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15年底,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10个效益示范明显,设施设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同时,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引导和借鉴各地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扩大示范带动范围,推动不同层次的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各级示范园区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畜牧产业分布

进一步调整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今后五年,要加快畜牧产业调整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重点建设以四十里堡、许家湖、杨庄、沂水镇、诸葛、沙沟、姚店子、高桥、富官庄、龙家圈等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以沂水镇、许家湖、马站、四十里堡、高桥、杨庄、黄山铺等乡镇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以龙家圈、富官庄、沙沟、诸葛、姚店子、院东头、圈里、道托、崔家峪、夏蔚、泉庄、高庄等乡镇为主的肉牛羊养殖基地;以四十里堡、高庄、夏蔚、崔家峪、泉庄、富官庄、高桥等乡镇为主的兔业基地;以黄山铺、马站、道托、杨庄、诸葛、许家湖、姚店子、龙家圈、高庄、夏蔚、高桥、院东头等乡镇为主的禽业基地;以沂水镇、道托、龙家圈、圈里等乡镇为主的特种毛皮动物基地。

三、畜牧产业化发展

(一)畜牧产业化发展情况

1、畜产品加工。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3家,生猪定点屠宰点30家,其中禽兔加工企业9家,年屠宰加工能力10万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4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金泉饲料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明富食品有限公司通过ISO22000-2005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2、饲料工业。全县注册饲料生产企业19家,其中万吨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16家。2011年,全县饲料总产70.8万吨,产值达17.2亿元。六合、金泉等企业成为我县饲料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3、生物医药产业。全县动物用制药产业异军突起,全县兽药生产企业达到3家,其中“十一五”期间新上2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地化水平仍然较低,仅占40%左右,养殖场(户)与畜禽加工企业结合关系不够紧密,导致养殖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畜禽价格起伏较大。二是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初加工阶段,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三是生物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薄弱。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是强化产销对接工作,通过合作组织、订单合同、基地建设等方式,密切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关系,到

十二五末,屠宰加工厂原料基地化比重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左右。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提升,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

四、畜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畜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帮助下,我局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上级有关精神,通过采取强力推动、加强引导、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等措施,开创了畜牧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全县通过工商局、民政局注册畜牧合作社已发展到105个,入股资金1615万元,拥有成员6114户。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畜牧合作社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许多养殖户对此并不十分理解。部分加入合作社的群众思想还有顾虑,担心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合作意识不强。

2、发展不平衡。一般化的占多数、还有一部分发展思路不明确,发展潜力不足,只停留在创办初期;部分合作组织制度不够健全,成员素质不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3、融资难,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畜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初期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金有限,加上没有可供抵押的担保物,融资非常困难,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4、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兴办实体,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畜牧业升级发展的要求。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连接紧密、互利共赢的运营机制。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加强合作组织队伍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畜牧业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每年规范提升10家、新发展3家畜牧专业合作社。

五、技术研究与推广

(一)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

1、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各级把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作为农业重点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了畜牧养殖方式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县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616处、市级标准化养殖场150处,位于全市第一,省级标准化养殖场5处、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3处,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畜牧业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沂水县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批示精神,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推广措施,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渐推广到了养禽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底,全县发展生态环保养猪场284处,垫料面积31万平方米,存栏生猪23万头,出栏生猪达45万头。生态环保养禽场113处,垫料面积25万平方米,年可出栏家禽850万只以上。该项技术的研发推广,先后获得沂水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二)存在的问题

1、夏天畜禽舍为防暑降温,一般都是开放式的,畜禽舍空气流动量大,在天气炎热干燥季节,垫料过于干燥,不利于发酵菌种的繁殖及畜禽粪便的降解,在小型环保养禽场尤为明显。

2、做发酵床的地面不能硬化,有一部分养殖场建在山区,并且很多是依山而建,因为下面没铺设水泥地面,当地下水渗透到一定程度时,垫料下层湿度过大,容易变质。还有一部分养殖场地势比较低,垫料很容易发霉变质。

