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巴塞尔协议III 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革命性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 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革命性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 中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的分析

摘要

《巴塞尔协议III》是2011年巴塞尔委员会在金融危机后针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最新改革方案,协议把对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流动性监管的需求和监管必要性进行分析,找出巴塞尔协议增设此项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其重要意义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流动性监管管理模式场外交易

正文

第一章提出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前提与背景

1.1 各方呼声强烈

2007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认识到巴塞尔协议II 确定的资本监管框架的不足,框架的不足,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2009 年4 月2 日,G20 伦敦峰会声明将建立全球一致的高标准的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框架。

1.2 此次金融危机体现了对于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强烈需求

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体现了过去在跨国经营机构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监管规则的制定、应急融资计划的可行性、资产流动性的评估等多方面的监管已经能适应新的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巴塞尔委员会在充分反思和总结此次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相继发布了若干关于流动性监管的指引文稿,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的可计量性和可操作性,致力于引入国际一致的流动性监管标准,使之成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

第二章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必要性

2.1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分类:

流动性的定义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反映的是在发生价值交换的过程中不出现价值损失;

其次是市场流动性,是指在一定的交易量下,资产或证券的交易不会显著影响资产价格;

其三是货币流动性,指的是整个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总量。因此,流动性管理中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保障资产价值不会随交易时间和交易量的变化而出现价值折减。

2.2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原因

2.2.1 避免银行业协调性失败

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过程中,无论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还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发生流动性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协调性的失败(coordination failure)。

银行挤兑是由于储户对银行机构之间就机构的流动性偿付能力发生质疑,而市场参与者对于资产的真实价格发生怀疑时,对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有价证券需求锐减,就会引发集体性的流动性短缺,进而通过资产销售和资产价格下跌螺旋式的自我强化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对流动性的管理至少出于三个方

面的原因:

单纯意义上的市场失败。对于银行而言,其自身的经营行为中缺乏持有充足流动的动力。原因在于,流动性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以追逐权益回报最大化的竞争性动机驱使下,流动性本身只是出于长期经营性安全的考虑,对股权利益最大化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与此同时,流动性短缺并不是一件会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发生概率还是相当有限的。最后就是,央行能够作为最后贷款人发挥危机下的支持作用,从而对商业银行形成了道德风险下的逆向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流动性作为保障系统性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可以被视为具有“公共品”的性质。让各个银行承担“公共品”的成本,不可避免会存在市场失败的可能。因此,对银行实施流动性要求,能够在客观上缓解道德风险,同时也能够为银行存款保险等隐性补贴制度施以援手。

2.2.2 减少银行行动之间的策略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强化流动性要求有可能减少银行行动之间的策略性不确定,从而有可能抵御大规模的流动性风险。这种策略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通过精密计算而开发出的风险管理和避险策略,但在危机爆发时却显得脆弱不堪。这些信息上的不对称性可能导致银行机构彼此之间丧失信任,从而产生逆向选择行为。

流动性充裕的银行会继续窖藏流动性,以接管潜在的机构破产后获取巨额收益;流动性紧缺的银行会避免发出任何可能显示其流动性紧张的信号。因而,无论是从防范银行之间“协调性失败”而言,还是从市场流动性的“公共品”性质而论,对银行机构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进行全方位的金融监管都是极其必要的。

第三章《巴塞尔协议III》中有关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内容概述

3.1 引入流动性风险监管的两个量化指标:

2010 年4 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流动性风险测量的国际框架、标准和检测》,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两个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

流动性覆盖率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与未来30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之比,用以监测短期流动性风险,衡量单个银行在短期压力情景下应对流动性中断的能力,通过检测该指标能够判断机构是否拥有足够的优质流动性资源来应对银行3 个月以内的流动性风险。

净稳定资金比率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要的稳定资金的比率,该比率用以调整期限错配,稳定银行在中长期内可以使用的资金来源,推动银行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其融资,限制银行对批发型融资市场的依赖,从而可以保证银行的融资渠道更加稳定、持久。

3.2 引入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四个监测工具

巴塞尔委员引入了四个检测工具用以对流动性风险的连续监管,包括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和与市场有关的检测工具。

合同期限错配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合同中所约定的资金流入期限与资金流出期限之间的差距,期限差距表明了银行在给定时间段内所需补充的流动性的总的数量。通过监控该指标可以发现银行在现有期限约定中对期限转化的依赖程度。

融资集中度:是从重要的交易对手、金融工具和币种三个角度进行度量,这三个方面都应占相应资产比重的1%以上,通过该指标可判别比较重要的批发型融资来源和重要的交易对手,引导实现融资来源的多元化,促进银行的流动性安全。

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是指:银行可以用来在二级市场进行抵押融资的资产,以及能够被中央银行接受作为借款担保品的、不存在变现障碍的资产。

