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法学课后思考题

行政法学课后思考题

行政法学课后思考题
行政法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思考题

1、什么是行政?行政法学中的行政与行政管理学中的行政有什么

区别?

(1)行政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与公共管理活动有关的活动。

(2)区别: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内部行政行为;行政法学主要研究外部行政行为。

2、什么是行政权力?什么是公民权利?二者的关系应如何把握?(1)行政权力是:有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公共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

(2)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泛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确认的。

(3)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极其复杂而又易变的一对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行政权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行政权受公民权的监督和制约;建立行政权的根本目的是为公民权的实现提供更多更大范围的帮助和支持;行政权对公民权的损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行政权又要防止公民权的违法行使和滥用,对公民权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和必要的制裁。对公民权而言,公民既要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也要积极服从、支持、配合和参与行政管理活动,这既是实现公民权的需要,也是监督行政权之必须。

3、行政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行政法的特点,在内容上表现为:内容广泛,易于变化,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相互交织;形式上特点为: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法律形式、法律文件数量多。

(1)行政法是政治性与法律性相统一的法;

(2)行政法既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的法,又是保障行政权力实施的法。

(3)行政法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效力不一的法。

(4)行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统一的法。

4、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有什么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因行政活动而形成的行政主体与其他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除了局具有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的恒定性和不可转化性;

2、主体资格的限制性和行政主体严格的层级性;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对等性。

5、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方面的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或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或权力)和承担义务的总和。

(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或权力)和承担义务共同所指向的对象。

6、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有哪些?

(1)一般权力关系和特别权力关系;

(2)实体法律关系和程序法律关系;

(3)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4)单一行政法律关系和多重行政法律关系;

(5)原生行政法律关系和派生行政法律关系。

7、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哪些内容?

作为我国行政法的制定法渊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七类: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法律解释;

(6)规章;

(7)国际条约、惯例。

8、行政法学发展史上有那些主要学术流派?“平衡论”者的主要

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1)有以下主要学术流派: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

(2)“平衡论”者的主要观点为:

1、行政法的目的,既要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和违法行使;

2、行政法的内容是调整行政关系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积极行政”和“消极行政”应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对方权利义务直接产生影响的“消极行政”,坚持法律严格的规范和制约,做到“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对于对相对方权利义务不直接产生影响的“积极行政”行政机关只要“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作为”;

4、行政法的手段,行政机关应进一步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行政指导、公民参与管理和行政管理社会化等措施,以协调和行政相对方的关系,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9、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哪些特点?

1、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2、伦理性。

3、情势变更的特性。

10、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依法行政原则。指政府的一切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律拘束,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不能与法律发生抵触和冲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位原则。

3、合理行政原则。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是应该符合法律目的和法律原则的要求,做到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包括平等对待原则;正当裁量原则;比例原则。

4、正当程序原则。指行政主体做出影响相对人的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公开、公正的法律程序。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公开、听取意见、说明理由、回避。

5、信赖保护原则。指政府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

6、责任行政原则。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遭受损失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给予充分有效的救济。

11、合法行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不能与法律发生抵触和冲突。

包括三项基本原则:

1、职权法定原则:指行政机关的创设、存在的依据和活动范围等皆

源于法律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不得设立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未授予的权力。

2、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凡涉及公民、组织的重大权益的事项,特别

是限制或剥夺公民、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事项,职能通过权利机关通过制定法律作出规定,或者只能由法律特别规范作出规定。

3、法律优位原则:指“一切行政权之行使不问其为权力的或非权力

的作用,均应受现行法律之约束,不得有违反法律之处臵。”12、合理行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合理行政原则。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是应该符合法律目的和法律原则的要求,做到客观、适度、符合理性。主要内容包括:

1、平等对待原则。“相同案件相同处理,不同案件不同处理”,所谓

的相同或不同,指本质上的要件,包括事实要件和法律要件的相同或不同,而不是指个案中表现出来的细枝末节的雷同或区别。

2、正当裁量原则。一是目的适当;二是相关因素考虑。

3、比例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

护相对人的利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包括:适当性、必要性和法益相称性三方面内容。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如何?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通常恒定为一方主体,另一方主体可能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能是公务员或被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也可能是国家行政法治监督机关。行政主体通常是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通常是相对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而言。

