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王斌

摘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但它对跨文化语言

交际的翻译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解决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的移植

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交际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pict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ulture. Yet, it fails to give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account of its incompetence in showing how to transplant the cultural default, one of default models from which optimal relevance generate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1.关联理论的认识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 rocess,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他们的陈述如下: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

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转引自赵彦春,1999

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苗兴伟,1999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既然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者需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语境效果就成了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The notion of a con-textual effect is essential to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l-evance.We want to argue that having contextual effec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levance,and that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the greater the contextual effects,the greater the relevance(Sperber&Wilson,1986:119。关联理论对于语言交际的解释力正在于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其语境效果表现为:If all a contextualisation does is add all,some or none of the new information to the context without otherwise alter-ing t he c ontext a t

a ll,t hen t his c ontextualisation h as n o contextual effect.Otherwise, there is some contextual effect,in the form of an erasure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or the derivation of contex-tual implications. (Sperber&Wilson,1986:117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还要能够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新信息改变听话者语境的某些假设;新信息增强听话者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假设相结合派生出新的语境隐含。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的动态性表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话语的发展,听者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使之逐渐背景化,从而认知语境被不断地扩大充实,并有效地成为理解新信

息的基础。话语就这样给听话人提供不断变化的背景,听话人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工新信息。

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虽然翻译被认为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但若将之看成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关联理论在这方土地上还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

收稿日期:1999-02-16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对翻译的解释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可译性;信度与效度;重译。

1可译性

关联理论将翻译看成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原著者与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交际手段是原著、译者通过关联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译者与译文读者构成另一交际双方,译者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因而完成翻译交际。由于心理认知图式的传递与交际是通过themes—goals —subgoals—plans—scripts(Cook,1995来进行的,对传递图式的语符未作任何约束和限制,因此,只要能传输图式信息,任何语符,只要具有这种功能就都是正确的,适当的。就翻译而言,只要译语正确地传输了原语的这种图式信息,选用任何语符也就不再是什么要考虑的问题,不可译的说法也就自然站不住脚了,诸如双关、藏头、回文、谐韵等不但可译,而且可能会译得很俏皮。譬如:

原文 Ein Wiesel

sass auf einem Kiesel

inmitten Bachgeriesel

译文 1. A weasel

sat on a pebble

in the midst of ripple of a brook

2. A weasel

perched on an easel

within a patch of teasel

3. A ferret

nibbling a carrot

in a garret

4. A mink

sipping a drink

in a kitchen sink

5. A hyena

playing a concertina

in an arena

6. A lizard

skating its gizzard

in a blizzard

(译例转引自赵彦春,1999

2信度与效度

由于语境效果是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即核心,因而,关联理论解释翻译时交际效果成了首要因素,即翻译的效度是关联理论关注焦点。如果译者不能正确地建构起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就不能在译文中营造译语读者所需的语境效果,而致使译语读者无法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那么这种翻译交际就是失败的交际,译文也就成了败译。关联理论翻译观中,效度成了最大值,而信度只是相关因素。如“G e r m a n Measles”若译成“德国麻疹”,汉语文化的读者恐怕多半看不懂;而将“负荆请罪”译成“kiss the rod”,英语文化的读者则可能一目了然。

3重译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依据动态语境进行动态推理的活动。翻译交际的动态性表现为: a.原著(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文化领域内,可能是同一时代的人,也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人。b.译著(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们可能是同时代人,也可能不是。c.原著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他们分处不同的文化领域,可能属同一时代,也可能分属不同时代。

d.原著与原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著作与其所属文化不仅是一个共时的关系,更大成份上是一种历时关系。

e.译著与译语文化也是一个动态关系。译著与其所处文化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历时关系。以上任何一对动态关系都会制造新的语境,而新的语境迫使交际双方进行新的推理,否则交际无法进行。这就是为什么《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爱玛》、《静静的顿河》等等一译再译,有的甚至超过六、七个版本的原因。

