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_高建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_高建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_高建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_高建

第28卷 第1期2007年 1月科 研 管 理

S ci en ce Research M anage m en t V o.l 28,No .1Jan , 2007

收稿日期:2005-09-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4JJ D630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1J A630013)。

作者简介:高 建(1962-),男,湖北丹江口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

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

魏 平(1974-),男,山东胶州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0-2995(2007)01-006-0047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

高建1,2

,魏

1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新兴技术常常能够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结构。本文从新兴技术与不连续创新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兴技术的特性,提出了反映新兴技术性能特征的/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曲线0,并在Foster 的技术S 曲线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分新兴技术与非新兴技术的/新性能过滤线0概念,为企业面临新技术时如何进行技术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新兴技术;不连续创新;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新性能过滤线中图分类号:F 273.1 文献标识码:A

新兴技术(E m erg i n g Technology)往往可以创

造一个新行业或者改变一个老行业。国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许多大公司在新兴技术的冲击下业绩大幅下滑甚至被淘汰,而许多小公司却迅速崛起。企业在面对新兴技术时应该制定怎样的战略才能使自己在一轮又一轮的新兴技术浪潮中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新兴技术的特性,进一步根据其规律制定相应的战略。

1 新兴技术是一种技术和市场的不连续创新

从技术要素和要素关系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可以分成四类(H anderson 和C lar k ,1990):渐进性创

新、模块性创新、结构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1]

从技术角度看,我们认为除渐进性创新以外的三种创新都是不连续创新。但是,技术创新的不连

续性至少有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2]

,H enderson 和C lar k 研究中反映的不连续创新界定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说的,而Christensen 所研究的破坏性创新则主要是倾向于市场的不连续,他所说的/破坏性0

主要是指新技术对老技术市场的破坏[3]

新兴技术的本质是一种不连续创新,但是,单纯的技术不连续创新还不是新兴技术的特性,它是一种同时满足技术不连续和市场不连续两个方面特性的技术创新。所以,新兴技术应该是不连续创新的一个子集,如图1所示

:

图1

新兴技术与不连续创新的关系示意图

相比而言,新技术和高技术创新既可能是渐进性创新,也可能是不连续创新,所以他们的含义比新兴技术广泛,新兴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科学、技术和产业特性最集中体现的部分。

由于同时具有技术不连续和市场不连续两个方面的特性,所以新兴技术比一般的技术有更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8 #

科 研 管 理2007年

2 新兴技术的边际效应

Day 和Schoe m aker(2000)认为新兴技术有三个特征:(1)其知识基础在扩展;(2)其在现有市场中的应用在经历着革新;(3)新市场正在发展

或形成[4]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能充分反映新兴技术的特点。至少在两个方面,这样的观点是有缺陷的。第一,没有说明新兴技术的动态特性。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并没有说明新兴技术能产生怎样的效应。第二,没有说明新兴技术对现有技术产生的作用。新兴技术是不连续创新的一个子集,体现为一种技术和市场的不连续创新,因此,新兴技术的特性需要通过与渐进创新的比较,通过与其他形式的不连续创新的比较加以认识。新兴技术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其相对于渐进创新的显著边际效应,二是其性能突

破力的大小。本节研究第一个特性。

图2

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曲线0

新兴技术能够带来明显大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新兴技术的/兴0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的,是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导致相关领域市场的兴起。从技术创新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来分析,对于某一个领域的技术来说,渐进性创新所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应一般是递减的(实际上每一个渐进性创新所带来的边际效应从微观的角度来说都是不连续的,也就是以图中的平滑曲线为中心,有一定的偏差,但从总体趋势上是呈现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偏离的幅度不会太大),而新兴技术(不连续创新)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应则会有一个明显的飞跃(图2)。以电视机为例(图3),尽管电视机刚出现的时候是黑白的,但给消费者带来的需求边际效应是很大的(设边际效应

为12,对应第1次技术创新,图中A 点),随着黑

白电视机技术的发展,开始有不同尺寸(我们把

这种创新设为第2次创新,对应的边际效应为8,即B 点),接下来第3次技术创新使电视机清晰度不断改善(这种创新带来的边际效应为6,即C 点),由于尺寸和清晰度这样的创新属于渐进性创新,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应是逐步递减的。而彩色电视机的出现,则明显的增加了消费者对电视的满意度(图中D 点,边际效应为10)。所以/彩色0技术(1950年RCA 推出了第一个彩色显像管[5]

)具备新兴技术的特征(图3所示)。同样,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来说带给消费者又一次满意度的飞跃。

图3电视机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曲线0

技术创新对消费者产生边际效应的大小可以从两个纬度来考虑,一个是新技术产品本身的性能对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另一个是新技术产品所

