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信财政学名词解释

立信财政学名词解释

立信财政学名词解释
立信财政学名词解释

市场有效:交换最优(再交易个人也不会得到更大利益)生产最优(这个经济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的边界上,不可能生产更多的某些产品而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生产交换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达到一种状态,任何利润再分配都无法使至少一个人收益而不使其他人受到损失。

市场失灵:被定义为市场无法提供某一特定产品的理想化和最优化产出的情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资源配置出现的低效率,这类低效率应该称为市场缺陷。二:因市场机制难以覆盖到而出现的资源配置空白的领域,这类情况是本意的市场失灵。

市场缺陷:垄断,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外部性问题。

外部经济性(低效的资源配置):边际社会效应-边际私人效应=外部环境效益。外部不经济性:边际社会成本-边际个人成本=外部环境成本

市场失灵:自发的市场无法提供公共风险(安全,公平,秩序),公共服务。

政府合理性:某一社会中政府职能作用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或社会偏好与政府偏好的一致性。这种合理性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同。在市场经济社会,其基础是政府与纳税人基于税收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这一关系所达成的社会契约。从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分析,政府合理性又可解释为纳税人与政府之间对公共品产品的等价交换。(有限,有效,廉价,服务型)

市场失灵方法: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以此确定市场机制有效覆盖的范围,然后将那些市场不能做或做得不好的事情归于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范围。

公共财政模式: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财政模式。(特点:1、纳税人的财政2、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职能3、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明珠财政5、法制财政)

公共财政伦理: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的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

公共财政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经济。

资源配置职能:是人力、物力、财力等在不同部门、地区、用途、受益之间的分配,通过合理安排规模,形成的一定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将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源配置是市场的重要职能。内容:合理划分社会总资源的比例,优化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引导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手段:财政支出,税收,公债。

公平分配职能: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公正分配状态的功能。必要性: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别很容易导致分配不公,市场分配并不能照顾无收入能力者,经济机会不均等导致分配不公。手段:税收,转移支付,保障性住房,最低工资。

稳定经济的职能:就是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必要性:以上的情况不会自动出现。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累进所得税,财政转移支出,预算政策的调整。

竞争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存在一个人消费它的效用别人就不能同时消费它,或者就会减少别人对该物品效用的消费。排他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具有可以根据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将未付费者或不允许使用者排除在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的属性。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无限,有限,与物品相关非竞争)。非排他性(难以排除他的消费者属性)(经济、技术、主观、制度)提供的集体性(由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

公共产品分类:纯与准,有形与无形,全局与局部,开放性与封闭性,提供的集体性。

私人产品需求水平加总(可分割)公共产品需求纵向加总(不可分割,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林达尔均衡:满足公共产品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效率条件,若实现这一均衡就会实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两个前提:一是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不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份额;二是客观上也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在林达尔均衡状态下,每个人共同面对的公共产品产出量和每个人付出的税额满足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每个人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其为该增量单位公共物品所花的纳税额的边际评价。二是每个人的出资额总和必须等于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这时单位公共产品的均衡出资额被称为“林达尔价格”。

公共产品提供方式:资源供给,政府供给,俱乐部提供,公私合作供给

公共定价:广义的公共定价是指对公共产品的定价,狭义的或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定价是指这类收费性质的公共事业产品的定价。目标是促进社会分配率,刺激企业生产效率和维护企业发展潜力。

公共定价的理论依据:1、存在公共资源的公共让渡2、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政府排他性保护的优势3、存在消费的弱选择性(消费弱选择性是消费者难以拥有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的货币选票优势和买方主权)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定价体系:一部分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另一部分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因此,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3、负荷定价法:根据需求规律性变动,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采取不同的价格,以引导和调节消费量,减少消费拥挤和网络负荷的定价方法,是时间差价的一种形式。

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政治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关系分析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根据公共选择理论,选民参加政治活动是出于利己的动机而非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利益集团希望通过集体性的行动,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并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从中获得远远大于因联合和说服政府所发生成本的收益。

