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欢庆》教学设计(2)

《欢庆》教学设计(2)

《欢庆》教学设计(2)
《欢庆》教学设计(2)

《欢庆》设计意图

我努力想通过诗意的设计去炖出文本的诗意。通过联系生活,让小小的课堂充满来自生活的诗情;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通过立体地感悟文本,从而走进文本的意境,体味出栖居在诗文中的浪漫和诗意。努力将浓浓的诗意撒在课堂上,播在孩子的心里,则是我本课设计的主要意图。

以读为依托,以识字目标为轴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线,将生字新词连缀起来,形成知识链,使识字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中得以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读书环节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展示,以鼓励为主,反复读,多形式读,并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煽情的音乐进行熏陶、渲染,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升华。

《欢庆》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揭题

1、播放录像片,感受“欢庆”。

2、揭示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l)重点指导读好平翘舌音“帜、奏”及多音字“乐”。

(2)个人读,小组读,词语接龙。

(3)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质疑释难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祖国妈妈要和谁过生日。

2、全班交流,合作释疑。

四、精读课文,感悟积累

1、学习课文前四行诗句。

(1)课件出示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引导品读诗句,感悟意境。

(3)创设情境,各种方式朗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表演读。

2、品读后四行:

1、展示全国人民欢庆的图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五、升华。

朗诵表演,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第九课《欢庆》教案设计

二年级第九课《欢庆》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第九课《欢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 (1)课文朗读录音带 (2)欢庆国庆的录象片段。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全国人民欢庆国庆的热闹情景,通过花如海、歌如潮的情景感染学生。 2、让学生说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欢庆。认识生字“庆”。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渎正音。

2、小组合作: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请教小组同学。 3、读读写写。出示生字卡,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的多。 加一加: 大——庆南——献只——帜 编字谜: 有水才有“洁”。三人合“奏” (3)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 否读得正确。特别是提醒“乐”在文中的不同读音:欢乐(le)乐 曲(yue). 3、整体感知。 小组轮读第一句,每组读一行;全班齐读第二句。 教师引读。 田野献上。。。。。枫林举起。。。。。。蓝天飞起。。。。大海奏起。。。。。十三亿孩子。。。。。。十月一日。。。。 4、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分别演示出下列画面:金色的果实、火红的的枫树、洁白的鸽子、波涛汹涌的大海。 5、学生看图练朗读。 6、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4)实践活动 备一份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小制作。。。。。) 1、给课文画一幅插图。

《欢庆》教学设计

《欢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庆、献、帜、洁、奏、曲、亿”7个生字。读准后鼻音“庆”,翘舌音“帜”,平舌音“奏”,认识“曲”是多音字。 2、会写“亿、洁、欢、祖、旗、帜、庆、曲”8个生字。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汉字的写法,强调“洁”右上的“士”写法:上长下短,“祖”的部首;“旗”强调右上的撇横不能漏,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庆气氛。 教学重点:同目标1、2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背诵课文。 先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字词想办法解决(如查字典、问大人、 联系上下文等等),想想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 的。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做上记号。 3、查找有关国庆节的文字资料或图片或找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听完以后,老师要请大家说说感受。 听《十月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交流感受。 课前老师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国庆节的资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出示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图片) 二、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读课题。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有哪些时刻也让大家有这种感受?(中秋节、申奥成功、神洲5号发射成功、奥运会取的32枚金牌、过年、欢度六一等)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祝福教学设计完美版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时安排】 3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 相关知识 《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出版。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11篇。《祝福》是第一篇。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社会现状,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主意。 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欢庆教案(公开课教案)

欢庆(黎凤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指名朗读,初步体会情感。 4、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 5、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四、组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卷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吗?(板书:十月一日) 2、师:对了,十月一日就是什么节日?(国庆节) 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这一课(板书:欢庆),让我们一起再次体会国庆节喜庆、欢乐的气氛,好吗? 4、师:体会气氛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看谁读得最棒的。(出示课件生字词) (1)生字词: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亿万、乐曲、祖国 (2)拼音连线。 zǔɡu?欢庆yì wàn旗帜 huān qìnɡ祖国xiàn shànɡ洁白 yua qǔ奏起ji? bái 献上 z?u qǐ乐曲qí zhì亿万 二、感情朗读,体会气氛。 1、师:同学们真棒,生字都学会了。 2、教师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时刻吧!(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喜庆的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欢乐......)好,现在我们就以喜庆、欢乐的心情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吧!(齐读、男女生读) 4、教师范读。 师:看同学们都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可以让老师来表现一下吗?(能)你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脑袋想象一下,等一会儿请你告诉老师,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吗? 5、师:谁能告诉我,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反馈) 三、分句学习。 (教师随着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课件) (一)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1、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江湾小学管来香《欢庆》教学设计

