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来生物入侵考试

外来生物入侵考试

外来生物入侵考试
外来生物入侵考试

1、外来入侵生物具有哪些特点?

(1)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多种环境、气候下生长。如飞机草,在田间地头、水沟边、草场、山坡、林地、干旱贫瘠的荒坡地,甚至墙头和石缝里都能生长,适应性很强。

(2)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种群密度高。薇甘菊茎上的一个节在夏季每天能伸长20厘米,而一个节每年能萌发出155个节,一年的合计生长速度可达1000多米。

(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外来入侵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性,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松材线虫等能通过运输的木材、木制包装甚至船上的木制部分进行传播扩散。少花蒺藜草带刺的种子能够轻易地附着在牲畜、人体、农机、车辆上四处扩散。

(4)对干旱、污染等不利条件抵抗能力强。如水葫芦能够在重金属严重超标、严重富营养化的污水中生存。

(5)外来入侵生物比本地生物具有更大的遗传变异性,在入侵地可能通过自身变异或与当地物种杂交,获得更强的生长、繁殖、扩散能力,在与其他生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2、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有哪一些?

(一)人工防治方法

1、挖白蛾虫蛹济南地区一年三代,在虫蛹未变成成虫前,组织人工挖蛹,同时由专业林业部门根据所辖区域疫情,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

2、摘卵块美国白蛾蛾卵多分布在树冠中下部外围叶片背面。5月中旬至5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3、剪除网幕6月上旬至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利用美国白蛾1-4龄幼虫群集于网幕内取食的习性,组织人员每隔2-3天仔细查找,发现网幕及时剪除并销毁。

(二)物理防治方法。在美国白蛾发生较重的地段,安装诱捕电击蛾灯、佳多频振式黑光灯和昆虫诱捕器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方法

1、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预蛹初期,按照1头白蛾蛹放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可以保护其它天敌,可以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发生的效果。

2、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当虫株率低于5%时,在美国白蛾成虫期,按50米距离和2.5米或3.5米高度,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美国白蛾雄蛾。

3、利用Bt进行防治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细菌类生物农药绿

Bt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四)药剂防治方法。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始见期至高峰期,即在幼虫3龄以前,应用24%米满胶悬剂30-50ppm倍液,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00倍液: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2.5%三苦素水剂10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

1000-1500倍液、绿灵800-1000倍液等植物性杀虫剂;对各龄幼虫也可以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

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对发生树木及其周围50米范围内所有植物、地面进行立体式周到、细致喷洒药防治。

3、掌握衡量生态安全的最终标准。

生态安全是指某个生态系统或者某生态区域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在遭受外界干扰情况下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如果一定要强求一个最终标准,那就是生态系统正向演替,没有崩溃或者临近崩溃的趋势。

4、理解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类各方面的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产生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1摧毁生态系统,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性

3.1.2危害生物多样性

3.1.3影响遗传多样性,改变本土群落基因库结构

3.2 外来有害生物对经济的影响

3.2.1危害农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2.2 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2.3阻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

3.2.4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毒莴苣和马缨丹等植物均有毒,人类尤其是小孩误食会引起中毒。豚草产生的花粉能够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红火蚁叮咬人体可引起严重的反应,在国外甚至有叮咬人致死的案例。福寿螺能够传播广州管圆线虫,引起人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等多种疾病。

(2)对社会活动的影响。一些入侵植物(如水葫芦等)大量繁殖,覆盖河道、湖泊,影响农田排灌、水上交通和旅游业。刺萼龙葵全株布满长而坚硬的刺,对人们出行、放牧、农事操作造成了很多不便。红火蚁入侵危害,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

5、熟悉各种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1,草胡椒危害:繁殖能力极强,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2.小叶冷水花危害:排挤本土的石生和附生草本植物,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3.土荆芥危害:种含有毒的挥发油,对其他植物产生化感作用。同时还是常见的花粉过敏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杂配藜危害:在农田中与作物竞争水源,降低产量;幼苗可做家畜饲料,但大量食用会引起猪羊等硝酸盐中毒。

5.空心莲子草危害:堵塞航道,在农田危害作物,使产量受损,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6.刺花莲子草危害:蔓延很快。花被片顶端变成刺扎人。

7.水葫芦危害:繁殖速度极快,造成河道、水库、排灌站等堵塞,饮用水源被污染,影响航道运输等,严重影响农业正常生产和水利排灌。

6、知道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是哪一些。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共公布了16

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7、知道外来物种、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概念的定义。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

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指生存与发展的不良风险最小以及不受威胁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8、掌握美国白蛾、红火蚁、水葫芦、莲草直胸跳甲、紫茎泽兰、互花米草、薇