面向的消费群体的大小。这里的消费群体指的是

最终消费群体。比如,等离子体电视和液晶电视的最终消费者包括所有可以购买模拟电视的用户,而不是仅指收入较高的那些消费者。

虽然新兴技术(不连续创新)带来的边际效应相对于渐进性创新来说有一个较大的飞跃,但是并不等于新兴技术一出现就会导致市场较为明显的变化,相关领域的市场发生明显变化所需要的时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里重要的是新兴技术带来的对消费者边际效应的飞跃决定了新兴技术一定会使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的趋势。比如RC A 在1954年开始销售彩电,直到1960年才开始赚钱,而到1970年美国的销售额达到了大约每年500万台。

从定性的角度,我们认为新兴技术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增量与消费者愿意承受的新老产品的价格差之间有一定的正比关系(这里假定新产品的价格大于老产品),技术创新带来的边际效

第1期高建,魏平: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49 #

应跳跃越大,说明消费者对新性能的需求越强烈,因此愿意承受的新老产品的价格差就越大。反之亦然(图4所示)

图4新老产品价差与新产品的边际效应增量关系图

注释:严格说来,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不会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从图形上看可能是某种反映一定正比关系的曲线,比如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右半段或者类似于S 曲线,这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说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3 新兴技术的/新性能过滤线0

Richar d Foster(1986)[6,7]

提出的技术S 曲线说明了新技术产品相对于老技术产品在性能上的发展规律。尽管S 曲线几乎总是成对出现的,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可能同时会有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的技术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哪种或哪几种技术会最终胜出,哪几种技术是最终要失败的?

用现有的技术S 曲线是难以区分的。这样,企业的决策者在选择对哪种技术应该加大投入时,往往比较困惑。Don S .Doeri n g 和Roc h Parayre(2000)提出对于新技术的识别和评估可以遵循划定范围、研究寻找、评价和付诸实施四个步骤,并提出一个动态评估模型。他们认为企业在划定范围的时候要考虑公司的战略意图、公司的能力,并设立一个由技术

人员和市场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4]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确定范围时方向不明确,需要涵盖的范围较大。解决的办法是构造/新性能过滤线0。

如图5所示,我们在原S 曲线上增加了一条水平线以解决技术选择问题。这条水平线的含义是,由于新兴技术具有能够较大幅度增加消费者满意度的性能,而老技术没有这一性能,所以老技术的综合性能发展是有上限的,这条水平线就是

上限。我们称为/新性能过滤线0。

图5从新性能过滤线看新兴技术和老技术的关系

对于不连续创新来说,新技术在技术方面的不连续性只有在新技术轨迹能够突破/新性能过滤线0以后才有经济价值。否则,该新技术会被压制在新性能过滤线之下,被能穿过新性能过滤线的新兴技术所替代,而为市场所放弃。在原有技术的技术轨道上的任何创新也是一样,只有在能够突破新性能过滤线后才有存在的空间。

图6老技术改进下的新性能过滤线

U tterback 提出,当新技术出现后,老技术为

了抵制新技术对老技术的冲击,可能会付出加倍的努力改进自己的性能,因此在老技术的产品性能曲线上,可能出现提高的一段[8]

(图6中AB 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如果老技术的改进无法具备这一性能的话,在一段时间以后,老技术的综合性能尽管得到改进,但只能处于线下。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基于DOS 操作系统的字处理软件和基于W I N DOW S 操作系统的字处理软件的竞争[9]

。在1993年之前W I N DOW S 操作系统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基于DOS 操作系统的字处理软件WPS 非常盛行,占国内字处理软件市场的90%;但当W I N DOW S 操作系统进入中国之后,基于W I N DOW S 操作系统的MS OFFI CE 迅速抢占了W PS 的市场,这时候包括WPS 在内的基于DOS 的软件虽然在性能上作了不少改进,但

#50 #

科 研 管 理2007年

仍然阻止不了衰落的趋势,后来WPS 开始开发基于W I N DO W S 的版本,并结合国情降低成本,最终又抢回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里的关键在于W I N -DO W S 相对于DOS 是新兴技术,W I N DO W S 的图形友好界面等优越性是DOS 所无法超越的,相应的,基于W I N DO W S 的字处理软件相对于基于DOS 的字处理软件也构成了后者无法超越的新性能过滤线,只有在新兴技术)W I N DOW S 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术,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新兴技术的新性能过滤线是多层级的。由于不同类别的消费者所看重的性能不同,或者说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网络(Christensen ,

1997)[3]

,因此企业在根据新兴技术制定战略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设立不同的新性能过滤线。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其新性能过滤线的含义可能不同,不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对于新性能的排序有很大的共性,因此新兴技术的主要性能应该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比如移动电话相对于固定电话来说,其/移动性0是新性能过滤线的主要含义;而在移动电话的基础上又有很多新技术,从大的层面来说有第一代模拟技术,第二代的窄带数字技术(GS M 、CDMA 等)以及目前正热的3G,从小的层面来说有短信、彩信、彩铃等,这些新技术构成了新的/新性能过滤线0。一个在移动电话平台之上的/新性能过滤线0发挥作用的例子是摩托罗拉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上所采取的错误战略[10]