3、目前环保养猪的垫料翻堆以人工翻堆为主。如果对大栏(100平方米以上)采用人工翻堆,人力需求量大。而猪又有集中排粪的习性,不可能完全采用机器翻堆。

4、采用环保养殖法,夏季的高温天气对畜禽影响很大,

发酵床本身蓄积了一定的热量,如果舍内没有晾台或降温措施,畜禽群很容易中暑,从而影响畜禽的采食量和生长发育。

5、垫料投入较高,来源受到限制,成本加大,目前尚无有效的替代品,影响了生态环保养猪的发展。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于生态环保养殖一次性投入大,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我们将把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作为环保产业来支持。鼓励多元化投入生态环保养殖产业。

2、进一步加强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研究。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农民提高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水平。同时主动与科研院所广泛联系,将生态环保养殖的各项技术参数深入研究分析,健全从施工建舍、原材料使用、技术要领、菌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配臵等各方面的分析,切实使生态环保养殖的技术指标明细,将生态环保养殖优势发挥到极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3、进一步加快推广步伐。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日臻成熟,畜牧局将在中小型养殖场进一步的大力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技术路线,切实提高生态养殖畜禽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引进和培植深加工产业链条,特别是在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下功夫,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环保优势品牌,真正体现优质优价,效

益更加明显。

六、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沂水县在工作中健全完善了县、乡(镇)畜牧社会化服务体系,设立了畜牧咨询热线,成立了畜牧专家宣讲团,派出了驻场业务员,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畜牧服务。县、乡镇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深入基层,到场入户,从猪场规划布局、猪舍设计建造、发酵剂筛选、发酵垫料选择与配比、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等方面为养殖场户提供全程服务。设立了畜牧业知识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对畜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五年以来,全县举办培训班58期,受训人员达到10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生态环保养殖从业者培训率达100%。同时,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推行督导记实制度,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了免疫与登记建档同步进行,工作开展与工作质量同步督察,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基层兽医站硬件设施尚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水平急需提高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不断加大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建设,到十二五末,逐步形成以企业生产检验为基础、县级日常监测为主体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建立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5年内实现畜牧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建成一套查询快捷、显示直观、反应迅速、参谋有力、决策科学的多功能、智能化、精准作业的高效能信息化体系,应用于办公自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健康养殖、投入品监管、检疫监督、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

七、现有发展扶持政策及建议制定出台的政策

(一)现有扶持政策。

近年来,国家把畜牧业生产特别是生猪养殖业作为“菜篮子”工程来抓,正在实施的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其中2011年投入上级资金220万元、2012年32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项目,2011年上级扶持200万元。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项目上级财政投入200万元。

(二)建议出台的县级扶持政策。

一是继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调动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积极性。继续对通过标准化验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给予土地流转和生态环保养殖垫料补助

二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把畜牧业发展工作列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重点,纳入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综合考核范围,

形成了“政府发动、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市场动作、上下协调、合力助推”的可喜局面,确保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附表