2、如何界定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要成为行政主体,须满足一下的法律资格要件:

1、是否享有国家行政权,是决定某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一个决定性条件。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

2、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标准。“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判断作出决定,发布命令,并以自己的职责保障这些决定和命令的实施,独立采取行政行为等。

3、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一个关键性条件。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独立地承担因实施行政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3、公务员的分类有几种?

1、政务类与事务类公务员;

2、领导职务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3、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4、考任制、委任制公务员与聘用制公务员。

4、职权与职责关系如何?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行使,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具有统一性。行政主体有义务合法公正的行使职权,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5、行政相对人有哪些权利?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主要包括:(1)行政参与权。行政相对人享有可通过合法途径参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行政参与权包括三项内容:参加国家行政管理、参与行政程序、了解行政信息。(2)行政协助权。行政相对人有主动协助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包括报告权、制止权、扭送权三项内容。(3)行政保护权。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获得国家行政的合法、正当、平等的保护。(4)行政受益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据法律从行政主体中获取某种利益。(5)隐私保护权。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公开行政相对人的隐私。(6)行政监督权。行政相对人对国家行政工作享有监督权。(7)行政赔偿和补偿权。又称行政救济权。

第三章行政行为

1、什么是行政行为?有什么特点?

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的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全部具有合法意义的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有五个特点:(1)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因此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根据。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

(2)裁量性。依法行政,从属于法律性不是机械地执行法律、适用法律,二是准确地把握法律的目的,客观、积极、灵活地加以适用。自由裁量不死任意裁量,而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内的裁量,是符合法律目的的裁量。

(3)单方意志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代表法律和国家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完全自由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无须征求相对方的同意。

(4)强制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代表法律和国家实施的执行行为,它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得保证。

(5)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推定它合法有效,而不管它客观上是否合法有效,无论是对行

政机关和相对人还是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2、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各有什么特点?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针对不特定的人,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其特点为: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人;表现形式是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行政立法、制定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针对不特定的人反复使用;效力是针对规定制定以后发生的事。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的行政决定。特点为:针对的人或事是特定的;表现形式常为行政决定等;不可普遍使用;效力是针对作出以前的行为。

3、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是指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

4、什么是内部行政行为?什么是外部行政行为?如何理解行政法

主要研究的是外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指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对人实施的行政行为。

5、行政行为效力内容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通说认为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项内容。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所有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一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撤销、变更、废止、注销、吊销)的法律效力。它包括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

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4、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

6、什么是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什么是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所有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一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撤销、变更、废止、注销、吊销)的法律效力。它包括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

7、“全部公法行为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该说认为:行政行为应该是享有行政权的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全部具有公法意义的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8、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内容?

1、行政权能的存在。行政权能是实施法律作出行政行为的一种资格,是决定一个行为是否成为行政行为的首要要件;

2、行政权的实际运用。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或公务员行使或运用行政权的行为,只有运用了行政权的行为,才能体现出行政行为行政性的本质特点,成为区别民事行为、或者其他法律行为或非法律行为的显著性标志。是必备要件。

3、意思表示的存在。行政行为必须有行政主体明确的、外在的、客观化的意思表示,或有效的表达。

4、法律效果的存在。行政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也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

9、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

1、行为主体合法。是行政行为合法的前提,只有具有法定主体资格

的组织和个人实施的行政行为才合法有效,不具有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无权实施行政行为,即便实施了形式上的管理行为,那也不合法有效。

2、行为权限合法。是指行政行为主体的权力是有限制和边界的,只

有权限合法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

3、行为内容合法。是指行政行为符合权力性质的要求。

4、程序合法。是指行政组织或个人在实施行政行为是必须遵循法定

的行政程序。

10、什么是行政行为的撤销?什么是行政行为的废止?二者有什么

不同。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在行政行为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机关作出撤销决定而使失去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的废止又称行政行为的撤回,是有权机关根据情况解除原本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效力。

行政行为的废止不同于行政行为的撤销,废止的效力仅面向未来而不溯及既往。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为

1、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有什么特点?