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

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官僚,现在一般指非经公选而是经考试被政府录用且不受执政党更迭影响的政府行政官员和职员。为获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投票悖论:A〉B,B〉C,C〉A,则,ABC无法比较。

全是偏好单峰,结果唯一。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在一个多项备选方案的决策模型中,每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产品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获得选票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接近中间投票人的意愿。

阿罗不可能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意义:真正完美的民主选择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民主选择也是不可能的,人类只能追求相对的民主选择。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未能按社会所希望的那样实现其弥补市场失灵职能和未能规范有效地运

用公共权力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还可以将政府失灵定义为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和干预市场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非效率状态。

政府失灵原因:政府利己动机(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政府的有限理性(政府有限理性是指政府的智慧相对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有限性)激励与约束不足(缺乏竞争机制的激励,缺乏降低成本的约束)政府失灵表现:决策失误、政府扩张、滥用公共权力、缺少回应、政治周期。

政府失灵的治理:市场化改革、宪政改革、公共治理。

财政支出:指政府以法定事权为依据为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的总和,反映政府的职能及其范围。

财政支出分类: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投资性购买产品和社会保障补贴)。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国防和公共建设教育卫生)普遍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环境保护,对个人组织的补助)不可控支出和可控支出(与基本国策相关,根据发展进行调节)。中央政府支出与地方政府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理论: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提高)非均衡增长理论(正常时期,替代效应,非常时期,集中效应,非常结束,检查效应,财政、私人支出),经济发展阶段增长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函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都在增长,但支出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他们把经济发展分为早期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中期阶段,教育福利服务和再分配转移支出和成熟阶段福利和各类高质量公共服务为主。)

决定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政府职能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因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时事变化所制定的解决公共问题的政策措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政策)经济周期(政府的责任就在于通过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经济波动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其中,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是最常见的方法,而在经济调控手段中,运用财政政策又是最重要和效果最直接的方法。紧缩或扩张)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从而短期内改变财政支出结构。非典,雪灾)

财政支出效益含义: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一般包括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耗费,所得包括经济所得和非经济所得,企业的效益一般为经济所得的效益。包括三层次内容:(1)确定合理规模,最大限度满足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2)在既定的规模下,优化结构,最大限度满足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3)节省支出达到目标,取得最佳支出收益。特点:成本与收益的范围不同(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与收益,更要计算间接的、无形和长期的所费和所得。),效益的衡量标准不同(只能采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的效益标准。),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难以单一化,只能根据支出具体项目的性质确定其效益的表现形式。有些可以用货币价值形式表现,更多的只能用非货币价值的表现形式)。

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基本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B-C/C)2、最低费用选择法3、收费法

社会消费性支出:为了满足全社会公共需要而发生的消费性支出。

1、国防支出(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兵役制度、装备技术因素)

2、行政管理支出:职能: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管理机关,依法承担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反映国家管理活动与管理对象的关系与规制方式。属性: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管理社会、监管市场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构成:(1)立法支出(2)行政支出(3)司法支出(4)检察支出(5)党与社会团体支出(6)外交外事支出(7)公共安全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1)政府规模过大(2)公务消费中过度追求在职消费(3)预算体制存在缺失(4)监督机制不完善。治理(1)强化预算约束是根本性措施。建立统一完整的预算编制体系,将所有的政府收支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尽快取消预算外政府收支。(2)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首先需要细化预算编制。(3)建立多元化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

公共事业支出:

1、教育支出:(1)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是由正的外部效应决定的。从收益来看,教育是私人产品,但其有正的外部效应。从个体外部效应看,教育使人获得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他人和社会生产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全民接受教育的情况下,使每个个体外部效应形成聚合反应,远大于个人的累加。提高社会的社会文明水平和道德修养(2)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3)教育事关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财政教育支出的层次性:现代教育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财政支出不可能负担全部教育,而是根据教育公共性的程度,对起点公平性质最强的基础教育实行由国家全部负担的义务教育,而对高等教育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2、科学技术支出:理论依据:科学技术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各项支出。国家负责对科技支出的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现状:按国际通行标准,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到1%的国家为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在1%-2%之间是有所作为的国家,而大于2%的国家为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国家。

