有制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经济为次2、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 D )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邓小平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运行市场经济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C )。 A.陈云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刘少奇 5、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 A )。 A.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C.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 D.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容易运行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B )。 A.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一样的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C.只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 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B )。 A.2亿元 B.2.5亿元 C.1.5亿元 D.3亿元 8、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其( C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和公有制经济没什么区别 C.和公有制经济一样,它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D.国民经济中也可以起主导作用 9、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A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10、出租自己所拥有的房屋得到的租金属于( D )。 A.剥削收入 B.风险收入 C.按劳分配的收入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11、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制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B )。A.企业 B.市场 C.政府计划 D.消费者13、马克思主义认为,( B )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所有制 C.经济制度 D.经济结构 14、股份制,( D )。 A.等于私有制,社会主义不可以用 B.具有制度属性

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多选) 5、毛泽东思想——七大(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十七大。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1982年,在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8、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为三句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单选、多选) 1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重要)(p36) 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 背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 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胜利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 结我国发展时间,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即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的实际和内在需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毛概考试常州大学 期末复习精简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二,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三,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各点展开写一些)。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毛概选择题100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涉及就业、扶贫、法治等多个方面。大会主题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什么时候?100道题带你了解十九大报告,公考、考研用得上,赶紧收藏! 十九大报告自测100题 每题1分,共100分 单选题(65题)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答案:D 02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答案:B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__ ,为中华民族____。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答案:C 0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答案:A 05过去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____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A.六十 B.七十 C.八十 D.九十 答案:C 06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____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A.六千多万 B.七千多万 C.八千多万 D.九千多万 答案:A

毛概——学期本门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本学期本门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十章: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十一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二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十三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十四章: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十五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业布置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有哪些重大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 5、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6、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8、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举措是什么?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重要发展是什么? 11、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12、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内容? 13、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16、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7、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8、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毛概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是( C ) A.陈独秀B.王稼祥C.毛泽东 D.刘少奇 2.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 )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C ) A.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期D.抗日战争时期 4.“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D ) A.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B.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的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的D.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的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B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6.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C ) A.战争与革命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改革与发展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 D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 D ) A.“科教兴国”战略B.“以德治国”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B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毛概题库(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ABC) A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 把马克思主义向全世界传播 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BCD) A 建党以来的全党共识 B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D 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3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必须始终坚持(AB) A 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B 正确区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 C 坚决维护、始终遵循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和指示 D 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所以要否定其历史地位 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ABD)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统一战线D 独立自主 5 下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的是(BCD)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 6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有(ACD) A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所作的新的科学判断 D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 什么是社会主义B 建设什么样的党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 怎样建设党 8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期间,邓小平提出了(ABC)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 “三个有利于”标准 D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命题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ABC)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多项选择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10 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C)

(word完整版)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推荐文档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毛概选择题考试题库

1 单选题(1 号试卷) 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就是 ? 空想社会主义 ? 儒家思想 ? 斯大林主义 ? 马列主义 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 实事求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农村根据地建设 3 (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 遵义会议之后 ?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之后 ? 延安整风之后 ? 三大改造之后 4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人就是p14 ? 毛泽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 李大钊 ? 周恩来 ? 陈独秀 5 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就是在 ? 党的七大 ?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党的五大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 )大理论成果 ? 一 ? 二 ? 三 ? 四 7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就是 ?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活动的实践 ?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就是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相结合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

? 邓小平理论 ? 毛泽东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多选题(1 号试卷) 1 关于独立自主下列哪些说法就是正确的p13 ? 独立自主就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政策 ? 坚持独立自主就就是不争取外援,不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2 群众路线就就是 ? 一切为了群众 ? 一切依靠群众 ? 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 3 以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有 ? 它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 它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 ? 它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它没有完全坚持马列主义 4 以下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有? 二者毫无关联 ? 后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前者 ? 二者完全一样 ? 二者都就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5 毛泽东对“实事求就是”的含义作出的界定就是p11 ? “实事”就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就是”就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 “求”就就是我们去研究 ? “实事求就是”就就是解放思想 6 以下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的理解有 ? 它只就是我们在革命时期必须要坚持的指导思想 ? 它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它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科学指南 ? 它就是党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判断题(1 号试卷) 1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经济工作与其她一切工作的生命线。p9、p129 ? 对? 错 2 毛泽东的功绩就是第一位的,错误就是第二位的。p17 ? 对? 错 3 毛泽东思想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其主题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 对? 错 4 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原则与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p16 ? 对? 错

本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如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本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2)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有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 (3)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