甘菊等外来基本信息。

美国白蛾属外来有害生物,原产北美地区,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美洲。他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食性杂,觅食能力强,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水葫芦是一种浮水植物。根生于节上,根系发达,靠毛根吸收养分,根茎分蘖下一代。生于河水、池塘、池沼、水田或小溪流中,繁殖能力很强,喜高温湿润的气候,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莲草直胸跳甲是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Alticinae),其食性专一,繁殖力强,是世界恶性杂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治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控草效果显著的一种天敌昆虫,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

紫茎泽兰(Crofton Weed),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界里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

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虽然互花米草在海岸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全球的海滨湿地土著物种,所以许多国家正在将其作为入侵植物实施大范围的控制计划。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9、掌握外来生物的入侵途径及过程。

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从生物入侵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总体上可以分为5类。

(一)自然入侵。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可以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或繁殖体靠鸟类和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扩散。例如,紫茎泽兰、飞机草,虽主要通过交通工具的携带而从中越、中缅边境扩散入我国的,但风和水流也是其自然扩散的原因之一。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的;而动物则依靠自身的能动性(个体迁移、迁飞、成虫的飞翔)以及气流、水流等自然力量而扩展分布区域,如环颈鸽、美洲斑潜蝇、麝鼠等。

(二)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依赖于人类的运输。例如,船只携带、海洋垃圾、随进口农产品或货物带入等,如假高粱。

(三)人类无意间带入。在人类改变了的环境中传播并扩展分布区域。如人们在农田、林场工作的时候,交通工具、工作工具、鞋底的泥土、运输的苗木等都可以带入外来物种。例如,小叶冷水花、草胡椒等物种常随带土苗木传播。

(四)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释放。主要是指那些从栽培植物和种植园中逃逸出来后,逸生的种类。如养麦、南苜蓿、圆叶牵牛、多花黑麦草、海州常山等。

(五)人为有意的引入。中国从国外或外地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种植、养殖单位几乎都在从国外或外地引种,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效益、观赏和环保为目的的,但是也有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如作为饲料引进的来自南美的凤眼莲,已对我国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从欧美等地引进的大米草原本为了保护沿海滩涂,近年却在沿海地区疯狂扩散,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有意引入的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①作为牧草和饲料引进而造成入侵,如喜旱莲子草凤眼连等;②作为观赏物种,如荆豆、加拿大一枝黄花、圆叶牵牛等;③作为药用植物,如垂序商陆④作为改善环境植物,如互花米草、地毯草等。

从以上5类入侵途径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生物入侵是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因而生物入侵完全可以看成是人类所造成的全球变化之一。

外来物种的入侵过程。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①侵入是指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达一个新境;②定居是指生物到达入侵地后,经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③适应是指入侵生物已繁殖了几代,由于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所以种群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④扩展是指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生活于新的生态系统、种群已经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并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该物种就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暴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入侵生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通过以上4个阶段。但并不是每个物种都必须完成这4个阶段,如豚草的和三裂叶豚草的侵入某一地区成为优势种群,大约经历3个阶段:①入侵阶段,通常呈单株散生或是成小丛;②定居阶段,通常是呈小班块或呈大斑块分布,许多干扰生境还没有被占据;③稳定阶段,通常呈大群分布,几乎占据了当地所有适于豚草生长的干扰生境。研究入侵成功物种的特点和影响这些物种入侵的因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0、何谓生态系统健康?

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目前尚无普遍认同的定义。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案例出发进行了定义。CONSTANZA认为健康的生态系统稳定而且可持续,具有活力,能维持其组织且保持自我运作能力,对外界压力有一定弹性。SCHAEFFER等认为当生态系统的功能阈限没有超过时,生态系统是健康的,这里的阈限定义为“当超过后可使危及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的不利因素增加的任何条件,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KARR等认为,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潜能能够得到实现,条件稳定,受干扰时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这样的生态系统就是健康的。HA WORTH等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可以从系统功能和系统目标2个方面来理解: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弹性、有效性以及使生境群落保持活力的必要性。RAPPORT等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没有病痛反映、稳定且可持续发展,即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推移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及自主性,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没有受到损伤,关键生态成分保留下来(如野生动物、土壤和微生物区系),系统对自然干扰的长期效应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系统能够维持自身的组织结构长期稳定,并具有自我运作能力。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在生态学意义上是健康的,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能维持健康的人类群体。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将生态系统健康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的预防性的、诊断性的和预兆的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各种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方法。

