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然而大学生就业前

景并不乐观,其中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广大学者们亦发出相应的种种声音,

本文对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原因、现状、消极影响以及消除措施进行

了总结概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平等就业

随着人才市场逐步放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大学毕业生分配方式已用原来的统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中有限的工作岗位,以及社会中潜在的失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压力加大。在男性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女性在就业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这一不争事实,也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 %,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 ,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 ,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2】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献综述是从资料室以及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选取了2005年到2011年的30篇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对目前我们存在的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现状、危害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总结整理。

(一)调查显示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受用人单位各种理由的歧视,无法得到平等的就业权利和资格。

平等就业权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就业权利和资格,不因性别等因素而受限制;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机会,在竞争同一个岗位时,任何人不得享有优惠待遇,也不得对任何人进行歧视;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条件,同等条件同样对待。【3】然而现在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大学生或提高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大学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情况。【7】

判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应遵循以下三点:一是以男女享有平等就

业权为法律依据;二是以具有相同的生产率的男女劳动者是否因其性别特征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为实质性标准,换言之,生产率的高低是否与性别特征必然相关;三是要求在求职、收人、人力资本投资、晋升、解雇及惩戒等方面发生事实的不公平、不公正对待。【10】

(二)对于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形成原因,学者们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大学生自身进行剖析。

政治: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产业结构失衡带来就业示范;国家关于女性的生育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对女性的保护措施缺乏制度规定;经济:用人单位是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雇用女生的预期经济成本高于男生,而且女大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一些能力需求;文化:传统父权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性别角色的固话印象,传统的性别观念造成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法律:我国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抽象,缺少就业性别歧视的判断规则;高校: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自身:女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念落后、成就动机不足;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影响和性别歧视意识素质尚待提高。【6】

(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状况令人担忧,以上的因素使得性别歧视的现象也是尤为突出。在就业机会、薪酬高低、就业行业等方面都存在着性别差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从2000年的95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495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截止2007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有351万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

年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高达34.5%。2001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而2003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仅为50%。其中大学生群体内部的男女就业状况存在显著差异。【1】

女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入学比例不断提高,初次就业率存在很大差距;就业过程艰难,就业质量低于男性大学生;性别歧视现象明显,缺乏就业保障的现状。【6】其中许多学者从就业机会、薪酬高低、就业意愿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就业机会:全国妇联09年9月9日发布的“女

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会感受到性别歧视,而在工作中实际遭受的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可能还要多。薪酬高低: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几乎在每种职业上女性的工资都比男性低,最低的制造业工人中女性工资占男性工资的比重只有63%,最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这一比例也只有82%,可以看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差异显著。【1】就业行业:就业分布结构方面表现出“男女分工不同”的鲜明特点,75%的女性在第三产业就业,而接近一半的男性在第二产业就业。【4】其中科研单位对女生产生着更高的吸引力, 而女生对国营企业的关注度要低于男生。同时, 相对于男生来说, 女生在相对稳定的就业领域上, 聚焦程度要高于男生, 存在一定的扎堆现象。【7】

(四)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秩序公平合理,众多文献作者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搭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平台。

政府: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两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加强就业的公共信息传播,消除传统的性别偏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增加;完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5】

高校:可以针对性的对女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充分发挥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作用,帮助女生就业;注重专业的合理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切实提高女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时效性。【9】

用人单位:要转变思想,真正相信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要认识到女大学生是一支知识密集的伟大人力资源队伍,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6】

学生自身:既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又要充分利用自己性别的能力优势;调整心态、与时俱进,勇敢面对就业压力;合理定位,科学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女大学生新形象;转变观念,积极就业。

关于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提出:一是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就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二是完善以生育保险制度为主的社会制度保障;三是贯彻以“社会性别主流化”观点为核心的文化制度保障。【3】关于就业政策实现性别公正的路径选择提出:一是以性别需求为导向,实施

切实有效的就业性别保护政策;二是以转向立法为保障,建立专门受理就业性别歧视的机构;三是以性别分析为基础,完善就业公共政策的监测评估机制。【8】

(五)结语

就业歧视使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使女大学生能顺利毕业、充分就业,不仅能使我国人力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会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越走越广。【11】

解决性别歧视问题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更需要女大学生不断地按社会需要去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实力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目前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当今大学生仍备受这一问题的困扰,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曹星,岳昌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68-72.

