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想品德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稿

思想品德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稿

思想品德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稿
思想品德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稿

思想品德课综合素质评

价方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思想品德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一、以往或现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足:以往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写自我鉴定、从德智体美劳、从“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去评价,一方面: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行为,二方面:评价范围笼统,不具体,和学生自身修养关系较远,使学生不能真正做到提高自身修养,在五爱的基础上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以往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断定,不是侧重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是在学习之后,更多的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为了分出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诊断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评价是慢的艺术,必须给其以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时间,对他们的创造做描述性研究。”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他的行为和思想,才能真正起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作用

(二)不足:评价标准中缺少学生参与

评价倡导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因为“被评价者参与评价设计的程度越深,对评价过程的认同度越高,也

就越愿意在评价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评价标准不应只是教师给出的,而应是师生共同商定的。否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主体性。

二、过程性评价的目的

直接目的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传统的评价目的是培养选拔教育学生,新课标背景下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目的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过程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评价的基本理念及理论依据

1、根据思想品德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要符合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帮助学生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的公民是课标的核心。

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2、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面对学生的成长问题,一方面要与他们一起成长,第二要使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从学情上分析:在非中考科目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是相当特殊的。特殊在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但受应试影响了多年的学生,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到,同被归为非中考科目的思想品德课,肯定也是不重要的学科,这种印象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学生的血液中。在当前应试还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时,如何开展好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是需要教育的管理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理解方能完成好。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有爱国的言行、有合格的学习成绩、有诚信的记录、有与人为善的表现

四.评价框架体系(要素、指标、权重等)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及课标要求,设定以下内容:

规校级现象

文明文明的语言有无骂人、说脏话

行为

10

文明的行为破坏公物、乱扔垃

圾及良好的卫生习

10

能否尊敬师长用文明语言和行为10诚信诚实守信学习态度(能否独

立完成作业)、责

任心(答应的事情

能否做到)

15

友善和同学及他人

能否和谐相处如:主动帮助同学

及他人,宽容的对

待他人、和同学和

平相处

10

敬业主要是学习态

度及完成工作

情况能否认真踏实、勤

奋的学习、按时交

作业。对待老师交

给的任务能否认真

完成,出勤情况。

15

从评价等级上看: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等级制评价”的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形式

优秀:按照完成上述任务完成90%且做得很好;

良好:按照完成上述任务完成70%且做得较好;

合格:按照完成上述任务完成60%且做得一般;

待合格:按照完成上述任务完成50%且做得很差。;五.评价方法(步骤、程序、时机等)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和考察,例如:课堂表

现情况的考察,同学交往、同学相处情况的观察、课下表现观察、情景观察、心理成长过程观察、实践行为的观察等等;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实施评价日常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改变单一的评价状况,加强自评和互评,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协商,强调: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六.评价典型操作案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实践活动日期----------------

评价:1.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敬业)

2.完成任务:是和父母共同完成还是独立完成(诚信),如果和父母一起完成,那么在完成的过程中是否配合默契。(和谐、友善)

3.能力是否有提升

七.存在问题、反思与展望

从学习效果上看:

学习者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和意愿

学习者有完成课上课下作业的兴趣和愿意

学习者有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的兴趣和意愿

从学习态度上看:

学习者有积极合作学习的行动

学习者有主动追求正能量的表现

学习者有持续克服自己不足的努力

学习者有认真踏实完成任务的事迹

问题反思——过程性评价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现在没有开始使用,下学期准备实施)

(一)适用性问题

过程性评价弥补了传统评价的很多不足,在很多方面都有显着的优势,但是,我们不应夸大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和功能,更不能盲目扩大过程性评价的适用范围。只有考查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隐性

素质时才适用过程性评价,而关于事实性的知识则适合用标准化测试。

(二)实用性问题

首先,过程性评价需要耗费大量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人力、物力,还包括教学时间,特别是课程标准对课时数做了明确的规定,如果经常进行教师评和学生互评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其次,过程性评价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很多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带的班级比较多,负担比较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性评价。再次,由于教的班级人数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相对较难。

(三)准确性问题

首先,过程性评价与传统标准化测试相比,其主观性非常强,影响了评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例如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会先入为主地影响评价的准确度;学生自评往往会由于种种因素(如担心与期末成绩挂钩、自我认知能力差等)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其次,评价标准、评价要素、及评价权重的制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希望通过进行改变课程评价,使其更有有效性,针对性,能够更多的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