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下第19课《登勃朗峰》精品教案

八年级下第19课《登勃朗峰》精品教案

八年级下第19课《登勃朗峰》精品教案
八年级下第19课《登勃朗峰》精品教案

第19课登勃朗峰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其代表作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重要语言,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在此基础上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一、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二、理解结构

㈠找一找文中的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明确: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小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㈡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6):勃朗峰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7-11):“车夫之王”的幸运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见课文第1段)

明确:采用对比。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明确:(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之王”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明确: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游行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明确: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明确: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明确:生动描写出车夫之王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6.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总结固趣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

布置作业:

预习《壶口瀑布》,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设计

19.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2.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重点) 3.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翌.日(yì) 辚.辚(lín) 巉.峻(chán) 拾.级(shè) 霓.裳(ní) 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顶(qióng) 皑.皑(ái) 缭.绕(liáo) 沟壑.(hè) 打嗝.(gé) 纷至沓.来(tà)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拾阶: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 络绎不绝: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名副其实: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霓裳羽衣:以云露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骤然: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二)知识积累 1.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2.背景资料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内容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明确:可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1-6)惊叹于勃朗峰美丽的景色。第二部分(7-11)“车夫之王”的幽风趣及给旅途带来的快乐。 2.作者登勃朗峰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明确:马蒂尼——黑首——阿冉提村——勃朗峰。作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风景。 3.除了写登勃月峰的所见所闻外,作者还写了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9.《登勃朗峰》导学案(参考)

19 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 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2.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自主学习】 1.标注字音 翌()日隧()道俯瞰()穹()顶 巍峨()皑皑()蔓()延颠簸() 沟壑()旷()野纷至沓()来 2.解释下列词语 翌日: 巉峻: 拾级:

霓裳羽衣: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游记,请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 【第一部分(第1段)】 写作者徒步前往勃朗峰时在路上的所见所想。 【第二部分(2—6段)】 写作者抵达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变幻的美景。 【第三部分(7—11段)】 写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3.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4.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拓展延伸】 品析文章语言 (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提示: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象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2)“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提示: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登勃朗峰》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19课登勃朗峰》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翌.日(yì)暇.畅(xiá)妩.媚(wǔ)络绎.不绝(yì) B. 灼.热(zhuó)焦炙.(zhì)纤.指(qiān)巍峨.壮观(é) C. 俯瞰.(hàn)巉.峻(chán)沟壑.(hè)瞬.息万变(shùn) D. 苍穹.(qióng)急湍.(tuān)诺.言(ruò)天衣云锦.(j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浮躁颠簸蔓延名附其实 B. 妖媚摄入旷野一如即往 C. 敞篷宛如顷刻腾空而起 D. 饱览变幻陡峭五彩斑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 B. 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 ....,共庆佳节。 C. 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 ....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 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 ....,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 ××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 和“听取”调换) C.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 去掉“能否”) D.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份残缺:缺 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 5.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②多彩和谐③旖旎。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6.下列对文章《登勃朗峰》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 嫉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 不完。 C. 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 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 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二、其他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精品教案

第19课*登勃朗峰 教材解读: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该书收录了查尔斯·狄更斯、奥斯卡·王尔德、约翰·高尔斯华绥、华盛顿·欧文等名人名家旅行中的所见所感,其中既有雄伟的名胜掠影,又有幽静的乡村风景,更不乏引人入胜的都市风情。在描述各异景色的同时,引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悠久深邃的文化风俗中。 《登勃朗峰》(也有译作《车夫之王》)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峰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笔法变换自如,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前,他们学习《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已经了解了游记的特点以及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习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随着作品去想像和遨游世界,丰富学生见闻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对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很感兴趣的,只要课前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问题设计得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该能容易把握文章的内涵。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重难点突破

重点: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自读点拨法:结合学习过程,点拨学生研读文章,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2.情境设置法:利用视频和图片,给学生以情境感,引领学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学法: 1.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研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这篇游记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充分准备,学习游记的语言和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CAI课件、与本文有关的拓展资料。 学生: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勾画语句,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登勃朗峰 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19登勃朗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品味山中奇景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明确: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明确: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第三处景物: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3.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明确:第一处,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景物的美;第二处,远观勃朗峰,“独踞苍穹”的“踞”形象地写出了其威严的特点;第三处,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指”“主教头上的帽子”,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第四处,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欣赏奇人奇事