3、医疗支出投资:理论依据: 是政府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对各类医院免疫与疾病防控防疫、妇幼保健、公共饮水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一是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二是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三是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经济学分析:不能形成供求相互制约关系,具有间接公共物品的特征,医疗市场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范围:基本医疗服务。

4、文化支出:图书馆

政府投资性支出: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和调控宏观经济,在特定领域进行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支出。4大特点:投资的来源不同。投资的目的不同。投资的领域不同。决策机制不同。范围: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国家战略物资储备。

基础设施投资: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普遍服务,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性的有形与无形的设施体系。5个提供方式: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PPP方式。

农业性投资:财政对农业投资的3大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风险较高的产业,农业的比较效益低,自我积累能力差。财政对农业投入2个范围: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农业发展,二是农业保护,这两个目标决定了财政投资支出的基本范围。重点3:以立法形式规定对农业投资规模和环节。财政投资范围应明确界定在失灵领域。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

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以金融方式而不是以单纯的支出方式进行的投资性支出。4大特点:政府融资与商业融资相结合。投资方向和用途具有特定性限制。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又对市场配置起补充和调节作用。资金来源多样化。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意图,在特定领域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运用立法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2大基本功能: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社会补偿、稳定、公平功能),经济功能(投融资功能,调整社会总供求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劳动力再生产保护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4:社会保险(社保是依据我国有关法律,由劳动者及其工作企业、社会组织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家属遭遇生老病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仍然能够享受基本生活的保障。是社保制度的核心内容,覆盖面最广的社保制度)社会救助(国家对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困难的孤寡老弱病残,以及因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提供的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经济补助,是对每个公民生存权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罪基本的社保职责)社会福利(国家通过举办各种公共福利事业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社会安抚(国家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资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优抚对象一般是为国家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及其家属,如政府残废,退役军人等)社会保障制度的4个模式: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储蓄保险型。国家保险型。资金筹措:非基金式。基金式(基金式,现收现付式,混合式)

基本养老保险:

(1)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

(2)保险资金筹集。主要来自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政府负责弥补养老计划的赤字。(3)运行模式。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4)养老待遇。“新人新办法”是指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

(5)基金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

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基本医疗保险:

(1)覆盖范围。基本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一致。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

(2)保险资金筹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6%左右,职工个人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3)运行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北京、上海、天津以前是为统筹单位),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4)医保待遇。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和医疗消费水平等差距都很大,国务院只对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作了原则规定,具体待遇给付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确定。

(5)基金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失业保险:累计缴满1~5,5~10,10~,领取最长12,18,24个月

财政补贴: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补偿性补助或津贴的总称。特点3:政策性,补偿性,时效性

我国财政补贴的改革:存在以下问题:

1. 补贴范围过宽,超出财政负担能力。

2. 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界定模糊。

3.补贴的综合效应下降。改革:

1. 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及规模

2. 科学确定补贴原则和补贴标准

税式支出可以分为四大类:税基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庇护)、税额式(税收抵免,减免税优惠,优惠退税)、税率式(优惠税率)和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扣,准备金制

度)。

财政收入的“依据”:公共权力,社会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使用权。公共信用权。

财政收入的“凭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

决定财政收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经济结构因素,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因素:价格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财政收入U型原因:改革开放之前,财政收入占GBP较高,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多次对企业放权让利,同时为扩大部门的自主权,实行自收自支,使预算外资金挤去预算内收入,使预算占GDP下滑。19934年分税改革,组织下滑势头,1996年止跌。1997年后由于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税制结构,预算体制,特殊因素使财政收入超GDP加速增长。