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包括股票价格、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等的市场整体信息、金融行业信息和银行信息,这些即时数据可以作为银行存在潜在流动性困难的早期预警。

第四章《巴塞尔协议III》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4.1 高质量的资本有助于银行在压力情况下应对流动性风险

“在合格资产池中,将可供出售债券调整出合格资产,是由于AFS 将短期资产价格变动计入权益,待债券出售时再转入损益,因而短期价格的变动会导致账面权益的变动,从而使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波动,成为潜在操纵资本充足率的工具。

对于递延税率资产而言,DTA 严重依赖于银行未来可实现的盈利。之所以把DTA也从合格资本中排除开,是因为DTA 相当于是企业对政府或税务当局形成的应收账款,能否在压力情形下成为可信资产,要取决于主权风险,因而最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其从合格资产中清除。至于抵押贷款服务权益,则是原始借款人发行出售给专业从事各项抵押服务的机构,要求其服务于现存抵押业务的权利。通常的权利包括每月收缴抵押支付,根据第三者委托契约所留存在税收和保险费用,转寄抵押借款者归还的本金及利息。事实上,MSR是一个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的产业,如果经济不景气,抵押贷款还不上,MSR 也就如同一张废纸,因此如果将其纳入合格资产的计量中,无疑将强化金融产业的顺周期性,同时也为在压力情况下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增添隐患。”

从上文巴塞尔III 从合格资产池中清除的项目来看,清除一些亲周期的资产种类,不仅有助于缓解监管标准的顺周期性,更重要的是防范银行据此操纵自身的资本充足率。

4.2 集中对手交易抑制了对手交易风险在流动性风险方面的传染效应

对手交易风险是指当金融交易对手不履行合约所带来的风险。在市场规则完备的情况下,这种违约风险能够被市场以定价和评级的方式很好地将风险溢价信息传递给交易对手,然而在经济压力情况下,资产损失带来的对手交易风险则是市场失败的一种表现,对手的违约风险会通过交易的衍生产品传递给众多的交易对手,衍生品异化的程度越深,对手交易风险在金融危机恐慌传染的影响也就越烈。

因而,巴塞尔III 提出将场外交易的衍生品按照100%的信贷换算因子(credit conversion factor, CCF)计提杠杆率计算中的信用风险敞口,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最具传染效应的场外衍生交易,转而鼓励集中对手交易。集中交易对手,就像是市场中所有卖家的买家和所有买家的卖家,从所有交易中得利,同时成员们将钱存入一个储蓄基金。交易者们只需担心一个机构用于结算交易的信用度是否足够。

这样一来,金融监管机构只用管理好这个大型交易者,就能够有效监控整个系统的金融流动性风险。目前集中交易对手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盛行开来,美国财政部号召使用集中交易对手来标准化场外衍生品。为清算标准化而设计的统一格式信用违约掉期合同将能够有效限制对手交易风险,集中化对手交易已经在逐步推广中。

4.3 重视系统重要性银行能够限制SIFI 对系统流动性的破坏作用

巴塞尔III 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约束,充分反映了其对SIFI 在流动性链条中重要链接作用的重视。

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额外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对其日常的经营性和投资性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暴露进行约束和集中监管,能够有效地限制系统性重要银行对金融体系系统性的破坏性作用。

此外,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场外衍生交易中逃避监管的问题,巴塞尔III 也特别做了硬性规定,要

求其通过集中交易对手进行交割。尽管就目前的进展而言,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仍旧缺乏持续有效的解决手段,但巴塞尔III 的最新变革已经说明了系统性重要银行仍是今后金融监管的重要关注点。

第五章巴塞尔III 对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 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变革表明,全球银行监管当局已经充分认识银行监管的核心问题所在。对银行进行监管的难点在于无法监测到复杂信用证券化体系的发展、到期转换模式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监管的重点不在于提高表面的监管指标要求,根本的核心在于防范到期转换上期限不匹配所带来的银行在流动性上的脆弱性。

因而,随着巴塞尔协议III 被我国金融监管当局不断吸收和采纳,其变革的核心思想———流动性风险管理也将逐步被我国金融监管层和金融机构所熟识,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也将面临新的变革。

5.1 银行需要建立近似于实时的日间流动性管理模式

银行需要以日为单位建立流动性管理框架,通过最小化日间流动性风险暴露,降低借贷比例,优化投资结构。同时,银行还需要建立以利率敏感性为基础的融资和资金缺口变动情况,精确掌握储户与网点之间的现金总量流动情况。这样既能够更大程度地精确度量自身现金流的进出状况,也方便监管当局准确掌握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裕情况,方便监管决策。

5.2 银行需要大力优化长期融资的结构化流动性管理

在压力情况下有效应对流动性冲击,是防范流动性金融风险的核心所在,因而强化银行金融机构的结构化流动性管理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银行需要严格按照期限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期限,根据短期和长期的融资期限区别设定调控比率,并运用更加广泛的压力测试方法评估流动性骤然紧缩的影响,尤其是对资本拨备的影响。

