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1)手机维修员;(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

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 Education Limited Company, HELC)。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

建两个集群,提升三种品质”,即开发一套职业教育标准,构建企业

集群和职校集群,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学生就业品质和职业教育品质。

2、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53%以上由以行业企业专家组成,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等。

3、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正逐步形成“专业+研究所+服务中心+

车间+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

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本专业教师累计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或产品开发6项,申请专利1项,

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4、通过“学校+公司”模式,推行“点对面”的校企合作“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60%以上。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岗位知识、能力、

态度要求进行调研与论证,形成完整严谨、针对性较强的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由考研室初审、教研科二审、教务处三审、校长终审并

签字颁布。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

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专业课程特

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等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身心健康的培养。建立体现职业能力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针对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并形成完整、严谨、针对性较强的论证报告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实施了人才培养方案由教研室初审、教研二审、教学部三审、校长终审并签字颁布的制度。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现“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文科类专业不低于30%)。

2、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加强对本专业课程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部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

3、精心组织并实施毕业实践环节,正逐步推行毕业实习结果以学生作品为主,辅以实习报告和实训。学生毕业作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实习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为一三人以下,有20%以上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现场专家参与毕业实习指导。

4、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已在校

园网上初步建立精品专业栏目。本专业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网络化”,2004年引入了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教务管理网上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共享。

5、实行“专职管理员+兼职班主任+思想导师制”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其成功经验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得到推介,学校“职业学校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实践和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教师基金重点课题。

6、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全面实施“三元学分制”,创新教学评价标准与方式,我校打破陈规,不仅仅以分数来衡量教学标准。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在完善理论知识考试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初步构建了“10C”模式(C,combine-with的首字母)的专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即: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作品、实习报告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比赛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

四、保障措施:

1、体制保障。

对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给专业部以充分的自主办学权,专业部下分专业设立相应教研室,按省级精品专业建设方案规划

和实施各专业建设。

2、经费保障。

确保中央财政扶持的社训基地的配套经费到位,确保市财政每年下拔的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全部用于专业建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专业建设。

3、生源保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每年招收新生一五0人,通信专业每年招收新生100人,主机板维修每年招收新生100人。力争三年内,使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数达到500人,真正成为我校的主体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型中职专业。以培养从事电子商务服务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主旋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努力实现中职人才的四个特性: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为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专业岗位工作和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文化知识;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知识,具有扎实的经济、贸易、商务、计算机与网络等基础知识,具备使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从事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国际、国内商务贸易能力,具有维护和参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面向各个企事业单位、国际、国内贸易企业的电子商务相关的一线岗位,从事网页设计、网站维护、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

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专业要求

在具有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相关岗位适应能力和相关领域的活动能力,包括:

1、熟悉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应用,能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专业相

关信息处理和专业业务处理;

2、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网站维护与开发的能力和多媒体制作能力;

3、具备金融电子化与信息管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4、具备从事国际金融实务与国际贸易制单能力和国际结算能力与报关实务能力;

6、具备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的能力;

7、具备电子商务贸易的财务处理能力和银行工作能力;

8、掌握必需的、实用的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和

翻译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及听说和写作能力。

9、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平台。

(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

1、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

2、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各类英语能力等级证书;

(四)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有关的工作,典型职业岗位(群)有:

1、各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相关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人员;

2、电子商务网站的维护与网页制作人员;

3、网络营销与物流管理人员;

4、金融领域的保险、证券、银行等相关岗位;

5、IT行业、电子商务网络公司相关的岗位;

6、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领域以及与商务相关的工作岗位;

7、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自主创业岗位。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职专业。以培养从事国贸服务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主旋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努力实现中职人才的四个特性: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为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2、业务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以及经营管理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

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基本政治思想;

(2).具有爱岗敬业,独自思考,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3).掌握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

(4)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

(5)掌握国际经济交易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政策法规;

(6)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体育素质要求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中职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

4、美育素质要求

树立正确、高尚、进步的审美观;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

5、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有关的工作,典型职业岗位(群)有: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专业相关岗位。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型中职专业。以培养电算会计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主旋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努力实现中职人才的四个特性: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为进一步加强电算会计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打造品牌专业,突出中职“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建立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工作为最终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模式。最终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毕业生一专多能,一专指会计及电算化操作能力;多能指从事会计工作以外的如统计、办公室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科学合理

