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21章复习提纲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21章复习提纲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21章复习提纲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21章复习提纲 苏科版

第15-21章复习提纲

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循环系统

功能: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组成:血管、心脏、血液。

2. 血管功能:是

动脉——跳动的血管。其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回身体各部分。

血管分类:静脉其功能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见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及结构特点”)

3、心脏

结构:a.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b.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工作能力越高。

血液----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在血液中加抗凝剂)

血浆(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水,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止血、凝血作用)

贫血(缺铁性贫血)

发炎或白血病-

4、输血与血型

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 型。输血原则

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其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动脉血)(静脉血)在体循环中:动脉里的血液是动脉血,静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

在肺循环中: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静脉里的血液是动脉血。

无论是在体循环还是在肺循环中,血液总是由动脉流经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

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

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正常成年人收缩压:12—18.7kpa

;舒张压:8—12kpa.

高血压--- -收缩压-超过18.7kpa或舒张压超过12kPa, 低血压---- 收缩压低于12kpa 或舒张压低于8kpa

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排泄:人体将体内血液里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1.泌尿系统(尿液)----排泄的主要途径;2.呼吸系统(气体);

3.皮肤(汗液)

7、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入球和出球的血管都是小动脉,球内

流的是动脉血

肾小体

肾单位组成肾小囊: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就构成了原尿。

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

8.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除了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都可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的成分)

○2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P22 9.排尿作用:1.排出体内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表皮:角质化的细胞;深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使皮肤再生);

10 .皮肤: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吸收紫外线)

(是器官)真皮:弹性纤维(弹性);胶原纤维(韧性);有较多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汗腺、皮脂腺也分部在真皮里。

第1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都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大脑:在灰质中有许多重要的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脑小脑: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生命中枢”,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醉酒既损伤大脑,也损伤小脑。一个植物人的脑干应当是正常而未受损伤的。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功能:能产生神经冲动,即接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递兴奋。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而突起又由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就形成神经

12

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反射弧组成及传导途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的类型:1. 非条件反射—生来具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发射

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对语言文字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看有趣书大笑、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是条件反射,但不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16-3人体的激素调节

13.人体的腺体

a. 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都叫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b.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由导管排出腺体。如汗腺、泪腺、唾液腺、皮脂腺

胰腺既是内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又是外分泌腺。

14、激素调节(P50-53)——依靠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d.成年人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e.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f.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P51)

胰岛素主要功能是促进血糖在体内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15

16.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眼睑、睫毛、结膜等)。沙眼、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发

病部位在结膜。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

眼球的结构:(P42)

外膜:角膜、巩膜(白眼球)

眼球壁中膜:虹膜(黑眼珠)、脉络膜、睫状体

内膜:视网膜

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等

外界光线强弱,瞳孔分别变小和大,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

思考:一个人的瞳孔在白天大,还是在黑夜大呢?,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成像于视网膜上物象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相关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即视觉是在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17、耳:P46

过敏时晕车晕船。

外界的声波经外耳道中耳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递和放大

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产生与听觉有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 形成听觉(即听觉是在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中形成的)。

耳毒性药物能损伤听神经功能,助听器无效。

鼻咽发炎,易引起中耳炎。

第17章动物的运动与行

18 .a

b. 人体的骨骼组成(206块骨):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c.骨骼肌的组成: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d.骨骼功能:支撑身体,支持运动,保护内脏;

e,骨骼肌功能:受到刺激会收缩,舒张,牵引…

f. 骨的基本结构

骨膜: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神经和成骨细胞(促进骨的生长和再生)

骨密质(长骨骨干部分)

骨质

骨松质(长骨两端部分,呈蜂窝状)一生具有造血功能)

骨髓

1. 不活动的连结,如脑颅骨

g. 骨的连结:2.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

3.活动的连结(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h.关节——骨连结的主要形式P61

关节头

关节面关节窝

关节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具有牢固性、柔韧性、灵活性。

19、骨骼肌:肌腹——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红褐色,由肌细胞组成

(随意肌)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白色

骨骼肌功能: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的刺激后,骨骼肌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动作。

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20、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必须由多组肌肉群(至少两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21、动物的行为

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分类:觅食行为、社群行为、繁殖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

按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分类:

1.先天性行为

如:母鸡孵小鸡;动物的吮吸行为;蜘蛛织网

2.后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

而获得的行为。

如:关键词——“模仿”“训练”;马戏团小狗会“算”算术;黑猩

猩摘取食物;

“尝试与错误”(蚯蚓走迷宫)

思考:两只雄狮为了与一只雌狮交配而战斗是什么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1. 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

2.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3. 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8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22、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大部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以及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陆地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保卫细胞为半月形,成对出现。靠近气孔一侧,细胞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细胞壁薄。

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有着重要作用。

蒸腾作用意义3蒸腾作用使植物体产生将水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使根……

4.蒸腾作用中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思考:在植树时,为什么要删去一些枝叶?

