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精品文档)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精品文档)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精品文档)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精品文档)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一种专业教育。受教育者具有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由专门机构实施教育;修完规定的课程即授予相应的学位、文凭或证书。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

2.

高等教育的目的: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把完成了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即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包括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知识本位:主张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主张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3.通才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的教育。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重视知识综合性和广泛性。

通才教育的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型;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受影响。

4.专才教育:

5.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由说明、本文和附录组成。

6.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教学计划一般规定教学科目、学科的顺序、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的安排。教学计划的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和学时分配、学年编制。

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有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

毕业论文等。

简答:

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发展速度要适当。

其二,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

其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其四,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

再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该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

(一)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但加快发展要注意规模适度,防止大起大落。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能为某些表面现象和短期行为所迷惑,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造成结构性的供过于求,或者是因为办学条件跟不上而降低教学质量,影响社会效益。

(二)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尽管我国各地教育资源有限,但多数学校的原有办学条件尚未被充分利用,即人员、空间和设备等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尤其是我国的高校师资还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师生比处于低水平。

我们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投资、缩短回报时间,而且还能促进现有各所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合并学校各自的优势,提高效益,也可引导今后的学校建设走出小而全的模式

(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虽然高校的生均成本会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税收还不足以支持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除了政府拨款,各社会团体、企业的捐资助学外,个人分摊高教的成本也正成为必然趋势。提高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吸收社会资金投人教育,可以进一步保证政府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中小学教育,资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

(四)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除了数量上的增加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指正规的有一定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高等教育的功能:

2.基本功能是育人功能,体现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即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一)促进个体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

(三)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即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就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个体获得社会文化和学会扮演社会角色。个体个性化,个体形成独特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和引导学生发展合理的独特心理品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环境、遗传和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帮助人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人的发展的深远性。

衍生功能即社会功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

政治功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发展。

经济功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技、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功能:文化传承、选择、传递和发展。文化研究,吸收融合文化,培养文化人才。

3,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层面:

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摒弃“教师中心”“知识权威”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给予学生平等的权利,尊重并热爱学生。

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的楷模。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

学生层面:

尊重理解老师。认可和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努力,配合教师的工作,虚心请教,努力学习。

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将思想上的困惑、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老师交流。

学校层面:

重视提高办学质量。从全面质量观出发,综合考虑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调动和鼓励教师热爱教学,因材施教。

优化管理制度。深入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去调查研究,实时掌握和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要形成对师生关系的良性约束和管理机制,建立师生问题的预防和监督机制。要不断净化校园周边和校园内部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4.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策略。

趋势:教学改革国际化,课程体系中增加更多的国际化课程,人才认证与国际接轨。学科综合化,教育内容综合化,跨学科课程增多;教学管理综合化,科学研究综合化。教学个性化,提供多样化课程,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趋向个性化。教学管理活性化,管理体制弹性化。倡导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和学习主动权。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确定性的知识,还教学生看到知识的不确定性方面,诱导他们探索新问题、思考新问题。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改革: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

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依法办学,高等学校各项工作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进行。

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应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来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注重科学与实践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潜在因素,以创新学习为尺度来调整和补充新的综合性知识。优化课程体系,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实行和完善选课制、学分制、双学位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适当深入社会生产中实际的内容和加进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加强人才培养、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是新时期提高大学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教师必须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德教育,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及方法,积极主动投身到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去。

改革教学管理。科学评估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构建新的评价标准,改革学生的学籍管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5.现代高校教育基本职能及其关系。

基本职能:

培养人才。就规格而言,培养的人才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就类型来说,由于学科的不断分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门类越来越大,要培养适应这些变化的各类专业人才。

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在大学科研中的

比例呈上升趋势。

服务社会。通过开展技术知识的社会服务,解决经济生产部门在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将某些新科学以及科学的新发现直接转化为技术,导致新产业的兴起,并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关系: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培养专业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本体职能,是高等学校本质的直接反映;发展知识是高等学校的附属职能,是由高等学校的属性决定的;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派生职能,是由高等学校的特点决定的,与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有一定的派生关系,是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延伸。这三大职能共存共荣、不断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终结,并且还会延伸出更多新职能,如引导社会前进、创造新职业、国际合作等。

高等学校的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职能变化的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

在高等学校职能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或取代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起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

6.建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深化高教体制改革,改变政府单一主体的状况。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实施分类指导,分类评估。完善评估的法规与政策。加强对评估终结机构的监管。

(二)发展社会评估中介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立社会化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实行中央与地方分工合作,重视评估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专业评估。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四)积极发挥高校的评估主体作用,增强高校的评估自觉性。

7.影响课程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一)社会需要。生产力同课程内容中的自然科学部分由直接联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一定学校课程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社会需要又表现为一定社会的阶级、政党、集团等对教育所做的价值定向。

(二)知识。知识的革命带来新文明成果,补充和丰富了课程的内容。知识进化是知识革命的准备。教材内容的继承性与差异性决定于知识的进化与革命,知识的进化与革命也影响到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照顾到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实际水平。课程的难易、深浅及进程,必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各

阶段所具有的认知结构和认识顺序,循序渐进地设计或安排。

(四)高等教育的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业化领域中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必然不同。

(五)高等学校课程设计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各种课程设计理论不再全盘否定与其对立的理论,而是吸收对方合理的思想成分,以充实和完善本身的理论体系。

8.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优缺点。教师资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法定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指教师获取教师资格的条件、程序和方式的法定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