税收特性3:强制性(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强制课征,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缴纳义务,违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向社会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支付任何对价)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

分类:课税对象(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课税标准(从价税,从量税)能否转嫁(直接税,间接税)税收与价格关系(价内税,价外税)税收管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使纳税人承担的税收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所谓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

受益原则:课税是依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公共品中受益的多少而定,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

能力原则:能力原则就是根据各人的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每个纳税人应该承担的税收。根据这一原则,横向公平可以理解为纳税能力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纵向公平可以理解为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交纳不相同的税。

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征管部门本身的效率,它要求政府在筹集充分的财政收入的同时,应该尽可能降低税收成本。)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虑税收对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

税收中性: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效应:为政府征税所引起的纳税人在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的各种反应,也可以说是政府征税对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税收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指征税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减少了纳税人可支配的收入,改变了纳税人的预算线,并进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的影响。

税收的替代效:政府课税会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会引起纳税人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并享有纳税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课税对象:称课税客体,是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率:一定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体现征税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比例,累进,定额)

商品(流转)课税特点4:以商品交换为前提,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

据,与成本费用水平无关。主要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税收具有累退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烟叶税,关税)

增值税:以商品价值中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类型:生产型,消费型,收入型。税率:17%,13%,3%。

消费税:作用:有利于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营业税:指在国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消费不动产的单位个人,对其营业额所征一种税。

所得税的4点:税赋相对公平(调节收入分配重要手段)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具有自动稳定性。计征管理复杂。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向国内外借款或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特点:自愿性,偿还性,灵活性。功能:弥补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影响公债规模的4因素:受到整个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受到公债偿债能力的制约。公债资源的使用效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公债结构: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搭配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其主要包括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持有人结构等

公债发行方式:固定收益出售,公募招标,连续经销,直接推销,组合发行

流通:内,证券交易所,外,银行债券市场

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期权交易

偿还方式:本金偿还方式:

(1)到期一次偿还法

(2)买销偿还法

(3)按次偿还法

(4)定期抽签偿还法

(5)比例偿还法

(6)以新替旧偿还法

公债利息偿还方式:

(1)分期付息

(2)息随本清

(3)发行时贴息

公债资金来源:

1、税收

2、发新债还旧债

3、向银行借款

4、发行货币

5、变卖国有资产、黄金储备

公债管理:从发行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确定适度的公债规模、形成合理的公债结构和规定公债发行的程序。从流通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对公债流通市场的管理和上市公债交易的管理。从偿还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考虑偿还方式的选择、偿还资金来源的确定、债券兑付工作的实施等。公债余额管理主要内容:书P292 字太多懒得打了

政府预算: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运用和管理预算资金的重要工具。分类:单式复式,基数与零基,中央与地方,总,部门,单位预算。原则: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统一性,年度性,法律性。

预算管理体制: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财政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它是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管理的制度依据。内容:确定政府预算管理的级次和职能范围,划分各级预算支出,划分管理职权,预算调节。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质调整:探索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过渡期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进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证券交易印花税,金融保险营业税分享改革。

分税制改革取得的成效3: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地方各级政府的理财思路发生明显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进一步完善思路4: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还不够清晰、不够合理,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基层政府分享的收入与支出责任不对称,转移支付项目设立不够合理,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国库资源管理,政府采购制度。

部门预算改革内容:1.改革预算编制形式,初步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新型预算分配机制

3.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初步实现综合预算

4.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合理预算编制流程

5.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强化绩效考评

国库管理改革: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2.规范收入收缴程序3.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机构采购行为向制度的一系列管理,监督的法律法规。原则: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城市信用。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其他。

收支两条线: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政府授权的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取得政府非税收入,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编制预算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并通过国库或者财政专户拨付资金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

财政赤字经济效应:货币效应,需求效应,排挤效应,债务效应。

财政失衡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体制因素,外部因素,突发性或意外因素。

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政府预算,收入手段(税收,公债,收费),支出手段(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类型: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税收自动稳定,政府支出自动稳定)2、相机抉择3、扩张性4、紧缩性5、中性