3.关联理论无法解决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

众所周知,同一文化内的语言交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语用假设,有了这一共同的背景与假设,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就可省去一些对交际双方而言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人们总是能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提高交际的效率,事实上,这也正是关联理论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在同一语言文化

环境中的人具有关于这一语言文化的共同的认知心理图式,在正常的语言交际中,依据关联原则,若非是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一般不会和盘托出有关图式的所有信息,而是选择最直截了当的交际策略,或是scripts,或是subgoals等等。而那些对于交际双方是不言自明的成份则被省略了。被省略的成份分为三种情况:1.被省略的成份是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叫做“情景缺省”

(situational default;

2.被省略的成份与交际话语内的信息有关,叫“语境缺省”

(contextual default;3.被省略的成份与交际话语的文化背景有关,叫“文化缺省”(c u l t u r a l default。(王东风,1997。就翻译而言,情景缺省和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由此看来,关联翻译原则将原语文化中理想认知模式(ICMs之一的文化缺省模式中缺省的文化成份一劳永逸地丢在了原语文化之中。这种翻译使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各立于一根钢轨之上,相互看得见,却永远摸不着。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汉语中的“橄榄枝”、“鳄鱼泪”、“武装到牙齿”等等以及英语中的“typhoon”、“sampan”、“zeitgeist”等等呢?所以将关联翻译原则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准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4.关联理论无法揽概翻译标准

由于关联理论只注重心理图式的传递,强调效度第一,而对承载传递信息的语符未加任何规定,这虽然解释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矛盾,却也混淆了翻译的标准。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译标准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真理,要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揽一切的翻译准则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学科的伸展与交叉,使它们在具备某些共性的同时越来越个性化。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它反映的是这个科学世界里生活着的人们的精神生活,自然也会以各种形式渗透着科学精神。要回答月亮是由什么构成的很容易,是物质;可是要回答月亮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不用专门的科学术语去解答,恐怕就会犯错误。在回答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上,也应是

如此。不同学科的翻译自然各有其特性。即使是文学也要看译作阅读的对象是谁,翻给从事文学研究或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看的译作,与纯粹是为了大众化的译作,标准往往是不一样的。关于此点,有识之士早有论述。揽概一切的翻译标准是不现实的。

关联理论效度第一的原则对文学翻译尤为不妥。诚然,文学翻译固然有信度与效度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因情境不同(原著文学地位、译文读者等在翻译时考虑孰先孰后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对等的问题。若原著是普通畅销读物,翻译时效度第一理所当然,功能对等应首当其冲,若原作是文化含量较高的严肃文学作品,效度作为首要参数就会导致同化翻译,其结果前文有序,不再赘述。关联理论并未否定对等,恰恰相反,它肯定了文学翻译中某种情境下的效度应是对等的第一参数。

由此可见,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也是力不从心的。

5.结论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作为语言交际理论,尤其是单元文化的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人类语言交际的某些本质,其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文化认知心理图式,其中

语境缺省都有可能在原著中找到答案,译文读者也能在译文内构筑起语境效果,并以此作进一步的认知推理以便解读达成交际,而文化缺省的内容则往往在原著内都找不到答案,因为原著是写给具有共同文化背景和认知心理图式的人读的,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所以译文读者便无法建构起非得由缺省的文化来填充的有效认知图式,以形成语境效果推理,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构成交际。而这一切都是以具有共同的认知心理图式为基础。原著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说自己认为该说的话,因为作者知道,他所说的能够激活相同文化读者的相关文化心理图式,去自觉地填充被省缺的部分从而形成语内交际。换个角度来看,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也是一种语内交际,依据关联理论,译者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充分利用译语内的共同认知心理图式以寻求最佳关联,导致交际成功。

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应充分利用译语中的成语、歇后语、惯用法以及一切能奏效的习语来进行翻译,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唤醒译语读者沉睡在脑海中的相关认知图式,让他们自觉地填充省缺的部分,而译者则可游刃有余地使用各种缺省模式以期取得最佳关联,获得最大语境效果。这正是效度第一的关联原则的典型表现。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将关联翻译原则与同化翻译划上等号了。众所周知,同化翻译是用译语文化去解释原语文化,以同化翻译法译出的译文中几乎找不到原语文化中文化特色较浓的原汁原味的说法。如: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You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It is easier for a camel to go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than for a rich man to enter the kingdom of God.