2 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

干扰和胁迫是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外界因素作用下,生态系统对于扰的反应过程有3个阶段,开始时为初期反应,随后是抵抗阶段,最后是恢复阶段。生态系统对胁迫的反应结果有4种,一是消亡,二是退化(演替偏离轨道),三是恢复(即恢复到原状态及其相似状态),四是进入新的状态。干扰导致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特征超出其正常波动范围的因子。干扰体系包括干扰类型、频率、强度及时间等。各种生态系统对逆境的胁迫反映不同,同样的生态系统内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对胁迫的反应也不一致。生态系统在胁迫情况下会在能量、物质循环、群落结构和一般系统水平上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在受到压力胁迫情况下会产生健康风险,然而并非所有胁迫都影响生态系统的生存力和可持续性,实际上许多生态系统依靠某种胁迫而维持,这些胁迫已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可称为正向胁迫,但在更一般的意义上,胁迫常指给生态系统造成负面效应的逆向胁迫。胁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同一因子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和强度也并不相同。如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其健康的主要胁迫因子有如下几个方面:农药等环境污染化合物,生物技术,生态入侵,不恰当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其他如一些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对水生生态系统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的排放、非点源污染、过度捕捞、围湖造田、水土流失、外来种的入侵、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恢复力(干扰后回到先前状态速度)和抵抗力(系统避免被取代的能力),MACARCHUR提出群落复杂性导致稳定性,但MA Y通过数学模型模拟表明,随着复杂性的增加生态系统趋于降低稳定性。目前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复杂性是否有关及其关系如何尚有争论。一般地讲,稳定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但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一定是稳定的;干扰作用于稳定的生态系统或健康的系统,会导致不稳定或不健康,在一定强度范围下,干扰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不健康,但仍是稳定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是未受到干扰的生态系统,但稳定的生态系统可能受到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包含在生态系统健康标准中,而且干扰与这两个指标紧密相关。

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3.1 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

为了对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做出准确的评价,必须根据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来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围绕这个标准派生出各种健康状态。绝对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不存在,健康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它表示生态系统所处的状态。任海等总结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人减少、对邻近生态系统的影

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涵盖了生物物理、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一定的时间、空间等范畴。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最重要的是活力、恢复力、组织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等几个方面。

然而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共有的标准,因此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困难的主题,而且评判某个状态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利益。

3.2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评价方法仅仅着眼于物理化学参数或生物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作为一门交叉科学的实践,不仅包括系统综合水平、群落水平、种群及个体水平等多尺度的生态指标来体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还兼收了物理、化学方面的指标;以及社会经济、人类健康指标,反映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评价生态系统健康需要基于功能过程来确定指标,特别是评价其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包括其完整性、适应性和效率。SCHAEFFER等首次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度量问题。王小艺等认为可以从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的诊断、生态系统的缓冲力和持续性评估、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除了需要对其小尺度生态过程进行研究监测外,从景观尺度进行环境质量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等宏观技术手段与地面研究紧密配合,通过景观结构变化了解其功能过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最佳途径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

3.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选择

指标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持续发展状态和过程信息的工具,指标设计和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深深植根于生物学和生态学,并与保护生物学、生态环境监测和景观生态学等领域密切相关,也与可持续发展有关。上述学科提供了用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大多数参数,并且主要聚焦于生态学和生物物理的整体性。

HANNON提出生态系统总产量(G E P ),作为生态指标,被用于监测潮汐湿地生态系统健康。RAPPORT等考察了一些压力和它们的症状,并且给了生态系统压力的5个指标:营养池,初级生产力,尺度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系统恢复力

COSTANZA提出了整个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

HI= V× 0 × R

式中:V一系统活力,是测量系统活动、新陈代谢或初级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0一系统组织指数,系统组织的相对程度,用0~1的数值表示,它包括组织多样性和连接性;R一恢复力指标,系统恢复力的相对程度,用0~1的数值表示。

然而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很难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态不同,且同一生态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特点也不同,需要由不同的指标来监测。不同系统、同一系统不同的时间段上要求使用的指标也不一样,这就使得一致性的指标体系更加难以确定。但是一般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指标:主要是包括生态系统的环境指标,如水质、大气质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生态学指标: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命周期、生物多样性、有毒物质的循环与隔离、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食物链、初级生产力、恢复力、抵抗力、群落结构、稳定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类健康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公众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观念以及政府管理决策等。也可以从2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一是生态系统内部指,包括生态毒理、流行病学和生态系统医学;二是生态系统外部指标,例如,用社会经济指标和结构功能指标来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等。总之,以生态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综合运用不同尺度信息的指标体系是未来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