抽象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具有以下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是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政对象,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具有普遍的效力,而且具有后及力,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和事件,还适用于以后要发生的同类行为和事件。

3、准立法性。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行为,但在表现形式和制定程序以及效力上都具有行政立法特点。

4、不可诉性。不能成为我国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只能提起行政复议或提出意见。

2、抽象行政行为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包括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政府规章;省会城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普遍的、不特定的对象所发布的决定、命令、办法等。

3、抽象行政行为合法应具备哪些要件?

职权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4、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一、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包括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政府规章;省会城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普遍的、不特定的对象所发布的决定、命令、办法等。

5、我国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有哪些具体规定?

行政立法全权限是指行政立法主体行使相应立法权的范围和程度。一、国务院的立法权限。三类,一是为执行法律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是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三是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国务院各部门的立法权限。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三、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6、行政立法主要有哪些分类?

一、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职权立法是指行政机关直接根据宪法和组织法所赋予的立法权并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的立法活动。授权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特定的法律授权或者有立法权的国

家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委托,并在授权或委托的范围内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二、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中央行政立法是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或者授权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地方行政立法是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或者授权所进行的立法活动。

三、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执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进行的立法活动。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特别授权所制定的具有新权利义务内容的立法活动。

7、什么是其他规范性文件?它与行政立法有什么区别?

是指没有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措施等。

区别:(1)制定的主体不同。(2)规范的内容不同;(3)效力等级不同;(4)制定的程序不同。

8、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中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适用存在哪些主

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

二、制定主体混乱;

三、内容上,越权严重;

四、制定程序不规则,随意性大。

第五章行政许可

一、简述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准予或不准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行政行为。有以下特点:

1、行政许可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2、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3、行政许可是受益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二、简述行政许可的范围与设定

行政许可的范围:

(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臵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其他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题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二)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取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可以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设定要遵循以下程序:1、听证程序;2说明程序;3、评价程序。

三、简述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行政许可的实施有以下程序:

1、申请与受理:包括申请和受理;

2、审查与决定:

3、行政许可期限:包括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送达许可证的期限、

期限的扣除。

4、行政许可实施中的听证。

5、特别程序:包括(1)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的许可程序(特许程序);(2)通过国家考试的行政许可程序(认可程序);(3)通过检验、检测、检疫方式的行政许可程序(核准程序);(4)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程序。

四、简述行政许可的撤销与注销

行政许可的撤销是指行政机关对一经发放的许可证,发现是由于发放机关或者被许可人的违法行为所致,依法予以宣布从许可证发放之日起就无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注销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期限届满后,办理的取消行政许可的行政行为。

两者不同,一是发生的原因不同。行政许可的注销是因为行政许可期届满或者被许可人自动终止行政许可行为,而行政许可的撤销则是因为行政机关或被许可人的违法行为所致;二是溯及力不同。行政许可的注销不具有溯及力,其效力从注销之日起算,行政许可的撤销具有溯及力,其效力从准予行政许可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三是实施的机关不同。行政许可的注销是由原行政许可的批准机关,行政许可的撤销除了由行政许可的审批机关外,还可以有其上级行政机关作出决定。

五、试述行政许可的原则。

1、许可法定原则:指行政许可设定的内容和范围是法定的;行政许可设定的机关是法定的;行政许可设定的程序是法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的主体和程序是法定的;以及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等都是法定的。法具体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三种形式的“法”。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是手段、公平公正是目的。

3、服务、便民和提高行政效率原则。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

第六章行政处罚

一、简述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依法对于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行政行为。

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处罚是特定的组织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限于三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二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其主体也是特定的。

