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

4、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

5、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6、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7、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8、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9、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10、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注意的品质。

2、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

3、表象与想象有何区别与联系?

4、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

5、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六、论述题(15分)

1、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过程个性过程

2、视觉听觉

3、有意注意意志努力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酝酿期豁朗期

6、面部表情身段表情

7、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黏液质抑郁质

9、出生5、6岁

10、遗传环境

二、选择题

1.B

2. C

3. B

4.D

5.C

6. A

7. A

8. B

9. D 10. C

三、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2、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

5、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题

1、简述注意的品质。

①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一目十行”

②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③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如课与课间的转移。

2、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

3、表象和想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

区别:(1)概念上的区别(2)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3)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

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

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4.什么是气质?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

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气质类型的构成:

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5、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6)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7)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能正确解释能力发展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的能力发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

①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生物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心理学家一般认可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在能力发展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的看法就不尽相同了。一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遗传因素差异不大,

②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使能力发展受阻碍。新社会,广大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营养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能力的发展。营养不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能力的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了能力。近几十年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命的早期是智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以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是能九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力是在主体的积极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与他所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的。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推动着人们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基础心理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想象。

3、知觉是人脑对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的反映。

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保持。

5、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和。

6、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和独特性。

7、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和

功能。

8、马洛斯认为只有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需要。

9、气质是___现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基础。

10、美国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

A.感觉的适应

B.联觉

C.感觉的对比

D.味觉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6.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7.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8.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需要

10.“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注意的稳定性

2、感觉适应

3、表象

4、动机

5、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2、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3、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4、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5、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6、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

7、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

9、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所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10、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2、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3、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

4.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六、论述题(15分)

1、什么是性格?举例说明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879 冯特

2、记忆思维

3、直接作用整体

4、识记再认或回忆

5、独立性新颖性

6、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

7、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8、低级高一级

9、心理生理

10、加德纳

二、选择题

1. D

2. A

3.C

4. C

5. A

6. A7 C 8. C 9. A10.D

三、名词解释

1、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

征。

2、感觉适应:

3、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5、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

2、×

3、×

4、√

5、×

五、简答

1、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应系统)

2、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

(4)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

过度学习:把练习进行得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过度学习150%为宜。

学习方法的影响大致如下:用视觉识记的材料比用听觉识记遗忘慢些,用试图回忆识记比用单纯重复识记遗忘慢些,用间时(分散)复习的方法识记比用集中复习遗忘慢些。

(5)记忆的恢复现象。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中间材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影响之故。

3.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

4、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人脑的活动。

一般认为,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血质的人表现为情绪饱满、情绪充沛;黏液质的人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等等。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科学实验人员应该具有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有可能掩盖或改造他原来具有的容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胆汁质的气质特征。

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六、论述题

1、什么是性格?举例说明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要点:

性格: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5)个人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基础心理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和的总合。

2、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

3、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和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4、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和。

5、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和的反映。

6、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和认知因素。

7、动机具有引发、和的功能。

8、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和神经过程的。

9、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和。

10、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和内化。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6.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7.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8.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水平。

A.强

B.弱

C.中等

D.偏低

9.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10.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

A.10岁6个月

B.10岁8个月

C.10岁10个月

D.11岁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注意的分配

2、感觉对比

3、情绪记忆

4、前摄抑制

5、聚合思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共10分)

1、“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客观现实与社会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

2、“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3、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

4、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5、动机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

6、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8、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9、朝令夕改、人云亦云、随风转舵是缺乏意志自制力的表现。()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2、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3.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是社会性动机?

4.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

5.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

六、论述题(15分)

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思维思维的知觉

3、时间地点

4、直观性概括性

5、间接概括

6、环境因素生理因素

7、指引激励

8、平衡性灵活性

9、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10、服从、同化

二、选择题

1、B

2、A

3、D

4、A

5、A

6、D

7、B

8、B

9、B 10、A

三、名词解释

1、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2、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4、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

5、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

四、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

1、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影响因素:

(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易稳定;内容贫乏,单调静止――难维持稳定(如看照片与看电影)。

(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

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适当变化流动的内容和方式。

初中生的功课安排问题:性质不同的文理科,难易不同的内容适当隔开。

(3)和主体状况有关:意志强,善于控制,有积极态度,兴趣,目的任务明确――易保持;生病,失眠,疲劳,心境不佳――难保持。

2、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3.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是社会性动机?