5.3 银行需要对资产和负债产品进行精确定价,以实现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是调控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对于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也是如此。银行需要在全系统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和方法,通过建立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之间的全额有偿转移资金,实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与收益的科学化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利率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从而对信贷产品合理定价,不断提高银行内部定价体系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流动性风险监管:巴塞尔协议Ⅲ下的新挑战. 巴曙松、王怡、王茜. 中国金融.2 0 1 1 年第1 期

[2].《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启示. 张新叶. 山西财经大学.2011/10

[3].巴塞尔协议III 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革命性影响:变化与思路. 陈波,杨开泰.上海金融.2011/09

[4].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蔡正旺.金融与经济.2011/08

流动性风险管理-讲解学习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定义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不能按照合理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保证合理资产需求或清偿到期债务而产生的风险。 金融创新使银行流动性面临挑战 (1)从资本市场融资带来流动性风险管理 (2)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挑战 (3)金融工具日益复杂化带来的挑战 (4)支付结算系统相互依存性增加带来的挑战 (5)国际业务发展引起的总来那个和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2008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原则》,提出17条原则,主要有 (1)高管层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流动性管理 (2)建立可蹙额的流动性风险控制流程 (3)制定融资来源和期限多元化的筹资战略。 (4)根据系列压力测试制定应急计划。 (5)监管机构实施持续监督检查评估。 一、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分析 流动性风险不会直接威胁到金融机构的清偿力,它通常是金融机构日常管理的内容。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风险问题才会发展成清偿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负债与资产的不对称,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的不匹配。当流动性需求远远超过流动性供给的时候,就发生了流动性危机。构成银行流动性的来源: 资产流动性 负债流动性 资产负债表外的流动性 (一)原因 流动性风险来自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从负债方面看,流动性风险产生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比如储户或保单持有者)要立即兑换其金融债券时,当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要求提取存款时,它要求借入额外的资金或出售资产来满足提款的要求。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现金,金融机构使用这种现金资产来向要求提取资金的债券持有者付款。然而,金融该机构一般会尽可能减少其现金准备的持有额,因为这些准备不能带来利息收益。为了获得利息收益,大多数金融机构会对流动性较差或期限较长的资产进行投资。尽管大多数资产最终都能转变成现金,但是对某些资产而言,这种转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它需要立即出售时。资产持有者立即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要大大低于在较长期限内协商出售时所获得的价格。因此,有些资产或许只能按较低的甩卖价(fire-sale price)出售,从而会对金融机构的清偿力构成威胁。同时,除了出售资产之外,金融机构还可以购入或接入额外的资金。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来自资产方面,即提供表外贷款承诺。贷款承诺使客户可以(在承诺期内)随时从金融机构借取(提取)资金。当接狂人按贷款承诺取款时,金融机构必须立即为表内贷款融资;这就对资产的流动性提出了需要。与负债被提取时一样,金融机构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优缺点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意义 ◆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巴I) ◆2004年:《新资本协议》(巴II) 2010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III 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览 核心内容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巴I 核心内容是资本分类 ◆发展过程 1988年制定《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6年制定《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 ◆主要内容 资本构成

?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应占总资本的一半以上,即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 风险权重计算标准 ?将银行资产按风险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划分为“无风险”到“完全风险”五个级别,分别赋予0、10%、20%、50%、100%的风险权 重 ?表外业务纳入资本监管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资本/风险加权资产>=8% 巴I的主要进步与不足 进步 ◆首次在全球建立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 ◆引导银行审慎发展业务,适当控制杠杆程度 不足 ◆未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没有对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予以考虑 ◆风险权重仅设为五档,过于简单,难以准确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未能与银 行的内部风险计量充分挂钩 ◆区分OECD和非OECD成员国规定不同的资产风险权重,影响了资本要求的合 理性 ◆1、容易导致银行过分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忽视银行业的盈利性及 其他风险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II 以指标为核心的数量型监管模式正在逐步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监管模式过渡。最主要的特点则是建立了有效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巴II的主要进步与不足

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流动性风险管理半年度报告(模板) 201X年X月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履职情况 参考示例: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公司目前主要面临……等流动性风险。 公司按照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原则,已建立由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裁室、计划财务部、投资管理部、产品精算部、战略企划部等相关部门构成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其中,计划财务部负责定期评估公司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汇报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计划财务部与产品精算部负责执行公司的相关政策、策略和程序,组织实施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并定期将测试结果向总裁室、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汇报,推动压力测试成果在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改进情况 参考示例:

公司于201X年X月至X月期间,拟定了《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和《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明确了流动性管理总体目标和管理原则,并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满足客户支付结算、公司日常经营、偿还债务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科学配置资产负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流动性原因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维护广大客户的利益,确保公司稳健发展。公司根据业务规模、产品结构、风险状况及场环境等因素,在充分考虑其他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和公司的整体风险偏好的基础上,确定了201X年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容忍度。 (三)当期的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描述、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如有)参考示例: 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业务保费每年流入较多,即使不考虑存量资产的到期现金流以及通过回购融入现金的能力,也足以支持保险赔付支出,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较小。在基本情景下的压力情景测试结果显示,公司的净现金流无论现在或未来都为正值,公司可以保证现金的流动性,满足业务量的持续上升。 公司根据保监会要求对未来三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预测(仅包含业务现金流),根据基本情景的测试情况,公司总体流动性充裕,未出现现金

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衡量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数量。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直接反映了其从宏观到微观的所有层面的运营状况及市场声誉。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状况能够对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营产生积极作用: (1)增进市场信心,向外界表明银行有能力偿还借款,是值得信赖的; (2)确保银行有能力履行贷款承诺,稳固客户关系; (3)避免银行资产廉价出售,损害股东利益; (4)降低银行借入资金时所需支付的风险溢价。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识别 资产流动性: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进行出售,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无损失或微小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越佳,其流动性风险也相应越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估算所持有的可迅速变现资产量,将其与预期的流动性需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流动性适宜度。 背景知识: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按流动性高低分为四类: (1)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如现金及在中央银行的市场操作中可用于抵押的政府债券,这类资产可用于从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或者在市场上出售、回购或抵押融资; (2)其他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如股票和同业借款,这些证券是可以出售的,但在不利情况下可能会丧失流动性;

(3)商业银行可出售的贷款组合,一些贷款组合虽然有可供交易的市场,但在流动性分析的框架内却可能被视为不能出售; (4)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包括实质上无法进行市场交易的资产,如无法出售的贷款、银行的房产和在子公司的投资、存在严重问题的信贷资产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资产流动性时,抵押给第三方的资产均应从上述各类资产中扣除。 负债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够随时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客户存款或从市场获得需要的资金,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合理的时间、成本条件下迅速获取资金的能力。如果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能力较弱,则容易导致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欠佳,其流动性风险也相应较高。由于零售客户和公司/机构客户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负债流动性还应当从零售负债和公司/机构负债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零售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缺乏敏感度,其存款意愿通常取决于自身的金融知识和经验、银行的地理位置、产品种类、服务质量等感性因素。因此,从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零售存款相对稳定,通常被看做是核心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司/机构客户可以便利地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例如,根据监测和分析商业银行所发行的债券和票据在二级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作出判断,进而决定存款的额度和去向。因此,公司/机构存款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利率水平高度敏感,通常不够稳定,很容易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造成较大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公司/机构存款的变动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冲击尤为显著,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客户存款,有助于显著分散和降低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尽可能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稳定性,并在两者之间寻求的最佳风险-收益平衡点。 一、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2010年9月12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央行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了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改革方案即《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两项文件,按照习惯称其为《巴塞尔协议III》。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 根据公布的细节,《巴塞尔协议III》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最低资本金比率 一级资本金必须主要由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下限由4%上调至6%,根据协议安排,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到2015年达到6%,对于非股份制银行将建立合理的标准确保其资产质量,不再符合一级资本金要求的金融工具将自2013年始以每年10%的速度退出;仅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水平将自目前的2%提高至4.5%,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3.5%,2014年为4%,2015年达到4.5%;巴塞尔委员会还首次提出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要求,由扣除递延税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目的在于确保银行在危机时持有用于“吸收”损失的缓冲资金,资本留存缓冲的规定将于2016年1月起用,到2019年1月完全生效。协议规定银行缓冲资本在危机中可适当减少,但若接近于零,则银行派息、回购股票和发放奖金等行为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以上各项规定将使得各国银行到2019年时最低核心资本金比率达到7%,最低一级资本金比率达到8.5%。 (二)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的说明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方 法的说明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附件 1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的说明 一、现金流测算分析和限额设定 (一)商业银行应当在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基础上,按照本外币合计和重要币种,区分正常和压力情景,并考虑资产负债未来增长,分别测算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并形成现金流量报告。 (二)未来现金流可分为确定到期日现金流和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确定到期日现金流是指有明确到期日的表内外业务形成的现金流。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是指没有明确到期日的表内外业务(如活期存款)形成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审慎原则测算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 (三)商业银行应当合理评估未提取的贷款承诺、信用证、保函、银行承兑汇票、衍生产品交易、因其他履约事项可能发生的垫款、为防范声誉风险而超出合同义务进行支付等所带来的潜在流动性需求,将其纳入现金流测算和分析,并关注相关客户信用状况、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化对潜在流动性需求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在测算未来现金流时,可以按照审慎原则进行交易客户的行为调整。商业银行所使用的行为调整假 1