2、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

3、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特定的公民、法人和组织。4、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行为。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在行政管理向对方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行政机关我其设定新的义务,直接影响相对方的实体权利义务的行为,本质上属于制裁性法律责任。而行政强制以行政管理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决定或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前提,不添加新的义务,只是强制相对人履行原定的义务。

2、目的不同。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制裁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其着在于对“过去”违反行为的惩罚;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督促义务人履行义务,其着眼点在于对“将来”义务内容的实现。3、原则不同。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执行罚,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相类似,但二者有本质区别。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惩戒,因而处罚一般是一次性的,除非另有理由,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施以两次以上的处罚,即使用“一事不再罚”原则。而执行罚,执行罚的目的在于强迫义务人履行义务,如义务人受执行罚后人不执行,可再施执行罚,直到履行义务为止。

三、简述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1、申戒罚:又称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轻微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影响不大,后果也不严重的相对人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警告和谴责,造成对其精神上的压力,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违法性质和后果的一种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中,只有警告的一种形式。在申戒罚中,还有一种通报批评的形式。

2、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强迫其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或者限制、剥夺某种财产权利的行政处罚。它主要适用于有经济收入或有固定资产的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主要形式包括罚款和没收财产两种形式。

3、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限制或者剥夺行政违法者某些特定的行为能力和资格的行政处罚。主要两种形式,即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4、人身罚:亦称人身自由罚,是指行政机关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它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主要有:行政拘留、驱逐出境两种形式。

行政处罚的设定是一定严肃的立法问题,除了受《行政处罚法》的规范外,还有受《立法法》的规范。有以下几种情形: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部门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对行政处罚的设定。

五、简述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有行政机关指派非案件调查人员听取案件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处罚理由和适用的法律问题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的过程。

《行政处罚法》规定,以下三项行政处罚,相对人不服的,有权要求听证。一是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二是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三是较大数额的罚款。较大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1000元以

上的,对企业或者组织处10000元以上的属于较大数额的罚款。

听证程序依照下列程序进行:1、听证申请与决定(3日内申请);2、听证通知(7日前);3、听证的主持与参与;4、听证笔录。

六、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公开、公正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原则;

5、一事不再罚原则;

6、职能分离原则。

第七章行政强制

一、简述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特定行政管理目的或某种行政管理常态,运用行政权力对有关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行为采取强行限制措施的行政行为即相关法律原则的总称。

特征:

1、行政性:具体指实施目的的行政性(是为了保障行政目的的实现)和实施依据的行政性(行政法),主体一般是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还包括人民法院;

2、强制性(最根本的特征):包括两个含义:(1)行政机关拥有使用强制手段的权力,行政相对人抗拒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是一种依职权的侵益性的行政行为。

3、不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出目的性的处分结论,具有手段性。4、其他:行政强制的领域和对象十分广泛;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的监督与救济难度大。

二、简述行政强制的种类。

根据强制对象的不同,把强制措施种类归为以下四种: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场所、设施、财物,或扣押财物;

3、冻结存款、汇款;

4、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有什么区别。

行政强制措施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不同处:

1、两者前提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行政强制措施不一定以当事人具有某些法定义务为前提,而以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须要防范危害风险和避免社会成本增大灯原因为前提。

2、两者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则在于预防、制止危害社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或蔓延等原因,是人和物保持一定的状态。

3、两者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因只能是义务人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引起行政强制措施的原因,既可能是行为,也可能是某种状态或事件或特殊的公共利益考量。

四、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1、行政强制法定原则;

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

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4、不得谋利原则;

5、权利保障原则。

第八章行政征收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区别在于:

1、从法律后果看,征收一般是指对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限制和剥夺,而征用仅是指对公民财产使用权的暂时剥夺(用完之后还要归还),征用大多适用于紧急状态或者军事、战争等特殊紧急情况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2、从行为的标的看,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而行政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3、从补偿的顺序来看,行政征收是往往是先补偿后征收的,而行政征用一般是先征用后补偿的。

二、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违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行政赔偿是指

区别:

1、原因不同。行政赔偿针对的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而行政补偿针对的是行政主体的合法行为。