。数字移动通信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是新兴技术,相比而言,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存在如下缺点:(1)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要求,系统容量受限;(2)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3)安全保密性差,容易被窃听与盗用号码。而第二代移动通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采用高效频谱利用率的无线数字传输技术,提高了系统容量;(2)可以较好地提供数据服务;(3)具有信息安全和身份确认功能。这样,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就以高系统容量和可以提供数据服务为主形成了/新性能过滤线0。作为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的主导者,摩托罗拉一直执著于提高模拟系统的性能,加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开始阶段通话质量和通话距离都不如模拟系统,在90年代前期,摩托罗拉的模拟系统仍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摩

托罗拉虽然也在研制数字技术,但受北美通信区

域性体系的影响(当时北美正在发展的数字系统是D-AM PS 和窄带CDMA,即使到了1996年,在美国蜂窝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4404.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52%的情况下,它的移动电话数字化程度也只有0.7%,远远落后于欧洲的66.5%),它对以GS M 系统为主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视不够,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去研制。到了90年代中期,GS M 已经发展成熟,并从欧洲扩散到亚非各国,成为世界范围内事实上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此时,摩托罗拉才开始转移重点,加大对GSM 的投入,但为时已晚,作为GS M 蜂窝通信的主导者,爱立信已经占据了网络系统的市场,诺基亚则成为移动终端的领导厂商。

/新性能过滤线0是由新性能引起的,但并不意味着线下的部分都没有新性能。那些具备新性能的技术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在综合性能上还不如老技术,比如小灵通刚出现时,移动范围不仅受基站数量限制,甚至连基本的通话功能也不完善,经常出现通话中断的现象,在这个阶段,虽然小灵通具备一定的/移动0功能,但综合性能不如固定电话。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小灵通技术的改进以及基站数量的增多,小灵通的综合性能逐渐上升,当通话质量基本和固定电话相当时,它的/移动0性能的优点就凸现出来,通过了/新性能过滤线0。而固定电话的技术改进所能够带给消费者的满意度的发展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而且缺乏重要的/移动0功能导致它不可能跨越新性能曲线。

4 新兴技术的选择

有了/新性能过滤线0,我们就可以在出现多种新技术时进行筛选(如图7所示)。

图7新兴技术创新的/综合功能曲线0

第1期高建,魏平: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51#

图7中有三种新技术。但是只有新技术1和新技术2具备新性能,因而能够穿过过滤线。而新技术3虽然相对于老技术(连续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但是产品并不具有明显增加消费者满意度的性能,所以这种技术的综合性能发展空间就是有限的。

投资者在进行技术选择时,应该从能够穿越过滤线的新兴技术族①中选择,或者说,选择技术的标准应该是新技术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新性能,而不是技术本身。有些技术本身很复杂,但带来的边际效应增量并不大,这类技术与老技术是互相替代的关系,通常只是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而不是瞄准新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很可能会像老技术一样被新兴技术所取代,所以投资者在选择这类技术的时候要慎重。

在能穿过新性能过滤线的技术族中应该怎样选择呢?我们认为,在同一技术族里面,在基本性能已经得到大多数消费者认可的情况下,重点应该放在成本的降低上,其次才是性能的不断完善。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作为某种新技术的跟随者,可以凭借低成本战略而不是技术优势战胜新技术的领先者。以我国的彩电业为例,我国1982年从日本引进彩电生产线,在初期,技术和成本上都没有优势,在1992年之前是松下、东芝等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之比达8B2,但随着国产彩电质量的不断提高,大部分消费者已经能够认可国内品牌,这时候国内厂商在劳动力、非关键元器件和显像管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就凸现出来。以长虹为首的国内厂商发动的价格战把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变成了2B8。这里的原因在于,虽然后来国外品牌仍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是由于国外品牌相对于国内品牌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较大边际效应的特殊性能,两者的技术应该属于同一族,国内产品在基本的性能上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要求,消费者愿意为国外产品相对于国内产品在清晰度、使用寿命等性能上带来的边际效应所支付的价格小于两者的实际价格差(国产品牌价格大约是国外品牌同类产品价格的60%左右),因此,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内品牌。同样,手机行业国内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5%发展到2003年的54%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二,作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新技术的初次使用者,可以通过新技术的低成本抢占现有技术的市场份额。比如无线市话PAS(小灵通)技术,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移动功能(一般在同一地级市可用),通话质量也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在PAS可支持的移动速度内),使得该技术对于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来说能够穿过新性能过滤线,成为/移动技术0一族(对于需要经常出差的消费者来说,PAS还没有达到/移动0一族);另一方面,由于利用了固定电话网络的剩余容量,使得它的资费大大低于GS M、CD MA等技术,从而给后者造成很大的冲击,小灵通所到之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要下降30%~40%[9]。