3.4 生态系统健康的恢复行动

对某类生态系统,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诊断出其已经开始退化或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下一步的工作是怎样去恢复该类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生态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智力和行动上的支持。生态恢复的流程概括如下:(1)首先要明确被恢复对象的性质,确定系统边界;(2)对受损症状进行诊断分析;(3)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恢复目标;(4)对生态健康恢复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技术可行性分析;(5)提出恢复规划和具体方案;(6)实施方案并进行长期定位观测,获取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系统健康恢复模式。

4 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管理的关系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管理的目标。生态系统健康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技术支撑和管理方式,生态系统健康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环境管理所面临难题,良好的环境管理措施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保证。因此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在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原理、层级性原、创造性原理、有限性原理、多样性原理以及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理等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

5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面临的挑战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刚刚兴起,有相当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1)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的不可确定性,很难确定生态系统在何种状态下没有干扰、健康;(2)生态系统健康要求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但对各种时间、空间和异质性的生态系统而言实在太难,尤其是人类影响与自然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何不同难以确定,生态系统改变到何种程度其为人类服务的功能仍然能够维持?(3)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生态系统健康是否可以概括为一些简单而且容易测定的具体指标,以便为生态学家和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参考点来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受害程度以及生态系统对胁迫的反应;(4)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一个产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很难判断哪是演替过程中的症状,哪些是干扰或不健康的症状;(5)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化解外来胁迫的能力,但对这种能力很难测定其在生态系统健康中的角色如何?(6)生态系统健康的时间尺度以及能够持续的时间;(7)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的策略是什么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自百度文库)

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是指生态系统没有病患反应, 稳定且

可持续发展, 即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及自主

性, 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生态系统没有病患反应, 稳定且可持续发展,

即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及自主性, 在外界胁

迫下容易恢复。(来自百度百科)

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是指生态系统没有病患反应, 稳定且

可持续发展, 即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及自主

性, 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生态系统没有病患反应, 稳定且可持续发展,

即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及自主性, 在外界胁

迫下容易恢复。

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论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摘要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从甲地携入到乙地后,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等。 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千万年来的进化与演替,在原产地建立与环境和其他物种相适应的生物圈,构筑一个比较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界中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限制。近百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人类的作用使这些自然屏障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形成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环境途径危害对策 ●内容 (一)生物入侵的方式 自然界中存在生物入侵,但这种过程是相当缓慢,而在人类的作用下,使得一个要经过上千年才可能发生的入侵在一天之内完成。对外来物种入侵模式的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引种、无意识引种和自然入侵三种途径来实现入侵的。 (1)自然入侵:指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以及鸟类等动物传播杂草种子等,是自然入侵的主要途径。如薇甘菊可能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的。 (2)无意引种: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或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一是随人类交通工具进入: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使这些地方成为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二是船只携带:远洋货轮空载离岸时,需要灌注“压舱水”,异地装载时须排放“压舱水”,一灌一排,大量的生物随“压舱水”移居异地,由此引发海水污染和生物入侵。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相互传播。三是海洋垃圾:人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越来越多,吸附在废弃垃圾上的漂浮海洋生物顺洋流向世界各地进犯,对入侵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如海洋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四是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许多外来入侵种是随引进的其他物种掺杂携入的。如大量杂草种子是随粮食进口而来,毒麦传入我国就是随小麦引种带入的,一些林业害虫是随木质包装材料而来。如2000年我国海关多次从美国、日本等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从莫桑比克红檀木中截获双棘长蠹。五是随旅游者带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跨国旅游不断增加,通过旅游者异地携带的活体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可能携带有危险的外来入侵种。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此外,也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的,如北美车前。 (3)有意引种: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引进新物种或品种,使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我国是一个深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是一个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引种历史悠久,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诉述,展望未来对抗入侵生物。 关键词:现状危害对策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生境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濒危以至丧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既能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遭受了外来 害生物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每年可达1 198176亿元。 一、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1.1种类增加,批次增加 截至2004年,我国的外来人侵物种有283 种, 其中动物76 种, 植物188种, 微 生物19种。在林业行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形势也十分严峻。2003 年全国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外来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34种,其中害虫 23种,病原微生物类5种,有害植物6种。在28种从国外(或境外) 1980年以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中,有10种是21世纪以来传入的。 1.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大 我国每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1 067万hm2 左右, 外来入侵的约280万hm2 , 占26%; 1980年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发生220多万hm2 , 约占外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面 积的80%。此外,外来有害植物中的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553万多hm2。 1.3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分 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不仅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更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松材线虫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发现以来, 已累计致死松树5 000多万株, 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以及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已经发生了疫情;紫茎泽兰生长的地方,其他杂草很难生存,树木生 长也受影响,家畜误食后会致死。[2] 1.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态势加剧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

