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含超声、放疗、介入、核医学部分)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含超声、放疗、介入、核医学部分)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含超声、放疗、介入、核医学部分)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含超声、放疗、介入、核医学部分)

放射诊断

名词解释

1.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 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 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 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M 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 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 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23.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24.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25.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

27.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8.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29.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30.空气支气管征: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31.卫星灶:是指在结核球病灶的周围肺野见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

32.肺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接触,易破坏第1 3胸椎及相邻的肋骨。可侵犯臂丛神经、迷走神经、颈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其中侵犯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及额部无汗。

33.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有时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等也可以出现此征。

34.肺门舞蹈征: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35.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36.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37.空腔:是肺内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38.Kerley 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39.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40.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

41.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42.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

43.毛刺征: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毛刺征

44.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轨道征。

45.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空气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与空洞或空腔之间形似月牙的空气透明区,该新月形空隙总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内是移动的,总是处于近地位。

47.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

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48.手套征:是指发生在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引起一个肺叶或肺段范围内的带状及条状高密度阴影,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态似手套状而称为“手套征”。

49.艾森曼格综合征:开始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当肺动脉高压严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者,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50.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51.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53.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54.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55.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5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57.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58.Schmorl 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59.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60.硬化性骨髓炎: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61.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62.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63.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64.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65.脑膜尾征: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以见到与肿瘤相邻的硬脑膜也线样强化,如同肿瘤的尾巴,称为“脑膜尾征”。

66.腔隙性梗塞: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生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

67.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这是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68.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呈矩形低密度区,称为基底节回避现象。

69.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70.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71.龛影: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相对高密度区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团。为溃疡性病变的造影表现。

72.充盈缺损: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73.粘膜线: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74.项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犹如一项圈。

75.狭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76.早期胃癌: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77.指压迹:表现为龛影口部有凸面向着龛影的弧形压迹,病理基础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结节状癌侵润所致。

78.裂隙征:表现为从龛影口部向外伸出数毫米至2厘米左右长的钡剂充填树根状影,或表现为两个指压迹之间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状影。病理基础为溃疡周围的破溃裂痕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间隙。

79.环堤:是指龛影周围一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病理基础为溃疡破溃后留下的一圈不规则的边缘。

80.半月征: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征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81.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如皮革状,多见于弥漫性浸润型癌。

82.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以食管与胃的连接线(齿状线,对称Z线)为界,在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即为Barrett食管。

83.反“3”字征:胰头癌肿块较大侵犯十二指肠时,进行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缘出现压迹,可呈双重边缘,由于乳头较固定,压迹常呈“ε”型,称为反“з”征。

84.假肿瘤征:绞窄性小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表现,当扩大很大时,形似肿瘤,称假肿瘤征。

85.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86.牛眼征:少数的肝转移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形如牛眼状。

87.水上百合征:肝棘球蚴病中,内囊完全分离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88.笔杆样压迹:相当于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形压迹,状如笔杆,粘膜皱襞可变平。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89.“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袢肠曲,致使闭袢肠曲不断扩大显示呈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条分隔带的透亮阴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

90.马蹄肾:为肾上或下极,多为下极的相互融合,状如马蹄。

91.肾自截: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92.超声:是指振动频率在20000 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的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

93.声影: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

94.反射: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

95.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像。

96.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称为散射。

97.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

98.超声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

99.彩色多普勒显像: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色标志血流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100.SAM征: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的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

101.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称为彗星尾征。

102.靶环征: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103.牛眼征: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称牛眼征,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简答:

1.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分期及X线表现

答:充血期:可无明显阳性发现或仅表现为病变区肺纹理增多,紊乱或密度稍增高的模糊影。

实变期(红色肝样变期及灰色肝样变期):大叶实变,密度均匀的致密影,范围和肺叶轮廓相同,可有支气管气相;

消散期:实变区的密度逐渐减低,显示不均匀,可呈条索状,斑片状,最后可完全吸收。

2.大叶性肺炎的CT表现

答:①病变呈大叶性或肺段性分布②病变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③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平直④实变的肺叶体积通常与正常时相等⑤消散期病变呈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模糊影。

3.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

答:①肺门肿块;②支气管阻塞征象: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右上叶的肺不张与肺门肿块可形成横“S”征);③体层照像或支气管造影可显示支气管腔内的肿块、支气管管腔狭窄及阻塞。

4.中心型肺癌的CT表现

答:①肺门区肿块②支气管内肿块③支气管壁增厚④支气管腔狭窄与阻断⑤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⑥病灶附近和(或)肺门的淋巴结肿大。

5.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

答:①肺内球形肿块;②边缘分叶状或脐样征;③边缘细短毛刺;④癌性空洞:肿块内透亮影,偏心、厚壁。6.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答: 主要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不规则的厚壁空洞。直径3cm以下的小肺癌还可见空泡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肿块呈密度均匀的中等强化,CT值可增高20Hu以上。增强扫描对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更敏感。

7.支气管肺炎的X线表现

答:①小叶分布,多在两肺下野内、中带;②为多数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模糊不清,分布不均,可融合成大片。

8.原发综合征的X线表现

答:①肺内原发病灶,肺内模糊片状影;②淋巴管炎,条索状影;③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

9.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答:①早期仅见肺野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②典型者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称“三均匀”;③可融合成较大病灶;④治疗后可吸收

10.浸润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答:①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中常见类型,表现多样②病变多在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③渗出病灶为云絮状,增殖病灶为花瓣状④结核空洞:薄壁空洞,其它肺野有播散灶⑤结核瘤:球形病灶,直径2-3cm,边界光滑锐利,内有钙化(体层像显示),周围有子灶⑥干酪性肺炎:干酪坏死为主的肺叶实变,以右上叶多见;实变内有大小不等的虫蚀样空洞⑦肺叶体积略缩小⑧其他肺有播散灶

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肿瘤的原发部位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①中心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的肺癌;②周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到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③弥漫型: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

12.肺转移癌的X线表现

答:①多发球形病灶,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似棉球状;②多发粟粒状病灶;③单发球形病灶应和原发性肺癌鉴别

13.阻塞性肺不张的常见原因及其基本X线表现

答: 常见原因:支气管异物,血块,痰栓,支气管肺癌,炎性肉芽肿,支气管结核

基本X线表现: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肺血管、肺门及纵膈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14.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力CT表现

答: ①柱状支气管扩张:“轨道征”: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为“轨道征”。“戒指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称“戒指征”

②囊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出现液平及囊壁增厚。

③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改变,壁不规则,呈念珠状。

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黏液栓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呈“指状征”改变。

15.左房增大的X线表现(请按体位分别描述X线表现)

答:①正位:心右缘见双心房影,心左缘见四弧征,主支气管夹角增大。②右前斜位:左心房食管压迹加深,食管向后推移。③左前斜位:左心房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变平。

16.左室增大的X线表现

答:①心尖向左下延伸②相反搏动点上移③左室段延长,向左扩展④左前斜左室与脊柱重叠⑤左侧位心后间隙消失。

17.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

答:①肺血增多②心脏二尖瓣型增大,右房、右室增大③肺动脉段膨隆,肺门血管扩张④肺门舞蹈征。18.何为“肺动脉高压”有哪些X线表现?