2、范围不同。行政赔偿的范围小于行政补偿的范围。行政赔偿受《国家赔偿法》的限制,国家并非对所有的行政侵权行为都要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补偿的原因行为除了合法性这以限制之外,没有其他的限制。

3、程度不同。行政赔偿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补救程度不如行政补偿充分。《国家赔偿法》针对的损害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损害;行政补偿采取补偿实际损失的原则。

4、程序不同。行政补偿可能是在损害发生之前由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协商解决,也可能是在损害发生之后。行政赔偿只能发生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

5、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性质上属于行政法律责任,而行政补偿性质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6、依据不同。行政补偿的法律依据是有关的单行的部门法律法规,而行政赔偿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

三、我国不动产征收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不动产征收的程序是:建设单位申请、拟定补偿方案、核准方案、拨付发证。关键在于补偿方案的确定上。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前,政府征收通常自行确定补偿标准,并强制被拆迁者接受。在整个征收过程中,行政机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因而难以保障被征收人的利益获得公正的保护。

四、行政征收的程序如何完善?

1、启动阶段:包括事前调查和方案提出。

2、审查阶段:审查事前调查的内容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准备是否批准的决定。

3、决定和救济阶段:有权行政机关经过全面审查,确认属于公共利益范畴的项目。对于有权行政机关认定的公共利益决定,利害关系人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行政征收的原则

1、法定原则

2、公平、公开原则

3、效率原则

4、尊重相对人财产权利原则

第九章行政程序

一、行政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流转等内部流程,为什么不能成为行政机关延期处理的理由?

如未作例外说明,申请人递交成功申请,应视为相关行政机关已收到该申请,申请提交成功的日期应当确认视为行政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至于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对于该申请的流转,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事务,

不能成为行政机关延期处理的理由。

二、法律设定行政程序的步骤、时限的价值是什么?

1、保障公民参政权的有效行使

2、保护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3、提高行政效率

4、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三、公开原则在行政程序中的价值如何?

程序公开被视为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的前提和保障。程序公开原则是指用以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除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一律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行政相对人因此可以通过参与行政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民众因此可以通过公开的行政程序,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关于行政程序有哪些新举措?

1、严格执行重要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4、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臵执法力量。

5、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六、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程序法定原则;

2、程序公开原则;

3、程序公平原则;

4、行政裁量标准原则;

5、相对人参与原则;

6、效能原则;

7、比例原则。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 案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行政法学2作业及答案

成绩: 行政法学(2)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11秋季法学本科 学号:1113001250146 姓名:张璐璐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行政法学(2)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性这个呢知道哦啊一起功能为标准,分为管制型、调整性和(C )行政指导 A.促进性 B.贸易性 C.教育性 D.个别性 2.行政指导制度试点行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D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行政指导的行为主体是(B) A.立法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相对方 D.司法机关 4.行政指导对于相对而言的后果是(A)

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B.具有法律强制力 C.部分具有法律强制力 D.无法律意义 5.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程序公正原则的是(A) A.回避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限、时效制度 D.简易程序制度 6.下列选项属于行政程序的是(D) A.司法机关审查行政行为时所作训的程序 B.行者功能相对方的行为过程的总和 C.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过程的总和 D.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过程的总和 7.第一次确立我国听证制度的法律规范是(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行政诉讼法 8.(A)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权力、进行行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行政程序 B.行政程序法 C.行政方式 D.行政制度 9.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实施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C)制度。 A.辩论 B.通知 C.说明理由 D.资讯公开 10.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C)原则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程序公正原则 D.效率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科学原则 2.下列属于管制性行政指导的是(BC) A.抑制物价飞涨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 D.行政处罚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9.下列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 ) A.授予荣誉称号 B.发给奖品 C.发给奖金 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00元。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行为是( C ) A.行政命令 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 D.行政诉讼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C )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 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 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12.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 B ) A.10以下 B.15日以下 C.30日以下 D.60日以一下