5结束语

企业在面对新技术的时候,首先可以根据某种新技术带来的边际效应判定这种技术是否属于新兴技术范畴?如果属于新兴技术,企业未来必将在满足新兴技术新性能技术族里寻找技术,靠现有技术维持将面临市场份额日益缩小的局面。而且由于在同一技术族里面价格(成本)将成为竞争的决定因素,所以企业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不断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从技术选择的角度增加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这样企业就能够跟得上新兴技术的发展所创造的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H enderson,R.and K.C lark.A rch itect u ral Innovati on:The

Reconfi gu rati on of Existi ng Produ ct Tec hno l og i es and t h e Fai-l

u re ofE stab lis h ed Fir m s[J].Adm i n 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

l y,1990,35(1):09-30.

①我们是根据其性能特点从/大类0或者/族0来界定新兴技术的,并不是专指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比如,在无线通信技术出现以后,我

们把具有/移动0通讯功能的技术都作为新兴技术,包括GSM、CD M A或者PAS(小灵通)等在内的技术。由于他们都满足/移动0功能,所以都是新兴技术。至于在/移动0技术这个族里面,哪种具体技术会胜出,要取决于每项技术产品性能的完善程度和价格(成本)对于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具备新性能的技术,可以归为这一新兴技术/族0。所有/族0内的技术都可以穿越这条/新性能过滤线0。

#52#科研管理2007年

[2]徐河军,高建,周晓妮.不连续创新的概念和起源[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7:53-56.

[3]Ch ri stensen, C.M.The Innovat or.s D il e mm a:W hen Ne w

Technologies C ause G reat F i r m s to Fail[M].B oston,M A:

H arvard Bu si n ess S chool Press,1997.

[4]Day and Schoe m aker.W harton on M anag i ng Em erg i ng T ech-

nologies[M].J ohn W iley&Sons,Inc.,2000.

[5][英]Ch ris F ree m an,Lu c Soete.工业创新经济学[M].华

宏勋华宏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Fos t er,R.N.I nnovati on:The A ttack er.s Advantage[M].

N e w Yor k:Summ it Books,1986.

[7]R i chard N.Foster,Sarah Kap lan.C reati ve Des tructi on:W hy

Co m pan ies ThatA re B uil t to L astU nderp erf or m theM ar k et-

and H o w t o Success f u ll y T rans f or m The m[M].Un ited S t ates,

M c K i nsey&C o m pany,In c.2001.

[8][美]Ja m es M.U tterback.把握创新[M].高建,李明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9]清华大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编写组.中国技术创新企

业案例集-第一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魏凌松.电信技术领域的主导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1-12.

Character istics of e m erging technology and t he strategy selections for an enterpr ise

Gao Jian,W ei P i n g

(S choo l of E cono m ics and M anage m ent,T singhua U niversity,B e iji ng100084,Ch i na)

Abstrac t:E m e rg i ng technolog i es usua ll y cou l d change t he struct u re o f a i ndustry.T he character i stics o f e m erg i ng techno log i es are ill ustrated and/m arg i nal utilit y o f technolog i ca l i nnova tions0is put f o r w ard.B ased on t he theory o f S curve of techno l ogy by Foster,a new concept/the filter-li ne f o r an e m erg i ng techno logy0is proposed.The concept i s used to d ifferenti ate e m erg i ng techno log ies fro m non-e m erg i ng techolog i es.The/filter-li ne0is a usab l e t oo l for an en terpr i se to se l ect eme rg i ng techno log i es when confronti ng w ith a nu mber of ne w techno l og ies.

K ey word s:em erg i ng techno l ogy;d isconti nuous i nnova tion;m arg i nal e ffect o f technolog i ca l i nnovati on;filter-li ne

(上接第26页)

[24]A rgote,L i nda,S ara L.Beckman,and Denn is E pp le.The

Persistence and T rans f er of Learn i ng i n I ndu stri al Setti ngs

[J].M anage m ent S ci en ce.1990(36):140-154.

Go beyond know ledge m anage m ent:C onceptions,fram ework

and application of know ledge governance theory

Ren Zhi-an1,2

(1.School of E cono m ics and M anage m ent,Sou thw est Ji ao Ton g Un iversity,Chen gdu610031,Ch ina;

2.School of E cono m ics,Anhu i Un iversity of F i nan ce&E cono m ics,B engbu233041,Ch ina)

Abstrac t:Beg in w ith the rea listic si gnificance o f gove rning effecti ve l y kno w ledge processes and the dil emm a tha t know ledge m an-agement i nvo lves w ith,the necessity of kno w l edg e governance theo ry is exp l a i ned,and t he conceptions,theo ry f oundati on,and basic thought o f kno w l edg e gove rnance theory are d ilinea ted.The m echanis m for selecti ng for m a l org an izati ons w ill i m pact ev-i dently on inf o r m al organ i zati on practi ce.A s a co re po i nt of kno w l edg e governauce theo ry,t he opti m izi ng creati on and utiliza ti on o f know ledge is defi ned.Based on above ana l y si s,a system ic ana lysis fra m ework i s bu ilt.F i na lly,the applica ti on i ssue of know-l edg e governance theo ry is ana lyzed initiall y.