答:定义:当肺动脉收缩压大于30毫米汞柱,平均压高于20毫米汞柱,即为肺动脉高压。分为高流量性(肺血增加性)和肺循环阻力增高性(小血管收缩、阻塞)两种。

表现:①肺动脉段凸出(突出);②肺门动脉增粗(右下肺动脉干大于1.5cm等);③肺血管搏动增强(肺门舞蹈);④右心室增大;⑤肺动脉分支失去比例,形成肺动的截断现象或残根征。

1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

答: ①肺气肿及肺纤维化②肺动脉段膨隆,外围血管纤细③右肺下动脉横径宽度>15mm④心脏不大或轻度增大⑤右心室轻度肥厚,心尖上翘圆钝。

20.在X线片上肺野是如何分区的?

答: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21.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

答:①心脏呈烧杯形或球形②上腔静脉增宽③主动脉影短缩④心脏搏动减弱或者消失,主动脉搏动正常⑤肺血管纹理减少或不显影,心衰时可出现肺淤血。

22.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答:纵隔肿瘤常见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脉肿,支气管囊肿等。

①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叶,密度均匀,有纹理或弧形钙化。

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骼、牙齿等多胚层组织结构。

胸内甲状腺肿: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推压气管向侧后方移位,肿块内常有钙化。

②中纵隔肿瘤:

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液。

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旁和分叉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③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椎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23.在X线侧位胸片上,纵隔是如何分区的?

答: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九个分区。

前纵隔: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区。

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区域。

后纵隔:食管及食管以后。

上纵隔:自胸骨柄、体之交点至第4胸椎体下缘连一横线,横线以上。

纵隔中部:上述横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

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线以下。

24.简述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答: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①平坦型:切线位可见管壁边缘欠规则,扩张性略差或钡剂涂布不连续;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或大颗粒网状提示癌性糜烂。病灶附近粘膜粗细不均扭曲或聚拢、中断。

②隆起型:病变呈不规则扁平隆起,分叶或花边状边缘,表现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之充盈缺损,可有溃疡形成。

③凹陷型:切线位示管壁边缘轻微不规则,正位像可为单个或数个不规则浅钡斑,其外围见多数小颗粒状隆起或粘膜皱襞集中现象。

25.食管静脉曲张X线表现

答:早期下段食管粘膜皱襞增粗,中晚期呈串珠状,或蚯蚓状之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

26.简述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答:髓质型:范围较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表面大小不等的龛影,管腔窄,与正常食管分界欠清。

蕈伞型:管腔内偏心性的菜花状的充盈缺损,边缘锐利。

溃疡型:其长径与食管纵轴一致,龛影位于腔内。

腔内型:大的充盈缺损及浅溃疡。

27.胃癌的钡餐X线表现

答:①充盈缺损、胃腔狭窄;②粘膜中断、破坏;③胃壁僵硬、蠕动消失;④胃腔内龛影、半月综合征。28.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

答:①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②管腔狭窄:恶性狭窄表现。③粘膜皱襞中断、破坏。④管壁僵直,蠕动消失。⑤龛影:A形态:正位:不规则;切线位:半月形且位于腔内;B:龛影周围:环形充盈缺损——环堤;指压迹征。

X线分型:①增生型:以大块充盈缺损为主,管腔偏心狭窄;②浸润型:管腔对称性狭窄(环形狭窄);③溃疡型:明显腔内不规则形或半月形龛影。

29.胃钡餐造影检查中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要点有哪些?

30.绞窄性肠梗阻特殊的X线表现:

答:①假肿瘤征;②咖啡豆征;③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袢;④长液面征;⑤空、回肠换位征(或空、回肠排列紊乱);⑥结肠内一般无气体,但绞窄时间过长时,可有少量气体出现。

31.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典型X线表现:

答:①小肠扩张积气,鱼肋征,弹簧征;②肠腔内积液,阶梯状液气平;③胃、结肠内气体少或消失。32.肝硬化的CT表现:

答:肝脏形态改变:肝脏体积缩小,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肝门及肝裂增宽。肝脏密度改变: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门脉高压表现;脾大,腹水,静脉曲张。33.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答:①平扫表现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增强,增强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③最后增强密度下降变成等密度。

34.肝癌的MRI征象:

答:①在T1WI上肿瘤表现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40%的肝癌见到肿瘤假包膜,T1WI上肿瘤表现为环绕肿瘤周围,厚0.5-3mm的低信号环。②在T2WI上肿瘤表现为稍高信号,80%大于5cm的癌块,T2WI上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肿瘤内出现偶数回波重聚性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③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肝癌诊断的可靠征象。35.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答:CT平扫表现边缘不清的低密度肿块,有时肿瘤内可见钙化灶。对比增强CT:肿瘤多表现不均匀性强化,部分肿瘤对比增强有随时间逐渐增加趋势,即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至平衡期对比增强逐渐明显,这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肿瘤靠近肝门附近时,肿瘤周围可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表现。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也是常见的征象。

36.肝转移瘤的CT与MRI表现:

答:肝转移瘤的CT检出率为77%~96%。平扫可见肝实质内小而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肿块,少数可见单发。肿块密度均匀,发生钙化或出血可见肿瘤内有高密度灶,肿瘤液化坏死、囊变则肿瘤中央呈水样密度。对比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不规则边缘增强,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牛眼征”。有时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表现边缘增强,壁厚薄不一的囊状瘤灶。

MRI:显示肝内多发或单发、边缘清楚的瘤灶。T1WI常表现均匀的稍低信号,T2WI则呈稍高信号。25%肿瘤在T2WI上中心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称为“环靶征”。有时肿瘤周围T2WI表现呈高信号环,称为“亮环征”或“晕征”,这可能与肿瘤周边水肿或丰富血供有关。

37.胰腺癌的CT表现:

答: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胰管阻塞,胆总管阻塞,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

38.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

答:胰腺体积变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及胰腺钙化,假性囊肿。

39.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表现:

答: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平扫低密度,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分界不清,胰周出现脂肪坏死和积液,可合并胰腺蜂窝组织炎和胰腺脓肿,假性囊肿。

40.胆囊癌的CT线表现:

答:CT表现分三种类型:即胆囊壁增厚型、腔内型和肿块型。胆囊壁增厚型占15%~22%,胆囊壁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腔内型占15%~23%,表现胆囊腔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肿块型占41%~70%,胆囊腔几近全部被肿瘤所占据,形成软组织肿块,可见累及周围肝实质。对比增强CT,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同时可见胆管受压、不规则狭窄和上部扩张,晚期可见肝门部、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胆囊结石。

41.简述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答: CT表现:、①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少数有假包膜。②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③常见门脉受侵,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动态增强门静脉期门脉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损;④淋巴转移时可见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MRI表现: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不均。如瘤灶内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囊变等,可呈不均匀混合信号。Gd-DTPA增强特点同CT它的优点在于发现小病灶和等信号病灶。