23、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气(气体)的形式送人大气,

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被植物吸收,再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

24、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在光合作用中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

二氧化碳

思考:绿色植物在什么时候进行呼吸作用?

碳—氧平衡表达式为: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料燃烧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场所),利用光能(条件),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产物)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其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表达式为: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思考: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2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

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结构越简单,其调节能力就越弱。

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

复习食物链的表达法:如人吃鸡蛋应表为:草→鸡→人

找规律1.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必须是动物或植物;

2每条食物链通常以绿色植物开始的。

3.位于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其它环节的生物大都是肉食性动

物。

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26. 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对于植物的繁殖来说,子房是花的最主要的部分,胚是种子的最主要的部分。

传粉和受精:

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会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的胚珠。

胚珠里有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里的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现象,叫做双受精,这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特点。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果皮

子房果实

胚珠种子

(胚珠发育:珠被种皮,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27、无性生殖(就是不需要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营养繁殖(又称植物的克隆):植物利用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

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般选用植物叶片或其他组织器官的一小块作材料,培育在人工培养基上。

优点:1.能快速繁殖植物;2.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3防止植物病菌的危害.

28、种子的结构

种子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种子都有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种子里还有胚乳。

29

30

第20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1、生殖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比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克隆羊。

动物生殖方式:卵生和胎生。鱼类、两栖类、昆虫、鸟类属卵生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却是卵生)。

动物受精方式: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动物是体外受精(在水中);昆虫、

鸟类、哺乳动物是体内受精

32、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课本P109)

卵壳: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气室)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

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

鸟类分早成鸟(如鸡、鹅、鸭、大雁)和晚成鸟(如家鸽、燕子、麻雀)。

33、变态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

家蚕(蜜蜂、蚊、苍蝇)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第21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34、人类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属第一性征。

男: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

下面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 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新生儿 卵细胞 (在输卵管中) (细胞分裂) (子宫) (8-40周)

35、人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

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第二性征: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促使男女之间出现了性器官以外的各自特有的特征。如男孩出现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孩出现乳房发育、声调变高…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复习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2、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和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阳光、空气、水、土壤、温 生物赖于生存的环境度等构成。 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食物、病菌、害虫、天敌等构成。 3、生物的生存环境可归类为水中、陆地和空中等。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存的生存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2、设计探究实验时必须控制实验变量(探究实验中只允许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和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同种生物或其它种类生物,这种影响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互利共生:如珊瑚虫与海藻;蚂蚁与蚜虫 寄生:如蛔虫与人 种间关系竞争:如兔子与羊 捕食:如狼与山羊 种内互助:如图1-3右下图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如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才能生存下来(适应的普遍性)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①以保护色适应环境②以拟态方式适应环境 ③以警戒色适应环境④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行为 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原因:环境条件的改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认识实验常用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 苏科版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苏科版 试卷说明:整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均为选择题。选择题题型 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其中1~30题每小题选对者得2分,31~40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图中的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形成的图像是 A B C D 2. 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线粒体 3.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 细胞生长的结果 B. 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4. 苏州作为最为著名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湿地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城市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 能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B.能净化水源 C.能蓄洪抗旱 D.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5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6.某同学将水稻、苹果、松树归为一类,把贯众、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根的有无 B .种子的有无 C .果实的有无 D .陆生或水生 7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8.“根深叶茂,树干粗壮”,这是对一棵大树的整体性描述。下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 B .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 .骨骼和肌肉都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10.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11.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12.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作者:————————————————————————————————日期:

血液 (体重的7%~8%) 血浆 55% 血细 胞 45% 水 蛋白质、葡萄糖 和无机盐等养料 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心脏 结构 功能: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四个腔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 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八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第15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他们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1、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 小 大 极小 血流速度 快 慢 极慢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流方向 远离心脏 靠近心脏 由动脉到静脉 分布 大多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有的分布较浅,有 的分布较深 数量多,分布广 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2、心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3、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⑴、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⑵、血细胞: 结构特征 功能 红细胞 无细胞核 圆饼状 红色 多 具有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 有细胞核 白色 少 大 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无细胞核 不规则 红色 很小 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习提纲 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 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 动脉 种 静脉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类 毛细血管 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 结构:○ 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 2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 ○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3、 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 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 输氧的功能)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 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 ABO 血型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 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 体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动脉血) (静脉血)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肺 循环 (动脉血) (静脉血) 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 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纲要(整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纲要 第14章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

