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备考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备考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备考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备考

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第一节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

课程目标(三维)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

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课程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

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㈡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

2.水与常见的溶液;

3.金属与金属矿物;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示㈣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3.质量守恒定律

㈤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3.化学物质与健康;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

教科书编写理念:1.坚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2.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

3.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

4.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

5.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7.体现化学课程的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特点

8.习题类型多样化,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

9.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教科书编排特点:1.内容选取落实《课程标准》突显五大主题

2.外显三维目标

3.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认知、现有知识

教科书知识呈现形式:1.栏目设置多样化,增强互动性

2.图文结合,增强可读性

3.分层概括,增强系统性

4.特色习题,保证全面性

第三章初中化学教学知识

第一节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化学教学活动理念:

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

2.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3.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其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转移

4.贴近学生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化学教学原则:1.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原则 2.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3.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原则

化学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知道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陶冶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启发法、探究法

讲授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很好发挥

观察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化学实验或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本模型挂图等,或采用一些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表自己见解,逐步调整自己观点最终获得对问题的整体理解

练习法: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方法。

启发法:结合教师的讲授,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性活动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积极主动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

和组织、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等环节

2.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

3.作业布置与反馈;

4.课外活动;

5.化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第二节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可以分为7类:有关物质组成的概念、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有关物质变化的概念、有关化学量的概念、有关化学用语的概念和有关化学实验的感念

初中阶段涉及的化学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结构理论、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溶液理论和电化学基础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通常有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两种:

归纳模式:感知事实-归纳总结-进行验证-联系整合-实践运用

演绎模式:激活已知-演绎推理-进行验证-联系整合-实践运用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

1.遵循认识规律,运用直观手段

2.加强联系对比,注意分段要求

3.注意逻辑推理,重视科学论证

4.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运用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的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常用的教学模式:感知事实-加工理解-系统总结-联系整合-实践运用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形象思维

2.充分发挥基础理论指导作用,掌握基本规律

3.抓住典型物质达到触类旁通

4.抓住性质主线,紧密联系实际

5.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节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观察记录-分析结论-反思评价

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

1.增进对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理解,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识

①识到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②意识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

这些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这八个要素并不都是一定存在的,呈现顺序也不是固定的)

2.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①习基本的实验技能:a.能进行药品的取用 b.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 C.加热 D.选择药

品和仪器并安全操作 E.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F.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G.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H.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②在探究中初步学习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

3.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主题不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按照实验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不同分为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

按照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按照实验内容质和量的关系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初中阶段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探究实验为主

第二部分化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化学教学设计技能

第一节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主要解决课程教学总体规划,制定课程教学蓝图和宏观方法

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是对一学段教学工作的阶段性规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是对一个内容单元教学工作进行局部规划

4.课时教学设计:是在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设计的形式:纲要式、表格式、图解式

第二节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化学教材分析:

㈠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1.识别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角度大致可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类型

2.理清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要点

3.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4.理解教材内容编排特点与呈现方式

㈡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1.确定重点: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的思想方法等。核心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核心技能包括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用语书写技能以及化学计算技能,核心思想方法包括微粒观、运动观等

2.分析难点

二.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分析、学生潜在状态分析两部分

三.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

㈠教学目标的构成(三维):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本质观㈡化学教学目标分类:1.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陈述

2.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㈢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陈述

化学教学目标一般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ABCD法,即主体、行为、条件和程度

行为表述是否合适决定了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准确,在表述行为时,一定要注意:行为动词要准确、行为对象不具体、行为动词不可行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理解——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应用——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技能型学习目标:模仿——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体验性学习目标:

经历水平——经历、体验、感受

反应水平——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领悟水平——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

四.化学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㈠制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1.教材和课程标准(教材分析)

2.学生实际(学情分析)

㈡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原则

1.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准绳,合法实施

2.以学生实际为参数,合情处理

3.以知识结构为网络,合理系统

4.以知识迁移为目的,适时转化

五.化学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情境和情感活动过程的设计

2.教学内容的设计

3.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巩固应用环节通常通过练习进行

六.化学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的功能:1.导向功能

2.时效功能

3.激励功能

4.发展功能

5.评价功能

2.作业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2.分类设计原则

3.阶梯性递进原则

3.作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基本作业设计: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的作业设计、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作业设计