2.吉朝珑.《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平台的搭建》[J].河北学刊,2009,4:189-191.

3.魏敏.《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社会性别解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2:27-31.

4.方圣强.《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2010,4:157-160.

5.胡永远,余素梅.《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1,1:88-92

6 .吉朝珑,闫翅鲲.《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16.

7 .刘瑞清,朱考金.《就业意愿与性别歧视的关系分析》[J].问题探讨.50-53.

8 .杨清.《基于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反省》[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2:39-43.

9 .金晶.《社会性别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9,3:38-42

10 .李春玲.《寻求平等就业机会》[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6:31-36.

11.卢美芬.《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纠治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

报,2008::2-27.

浅谈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Abstract]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 As a phenomenon of society, language reflects all the sides of human society naturally. Sexism is a phenomenon that takes a male-as-norm attitude, trivializing, insulting or rendering women invisible. As a special social phenomenon, sexism is inevitably reflected through language. To start with, the thesis traces 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sexism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nature, sexism in language reflects sexism in society.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Social connotations of sexism in English t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non of sexism in language and essence of sexism in society. Then the thesis analyses sexism in terms of the generic masculine, word order and semantic derogation of women in greater detail. Finally, a large part of the thesis is contributed to how to change sexism in English.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thinks the key to the problem is: (1) solve the problem of generic pronouns; (2) neutralize lexis; (3) strive for balanced naming and addressing system; (4) coin new corresponding words. The elimination of linguistic sexism lies in social change. Only by chang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that is, women and men own really equal status, can language equality be truly achieved. [Key Words] sexism; English language; lexical neutralization; feminism [摘要] 语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尤为重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语言,必然会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观念。性别歧视作为这其中的一种,是指把男性视作社会规范和中心,轻视,侮辱女性或使她们显得微不足道。而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语言中折射出来。 论文首先剖析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形成的根源。从本质来说,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中性别歧视的体现。两者紧密相连。性别歧视的社会内涵反映的就是这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的本质的关系。接着论文从阳性词泛指,词序,词义的贬降等方面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论文还着力探讨如何改变这种歧视。作者认为,改变性别歧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避免阳性代词的泛指;(2) 词汇的中性化; (3)命名与称谓的对等;(4)创造新的对应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最终消亡取决于社会变化。只有改变社会结构,即男女真正拥有平等的地位,语言中的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根本在于实现男女的平等的社会变革。 [关键词] 性别歧视;英语语言;词汇中性化;女权主义 1. Introduction As the peculiar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language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and reflects all the sides of human society naturally.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social attitudes of human beings and to a great extent are affected by their social views and values. Historically and sociologically, our society is man-oriented and man-centered.

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Abstract]Language reflects a nation’s history, culture and all of its entertainments, believes and prejudice. Therefore, language inevitably has the traits of sexism. It is the use of language which devalues members of one sex, almost invariably women, and thus fosters gender inequality. It discriminates against women by rendering them invisible or trivializing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at it perpetuates notions of male supremacy. This thesis is to talk about the sexual discriminations in English, traits of female language, and solutions to eliminate sexual discriminations. [Key words]English,sexual discrimination,female language,solution I. Sexual Discrimination in English 1.1 Take the men’s language as the standard language, and women as the ancilla of men In English, there are many words with sexual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and in the order of words, we can find that men are usually in front of women. For instance, Mr. and Mrs., his and hers, boys and girls, men and women, brothers and sisters, etc..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reason, women have been put in the position of appurtenant of men. In many countries there is the tradition that unmarried women are

大学毕业去向文献综述

大学生毕业去向分析文献综述 临近毕业,身边每天能见到的熟悉面孔渐渐也都不多了,有的人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人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也有的人被我们打上了“失踪人口”的标签从此渺无音信。 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这些应届生主要分为三种: 1,找工作一族;2,考研一族;3;创业一族。 研究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究其原因须先分析当前日益复杂的就业因素。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之分,具体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方面。这些因素概括而言,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从自身专业知识、学历层次、工作经历等方面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可分为八个方面。 专业知识。在被调研的学生中,有63.7%的人认为专业、所学的知识、所受教育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在被调研的用人单位中,有86.6%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着重其所学专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人员中有79.3%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看重

