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语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例

八语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例

八语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例
八语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路上所见,描绘了这一段优美奇异的山水风光,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心驰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寄情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根据上面所述,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志趣美。本文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自有它的魅力之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在意。

学情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致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因此对于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把美的地方找出来,发现它、分析它的写法特点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的同时也可找出背诵的思路。根据文章所绘富春江美景,找出富春江的山水有何“奇”“异”之处,探讨作者热爱大自然并生发出来的内心感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认识新字词、积累文言知识和把握文意。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不同读法,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并理解本文深刻内

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由欣赏自然美景而引发的内心感触,培养学

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评法

3、对话法

学习方法:1、预习法2、评点阅读法3、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领悟本文大意。(重点)

2、学习本文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描写美景的方法及作者由此生发出来

的内心感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PPT课件(包含配乐朗诵、图片等素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

教师可以采用富有情境的方式渲染激趣。(多媒体展示)

2、作家作品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

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

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

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多媒体展示)

二、“一品”(走进文本,初步感知):

1、先听范读课文,再齐读课文,然后自由读(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等)。

2、疏通字词,积累词语: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缥碧:青白色。

急湍:急流的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

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筹划、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好像,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3、让学生尝试着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疏通文章大意并给予指导。

三、“二品”(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

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明确: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3.本文写景很有条理,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全文共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先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段再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典型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说?

明确:①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秀丽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的清澈透明和两岸高山之连绵险峻;②这是一篇骈体文,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讲究对偶和声律;③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将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并与水流声、猿鸟鸣融为一体;④将大自然的幽静高雅和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5、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内心感触,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作者在文中描绘如此奇景,不仅表现其对山水之美的陶醉,更在于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鄙视和热爱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来(立足实际,结合写作背景,教师适度引导)。

6、尝试背诵课文,比一比、评一评。

四、“三品”(课堂小结,主题升华):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书卷,欣赏这篇山水美文的时候,你说否感受到自己

与文中作者融为一体,置身于山水之间,睹自然之景,听自然之音,感物

外之趣,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了呢?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调动自己的积累,写一篇有关山水景物类的游记。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奇山:山之形、山之色、山之声

七、教学反思:略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灿若星斗,大家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三峡》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看看作者笔下的美丽景色是否能够浸入你的心脾,好吗?

生:好的!

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并板书课题。

生:好美啊!(鼓掌)

师:是不是老师的板书很美呀?

生:笑,是图片美!

师:都很美!

师: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有“和”的意思,但这里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很好,在这时是名词,“信”的意思。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非常棒!

师:这是一篇骈体文。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和积累,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生: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多媒体展示)

师:很棒,给点掌声!下面就让我们品一品这篇美文,一共“三品”,我们开始“第一品”:走进文本,初步感知:先听读课文,再齐读课文,然后自由读,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等。

生:我们与老师一块品,看谁没有品!(师生大笑)

师:给大家播放录音,范读课文。

师:这封信美不美!下面我们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通过大家的读,我也似乎看到了文中描绘的那既秀丽又奇美的景色。

师:听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风烟俱净......天下独绝。”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来跟老师一齐读。

师:全体齐读。

师:我们再来自由读一下。

生:开始自由读。

师:好,停!请看大屏幕展示的疏通字词,积累词语,谁能根据课下注释和手中工具书解释一下?

生1: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的意思。

生2: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的意思。

师:你们两个都很棒!其他同学要跟上哦!

生:是的,老师!

师:谁能尝试着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疏通文章大意?

生:我可以试试吗?

师:非常欢迎!

生:翻译疏通课文。(重点,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老师给予指导订正)

师:下面进入“二品”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知:第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生: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

师:很对!总写富春江的什么特色?课文中有四个字可以具体概括。注意具体概括。

生:是“奇山异水”。

师: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生: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生: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师:本文写景很有条理,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是什么?这需要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生:全文共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的;第二自然段先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段再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师:写了哪几方面?

生:先写水色和水深,然后写水清,再写水急。

师:很好,总结还非常简练,都是用”水怎么样“来概括,很精彩!只是有个问题,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生3:是!

生4:不是!是写水清!“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师:即使千丈深,仍然能够见到底。对吗?总起来,是写四方面:水色、水深、水清、水急。师:再读读,读出情感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带着非常新奇的神情、非常欣赏的态度,来诵读,要有点悠然,读得稍细。“争湍甚箭,猛浪若奔”,要有声有色,读得浑厚有力。

师: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典型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说?