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以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与生理性需要,它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社会性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比较高级的动机。4、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

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了解个体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气质对智力的影响。人类气质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有关,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巴甫洛夫认为,4种高级神经活动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相同气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气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确有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气质与5种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相互关系中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这5种思维品质上存在差异,这表明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另外,气质还影响着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一。

②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于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多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要使他们在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他们有充分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性。由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都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征,应该是教师特别关怀和注意的对象。教师要使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多得到工作与休息交替的机会;使具有抑郁质特征的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生活乐趣。教师要培养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③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意义。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

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不太合适;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在一般实践活动中,由于气质各种特征之间可以互相补偿,因此对活动效率影响不大,但在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则具有一定作用。了解气质类型特点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5.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

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

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

六、论述题(15分)

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基础心理学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科学。

2、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

3、表象具有和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思维的中间环节过度阶段。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和。

5、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指向性的操作过程。

6、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

7、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动机和动机。

8、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9、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和。

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而建立起来的的关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2.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3.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4.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知觉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5.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

A.记忆准备性

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6.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7.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8.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A.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9.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0.比率智商的公式是()

A.IQ=CA/M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MA/CA×100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注意的转移

2、倒摄抑制

3、发散思维

4、有意想象

5、能力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谈虎色变”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2、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

3、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4、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是在教学中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

5、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6、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8、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

9、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强。()

10、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

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六、论述题(15分)

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规律

2、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直观形象性概括性

4、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5、目的认知

6、性格能力

7、生理性社会性

8、态度行为方式

9、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10、沟通与相互影响心理

二、选择题

1、A

2、D

3、B

4、C

5、D

6、C

7、C

8、A

9、A10、D

三、名词解释

1、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2、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

3、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

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4、有意想象:又称为随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5、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四、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

1、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高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水平,指人脑中所保持的经验或信息,可由需要时复现、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

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3.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也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创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具有创造动机。社会生活不断地对个体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人脑中就成为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动机,成为创造想象的推动力。②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没有相应表象作储备,创造想象很难顺利进行,因为创造想象既有将有关表象的某些要素重新排列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也有通过抽取事物某些本质特征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些创造想象的形成都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先决条件的。③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受思维活动的调节。人的思维是由一定问题引起,并指向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加以思索,信马由缰,就很难创造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令人信服的形象来。④艰巨劳动与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带有突然性。但是,灵感的出现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锐状态中,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并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的出现解决了久思不解的问题,常会伴有无法形容的喜悦。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经过艰巨劳动,长期酝酿促成的。

4.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每一时

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5.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六、论述题

1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①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如注重讲授语音、语调的运用、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

②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和兴趣,并使学习后的实践活动达到熟练。

基础心理学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注意保持在某一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上的时间是广义注意稳定性。

3、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

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和语词逻辑思维。

5、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

6、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的特征。

7、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特征和特征。

8、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和。

9、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的关系。

10、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3.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5.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6.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

B.表象

C.印象

D.迹象

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8.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9.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家庭结构

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10.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吉尔福斯

C.斯腾伯格

D.达斯和纳格利里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有意后注意

2、注意的动摇

3、问题解决

4、再造想象

5、性格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2、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3、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4、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5、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6、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

7、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8、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9、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所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10、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意识有哪些特征?

2、感觉和知觉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3、简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

5、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

六、论述题(15分)

什么是能力?举例说明能力和知识之间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879 冯特

2、对象活动

3、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4、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5、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6、稳定动力

7、情绪持久性主导心境

8、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9、沟通心理

10、态度行为方式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45*1=45分)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鼻祖的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2、以特定的心理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处理属于( A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4、下列哪个现象与视觉适应现象有关。( D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知觉到红旗总是红色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夜晚开车与对面车辆会车时不宜开远光灯。 5、坚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学派 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7、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会随刺激时间而发生变化,此现象叫做( D )。 A.感觉后效 B.感觉变化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8、正上课时突然听到某同学的手机铃声响了,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属于(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9、感受性是( B )。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10、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颜色设计方面主要需考虑知觉的( 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C )学派。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 12、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成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 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知觉的( A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恒定的(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毫无关系 14、暗适应完成后,视觉感受性( B )。 A.无变化 B.提高 C.降低 D.提高和降低 15、已知重量的感觉差别阈限为1/50,某举重运动员已举起150Kg,请问至少增加多少 kg后,该运动员能明显感觉重量增加了。(C)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一(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 )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 7(轴测图即透视图。( )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

厦门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单选题 1、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2、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4、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 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贝刑关系数越( 接近+1 B 接近-1 接近0 8、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 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 10、( C 。是标志的承担者。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 D.所有制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A.17 B.18 C.20 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平均差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A. C. D.22 C. B. D.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 组数多少不同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7、 A.偏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无法判断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 A.年龄 B.学历 C.民族 D.性别 12、 某商品价格上涨了 5%,销售额增加了 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 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 480,则该组 的组 中值应为(D )0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 A.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B )0 无 (Y -Y?)2 为最小 送(Y -Y?) = 0 A S (Y -Y ) = 0 C 送(Y -Y )为最小 15、 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 A.不确定 B.已知 16、 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 A.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未知 C 普查 17、 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 Z xf B. ----- Z f C 旦 C 7 x D.不唯一 D.典型调查 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 ) D. 18、 抽样推断的特点有(B )0 A.事先人为确定好样本 C.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9、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D.事先无法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A.变量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22、平均指标不包括(A ) 0 A.标准差 B.调和平均数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 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 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 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 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严宝亮 单位:凤翔中学 专业:化学 考试科目:基础心理学 考试分数: 年月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课程名称基础心理学姓名严宝亮单位凤翔中学专业化学题号分数签名1 2 3 4 5 6 7 8 9