K ey word s:know ledge;know ledge governance;governance m echan is m;kno w l edge m anage m ent

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

模式类别的可分性判据 在讨论特征选择和特征压缩之前,我们先要确定一个选择和提取的原则。对一个原始特征来说,特征选择的方案很多,从N 维特征种 选择出M 个特征共有()!!! M N N C M N M = -中选法,其中哪一种方案最佳, 则需要有一个原则来进行指导。同样,特征的压缩实际上是要找到M 个N 元函数,N 元函数的数量是不可数的,这也要有一个原则来指导找出M 个最佳的N 元函数。 我们进行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进行识别,因此应该是以对识别最有利原则,这样的原则我们称为是类别的可分性判据。用这样的可分性判据可以度量当前特征维数下类别样本的可分性。可分性越大,对识别越有利,可分性越小,对识别越不利。 人们对的特征的可分性判据研究很多,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一个完全满意的结果,没有哪一个判据能够完全度量出类别的可分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判据,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问题,从中选择出一种。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可分性判据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与识别的错误率由直接的联系,当判据取最大值时,识别的错误率最小; 2. 当特征独立时有可加性,即: ()()121 ,,,N ij N ij k k J x x x J x ==∑

ij J 是第i 类和第j 类的可分性判据,ij J 越大,两类的可分程度 越大,()12,,,N x x x 为N 维特征; 3. 应具有某种距离的特点: 0ij J >,当i j ≠时; 0 ij J =,当i j =时; ij ji J J =; 4. 单调性,加入新的特征后,判据不减小: ()()12121,,,,,,,ij N ij N N J x x x J x x x x +≤ 。 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所经常使用的各种判据很难满足上述全部条件,只能满足一个或几个条件。 基于矩阵形式的可分性判据 1. 类内散度矩阵 设有M 个类别,1,,M ΩΩ ,i Ω类样本集()()(){}12,,,i i i i N X X X ,i Ω类 的散度矩阵定义为: () ()() ( )()() ( ) 1 1i N T i i i i i w k k k i S N == --∑X m X m 总的类内散度矩阵为: ()() ()() () ()() () () 1 1 1 1 i N M M T i i i i i w i w i k k i i k i S P S P N ==== Ω= Ω--∑∑∑X m X m 2. 类间散度矩阵 第i 个类别和第j 个类别之间的散度矩阵定义为: () () () ( )() () ( ) T ij i j i j B S =--m m m m 总的类间散度矩阵可以定义为: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资料

引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本文引用自管理之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定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定位之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就很清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的总体战略,考虑到定位学派、环境学派的贡献,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对于追求最大盈利的企业来说,常常要面临两次选择:(1)选择企业应从事的行业;(2)在行业中选择企业的定位:是以低成本为主导还是以高差异为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如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水平在竞争对手中的地位、优势和劣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希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达到这个地位可能要经过的道路。然后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时就会有的放矢,并且可以更集约地使用资源,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可能漫无目的,其创新效率和效益也不会很高。如果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是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和不断创造新优势,那么技术创新的定位比要达到具体的指标更加重要。因为一旦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被确定,其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战略就有了较清晰的轮廓。技术创新首先要明确的是,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还是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当然这两种主要目的会有一定的整合,提高产品的差异未必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迈克·波特认为企业可以在广泛和狭窄两个不同的范围上,同时或者分别采用两种最佳的定位:差异领先和成本领先,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定位和达到该定位应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应该首先明确定位而不是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是由技术创新的性质决定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不确定性,易受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影响等性质决定技术创新以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是不合适的。比如,把创新定位使产品达到某种具体的性能就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摘要: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环境是不同的。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和厂商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指出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一般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案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个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模式,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利益的先决条件。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但创新模式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反过来可能会加速企业衰亡的进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模式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述 阿伯纳西(William J.Abernathy)和厄特巴克(James M. Utterback)(1975)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多行业和创新案例的分析,发现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他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并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 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简称传统A-U模型。 图1 A-U模型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挖掘》试题及答案要点

《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及工程实践》题目 一、单选题(共80题) 1)( D )的目的缩小数据的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需要,并且能够得到 和原始数据相同的分析结果。 A.数据清洗 B.数据集成 C.数据变换 D.数据归约 2)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 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3)以下两种描述分别对应哪两种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标准? (A) (a)警察抓小偷,描述警察抓的人中有多少个是小偷的标准。 (b)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小偷给警察抓了的标准。 A. Precision,Recall B. Recall,Precision A. Precision,ROC D. Recall,ROC 4)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5)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 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6)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的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的 哪一类任务?(C)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7)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D) A.变量代换 B.离散化