财主进天国难似上青天。

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真金不怕火炼。

That article of faith has made Watergate an albatross which the American Secretary of State has suffered mostly in silence.这一信条使水门事件成了这位美国国务卿暗中最感头痛的事。

……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论非语言因素语境

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傲慢与偏见》中译本实例分析

叶苗

摘要: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诸多实例的对比和分析,说明了非语言因素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强调了语用含义对“忠实”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境文学翻译《傲慢与偏见》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ome examples from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effect that non-linguistic context ha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agmatic implication to “faithful”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ntext literary translation Pride and Prejudice

文化语用学认为,影响语言符号交际运用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社会语境与语用策略。文学翻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际行为,译者不仅要传达某个话语本身的准确意思,而且也要传达话语的非语言因素语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原著的忠实。

以下,我们准备通过比较和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王科一译本简称王,张玲和张杨的译本简称张,来具体分析一下非语言因素语境对文学翻译所起的作用。

一、关于原作者的背景性意图

读者要透彻理解作品中话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话语表达,还应该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动机,对作品中作者赋予人物的隐含态度等等有所了解。译者要选择目的语精确表达源语的语用含义,更需如此。

原著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 1 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 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p.2

中译本为:

(1A“……这对咱们的几个姑娘是件多好的事呀!”(张,p.2

(1B“……真是女儿们的福气!”(王,p.1

“Fine”是个非常简单的形容词,如何译得更好,

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模式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文化认知心理图式中去的,关联理论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文化缺省如何传递得不到解决,对跨文化的翻译交际也就难以作全面的解释。关联理论充其量能够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而这绝不是翻译的全部。

参考文献

1苗兴伟,1999,“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三期。

2王东风,1997,“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外国语》,第六期。3王斌,2000,

“从符号学与信息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上海科技翻译》,第二期。

4赵彦春,1999,“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现代外

语》,第三期。

5Cook,G.,1995,Discourse and Literature,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6Sperber, D.和D.Wilson,1986/1995,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Blackwell and Oxford.

[作者简介]王斌,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作者地址]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研究室200433复旦大学外文系

收稿日期:2000-04-16

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与翻译 2010-08-27 关联理论与翻译1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与翻译2 摘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 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主要对象。3,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等。4国社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既抽象又具体的范畴,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政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政的发展规律。其主要流派有理、现、新现等。 国际政治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行为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另外,还有许多虽不具行为主体资格,但是能于国际舞台发挥作用和影响的行为者,其中国际政治力量以及由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政治发展演化其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即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是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三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范围最小。 国际政治环境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环境状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些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国际政治环境的理论分析出现于20世纪初,60年代以来,日益得到重视。环境分析对指导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有重要作用。 国际行为者指那些没有国际行为资格,却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主要有个人、部分国际组织和大部分跨国公司。战后,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条件下,国际行为者作用日益加强。 国际行为能力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影响的作用力。它是国际行为主体的必备要素之一。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依据。与其相近的概念有“作用力”、“影响力”等。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力量的对比状态,它和国际政治格局一起构成国际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并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变化。国际政治格局也反作用于经济格局,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社会中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并对国际政治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实体。主要指一些强大的主权国家,国家联盟,国际组织等。根据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划分国家格局,国际体系。 国际系统即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结构功能,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可以从中探索国际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又可以分为一般政治系统和国际政治系统两个层次。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初探 【摘要】关联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并就此为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基于应用翻译具有信息性、劝导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本文应用关联理论的相关原理,指出在应用翻译过程中,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利用自己认知语境的各种信息知识推导出原文的暗含意义或交际意图,找出语境和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再以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准则,对译文进行最佳关联的取舍,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关联,实现应用翻译传递信息的目的。就此本文提出了应用翻译的一些翻译策略,如替换,改译,增译,补译,摘译或将信息重组等方法,以实现译文和交际目的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关联理论;应用翻译;应用翻译策略;关联性 一、引言 法国认知科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wilson 从grice的合作原则和关联准则出发,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论,成为认知语用学的基础。1991年wilson的学生gutt运用关联理论发表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gutt在文章中阐述了关联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全新的关联翻译理论。最早将关联理论引入中国的学者主要是沈家煊,何自然等语言学家,之后赵彦春,王建国等学者应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有的学者提出,“关联理论效度第一的原则对文学翻译尤为不妥”