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 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 外来入侵物种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微生物23种<柏成寿,2004)。 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 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外来生物物种在我国的扩散具有加快蔓延的趋势。 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此次调查查明了28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地位、起源、一如路径、生态和经济影响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入侵物种中,一半以上市陆生植物;其次是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水生植物位居第五。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来自美洲的有178次,占总频次的55.1%<原产地总频次为323);来源于欧洲的有70次,占总频次的21.7%;来自亚洲的有32次,占总频次的9.9%;来自非洲的有26次,占总频次的8.1%;来源于大洋洲的有2次,占总频次的0.6%。这些因外来入侵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及其对检疫决策的影响 摘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RA)是捡疫措施科学化、国际化的基末前提。本文 概述了PRA对检疫决策的各种影响及作用,对其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指出,我国PRA工作尚需进一步努力开展和完善。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决策;风险分析启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植物检疫在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保障农 林牧业的安全生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全球逐步统一的贸易原则和一体化的贸易措施则要求检疫措施的决策国际化和科学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诸多协议之一《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 施协定》(SIS)明确提出检疫措施耍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 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义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是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 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它要求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是基于对环境、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风险评估,并考虑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方法?。 1.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对捡瘦决策的影响和作用 1.2.1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的具体体现 在国际上办事必须遵守国际规定。PRA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与 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原则之一,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及其透明度原则的 具体体现。SIS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要以科学为依据,并且要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在没有相关国际标准的情况下,成员方采取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必须基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1.2.2 PRA是植物拴疫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之一 PRA是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制定检疫措施的基础,是检疫措施国际化和检疫决 ·李友莲(1943一).女.汉旗,山西大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昆虫分类与生物学研究 E—marl:butterfiycoeo@eyou.COIllo 206 农林昆虫及其防治 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2.3 PRA是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科学基础 某种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通过PRA进行其传人、定殖、扩散的可 能性和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研究后才能确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所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大都通过或正在进行PRA口’。、 1.2.4 PRA可保持植物检疫的正当技来壁垒作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现代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障碍、推行贸易保护的最有 效方法之一。为打破以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为特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优势产业,许多国家尝试通过制定一定标准的风险分析标准化政策,以此力争在双边或多变贸易谈判中占得先机。世贸组织则要求检疫决策要有科学的评价为基础,而PRA能够为之提供科学依据,PRA不但使检疫措施科学化,而且使之合法化。因此,PKg.可保持植物检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第三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 【导入】前面的学习使我们对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的途径和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生物入侵的途径来看,生物入侵的范围很广,只有了解到生物是有怎样的入侵途径,我们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切断生物入侵,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防治生物入侵?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防治这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多猖狂,反击就应该有多厉害,但是不同的生物入侵者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治手段?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2、掌握有效的治理生物入侵的方法 学习时数: 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30分钟 课节安排: 第一节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视频素材

第一节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里,经过自然的选择淘汰,小部分物种生存下来,并且进一步繁殖、生长,经过长期的过程,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生物入侵成功,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1、降低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外来物种在入侵地成为优势种,缺少了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地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竞争生存营养、生存空间,当地物种得不到足够的空间、营养成分,数量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这方面的实例很多,拿植物杀手薇甘菊来说,薇甘菊所到地,会死死的缠住当地植物,几十米高的树木都被缠的密不透风,把植物罩住,好像密网一样,许多树木都不堪薇甘菊的重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都枯萎,后来会慢慢死掉。就连生长周期很短的桉树还是敌不过薇甘菊的生长速度。 水葫芦也是一个实例,水葫芦作为饲料从国外引进,初期成效很好,但是由于没有注意控制面积,现在已经在入侵地布满了湖面,滇池的水域由于水葫芦的存在,鱼的种类由六十多种下降到三十种,足以看出这植株的杀伤力。

论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论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学院: 农学院 班级: 林学一班 姓名: 王伟伟 学号: 2011512340