生:①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秀丽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的清澈透明和两岸高山之连绵险峻;②这是一篇骈体文,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讲究对偶和声律;③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将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并与水流声、猿鸟鸣融为一体;④将大自然的幽静高雅和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有难度,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师: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内心感触,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作者在文中描绘如此奇景,不仅表现其对山水之美的陶醉,更在于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鄙视和热爱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来(难点,立足实际,结合写作背景,教师适度引导)

师:同学们现在能不能背诵课文呢,咱们来比一比、评一评好吗?

生:好的,来比一比!

师:还是先把它背诵下来。这是写山的,要背诵出气势来。

师: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两岸高山向上的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5:以动写静。

生6:化静为动。

师:很好。再考虑,这一段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

生:是从视觉上写的。

师:我们接下来再往下读,看看通过什么来写山。

生:是通过泉水来写山的。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读背。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无绝”。

(师生共同背诵)

师:好,停!很棒,背诵的很好,下面我们就进入“三品”环节,课堂小结,主题升华: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书卷,欣赏这篇山水美文的时候,你说否感受到自己与文中作者融为一体,置身于山水之间,睹自然之景,听自然之音,感物外之趣,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了呢?

生:……,各抒己见。(师:完善板书设计)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美好的心灵之旅,收获颇丰,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笔记录下此刻的心情,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1、背诵并默写全文;2、调动自己的积累,写一篇有关山水景物类的游记。

生:啊?好!

师:明天同一时间,再会,下课!

生:再会,不见不散!

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倡导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体的主观体验。对于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界定。初中文言文教学一般都是所选的浅易文言文,也都是经历了历史积淀的经典篇目。就本篇课文来说,它的教学情景过程的完整性把握比较合理,即通过反复朗读训练,疏通文中生字词和文章大意,感悟山水美景,提高审美情趣。从教学实录中审视,教师基本上是实现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完成了制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对文章内容的品读,可以看出教师对文章的研究和教师的基本功素质,也可以看出学生活跃的思维,课堂教学气氛轻松,不时还有幽默感。但从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的几点上看,似乎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上这样的一节文言文课,把“合作探究”和问题设置都集聚到一起,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否够用?希望以后再教授像这篇课文类似的文章时建议“课时安排”这一环节要把握适度有效。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文言文学习部分是这样规定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就给从事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部分指明了方向,以便有的放矢,有效教学。可是现实中文言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现在又失去了运用文言文适宜的环境,不少语文教师对此也存在困惑。因此怎样让文言文学习也能充满趣味性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学习

文言文的效率,应是文言文教学之重要任务。在执教《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时,我认为首先要发挥“导入”环节的有效作用,采取合理的形式,比如展示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来调动学生的积累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重视朗读的重要作用,在明确语气、正音、停顿、节奏、情感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初步感知文章,学生的个性体验、自己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便能很好生成;再次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组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博采众长、发挥各种优势资源共同质疑辩难获取新知甚至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1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理解意境,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欣赏一下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作品】 (1)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混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人士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被梁武帝免职后,他在《与顾章书》中就曾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到石门隐居的想法。所以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2.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学习朗读技巧,整体感知文意。

3.学生进行跟读练习。 4.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参照课文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精品课件】展示 检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强调。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同“返”。 (2)实词 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互相轩邈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 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3)虚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大约,表概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则: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4)词类活用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轩,高。邈,远。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任意东西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散净。 (5)一词多义 上: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 绝:①天下独绝(唯一)②猿则百叫无绝(不间断) (6)重点句子翻译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学生翻译课文。 三、课堂总结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描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先总写山奇水异;再略写异水——流势缓慢处澄澈、透明,流势湍急处惊心动魄;再详写奇山——颜色上看苍翠而生寒意,气势上看争高直指,声音上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重点: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教学突破: 1、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 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 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4、回味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1、导语: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

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简介文体和作者 (1)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 (2)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了解作者吴均)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夹岸”“泠泠”等的解释。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听配乐朗诵,在音乐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指导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 (学生讨论、总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教师小结: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水,分别表现了它的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苯。”) (学生讨论、总结二:山的奇异主要表现在树多、山高、景美三个方面。) (学生讨论、总结三: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正面