(王斌,2000),如果真如此,那关联理论对以传递信息和读者效应为主的应用翻译却恰恰适合。本文拟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二、应用翻译及其特点 应用翻译又称实用翻译,是一种实用性文体的翻译。方梦之曾经指出,“应用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应用翻译主要以信息交流为目的。一篇好的应用翻译,必须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保证译文在目的语语境中实现其预定功能。(nord,c, 2001:19-25) 从应用翻译的特征来看,“信息性,劝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这类文本主要传递文本的客观信息和形象;劝导性旨在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如广告劝导人们购物,旅游介绍劝导人们去参观旅游景点,在功能上,出于功利的目的更倾向于译文而非原文;匿名性指原文作者大都处于匿名的状态,和文学翻译相比,缺乏“个性”,有一定的写作模式。 应用翻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不是展示译语语言文化异彩的场所,不提倡所谓‘异化’和‘诗学效果’”(贾文波,2004:277),而应该尽量去缩小原语和译语由于文化,语言思维等不同所引起的

关联理论简介

关联理论 1.关联理论的形成 莫里斯(Morris)把语用学看成是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关系的学科,格赖斯(Grice)、奥斯汀(Austin)等人认为符号信息和交际意图有关系,是由推理支撑的超符号关系。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逐渐把语言超符号关系的研究引入了认知的轨道,于1986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专著,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1995年,他们又推出了第二版。它是近几年来在西方语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理论。 2. 关联理论的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认知原则):认为人们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第二个原则(交际原则):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认知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涉及人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处理、理解和储存的能力和过程,关联则涉及到一个省力问题,就语言交际而言,处理最关联的信息是一个自动倾向,语用者总是能够或自然地在所得信息和此间支出的努力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从而获得最佳信息效应。她们提出的关联理论就是基于这种生物心理性质的“经济原则”,把关联定义为认知关联(人的认知倾向于最大程度地增加关联)和交际关联(交际行为所传递的是最佳关联的假设)。 3.关联理论的观点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符号的运作或语言交际,从认知角度出发,把语境定义为“一个心理结构体”,它是受话者头脑中关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设,不仅包括交际的具体环境和上下文的信息,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总体文化概念以及受话者对说话人心智状态的判断等,这些都对话语的理解起重要作用。在语言交际中,受话者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构成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关联程度依赖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语境效果与关联成正比,处理能力与关联成反比。并将把处理努力理解为认知语言环境所消耗的脑力,关联性越强,话语就越直接,认知所消耗的脑力越小,给受话者带来的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具体名词解释 第八章 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 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 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杜鲁门主义(T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1946年9月24日克利福德报告全面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一个时期将推行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西南河土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

另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不自由的”,是“少数人强加于多数人的”。他说所有国家面临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面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入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 官方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方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用:◎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签署(英、法、荷、比、卢五国)生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立欧洲军事集团的第一步。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比、卢、丹、挪、冰、葡12国 1949.4.4签署 <<北大西洋公约>>生效北约成立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文件包括1个序言和14项条款,其核心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北约是一个联合抗苏的重要军事联盟,有权组织进攻或进行“自卫”。北约是在美国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美国极力主张成立北约的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电气工程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电气工程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在当前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科技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科技领域的一大分支,其应用涉及到当前工业体系中的各个阶段,因此翻译国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交流。本文所选的源语文本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Artin所著的"Stirling Engines for Low-Temperature Solar-Thermal-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一文。所选源语文本在词汇方面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语;在句子方面有着数量众多的复杂长句和被动句;在语篇方面运用大量代词和连接词以保持文本的衔接与连贯。本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将关联理论应用到源语文本的翻译时,译者要首先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其次要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继而灵活采用拆分和整合,增补与省略,主动变被动,词性转换等多种翻译方法,力求将具备最佳关联的译文传达给读者。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发现关联理论对科技英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科技英语属于信息型文本,且内容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作者写作意图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和阅读目的的理解,利用自身知识储备,找出能够将双方交际效果最佳化的译文。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综合使用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增强语境效果,减少读者推理努力