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 8 9 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 就是低血压。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粪便不属于排泄。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运输尿液的器官)流入膀胱(暂时存储尿液的器官),经由尿道(尿液排出的器官)排出体外。 3 4 5 6 1 2 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3、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4、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整理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 P3~5 1.生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 体的生殖方式 2.常用的无性生殖方式:①出芽生殖例:酵母菌、水螅②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 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例:红薯、土豆 3.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①嫁接 ②扦 插 ③压 条例:苹果树例:柳树例:茶树 4.营养生殖方法的意义: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5.嫁接: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 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6.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 7.砧木: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8.芽接是用芽作接穗,枝接是用带芽的枝条做接穗 9.无论是芽接还是枝接,都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两 部分形成层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10.常用的嫁接方法:①芽接例:桃、山楂、苹果 ②枝接例:柑、橘 植物组织培养:P5 1.定义: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 2.理论依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优点:①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②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③还培养出小 麦、水稻、烟草等植物的优良高产的新品种 第二节 植物的传粉与受精: P8~9 1.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 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传粉 3.传粉方式:①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称为自花传粉②异 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称为 异花传粉 4.当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里的胚珠中。 胚珠的外层是珠被,顶端有珠孔,胚珠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卵细胞 5.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P9~10 1.变化: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零,只有雌蕊的子房发

苏科版初一下生物复习提纲【原创】

苏科版初一下生物复习提纲【原创】初一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到了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植物和动 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除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一种透明胶状的液体,在细胞之内有许多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细微结构,如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5、 体,如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体。在大多数植物细胞里的细胞质还含有液泡,液泡里面充满着细胞液。活细胞 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6、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 的。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人有23对染色体。 7、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在一个生命体长大的过程中,它的细胞不仅体积在增大而且细胞的数目也在不断地的增加。生物体细胞数目的增多 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时,细胞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都要分成两份,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在细胞 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并随着细胞的分裂 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受精卵在进行分裂产生许多新细胞的过程中,除了一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并具有分裂能力以外,绝大多 数细胞则失去了分裂能力。这些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体积,在形态结构上也产生了差异,并且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 功能。这种细胞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不同在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在细胞质中有一个或几个水泡状的液泡,大多数植物细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一般也点胞的细胞之中都含有叶绿体没有液泡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点 第八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植物体的组成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 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物及生物学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需要营养 (3)需要呼吸和排泄 (4)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6)能适应环境 二、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 第一章第2节知识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 资料、测量等。 二、显微镜: 1、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微细结构。显微镜种 类很多,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 验组,不作处理的是对照组。 第二章知识点

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 二、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生物。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第三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区域(或地域)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 2、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3、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地球的肾”:湿地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人起支配作用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三、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调查时,首先必须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和时间,制定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地做好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三章第2节知识点: 一、生物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7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 1665年,英国虎克 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 胞”。大多数生物体 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病毒 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人类流行性感冒、 SARS 、艾滋病等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①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 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 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 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 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 DNA 。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 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 A 、 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 细胞形态的作用。 B 、 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 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 叶绿体,还有 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 C 、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 动力工 厂。 3、 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 分裂 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 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 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 。 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 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 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 10 X 272 个。 在分裂过程中, 通过生长形态结 细胞分化。 (人体全能 4、 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 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 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 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 5、 正常的细胞分裂, 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 变。 6、 玻片标本有三种: 观察。 ) ,这就保证遗传物 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 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 装片、切片、涂片。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 组织。 1、 组织:形态相似、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 项生 物活动,就构成了 系统。 2、 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7组织7 器官7植物体。 3、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 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器官 。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物质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一、血管 1、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被称为脉搏(桡动脉),心脏每分钟的收缩和舒张的次数被称为心率,脉搏和心率一致。 2、青少年正常的脉搏为60-90次/分钟。切脉指示根据脉搏诊断疾病的方法。 2、在人体内复杂的运输网络是血管,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类。 血管类型管壁管腔弹性血液流速功能分布 动脉血管厚小大最快将血液从 心脏运送 至全身 深层 静脉血管薄大小较慢将血液从 全身送回 心脏 浅层 毛细血管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只允许红 细胞单行 通过 最慢物质交换全身各部 1、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们分别和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相连。 2、根据心脏各腔输送血液距离由远及近排序为:左心室>右心室>心房;这与心脏各腔壁由厚到薄的排序一致:左心室>右心室>心房 3、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内部血液流通过程 ①心脏左侧血液流动过程: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②心脏右侧血液流动过程: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③心脏内有两个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 有两个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的 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三、血液 1、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7%-8%。 血液的组成形态数量大小细胞核的有无功能 血浆淡黄色液体运输养分,废物和血细胞 血细红细胞 双面凹的圆饼状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 核 内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 可以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球型最少最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与脓包的