长春版语文七下《与朱元思书》word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学案 教师寄语: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的雄奇秀美!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 描绘的美景。 3、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 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 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 缥. ( )碧 急tuān___甚箭 经lún___ 世务 负势竞.( )上 泠泠. ()作响 kuī___谷忘fǎn___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 ()天 在zhòu___犹昏 互相轩.( )邈. ( ) 横kē___上bì___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天山共.色 ( ) 从. 流飘荡( ) 猛 浪若奔. ( ) 互相轩邈. ( ) 负 势竞.上( ) 经纶.. 世务( ) (2)、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 ,是 _______代_______家,字____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 3、 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 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联系——(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 二、朗读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 注意重音。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应落在" 箭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 1.(3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 .. 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2.(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 ..飘荡 (3)猛浪若奔. (4)皆生寒树 ..。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皆生寒树 ..许里B.夹岸高山 C.风烟俱净,天山 ..成韵 ..共色D.好鸟相鸣,嘤嘤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3分)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7.(3分)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阅读训练. 8.(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任意 ..东西 ②从流 ..飘荡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 ..直指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 1、关于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 净缥.()碧急tuān_ __甚箭 经lún ___ 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__上bì__ _ 学习过程: 一、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 ..:从.流飘荡: ..:俱.净.:共色 东西 ..:许.:独.绝.: 本段大意: 2、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 ..: ..:若奔 ..:碍.:急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合作探究 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 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 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1课 与朱元思书 问答题 答案

21.《与朱元思书》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中“书”指的是书信,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加以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3.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总领全篇,点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第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4.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6.第(2)段中,从侧面描写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文章第二段写富春江水,请概括其两个特点。 清澈;湍急。 8.第(2)段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文章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哪些景物? 文章写了风烟、天山、水流、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等景象。 10.第(3)段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把“水流、鸟鸣、蝉鸣、猿啼”四种声响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11.本文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1)山的“奇”: ①山的高峻、秀丽:体现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句子中。 ②山的幽静:体现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句子中。 ③山上林茂荫浓:体现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水的“异”: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_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一般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书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刻意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刻意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二)骈体文 骈体文又叫“骈偶文”,“骈文”是和古代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骈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逐渐发展起来的,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几乎占领了所有文字领域,为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因此,骈体文对唐宋及其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对律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它在语言方面有以下特色:(1)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2)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辞藻。骈体文注重形式整齐,讲究辞藻华美,注重对仗,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艺术优美感。但骈体文过分注重外在形式和技巧,内容表达受到束缚,并且晦涩难懂,这与文章的作用背道而驰,因骈体文逐渐走向末路,被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冲得七零八散,退出了文体的主舞台。 课前学习: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 1.给下列字加拼音: 缥()湍()轩()邈() 泠()嘤()鸢()戾() 窥()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观景赏物,揽胜探美 3.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 【学习难点】 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 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诵读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参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投影: 1.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质疑释疑。 2.先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组合,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三人接读,四人齐读)。过会儿开展小组比赛。 展示: 1.齐读生字词。 2.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 3.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节;然后出示朗读这一节的说明: 投影: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本小节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 学生朗读其他小节,教师点评读得是否到位,并加以指导: 第二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前两句语调较高,后两句语调轻,语速缓,读出赞叹情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语调突然高昂,“箭”“奔”重读。 第三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前两句语调平顺,语速中等;第三句语调升高,语速加快,第四句语速减慢,其中“上”字要拖音,“互相”“轩”“邈”三者后要有拖音;第五句与第三句同;第六句“千百”语速减缓,拖音,“成峰”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这六句朗读变化过程:语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前五句语速较快,一气呵成;“猿则百叫无绝”一句“猿”突然有较长的停顿,其后五字一字一顿,语速缓慢。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姓名: (第一课时) 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一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给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 ..()经纶.()嘤嘤.()鸢.()飞戾.()天窥.()谷横柯.()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奔”二字上。) 不好断句的是: 三、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字词解释:(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 ..()(4)自.富阳()(5)一百许.里() 2、语段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 ②叙事: ③抒情: 5、本段中与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字词解释:(1)水皆缥碧 ..()(2)猛浪若奔.() (3)急湍甚 ..箭()() 2、语段翻译: 3、这部分从态和态写出了水的、的特点。 4、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5、写异水这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 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 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 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 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

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 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 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 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简介: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一、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11 与朱元思书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 ______”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 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堂研讨】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 "来写; 第二自然段从和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和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的特征: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课后作业】 重点字词翻译: (1)风烟俱./净.俱:净:。(2)天山共色 ..共色:。 (3)从.流飘荡从:(4)水皆缥碧 ..缥碧: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奔: (6)负.势竞.上负:;竞:。 # (7)互相轩./邈.轩:;邈:。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 (9)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 (10)横柯.上蔽柯:;上:(11)在昼犹.昏犹:。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

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 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96543精编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 ,是__________ 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 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新语文11《与朱元思书》精品导学案(含答案)(有答案)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 一:回顾所学诗文,找出几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 韵yùn 柯kē飘piāo荡轩 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缥piǎo 碧横héng 柯kē窥kui 鸢yuān 和hè鸣戾lì天急湍tuān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理解课文 一、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二、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写景: 叙事: 抒情: 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