所学专业;有67.2%的人认为是看中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历层次。学历层次高的学生在市场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对个人就业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工作经历。陈成文、谭日辉认为了解其是否有过工作经历就是首选,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有过工作经历的求职者,获得职业地位的机会会明显增加。 在校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是否获双学位、奖学金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论文发表数量等。大学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否,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对于就业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就业观念。包括个人价值观、对就业的期望心理、工作偏好、负面心理等。傅新华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困惑和不良就业心理。如认知不准确、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和焦虑心理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就业能力。胡尊利等指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就业能力对就业有巨大作用。张进认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环节。 身份。学生是否为党员、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学生会干部对大学生就业有微弱影响。 性别和生源地。大学生性别和生源地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显著。 就业信息的掌握。魏有兴等人认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处理时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一、情绪 (一)情绪启动 近年来,当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情绪启动。这种情绪研究的发现为情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现代心理学产生不久以后,Williian James于1884年提出了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但是由于情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困难,在其后的时间里情绪研究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情绪研究才出现了快速发展,早期情绪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的生理唤醒、情绪脑机能定位、情绪的生理伴随模式、情绪发生序列、情绪与体内平衡、情绪与环境、条件性情绪反应、情绪与人格发展等课题。 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如: 阳光母爱蟑螂死亡),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如:蟑螂母爱阳光死亡)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母爱死亡)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 [1] (二)内隐情绪 为我们所熟知,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研究的先驱之一,在他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第三章就是对无意识情绪的阐述。他认为,本能是要寻求一种与观念或情感状态的结合。原始的本能与观念的结合之后就产生认知,而原始的本能与情绪情感状态结合后,就成为外显的情绪情感,两种结合过程之中都会伴随压抑影响作用,往往就把这种原始的观念和情感称为无意识观念和无意识情绪。而且弗洛伊德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并且指出无意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在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认知革命开始,而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快速发展,因此内隐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相对开始成熟。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内隐社会认知揭示了无意识认知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这些都为内隐情绪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什么是内隐情绪,当今研究中尚未有一致的可被所有人认可的界定,在1999 年,Kihlstrom在《无意识心理》中明确提出“implicit emotion”这个概念,表明 内隐情绪是指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 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知。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体意识到情绪、 情感及情绪状态知觉的外显情绪,内隐情绪则是归于一个人情绪状态引发的体 验、思想或行为的改变,而这种情绪状态的引发是阈下即无意识的。 [2] 二、内隐情绪的相关研究 目前内隐情绪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可以觉察到的,即被试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反应;第二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的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不能察觉到的,即被试的内隐情绪变化是被试没有意识到的。 (一)阈下引发的内隐情绪并且有外显反应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5773022.html,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辛丽春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9期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开始向普及化发展。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开始逐年翻番,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基础上,性别歧视又是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又一难关,使得就业变得难上加难,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不容忽视。 一、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北京××大学2016届各专业全体应届女性毕业生为样本总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并确保了抽样样本中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女性毕业生样本数量大体相当。在问卷的设计上,调查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了女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状、女大学生对性别歧视的自我认知状况、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其中文科类样本占51.7%,理工科类样本占48.2%。