表1 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目标表

表2 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

表3 畜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发展指标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安徽省“十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新时期安徽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特编制《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畜牧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省畜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畜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较为突出的时期,畜牧业呈现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强劲势头。 1、实力增强,贡献巨大。2005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产量516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2%,总量全国排名第八。其中肉类总产量382.9万吨,禽蛋产量122万吨,奶产量11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2.9%、13.6%和168.3%。饲料工业产量167.9万吨,增长4.6%。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大幅提高,全省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54亿元(当年价),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3.3%,比“九五”末提高3.6个百分点。 全省从事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600多万人,年转化粮食100亿斤,常年出口畜产品货值6000多万美元。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84.3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2.3%,占人均纯收入7%。在畜牧业发达县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现金收入已占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2、结构调整加快,节粮型养殖提速。畜牧业向适合资源禀赋的节粮型畜牧业方向转变,与市场需求结构逐步适应。肉、蛋产量比,由2000年的3.8:1调整为2005年的3:1。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64%下降到60%,节粮草食性的禽肉、牛羊肉比重由32.5%提高到39%。长期相对滞后的奶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5年产量翻了近1.7倍。草食畜禽的发展,拉动了我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每年人工种草面积超百万亩,三元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2011-202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存栏9.62万头;肉牛出栏0.15万头,存栏1.3万头;羊出栏0.1万头,存栏0.49万头;三鸟出栏521.5万羽,存栏132.8万羽。肉类总产量16214吨,其中猪肉8350吨 ,牛肉403吨,羊肉11吨,家禽肉7450吨,蜂蜜产量33吨。水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主养品种为四大家鱼,经济鱼类养殖较少,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不高,2010年水产品总量为 3100吨。目前,和平县养殖业已初步进入由传统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发展思路 和平县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域,要根据各镇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统筹全县、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布局。养殖业的发展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以生态优先,打响生态品牌 ,依靠科技,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布局配置、合理衔接、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 协调运行,实现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源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土地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实行分区管理,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功能定位,确定“三大区域”,即禁养区 、限养区和适养区,以确保珠三角和东深供水工程水源地的万绿湖和东江等水源保护区不受畜禽污染的滋扰。 (一)禁养区 该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含养殖户、散养殖户、下同),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迁移。主要包括: 1、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内和城市建成区,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及各工业集聚区块(包括园区内及区块的规划控制范围内)。 2、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陆区域,其他河流(浰源镇至东水镇、河明亮水电站至东水镇等浰江干流)两岸20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县有关职能部门划定为准)。 3、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各级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游览 区、生态景观控制区及休闲的区域范围。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 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 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 营体系。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20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20年,灵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 持用新理念开启新征程。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求真务实作风、勇 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 出发点,抓好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农民组织 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将一年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 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牵头,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主抓, 驻村干部和农业、林业、财政、畜牧等干部为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骆 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根据灵关镇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制订了粮食生产和发展茶叶、蜂蜜、畜禽、苗木、林木为主要特产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灵关镇五年发展规划。 3、深入实际,掌握情况,挖掘信息,及时报导灵关镇产业发展状况,年内向上级报送农业及产业信息稿件12篇,有关材料、报表按时按要求上报。 二、基地建设 1.稳定粮油产业: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巩 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割制改革、 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粮食播面稳

最新-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8) 精品

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8-) 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19-2019)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 “十一五”的前两年,我县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禽饲养总量和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9年,全县出栏生猪3671万头、肉牛400万头、肉羊384万只、家禽375万只,分别比2019年增长201%、169%、173%和192%,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6%、81%、83%和92%;肉类总产量439万吨、禽蛋产量181万吨,分别比2019年增长190%和177%,年均增长91%和85%;畜牧业总产值达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2%。 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约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40%。 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化(百千万规模)养殖小区(场)达32个,各类规模化养殖大户(指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肉羊30只以上、肉禽2000只以上、或存栏蛋禽500只以上的养殖户)6000多个,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禽规模化饲养水平分别达到40%、28%、70%、50%、33%。 当前,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规模分散饲养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 “十一五”后期,我县畜牧业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畜产品消费需求空间仍然巨大,畜牧行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不断提高。 不利因素是: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污染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依法治牧、兴牧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编制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19-2019)。

2020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2020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畜牧站是我国基层畜牧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建设管理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到畜牧产业的开展。下面是有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范文1 上半年,金川区畜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区的畜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继续抓好畜牧业生产,切实落实好区上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年底畜禽总量达到83.5万头(匹、只)。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和申报工作,全力抓好已下达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同时及早着手编制储备项目,勤汇报,多沟通,做好项目的争取工作。