05~08:稳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1、实现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压缩了与长期建设国债。3、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4、加大财政支农力度。5、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6、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7、发挥了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

08~11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性减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 业一满分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 )。 A. 政策咨询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评估 满分:2 分 2.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A. 收支大体平衡,略有少量赤字 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 收支相抵,不多不少 D. 是绝对收支相等 满分:2 分 3. 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 先发展,后维持 B. 先维持,后发展 C. 兼顾维持和发展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4.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5.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渐进主义模型 C. 过程模型 D. 团体理论模型 满分:2 分 6. 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 统收统支

B.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 分级包干 D. 财政收支包干 满分:2 分 7.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消费税 满分:2 分 9.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是() A. 零售环节 B. 批发环节 C. 消费环节 D. 生产环节 满分:2 分 10.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向银行透支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国债 满分:2 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12. 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公共财政学》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程名称公共财政学 学习中心(点):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层次: 姓名: 批次:

《公共财政学》作业 一、填空题: 1.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2.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 4.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5.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和盈亏相抵等。 6.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8.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9.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10.财政政策的效应偏差大致可归为两类:自然偏差现象和人为偏差现象。 11.国际重复征税减除的三种方法是扣除法和低税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12.我国的税种一般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1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14.从税收支出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5.改革开放后,我国针对原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目前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大保险为主和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选择题: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2.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BC )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3.税收支出从所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 AD ) A照顾性税收支出 B调节性税收支出 C补贴性税收支出 D刺激性税收支出4.一般说来,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 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改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作者:————————————————————————————————日期: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5.0 分)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2.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5.0分) 税收收入 共有资产收入 公债收入 使用费 知识点: ?用户解答:税收收入 3.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5.0分)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抚恤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社会保险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 (5.0 分)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比例税率 5.高税率不等于高税收,低税率不等于低税收的原理,是在下述的原理中说明的: () (5.0分) 哈罗多――多马模型 理性预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理论 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6.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实行:( ) (5.0 分) 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消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中性”公共财政政策 紧缩性公共财政政策 知识点: 用户解答: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7.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5.0 分) 不转嫁 易向后转嫁 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易向前转嫁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易向前转嫁 8. 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5.0 分) 生产性 非生产性 购买性 转移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非生产性 9.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5.0分)

【精品】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doc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重点)由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不能发挥其产生效率的作用表现: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外部性导致产品过剩与短缺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难以克服的经济波动 ?垄断造成效率低下(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R&D缩减、寻租行 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举例省略! 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次重) 原因:1》公共物品:私人对公共物品提供的无效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外部性:资源配置低效率 3》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3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重点) 定义:指那些具务?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如:国防、公安、司法、防洪措施等。 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如:国防、防洪设施等。 3)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区别:根据公共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划分; 1)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安、司法、基础教育、防洪措施等。 2)混合公共产品:乂叫准公共产品。包括 ——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 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4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重点,措施只需记住大概条例) 定义:指某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却没有为之获得应有的报酬或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彖 措施:公共对策」)征税(庇古税):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在效率产量水平上向污染者课征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使Z变成污染者的内部成本。 2)补贴:如: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放特殊补贴;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不但进行精神奖励,还耍进行物质补偿。政府对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和金业进行税收优惠和补贴。 3)拍卖污染许可证(是一种排污权交易制度)