42.肝血管瘤的CT表现:

答:①平扫表现: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通常4cm以上,瘤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形或不规则形。②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大散,持续时间长;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等密度持续时间10—15分钟。③小的血管瘤病灶强化不太显著,动脉期可以低于肝脏密度,延迟期继续强化,均呈等密度填充,不出现裂隙低密度区。43.试述原发型肝癌、肝脏海绵状血瘤的CT鉴别诊断

答:CT平扫原发型肝癌、肝脏海绵状血瘤不易鉴别;动态CT是两者鉴别的主要手段,由于肝癌90%以上是肝动脉供血,正常肝实质80%由门静脉供血,所以动脉期肿瘤很快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而肿瘤呈相对低密度改变,边界较为清楚,反映了造影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肝癌还易出现肝内转移,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前腹壁直接侵犯和远处转移等;肝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团状染色,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密度,门静脉期逐渐向中央扩散,延迟期可使整个肿瘤增强,持续时间较长,整个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44.试述肝脏分区(8区法)

答:斜裂(胆囊窝)将肝分为左右两叶;纵裂即肝圆韧带裂隙,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外侧段;左叶外侧段间裂,将左叶外侧段分为上下两段,在裂的上部有肝左静脉通过;右叶间裂(在肝表明难确定,内有肝右静脉)把右叶分为前段和后段;背裂(内含左中右肝静脉的根部)的后方为尾状叶;斜裂把尾状叶分成内侧段、外侧段。

45.肾癌的MRI表现

答:在T1WI上肿块信号强度多低于正常肾皮质,在T2WI上呈混杂信号,且与病变周边常见低信号带,代表肿瘤的假包膜;Gd-DTPA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的重要性在于确定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及其范围,发生瘤栓时,血管内流空信号消失。

46.急性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47.试述脑内血肿不同时期CT表现

答:CT表现(血肿分为三期):

急性期≤1周,圆形或肾形,均匀高密度,周围伴有水肿,增强无强化。

吸收期2周~2个月,血肿中央高密度,边缘模糊,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由重到轻。增强可有薄环状强化。囊腔期≥2个月,低密度囊腔,水样密度,无水肿和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

48.试述脑内血肿不同时期

MRI表现

答: ①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区,CT值40HU~100HU,边界清楚锐利;②范围局限,一般不跨颅缝;③占位征象较硬膜下血肿轻;④骨窗显示局部颅骨骨折;⑤开放性骨折血肿内可见低密度气体形。

(病理:头部受外力作用紧靠颅骨内板的动脉或较大静脉窦破裂,血液进入硬膜外间隙而形成,由于内板与硬膜粘连紧密,血肿范围多局限。)

50.简述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CT表现。

答:依肿瘤细胞的成熟程度,星形细胞瘤分为Ⅰ~Ⅳ级。Ⅰ级为良性,与脑实质分界较清。CT表现为:①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②占位表现较轻;③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Ⅱ级为良恶性之间,Ⅲ~Ⅳ级恶性程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与脑实质分界不清,易发生液化坏死。CT表现:①脑实质内不均匀低密度区,与脑实质分界不清,不规则;②增强后呈斑片状或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厚薄不均,有时可见壁结节;③占位征象及水肿明显。

51.试述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答:绝大多数发生在幕上(85%)而且单发(98%);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平片价值不大。

①脑血管造影:是诊断AVM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典型表现:动脉期可见粗细不等、迂曲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多增粗,引流静脉早期显影。

②CT:平扫为混杂密度灶,其中可有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高密度钙化以及低密度软化灶,边界不清;周围脑组织常伴萎缩改变;增强扫描可见畸形血管团以及引流血管影。

③MRI:AVM的血管成分由于血液流空效应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无信号,呈毛线团状或蜂窝状;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显示畸形血管以及与引流血管关系。

52.松果体区肿瘤鉴别

53.听神经瘤的鉴别:

答:①三叉神经瘤:位于岩骨尖、分叶状,不规则,骑跨中、后颅窝,增强后可强化,四脑室受压向后对侧移位。

②表皮样囊肿:囊性病变,CT值约10-20HU,靠近脑沟、脑裂部位,密度低,增强后不强化,分叶明显,见缝就钻。

③蛛网膜囊肿:球形脑积液密度影,边缘光滑,增强后不强化。

④脑膜瘤:宽基底与颅骨相连,引起骨质增生,可以明显强化,可以囊变。可见到砂粒状钙化,内听道不

扩大,四脑室受压后移。

⑤血管母细胞瘤:低密度,多位于小脑半球,小孩多见,增强后见壁结节强化。四脑向前移位。

⑥胶质瘤:四脑室向前移位,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实质部分增强。

54.垂体瘤(腺瘤)的鉴别:

答:①颅咽管瘤:蛋壳状钙化,年龄30岁左右,蝶鞍上肿瘤,后床突骨质增生。

②动脉瘤:不侵犯鞍底,可以钙化,强化明显(与血管强化一致)

③胶质瘤:常见成年人,临床症状,不侵犯颅底骨质,常位于蝶鞍的后方。

④脑膜瘤:可以累及骨质,以骨质增生为主,不侵犯颅底,强化明显。

⑤畸胎瘤:有脂肪密度,牙凿,有骨影等改变。

55.颅内占位性病变呈环形强化主要有哪些病?如何鉴别?

答:脑脓肿;胶质细胞瘤Ⅲ、Ⅳ级;转移瘤;脑膜瘤(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听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偶尔边缘轻微指强)。

①脑脓肿:病史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增高,头痛,呕吐,环形强化,强化的环均匀一致强,壁光滑,无壁结节。

②胶质细胞瘤Ⅲ、Ⅳ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囊变、环形不完整的强化,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位脑

皮质髓质交界处,可出现钙化,3级可见,4级可出现环形强化,强化环强化不均匀,有壁结节。

③转移瘤:常见多个病灶,环形强化,厚薄不均匀,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年龄大。

④囊性脑膜瘤:位于脑外,可见壁结节,宽基底与颅骨相连,无水肿,出现脑膜尾征。

⑤血管母细胞瘤:发生于小,多见于小脑,圆形低密度灶,见高度强化的壁结节。

⑥听神经纤维瘤:囊变者明显,听力下降,与颅骨呈锐角,内听道扩大。

⑦表皮样囊肿:靠近脑池、脑裂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CT值10-20HU。

56.常见的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有哪些,举出两个,并说出两者的鉴别要点

答: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均为常见的髓外硬膜下肿瘤,而且密度或信号改变相仿,但是前者多发生于胸段,女性多见,容易出现钙化,肿瘤很少向椎间孔侵犯,很少出现哑铃状改变,但在MRI 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后者以颈、胸段多见,无性别差别,可以沿神经根向神经孔方向生长,使相应神经孔扩大,呈哑铃状改变,MRI T2WI 多为高信号。

57.CT平扫右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影,有哪些可能?如何进一步确诊?