设应当以相关历史数据为基础,经充分论证和适当程序审核批准,并进行事后检验,以确保其合理性。 (五)商业银行各个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为该时间段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根据重要性原则,商业银行可以选定部分现金流量少、发生频率低的业务不纳入现金流缺口的计算,但应当经其内部适当程序审核批准。 (六)商业银行应当由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设定现金流缺口限额,确保现金流缺口限额与流动性风险偏好相适应,并经其内部适当程序审核批准。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年对现金流缺口限额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予以修订。 (七)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设定未来特定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限额: 1.商业银行应当预测其未来特定时间段内的融资能力,尤其是来自银行或非银行机构的批发融资能力,并依据压力情景下的调减系数对上述预测进行适当调整。 2.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合理审慎的方法计算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入。 3.商业银行设定现金流缺口限额时应当充分考虑支付结算、代理和托管等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参考压力情景 (一)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大幅下降。 (二)批发和零售存款大量流失。 2

阅读一、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你将能够: ●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描述这场危机、公共干预措施和北岩银行的国有化 ●充分了解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吸取的教训 [预备知识] 为了从本课程中获得最大收益,你应该熟悉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下列课程涉及这些议题: ●流动性风险—介绍 ●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学完本节后,你将能够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特别是,你会了解: ●北岩银行的历史; ●北岩银行的迅猛增长战略,该战略改变了该行的融资结构,并使 该行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假设和风险管理怎样使它无法应对流动性危 机。 北岩银行的历史和发展战略 北岩银行在1965年因合并而成立。它在1997年前是一家建房互

助协会,1997年进行股份化改制,成为一家银行。2006年底,它成为英国第五大按揭贷款银行,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20%。在此期间,其资产负债表增长了六倍多,达1010亿英镑。 该行的核心业务是在英国提供住房按揭贷款。这些资产起初占资产负债表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还开展了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便使利润最大化。2006年,该行风险最高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新贷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1997-2006年期间,违约和损失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相对良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该行利润增长,年资本回报率一直在20%左右。 为了继续取得成功,该战略要求在充裕而廉价的资金支持下,对贷款进行激进的定价并增加贷款数量。这种高增长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它意味着该行不得不改变融资模式以促进迅速的增长。 北岩银行的融资模式是如何改变的 1997年,北岩银行的融资结构是传统的吸收存款机构的融资结构。零售存款账户构成该行的大部分负债,但其增长率无法满足该行的融资需要。北岩银行随后开始更多地依赖批发融资,从其他银行大量借款,但这仍不能为该行的增长提供足够融资。 1999年,该行开始通过设在泽西的一家名为Granite的特殊目的实体对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 2004年,北岩银行开始发行资产担保债券,这是一种有抵押担保的借款,北岩银行用一些最好的按揭贷款作为抵押品来筹集中长期

农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的报告

XX农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的报告 省联社XX部: 根据省联社《关于上报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流动性风险总体评价 今年以来,我行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存款增长举步维艰,增长动力不强,县域内支农支小的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存贷款规模失衡。目前新投放运营资金,除吸收县域存款外,大部分为省联社拆借资金,不但资金运营成本较高,经营的自主性受到制约,同时对我行的给付能力也形成了不小的挑战,流动性风险比较集中。今年年初,我行存贷比为XX%,一季度末为XX%,6月末为XX%,7月末为XX%。超额备付率为XX%,平均流动性比例为XX%,资金头寸XX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行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存款增长缓慢,与支农资金需求旺盛的矛盾比较突出,存贷比达XX%,改制农商行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增加了业务经营运行负荷,经济持续下行,加之县域内行业间竞争激烈,存款较年初呈负增长,流动性风险隐患也比较集中。为正确地处理“好”与“快”的统一,提高经营质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严防流动性

风险。 三、目前采取的管控措施 一是大力吸存揽储。存款是立行之本,也是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根本之策,全行将紧紧围绕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坚持把组织存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由领导班子带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全员联动,迎难而上,发掘周边存款来源、积极参与外拓营销,以情引存、以服务引存,争市场、抢份额,力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全行各项工作健康稳健发展提供信心和活力。二是总行成立了由副行长朱海峰任组长,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科技信息部、市场发展部为成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部,负责对全行流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并及时将资产流动性最新动向向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汇报,以期合理控制风险。三是总行根据存贷款工作的实际,在年中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网点组织资金的任务,形成并分解了各网点存量贷款压降任务,全力平衡存贷比关系,优化全行资金流动性环境。四是全行将清收不良贷款作为缓解流动性压力的重要措施,继续对不良贷款进行拉网排查,逐户见面,摸清底子,加大对不良贷款清收的专项考核,分解清收任务,一户一策,落实清收任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维持我行信贷资产健康、充裕,分散流动性风险。