欢庆(第二课时) 执教者:江湾管来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2.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认识感受郭荣安作家,并了解郭荣安的作品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感受郭荣安作家,并了解郭荣安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好第一句 1.读好词语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1)指名读三组词语。——第三组读时注意指导“的”轻声。 (2)老师用不同颜色标出这三组词中,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 (3)练读第一句。 二、在读诗文,感悟第二句 1.这欢庆的自然景象听了真令人激动。那全国人民是有怎样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呢。谁来读读小诗第二句。 (1)十三亿孩子是指十三亿个孩子吗? (2)重温国庆节的场面。ppt出示图片,边配乐教师边讲解。 A、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谁来说说:我看见()。 B、练读最后一句。 2.指导朗读全文 (1)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到处都是快乐,一片喜庆,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吧。请你再自己练练,试着把这首小诗得更好?

A、各种形式练读 B、如果老师把课文内容去掉一部分还能读吗?尝试背诵。 C、完成课堂作业本P23第三题 D、看着画面背诵全诗 三、拓展升情,认识作家 1.同学们出色的朗诵不仅表达了祖国妈妈的热爱,更让我们的郭荣安爷爷激动不已呢!(板书:郭荣安) 2.教师介绍作家郭荣安。Ppt出示郭荣安的作品集。 3.引入作品:歌曲《各族儿童幸福的家》ppt图文并茂 (1)我听过郭荣安爷爷写的一首歌,歌名就叫《各族儿童幸福的家》,同样也表达了对祖国妈妈的热爱,现在请你来听一听? Ppt:你的家在日月潭边,我的家在长白山下 你的家在金沙江畔,我的家在西双版纳, 你的家在天山牧场,我的家在南海西沙, 你的家在孔雀之乡呀我的家在长江三峡 你的家我的家都在辽阔的中华, 中华呀中华, 你是我们各族儿童幸福的家,你是我们各族儿童幸福的家。 你是我们各族儿童幸福的家。 (2)听过后,你从哪些地方读懂了、听懂了郭荣安爷爷的感情呢? A、你从哪里读懂得? B、感受祖国虽然广大,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妈妈——祖国。 C、练读练唱 四、提炼方法,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不但会背诵《欢庆》,还认识了它的作者:郭荣安爷爷。所以当我们遇到特别喜欢的课文时不妨去了解背后的作家,他们往往能把我们带到意想不到的世界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三)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活动: 活动一:导入新课:鲁迅《自嘲》一诗 活动二:回顾知识点:小说是什么?(定义) 师生互动,回答: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出示幻灯片)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出示幻灯片)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活动三:回忆:情节包含几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一般包含(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尾声) 思考:本文是不是按照这个顺序安排的情节结构呢?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明确:本文是按照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来安排的,是倒叙手法。 活动四:倒叙的手法的作用?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活动五:祥林嫂就是在家家户户祝福声中死去的。她死了,没有人为她难过,没有人为