答:①炎症:脓性炎症:高热、疲劳等临床症状,CT表现:①早期(<4天)为边界模糊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可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②晚期(4-10天),病灶仍为低密度,病灶有环形增强及占位效应

和水肿,对侧脑室扩张,病灶中心有强化。脓肿壁形成早期(10-14天),可见完整壁和厚度均一的明显

环状强化。④脓肿壁形成晚期,14天后,脓肿较小时,可呈结节状强化,脓腔内可见气体,形成液平面。

②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囊性脑膜瘤、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③梗塞:年龄大,有脑血管病病史,突然发病,形态、部位与血管分布有关,多形成楔行改变,占位效应轻。

④脑白质病:往往呈对应性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

⑤脑囊虫病:有疫区病史,可分为脑实质型和脑室型:急性脑炎型CT表现与一般脑尖类似,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髓质区低密度片状影,脑室变小,脑沟裂池明显减少或消失。增强扫描低密度灶无强化,中线结构无移位。

主要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年龄、CT平扫加增强表现,以及临床鉴别。

58.骨样骨瘤的CT表现

答: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部分,骨破坏区周围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

59.椎间盘突出的X线表现:

答:椎间盘变窄或前窄后宽,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骨桥形成或出现游离骨块。脊柱生理曲度异常或侧弯。60.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答:椎间盘突出时,直接征象是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出现钙化;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61.良、恶性骨肿瘤如何鉴别

62.脊柱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

答: 骨质破坏,后突畸形,死骨形成,冷脓肿形成,椎间隙狭窄。

63.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

答: 关节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关节间隙早期增宽(积液),关节软骨破坏后变窄,关节面骨质侵蚀变模糊,且不规整。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可有层状骨膜增生,晚期四肢肌肉萎缩,纤维性关节强直,半脱位或全脱位。

64.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

答: 滑膜型:较多见,多累及大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病变发展时关节面边缘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上下关节面同时受累,进而整个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可发生关节半脱位,邻近骨骼骨质疏松明显,肌肉萎缩。除非继发化脓性感染,一般无骨膜增生。晚期病变愈合后,多遗留纤维性关节强直。

骨型:继发与骨骺或干骺端结核,故早期即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肿胀,以后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

65.多发性骨髓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66.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答: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光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光屏或X线胶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67.CT成像基本原理:

答:①利用X线束从多个方向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②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换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③在经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④扫描所得的信息经计算而得到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排列成矩阵。⑤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像素),并按原有矩阵顺序排列,即构成CT图像。

68.磁共振成像原理:

答:①人体内的每一个氢质子可被视为一个小磁体。②正常情况下,这些小磁体自旋轴的分布和排列是杂乱无章的。③若将人体置于一个强大磁场中,这些小磁体自旋轴必须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④在MR坐标

系中,顺主磁场方向为Z轴或称纵轴,垂直于主磁场的平面为XY平面。⑤平衡态宏观磁化矢量M0绕Z轴以Larmor 频率自旋,如果额外再对M0施加一个也以Larmor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之产生共振,M0就会偏离Z轴向XY平面进动。从而形成横向磁化矢量。⑥当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由M0产生的横向磁化矢量在晶格磁场(环境磁场)作用下,将由XY平面逐渐恢复到Z轴,同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其质子自旋的相位一致性亦逐渐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状态。⑦这些被释放出的,并进行了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69.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表现:

答:①房间隔回声失落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直接征象,表现为正常房间隔线状回声带不连续,缺损两端房间隔常稍增厚。②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环增宽,搏动增强;左房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间接征象。③彩色多普勒显示房间隔缺损处以红色为主的五彩穿隔血流,左向右分流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频谱多普勒于缺损的右房侧显示来源于左房的湍流频谱,呈典型的双峰或三峰波形,流速较低,最大血流速度常在1.0—1.3m/s。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若左、右房压力相等,则在缺损处无分流。当右房压力大于左房时,缺损处显示右向左的以蓝色为主的穿隔血流。

70.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表现:

答:①室间隔回声失落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直接征象,相应缺损部位室间隔回声连续中断,断端回声增强。②左室左房扩大,小型缺损左、右室扩大不明显,中等以上的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多,出现左室、左房扩大,房室间隔向右膨出,左室壁搏动增强,二尖瓣活动幅度增大。③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径扩大,搏动增强。④肺动脉高压,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开放时间缩短及收缩期振动。M型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左瓣曲线常表现为a波消失,ef段平坦,cd段见扑动波,呈“W”形。⑤彩色多普勒显示于室间隔缺损处一束红色为主的五彩血流,从左室进入右室。彩色分流信号的起始部位能准确显示缺损部位,并指导频谱多普勒取样。

⑥频谱多普勒,将取样容积置于室间隔缺损处的右室侧,显示收缩期左向右分流频谱,呈单峰波形,速度较高;但缺损较小的小梁部肌部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者,分流速度可较低。巨大室间隔缺损者,两侧心室压力基本一致,分流速度很低,甚至无分流。

71.法洛四联症的超声表现:

答:①肺动脉狭窄,心底短轴切面可见漏斗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瓣和(或)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狭窄。②室间隔缺损,一般为嵴下型流出道缺损,表现为主动脉根部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③主动脉骑跨,主动脉增宽,前壁前移,后壁与二尖瓣前叶仍相连,形成“骑跨”征象。④右室前壁增厚,右房右室轻度增大,左房左室正常或略小。⑤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室长轴一束红色血流从左室流出道进入主动脉,同时右室侧见一束蓝色血流经室间隔缺损进入主动脉。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在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内可见以蓝色为主的五彩细窄射流束,射流束越窄则流出道或肺动脉狭窄越严重,肺动脉闭锁时射流束消失。⑥将取样容积置于右室近室间隔缺损处见收缩期向下舒张期向上的血流频谱,提示法洛四联症在收缩期大量右向左分流,舒张期存在少量左向右分流。将取样容积置于肺动脉瓣下,可记录到收缩期负向湍流频谱。

72.二尖瓣狭窄的超声表现:

答:(1)M型超声心动图①“城墙波”出现:由于二尖瓣波群可见EF斜率减慢,E、A两峰间凹陷消失,两峰相连呈平顶形而称之为“城墙波”。②二尖瓣前后叶同向运动:正常人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向前运动,E、

A两峰呈M形;后叶对应向后运动,呈W形,称E'和A'峰。二尖瓣狭窄时,前叶向前运动,后叶受牵

拉亦向前运动,故呈同向运动。

(2)二维超声心动图①二尖瓣口开放幅度减小及二尖瓣口面积变小,是超声诊断二尖瓣狭窄的最主要依

据。瓣口开放幅度小于20mm,二尖瓣口面积小于2.0 cm2可诊断二尖瓣狭窄。②二尖瓣增厚、钙化、呈团块状回声,瓣叶边缘粘连,腱索及乳头肌增厚,使瓣膜开放受限。轻度二尖瓣狭窄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顶状突向左室流出道,呈“气球样”改变。③左心房扩大,这是二尖瓣狭窄时心脏结构的重要改变,左房扩大与瓣