1、知识结构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训和模拟实验+案例+实践

(1)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必需”“够用”为度,不求全而求实用。

(2)实训: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各工作岗位的实训。

(3)模拟实验包括:手工操作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操作模拟实验两个层次,通过实训和模拟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成本计算等会计核算工作。

(4)通过讲解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案例、经济活动分析案例和审计案例,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评价经营活动的能力。

(5)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以使学生完成应聘和上岗前的基本培训任务。

2、素质结构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知识+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能力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写作外语听说等能力

(1)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必要的理论和方法。

(2)具有娴熟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手工核算能力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

(3)对经济活动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4)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由三个教学子系统构成:

(1)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子系统,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法。

(2)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子系统,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教程、会计软件操作。

(3)基础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子系统,包括: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名著选读、社会调查、外语听说训练。

4、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大子系统构成

(1)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会计实训教学、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会计实践及案例教学、会计电算化软件教学和计算机系统装配和维护教学来完成。

(2)体现会计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认识实习、暑假考察、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

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

(3)、专业互补性知识

1.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能力结构与要求

①专业能力

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能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具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能力;熟练使用常见数据库系统;初步具备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的能力;能独立组建局域网并有进行网络操作与管理的能力。

②关键能力

重点突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学生通过学习,应具有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调试、日常管理、维护、网页制作和网络组建与管理能力,相当于初级程序员、系统开发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使其具备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5)、资格证书的要求

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参加劳动部主办的办公认证的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参加省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并能获得通过。

二、计算机专业市场调研情况

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的推出,使得计算机的各种行业以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因此,中职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

三、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条件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于1999年,当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又极为需求。学校多次派人到本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市场特别是本地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在充分考察、调研,反复论证后,学校于1999年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专业开办之初,面临师资和设备两大难题,学校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队伍建设与硬件建设两手抓。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校的优势专业。

首先,计算机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为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该专业有专业课教师20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讲师6人,机房管理员4人;硕士学历4人(含在读),本科学历16人。该专业教师多次在省、市技能比武中获奖。

其次,计算机专业已经形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内部专业结构,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上分化出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电脑艺术设计等,使该专业初步形成了技能具体、就业指向明确的专业方向群。

第三,该专业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计算机机房7个(近500台计算机),专用多媒体室6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1个,网络实训室1个。有校园局域网并联接宽带网。

第四,该专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我校计算机

专业的学生陆续走上了富士康集团深圳公司、华为公司、湖大远程网络有限公司等技术性岗位。

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根据岗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是细化专业指向,贴近岗位实际。学校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电脑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调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指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良好对接。

2、改革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大产教结合的力度。企业为学校提供师资,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和现场指导,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研究。

3、坚持“教、学、做”合一,改进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现场实操,这样学生才有感性认识,因此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应主要向多媒体现场教学方向发展。

4、重视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中职学校要提升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出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思想,加大学生技能培养力度,在课程设置和常规教学中都应体现这一思想,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应占专业课比例50%左右。

5、坚持研培结合,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型的名师队伍是培养出优秀中职毕业生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们要不

断地强化教师的素质提升,把我们的教师送出去学习计算机专业领域最新知识,紧紧衔接市场,不断补充打捞的知识和体系。

五、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见最新修订的教学计划)

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二00七年三月

_旅游英语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英语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五年 3.办学层次:专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现代旅游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礼仪风,外语沟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具有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具备人文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6)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2.知识 (1)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英语知识; (3)掌握与本专业相应的礼仪礼宾和形体知识; (4)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况和客源国习俗;

(5)初步掌握旅游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6)初步掌握旅游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 (7)熟练掌握现代酒店各部门的基础知识、运作流程和管理知识; (8)熟练掌握导游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旅行社各部门的基础知识、运作流程和管理知识; (9)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文化。 3.能力 (1)具有较强的前厅、客房、餐饮等涉外酒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2)具有扎实的导游技能和基本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 (3)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导游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4)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承受能力。 (5)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英文打字能力。 (6)有一定的公关销售能力。 (7)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8)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涉外酒店业餐饮管理与服务岗位、客房管理与服务岗位、前厅管理与服务岗位、酒吧管理与服务、外文导游员、涉外旅行社门市接待、计调、外联等管理与服务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 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 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