2.反思作业设计: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本质观理解为目标的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㈠板书的作用于设计要求

化学板书的设计主要包括板书内容设计、板书形式设计和板书布局设计

㈡板书内容设计:1.课题名称 2.授课提纲 3.教学重点、难点 4.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㈢板书形式设计,常用的有:提纲式、图表式、运演思路式和综合式

1.提纲式:条理清楚,能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多用于体现教学的内容和结构。

2.图表式:可以把物质变化过程和事物间的关系生动、直观、简明的表达出来

3.运演思路式:能清晰鲜明的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便于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掌握比较复杂的内容

4.综合式:达到全面系统的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㈣板书布局设计

八.教学媒体设计

第三部分化学教学实施

第一章初中生化学学习

第一节初中生化学学习概述

一.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1.好奇心强

2.模仿性好

3.自尊心强

4.可塑性强

5.自控能力差

二.初中化学学科特点

1.启蒙性和基础性

2.以实验为基础

3.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4.以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

5.以学生认知规律为顺序

6.独有的化学用语

三.化学学习方法

1.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外部的操作活动方法和内部的心智活动方法

外部操作方法主要指阅读、听课、观察、笔记、联系、表达、实验等方法

内部心智活动方法主要包括抽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和符号思维方法

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抽象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和反证等

化学学习的形象思维方法一般机制是:观察-意象-联想-想象+模型+模仿或模拟

化学符号思维方法是指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化学符号来表示严格定义的化学事物的科学概念、表示化学事物之间特定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的过程

2.化学学习的综合方法: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四.影响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1.学习动机

2.学习准备

3.学习策略

第二节创设化学学习情境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

教学情境既是事件,同时又是问题,但不是知识内容本身

二.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的常用方法

1.利用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2.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情境

3.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情境

4.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5.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三.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作用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第二章化学教学实施基本技能

第一节化学课堂导入技能

一.化学课堂导入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一)化学课堂导入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是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载体,是知识的生长点

2.建立认知冲突,产生成就动机

3.实行目标教学,产生任务动机

4.衔接新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化学课堂导入的类型

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化学史导入等六种基本类型

1.社会导入: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知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这是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最常见方法。

2.实验导入:是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

(三)化学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原则:a.知识的科学性 b.方法的科学性

2.相关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适度性原则:一般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二.化学课堂导入案例

导入环节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开展学习

第二节化学课堂提问技能

一.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一)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

1.探查已知,评价新知

2.激活思维,建构知识

3.质疑反思,提升能力:通过问题培养三方面技能,a.交流、质疑能力 b.反思能力 c.提出问题能力

(二)化学课堂提问的基本类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三)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基于知识间内在联系与教学目标设置问题

2.基于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

3.设置开放性问题

4.清晰准确的表达问题

5.留出思考时间给学生

6.设计促使所有学生参与的问题回答模式

7.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8.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适当、科学的反馈

二.化学课堂提问技能及其反思

(一)化学课堂提问技能

1.优质问题设计技能:优质问题的界定:符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清晰、准确陈述的问题

优质问题设计要达到四个理解: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程目标,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层次,理解如何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达到问题所需要的认知水平。

具体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梯度、角度等

2.问题情境创设技能

⑴用现实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⑵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⑶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

情境

3.问题回答模式设计技能

同伴分享、集思广益、观点展示、讨论、一词总结(见书149)

4.提供反馈,促进对话技能

5.培养学生提问技能:

⑴建立问题卡片

⑵环提问或编制章节测试卷

⑶励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提问,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

(二)化学课堂提问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反思

1.课堂提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启示

⑴教师提很多问题,但是没有给学生思考空间

⑵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所有的问题回答中

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在叫学生回答之前,等待的时间不足1S

⑷师经常在没有探究的情况下接受学生不正确的答案并经常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优质课堂提问的达成是一个漫长的旅程,阻碍优质课堂提问实践的障碍通常为课程内容、时间限制、习惯或传统、教师的惰性等因素