口狭窄程度呈正比。④肺静脉扩张,心尖四腔切面可显示肺静脉明显扩张。⑤肺动脉高压,长期肺淤血导致肺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及右心房扩大。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于心尖二腔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左室侧,显示舒张期宽大的湍流频谱。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Vp)>1.5m/s,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Vm)>0.9m/s。彩色血流显像:舒张期二尖瓣口见从左房进入左室的红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7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表现:

答:(1)二维超声心动图①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前后叶不能对合。②左房及左室增大,左室壁及室间隔搏动增强,右室亦可增大。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于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左房侧,可显示收缩期的返

流血流,最大速度可达3~4m/s以上。彩色多普勒显像:二尖瓣口收缩期从左室向左房方向的返流,方向

为垂直左房顶部或斜向左房侧壁。

76.二尖瓣脱垂的超声表现:

答:(1)二维超声心动图:①二尖瓣前叶和/或后叶收缩期瓣体向左房内膨出,超越瓣环连线>3mm。脱垂的前叶与主动脉后壁夹角、脱垂后叶与左房后壁夹角<90°。前后叶闭合点向后移位②舒张期左房血液快速

充盈,圆隆形突向左房的瓣叶迅速向前运动与室间隔碰撞,瓣叶出现随心动周期来回于左房、左室摆动的

梿枷运动。

(2)M型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曲线CD段于全收缩期,或收缩中晚期向下凹陷,呈吊床样改变,低于CD连线>3mm。脱垂瓣叶活动幅度大。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左房侧,见收缩中、晚期或全收缩期宽带湍流频谱。彩

色血流显像:左房内见收缩期返流信号。前叶脱垂时二尖瓣返流朝向左房外侧壁,后叶脱垂时二尖瓣返流

朝向房间隔。

77.主动脉瓣狭窄的超声表现:

答:(1)二维与M型超声心动图:①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可显示主动脉瓣无正常的三叶瓣,代之以回声增强的二叶瓣或四叶瓣;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可显示主动脉瓣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同时可伴有二尖瓣增厚增强;

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回声相似。②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可测量主动脉瓣开放

幅度小于16mm。③左室向心性肥厚。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于心尖五腔切面取样容积置于主动脉瓣上,可检测到收缩期的射流束。彩色血流显像:主动脉瓣口见收缩期五彩射流从左室流出道流向主动脉。主动脉瓣瓣口越小,通过瓣口的彩色

射流束越细,甚至难于显示。

7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表现:

答:(1)二维与M型超声心动图:①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显示主动脉瓣无正常的三叶瓣;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显示主动脉瓣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同时可伴有二尖瓣增厚增强;老年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回声相似。②主动脉瓣不能对合。③由于主动脉瓣返流冲击二尖瓣,二尖瓣前叶

见舒张期振动。④左室扩大。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取样容积置于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内,可检测到舒张期正向的湍流频谱。彩色

血流显像:舒张期显示自主动脉瓣口流向左室流出道的返流血流。

79.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答:肝形态失常,肝叶比例失调,肝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静脉扭曲变细。门脉高压的征象,包括门静脉及脾静脉增宽,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开放,CDFI示门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等。

80.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

答:(一) 直接征象

超声声像图根据肿瘤的超声形态分为以下几型:

1.结节型:(1)癌肿可为多发或单发,边界多不清楚,如有假包膜形成,边界常清晰规整,其外周常见2-5mm 的低回声圈,称之为声晕或晕环。(2)多数表现为结节状,呈不均匀高回声或不均匀低回声;少数结节内部有出血、坏死和液化,可表现为混合型。

2. 巨块型:(1)肿块边界清楚,形态比较规则,其外周常有声晕。(2)肿块的内部回声多不均匀,以混合回声及高回声多见。若肿块是由数个癌结节融合而成,其形态不规则,肿块内部可出现“结中结”状。

3. 弥漫型:(1)癌结节数目众多,弥散分布于整个肝脏,其大小不一,多数直径在1.0cm左右。(2)癌肿结节以低回声多见,少数为高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常不伴有声晕。(3)如伴有门静脉和肝静脉内的癌栓以及肝脏深部组织回声衰减,有助于本型肝癌的诊断。

各类原发性肝癌的内部回声不尽相同,超声声像图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高回声型;(2 )低回声型;(3)混合回声型;(4)等回声型。

(二)继发征象

1. 肝内挤压征象:(1)肝包膜局限性隆起;(2)肝内血管压迫及绕行征;(3)胆管受压。

2. 肝内转移征象:(1)卫星癌结节;(2)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

81.脂肪肝的超声表现:

答:脂肪肝可以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

(1)弥漫性脂肪肝①肝脏体积均匀性增大,各径线测量都超过正常值。②肝内回声呈增强的,密集的细小光点,而且脂肪堆积越多,回声越强。同时,脂肪颗粒使超声声波能量显著衰减,而使深部肝组织回声减弱,甚至为无回声。典型的脂肪肝回声表现为前部明显增强,后方衰减。③肝内的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楚,重者可以不显示正常管道。

(2)局限性脂肪肝①叶段型:脂肪浸润局限于肝脏解剖的叶与段,呈扇形或地图形高回声,肝内管道走行正常,而无脂肪浸润的肝组织回声正常。②局灶型:脂肪浸润呈高回声团块,可单发或多发,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晰,大小直径一般小于5.0cm。③正常残留型:该型大部分的肝实质被脂肪所浸润,但仍残存小部分正常肝组织,表现为在增强回声的背景中出现一处或多处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域,多呈片状,形态不规则,没有立体感,可见正常管道在其内走行。

82.肝囊肿的超声表现:

答:典型肝囊肿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囊壁菲薄,光滑整齐,呈高回声,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囊肿后方肝组织回声增强。囊肿合并出血感染时,囊壁增厚,不光滑,囊内可见细小光点或光带漂浮。83.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

答:临床上最常见的回声型为高回声型,多见于较小的肝血管瘤(一般小于3.0cm),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光团,边界清楚,无球体感,内部回声均匀,呈细小网络状回声,瘤体与周围正常肝组织之间可见小血管相通,或可见血管穿过病变区,其后方回声略增强。较大的肝血管瘤可以表现为低回声型和混合性回声型。

84.肝脓肿的超声表现:

答:肝脓肿的超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一般将其分为脓肿早期,脓肿形成期及脓肿吸收期,超声声像图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各异。

①脓肿早期:出现边界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与周围肝组织相延续。

②脓肿形成期:表现为边界较清楚的无回声区,大多数具有厚的脓肿壁,呈高回声,厚薄不均,外壁较整齐,

而内壁常不光滑。脓肿的内部回声依其液化情况及脓汁的均匀程度有所不同。

③脓肿吸收期:表现为实质性片状高回声。

85.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

答: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显示胆囊略增大,壁略厚,声像图往往缺乏特征性改变。形成化脓性胆囊炎后声像图出现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如下:①胆囊增大、饱满。②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呈“双边影”改变,表现为高回声的胆囊壁中间出现间断或连续的低回声带。③胆囊腔内出现密集或稀疏的点状或絮状回声,为胆囊蓄脓的表现。④胆囊周围可出现局限性液性暗区,可能为炎性渗出或胆囊壁穿孔所造成。⑤多合并胆囊结石,多嵌顿于颈部。⑥超声的莫非氏征阳性。⑦可合并胆囊穿孔:胆囊壁不规则,可见局部连续中断。