欢庆课文教案

欢庆课文教案 欢庆课文教案范文 [教材简析] 《欢庆》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篇幅短小,通过8行诗向人们展示一幅欢庆的热烈场景。 [教学说明] 本次教学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力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充分自主识字,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悟诗的意境。低年级在识字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字与文紧密结合,边识字边读文,如:献、帜、洁、奏、曲学生总结了许多识字方法,学生学的主动,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下面,就识字方面谈谈学生的自主识字。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献、帜、洁、奏、曲这几个生字卡片) 师:这些字你们认识吗?是怎样记的? 生:我会记献。南加犬就念献。 生:我会组词,奉献 献给 献上。 生:我能用献说一句话:教师节到了,我给老师献上一束鲜花。 师:这些办法真好!为了庆贺祖国妈妈的生日,田野带来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果子,蔬菜,稻子,秋天丰收了! 师:对,能把田野献上的果实读给大家听一听吗?指导朗读第一行。看到这金黄的果实,你会想到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农民伯伯的笑脸。 师:还认识了哪个字? 生:我认识帜。编个顺口溜:只有一条毛巾 生:巾加只就念帜。 师:谁能组个词? 生:旗帜 生:独树一帜 师:真好,知道的词真多,用的很正确。旗帜就是旗子。书中说什么样的旗帜? 生:火红的旗帜 师:是呀!火红的旗帜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每到欢庆时,我们就会看到彩旗飘飘。这是什么?(枫林的课件)能读出欢乐的.情景吗?比赛读 师:请继续汇报 生:我是这样记洁的。把东西清洁干净要用水,所以洁是三点水旁。 生:洁是形声字。清洁、洁净、整洁。 师:洁就是纯洁干净。可以说洁白的什么? 生:洁白的羽毛、洁白的雪花、洁白的天鹅、洁白的鸽子 师:出示白鸽课件。白鸽是和平的象征,能读出祥和的景象吗?指导读第三行。

《欢庆》教学设计4.doc

《欢庆》教学设计4 -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 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

《祝福》教学设计 海南教赛获奖作品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小说主旨。(幻灯显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因为小说是通过安排情节、设置环境、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小说主旨。 昨天我们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那么现在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祝福”是什么意思? ——“祝福”字面的意思是:祝人平安幸福。 小说中的“祝福”具体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为的是“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那么鲁迅的这篇小说为什么要命名为《祝福》呢? ——“祝福”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典型环境。(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则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明确故事是在祝福中开始,又是在祝福中结束的,所以它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典型环境)(幻灯显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个典型环境。 二、赏析典型环境(8分钟) 1、请同学们齐读小说第2自然段中有关“祝福”景象描写的句子。 2、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祝福”中男人在做什么,女人在做什么? ——男人祭祀、祈福,女人劳作 3、在“祝福”中男人和女人分工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鲁镇是个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封建守旧的地方。(学生能答出男尊女卑即可。若学生答不出来,则教师说)(幻灯片显示) 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祥林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么祥林嫂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三、品析祥林嫂的形象(20分钟) 1、小说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地方有三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把它找出来。(幻灯片显示)(学生齐读) 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再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之前:“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头上扎着白头绳”?(幻灯显示) ——死了当家人,是个寡妇。(幻灯显示) 3、她是怎么来到鲁镇的?——逃出来的(幻灯显示) 4、为什么要逃出来? ——不想再嫁。(如果学生找不到,就引导学生读18页的相关内容) 5、为什么不想再嫁? ——因为按封建礼教要求,女人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一个女人如果再嫁就不是人了。她的逃婚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抗争。然而这次抗争失败了,她被她婆婆抢了回去,卖给

《欢庆》优秀教案

《欢庆》优秀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教学难点】诗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用具】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生日。生日这一天,咱们都要好好地庆祝一下。那么有谁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指名说)祖国妈妈过生日了,想不想给祖国妈妈庆祝一下呢?好!让我们欢欢喜喜地来给祖国妈妈过生日吧!(板书课题)。并认识“庆”字,注意它是鼻音,组词:重庆、庆祝、大庆、喜庆。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自身今年有几岁吗?哪有谁知道祖国妈妈今年有几岁?祖国妈妈是在1949年正式“出生”的,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啦!”从此,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的好日子也开始了。为了记住和庆祝这一个伟大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了举国欢庆的国庆节。(板书:欢庆)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豪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示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2、同学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3、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自身读得不熟的地方就多读几次,遇到自身喜欢的地方也可以多读几次。) 4、指名读文,教师适时的加以指导并给予鼓励。 5、男女生互相接读课文: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读完后交换。 三、赏读课文 1、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此时教师要指导同学读出每一句诗的感情来,让他们在读中升化出

欢庆教学设计 (2)