的目的,最终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词汇、句子及语篇三个层面的最佳关联,提升译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精)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 摘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 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阐述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文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 1.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关联理论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理论模式日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很可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亦屈指可数。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何自然,1997) 事实上,语用翻译这个说法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如Nida (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和Newmark (1982)倡导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后来,Wilss (1982)等人还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鉴于本文建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简明地介绍一下关联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 2.关联理论概说 2.1. 交际的推理特性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请看: 甲:李先生,请问周小姐还要多久才回办公室? 乙:嗨,她正在向胡处长请示工作呢! 在上例中,乙并没有直接回答甲所提出的问题。假如甲乙双方都知道胡处长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那么,甲不难推断出周小姐很快就会回来。倘若双方已知胡处长说话罗嗦,办事拖拉,甲几乎可以断定周小姐一时肯定回不来。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王 斌 摘 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但它对跨文化语言 交际的翻译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解决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的移植 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交际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pict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ulture. Yet, it fails to give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account of its incompetence in showing how to transplant the cultural default, one of default models from which optimal relevance generate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1. 关联理论的认识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他们的陈述如下: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转引自赵彦春,1999) 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苗兴伟,1999)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既然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者需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语境效果就成了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The notion of a con-textual effect is essential to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l-evance. We want to argue that having contextual effect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levance, and that otherthings being equal, the greater the contextual effects,the greater the relevance(Sperber & Wilson, 1986:119)。关联理论对于语言交际的解释力正在于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其语境效果表现为:If all acontextualisation does is add all, some or none of thenew information to the context without otherwise alter-ing the context at all, then this contextualisation has nocontextual effect . Otherwise, there is some contextualeffect, in the form of an erasure of some assumptions inthe context,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r the derivation of contex-tual implications. ( Sperber & Wilson, 1986:117) 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还要能够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新信息改变听话者语境的某些假设;新信息增强听话者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假设相结合派生出新的语境隐含。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的动态性表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话语的发展,听者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使之逐渐背景化,从而认知语境被不断地扩大充实,并有效地成为理解新信息的基础。话语就这样给听话人提供不断变化的背景,听话人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工新信息。 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虽然翻译被认为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但若将之看成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关联理论在这方土地上还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 收稿日期:1999-02-16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2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3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4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 5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 6 对狄金森诗歌中四个主题的分析 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 1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11 《一件小事》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12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 13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5 浅析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人文主义 16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1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19 萧伯纳的费边思想在芭芭拉少校中的体现 20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2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23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2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25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26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 27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 28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29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 30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31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 32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 33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34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35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 38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39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 40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 41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真题1999-2010