86.慢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

答:轻型慢性胆囊炎缺乏特征性改变。炎症进一步发展,胆囊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胆汁无回声内出现片状、絮状或团块状回声,为胆汁淤积或炎性渗出物,多合并胆囊结石。病程较长者可表现为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腔缩小;也可以表现为胆囊不同程度地缩小,甚至萎缩。

87.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

答:(1)典型声像图表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团块状强回声。结石的强回声边界清楚,形态稳定,能在两个垂直方向的切面中得到证实。②团块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声影在结石的诊断

上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其比强回声更具特异性。③团块状强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除了太大的

结石或结石发生嵌顿,大多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非典型声像图表现①充满型结石:声像图表现为“WES征”,即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②胆囊颈部

结石:有胆汁衬托而且结石较大时,在颈部横切面上表现为靶环征。当结石在胆囊颈部发生嵌顿时,结石与胆囊壁紧贴,其团状强回声常不易显示,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③泥砂样结石:表现为细小颗粒状或细小碎片状强回声,常堆积在胆囊后壁,出现条形或不规则形强回声带,该强回声带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形态变化,后方伴有声影。④胆囊壁内结石:胆囊壁增厚,壁内见单个或多个小强回声光斑,后方伴有“彗星尾征”。88.胆囊癌的超声表现:

答:胆囊癌的声像图表现根据不同超声特点及发展阶段可分五种类型:①小结节型:病灶一般较小,约

1cm-2.5cm,好发于胆囊颈部。典型的表现为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光滑。

②蕈伞型:表现为低回声及中等回声,呈蕈伞形向胆囊腔内突出,基底部较宽,表面不光滑,多发者可连成一片。局部胆囊壁受破坏可见连续性中断。③壁增厚型:胆囊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以颈、体部多见,内壁多不规则,整个胆囊壁僵硬变形。④混合型:为壁增厚型和蕈伞型的混合表现,此型较多见。⑤实块型:胆囊腔内胆汁无回声暗区消失,内呈杂乱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实质性团块。胆囊与肝脏间的正常高回声带被破坏,发生中断甚至消失。本型被认为是以上各型胆囊癌的晚期表现。

89.胆管癌的超声表现:

答:根据肿瘤的大体超声形态特点不同,一般在声像图上将胆管癌分为三种类型:①乳头型:又称息肉型,肿块呈乳头状高回声,自胆管壁突向扩张的胆管腔内,边缘不整齐,不伴有声影,肿瘤所在部位的胆管壁可

见连续中断。②结节型:又称截断型,肿块呈不规则结节状,多数为中等回声或高回声,与管壁界限不清,

无声影,扩张的胆管远端突然被肿块截断。③狭窄型:又称硬化型,管壁不均匀增厚,呈中等回声或高回

声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管腔逐渐狭窄或闭塞,梗阻端可呈鼠尾样或“V”字型改变。

胆管癌的间接征象:肝门部胆管癌表现为肝脏增大,肝内胆管显著扩张,胆囊缩小或不充盈,肝外胆管不

扩张;位于中下段的胆管癌出现病灶以上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

90.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答:①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模糊。②水肿型胰腺实质呈典型的低回声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实质大多数呈高回声型,声像图显示密集的较粗的不规则的高回声,分布不均匀。③胰腺周围可见无或低回声区,为胰腺周围渗出和水肿所致。④重症急性胰腺炎常伴有肠麻痹,胃肠道内积气,因超声显示强气体反射,使胰腺显示不清,胰腺区,尤其是胰头部气体反射增多可能是急性炎症的一种表现。⑤出现腹水、胸水。

91.慢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答:①胰腺轻度肿大或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边缘不整齐。②胰腺的实质回声多增强,分布不均匀,呈条状或带状。③主胰管不规则扩张,呈囊状或串珠状。胰管内可见结石回声,后方伴声影。胰管内结石对确诊慢性胰腺炎有重要价值。④并发胰腺假性囊肿。⑤部分慢性胰腺炎可在胰头、体或尾部形成局限性炎性肿块。92.胰腺癌的超声表现:

答:(1)直接征象①胰腺癌肿块所在部位的胰腺局限性肿大,呈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或局部隆起。②胰腺癌肿块轮廓不整齐,呈蟹足样向周围浸润,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楚。小胰腺癌轮廓清楚,边缘规则。③胰腺癌肿块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少数为高回声和混合回声。小胰腺癌以低回声为主。④肿块后方回声常有衰减,小胰腺癌后方回声无衰减。

(2)间接征象①胆道扩张;②主胰管扩张;③胰周围血管和脏器受压现象;④常有肝脏及周围淋巴结转移征象。

93.脾破裂的超声表现:

答:⑴真性破裂:大多数表现为脾包膜连续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严重破裂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在脾脏周围或腹腔内显示异常无回声区,此乃重要的间接征象。

⑵中央型破裂:脾脏不同程度地增大,轮廓清楚、光滑,实质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增强或减低区。有血肿形成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⑶包膜下破裂:脾包膜下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多呈月牙状,其间可有细点状回声。

94.胰腺癌的典型声像图征象。

答:①胰腺轮廓改变。肿瘤所在部位可见局部稍向表现突出,使胰腺轮廓限限性不规则,形态失常。②胰腺大小改变。多为局限性肿大,全胰腺癌时可呈弥漫性肿大。③胰腺肿块回声多为低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后方呈实性衰减。癌块边界不规则,常呈蟹足样向周浸润。少数由慢性胰腺炎恶变者可能为分布不均匀之强回声。肿瘤内有出血坏死时见到液性暗区。④胰头癌浸润压迫胰管引起胰管扩张,浸润压迫胆管引起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⑤周围结构受压、移位等。如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之受压、变窄。晚期可见转移征象:肝转移癌、淋巴结转移之声像图、腹水征等

95.胰头癌的超声表现:

答:胰头部出现肿块声像多呈低回声,也可呈高回声或混合回声。主胰管扩张明显,总胆管扩张显著,转移病灶如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病灶等。

96.胆管癌的超声表现:

答:乳头状型:胆管腔内可见肿块声像,高或低回声,呈乳头状,后无声影。结节型:肿块也可呈团块状,与胆管壁分界不清。浸润型:常表现为扩张的胆管突然狭窄或截断。病变以上胆管明显扩张,进行性加重。肝门区可有淋巴结肿大,肝内可出现转移病灶。

97.胆囊癌的超声表现:

答:隆起型:胆囊内有结节状肿块,基底宽,边缘凹凸不平。

厚壁型:胆囊壁不规则增厚,以颈部、体部明显。

混合型:具有前两型的表现。

实块型:胆囊内无回声区消失,充满低回声或不均匀实质肿块。

常伴胆囊结石强回声伴声影。可侵犯肝脏及有远处转移病灶如淋巴结肿大等。

98.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在超声上的鉴别:

答:原发性肝癌单发、多发均可,转移性肝癌往往多发。原发性肝癌往往合并有肝硬化,转移性肝癌则多无肝硬化的表现。转移性肝癌可表现为靶环征、牛眼征,即高回声结节周围有低回声带包绕,中心因坏死液化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原发性肝癌病灶内血流丰富,呈高速高阻或高速低阻频谱,转移性肝癌血流往往不丰富。转移性肝癌有原发病灶。

99.脾血肿的超声表现:

答: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脾包膜下可见扁长形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有许多细小光点。实质内血肿表现为脾实质内回声杂乱,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脾真性破裂表现为脾包膜回声中断,脾周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团块,内有许多光点,脾实质内可有血肿声像,往往合并有腹腔积血。

100.膀胱结石的超声表现:

答:①膀胱液性暗区由可见致密的强光团或光斑。②结石强光团随体位改变而游走。③强光团后方伴声影。④如为数毫米小结石则无声影。

101.肾结石的超声表现:

答:在肾盂或肾盏内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中等及大结石后方伴有声影,较小的结石可无声影。结石伴有肾积水者,在积水的远端能发现嵌顿的结石回声和声影。

102.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表现:

答:输尿管结石好发于输尿管三个生理性狭窄处,即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和输尿管膀胱壁段。肾窦分离扩张,输尿管积水扩张并突然中断,在其无回声管腔内显示小团块或斑点状强回声,边界清楚,后方伴声影。较粗糙疏松的结石及小的结石后方声影较弱或无明显声影。结石部位以上的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呈无回声区。

103.肾积水的超声表现:

答:①肾盏和肾盂积水后,其内滞留的尿液使肾窦回声分离,出现液性暗区的大小、形态与肾积水的容量、类型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轻度肾积水肾窦分离扩张宽径小于2cm。中度以上肾积水分离成液性的肾窦与扩张的输尿管所组成的外形类似“烟斗”状或“手套”状。重度肾积水呈现“调色碟”状。

②轻、中度肾积水肾实质无明显改变。重度肾积水肾实质变薄。

③梗阻部位在输尿管或输尿管以下者可以探测到输尿管积水回声。

104.肾囊肿的超声表现:

答:可单发或多发。囊肿呈圆形或椭圆球形,位于肾实质部,可向肾表面突出。内部呈无回声,壁薄,光滑,后壁回声增强。多个囊肿可相互挤压重叠、形态变形,但无囊肿的肾实质部分与正常肾完全相同。囊肿内可见多房样改变,可合并出血、感染。另外还有肾盂源性囊肿、肾盂旁囊肿、肾髓质囊肿等。

105.肾肿瘤的超声表现:

答:①肾细胞癌:肿瘤较小时,肾轮廓可无明显改变。较大肾肿瘤肾轮廓局限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肾内出现占位性病灶,呈圆形和椭圆形,有球体感。中等大肾癌多呈低回声,小的肾癌最常表现为高回声团块,较大肿瘤内部有出血、坏死、液化时,局部显示不规则的无回声。晚期于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可探及不规则的低、中等回声的团块填塞。

②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小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内部结构粗乱,声衰减不明显。大肿瘤内部组织界面较大,表现为高、低回声相间的杂乱回声,有的呈层状分布,呈洋葱样改变。

106.乳腺纤维瘤的超声表现:

答:①多为椭圆形的低回声病灶,多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楚,部分可伴有侧方声影。②病灶后方的腺体回声多数正常。③CDFI显示部分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

107.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答:①肿块形状不规则,无包膜,边界不清,可呈毛刺样或蟹足样改变。②多数病灶内部呈不均匀的低回声,少数为等回声或略高回声。③病灶后方回声多衰减。④病灶合并坏死时,内可见不均匀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

⑤CDFI在绝大多数病灶中可探及血流信号。

108.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表现:

答:①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其周边可见晕环。②滤泡状腺瘤内部常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如果合并囊性变,结节内部可见无回声区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伴有钙化时内可见点状或条状的钙化灶。③乳头状腺瘤常呈囊实相间的混合性肿物,壁薄,外壁光滑,内壁可见乳头状或半圆形等形态较规则的高回声突入无回声区内。④肿块后方一般无声衰减。

109.甲亢的超声表现:

答:①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呈对称性均匀性肿大。②甲状腺实质内回声变化多样,呈弥漫的较均匀的中低回声;也可见散在分布的形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或呈弥漫的、不均匀的类结节样回声改变,但无明显的立体感,不合并液化和钙化。③CDFI:弥漫性增大的甲状腺内布满斑片状五彩血流信号并呈搏动性闪烁,这一征象称之为“火海征”。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内径增宽>0.2cm,血流速度加快,通常Vmax>40cm/s,有时可>100cm/s。110.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

答:①甲状腺两侧叶不均匀,不对称性增大。②甲状腺实质内见多个结节,结节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无包膜,周边多无声晕。③结节回声强度不一,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区(结节液化改变)及强回声钙化斑或弧形钙化环。④CDFI:以增生为主的结节周边和内部血流较丰富,以退化为主的结节血流信号较少。111.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

答:早期无特征性改变,中晚期可出现以下改变。子宫增大,宫腔线显示不清或有中断。宫腔内实质呈不均匀的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不整齐。宫腔积液,积血或积脓。CDFI示肿块内血流丰富,呈低阻动脉频谱。

112.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

答: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肌瘤结节呈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或高回声,有假包膜,分界清楚,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呈栅栏样改变。肌壁间肌瘤在时可使宫腔线受压移位,粘膜下肌瘤显示内膜增宽或显示不清。

113.卵巢囊腺瘤的超声表现:

答:肿瘤体积较大,单房或多房,多房者分隔厚薄较均匀一致,无回声区可有许多细弱光点。

114.肾癌的超声表现:

答:肾实质内可见肿块声像,呈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肿块内血流较丰富,晚期肾静脉可有癌栓,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远处有转移病灶。

115.流产和死胎的超声表现:

答:流产:孕囊皱缩,边缘不完整,孕囊下移至子宫下段或宫颈部,随诊孕囊无增大。死胎:胎心胎动消失,相隔一周孕囊无增大,若在孕14周后,还显示胎头,胸腹部皮肤,皮下组织呈双线状回声,胎儿颅骨重叠,脊柱失去正常的弯曲或呈直角。

116.简述PET肿瘤代谢显像原理:

答: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加快,代谢率增高,细胞代谢物质需求量增加。应用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细胞代谢所需的代谢物,如脱氧葡萄糖,氨基酸,磷脂类物质,通过细胞代谢过程进入细胞或参与细胞的代谢,从而使肿瘤在分子影像水平的基础上显示出来,较准确的达到定性,定位的目的。117.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