自考《行政法学》第1-14章 模拟练习题

《行政法学》第1-3章模拟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监督行政法律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关系 B.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 C.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B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D.行政行为法与监督行政行为法 【正确答案】A 3.把公务员分为适用公务员法的公务员和不适用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正确答案】A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行政法学理论是()。 A.戴雪的学说 B.古德诺的学说 C.波特的学说 D.詹宁斯的学说 【正确答案】A 5.依据(),行政法可以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 A.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B.行政法规范的性质 C.行政法的作用 D.行政法的内容 【正确答案】C 6.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大致可分为()。 A.政务类公务员、事务类公务员 B.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 C.一般职公务员、特别职公务员

D.职类公务员、非职类公务员 【正确答案】A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不属于它们的区别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B.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C.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D.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正确答案】C 8.行政法学比例原则的要求不包括()。 A.适当性要求 B.合法性要求 C.必要性要求 D.狭义的比例性要求 【正确答案】B 9.下列属于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 A.宪法 B.自治条例 C.国际条约 D.单行条例 【正确答案】C 10.下列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C.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D.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正确答案】D 11.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监督机关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各部委 C.国务院办事机构 D.审计署 【正确答案】D 12.行政制裁权主要是指()。

川大《行政法学》第一次作业答

《行政法学》第一次作业答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4年05月26日 08点4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9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行政的特点决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技术性和____,以圆满完成 日益复杂的行政事务。() ( A ) A.专业性 B.社会性 C.服务性 D.灵活性 2.下列各项,属于行政法的特殊渊源的是() ( D ) A.宪法 B.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C.法律 D.法律解释 3.下列机关不是对行政立法监督的主要主体的是() ( D ) A.权力机关 B.上级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4.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 ( B ) A.执行事务 B.公共行政 C.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D.机关意义上的行政 5.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判断公务员的要素是()

( C ) 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拥有法定权力 D.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6.从整体上讲,行政行为的哪种特征决定了其无偿性?() ( A ) A.公共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栽量性 D.单方意志性 7.在税收征管领域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领域,行政行为的哪一特点非常明 显?() ( B ) A.公共服务性 B.强制性 C.形式的多样性 D.效力先定性 8.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可分为() ( B ) A.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栽量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9.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章,规章适用于所有符合规章要求的某一类人或某一 类事,是抽象行政行为哪一特征的表现?() ( A )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 C.效力的持续性 D.准立法性 10._______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 D ) A.行政先行处置权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 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湖北自考网7月8日整理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 A.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基础上作出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2.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企业可以对其员工进行奖惩,所以企业是行政主体 3?行政行为一经作岀,不论其实质是否合法,都要求予以 尊重,这是行政行为的()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公定力 4?行政立法依其立法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A.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D.行政立法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5.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加处罚款的标准是() A.每日按罚款数额的1% B.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 C.每日按罚款数额的5% D.每日按罚款数额的20% 6.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有权设定临时许可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某省人民政府 C.某省人大常委会 D.公安部 7.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国有企业与其员工签订的聘任合同 B.行政机关为解决工作人员住房问题而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C.行政机关与其机关内的清洁工签订的用工合同 D.国有土地的出让合同 &下列属于相对人参与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A.合议制 B.简易程序制度 C.说明理由制度 D.时效制度

行政法学第3阶段测试题3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行政法学》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何项除外?( A ) A、干涉婚姻自主权 B、继承权纠纷 C、行政机关对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 D、房屋买卖行为 2、在赔偿诉讼中,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金最高额是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D )。 A、10倍 B、5倍 C、3倍 D、20倍 3、申请人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谁管辖?( C ) A、任何一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B、申请人自愿选择的行政机关 C、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的行政机关 4、下列关于行政监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行政监督不同于行政法制监督 B、行政监督的目的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 C、行政机关不能作为行政监督的对象 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可以作为行政监督的主体 5、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 B )。 A、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任何一个行政机关为被告 B、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C、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 D、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被告 6、朱某在抗旱浇田时因使用机器问题与同村村民王某发生冲突,导致两人械斗。经鉴定,朱某被王某打成轻伤。对此,公安局应( D )。 A、以严肃的批评教育 B、先予王某以行政处罚,再移送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法学作业一答案