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0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印刷技术 专业代码:61040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及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29 (四)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印刷包装企业、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印刷印刷包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等企业(或行业,事业单位),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的岗位,具有印刷包装专业知识,具有实际生产和解决印刷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的技艺型、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能力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印刷包装企业、报社、出版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刷设备和材料销售公司等企业。其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范围是印刷平面设计、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

印刷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和印刷品质量检验。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本方案的制定思想及思路基于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行业特点及专业特点具体构建了印刷技术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4”方联动,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共建”;“3”阶段式教学,即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在三个培养阶段分另对应采取“3”种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如图2所示)和顶岗实习模式。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报稿)

陕西中北中等专业学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2200 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3年。 四、职业面向 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同时还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焊接技术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多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的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碳弧气刨、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专业知识

数控技术应用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400) 专门化方向:数控车削加工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1)识读图样的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简单电气图的

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2)手工加工能力:具有手工制作和加工零件的能力(初级)。 (3)普通车床、铣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实施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刃磨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普通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初、中级);具有产品技术测量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4)数控车床、铣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初级);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初级);具有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初级)。 2. 职业特定能力: 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中级);具有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中级);具有使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自动编程及加工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中级)。 3. 跨行业职业能力: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程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 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3: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参考模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2016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参考模板)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专业定位 以就业面向定位和职业分析为基础,定位主要就业面向。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 (一)职业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描述,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 (二)岗位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总体描述职业岗位包括哪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提炼,其表述需涵盖(且仅需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具有(掌握)何种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素质;②适应(从事)何种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职业)的需要;③培养成为哪类人才;要求文字精练,一般在150字左右。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学时分布一览 ××专业学时与学分要求表 注:1.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的学时不列入课程结构体系学时核算。 五、课程设置分析与说明 (一)通用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1、…… (二)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中的知识点由单项工作任务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合并而成,课程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职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课程。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执行方案》

目录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2) (一)建设类别 (2) (二)建设目的 (2) (三)建设原则 (2) (四)组织形式 (2) 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程序 (3) (一)战略地图 (3) (二)甄选程序 (3) (三)梯队对照表 (4) 三、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4) (一)培养原则 (4) (二)实施方式 (5) (三)内容来源 (6) (四)培养内容 (6) (五)过程管控 (7) (六)培养考核 (7) 四、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激励 (7) 五、退出及处罚机制 (8) 六、费用投入及约束机制 (8) 七、补充内容 (9) 八、附件 (9)

xx地产人才培养“飞鹰计划”执行方案 ——暨中高层后备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一)建设类别 1、针对现职高层管理者——“火车头计划” 2、针对高层梯队人才(在职中层人员)——“接班人计划” 3、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骨干员工)——“精英计划” (二)建设目的 1、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划,发挥xx地产各梯次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三)建设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制定、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部门因业务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任用的,公司可帮助推荐任用。 5、“三个性”。需要体现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逐渐递进性;层级间的系统性。 (四)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1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 1、公司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加培训,实现公司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和提高,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让新加入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办法。 3、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技能: A: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的衡量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完成工作量来衡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工作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成绩。B: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人是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更无发展前途可言。C: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成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

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D: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E:较强的沟通技巧。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由于不善于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二、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所承包项目的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 3、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情况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奖金挂钩,实现技术人员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在培训形式上,总工要结合公司承建项目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014级三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400) 专门化方向: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 1.行业通用能力:

(1)识读图样的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简单电气图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2)手工加工能力:具有手工制作和加工零件的能力(初级)。 (3)普通车床、铣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实施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刃磨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普通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初、中级);具有产品技术测量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4)数控车床、铣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初级);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初级);具有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初级)。 2. 职业特定能力: (1)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中级); 具有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中级);具有使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自动编程及加工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中级)。 (2)数控机床装调和维护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装调和故障维修的能力。 3. 跨行业职业能力: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2.1 专业人才培养案建议模版 1.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智能技术(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610107。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 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培养目标 5.1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掌握人工智能应用、编程控制、电子电路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技术,具备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能力,能独立完成行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培养规格 5.2.1素质(Q)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2.2知识(K)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相应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3)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及数理知识; 4)掌握相应的文化艺术及鉴赏知识; 5)掌握相应的创意、创新、创业、就业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_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制图_AutoCAD 和汽车电工电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电气的构造、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原理,汽车边智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流程; 4)掌握Arduino、Python程序语法、结构特点。 5)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了解金融、会计领域基础理论,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类IT企业、金融、政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规划、建设与维护,网站及网络应用软件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编程、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到毕业设计选题都以面向社会需求为标准,在教学体系中引入华为3com 和锐捷网络两大国内网络技术认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同时,通过软件编程、web开发、网络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网站、信息安全、数据库应用等领域的开发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具备大专文化基础知识(德育、数学、英语、法律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企业网络管理中涉及的网络协议;具备网络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 (3)程序设计特别是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程序设计相关知识; (4)数据库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管理与维护; (5)了解金融、会计领域的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1)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配置能力;使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技能能力; (2)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管理能力; (3)分析网络结构、排查网络故障的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策略优化技能能力;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坚持“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部兼职;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围--各职能部门及部门公司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部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注: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等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1、性格特征2、职业倾向3、综合能力4、心理测试 第九条甄选工具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评分等形式进行分析。 3、综合素质和潜质以平时考核、临时性工作反应、创新性进行分析。 第十条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根据当前或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按当前中高级岗位总数的20―30%进行评定,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3名候选人,如果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第十一条后备人才甄选,由各单位根据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案,并由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代码: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掌握软件技术专业必要的数学、外语、法律等知识。 (2)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结构和基本原理。 (4)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5)掌握互联网原理和相关知识。 (6)掌握软件工程的必备知识。 (7)掌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8)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主流计算机语言编程技能。 (2)具有分析、阅读程序代码的能力。 (3)具有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力。 (4)具有熟练使用和管理常用的数据库系统能力。 (5)具备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和维护能力。 (6)具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软件编程工具的使用能力。 (7)具有查阅简单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8)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9)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0)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2)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3)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爱岗敬业。 (5)有探索精神,锐意改革,敢于创新。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

(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篇一】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5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2014年4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报告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前身是凉州区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该专业汲取学前教育新理念,实施校企合作战略,与一批市、区级优质幼儿园进行了深度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形成了体现中职教育特征、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园-校共育”模式的内涵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建立学校与幼儿园无缝对接机制,通过目标对接、课程对接、资源对接、师资对接、服务对接等五个对接平台,共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共同培育幼教人才。 一、目标对接,共建了“订单式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平台,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幼儿教师职业标准对接 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社会和行业肯定,近年来连获荣誉,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被评选为市级骨干专业建设点。甘肃省“十二五”中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点。 (二)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成立了由省、市、区示范幼儿园组成的学前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和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开展调研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给予高水平的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形成“一看二配三管”教学模式。 校-园双方实施了“一看二配三管”教学模式:一年级看(体验、见习)、二年级配(配班保育实习)、三年级管(带班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形成了“职业体验—见习—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53.9%。 (四)确立“零适应期”理念。 校-园提出了专业与岗位“零适应期”衔接理念:学生毕业之日,就是合格幼儿教师之时。“零适应期”使毕业生工作适应期迁移至顶岗实习阶段,大大缩短了毕业生工作后对岗位的适应过程,由于受社会欢迎,招生规模逐年增加。 (五)实施“多证并轨”制度。 要求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三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考取更高级别的学前教育领域其他资格证书,拓宽了学生就业的空间,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二、课程对接,共同开发了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应用性学前教育人才为目标设计课程结构,围绕着专业建设和市场需求,整合课程内容,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为原则,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势课程《育婴师培训》、《幼儿音乐》、《幼儿教育学》、《幼儿舞蹈》等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依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置课程,确保学生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过硬的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