2.课堂提问技能反思性问题

反思性问题1:提示与有效提问相关联的提问行为:分辨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内容、选择认知水平、考虑词法和句法、对相关理念进行反思

反思性问题2: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回答的提问行为:介绍反应模式、提出问题、选择回答者、对相关理念的反思

反思性问题3: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有效的回应:提供合适的反馈、对正确答案的扩展和应用、引出学生的反应和问题

反思性问题4:激发学生的提问:教授学生怎样提出好的问题、鼓励学生在需要帮助来理解的内容的时候提出问题

第三节化学课堂组织技能

一.化学课堂组织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一)化学课堂组织概述:课堂组织技能包括分组(年级、班、小组)技术、组织教授的技术和组织学习的技术

(二)化学课堂组织的功能 1.能够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能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化学课堂组织的基本类型

1.传统的秧田式

2.小组合作式:一般是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是目前使用的较多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也是专家推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信息交流的渠道也由以往的教师和学生单向信息流改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信息流。

3.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优点是留出的空间大,可以开展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教学活动

4.杜郎口模式

(四)化学课堂组织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

2.正确应用教材

3.选择课型和教学方法

4.发挥教学的集体性和每个学生的独立性

5.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6.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十法:a.目光注视法 b.情绪感染法 c.趣味激励法 d目标指引法 e.疑问法 f.停顿吸引法 g.激励法 h.板演法 i.语言表达法 j.暗示法

二.化学课堂组织案例

1.从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

在学习“认识化学元素”时,可用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图表来设置教学情境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

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或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2.从化学试验中提取情境素材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教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

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气中把两根玻璃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取三支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做比较,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三支试管内所得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通过创设下列一组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

情境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

情境二: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的照片

情境三:鱼在水中安稳的咂嘴、游动

情境四:鱼塘或鱼缸正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

情境五:木炭、硫、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3.从社会实际中提取情境素材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境

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寻找素材 4.从历史中寻找情境素材

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

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

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5.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组织教学

第四节化学课堂小结技能

一.化学课堂小结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一)化学课堂小结的功能:

1.概括总结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冶情励志,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4.做好铺垫承前启后

5.总结实验探究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6.复习检查和运用所学新知识

(二)化学课堂小结的类型及要求

1.化学课堂小结的类型:

按照教学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课堂小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归纳总结法、实验激趣法、设疑探究法、类比区别法、巩固练习法、收集、整理信息法、多媒体整合法

2.化学课堂小结要求:成功的课堂小结应该具备以下要求:目的性、重点性、针对性、结构性、灵活性

二.化学课堂小结案例

(一)化学基本概念的课堂小结,可以采用多媒体整合法和类比区别法、归纳总结法等。(二)化学基本理论课堂小结,各课堂小结方法都可以使用

(三)元素化合物课堂小结

(四)化学实验课堂小结

第五节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技能

一.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一)探究教学的含义

(二)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

1.探究教学的能动性:探究是一种能动的过程

2.探究教学的实践性:探究的实践性具体表现为它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

3.探究教学的科学性

4.探究教学的引导性:探究要求师生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

5.探究教学的开放型:

探究教学应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系统

(三)探究教学的功能

探究教学的实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四)探究教学的类型:

1.按照探究的任务和问题的性质分为: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究、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的探究

2.按照探究的环节分为:完整的探究、局部的探究(探究环节可多可少)

3.按照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分为:自主探究、指导探究

4.按照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分为:概念理论型、元素化合物型、策略技能型、综合性

5.探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6.按照探究开展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分为: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单课时、连堂课的探究及单元的探究等

7.按照学生进行探究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体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

(五)探究教学的要求

1.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探究动力

2.提供活动时空,优化探究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活动时空是课堂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提供探究材料