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与策略

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与策略 摘要:财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防范、评估、监控和补救的一整套方案。基于流动性管理的公司财务理念,重点阐述流动性风险日常管理中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保险与业务外包模块以及套期保值模块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财务流动性;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隐患。根对某年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有12家公司长期偿债能力、49家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令人担忧,有261家公司赚取现金能力削弱等等,在对不到1000家左右的公司指标的统计中,居然有500家以上发生某项财务指标达不到标准值,再加上无法评论的上市公司,约有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不同程度的财务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流动性风险比一般的风险更致命,它很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甚至使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对其的研究急需加强和重视。 一、财务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框架 财务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金的供给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而导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而财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是运用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防范、评估、监控和补救的一整套方案。 成功实现财务流动性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并将其严格、一致地应用到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司财务部门应该致力于建立一套公司各个部门都能充分认同和理解的,思路清晰的流动性管理理念。一个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结构要求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意味着流动性管理首先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流动性风险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传达给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建立企业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氛围。在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公司财务部门务必遵循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并将其一致地贯彻下去。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流动性管理框架必须进行重构,应分为流动性日常管理、流动性评估与监控以及流动性危机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

参考附件2: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证券 01 年第0 期为了解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有效借鉴国内外先进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进而提高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中国证券业协会流动性风险研究课题组于 01 年 月到10月对1 家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宏源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东方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安信证券、第一创业、平安证券)进行了调研。调研券商覆盖上市与非上市券商、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券商,以及杠杆率较高或提升较快的券商、风险管理较具特色的券商。截至 01 年 月末,这1 家净资本合计占全行业净资本的 . 0%1,具有广泛代表性。本文汇总分析了调研结果,提供了各具优势与特色的实践案例。 第一篇 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调研券商普遍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和具体管理部门,不同部门分工负责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总体上,调研券商均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管理负责机构,但在职能划分、日常决策与执行机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机构 调研券商普遍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为董事会,并有部分在董事会层面或经营管理层层面设立专业委员会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 1 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公司信息数据库。

中国证券 01 年第0 期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 (二)流动性日常管理机构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部门设置方面,由财务部或资金部具体管理资金流动性,由财务部、资金部和风险管理部共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券商占调研券商的约三分之二。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具体设置分为三种形式: 1.设立单独的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公司自有资金,资金部门、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管理流动性风险,资金部门负责对外融资、资金调度、自有资金运用;财务部门负责净资本等风控指标管理;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拟定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体系、指标值和风险限额,对流动性风险计量、监测。如中信、中金、广发、宏源、中信建投等。 .由财务部门或其下设相对独立的二级资 金部)具体负责,如中信;第二种为委托固定收益业务部门进行;第三种为流动性管理部门负责部分操作(如信用拆借、发行债券等),其余委托固定收益业务部门进行。 具体而言,1 家调研券商中有 家完全由财务部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家单独设立了资金部门负责, 家由资金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 家由财务部门和固定收益业务部门合作,1家委托业务线(固定收益业务部门)履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在员工设置上,调研券商普遍缺少专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大多设置1至 个兼职流动性风险管理岗位。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建设情况 (一)公司流动性风险容忍度及管理战略各调研券商均认识到流动性风险的严重性,对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容忍度极低。部分公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经营发展,增强风险预测、计量和调控能力,提高本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和波动,科学、合理、有效平衡资产负债结构和水平,提高本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本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本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指本行能够在任何时间里以合理的价格筹措到资金来满足契约或关系债务的过程。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有效满足客户支付结算、偿还债务本息和发放贷款的现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流动水平,科学配置资产负债结构和比例,保障本行经营的持续、稳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现金资产的科学管理,包括: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款项以及存放、省本行(同业)的活期存款等。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 不匹配;资产负债质量结构不合理;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变化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性动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款比例过高,资产负债结构