有效问卷通过相关统计软件进行了汇总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性别歧视 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于“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到性别歧视的严重程度”问题,依据严重程度设置了六个选项,分别为很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不太严重、根本不严重和不清楚。调查结果没有呈现出平均的状况,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选择“很严重”以及“比较严重”。在对个别被调查者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性别歧视在招聘广告和用人单位隐性招聘规定中体现最为明显。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遭到招聘单位不平等对待的情况屡见不鲜,容貌外形也常常成为招聘单位的应聘条件。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企业中,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中也会有性别歧视的存在。女大学生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提供岗位数量上的性别歧视 在个人素质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男生,连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也低于男生。从调查结果看,44.8%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给男性提供的工作岗位多,给女性提供的少,认为女多男少的只占到6.9%。显而易见,用人单位在提供工作岗位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 (二)在招聘录用条件上的性别歧视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性别歧视(sexism)。根据Webster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其定义是: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 ; esp: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 基于性别的偏见或歧视,尤其是对妇女的歧视。?朗曼英语词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 Longman English Dictionary 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explanation was: "based 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particularly male prejudice against women. ?牛津字典?给“性别歧视”所下的定义是:“性别偏见或歧视(尤其对女性).”?Oxford Dictionary?to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by the definition of is: "gender bias or discrimination (especially for women)."因此,在语言习惯上,“性别歧视”通常是指语言对女性的歧视,那么,英语语言是怎样歧视女性的呢? 1.以男性语言为规,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或变体.Therefore, on the language, "sex discrimination" usually refers to the languag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then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how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a woman then 1.1在词汇上的表现a) “当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man”一词,既有“男子“的意思,又表示”人类”.泛指所有的人,而woman仅是“女子”的意思。如:Man cannot live by bread alone.(人不能单靠面包生活)。The man in the street(普通人,一般人)。一个语言学家曾抱怨说:假如一个女人从船上掉入水中,呼叫的是:“MAN,OVERBROAD。”若她被闯了祸逃走的司机撞死控告词是MANSLAUGHTER。倘若在工作中受伤,她的医疗费称作WORKMAN’S COMPENSATION。但是如果她来到一个写着man only !的地方。她立刻明白整个告戒不是针对动物或植物或无生命之物而写的,而是冲着她来的.”[1][P22-23]b)不知道所指之人的具体性别时,he ,his 和 him 经常用来泛指全人类,(这是英语中的一条规则), 如 Every student has to make up his own mind.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男主女从,以逻辑性为中心,女性便居于从属地位。就词汇而言,如以—er, --or 结尾的名词实则是个中性词,但人们将之看作男性名词,所以如是女性则在前面加woman,如:a woman doctor. Man 一词不但可以指男人,成年男人,而且作为“人类的总称”,而woman 则不然。许多职业名词常以man 作为后缀,尽管干这工作的有许多女性。he 和she 的单数中性人称代词用he 表示,因而我们常见Nobody in the class can be proud of his English.这类说法,尽管教室中有男有女。 1.2 称谓上的表现a) “把女性当做男性的附属品,而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英语称谓词当中。Mr. 是对一位男士的尊称, Mrs.则是一位男子的太太的尊称,女性的称谓也就依附于男性了,如: 丈夫是John Smith 具有博士学衔,于是可以称这对夫妇为Dr. and Mrs. John Smith.假如丈夫没有学衔或职称,那只能称为Mr. and Mrs. John Smith. 假如妻子是博士,丈夫没有学衔或职称,妻子的名字叫Marry随夫姓后只能称呼为Marry Smith. Miss是用来称呼未婚女性的称呼。Mr.却既可以称呼未婚男性,也可以称呼已婚的男性。女性从称谓马上就可以识别出婚姻状况,而对于男性却无从知晓,而且女性结婚后改随夫姓,这样自己的姓就完全被遗忘了。b) 许多职业名称如doctor, professor, engineer,等对男女都适应,可是人们习惯于把他们跟男性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女性则成了一个标志项,往往要加上woman, lady, 或female 等词加以限定。如:female judge, lady doctor, woman lawyer. 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旧社会中地位较高的职业为男子所垄断,相反地,teacher, nurse , secretary, model 等人们一般认为是女性,如为男性时前面要加上male 或是man.如male nurse, man teacher. 这些除了历史现实情况有关,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偏见.” 2.女性语言语意贬低的表现 “英语中,与女性有关的词语的贬化大大多于与男性相关的词语。曾有人做过统计,与prostitute意思接近的词大约有500多个,而与whole-monger(嫖客)意思相近的词只有65个。此外这一点还表现在对于与女性相关的词语的含义的贬化上。在英语中,任何词只要与女性有关,其意思就要变质,这个词就会成为贬义词。同一个词用与男性和女性身上可以引起极为不同的联想,甚至是有完全不同的意思。用与男性常常带有褒扬或赞美之意,而用于女性常常带有贬低或轻蔑的意思。例如,professional一词,用在男性身上和女性身上可能会引起的联想却大相径庭。He is a professional.让人联想起体面的职业,如律师,医生等,而She is a professional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会理解为She is a prostitute。