2017年春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纯公共物品 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 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 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财政收入 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外部性 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 答: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 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 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 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 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6.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包括什么? 答: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三、案例分析(共16分) 1.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是出于什么原因? 答:(1)促进公平。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一个孩子的前途显然不应由家长的财产状况所决定。 (2)具有一定外部性。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会使社会的运转更加顺利和平稳,增加国家整体利益。 (3)资本市场的不完全。私人部门的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教育融资,它们担心得不到偿还,资金不足的人可能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10-12 11:57:43 一、单选题 1. (5分)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体现了税收的()原则。 ? A. 横向公平原则 ? B. 效率原则 ? C. 纵向公平原则 ? D. 中性原则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2. (5分)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 A. 政治权力 ? B. 经济权力 ? C. 财产权力 ? D. 军事权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A. 转移性 ? B. 非生产性 ? C. 购买性 ? D. 生产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 B.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 C.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 D.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5. (5分)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私人提供的产品是()? A. 准公共产品 ? B. 纯公共产品 ? C. 所有产品 ? D. 纯私人产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厂商排放污染物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属于()? A.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 B.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C.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D.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7. (5分)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

财政学_陈共_第六版_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

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

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 疗体制改革.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 政模式. 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 共财政的伦理的. 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 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2016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 线作业_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0-04 09:38:16 一、单选题 1. (5分)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 中央收人占GDP比重 B.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C. 地方收人占GDP比重 D.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2. (5分)按计税依据不同,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 ? A. 从量税 ? B. 价外税 ? C. 货币税 ? D. 价内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3. (5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 ? A. 财政配置 ? B. 计划配置 ? C. 市场配置 ? D. 调节经济结构机构配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4. (5分)政府公共收入中最多的收入是() ? A. 政府收费 ? B. 国有经济收入 ? C. 公债 ? D. 税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5. (5分)世界各国均实行:() ? A. 复式预算 ? B. 充分就业预算 ? C. 单式预算 ? D. 零基预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6. (5分)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A. 社会福利 ? B. 社会抚恤 ? C. 社会保险 ? D. 社会救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7.

(5分)一般地,()的税收负担具有累进性。 ? A. 所得税 ? B. 商品税 ? C. 财产税 ? D. 行为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8. (5分)下列几种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公园 ? B. 国防 ? C. 高速公路 ? D. 食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9. (5分)公共财政应当更多地体现()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吉大20年9月课程考试《公共财政学》离线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公共财政学》大作业 一论述题 (共2题,总分值20分 ) 1.中国财政除了具有与西方公共财政相一致的内容外,还存在着国有资本财政的内容,主要表现?(10 分)答:中国财政除了具有与西方公共财政相一致的内容外,还存在着国有资本财政的内容,主要有:其收支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收支,只能针对营利性国有企业进行。 政府拥有较大规模的国有资本,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政府,其收支活动构成公共财政,这是我国财政与西方财政的--致之处:处于市场有效领域的政府,其收支活动构成国有资本财政,这是我国财政与西方财政的差异之处。 2.试述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10 分) 答:公债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与公债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是政府税收不足时,为了弥补支出缺口,利用国家信誉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公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取得收人,以增加政府财力。 公债和税收有很大的区别,悦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而公债则是以政府信用形式取得的收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因此,政府在发行公值时就要考盛归还的期限和能力。公债可由中央政府发行也可由地方政府发行,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务称为国俊。国债的发行并不仅限于国内.也可在境外。在国内发行的债务称为内债.在国外发行的债务称为外彼。外债多为外国政府持有.其比重通常小于内俄.政府公值一般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形式。中长期债券随时间的延伸风险增大. 由于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因此中长期的债券利息较高是资本市场上主要的金胜工具。公债的发行.不但可以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影响财政收支.还能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影响货币供求.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物品。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并且存在搭便车行为。 2成本—效益分析: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3最低费用选择法: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成为最低成本法。此方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步骤为:(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是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在转移性支出中,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从经济影响看,也是补助支出最为重要。 5财政补贴:也称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税前还贷及税收支出等。 6财政贴息: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7税前还贷: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政府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贷款从中扣去,相应减小企业纳税基数,其实质便是免去了企业的一部分税款,相当于政府为企业归还了一部分贷款。 8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收支出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形式。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0税收抵免: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对于这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税务当局可能允许也可能也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若在后