《欢庆》教学设计 逯香玲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放十一长假了,你知道十一是什么喜庆日子吗?(祖国妈妈的生日) 2、你想知道十一的来历吗? 教师介绍: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国庆节。)让我们来一起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放视频)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小诗。板书:欢庆 3、识记理解“欢庆”:读课题,我们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写时注意什么?我们说欢庆十一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欢庆六一儿童节、欢庆9月10日教师节、欢庆春节) 二、学习诗文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怎样欢庆的呢?听老师读一读。 2、亲爱的小朋友,大家把书翻到书44页,大声读读!要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识字教学 1、检查自学情况。看,生字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能读对吗?指名读。 2、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哪一组想让小火车开起来呢?!(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 3、出示词语。读对一个词就会得到一块蛋糕。出示课件。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读词。其他同学跟读。 4、读带生字的词语:出示多音字:乐学生认读,教师提示读:欢乐乐曲 (三)再读诗文、感悟 1、个别读: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课文肯定读得更好了,让我们听听。听的孩子想想:这首小诗写了几句话。第一句话写了哪些地方?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领读:田野——枫林——打开课件,一句一句细读。 A、出示田野,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B、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枫叶红红,比二月春花更美丽,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像火红的旗帜。板书:旗帜。我们怎样记住它俩?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旗还可一组什么词?帜呢? C、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D、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同学们当你看到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时,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

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 鲁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和姓,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没有名字。她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祝福》,看看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是如何把一个善良的妇女逼上绝路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目标: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一)自读课文,注字音: 钝dùn响间jiàn或惴zhuì

悚然sǒng 踌蹰chóu chú寒暄xuān 谬miù种形骸hái 拗niù不过 沸fèi反盈天新正zhēng 贺家墺ào 呜咽yè桌帏wéi 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èng 咀嚼jǔjué 陈抟tuán 朱拓tà荸荠bíqí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__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 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 年回国。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 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 文末编》。

欢庆- 教案

欢庆- 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欢庆- 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欢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就如同诗意的人生,也可以拥有诗情画意的岁月。《欢庆》这样一篇充满情意的文本,更应在孩子们的心海里腾起一朵朵诗意的浪花。我努力想通过诗意的设计去炖出文本的诗意。通过联系生活,让小小的课堂充满来自浩瀚生活的诗情;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通过立体地感悟文本,从而走进文本的意境,体味出栖居在诗文中的浪漫和诗意。努力将浓浓的诗意撒在课堂上,播在孩子的心里,则是我本课设计的主要意图。 本节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代讲,读写结合”。读,逐层深入,想象品味,体会情感;写,以仿为主,写内心真实的感受。

读有几个层次:初读感知,再读感受,研读体会,细读品味。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深入文中去“读”祖国。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孩子等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最后,以角色的身份和情感深情地倾诉对祖国妈妈的爱。 写,可仿写这首诗,学生也可以自由抒发,长短不限,真情实感是关键。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读出欢乐、喜庆的气氛。 第一课时 一、“感受”祖国 1、放《国歌》。(全体起立,敬队礼)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神圣的五星红旗下聆听了庄严的中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1)

《祝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设想: 一、导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更是希望的开始,但对于祥林嫂而言,春天却是悲剧的开始。青春年少的她在夫家作牛作马,失去了一个少女最美的春天;当她满怀希望等着小自己十岁的丈夫长大能给自己一些依靠时,却在这一个春天失去了丈夫;而又是一个春天,不幸继续延续她不仅再次失去丈夫而且还失去了她所有的希望——儿子阿毛;于是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春天的开始——新春的祝福声中死去了。鲁迅先生把祥林嫂的不幸都安排于春天,是别具匠心的。把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安排于充满希望和快乐的环境中,在写法上叫做——以乐景衬哀情。 二、祥林嫂的一生无疑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封建礼教 三、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首先是“我”的逃避回答起了最后的助澜作用,以我与祥林嫂之间的对话分析为重点。 问题:①我与祥林嫂对话的中心是什么? ②祥林嫂希望灵魂是有还是无?如果有会怎样?如果无会怎样? ③我的回答是什么?我为什么不正面回答? 其次是柳妈为代表的鲁镇民众的冷漠与麻木;