C.聚集 D.估计遗漏值 8)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 (B)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9)下面哪个不属于数据的属性类型:(D) A.标称 B.序数 C.区间 D.相异 10)只有非零值才重要的二元属性被称作:( C ) A.计数属性 B.离散属性 C.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D.对称属性 11)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特征选择的标准方法: (D) A.嵌入 B.过滤 C.包装 D.抽样 12)下面不属于创建新属性的相关方法的是: (B) A.特征提取 B.特征修改 C.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 D.特征构造 13)下面哪个属于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的方法? (A) A.傅立叶变换 B.特征加权 C.渐进抽样 D.维归约 14)假设属性income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12000元和98000元。利用最大最小规范化的方 法将属性的值映射到0至1的范围内。对属性income的73600元将被转化为:(D) A.0.821 B.1.224 C.1.458 D.0.716 15)一所大学内的各年纪人数分别为:一年级200人,二年级160人,三年级130人,四年 级110人。则年级属性的众数是: (A)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帅创新行为。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技术、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投入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宜实行以模仿创新为主,率先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从创新的时序上看,可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相应的,有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率先创新战略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追求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市场领先,确立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就是干方百计获取(购买、破译等)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加以研究、改进,生产出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者竞争,获取经济效益的创新战略。 率先创新战略的优点是,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在一段时间内可获得垄断利润。但实施率先创新战略,需具备一系列条件。 1.科技投入强度大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的重大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占全世界的90%以上,而这些国家的跨国大公司的科技投入一般超过本国科技投入的60%以上。科技投入强度大,是这些大公司率先创新的基础。如IBM,60年代初,向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进军,一共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首批三颗原子弹的科研经费。投资之大,史无前例,以至\"研究开发一旦失败,IBM将不复存在\"。IBM以血的代价开拓创新,奠定了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科技实力雄厚 率先创新是~种前无古人的工作,从设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一批优秀人才,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对率先创新来说,研究开发更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各大公司都建立了庞大的科研机构。美国贝尔研究所有2万名员工,博士占科研人员的20%以上。自建所以来,取得两万多项专利,50多项重大发明,七人四次获诺贝尔奖。这些大公司聚集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备了率先创新的科技实力。 3.技术积累丰厚,科研、试验、生产条件优越

数据挖掘试题(单选)

单选题 1. 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2. 以下两种描述分别对应哪两种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标准? (A) (a)警察抓小偷,描述警察抓的人中有多少个是小偷的标准。 (b)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小偷给警察抓了的标准。 A. Precision, Recall B. Recall, Precision A. Precision, ROC D. Recall, ROC 3.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4.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5. 什么是KDD? (A) A.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B. 领域知识发现 C. 文档知识发现 D. 动态知识发现 6. 使用交互式的和可视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7. 为数据的总体分布建模;把多维空间划分成组等问题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B)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8. 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的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C)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9. 用户有一种感兴趣的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的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A)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11.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D) A变量代换 B离散化 C 聚集 D 估计遗漏值 12. 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 (B)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13.上题中,等宽划分时(宽度为50),15又在哪个箱子里? (A)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14.下面哪个不属于数据的属性类型:(D) A 标称 B 序数 C 区间 D相异 15. 在上题中,属于定量的属性类型是:(C) A 标称 B 序数 C区间 D 相异 16. 只有非零值才重要的二元属性被称作:( C )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

第七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第一节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和选择 一,什么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简言之就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谋划。技术创新战略 3 类,划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

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3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 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可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创新与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过程都是通过企

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的;自主创新过程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良好环境。 (4)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企业为保证始终有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创新产品,必须能够持续进行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创新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强大的人力投入。同时,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 (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来决定的。