福师11春学期《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 二答案

1. 不属于财政的基本职能的是()D.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经济与社会效益 3. 土地增值税实行()B. 超率累进税率 4.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产品是兼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混合产品 5. 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6. 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弥补财政赤字 7.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是()D.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8.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D. 财政政策与经济兴衰的关系以及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9. 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政策性亏损 10.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C. 17% 11. 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有()C.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2.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向银行透支 13.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物品的特点( ) D. 使用的无偿性 14.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15. 社会保障体系中,()不与财政发生直接关系B. 个人储蓄保障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市场 17. 属于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的是()A. 教育费附加收入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价值形式 19. 当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应采用()B. 双紧 20.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国家的政治权力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优抚安置 E. 社会互助 2.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E. 其他收入 3.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 A. 无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B. 实物补贴 C. 购买补贴 D. 税收支出和财政贴息 E. 规章制度补贴 4. 按财政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C. 补偿性支出 D. 消费性支出 E. 积累性支出 5. 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投资性支出() A. 基本建设支出 B. 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 增拨流动资金 D. 国家储备 6. 财政支出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 B. 社会补偿性支出D. 积累性支出E. 消费性支出 7. 衡量国债规模相对指标有()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负担率 C. 国债偿债率 8. 下列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是() A.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B. 政府性基金收入 C. 国有资产收益收入 D. 彩票公益金收入 E. 罚没收入收入 9.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10. 在市场化发行方式下,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经济性制约因素是()

公共财政学重点

双学位公共财政作业1 1、关键词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就是指由政府预算提供的并由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职能的一种,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调节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分配差异,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手段: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第二,规范工资制度。第三,加强税收调节。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2、复习思考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是什么? 1、垄断 垄断可以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存在

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分配是按要素分配,注重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使收入分配失去公平。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 5、经济波动自发的过度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买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卖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价格大战,需求不足,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经济波动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公共物品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盒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 (3)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阶级性与公共性。由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产生了财政两个并存的鲜明特

新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公共财政学 》作业考核试题

▆■■■■■■■■■■■■ 《财政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2*10=2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C C B C A C B 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 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财政赤字 D.赤字财政2.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3.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增值税 A.消费型 B.收入型 C.增值型 D.生产型4.债务依存度是指()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5.财政补贴是() A.行政调节手段 B.宏观运行机制 C.经济调节手段 D.宏观政策目标 6.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高低。 A.平均税率,平均税率 B.平均税率,边际税率C.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D.边际税率,平均税率7.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C )A.经济权力 B.财产权力 C.政治权力 D.军事权力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9.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A.税收 B.国债 C.公开市场业务 D.财政投资 10.相对有效的弥补公共财政赤字的办法是() A.增加税收 B.财政向商业银行借款 C.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 D.发行公债 二、判断题(打“√”或“×”,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 2*10=20) 1 2 3 4 5 6 7 8 9 10 ×√√×√×√××× 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2.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3.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4.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 是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 6.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是纯公共产品。() 7.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8.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 采用税收形式。() 9.社会保险税是以纳税人的工薪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 因而不能发挥在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再分配作用。 () 10.为保证公开性、透明性,政府采购需完全采用招标性采购。 () 三、简答题(10*2=20) 1.请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 答:(1)公益性。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 标。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 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 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 民则无偿地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 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 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2.请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答:税负转嫁的方式有以下五种: ①前转。指税负通过市场买卖,以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由卖方向买方转 嫁。是税负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②后转。指税收负担通过市场买卖前转给买方,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一环 节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③混转。指纳税人将所应承担的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 使税收负担分散给许多人负担。 ④消转。指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前转、后转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提 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用新增利润弥补税收负担。 ⑤税收资本化。指将税收折入资本财产的价格之内。 四、论述题(20*2=40) 1.请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通过对收益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 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2)调节居 民个人收入水平 (三)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1)税收;(2)转移支付;(3)购 买性支出;(4)各种收入政策。 2.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 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 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 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 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 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 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