问题:①鲁镇民众对祥林嫂讲述的阿毛的故事有没有同情?为什么? ②柳妈对祥林嫂“一女嫁而夫”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③“捐门槛”这件事对祥林嫂有何影响? 再次是四婶为代表的帮凶的轻视利用; 问题:①“你放着吧,祥林嫂!”“祥林嫂,你放着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②四婶与祥林嫂的是什么关系?她对祥林嫂有没有同情? ③她对祥林嫂无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最后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残酷压迫。 问题:①鲁四老爷是什么身份?从哪里看出的? ②鲁四老爷对祥林嫂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我”逃避责任;作为同一阶层的鲁镇民众麻木冷漠;再加上四婶那样雇主的轻视利用;尤其是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无形的残酷压迫,祥林嫂不死不行呀!正如丁玲所说“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五、鲁迅先生曾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镇就是那令人窒息的千年“铁屋”的缩影。而鲁迅先生的目的不正是号召国民奋起摧毁这千年铁屋吗?他用自己的笔为当时正在为名民主解放奔走的勇士们提供了文艺上最有力的援助。 作业:课本P24页研讨与练习第二大题,第三大题 “红对勾”练习手册 P107页 3——8题 P108页第 15 题 P109页 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欢庆》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欢庆》板书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欢庆》优秀教案之一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溺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一起心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同学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 4、范读课文,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同学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同学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豪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示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

《欢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XX》教学设计 xx 体育xx 小学xx 教学目标: 1, 会认"庆,献,帜,洁,奏,曲,亿"7 个生字.读准后鼻音"庆",翘舌音"帜",平舌音"奏",认识"曲"是多音字. 2, 会写"亿,洁,欢,祖,旗,帜,庆,曲"8 个生字.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汉字的写法,强调"洁"右上的"士"写法:上长下短,"祖"的部首;"旗"强调右上的撇横不能漏,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XX 气氛. 教学重点:同目标1,2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背诵课文.先学要求: 1, 自学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字词想办法解决(如查字典,问大人,联系上下文等等),想想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做上记号.3,查找有关国庆节的文字资料或图片或找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听完以后,老师要请大家说说感受.

听《十月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交流感受. 课前老师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国庆节的资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出示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图片) 二,解题 1,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读课题.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有哪些时刻也让大家有这种感受(中秋节,申奥成功,神洲5号发射成功,奥运会取的32枚金牌,过年,欢度六一等) 3,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又加欠就是"欢",注意写好又字的长点. 广加大就是"庆",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 右伸展.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三,读文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通诗歌,读准字音. 2, 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你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 请同学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简单评价. 4, 分小组比赛读课文. 四,精读 1,同学们的课文读的真不错,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祖国妈妈生日了,在田野里你仿佛看到什么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

《祝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 鲁迅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三课时 预习指导 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庆祝旧历元旦》教案

《庆祝旧历元旦》名师教案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深情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尊重、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于旧历新年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新年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过新年的事情,渲染节日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过年的情景之中。 2.讨论点拨法。对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矛盾情感,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及作者自身情况探讨。 3.品读鉴赏法。学生通过多次默读和自由朗读体会文中情感,感受节日气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过春节的有关图片或视频)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学生一般都知道是春节的景象)

师:大家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过春节时心情怎样? (两三个学生谈谈) 师:确实,说到过节,大家都很兴奋,都很激动。我们中国,过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过去人们是怎样过节的,他们的心情会和我们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林语堂先生去感受感受上世纪30年代他“庆祝旧历元旦”的氛围吧!(打出题目《庆祝旧历元旦》)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旧历元旦”究竟是什么节日? 2、“旧历元旦”有哪些习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读书,老师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读后基本上能回答:“旧历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文章写到的“穿好的衣服,停止营业,闲逛,赌钱,打锣,放鞭炮,拜客,看戏”“红色春联贴满在每家门上”“街头屋前,到处是爆竹声,充塞着硫磺味”“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橘子、清晨拜年”等等,这些景象和我们现在的春节景象基本一样。 三、素养提升 1、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具体是几层不是很重要,但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是否把握文章脉络。分两部分可以,分三部分也可以)第一部分(1-3段):总的写过旧历新年的习俗。 第二部分(4-5段:政府及我对旧历新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6段-末尾):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 (或者:第一部分:(1-5段):总的写过旧历新年的习俗。 第二部分:(6段-末尾):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 2、精读重点段落(6段-末尾),理解作者情感。 (1)文章6段之后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勾出表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一月初、一星期后、二月一号、二号、到二月三号、早餐后、中饭时、下午三时、五时、五时半、六时 (2)在第5段中作者说“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他真的“失望”了吗?

《欢庆》教学设计陈丽均

《欢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

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