不匹配;负债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备付金不足,出现支付缺口。 管理原则和方法第二章. 第七条为实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总量均衡原则。即在保证支付准备的前提下,通过负债和营运资金总量对资产总量的制约,保持负债、营运资金和资产的总量均衡,控制超负荷经营; 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负债与资产要在期限、利率结构上保持对称关系。通过及时调整流动性缺口,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对称关系,建立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对称结构;保持资产与负债在利率结构上的对应,严格控制非生息资产占比,保持和提高利差水平; 三、适时调节原则。即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通过资金调剂、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于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 第三章监测管理 第八条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适时监控”的办法进行。 统一管理:即由本行经营管理层统一制定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探讨-会计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探讨 刘艳君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载体,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提高市场的效率。因此,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和规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由银行自身体系不完备造成,同时也受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难以用合理的价格获得充足的资金来用以及时应对负债的支付、自身还款的需要以及客户贷款的需要,从而使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降低的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不断增加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企业的最终破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可概括为两个方面:负债方面和资产方面。负债方面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的债权人要求提取现金,而银行要满足其要求;资产方面表现在提供贷款业务的承诺,如果客户要求银行兑现贷款承诺,银行必须立刻为贷款提供资金,这就产生了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则是指商业银行对于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而制定的政策和采取措施的总和,通过对风险的预测、控制、分析,防止或者发现并纠正流动性短缺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希望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将流动性风险最小化,或者在流动性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将收益最大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银行风险管理工具方法落后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此外,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强,使得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较之目前金融市场新形势来说较为落后。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观性较强,过份依赖管理者的素质和个人经验,人情关系往来严重,缺乏定量分析手段,在风险识别、度量和监测方面客观性较弱,且操作成本较高。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发展较慢,市场体系并不完善,在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 (二)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还比较薄弱,内控不能够有效识别或防止流动性风险,也不能满足银行内部和监管单位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各银行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银行内部普遍缺少一个规范化的详细的内控准则,且不少制度规定都较为模糊化和大致化,无法对实际操作提供切实指导。另外,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也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查处不力,人情关系问题突出,使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功效。 (三)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较晚,对相应人才的培养也相对缓慢。又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受现实制约,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现代风险管理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涉及工作较为专业。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国商业银行中符合条件的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这也使得银行业在改革和转型中

巴塞尔协议第三版核心中英文词汇梳理

巴塞尔协议第三版核心词汇 I. 巴三六大目标 一、更严格的资本定义(Increased Quality of Capital): 1.一级资本金包括: (1) 核心一级资本,(也叫普通股一级资本,common equity tier 1 capital):只包括普通股(common equity)和留存收益(retained earning),巴三规定,少数股东权益(minority interest)、递延所得税(deferred tax)、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holdings in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商誉(goodwill)等不得计入核心一级资本。 (2) 其他一级资本:永久性优先股(non-cumulative preferred stock)等 二、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Increased Quantity of Capital) 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ommon equity tier 1 capital):最低4.5%。 2.一级资本充足率:6% 3.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最低2.5%,由普通股(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构成,用于危机期间(periods of stress)吸收损失,但是当该比率接近最低要求将影响奖金和红利发放(earning distributions) 4.全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资本留存缓冲):最低7% 5.总资本充足率(minimum total capital):8% 6.总资本充足率+资本留存缓冲最低要求:10.5% 7.逆周期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0—0.25%:在信贷增速过快(excessive credit growth),导致系统范围内风险积聚时生效。 *** 巴三新资本要求: 巴塞尔III将巴塞尔II中提出的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并将一级资本重新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以及其他一级资本两大类。同时,巴塞尔III还提出了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强化了各级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由普通股组成的资本部分将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首先吸收损失,最先提供补充的应是在经济周期向好时积累下来的逆周期资本,随后是留存资本缓冲,当缓冲资本无法覆盖损失时便需要使用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而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则排在吸收损失的尾端。 *6%为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及其他一级资本。

金融风险-案例-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1]2009年银监会 印发的《引》中将流动性风险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 风险。 形成原因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 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能导致银行倒闭。 表现 第一,流动性极度不足。 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 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 第二,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

从这个角度看,流动性是在困难条件下帮助争取时间和缓和危机冲击的“安全垫”。 第三,筹资困难。 从这一角度看,流动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价筹集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的代价会因市场上短暂的流动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场流动性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均产生影响。 市场流动性指标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动性、寻找交易对手的难易程度等。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银行的内部特征,即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及其稳定性、债务发行的安排、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市场对该银行看法、信用评级等。 在这些内部因素中,有的与银行信用等级有关,有的则与其筹资政策有关。若市场对其信用情况的看法恶化,筹资活动将会更为昂贵。若银行的筹资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数突然增多,或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市场看法就可能转变为负面。 因此,银行筹资的能力实际上是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类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1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 学习目标 ①流动性 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③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流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提供充足的现金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时,金融机构面临着流动性危机,这种流动性危机很容易导致银行破产。保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流动性分析,根据流动性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 一.流动性的概念 根据银行业约定俗成的定义,流动性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的资金需求。流动性概念因此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因素:资金数量﹑成本和时间。 一家银行若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量的资金,该银行便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银行以合理成本,较快地区的一定数量的资金,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或者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样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此外,可用一家银行筹集到的资金数量与它目前的需要或者潜在的需要行比较,衡量其流动性。例如,有两家银行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成本筹集到同等额度到的资金,但是其中一家银行实际需要或预期的资金需求仅为另外一家的一半,则这家银行的流动性要优于另外一家银行。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面临这样一种风险,即它不能随时以合理的价格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履行自己的义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以美国为例,虽然各银行对自己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是基本上都部分或者全部反映可上述的流动性概念中隐含的三个要素。 J.P.摩根财团认为,流动性风险是这样一种风险,即银行不能以合理的利率筹集到期限相同或者相近的资金为其资产组合提供融资。 原第一芝加哥银行认为,流动性风险即银行不能及时地履行现在和未来的金融义务。 大同曼哈顿银行认为,流动性风险是这样一种风险,即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提款,神情新贷款或偿付到期债务的要求。 总的说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或风险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1)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正常。信贷资金市场正常运转,银行本身并无严重问题发生;(2)银行本身出现短期危机。例如,银行出现坏账; (3)银行业整体出现短期危机。这种情况往往有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 (4)银行陷入长期危机。例如,银行不短出现营业亏损,从而存在倒闭的风险。 本章的重点将放在“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正常。信贷资金市场正常运转,银行本身并无严重问题发生”。其他情况属于流动性风险的极端情况:往往由其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导致。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意义