外交学院 历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试题 (1999年~2010年) 说明: 1、从2003年起,每门专业课总分从100分调整到150分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3、从2004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4.08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2010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15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中导条约、伊朗门事件、勃兰特委员会、日美安全条约、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二、简答(40分):1、评析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成果、2、评析普京的“务实外交 三、论述(80分): 1、论述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论述冷战时期美国各位总统的均势战略以影响) 2、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和结果。 政治学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民族主义 2.非政府组织 3.政治决策 4.政治信念 5.政治沟通 二、简答题(30分)1.简述政府与政党、政府与国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区别 2.简述政治冲突发生的原因。 三、论述题(30分)从政治发展的内容上,论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成果和不足。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60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 托马斯.阿奎那 2. 国际社会说3. 霍布斯文化4. 无政府性 二、简答题(15分): 简述多边主义的定义与含义。 三、论述题(25分): 试论摩根索与沃尔兹的权力政治观的异同。 ---------------------------------------------------------------------------- 2009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 (一)、名词解释(8分/个)--40分 1、诺维科夫报告 2、哈尔斯坦主义 3、《洛美协定》 4、中东“六五”战争 5、东盟 (二)、简答(20分/个)--40分 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战后国际核裁军的重大成果 (三)、论述(40分+30分/个)--70分 1、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2、戴高乐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2009政治学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政治关系 2.政治沟通 3.政治参与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修改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语境;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使用和交际活动,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的只是它涉及到两种语言(始发语和目的语),是一种语际信息交流。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者,前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而后者所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近年来,语用学的众多理论被应用在翻译研究上,如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Dawkins的模因论等对翻译研究都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不妨结合近年来语用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译者选择恰当的应用翻译策略。 能否达成!互明(mutuallymanifest),达成了!互明就能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在信息和语境之间找到!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edic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information)。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成为关键,表现为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3]127 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否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以下母女两人的对话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Mother:Wouldyouliketogoshoppingwithmenow?Daughter:I?mwatching!Friends .Mother:What? Whencanyougowithme?Daughter:Mum,IsaidI?mstillwatchingTV.Mother:Then,whenwillitbeover? Daughter:Mygod! 女儿没有直接以yes或no来回答母亲的问话,而是采用了间接的答话方式。这里母亲不理解女儿的原因明显在于母亲的认知环境中没有!Friends 是一部情景连续喜剧并且女儿十分爱看这一语境信息,由此导致女儿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No,Idon?twanttogoshoppingnow. 并没能成功地传达给母亲。这一例子说明,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而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地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是否选择了 [4]41正确的语境信息。所以,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 一、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首先提出颇具影响力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他们在批判地继承以互知(mutualknowledge)为理论依据的代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的推理模式,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具体来说,关联理论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包含!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process)。所谓!示意,是指说话人把信息意图展示出来这一过程,而所谓!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一过程。 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具体名词解释 第八章 杜鲁门主义(T 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1946年9月24日克利福德报告全面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一个时期将推行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西南河土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另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不自由的”,是“少数人强加于多数人的”。他说所有国家面临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面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入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 官方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方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用:◎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1948.3.17签署(英、法、荷、比、卢五国)1948.8.25生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立欧洲军事集团的第一步。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比、卢、丹、挪、冰、葡12国1949.4.4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1949.8.24生效北约成立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文件包括1个序言和14项条款,其核心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北约是一个联合抗苏的重要军事联盟,有权组织进攻或进行“自卫”。北约是在美国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美国极力主张成立北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认为,二战后,西欧在战争中遭到削弱,德国出现“真空”,苏联超过了西欧力量,并开始向西扩张,西欧普遍存有“不安全感”,美国想通过成立北约组织来保卫西欧安全和遏制苏联扩张;二是美国企图通过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和军事上同西欧结盟来达到它领导和控制西欧的目的。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控制西欧、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工具。

transtips翻译技巧入门

1. 中英文定语位置的差别中:定语+主语英:主语+定语 2. 英译汉的主要步骤 断句+翻译+重读 3. 英中介词翻译成中文的什么词性方位adv.&v. 4. 中英文句式差异中:句子较短重点在后多用标点主语+废话+最重要成分 英:句子较长重点在前不重视标点主语+最重要成分+废话 {Ps 废话:定从,状从,补语,同位语} 5. 定从的几种译法 <8 个词 -- 定从+先行词“??的?” >8 个词 -- 先行词,that/which 具体指 代内容+定从内容 至于前置还是后置,根据8 词原则。 6. 循环套句用定语从句是什么怎么翻译 中心词+定从1+定从2+定从3+ ......... ①.定从1+定从2==定从3:1,2 和在一块翻译 ②.定从2+定从3==定从1:2,3 合在一起翻译 7. 需要断句的长句和不需要断句的长句怎么翻