登勃朗峰

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2.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介绍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抗议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这位幽默大师真是机智幽默啊!今天,他给我们带了怎样的惊喜呢?请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音。 翌日(yì)尘埃(āi)络绎不绝(luò yì)辚辚(lín)焦炙(zhì)俯瞰(kàn)蠼峻(chán)独踞(jù)苍穹(qióng)纷至沓来(tà)霓裳(cháng )骤然(zhòu)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图片。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二、补充资料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最高峰,海拔4807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三、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四、整体感知 1.本文是马克·吐温欧洲旅行的一篇游记。自读课文,勾画作者所经过的地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阿冉提村—沙蒙尼 2、理清结构: 上山(1-6) 登山沿途的所见所感。 下山(7-11) 乘车下山的奇人奇事。 五、精读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山中奇景的? 1、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 总写秀丽景色 2、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分写隧道长,峡谷幽,清流急,岩壁峻,丘岗绿。 视觉、听觉 3、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的奇形怪状。 侧面突出勃朗峰的雄伟,尽显大自然的神奇。 4、旅途上不但有美景,还有奇人奇事,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刻画了“车夫之王”? 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架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 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显,侧面突出“车夫之王”架车技术的高超。 六、写法探究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登勃朗峰》(也有译作《车夫》)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峰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笔法变换自如,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精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辚辚(lín)巉峻(chán)拾级(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皑皑(ái)缭绕(liáo)沟壑(hè)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交流展示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

登勃朗峰 精品学案

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本篇游记的游人行踪。 2.能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美和风格美。 3.能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愉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1.能理清本篇游记的游人行踪。 2.能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美和风格美。 3.能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愉悦之情。 【学习过程】 一、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 2.作家作品。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雇.()翌.日()陡峭.()隧.道() 俯瞰.()巉.峻()穹.顶()巍.峨() 皑.皑()妩媚 ..()颠簸.()沟壑.()

打嗝.()纷至沓.来() 2.解释词语。 轻歌曼舞: 瞬息万变: 名副其实: 纷至沓来: 3.朗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写景状物部分和叙述奇人异事部分,把文章划分为两个层次。 4.我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浏览课文,找出本篇游记的游踪线索。 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高地——河谷——()——阿冉提2.品读第4、5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描绘勃朗峰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并分析其作用。体会马克·吐温游记语言的形象美。 3.在勃朗峰上,作者由眼前不断变幻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二)综合探究。 1.细读课文7-9自然段,体会作者在叙述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时,蕴涵淡淡的幽默的语句,并稍作品味。 2.文章开头写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与后文中写我们在车王和“勃朗队长”的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9《登勃朗峰》说课稿

19 登勃朗峰选读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说教材 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叙事相结合的文章。作者运用优美幽默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带给读者壮美的景色,奇特的人物。 说学情 虽然学生们没有见过勃朗峰,但是通过作者的介绍,以及欣赏勃朗峰壮美的图片,学生在感官上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游踪,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的多变 3.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味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三、文本链接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四、整体感知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教学策略: 《登勃朗峰》是人教2011版(2016年起始)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登勃朗峰》选自马克·吐温散文集《天真汉在国外》中的一篇作品,作者以其深厚的写作天赋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写景时笔下极富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动,尽显幽默本色。课后的“阅读提示”分别从内容、结构、语言、技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阅读指导,通过旁批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建议,教学本课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指导学生回顾课文时,要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游记三个基本要素进行阅读,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事的感悟与思考;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阅读经验,这篇课文写法比较自由,也没有太深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多放手,让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看法。课上要让学生细读多说,彼此交流,形成一个互相启发、互相调动的学习场,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基本要素。 (2)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散文、小说两种笔法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诵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本文优美又幽默的语言,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激发兴趣 出示勃朗峰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动情导入 (二):感知课文明确文体 1.听读“游记”,复习游记三个基本要素。 2.回读课文并思考: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练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欣赏奇景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一课时 主备人: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翌日、俯瞰、拾阶、苍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 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目标展示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 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生字积累 .... 翌.日(yì)灼.热(zhuó)俯瞰.(kàn)巉.峻(chán) 焦炙.(zhì)拾.阶(shè)独踞.(jù)纤.指(xiān) 苍穹 ..(ái)沟壑.(hè)颠簸 ..(diān bǒ) ..(cānɡ qiónɡ)皑皑 打嗝.(ɡé)骡.背(luó)醺醺 ..(lín) ..(xūn)辚辚 3.词语释义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四、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我们徒步攀登勃朗峰的经过。 第二部分(5、6):在勃朗峰高地仰面遥望附近山峰的情景。 第三部分(7~11):下山途中的奇闻异事。 2.思读课文,品味提升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教师明确: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 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教师明确: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 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五、课堂检测 1.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 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2.“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 教师明确: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 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 2.完成配练1——4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登勃朗峰教案