《行政法学》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行政权是由国家的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2.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管理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3.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4.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行政相对人享有知情权、申辩全、听证权和要求回避权。 6.申请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行政机关管辖。 7.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作出决定以及行政复议的履行。 8. 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的行为。 9. 程序违法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 10. 在我国,确认行政违法的机关包括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其中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具有最高、最后的效力,但只限于针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判机关只限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确认;行政机关的确认效力最低但运用最广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a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2.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3.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4.《海关法》规定,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 c )。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a )签署。 A、总理 B、主管部长 C、秘书长 D、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置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 A 有效行政行为B .无效行政行为C .可撤销行政行为D .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 .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 厅进行消防检查 B .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 .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 D .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 .补充性立法B .执行性立法C .试验性立法D .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通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

最新行政法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行政法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的核心是( A ) A行政权B 行政组织c行政机关c行政人 2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的总和称之为( B ) A行政法规B行政法C 行政规章D行政法律 3我国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效力等级的是( D )。 A.法律 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C.中共中央发布的政策性文件 D.宪法 4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行政法律关系B行政关系C行政管理法律关系D 行政救济关系 5行政法以规范国家的(C )为其内容。 A立法活动B审判活动C行政管理活动D检察活动 6 2003年5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属于(D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规章 7 按隶属关系对内部相对人实施管理的行政主体称为( A ) A内部行政主体B外部行政主体C本行政主体D派出行政主体 8行政职权随组织的成立而自然形成,无须经其他组织授予的管理主体是( B ) A授权行政主体B职权行政主体C单独行政主体D共同行政主体 9《中国银行章程》规定,“根据国家授权,发行外币债券”。据此,中国银行从事上述活动时是( C ) A职权行政主体B内部行政主体C授权行政主体D派出行政主体 10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D省级政府

11《国务院组织法》是(A )。 A.法律B.部委规章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 12根据我国宪法,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主体是(B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部委 C. 国务院 D. 全国人大 13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 C ) A.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B.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 C.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D.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 14行使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B )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 15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须出于正当动机,符合正当目的,这一要求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哪种特性(A) A 正当性 B 强制性 C 情理性 D 平衡性 16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行政职权由法设定B行政行为违法无效C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D 行政行为必须受到监督 17关于行政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行政主体主要是组织,也包括个人B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C、任何情况下行政主体也就是行为主体 D、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 18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 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 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 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D. 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答案行政法学作业二

《行政法学》作业二 一、填空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的法律转化形式,行政职权只属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并不拥有行政职权。 3.国务院具有制定行政法规的职权。 4.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相比较,主要有单方强制性和无偿性等特征。 5.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包括职权合法、意思表示正确、真实、依据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6.对某县一区公所所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对某省一行政公署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向省政府申请复议。 7.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8. 行政不当只发生在行政主体的合理裁量行为中,它侵害了行政关系的合理性。 9. 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与行政责任的关系不同。其中行政违法必然会引起行政法律责任,行政不当与行政法律责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0. 行政不当的法律救济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救济和行政机关的救济,其中,权力机关的救济的效力最高。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D )。 A、不可诉性 B、准立法性 C、行政性 D、执行性2.《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属于( A)。 A、无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B、有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C、无需生效的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3.对森林采伐许可证赋予当事人的采伐权( D)。 A、不得抛弃 B、可予转让 C、可予继承 D、可予抛弃 4.在行政复议中,第三人享有与( A )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行政复议参加人 D、行政复议代理人 5.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 C)。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10月全国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 ..的是( ) A.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 ) A.私人行政 B.公共行政 C.企业行政 D.事业单位行政 3.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行政组织法 B.公务员法 C.教育行政法 D.行政处罚法 4.下列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单行条例 7.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 1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 A.专门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程序行政法 9.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 A.国家权力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民主党派 D.国家司法机关 10.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 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12.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 A.补充性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地方性立法 13.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1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物业公司对本小区组织卫生检查 B.某超市对偷商品的小偷进行罚款 C.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D.教育局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体育用品 15.下列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某公民颁发营业执照 B.某市政府制定关于进出该市的车辆的收费标准 C.某区政府作出关于向本区所有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的决定 2