摘要: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入侵物种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入侵生态社会文化经济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在该生态系统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人自然情况下,山脉、河流、海洋等的阻隔以及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构成了物种迁移的障碍,依靠物种的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困准的。虽然也有由于气候和地质构造变化,使动物、植物或病原体进入新的系统的情况,但更多的却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物种迁移。 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建立、稳定及演化的机制是分不开的。一个外来的物种被引人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后,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依靠人类的帮助才能生存;也可能其恰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新的坏境中没有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此时,这个外来种就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生态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外来入侵种。 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对生态的影响 为什么外来生物在原产地不造成危害,进入新的地区后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某种生物在甲生态系统中由于受到生境、天敌、物种之间竞争和人为干扰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与外界环境已构成协调的生态系统,因此该物种在甲生态系统表现得很“温和”;当人们有意识地把这个种引入(或无意地带入)到乙生态系统这一新的环境中,引入或带入的仅仅是该物种,没有(也不可能)将它在原产地的生境、天敌、竞争和干扰等限制因素也一同引进或同时带入,因此该物种就可能在乙生态系统更适宜的环境中“为所欲为”,暴发性发展,反客为主,对乙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就是说,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应对策略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引种前后所做的工作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生物入侵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在阐述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述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建议。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应对策略 1.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 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2.我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 我认为,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不归类为生物入侵。而不是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才能称为外来生物入侵。 对入侵物种的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958年,以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的《动植物入侵生态学》为标志。艾尔顿认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似,我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数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也是如此。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的,任何物种都必须为有限的生存空间竞争,如夏威夷群岛这样的地方就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因为其生态系统比较简单,物种较少,为新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此外,由于小环境中物种较少,那里的居民抵制外来物种的能力也较差。 如果把自然环境比作人体免疫力的话,外来生物就是病毒,免疫力强就不会被感染。一时的感染也不是什么坏事,它在带来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会使自然的免疫力得到锻炼和强化,逐渐具备抵御一般病毒的能力。 自然的调节净化能力之强,是人类难以想象的。虽然外来生物入侵来势凶猛,但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完全战胜当地物种的事例更是鲜见,比如,美洲灰松鼠在140年前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论文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渠道)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 引种是指以人类为媒介,将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转移到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这种转移可以是国家内的或国家间的。引种可以被分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两类。 有意引种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 外来物种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被引种到其非原产地。 1、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2、有意引种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原产非洲的酸豆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紫苜蓿、石榴、红花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蜀-身毒(即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此后,北宋时有芦荟,17世纪时有甘薯、烟草及西番莲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金合欢、量天尺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先后有香丝草、小白酒草、一年蓬等杂草在香港、烟台和上海等口岸登陆,并逐渐向内地蔓延。有些栽培植物的引种时间和逸生地点比较没有规律,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将欧洲的荆豆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随后荆豆大量逸生。

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04

附录1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Appendix 1Namelist of 100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名称Species所属类别Category Ⅰ.微生物Microorganism 1)大豆疫病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腐霉科Pythiaceae 2)马铃薯癌肿病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集壶菌科Synchytriaceae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is棒形杆菌属Clavibater 4)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5)桉树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6)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丛梗孢科Moniliaceae 7)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 8)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座囊菌科Dothideaceae 9)松针红斑病菌Mycosphaerella pini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 10)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长喙霉科Ceratocystiaceae Ⅱ.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 11)洞剌角刺藻Chaetoceros concavicornis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2)新月圆柱藻Cyclindrotheca closterium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3)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甲藻门Pyrrophyta 14)反屈原甲藻P. sigmoides甲藻门Pyrrophyta 15)斯氏梨形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甲藻门Pyrrophyta 16)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苋科Amaranthaceae 17)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禾本科Gramineae 18)大米草S. anglica禾本科Gramineae 19)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Ⅲ.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 20)刺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ungens苋科(Amaranthaceae) 21)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苋科(Amaranthaceae) 22)刺苋A. spinosus苋科(Amaranthaceae) 23)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商陆科(Phytolaccaceae) 24)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5)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藜科(Chenopodiaceae) 26)杂配藜C. hybridum藜科(Chenopodiaceae) 27)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菊科(Compositae) 28)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菊科(Compositae) 29)三裂叶豚草A. trifida菊科(Compositae) 30)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菊科(Compositae) 31)三叶鬼针草B. pilosa菊科(Compositae) 32)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菊科(Compositae) 33)小白酒草C. canadensis菊科(Compositae) 34)苏门白酒草C. sumatrensis菊科(Compositae) 35)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菊科(Compositae) 36)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菊科(Compositae) 37)飞机草E. odoratum菊科(Compositae)