大长句,有好多定语,很少标点: 断句+翻译+重读一堆小短句,从前往后简单易懂,很多短句:断句+找重点句和微弱逻辑关系+翻译+重读 第二课 8. 什么是定从的“并列套用” 和“循环套用”区别怎么翻 并列套用: 中心词+定从1+定从2+?and+定从n 循环套用: 中心词+定从1+定从2+?+定从n 区别: 并列套用:每个定从都修饰中心词且是并列关系用and 连接 循环套用:每个定从的先行词都在前一个定从里环环相扣 翻译: 并列套用: 后置译法关系词只翻译一次循环套用: ① .定从1+定从2==定从3:1,2 合在一

块翻译 ② .定从2+定从3==定从1:2,3 合在一起翻译 9. 中文里的本位词末位词怎么翻本位词:. 这这样这些末位词:被本位词替代的部分翻译:本位词取代末位词要不然中文句子就太长了 10. 英文中四种句子类型怎么翻 ①长句多标点专有名词生词多——按顺序翻 +注意查词准确+重读 ②长句少标点多从句插入语——断句+翻译 +重读 ③长句多标点 ——断句+分析句句微弱逻辑关系+重读 ④短句——再短变中文都要加标点+重读 11. 中英文事实和评论的关系怎么翻中:事实+ 评论英:评论+事实按中英文习惯翻 12. 中英文关联词使用原则/ 中:虽然??,但是?? 英:①虽然??,?? ②??,但是?? 13. 谓语动词的过度例如英到中:意思微弱的v 不用翻译出来中到英:补微弱v 词

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

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 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 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 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 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 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 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 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 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 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 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

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 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 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 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一般地说,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 码模式和推理模式。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 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模式过程则附属于 认知—推理过程[2]。 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 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前者指话语的 字面意义,是交际者向交际对象传递某种信 息的意图,后者则指交际者传递该信息意图 的意图。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 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 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 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名词解释 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2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的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 3冲突(论):冲突与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有关。由于各国追求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权力冲突各异”,因而导致频繁的国际冲突。 4均势(论):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 5霸权: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霸权国是指具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行为,操纵国际体系运作的国家。 6 博弈论: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7 合作: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利益的结果。

8体系:“部分或分体系的集合体”,任何体系均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任何体系都呈现一种结构,其组成部分处于互动关系之中。体系论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论的概念。”它提供一种广泛的分析观点。 9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他俩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者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互动作用。IPE已发展成一个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11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12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13安全困境: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增强自我安全的行动必然会削弱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国家往往通过增强军备减弱自我的不安全感。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其他国家以同样的方式加强自己的均被。结果就会出现国家之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最后的结果是所有国家都因为增强了均被而感到更不安全。安全困境出现的条件:无政府状态;国家希望生存。缓解安全困境的条件:国家在增强防御的时候,将进攻型战略和防御性战略清楚区别开来。 14软权力:一般被界定为包括三方面因素:1价值标准,尤其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2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体制。3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等影响。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摘要: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境最佳关联翻译 关联理论是近年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影响力大大超出了语用学领域本身,已经渗透到翻译领域。关联理论不仅可以解释翻译现象还可以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框架。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 一、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是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形成基于如下的事实: A.听话人从每个话语的语言解码中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话语作出多种理解; B.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 C.听话人往往用一个单一的、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话语; D.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它的理解,而只认定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用以排除其它理解的标准就是关联性。关联性是“输入到认知过程的话语、思想、记忆、行为、声音、情景、气味等的一种特性。当输入内容值得人们去进行加工处理时,它就具有关联性”(D.Wilson,2000)。因此,关联理论认为,要准确理解自然语言,需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寻找信息的关联,寻找关联,就要依靠推理。所以此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取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进而获得交际成功。 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交际是从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即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明示的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 方式进行编码、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而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指听话人用明示手段从得到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是依据交际话语的关联性处理话语,如果某个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境效果,那么此信息就与此语境之间产生了关联性。因此,关联是依赖语境的。 在关联理论下,语境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 ,因此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