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标要求】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863计划和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2、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紧迫性;3、探究计算机网络给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难点】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我国四位科学家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计划被称为“__________”。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航天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源技术和__________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__________列为第八个领域。

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__________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__________变成了现实。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4、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合作探究

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3、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

4.找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三、辩论比拼

学生分为两大组开展辩论会

1984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观看小学生操作电子计算机时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作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一些青少年却上网成瘾,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对此,

正方观点:青少年上网是有益的,鼓励支持上网。

反方观点:青少年上网是有害的,杜绝上网。

四、挑战自我

20世纪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到2004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8.1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急速上升为2005年初的1.11亿人,并且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请回答:

(1)20世纪末,人类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你上网吗?是否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五、课堂小结

863计划:形成、领域、成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概况、正负面影响

六、达标检测

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称之为()

A、科教兴国计划

B、863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尤里卡计划

2、863计划的倡导者是()

①王淦昌②王大珩③邓稼先④杨嘉墀⑤陈芳允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4、我国科学家建议中共中央要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的发展的真正目的是()

①想出人头地②想表明他们有远见③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④受历史使命感的驱使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世纪来,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是()

A、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

B、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

C、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集成化

D、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化

6、1996年被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的是()

A、海洋高技术

B、激光技术

C、生物技术

D、信息技术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市西××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 项正确。 答案:B 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3.(2016·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在天文学方面。《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学方面。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14.3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单元概览】 古低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用嫌性、验结 密柱書强经总多 (四人发明卜 I {数戸卜 -(犬宜切法卜 -(医 学卜 {!采H 由繁到 简〕 药 iiH 写童传 神] 乂农学卜「平風低通甌坤〕种慕纣 ] k 埒欝二楚醉](S^) 〔眄辑小 说] 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 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2. 书画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脉络、书画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代表性成就。 3. 文学成就:不同时期文学的代表性成就。 4. 京剧:京剧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基础落实】 一 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影响 造纸 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 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 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 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 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 指南 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 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的时代 数学、天文和历法 1. 数学 (1)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 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 天文

(1) 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一一〈〈石氏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 历法 (1) 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 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知识点三农学和医学 1. 农学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 医学 (1) 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⑶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深化】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1) 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 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 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 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 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 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 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 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 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袁隆平屠呦呦 2.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6.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1):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示(2):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科技文化成就 精品教案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氢弹”研制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3、中国“导弹”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 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 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长扬中国历史悠久文明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华历史悠久文明 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适当的活动,称为“五禽戏”。 张衡:张衡是东汉时的伟大科学家。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并成功地测定出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张衡的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书数学著作,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基础。 《神灭论》:范缜所著,他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秦陵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像秦兵马俑,反映出我国古代公匠的高超技艺,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在莫高窟里,古代劳动人民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造了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其壁画和塑像艺术的辉煌丰富了世界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国古代伟大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传到欧洲以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引起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后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印刷术:印刷术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印刷术能反复使用,不会浪费。印刷术的传播,使得书籍大量印刷,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只有僧侣才能受教育的状况。 黑火药:黑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的使用,是军事工业的革命。它的传播,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就是依靠火药武器打败封建主的。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们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且巨大的作用。 ? 中国古代伟大科技文明?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精品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 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 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 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 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 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 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 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 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 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 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 方法 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 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 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 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了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技文化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史料展示: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学习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 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3)1967年,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4)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5)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6)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7)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2.代表科学家:、钱学森。 3.“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 时有核大国的,增强了我国的,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20世纪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 的,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5.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袁隆平被称为“之父”。 6.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7.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 8.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方针。 9.2012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合作探究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主要成就 (一)夏商周 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 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 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 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 (二)春秋 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 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 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 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 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 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 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 (三)战国 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 《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 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 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 《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 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 1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

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 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 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 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 (四)秦朝 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 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五)汉朝 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 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 《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 《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 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 比欧洲早一千七。 “医圣”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 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 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 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 (六)三国 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 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 马钧翻车指南车,攻城输转发石机。 2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

《科技文化成就》的教案设计

《科技文化成就》的教案设计知识与能力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

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反思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流畅,在教学设计上我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采用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关于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我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动手设计表格,填写内容。因为动手设计表格是近几年来历史考试的一项能力要求,很多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练习,失分较多,课堂上我就有意加强此项训练,还能训练学生从教材中提炼有用的信息。 其次,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提供适量的材料和思考题很有必要,例如: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怎样理解中国农民的朴素话语“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大胆质疑和互相帮助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袁隆平和屠呦呦两位科学家、学生早有耳闻,课堂上不用讲解,学生就能自学。文学作品学生学生看过的很多,让他们讲给其他学生,即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最佳机会。我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展开小组合作,总结得出结论。在阅读材料时,我还提醒学生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用课本中的知识点给出规范的答案。863计划和973计划虽然是小字,但是旨在强调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应用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课堂教学设计虽然美好,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留有遗憾,比如:时间的分配,前松后紧,拖堂了3、4分钟,小组合作的展示环节体现的不够充分。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学练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还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对我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单元) ◇【考试说明】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影响);2、汉字和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起源与发展、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文学成就(7种文学体裁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链时间轴 ◇【知识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

放。 (3)、火药:(战国、唐朝、宋朝)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3、历史启示:A、科技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C、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汉字与书法: 1、汉字起源与发展:六千多年前,出现原始文字“图画文字”,至商朝成熟。按照甲骨文、大篆(金文)、 小篆(秦篆)、隶书、楷书。总趋势为由繁到简。 2、书法发展阶段: ①、书法发展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 ②、书法家与作品:楷书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书法家: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书法家:魏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既有审美,又具实用,书法家: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 ☆中国画: 1、起源:远古时代的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 从萌芽走向成熟。 2、发展: (1)、魏晋:士大夫画家推动。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2)、隋唐: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继承前代,吸收印度、波斯美术风格,分别创作《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3)、两宋:宫廷画最为活跃,以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为亮点。文人画集文学(诗句)、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以写意画为主。 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 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 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 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 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 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 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了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技文化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史料展示: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目:高二历史备课人:廖树浩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 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学做思一、 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 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标准】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风尚,是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京剧等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 (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 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 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 (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1)、对中国而言: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 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