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案.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案.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案.走依法治国之路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案

第十一章全面依法治国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党的十五大 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55 2.十九大明确提出, 全面依法治国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56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256 257 8.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从 中国实际 出发。 9.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258 以下内容由专题教学班级掌握(文新、外语、学前三个学院所有专业) 10.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制定并颁布实施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o 11. 党的领导 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 AB )的重大战略问题。(搜的) A. 我们党执政兴国 B. 人民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 党的领导、依法 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有机统一起来。 3.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 ABCD )257-258 A.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 C. 必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 ABCD )。 258-259 仅供学习与参考 3. 十八届四中全会 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开启了中国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256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人民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6.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5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 257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泊头市第四中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体会个人成长与法治建设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法治国家建设,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能力目标:学会从法治的视角解释评判生活中现象,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理解依法治国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意义,感受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二、学情分析: 1、对于县级市的学生尤其是住宿生而言,很少有时间去关注时事,缺乏社会实践,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更需要老师结合时政进一步加以完善,这就要求思品老师提高自身思品的敏锐度。 2、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体现在思维特征上容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思维的辐射度、广度、深度。因此,专题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体现思品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教学策略: 教材整合策略(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删减、改造,符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问题切入,任务驱动,设计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创设促进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基于思维的问题没有预设答案,教师提问只是一种刺激、引导、启发、补充、评价,甚至“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故意发表一些偏激意见,扮演一个魔鬼代言人的反面角色。”); 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歌声传情,导入本课复习专题: 播放MTV《法律伴我茁壮成长》,传播法治精神,以小见大,感受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给我们个人带来的积极意义。 师: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得益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依法治国专题复习。 展示课题。 (二)聚集法治,构建拓展知识网络: 用“法治建设”视频创设情境,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师生一起系统构建本专题知识网络,巩固记忆,深化理解。 师:下面呢,让我们观看视频,聚焦法治建设,提取视频中的有效信息,链接教材观点,重构一下本专题的知识网络。 播放视频,生发言,师作关键字板书,并作梳理。 发言毕,作拓展整理,展示幻灯。

2021年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课题: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掌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增强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形式 学生活动 内容形式 设计

意图导入新课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阅读、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并导入新课学习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上学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劳动法结婚登记婚姻法驾驶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饭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摸彩票中奖民法、税法立遗嘱继承法教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仔细观察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谈自己的感想。师:这说明了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2、阅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说明了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三)阅读文本,梳理知识点

第七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 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 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 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 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 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 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 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 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 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 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 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 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 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 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 抓管理1.备课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教材内容和地位而言,本节课涉及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等。就逻辑联系而言,本节内容和前面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而且“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上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还比较模糊,加上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比较欠缺,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的国情教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辨能力。 其次,就一堂复习课而言,重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考察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知识学活用活。而农村教育的共性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较为通畅的信息渠道,较为闭塞,思想也比价规律化,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熟悉的资料分析,进行适当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

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2.对于复习课,要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经典影视剧,学生思辨导入新课。 2.学生阅读提取信息,活动感悟依法治国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3.借助“宪法修正、班规执行、任长霞、宋鱼水”等材料,解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学生说法,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5.开展“中学生和食品安全”讨论活动,进一步掌握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依法自律。 3.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设计思想: 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一内容,主要是考虑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回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对于具体的设计思想,我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导课环节,通过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受贿数钱的3分钟视频,引入到现代和珅文强的最终下场,导入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课堂的中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通过材料解读,如何掌握依法治国的基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7课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 鲁教版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7课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1 鲁教 版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介绍了依法治国的涵义、要求。然后通过辅文部分介绍了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过程,最后分别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角度角度介绍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2.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守法观念,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教学重点: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第十七课第一节“走依法治国之路”。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P92---P95 思考:什么是依法治国?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1.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 (2)依法治国的领导、主体、客体、依据、目的各是什么? (3)依法治国对国家公职人员和公民提出了什么要求? 2.自主探究一:见课本P93 讨论交流:不依靠法律,全国的打 黑行动能顺利进展下去吗? 3.法治则国兴:

(1)为什么要走依法治国之路?(意义) (2)依法治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何? 4.自主探究二:《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讨论交流: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1)、对于依法治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C、人民都应依法办事 D、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民主管理国家的传统特色 2)、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依法治国,因为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B、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 C、国家、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 D、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附:板书 35060 88F4 裴25683 6453 摓34698 878A 螊39078 98A6 颦25599 63FF 揿 32912 8090 肐23004 59DC 姜x29786 745A 瑚31126 7996 禖27831 6CB7 沷37377 9201 鈁0n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1 坚持依宪治国 教案-最新整理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从宪法目录中你能看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规模空前的全民大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从宪法目录可以看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走依法治国之路》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走依法治国之路》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 2、能力目标: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课前延伸】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 2、依法治国就是______在___的领导下,依照_____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_____,管理___,管理____,保证______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____,公民要严格_____。 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4、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探究】 一、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92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什么是依法治国?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2、阅读肯本第96页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系列行为哪个是属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2)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二、有效训练 1、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 ①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②推进社会文明的积极措施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xx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藏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依法打击打、砸、抢、烧违法犯罪分子,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进驻寺庙,抓紧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从而较好的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这说明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实施依法治国是其中() ①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②暂时的一种办法③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复兴之路 第六课 依法治国 第1框 法治 我们的选择教案 人民版