三是继续推进养殖小区(场)和养殖大户的建设,特别是抓好金川区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和金川区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的工作。 四是继续抓好畜种改良工作,确保年底全区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肉牛达到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以上、生猪达到100%、奶牛达到100%。 五是继续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尤其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六是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养殖水平。 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范文2 为认真总结一年来工作,及早谋划和安排好下年工作,根据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XX年工作总结和XX 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上报我县XX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XX年,畜牧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xx大、xx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大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畜牧科技与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肉牛产业为重点,扩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加快产业链建设,保障生猪生产供给有余,积极稳妥地开发无量山乌骨鸡产业,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农办牧…2011?52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组织做好规划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数量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本规划中的节粮型畜牧业,是指充分利用牧草、农副产品、轻工副产品等非粮饲料资源,在减少粮食消耗的同时达到高效畜产品产出的畜牧产业,主要包括奶牛、肉牛、肉羊、绒毛羊、兔和鹅等。 一、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 (一)发展成就 1.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市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粮型畜禽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量逐步提高。1980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114.1万吨—2—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2011-2015年)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天下、稳民心和事关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引领下,我区生态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1.畜产品供给稳定,产业贡献突出。2009年全区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5571吨、3927吨,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比2005年分别增加30.3%、21.7%,产品供给稳定,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奶产量因养殖效益低和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低于规划目标;全区畜牧产值 2.7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2.生态规模养殖快速推进,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通过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改造、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等工作,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全区新建和改扩建种养紧密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牧场7个,完成了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奶牛20头以上的18家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2009年瓯海区开展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全区关、停、转、迁养猪户526户转移生猪计98591头。生猪规模化程度达到77.5%,肉禽和蛋禽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93%、99%。全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也已超过80%,有效推进了“生态区”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3.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28家,全区现有畜牧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5家,区级3家。畜牧专业合作社19个,社员650个,出现了一大批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养殖和加工企业。种苗、饲料、养殖、销售、加工紧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及饲料等加工得到较快发展,拥有利河伯、一鸣、爽康、磅称、五谷等多个畜产品及饲料著名商标。 5.兽医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成效显著。在全区实施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测、动物防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编制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禽养殖方式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在面临禽流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威胁和“瘦肉精”、三聚氰氨奶粉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冲击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畜牧富民计划”、“畜牧强农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X创建活动”,畜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一)养殖总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县出栏生猪25.3万头、牛0.55万头、羊7.3万只、家禽1675万只,肉蛋奶总产5.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5.2%,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户210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3.2%,比“十五”末增加了11.2个百分点,生猪、肉禽和奶牛养殖已被列为全省优势发展区域。 (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XX绿健种猪XX荣获“XX省AAA种猪企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生猪、优质黄羽肉鸡、青脚麻鸡、樱桃谷肉鸭、天府麻鸭、皖西白鹅、XX 白鹅、波杂山羊、荷斯坦奶牛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猪、牛、

羊、禽良种率分别达92%、73%、85%和94%。 (四)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先后有25个养猪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华农喻河原种猪场和XX绿健种猪场、金凤凰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X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X小区(场)认证。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XX达诺乳业、全椒未来饲料跻身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XX华农、管坝牛肉和隆盛禽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座产能20多万吨的饲料厂、年孵化苗鸡1600万只的小王种鸡场、年产8万头商品仔猪的小王种猪场和中心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殖户500多户。XX雨润集团独资的全椒福润禽业XX年屠宰3000万只家禽项目已经建成。全县78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密切了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推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品牌建设显著增强。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华山”牌草鸡、“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8个。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5元,比“十五”末增加500元,年均增速达7.9%,农民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10年的20.25%。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doc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下面是我整理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篇一 有机畜牧业,是指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不使用化学饲料或含有用化肥、合成农药、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来饲养,牲畜福利能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的畜牧业。当前,国际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机畜牧业的发展给餐桌提供了良好的有机食品,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发展有机畜牧业,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州有得天独厚的高原优质牧场,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xx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进展情况、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有机畜牧业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河南县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于20xx年10月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20xx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认证的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