19 *登勃朗峰 扫清文章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内容。 1.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 2.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借鉴其散文写法和小说的笔法。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领略了“各拉丹冬”独特的美景,今天我们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笔下去感受勃朗峰的异域风情。 二、资料助读 勃朗峰,意为白色之山,是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在勃朗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他的主要作品大多已有中文译本。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

16名。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1)组内合作,运用工具书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雇.(gù) 翌.日(yì) 陡峭.(qiào) 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顶(qióng) 巍峨.(é) 皑.皑(ái) 逗.留(dòu) 缭.绕(liáo) 妩媚.(mèi) 蔓.延(màn) 浮躁.(zào) 颠簸.(bǒ) 沟壑.(hè) 旷.野(kuàng) 打嗝.(gé) 络.绎不绝(luò) 轻歌曼.舞(màn) 瞬.息万变(shùn) 纷至沓.来(tà) 名副.其实(fù) 和颜悦.色( yuè) (2)在课文里找出下面的词语,查词典解释其意思。 翌日:次日。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皑皑:形容霜、雪洁白。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沟壑:山沟。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部编版初中语文登勃朗峰优质课教案

19 登勃朗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品味山中奇景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

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明确: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明确: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第三处景物: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 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3.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9《登勃朗峰》导学案

19 登勃朗峰 1.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2.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多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欣赏课文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品味山中奇景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高手。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明确:第2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明确: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第三处景物: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

八年级下第19课《登勃朗峰》精品教案

第19课登勃朗峰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其代表作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重要语言,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在此基础上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一、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二、理解结构 ㈠找一找文中的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明确: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小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㈡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6):勃朗峰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7-11):“车夫之王”的幸运

19、《登勃朗峰》教案

19 《登勃朗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3、掌握作者行踪,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 4、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使文章错落有致。 5、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风趣幽默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移步换景描写眼前景物。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 首先请欣赏几幅图片,来认识一下勃朗峰,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三、资料链接: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是马克?吐温欧洲旅行游记中的一篇。 《登勃朗峰》选自马克?吐温的《海外愚夫》,也译作《傻子旅行》。文章出色地描述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雄伟壮丽的景色,生动地刻画

了勃朗峰人——“车夫之王”的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篇散文堪称西方游记文学中的名篇,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 四、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 雇佣gùyōng 翌日yì苍穹qiónɡ 缭绕liáo 颠簸bǒ打嗝gé纷至沓来tà隧道suì 俯瞰kàn 巉峻chán 独踞jù皑皑ái 妩媚wǔ沟壑hè拾级而上shè焦炙zhì 纤指xiān 骡背luó醺醺xūn 辚辚lín 络绎不绝yì峰巅diān 可悯mǐn 霓裳ní 2、记一记词义: 翌日:次日,第二天。 巉峻:险峻陡峭。 拾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 五、带着问题读课文: 1、奇美景物:主要描述了勃朗峰的几处景物?几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奇人逸事: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车夫及惊险的下山经历? 3、两种笔法:写上山时见到的美景和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4、思想感情: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六、整体感知: 1、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 路线图(游踪):坐火车到了马蒂尼;取道黑首,勃朗峰,逗留高地;抵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