②确定探究形式:a.学生独立探究 b.小组合作探究

③选择探究方法:a.操作引探,活动程序为:问题-操作-发现-结论

b.猜想验证,活动程序为:问题-猜想-论证-结论-评估与交流

c.观察归纳,活动程序为:实验-观察-归纳-验证

d类比联想,活动程序为:提供旧知-联想迁移-验证结论

3.经常评价反思,感受探究活力:①小组评价②自我反思

(六)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

2.在具体实施探究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几个片面的认识:

①所有教学内容都使用探究式教学

②探究教学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③分组讨论、实验就是探究

二.化学课堂探究

第六节化学课堂调控技能

一.教学调控的类型

1.教学内容调控:设计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在数量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选择

2.教学方法调控:①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②注重学生参与

3.课堂环境调控:分为课堂物理环境调控和心理环境调控,课堂心理环境可分为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心理气氛两类

4.时间调控:包括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节奏、速度等。课堂教学的时间可分为分配时间、专注时间与学科学习时间。这三种时间依次递减,分配时间属于具体分配的课堂时间,是最长的;除去教师组织教学后剩下的是专注时间;学科学习时间最短,它是学生真正进行学习的时间。教师应尽量减少组织教学的时间,同时把握最佳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情绪、气氛调控

6.兴趣调控

7.注意调控

8.语言调控

9.反馈调控 10教学机智调控

二.教学调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积极主动

2.及时准确

3.方法得当

4.教书育人

5.学生的自我调控

第七节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一.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类型和原则

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媒体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与重整、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发、教学评价方法的跟进等。所以制作课件、利用课件教学只是其中一部分。

(一)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功能

1.运用微观模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2.使用实验录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难以操作演示的、不适合课堂实验的、需要重复演示)计算机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可视性强、可放大、可观察等优点

3.综合信息网络,创新教学模式

4.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类型

1.基于化学学科本质的微观理解的多媒体动画运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2.基于化学学科特征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丰富化学课堂教学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或积件应用

4.运用信息网络进行课前教学资源的收集

5.运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交互式教学

(三)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1.理论指导实践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以人为本原则

4.交互性原则

(四)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1.模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

2.微观动画模拟不是真实如此:“以上动画是对...的微观模拟过程”,而不能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到”或是“通过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知道”

3.多媒体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

二.常见的中学化学教学应用软件

有动画制作软件、化学实验制作软件、化学结构式编辑软件、化学文章编辑软件等

第三章化学教学实施策略(单选和案例分析)

第一节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策略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以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活动;

以主题知识的获取作为核心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

根据实施条件设计不同的探究活动;

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

(一)以问题情景驱动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时探究活动的开端,找到问题的结论是探究活动的目标。

探究教学的问题情景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根据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直接提出学科教学问题,其问题情景实际上是上下文的学科内容。

二是给出与研究问题或对象相关的社会或生活情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教学问题

三是设计能贯穿一节课始终的问题情景,将教科书主题内容的学习镶嵌到任务完成之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化学知识,也就是在生活或社会的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

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无所谓好与差。但单纯就前节所述探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现程度来说,第三类问题情景优于第二类问题情景,第二类问题情景优于第一类问题情景。

(二)以主体知识的获取作为核心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

(三)根据实施条件设计不同的探究活动

(四)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

学生探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方式主要有: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习档案评价、纸笔测试评价1.纸笔测试

一是题目内容以核心知识的应用为基础,给日常的教与学以正确的引导

二是题目的背景素材对全体学生来说应是新颖的

三是要选择最能表现学生探究能力的环节进行设问

2.活动表现评价

3.建立学习档案

二.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二节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观念建构教学策略

(一)观念建构教学的基本策略

1.只有脱俗知心才有脱俗之行

2.让教学充满历史感

3.让教学充满原创力

4.实施整体教学

5.创建新的课堂文化:①充分发展想象

②鼓励多角度、反方向看问题

③创造机会让学生形成直觉和灵感

6.观念建构的教学是活动教学

7.精简教学内容

(二)观念建构教学的操作策略

1.备课中如何将观念与具体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

①备课做到纲举目张

②教师做一个认识论者

③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④单元备课的程序:一中心五环节:

一中心为识别出统领该单元内容的核心观念,作为思维过程的固定点

五环节为:a.分解核心观念成为一些思想性的基本理解 b.把基本理解进一步外显化 c.基本概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外语教学主要流派:

学习策略 简答题: 一.简述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简述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不仅看学习,整体素质也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基本出发点 2)改变教学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 3)能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 4)开放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合作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提高素质。 5)终身学习 语音教学

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选修,加强选修课的指导 1)提供多样化选择,发展个性 2)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充分调查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需求3)教学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地方特色、跨文化特性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自主学习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明确目的 2)真实意义 3)涉及接收、处理、传递等过程 4)过程中使用英语 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任务结束有具体成果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 2.探究活动 3.合作学习 4.即兴发言与讨论 5.反思活动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简答题 1、新课程(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①实现课程功能的 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②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

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 2、化学学科发展特征: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 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经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 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人。比 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 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 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 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能够看出,每一 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 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 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知识的 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 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经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 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 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 经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4、先行组织者教学意义:①经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效地帮 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 生有意义的学习。②教师选用不同的适合本节课的“先行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第一节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课程目标(三维)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 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评 价方式。 课程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 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 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㈡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 2.水与常见的溶液; 3.金属与金属矿物;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示㈣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3.质量守恒定律 ㈤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3.化学物质与健康;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 教科书编写理念:1.坚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教师资格笔试马上就要来,以下结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大纲要求,梳理如下的重点考查内容,期望对学员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分为初中、高中两个阶段,但都需要考查《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在《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的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考试目标中,做出了如下要求:“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初中阶段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分析历年的笔试试卷发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真题,

都非常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课程准确内容的考查,主要通过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进行考查,因此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进行简要分析。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在这一建议中,需要考生明确的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既要求学生能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又要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认同化学等科学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学习,发展自己。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需要做到: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且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及明调整,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2.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在这一建议中,需要考生明确的是,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在教学中,可采用的探究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为,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实验也是重要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 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真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生成途径

2019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一、分析教师 1.教师行为角度: (1)提问:有效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我们考察案例中教师提问是否体现提问技能,提问是否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有效性原则:课堂中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热烈场面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然而学生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表现为:提问目标不明确,问题零碎而不具体,教师提问用语不准、意思不明。 启发性原则:问题具有启发性是对提问的基本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启发的重要性,比如常见的“灌输式”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或者提问后学生不假思索的将答案脱口而出,又或者出现课堂冷场,问而不答,启而不发,都是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2)评价方面:反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违背教学评价原则,在这里主要常见的是激励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具有鼓励,激励的性质,引导学生更加自信的学习,而不是打击教育。针对这一点常见的错误行为是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严厉苛责,或者批评其不认真等。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反馈性原则: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适当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一轮的思考,而不是只说“对”“错”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忽略了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中是否出现教学内容的错误,例如将所讲授的知识点讲错,这一点通常要求考试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上是否突出对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角色的把握 在教学片段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地位。教师是否关注主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推荐文档

简答题 1、新课程(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②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 2、化学学科发展特征: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 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人。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 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4、先行组织者教学意义:①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 学生有意义的学习。②教师选用不同的适合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提高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切实帮助学生学习。③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创设、捕捉、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之达到融会贯通,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5、三重表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学习中,必须从宏观、微观和符号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认知。采用 三重表征认知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微观与宏观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同时,符号作为中介,有效地增进了学习者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理解。 6、概念形成五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概念教学策略①加强教 学的直观形象性,促使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有关概念;②善于解剖概念,把握概念内涵外延;③要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④注意概念的系统化;⑤及时消除迷思概念的干扰⑥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7、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8、单向讲授法与交互式教学方法特点及转变方法:(1)单向讲授法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点: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点: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 导语: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向我们缓缓走来,复习却刻不容缓,各位考生们都准备好了吗?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全新升级,快跟着一起高效备考,赢在起跑线,通过不再是梦。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

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 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 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完整版

1. 1)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B.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2.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B.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1.,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