践,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榜样。一是得到了省州县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20xx年河南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财政厅下拔专项资金40万元。20xx年又被列为全省有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县,省财政厅分别下拔资金300万元和100万元。州、县政府每年从支农支牧资金中专列经费,使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前期经费得到了保障。二是用规划指导有机产业发展。河南县政府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对基地的所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推进与有机畜牧业相适应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为新牧区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有机结合,确定了"生产点、生产服务区、生活区"相分离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思路。四是在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并给所有牲畜都佩带二维识别码,使牧户养殖、畜群防疫情况、企业屠宰加工情况、流通环节销售情况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耳标实现动态管理。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每一个牧户,逐渐实现"从草场到餐桌" 的全过程监管。五是科学规划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编制出草原防火、动物防疫、欧拉羊良种繁育、有机畜牧业业体系和产业化加工等到方面的项目可研报告。 2、存在的问题 (1) 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相关知识。牧民对有机畜牧业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机生产技术,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夏秋草地

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摘要]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益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不小的影响。环境自身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如果养殖业发展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后,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一个地区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一个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规划工作,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污染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50-01 近年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威宁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该县农牧部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项目整合扶持、土地流转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全县养

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190个。该县实行“中心(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乡镇(村)+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采取核心示范带动分散农户方式,实行集中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建表、卡、册管理,控制好畜牧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现阶段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状况分析 当前在进行畜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在现有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畜牧养殖业,畜牧业逐渐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消耗的大量环境资源,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不能科学处理,严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甚至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现阶段,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 规模化畜牧业产业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粪便,尽管土壤能够消化粪便,但是粪便过于集中,超出了土壤可承载能力,土壤消耗能力远远低于粪便的产生速度。过量的畜禽粪便在土壤上堆积,会危害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在这种土壤上种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也会达到受到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1.2 对水源造成的影响 以规模化养猪和养鸡为例,在猪和鸡的日粮中含有大量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天台村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共和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共和镇地处牟定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土面积244.05平方公里。全镇辖24个村(居)委会,196个自然村,308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21388户,总人口73690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3人)。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全面形成,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基本形成“五个一”的产业结构,即一粒粮、一株烟、一头畜、一棵菜、一片林。一粒粮,2007年,我镇推广种植了3.7万亩的优质米稻,完成县、镇两级水稻多样性栽培示范样板1万余亩,粮食产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头畜,2007年,我镇生猪存栏3.4万头,出栏3.3万头,共建成优质仔猪养殖示范村24个,共有母猪养殖户4550户,饲养母猪7449头,生产仔猪10.3万头,实现仔猪产值1388.6万元。一棵菜,2007年,种植荷兰豆270亩,种植大葱120亩;采取土地“反租倒包”的方式,发展西瓜种植400亩,产量达1200吨,实现产值240

万元。一片林,我镇一方面是加快林改工作和发证进度,让农民早吃“定心丸”;另一方面是以此次林改工作为契机,因地制宜,制定各林区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林上资源和林下资源上下功夫,寻求林业发展新突破。目前已在清河、中屯和军屯3个村委会种植核桃共2700亩,加快发展林上资源,同时,加强林业管护,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镇明确了“五个一”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工作思路已经明确,即大春着力抓好烤烟、优质米稻栽培和良种繁育、商品蔬菜等,小春在压缩常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扩大油菜、荷兰豆、商品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我镇将按照以上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措施的落实,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立足镇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我镇在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优质化和特色化上做文章。在种植业上,依托区位、水源、田块等优势,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优质米稻栽培和水稻良种繁育、荷兰