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发展变化-精品文档

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发展变化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反映在语言上。语言性别歧视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性别产生的歧视和偏见,但它多数情况下是指针对女性而言。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有所减少,但是基于语言的滞后性,性别歧视仍大量存在于英语语言中。本文多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形成原因,揭示了词汇、语义和习语谚语等方面所存在的性别歧视,并探索了近几十年来英语中性别歧视的发展变化情况。 1英语中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源 首先,从文化角度看,《圣经》中上帝在创造了亚当之后,又取其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受此神话中男女形象的影响,女性生来就被当作男性附属品的观念在西方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英语中因此常常表现出“以男性为本体,以女性为变体”。其次,从社会角度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逐渐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而女性却处于被支配地位,造成了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原则的两性不同分工。因此,在英语中一些表示职业、地位较高的名词大都指男性。而从心理角度看,在西方文化中,女性多以反面形象出现,神话中堕落、善变的女性形象导致后人在思想意识上的偏见,甚至形成女性邪恶的思维定势。

2性别歧视在英语中的表现 2.1 从词形的标记角度看性别歧视 英语词汇往往以男性为中心,表示男性的词汇一般是“无标记的”,可表示男女两性。但是,女性的词汇通常是有标记的,只表示女性或女性的某一特征。 (1)基于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影响,英语中一些表示职业、地位较高的名词如mayor,doctor,president,governor等,人们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大多数场合指的是男性,若要表明是女性,往往会在词前加上female/woman/lady标记出来。 (2)许多女性名词通常是在男性词汇后加上后缀,如:waiter / waitress,comedienne/ comedian,salesman/saleswoman等。这些后缀-man,-ess,-tee等都是女性的标记,这些标记显示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和例外。 (3)在称谓语中,对于女性的标记现象十分明显,如男人无论是否结婚都可以称之为“Mr.”而称呼女人时则需要明确区分其婚姻状况,如:Miss,Mrs. (4)在姓氏命名上,女性婚后随夫姓体现了女性在婚姻上的附属地位,如:Helen Smith 与 Jack Williams结婚后,她的名字随夫姓就变成了Helen Williams。 2.2 从语义角度看性别歧视 (1)英语中阳性词汇通常被赋予“大”的含义,而与之对应的阴性词汇则往往带有“小”的含义,这主要表现在表示职业和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许金龙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545004)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展开了文献述评。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古典学派的传统就业观点。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持久的影响。价格和工资的灵活变动能够维持充分就业。 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凯恩斯指出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凯恩斯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改善理论与政策。凯恩斯主义者坚信,政府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总需求,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改善就业。马克思的就业理论。马克思的就业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运用劳动力的二重性来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马克思把就业与失业看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矛盾,同时揭示了其剥夺人性之本质,科学展现了劳动力市场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关系。 另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比较值得借鉴的毕业生就业经验,如美、日、德、法四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模式。美国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在国家不包分配的情况下,学校提供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实现自主择业。日本的模式和做法是采取巨资投资优先发展教育的明智策略将发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同时,非常重视教育立法也是日本政府对教育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的模式是一方面政府加快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毕业生就业,再一方面就是政府提供就业服务培训。法国的模式是主要通过刺激企业投资,增加工作岗位;采取就业灵活的方式,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并对其提供鼓励性补贴,从而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 二、国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因素探讨。 文东茅(2005)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2006)研究得出不同求职阶段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变化不大;不管在信息收集阶段还是在求职进行阶段,潜在帮助者人数、专业、党员、学生会干部和父亲主要领导干部阶层五个因素对求职者选择非正式渠道都有显著正影响。 钱明霞,任蓉蓉,张舒华(2008)研究发现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次要因素。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是所有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不同的高校面临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是有差异的。 (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岳昌君,丁小浩(2004)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的研究,并进行统计描述,实证分析指出,经济和教育两方面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魏捷,付春新(2006)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李炜,岳昌君(2007)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充分对比分析。 阎凤桥,毛丹(2008)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于2005年6月对全国34所高校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大学生毕业走向、大学生就业落实率、起始薪酬和工作满意度受社会资本影响的关系。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陈海平(2005)提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要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构建公平合理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 曾庆双(2005)提出了加强心理辅导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加学生对人才需求的了解,改革就业培训机制,增强高校课程设置和调整的灵活性等对策和建议。 李昌林(2007)指出目前需要从社会、高校、大学生三个层面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是完全可能的。 张立波(2006)结合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及实际调研结果分别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这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考。 涂晓明(2007)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借助的家庭关系资源和学校的就业努力、就业服务等社会资本成为其获得就业机会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并指出,作为传统的毕业生人力资本质量的信号的学习成绩,依然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 刘永君,李宇遐(2007)剖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围绕解决毕业就业问题的多元主体构建及加强其功能塑造、人才市场的培育、就业氛围的营造、用人单位转变人才观念和走出招聘歧视误区等方面,寻找出路与对策,旨在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文献述评 纵观以上文献,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可谓文献缤纷,对于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且提出的对策建议也适应了就业发展的形势,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系统研究,尤其是某一具体区域的毕业生就业的系统研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系统的区分不同区域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许金龙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22228/2011