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在历次金融危机下,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协调和缺陷。特别是最近10多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深度、频率和破坏度上日益加剧,促使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及其监管机制进行反思。金融监管的空白、重叠、错位、失衡和滞后,成为当前全休金融监管领域最显著的问题。可以说,每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实质上也是一次对金融监管规则、监管体系以及全球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全面测试和考验。巴塞尔协议正是西方世界在金融领域博弈的最终结果,其中很多思想和宗旨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意志和战略导向。银行业监管精神: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巴3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文件:《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更具稳健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以及《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检测的国际框架》。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意义,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在微观方面,旨在通过提高每个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预防等,从危机产生的源头和初期来防止单个银行发生危机。 对于微观方面,我想从以下2个方面讨论: 1、资本方面: (1)资本监管指标不断完善: 一直是以资本监管为核心和基础,(从1到3,监管范围越来越广,对监管当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本的监管理念没有变,核心思想就是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决定着金融机构的安全。)巴塞尔协议三以提高银行资本水平和质量为目标,在“三大支柱”框架下构建包括逆周期缓冲资本、资本留存缓冲、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在内的多层次监管框架,进一步加强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2)风险维度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面: 第一,维度逐渐扩大: 努力寻求提高监管资本的敏感度,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再到操作风险,以及金融危机后加入系统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银行机构面临的风险不断被识别、计量和覆盖。 第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增加和完善: 比如,在计量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方面,最新提出了压力测试、引入信用估值调整CVA,使用VAR模型。 2、银行生存模式方面: (1)调整经营模式: 迫使银行对盈利模式和资产风险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寻求低杠杆、低资本损耗的创新型盈利模式成为决定银行生存与否的关键。商行改变高资本占用型的经营模式和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状况,拓展资本消耗低的非利息业务,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内源融资模式: 将银行未分配利润转化为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这构成了商行的一级资本,既节约融资成本,又增强银行经营自主性,免受资本市场制约。 (3)创新金融机构风控方法: 激励金机加入到研究更优化的风险分散方法,计量方法和防范风险方法中 其次,在宏观方面,是对促进各国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在信息披露、质量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防止大规模危机的发生。通过要求每个金融机构达到每个监管指标标准、进行必要的市场约束和遵守信息披露制度,从而防范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个金融风险暴露,在市场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达到监管机制的逐渐完善,金融秩序的稳定有序。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策略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策略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策略?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流动性 风险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筹措资金的成本必须小于运用其所获得的收益,只有做到这一点,管理策略才是可行的。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策略 1、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一个良好、稳健的市场环境 减少各级政府对于银行的不适当的干预,使银行能够市场化的运营。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经营的前提。 2、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对流动性认识不足,公众都认为银行是属于国家的,国家会对银行发生的问题给予处理,因此不会发生破产危机。此外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模式也是一重要原因,我国消费小于投资,绝大多数居民都将资金存入银行,使得银行有很大的资金流。随着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改制,我们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3、强化中央银行、银监会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力度 确立流动性监管的一系列措施。监管部门应该定期对银行内部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银行在面对流动性紧张时是否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干预,同时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并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流动性预警检测体系,以便在日常的管理中及时发现风险。其次要实行经常性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并依此建立流动性风险的处置方案,如

设立高效可行的应急融资计划,提高避险能力。 5、发展完善稳健的资本市场 流动性的内涵要求银行把握资金的需求和供给。这不仅要求银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且要求银行有一个高效的获取外部资金的能力,如通过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央行再贷款、金融市场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完善的资本市场有利于银行拓宽外部融资渠道。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自上而下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是首当其冲的。“上”指管理层,“下”指执行部门。 1.按照银监部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要求结合本行经营发展战略,从强化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两会一层”的监督与控制着手,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2.高级管理层组织计划财务部、金融市场部、票据中心等部门设立“资产负责管理委员会”,真正做到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评价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应与从事资金交易的部门相分离;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3.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中相关部门职责。计划财务部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人民币流动性风险的日常管理工作;金融市场部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市场操作部门,履行投、融资职能;运营管理部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后台支持部门; 信息技术部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持部门;审计部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