答:平扫病变呈均匀低密度,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但无假包膜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病灶边缘呈明显的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强化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高密度充填,呈现“早出晚归”的征象。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 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 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 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 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 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13. 分叶征:肿块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14. 毛刺征:是周围性肺癌的征象,其病理基础是癌瘤浸润性生长及渗出或增殖性间质反应。在胸片上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长短不一致细毛刺结构。 15. 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幕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病变,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16.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 17. 肺少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见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影变小和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而边界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 18. 肺充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9. 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内,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肺静脉扩张普遍,呈模糊条纹状影,中下肺显著。肺野透明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肺门血管边缘模糊,结构不清。 20. 克氏B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隙内,X线表现为在肋膈角附近见到与外侧胸壁垂直的间隔线,称克氏B线。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中的任何一部分的花。 完全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都有的花。 花芽分化:由花原基或花序原基逐渐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 2-胞花粉:传粉时,仅由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的花粉。 3-胞花粉:传粉时,包含3个核的花粉。 卵器:近珠孔端的3个核,一个分化为卵细胞、2个分化为两个助细胞,它们合称为卵器。 配子体:有世代交替的植物的生活史中,以单倍体状态生长的组织或细胞。 受精: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雄性生殖单位:雄配子体中 精子异型性:一个生殖细胞的两个姊妹精细胞之间存在形态结构上和遗传上的差异。 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有胚的种子的现象。 多胚现象:有些植物里含有两个或2个以上的胚。 合点受精:有些植物,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内表皮经合点进入胚囊。 珠孔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直趋珠孔,通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 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在分裂时,从胚囊边缘开始逐渐产生细胞壁,并进行胞质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并由边缘向中心发展。 细胞型胚乳:有些植物的胚乳,在形成初生胚乳核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形成多细胞结构,而不经过游离核时期。 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后把胚囊分隔成珠孔室和合点室,然后每室分别进行几次游离核的分裂,最后珠孔室形成胚乳细胞,合点室往往保持游离核 状态。 真果: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假果:出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发育,和子房一起形成的果实。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不经过受精,子房也会膨大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识别蛋白:花粉内壁和外壁中所含有的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活性蛋白。 雄性不育:在极少数植物中,由于遗传和生理原因或外界环境影响,花中的雄蕊得不到正常发育,使花药发育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 二.问答题: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未分化的花药由原表皮和孢原细胞构成,原表皮发育成表皮,孢原细胞发育成初生壁细胞和造孢细胞;初生壁细胞外层发育成药室内壁,内层发育成中层和绒毡层,这三者统称为花粉囊壁,药室内壁发育成纤维层;造孢细胞分裂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再经减数分裂成四分体,期间由绒毡层提供营养物质,四分体发育成花粉粒。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影像诊断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空洞: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 肺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肺内瘀滞,称为肺淤血。 横“S”征:是指右上肺中央型肺癌阻塞右上肺引起肺不张,X线表现为右上肺野肺门处肿块与不涨呈横行S征象。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克氏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粘膜线征: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成为死骨。 脑积水: 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 问答题 1.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如何?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是什么? 一、原发性肝癌:肝内圆或卵圆形肿块,多为低密度。周围假包膜形成晕圈征 ,动态增强CT 扫描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肿瘤内出现的静脉分流现象为特征性表现之一 门静脉癌栓在增强后为门静脉内的充盈缺损 二、肝血管瘤: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CT未见病变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三、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动态增强CT扫描:原发性肝癌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肝血管瘤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3.叙述肝硬化的CT表现 CT:①直接征象:形态学变化,可为全肝萎缩、变形,但更多的表现为部分肝叶萎缩而部分肝叶代偿性增大,结果出现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肝轮廓常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密度变化,肝的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等因素,导致肝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肝硬化结节可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多与其余肝实质强化一致。②间接征象:脾大,腹水,胃底与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征象;增强扫描及CTA可清楚显示这些部位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由于肝功能异常,常合并胆囊石及胆囊周围积液。 4.急性肺脓肿的X线、CT表现。 X线: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病灶较早时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其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气—液平面。①急性肺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②慢性肺脓肿: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吸收减少,空洞壁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植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集锦

植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集锦 名词解释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称为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的结合称为异配生殖。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称为卵式生殖。 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结构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结构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孢子体: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苗丝都是无横膈膜的,其内含有多个细胞校,为一个多核长管状分支的大细胞。 有隔菌丝:具横膈膜,菌丝被隔成许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1、2或多个核,横膈膜上小孔,原生质甚至核可通过。 初生菌丝体:细胞仅具单核,主要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生命期短,而且也不能形成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含双核,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体,生活期长,同时,担子果均由次生菌丝体形成。 三生菌丝体:高等担子菌由由次生菌丝体形成子实体,称担子果,为三生菌丝体,其营养菌丝仍为二核菌丝。 菌环:担子果的伞盖张开时,内菌幕破裂留在菌柄中上部的膜质环状结构。 菌托:担子果的菌柄伸长,外菌幕破裂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状或其他形状的结构。担孢子:由担子菌有性生殖结束时从担子上产生的单相核外生孢子。 中轴:在苔藓植物中,由位于茎中央的厚壁细胞群构成,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中肋:在苔藓植物中,由一群狭长的厚壁细胞组成的,多位于叶片中部,相当于中脉的位置,起支持作用而无输导作用。 精子器:苔藓、蕨类等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具有多数精子。 颈卵器:苔藓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1个大形的卵细胞。蕨类植物和绝大部分裸子植物也具有颈卵的构造。 原丝体:孢子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中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类,称为原丝体。小型叶:蕨类植物的叶分大型叶和小型叶两类,小型叶无叶柄和叶隙,只具单一不分枝的叶脉。 大型叶:蕨类植物的叶分大型叶和小型叶两类,大型叶有叶柄,维管束有或无叶隙,叶脉多分枝。 孢子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仅进行光合作用而无生殖作用的叶。 同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而且形状相同,称同型叶。 异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的,称为异型叶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CT值:就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得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2。窗宽:就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得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得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窗位:又称窗水平。就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得中心位置、 4。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得时间,快速流动得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得对比,这种现象就就是“流空效应"。 5、?PACS(Picture Archiving & 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得存储与传输系统,它就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得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得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与充分利用、 6、?肺野:充满气体得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得区域称肺野。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得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得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主要就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得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得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空气支气管征:就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得含气支气管与实变得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得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就是肺实变得重要征象。 11。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与体征多不明显。 12。?中心型肺癌:就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得肺癌。 13.?分叶征:肿块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14。?毛刺征:就是周围性肺癌得征象,其病理基础就是癌瘤浸润性生长及渗出或增殖性间质反应。在胸片上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长短不一致细毛刺结构。 15。?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得线形、幕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病变,系肿瘤瘤体内得瘢痕组织牵拉临近得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16。?心胸比率:就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就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与。胸廓最大横径就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得长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17。肺少血:就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见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与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影变小与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而边界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 18.?肺充血:就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9、肺淤血:就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内,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肺静脉扩张普遍,呈模糊条纹状影,中下肺显著。肺野透明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肺门血管边缘模糊,结构不清。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