十三五畜牧业规划十大关键词

(原标题:十三五畜牧业规划十大关键词) 畜牧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逐渐上升为主业。日前,农业部畜牧司马有祥司长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三届七次理事会暨2015全国畜牧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了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的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粮改饲 2015年秋收至今,粮食滞销、粮价下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种粮大户更是忧心忡忡,而反观粮食进口量则是逐年上升。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要求,并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十个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这种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方式,可以实现就近转化增值,同时,草食家畜养殖场粪便经过处理后,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在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成为了今年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发展的亮点。 在十三五规划中,粮改饲还要在玉米、牧草方面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同时在奶牛养殖方面开展振兴农牧计划。 关键词二:粪污资源利用 畜牧业粪污治理不单是畜牧业生产上的问题,也是整个生态环境和健康养殖的大问题。目前,全国畜牧粪污总量可达38亿吨,现在利用率只有50%,未来将加大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的改造,继续实施无害化处理与合理利用,争取将有效利用率提高至75%。 关键词三:秸秆饲料化利用 全国共有500个县区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总产量可达8亿吨,而在饲料中利用的为2.2亿吨,仅占27.5%,在十三五规划中,要将这个目标量达到34%,秸秆将成为畜牧业的香饽饽。

XX县“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畜牧发展规划目录 一、我县畜牧发展现状 (3)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3) (二)“十三五”工作回顾 (4) 1.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4) 2.积极争取生猪活体储备项目 (4) 3.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全面提升 (5) 4.优良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5) 5.圆满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任务 (5) 6.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到位 (6) 二、存在的4个问题 (6) 三、畜牧发展“十四五”规划 (7) 1.指导思想 (7) 2.畜牧业总体布局 (7) 3.畜牧发展目标 (8) 四、畜牧发展方向 (9) 五、保障措施…………………………………………………… 10 1.成立领导机构 (10) 2.加强业务培训 (10)

3.加大宣传力度 (10) 4.严把产地、屠宰检疫关口 (10)

XX县“十四五”畜牧发展规划 XX县畜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下,走过了辉煌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XX县畜牧业有了质的飞跃,为地方经济、广大人民群众菜篮子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五年来,全县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区域重大动物疫情事件。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如下: 一、我县畜牧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XX县是全市畜牧发展大县,畜牧经济是我县农业经济五大支柱之一。近年来,我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畜牧养殖与环保理并重的环保理念,按照“抓好生猪生产、巩固牛存栏,着重发展禽类养殖”为总体思路,引导全县畜牧业树立工业化管理思维,以“五化”为标准,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升级上档,以促进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XX县是XX市畜牧生产大县,是XX省黄牛改良示范县、秸秆养牛示范县,是XX市畜牧业“一个板块、两个产业带、三个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畜牧业基本形成“六基地两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组织做好规划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数量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本规划中的节粮型畜牧业,是指充分利用牧草、农副产品、轻工副产品等非粮饲料资源,在减少粮食消耗的同时达到高效畜产品产出的畜牧产业,主要包括奶牛、肉牛、肉羊、绒毛羊、兔和鹅等。 一、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 (一)发展成就 1.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市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粮型畜禽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量逐步提高。1980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114.1万吨增长到3575.6万吨,增加了30倍;牛羊肉产量分别从26.9—2—

全县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最新)

全县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奋力打造“美丽中国X样板X 特色”,推动全县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法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粪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争当全省畜牧业绿色崛起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二)坚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三)坚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及养殖业主治污主体责任的原则。三、划分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X年7月1日起实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X年1月1日起施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X年8月30日起施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X年6月1日起施行; (五)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X年1月1日起施行; (六)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自X年5月1日起施行; (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9号); (八)《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水体[X]99号); (九)《X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X省人民政府第205号令); (十)《X市X湖保护条例》; (十一)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四、目标要求 做到畜禽养殖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步推进。 五、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的划定 (一)禁养区范围 1、饮用水源保护区500米范围以内(含:电杆渠、东总杆渠、秧塘水库);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青岚湖)的核心区及缓冲区500米范围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