年月日 10 总分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基础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D) A灵魂B意识C行为D行为与精神过程 2.红灯灭了之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像,这叫:(A) A正后像B负后像C明度对比D色彩对比 3.有些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理解,认为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这 一看法体现了心理学何种观点?(D ) A 生物学观点B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C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D认知的观点 4. 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 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 5.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D) 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调节性和集中性D选择性和集中性 6. 与注意信息加工不相关的理论是:(B) A瓶颈模型B透镜模型C特征整合模型D眼动理论 7.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哪种需要?(B) 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 8.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哪个区域的?(D) A顶叶B颞叶C额叶 D 枕叶 9. 幻想是哪种想象的特殊形式。(A )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无意想象D空想

10“心理旋转”研究说明表象是一种:(B) A映像B心理操作C概括性D自觉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20分)。 1、流体智力 答: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2、效度 答: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3、顺应 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 4、幂定律 答:幂定律指的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In。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答:(1)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2) 对兴趣的依从性。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3)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全神贯注地工作。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在必要时就难以组织自己的随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注意的维持。(4)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知识经验对随意注意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异常熟悉的事物或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5) 对人格的依从性。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 2 简述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而一向受到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来测量某一地区全部人口的智力,则智商在100±16范围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68.2%,智商在100+32以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95.4%。智商高于132或低于68的人在全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不同智商水平在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是不同的。( 二) 表现早晚的差异

高校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A 、%4%5 B 、%104%105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来源学科网]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 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3.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总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大学统计学期末复习计算题(有答案)

1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厘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如下 第1页共4页 成年组 166 169仃2仃7 180 仃0 仃2仃4 168 173 幼儿组 68 69 68 70 71 73 72 73 74 75 (1)要比较成年组和幼儿组的身高差异, 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指标 测度值?为什么? (2)比较分析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解:(1)采用标准差系数比较合适,因为各标志变动值的数值大 小,不仅受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标准 差系数适合于比较不同组数据的相对波动程度。 10 (2)成年组的均值:乂 =7 =172.1 cm ,标准差为:S = 4. 202cm 离散系数:V 1 二基二 4^202 : 0. 024 X 172. 1 10 X i 幼儿组的均值:X = V 71.3 cm ,标准差为:= 2. 497 cm 离散系数:v 2 = X = 71 3 : 0. 035 v1

(2)相对数分析 ' P i q i ' p°q 、 pq ' P o q 。 ' P o q 。 ' p°q 125550 117100 绝对数分析 ' pg 八 p °q ° =、 p °q 1 - p °q ° ' pg 八 p °q 1 94500-12500二 117100-125550 94500-117100 31050二 8450 -22600 由于产量q 下降6.73%,使总成本下降8450元; 由于单位成本p 下降 19.30%,使总成本下降22600元。 3、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 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C X 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3) 试确定该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血25 = 1.96) 解:(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 z 0.025▽犬=0. 79 X 1. 96 1. 55 (3) 该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65 340 1000 35 400 150 94500 125550 65 65 340 1000 35 400 150

2019年大学统计学最新考试试题共20页word资料

2015年大学统计学最新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基础心理学知识》(2015)习题与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2015修订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A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D)需要、动机和人格 3.心理过程包括()。B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C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5.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阶段。B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C (A)感觉的阶段(B)知觉的阶段 (C)思维萌芽的阶段(D)思维的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冯特(B)韦伯 (C)费希纳(D)艾宾浩斯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C (A)1840年(B)1860年 (C)1879年(D)1885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B (A)格式塔心理(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D)行为主义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D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6. 16.神经元是由()组成的。B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A (A)树突(B)轴突 (C)细胞核(D)细胞质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D (A)树突(B)轴突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我们习惯把成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题库60道题

《统计学》课程习题(修订) 1 ?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 ?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 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 (2)研究专业技 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 (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 (4) 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 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_________________ 4?某车间按工人日产量情况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 ;(2)各组组距、组中 值、频率。 5?某地区人口数据如下表,请在空白处填写组距、 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6 ?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 手机拥有量 B 商品库存额 C 市场占有率 D 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 G 人口出生率 H 利税额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质量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数量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散型变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限以下 频率 累 计频数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透视知识点

(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 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 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 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

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12、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直接受光部分称阳面,背光部分称阴面。明面和阳面的分界线称阴线,构成阴线的点称阴点。因受光物体的遮挡,附近物体表面或环境出现阴影部分称为影或落影。影的轮廓线称影饯,构成影线的点称影点,影所在的面称受影面(投射面),阴和影合称为阴影。 第二部分:次点 1、透视是绘画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维物象的基本方法。 2、透视的显著特征是:近大远小,所以也称之为“远近法” 3、透视在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概念:透视现象、透视图及透视学 透视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同样体量的事物由于距离的远近,在人们眼里会发生大小的变化,呈现出近大远小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