数据分析的特征选择实例分析

数据分析的特征选择实例分析 1.数据挖掘与聚类分析概述 数据挖掘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 (l)分析问题:源数据数据库必须经过评估确认其是否符合数据挖掘标准。以决定预期结果,也就选择了这项工作的最优算法。 (2)提取、清洗和校验数据:提取的数据放在一个结构上与数据模型兼容的数据库中。以统一的格式清洗那些不一致、不兼容的数据。一旦提取和清理数据后,浏览所创建的模型,以确保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存在并且完整。 (3)创建和调试模型:将算法应用于模型后产生一个结构。浏览所产生的结构中数据,确认它对于源数据中“事实”的准确代表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可能无法对每一个细节做到这一点,但是通过查看生成的模型,就可能发现重要的特征。 (4)查询数据挖掘模型的数据:一旦建立模型,该数据就可用于决策支持了。 (5)维护数据挖掘模型:数据模型建立好后,初始数据的特征,如有效性,可能发生改变。一些信息的改变会对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它的变化影响作为基础的原始模型的性质。因而,维护数据挖掘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采用的核心技术,成为该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聚类分析基于”物以类聚”的朴素思想,根据事物的特征,对其进行聚类或分类。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类分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聚类的输入是一组没有类别标注的数据,事先可以知道这些数据聚成几簇爪也可以不知道聚成几簇。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根据一定的聚类准则,合理划分记录集合,从而使相似的记录被划分到同一个簇中,不相似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簇中。 2.特征选择与聚类分析算法 Relief为一系列算法,它包括最早提出的Relief以及后来拓展的Relief和ReliefF,其中ReliefF算法是针对目标属性为连续值的回归问题提出的,下面仅介绍一下针对分类问题的Relief和ReliefF算法。 2.1 Relief算法 Relief算法最早由Kira提出,最初局限于两类数据的分类问题。Relief算法是一种特征权重算法(Feature weighting algorithms),根据各个特征和类别的相关性赋予特征不同的权重,权重小于某个阈值的特征将被移除。Relief算法中特征和类别的相关性是基于特征对近距离样本的区分能力。算法从训练集D中随机选择一个样本R,然后从和R同类的样本中寻找最近邻样本H,称为Near Hit,从和R不同类的样本中寻找最近邻样本M,称为NearMiss,然后根据以下规则更新每个特征的权重:如果R和Near Hit在某个特征上的距离小于R和Near Miss 上的距离,则说明该特征对区分同类和不同类的最近邻是有益的,则增加该特征的权重;反之,如果R和Near Hit 在某个特征的距离大于R和Near Miss上的距离,说明该特征对区分同类和不同类的最近邻起负面作用,则降低该特征的权重。以上过程重复m次,最后得到各特征的平均权重。特征的权重越大,表示该特征的分类能力越强,反之,表示该特征分类能力越弱。Relief算法的运行时间随着样本的抽样次数m和原始特征个数N的增加线性增加,因而运行效率非常高。具体算法如下所示: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模式识别特征选择与提取

模式识别特征选择与提取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系 班级:信科11-1班,学号:08113545,姓名:褚钰博 联系方法(QQ或手机):390345438,e-mail:390345438@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5871963.html, 日期:2014 年06月10日 摘要 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维数约简,如人脸识别、图像检索等。而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是两种最常用的维数约简方法。特征选择是从某些事物中提取出本质性的功能、应用、优势等,而特征提取是对特征空间进行变换,将原始特征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中。 本文是对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 关键词:特征选择,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1.引言 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从样本中提取的特征,并将样本划分为相应的模式类别,获得好的分类性能。而分类方法与分类器设计,都是在d(变量统一用斜体)维特征空间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讨论的分类器设计问题是一个选择什么准则、使用什么方法,将已确定的d维特征空间划分成决策域的问题。对分类器设计方法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如何确定合适的特征空间是设计模式识别系统另一个十分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问题。如果所选用的特征空间能使同类物体分布具有紧致性,即各类样本能分布在该特征空间中彼此分割开的区域内,这就为分类器设计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不同类别的样本在该特征空间中混杂在一起,再好的设计方法也无法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特征空间如何设计的问题。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选择算法的思想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原始特征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新的低维空间时,获得的主成分是去了新的物理意义,难以理解,并且主成分是所有原始特征的线性组合。所以将主成分分析与特征选择相结合,设计多种相似性度量准则,通过找到与主成分相关的关键特征或者删除冗余、不相关以及没有意义的特征,将主成分又重新映射到原始空间,来理解成主成分的实际意义。 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高维特征选择将单个特征的Fisher准则与其他特征选择算法相结合,分层消除不相关特征与冗余特征。不相关特征滤波器按照每个特征的Fisher评价值进行特征排序,来去除噪音和不相关特征。通过对高维数据特征关联性的分析,冗余特征滤波器选用冗余度量方法和基于相关性的快速过滤器算法。分别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数据分类实验,验证其性能。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 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在壹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

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思考 摘要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能推动企业的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领先就会成为一种竞争力,能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领先就意味着始终能在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壮大屹立不倒,而要保持这样的技术优势,势必需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本文结合一些知名企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分别研究了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和依赖型四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得出了其相对应的发展模式和优劣势。同时研究了有关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的多样战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很具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依赖型 1、引言 1.1、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发展,经济逐步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研究表明: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怎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使之有效实施,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1.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对企业发展方向、模式所做的总体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方向、顾客需求及自身资源与创新能力,结合企业总战略,以创造新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围绕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服务等对技术创新的方向、模式所做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将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程度、时间、重点、方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3、技术创新的目的 迈克.波特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竞争战略,其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即在多大的市场范围内建立并发挥核心专长的竞争优势,占据最有利的竞争位置。他指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是最基本的战略。同时指出,在动态竞争中先动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先动可以打破和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同时获得低成本、高差异及范围经济的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它围绕并服务于企业战略,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主要手段。 1.4、企业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意义【1】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平台 2、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技术创新战略在整个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就像是人体的骨髓一样,为整个机体的运作