法治:我们的选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根本区别。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3.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xx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实施好这部税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环保税法说明我们积极落实什么方略? 二、自主预习 1、从历史上看,治理国家一般有____和_____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______、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______,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_____。人治和法治的_______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______的表现。 2、从______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到_______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民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我国走过了一段_________的依法治国之路。 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______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_______。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______。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_______的权利,维护人民______的地位。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和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________。 展示:1.人治法治以权代法法律人人平等特权根本区别文明进步 2.1954 xx 艰难而充满希望 3.法律基本方式人民群众权威当家作主当家作主 4.本质要求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讲授新课 探究一:人治与法治 阅读课本57-58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人治与法治有什么区别?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 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一)法治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3)有法律制度

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 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 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

(完整版)依法治国

八年级下册导学提纲6 编写人:邱老师审核人:贾老师 第11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D1 走依法治国之路 环节一:旧知自测(迅速复习第10课P37-46,熟练掌握1-9题) 1、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党员应坚持党章中“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这一规定,反对党组织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这表明() A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B党章是党员最高行为准则,党员应遵守党章 C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最高行为准则 D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有条件的 2、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有关民生的立法项目44项之多,它们都是依据制定的 这是因为宪法() A包含了其他法律内容 B有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 C是其他法律立法基础和依据 D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3、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他们通过把权力交给 4、我国国家机关包括,各自职能? 5、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为何? 6、判断:①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所以党员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②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问题,与国民关系不大,我们没必要学习宪法 环节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自主研读教材P47—4148页的内容,疏理基础知识,用铅笔标记,理解并及时识记→组内交流讨论,互补提高→班内展示) 1、我国的治国方略有 ----- ---- ,基本方略----- 。 2、依法治国含义?你有哪些重要知识点想提醒大家? 3、完成下列内容,幷识记 主体:--------------- 依据:---------,首要依据-----(其他法律制定依据-----) 核心:------------------- 目的:------------------------------ 【任务二:】法治则国兴(自主研读教材49-51,疏理基础知识,用铅笔标记,理解识记→组内交流讨论,互补提高→班内展示) 1、今年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皮革奶、假药、毒猪肉……,这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什么?为此,国家特意出台一部法律-------- 2、除了这些,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不和谐现象?这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什么? (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谈) 3、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4、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根本方法、最重要可靠保障--------------、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认识法治的优越性。 2、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会用本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学生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4、提高法律意识,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过程与方法) 5、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其他要求、依法治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6、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你认为我国如何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人治于法治的区别,解决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难点:依法治国的意义,实现依法治国 学习资源:本书中所有资源、课件资源、其他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师生交流: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3、教师谈话:其实,古今中外,有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在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并努力付诸实践,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人治、礼治、吏治、德治、法治、仁治等。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今这个时代,只有法治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的国家采用。今天,发展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今天这次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依法治国这个话题;请大家打开书P90 二、新课 4、教师:本节课学习内容:①课本内容P90—93;②学案上补充的资源;③参见课外资源

5、教师解读学案上学习任务,学生对照上面的学习目标开始自学。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15分钟时间) 6、师生交流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出示PPT补充资源) ①依法治国含义: ②依法治国要求 ③国家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④人治与法治: 7、(教师小结)其实,尽管人治不被许多国家采用,但他曾经在历史出现过,就一定有他的历史作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今,只有法治才是最公正、最稳定、最权威的治国方略。正是如此我们国家才始终坚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三、学点运用 8、学生完成学案7——11题(学生回答、学生分析、教师组织引导) 9、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完成第2、3小题(教师巡视辅导) 10、师生交流第3小题 四、课堂学习结束 11、师生简单小结 12 师生交流:通过本课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

法治教育教案

法治教育教案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教育不仅包含知识方面 的,还有思想方面的。现在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又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如何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改进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积极配合,营造良好氛围。以下是法治教育教案,欢迎阅读。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 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 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

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 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八年级政治下册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 鲁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教学难点:法治则国兴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 法令行则治国,法令弛则国乱。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发福证明了的真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法治。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呢? 2、板书课题: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新课导学: 板书标题:(一)走依法治国之路 1、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阅读教材P48页——相关链接 依法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在实践中长期探索的结果。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惨痛教训时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此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讲述: 此后,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1993年3月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49页) 议一议:什么是依法治国?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其目的在于,依法治国是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情境案例一:(见教材P48—49页) 议一议:不依靠法律,全国的“打黑”行动能顺利进展下去吗?(整顿和规范市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内容

依法治国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提高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四个环节的能力 增强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学习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内容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小品表演,辅以老师的讲授,理解所学知识点

【教学策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实践法活动法【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 【教学准备】 (一)学生:安排学生课前准备需要的活动和小品 (二)教师:1.准备导入活动时需要的教具 2.提前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 3.制作课件 4.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内容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内容

【能力素质测评】 (一)课堂作业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共同富裕 2.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A.○1○2○3B、○1○3○4C、○2○3○4D、○1○2○3○4 4、“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将法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并发挥作用,如果有法不依,已有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这说明了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二)课后作业 实践与探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宣传依法治国,请你出一期黑板报,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组织内容?请把提纲列出来。

第7课《坚持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第七课坚持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xx的内涵。 2、xx的核心是依宪xx。 3、xx的基本要求。 4、xx和以xx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1、我国实行xx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xx?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