生物学科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0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动物的生殖 主备:祁汉忠审核:生物备课组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 2、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从动物繁殖后代的艰辛中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激 发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同时体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通过实验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作用。 难点: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对白居易的《燕诗》从生物学角度去思考,认识到这是燕子的繁殖行为,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动物的生殖。 【自主学习】 1、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常见的动物中,____________ 动物都卵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的。而_______________ 等胎生动物,胎儿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营养的。 2、观察鸡蛋的结构,我们知道了鸟卵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部分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 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 含有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合作探究】 活动一: 学生一边出示他们收集的图片等资料,一边讲解,说出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所获得的 知识,并结合课本信息库中的内容明确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1、动物产生后代有哪些受精方式? 2、试举例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活动二: 观察鸟卵的结构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植物 生 物 的 多 样 性

生物的多样性 动物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 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 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 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乌贼等. 节肢动物 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 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脊椎动物 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 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 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 结构: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保护)和鞭毛(运动结构)等结构. 分类: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有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分解死的动植物遗体)如:枯草杆菌、甲烷菌等.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分裂生殖). 观察方式:高倍显微镜. 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 细菌 真菌 分类: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生殖方式:真菌通过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孢子)繁衍后代. 病毒 病毒很小, 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无限增殖.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考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实验结果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血液 (体重的7%~8%) 血浆 55% 血细胞 45% 水 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 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心脏 结构 功能: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四个腔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八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第15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他们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2、心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3、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⑴、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⑶、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AB 型、O 型种。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献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

排泄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 皮肤:排出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3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鲜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氧结合时,颜色鲜红。静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⑸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方法:用湿纱布(保持小鱼的活性)把小鱼头包起来,只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底部;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血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 ⑹血压: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一般为8~12 kPa 。 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 ,就是高血压; 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 ,就是低血压。 二、排泄是人体将体内的多余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的排泄是通过皮肤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 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 组成: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组成 尿的形成 排尿的意义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 贮藏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肾单位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的滤过:血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 形成 原尿 尿液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全

血液 (体重的7%~8% ) 血浆 55% 血细胞 45% 水 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 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心脏 结构 功能: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四个腔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15到21章) 第15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他们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2、心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3、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⑴、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⑶、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AB 型、O 型种。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献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

排泄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 皮肤:排出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3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鲜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氧结合时,颜色鲜红。静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⑸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方法:用湿纱布(保持小鱼的活性)把小鱼头包起来,只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底部;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血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 ⑹血压: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一般为8~12 kPa 。 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 ,就是高血压; 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 ,就是低血压。 二、排泄是人体将体内的多余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的排泄是通过皮肤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 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组成: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组成 尿的形成 排尿的意义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 贮藏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肾单位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的滤过:血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 形成 原尿 尿液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再做出分析和判断。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 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 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 靠性。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 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 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 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7、注意事项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叫生命科学。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2、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4、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 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科学探究的的基本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观察上图的显微镜,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 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苏科版初中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2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一课时) 苏州新区实验初中毛娟英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建立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的开放的课程理念。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应是一个学生切实参与并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探求新知识、认知到每个个体生命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分组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发展的生命教学过程。对于重点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师精心设计好能充分调动学生活动课前环节,上课时又却充分给予学生交流、反馈、讨论的时间。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讨论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给学校池塘的设计提意见等环节能充分体会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重要作用,能在学习中得到较大乐趣。 3、创设合作学习中资源共享的生命氛围。在分组调查过程中,各组同学分工细致,各展所长,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学生不只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对周边

生物甚至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反思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环境入手,以生活中常见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要求学生在充分调查身边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调查设计为人人参与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体验科学调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 分割的观念。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节关键:通过回忆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 关系。逐步建立环保意识。 对关键问题的处理 1.调查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2.课前让学生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课上分析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判断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环节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后,对某些生物生活的特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