数据挖掘试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单选题 1. 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3.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4.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6. 使用交互式的和可视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11.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D) A变量代换B离散化 C 聚集 D 估计遗漏值 12. 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B)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13.上题中,等宽划分时(宽度为50),15又在哪个箱子里?(A)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16. 只有非零值才重要的二元属性被称作:( C ) A 计数属性 B 离散属性C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D 对称属性 17.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特征选择的标准方法:(D) A嵌入 B 过滤 C 包装 D 抽样 18.下面不属于创建新属性的相关方法的是:(B) A特征提取B特征修改C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D特征构造 22. 假设属性income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12000元和98000元。利用最大最小规范化的方法将属性的值映射到0至1的范围内。对属性income的73600元将被转化为:(D) A 0.821 B 1.224 C 1.458 D 0.716 23.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15,16,16,19,20,20,21,22,22,25,25,25,30,33,33,35,35,36,40,45,46,52,70, 问题: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第二个箱子值为:(A) A 18.3 B 22.6 C 26.8 D 27.9 28. 数据仓库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 数据仓库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新的数据内容; B. 捕捉到的新数据会覆盖原来的快照; C. 数据仓库随事件变化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内容; D. 数据仓库中包含大量的综合数据,这些综合数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重新综合. 29. 关于基本数据的元数据是指: (D) A. 基本元数据与数据源,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应用程序等结构相关的信息; B. 基本元数据包括与企业相关的管理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它绝不仅仅是提高销售额或者产品性能的改进,也不仅仅是新产品或服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使竞争地位发生改观,希望在一种新的、更有利的某一点重新建立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决不能仅仅为顾客创造某种价值,还必须有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否则,技术创新就是战术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技术创新战略在整个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就像是人体的骨髓一样,为整个机体的运作提供必要的血液供给和更新。 1.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一、全局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技术发展全局性的安排。企业在发展战略中选择和实施主导型技术,不仅直接影响技术、生产等部门,而且对其他部门,及企业整体规划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竞争力、发展前途都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协调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配合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同时各部门应当根据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定自己的规划,例如包括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技术、设备等的更新,技术研发部门的有效激励,营销部门的通力合作。 三、可持续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推进的作用,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 平台。 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 一、技术创新优势: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于壹起的激烈竞争于全球展开,世界各国均于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均把企业技术创新放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关联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于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于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X公司,企业要于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

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于技术上具有别人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关联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均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于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于。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

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已由单一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网络的竞争,由以量取胜变为质、量并重。面对当今形势,企业需建立并完善其网络,并根据网络的特点进行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将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结合起来,将合作创新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选,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水平,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关键词:企业网络;网络结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0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1―056―0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间分工更加细致,供应链发展更加成熟,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单一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企业网络的竞争,由以量取胜变为质、量并重。新时期,企业更多地依赖企业网络来传递知识、信息和资源,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技术创新绩效,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企业网络成为现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效获得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结合新时期企业网络的特点,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析。 一、文献综述 在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企业假设为单独行动的个体,忽略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机构、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学者们意识到原有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企业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网络之中的。近年来,网络理论的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研究中的重要因素,企业网络在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网络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网络进行了诠释:基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Dussauge、Garrete和Mitechell认为企业组织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进行资源、技术整合以完成项目或者开拓市场的合作关系,强调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 的战略框架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企业的技术—市场定位(技术能力方向和范围,技术领先或跟随)。(2)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能力提高和扩展的路径)。(3)创新的组织过程(跨功能和部门界面的战略学习,资源与技术能力的重构和转换)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创新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要减少创新风险、增加创新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提高管理创新过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创新,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应该从长远出发,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不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持续的成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三类:过程、位置和路径。 1.位置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当前的位置。包括:(1)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技术能力、业务组合和市场地位,这些决定了企业此时的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一般在其位置的附近进行。(2)企业所在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对需求和竞争条件、人力资源供给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和****。其中主要有:一是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中五个竞争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竞争力(以导致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性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的先发优势或后发优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可采用的主要战略:领先创新、跟随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战略。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战略。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生命周期;战略 一、引言 新经济环境下,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存储和传播成本的降低,以及国家联盟和市场的开放导致了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扩散,进而形成了全球化市场。相应的,市场主体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世界性的中小企业增加、世界性的企业集群增加以及聚焦全球的大企业数量增加。主体间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创新的速度加快,产业生命周期也开始缩短,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组织更新和淘汰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本文试图探讨企业应如何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而不被淘汰。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定义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创新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912年熊彼特在其德文版著

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技术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索罗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中提出的,其中对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的界定,被理论界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上的里程碑。技术创新是“一项发明被首次应用”,“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的成功应用”,“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以实际应用新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或者某种已经存在的事物以新的方式在实践中的有效使用为直接目的,承认并探索新的需要,寻求或确定新的解决方式,发展一个在经济上可行的工艺、产品和服务,并最后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完整过程”,“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迅速改变我们社会和生产方式的新经济实力”,“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