外来生物入侵.doc

外来生物入侵 随着世界贸易、旅游业的发展,引进的外来生物也逐渐增多,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可有些外来生物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严重破坏了本土原有的生物链,成了入侵生物。 水葫芦原先是被用于净化河水而引进我国的。水葫芦既漂亮又可以净化河水,极具观赏性,被人们广泛地种植。谁也没想到,由于在我国没有足够的天敌,水葫芦繁殖惊人,肆意生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堵塞。不仅没起到净化河水的作用,反而成了污染物,船行、商业都遭到了影响。每年,我国为了防止水葫芦继续疯狂繁殖,要花掉一个多亿。 当你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色、香、味齐全的小龙虾时,你是否会想到它也是入侵的外来生物。小龙虾原产地南美洲,带着"美食"的桂冠来到中国。小龙虾看似威力不大,它没有螃蟹那样横行霸道,也没有霸王鱼那样杀气腾腾,可它却是堤坝的杀手。它对堤坝的破坏,简直超过了臭名昭着的建筑物杀手―白蚁。 大举食吃椰树新叶的热带生物椰心叶甲,人人喊打的老鼠,五彩缤纷的马樱兰......这些外来入侵者,无一不给我国当头一棒。 我们无法否定外来生物所带来的益处,但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环境,一定的生物链。故在引进某种生物前,必须弄清其是否适合在我国生长,是否会对本土生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随着世界贸易、旅游业的发展,引进的外来生物也逐渐增多,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可有些外来生物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严重破坏了本土原有的生物链,成了入侵生物。 水葫芦原先是被用于净化河水而引进我国的。水葫芦既漂亮又可以净化河水,极具观赏性,被人们广泛地种植。谁也没想到,由于在我国没有足够的天敌,水葫芦繁殖惊人,肆意生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堵塞。不仅没起到净化河水的作用,反而成了污染物,船行、商业都遭到了影响。每年,我国为了防止水葫芦继续疯狂繁殖,要花掉一个多亿。 当你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色、香、味齐全的小龙虾时,你是否会想到它也是入侵的外来生物。小龙虾原产地南美洲,带着"美食"的桂冠来到中国。小龙虾看似威力不大,它没有螃蟹那样横行霸道,也没有霸王鱼那样杀气腾腾,可它却是堤坝的杀手。它对堤坝的破坏,简直超过了臭名昭着的建筑物杀手―白蚁。 大举食吃椰树新叶的热带生物椰心叶甲,人人喊打的老鼠,五彩缤纷的马樱兰......这些外来入侵者,无一不给我国当头一棒。 我们无法否定外来生物所带来的益处,但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环境,一定的生物链。故在引进某种生物前,必须弄清其是否适合在我国生长,是否会对本土生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列举惠州生物入侵的影响及其对策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列举入侵生物对惠州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学生姓名陈文秋指导教师余细红 系(部)师范教育系专业生物教育 班级 121班学号 12244106 提交日期200 年月日答辩日期 200 年月日 200 年月日

列举入侵生物对惠州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摘要: 即使经历了红火蚁肆虐,水葫芦疯长,三裂蟛蜞菊遍野,惠州人们还是更多地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而没有高度关注生物入侵的危害。本文主要以惠州几件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等。生物入侵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如何防治将是我的探讨重点。关键词: 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对策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领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且形成对本地物种的生存威胁。[1] 生物入侵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发展到近代就更加频繁。特别是国内,国际间的贸易,移民以及战争等使得生物入侵加剧,国内、国际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工具更加先进,一些高山、大海和沙漠等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现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生物入侵变得更加容易成功,惠州这个小城市也不能幸免。 二、惠州生物入侵的事例 其实生物入侵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惊奇发现地生物入侵就在你身旁。我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去多个校园听课,亲眼所见每个校园的草丛都是离奇的一致。我好奇地展开了对这种植物的认识,它们叫三裂蟛蜞菊(Yellow dots),20世纪70年代由南美洲热带引入,目前在华南一些地区为园圃杂草。[2]它们喜好湿地,并且排挤本地物种,所以早就三裂蟛蜞菊遍野校园的草丛,造成视野单一,审美乏味的景象。一旦它在一个地方扎根,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它们已经迅速称霸整片湿地。它们在校园疯长,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多种植物的认识和学习。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南方各省大量引种,导致现在的后患无穷。以惠州为例,经常能耳闻目睹这样的新闻字眼:“每天打捞20吨水葫芦,惠州“水上大草原”缩小、“惠州东江再遭水葫芦袭击“绿化带”蔓延、雨后飘下水葫芦,惠州西枝江变“草原”等……”打捞实在需要耗费大量的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导读: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

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 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广西而言,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广西自然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以下是记者对两位专家的专访: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外来xx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 《河北农业科技》点击数:1083更新时间:10月27日文章录入: admin] 入侵是指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引入其他地区,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现象。 ,目前我国已知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其中对农、林、牧、渔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外来动物约40种、外来微生物11种。 的方式 生物入侵主要是通过人为的引种、贸易及旅游等活动的无意识带入和自然力的传播等途径进入我国的。例如调运带病毒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甚至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造成病虫远距离 带来的危害 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种形成单优势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比如原产南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导致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害频繁爆发,对农林生产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林业入侵害虫严重发生,危害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统计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农林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