行政法学章节练习题

行政法学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课后自测 一、填空 1、法律包括()指定的一般法律和()指定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规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规章是根据()和()所制定的规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不得与()、()、()相抵触。 5、()和()是行政组织法的核心容。 6、行政法主体包括法律关系主体和()。 7、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 8、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9、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只有在()的过程中,才属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10、()是引起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要原因。 11、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具体可以分解为()、()、()三个原则。 12、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的存在。 二、选择(包括单选和多选) 1、下列属于行政法领域行政的是() A、私人行政; B、国家行政; C、公共事务行政; D、单位行政

2、行政职权的构成要素包括() A、权利主体; B、权利客体; C、权利容; D、权利围 3、属于行政AA权容的有() A、行政立法权; B、行政执行权; C、检查监督权; D、自由裁量权 4、相对于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利而言,行政权具有下列特点() A、广泛性; B、单方性; C、优益性; D、主动性 5、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A、行政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C、监督行政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6、属于行政法渊源的形式有() A、规章; B、纪律; C、单行条例; D、司法解释 7、属于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有() A、立法解释; B、国际条约; C、地方解释; D、地方性法规 8、有权制定行政法一般渊源形式的部门有()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国家检察机关 9、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 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10、有权制定地方规章的机关有() 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11、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

浙大远程教育-XXXX行政法学在线作业答案

2013年浙大远程教育秋季行政法学在线作业答案单选题 1.某税务局的下列何项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 A 征收税款的行为 ? B 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 C 租用办公用房的行为 ? D 分配内部车辆的行为 单选题 2.()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 A 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被吊销 ? B 税种、税率改变 ? C 行政机关的合并、分立和撤销 ? D 行政机关行政职能的增减 单选题 3.公安派出所属于()。 ? A 一般权限的行政机关 ? B 首长制的行政机关

? C 派出机构 ? D 综合管理机关 单选题 4.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 ? A 认可 ? B 证明 ? C 鉴证 ? D 勘验 单选题 5.社会组织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 ? A 该社会组织的行为 ? B 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 C 该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共同行为 ? D 既是社会组织的行为,又是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单选题 6.国家行政机关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执行性和从属法律性 ? B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C 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 ? D 强调行政管理的效率性 单选题 7.对公安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管辖。 ? A 该派出所 ? B 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 ? C 派出所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 ? D 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 单选题 8.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 A 确定力 ? B 拘束力 ? C 公定力 ? D 执行力

单选题 9.下列何项属于国务院的职能机构()。 ? A 中国建设银行 ? B 审计署 ? C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D 国家语言文工作委员会 单选题 10.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 ? A 法律 ? B 行政法规 ? C 行政规章 ? D 地方性法规 单选题 11.我国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依法应由()。 ? A 全国人大决定 ? B 国务院总理决定 ? C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A.有效的B.无效的C.部分有效的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B.客观事实C.宪法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A.国内法和国际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A.法律草案B.议案C.法律草稿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A.权利和义务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B.可以成为C.部分可以成为D.必然成为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 ( 权利 ) 和( 义务 ) 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物 ) 、( 行为 ) 和 ( 精神财富 )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行政许可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物的 管理权)。 8.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 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9.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10.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11.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13.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14.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15.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1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7.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1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 19.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 (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20.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行政法学作业一

《行政法学》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行政权是由国家的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2.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3.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4.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行政相对人享有知情权、申辩权、听证权和要求回避权。 6.申请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 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行政机关管辖。 7.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作出决定以及行政复议的履行。 8. 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的行为。 9. 程序违法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 10. 在我国,确认行政违法的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司法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其中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具有最高、最后的效力,但只限于针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权力机关只限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确认;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效力最低但运用最广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A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2.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3.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4.《海关法》规定,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 C )。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A )签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