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法学院1204班 梁淑冰 学号142论文摘要: 平等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性别的不平等却是个永远的问题,性别歧视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试图从调查问卷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职场上一直存在的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但现在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关键词:就业市场;性别歧视;附加成本 一、职场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社会现象 我国《劳动法》第13条指出,“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之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虽然该法规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但法规的出台仍然不会改变不少人对女性就业前景的看法,职场中仍然存在隐性的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被访的女大学生中,有%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的就业机会少”,更有%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全国妇联第八届书记处书记李丽芳表示,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65%的女毕业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在实际操作中,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女生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称在就业过程中,“女硕士=男本科、女本科=男专科……”。 由于用人单位在招工简章中公开歧视女性的行为将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查处,“提高门槛”也成为一个新手段。一些用人单位针对女性设置额外的附加条

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分析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 艺术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Sexism in English Vocabulary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1.Definition……………………………………………… 2.Sexism in word-formation methods……………….. 2.1 Suffixes………………………………………… . 2.2 Sexism in compound words…………………….. 3.Sxism in Naming and Addressing………………….. 3.1 Sexism and Naming………………………………. 3.1.1 Sexism in the first names……………….. 3.1.1.1 Derivation of Female Names from Male Names…….. 3.1.1.2 Sexism in Semantic Naming of First Names………. 3.1.2 Sexism in the family names…………… 3.1.2.1 Patrilineal System of Family Names 3.1.2.2 Change of Female Family Names upon marriage 3.2 Sexism and Addressing……….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的同时,边疆少数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出总量性失业问题,而且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和城乡间的地域结构矛盾 1、全国形势看,高校毕业生出现“东南飞”现象,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绝对不足(赖德胜,2001);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京、津、沪、渝直辖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在内地省会城市工作的人数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 77%,而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就业的仅占 8.6%。大学毕业生们所青睐的就业地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陈岩松,2004);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有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邵雅箐,2010);而另一项调查发现 58.5%的学生到东部 11 个省市参加工作,20.2%的学生则前往中部地区就业,而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比例为 21.2%(孙祥,2011);1996---2000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流向趋势可以看出:西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西部大学生留在西部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而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且上升趋势明显,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一年多于一年(张燕天,2006)。 2、区域范围内,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滞留"省会、中心城市和区域内相对发达的城市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毕业后择业时首选地区的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将在北京就业,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去西部就业(马钟范郑喜,2008);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不仅偏少,而且还存在较大规模的流失现象(崔翠利,2010)。 3、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发生变化,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 大学生西部就业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毕业后前往西部就业,另一部分是西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或回到西部就业(张燕天,2006);在《对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中,通过对该学院的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毕业生观念进一步转变,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到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如何减少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Eliminating the Sexism in English Abstract: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 which can reflect all the sides of human society naturally. Linguistic sexism is a type of social phenomenon that reflects the certain traditional social value. One of the Sexism?s definitions is that “The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gender, especially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the Danish linguist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is the most masculine language as far as he is concerned in his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s a languag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nfluencing the world extensively, English has experienced innumerable reformations, which updates the language constantly. The reason of the sexist phenomenon?s eliminat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n proposes ways to avoid sexist English. Key Words: sexism; English; language; feminism; avoid 1. The phenomenon of Sexist English Linguistic sexism is a social problem, which can reflect people?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female sex. T he women?s l iberation movement made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at the language reform and nonsexist becomes necessary. Sexist language should be changed and avoided, which is definitely positive for the developing of language. As the most widespread language in the world, English sexism should be avoided. Being given the same opportunities as men is the key point to eliminate linguistic sexism. The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brings many bad feelings to women. This sexism comes from the deep cultural sexism on women in society, and has realistic factors. Though women?s position is higher, the sexism still exists. 2. Women and men truly have equal status means language equality In the Holy Bible(Th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So the L ord God caused a deep sleep to fall upon the man, and he slept; then he took one of his ribs and close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