康。外来生物入侵不仅给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比如豚草、三裂叶豚草现已遍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其花粉可引起人类过敏。 xx的措施 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盲目引进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宣传植物检疫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植物检疫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种引进的管理和风险性评估。科学家向大众敲响警钟: 引进什么样的花草、什么样的树木必须慎重。为了观赏价值或其它目的的引进物种并不是正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其实,当地物种是最适关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及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划和防治方案;负责与有关部门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组织开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林、渔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趋濒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要不断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植物检疫队伍的建设,让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重点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是否需要防治、何时采取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预报,然后制定精确的防植保工作方针,在做好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搞好病虫害预报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病虫信息传递手段,积极推广“远程数据汇报系统”,提高病虫信息传递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预警能力。研究来有害生物,积极寻找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防治技术,以对当前生物入侵的蔓延趋势加以有效遏制。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已侵入国内的有害植物,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拔除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实践表明,生物防治是治理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佳方法,应大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生物上一篇文章:

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概括起来讲,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征表现在3强: (1)生态适应能力强。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样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位广;种子可以休眠以保证在特定时期萌发;能产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具有能够刺伤动物并引起动物反感的棘刺等;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植物的光合效率高。 (2)繁殖能力强。主要表现在:能通过种子或营养体大量繁殖;世代短,能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后代;植物的根或根茎内有大量营养贮存,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种子的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 (3)传播能力强。主要表现在:有适合通过媒介传播的种子或繁殖体,传播率高;种子较小,难于清理,可随风和流水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善于与人共栖,容易通过人类活动被传播。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可以总结为4个主要的方面: (1)人为有意引种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作为经济物种、药物、牧草或饲料引入而成为入侵的例子如蓖麻、曼陀罗、紫苜蓿、河狸鼠等;作为观赏花卉或树木的如紫茉莉、五色梅、荆豆等;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的如大米草、微甘菊、凤眼莲等。 (2)无意间带入 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的如三裂叶豚草、豚草等;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的如毒麦、假高粱、松材线虫等;随人类的旅游、建设过程带入:如北美车前、湿地松粉蚧等;一些水生或海产种类可以随船只携带等。 (3)自然扩散 外来入侵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凭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传播;也可以先在周边国家归化,然后再通过风力、水流、气流及动物等因素实现自然扩散。 (4)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的释放 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相互交叉的,有些植物可能是经过一种以上的途径侵入的,而且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输入,最终完成入侵并得到迅猛发展。

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26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9月 Vol. 26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4 ────────── 收稿日期:2004-04-08 作者简介:李子田(1963-),男,唐山师范学院地理系副教授,从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72 - 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李子田,郝瑞彬,沈 方 (唐山师范学院 地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论述生物入侵的概念、危害、途径以及防治措施,旨在引起世人对生物入侵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Q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5-0072-0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确定每年的12月29日(根据第55届联大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每年的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唤起世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物种的管理”,这表明人类已开始广泛关注生物入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入侵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受入侵生物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进步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以下就有关生物入侵的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生物入侵的概念 一种生物以任何自然或人为作用的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繁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种。如果外来种在当地适宜气候、丰富的食物供应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增殖,并形成对本地物种的生存危胁,就称为生物入侵。 从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外来种都是有害的,只有那些危害或可能危害本地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的外来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病原体等)才是有害的。根据联合国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 )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研究,在已被确认的外来物 种中约有10%是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的。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新区后,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宜的生态位,种群迅速增殖、扩大,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生态学过程。生物入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生态安全的破坏。 2.1 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外来生物在新的生境中或是没有天敌的抑制而迅速增殖,或是通过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捕食本地物种等方式,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本地物种多样性。例如,河鲈是生活在欧洲和我国额尔齐斯河水系的肉食性鱼类,但当它入侵新疆博斯腾湖之后,由于缺乏天敌,大量繁殖,鱼群大肆掠食其他鱼类,导致该湖特有名贵鱼类——新疆大头鱼和原来生活在湖中的鲤鱼等其他鱼类绝迹(陈宜瑜,1990)。尼罗河河鲈引进非洲维多利亚湖之后,导致该湖300种鱼类中的70%消失。云南洱海原产鱼类17种,引入了13个外来种后,目前原有17种土著鱼中已有5种濒于灭绝;凤眼莲(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饲料和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从美洲引进后,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结果成了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由于它的作祟,造成滇池水域面积缩小,鱼类从68种下降到30种(王献溥,1999)。此种例子极多,不胜枚举。由此也充分说明,生物入侵确是一个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强大因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外来种在其侵入区内,除了直接的生存竞争对当地生物多样性进行干扰外,还通过改变植物初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