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术报告23篇

学术报告23篇

学术报告23篇
学术报告23篇

学术报告

一、题目:众声喧哗何若莫言

——莫言小说创作的多维阐释之一

主讲人:侯运华博士、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2年11月4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2年11月4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侯运华,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民主同盟河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副会长,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近代文学史》主讲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重大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晚清狭邪小说新论》、《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小说》。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创作情况如何?他的小说创作与其童年经历是怎样的关系?其小说中的审丑倾向表现为哪些方面,该如何评价之?莫言小说中的性描写是否必须、价值如何?使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的主要内蕴是什么?我们将以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史为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阐释。

二、题目:《雷雨》——本科生曹禺的人生思考

主讲人:张先飞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导

时间与地点:

2012年11月25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2年11月25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张先飞,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中青年学者。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大学教学名师。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五四思想史,鲁迅、周作人等领域研究工作。代表性学术专著有《“人”的发现——“五四”文学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源流》(人民出版社2009)、《形而上的困惑与追问——现代中国文学的思想寻踪》(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博士后奖学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创新人才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学科最高奖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二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二等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23岁的普通本科生,曹禺却创造了《雷雨》的文学传奇,开启了20世纪中国话剧的辉煌历程。年轻的曹禺是如何认知宇宙的规律的和人生的奥秘的,他笔下的那些著名人物蘩漪、周萍、周冲等是如何爆发出虽短暂却灿烂的人性光芒的,曹禺的人生经历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报告题目:“虐童案”的法律问题

主讲人:张亚平博士、副教授

时间与地点:

2012年12月2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2年12月2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张亚平,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员。主持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及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个人独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方略研究》,合著《近代西方刑法学派之争》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开设本科生《刑法学》课程,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外国刑法学》及《刑事政策学》课程。

内容简介:

近期,社会上频现幼儿园教师“虐童案”,比较典型的是浙江温岭的颜艳红“虐童案”。案件发生后,民意强烈地要求要严惩虐童者,以保护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在民意的强大压力下,温岭警方对颜艳红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予以刑事拘留。这一看似简单的案件,实际上涉及很多刑事司法的问题,例如寻衅滋事罪的成立条件、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的限度、虐童罪的增设、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关系、犯罪发生的原因与刑罚惩罚的关系等

四、报告题目:传统节日与中国文化

主讲人:彭恒礼博士、副教授

时间与地点:

2012年12月9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2年12月9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彭恒礼,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传统节日、戏曲民俗与文化史研究。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的民俗表现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参与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特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术语生成与中西文化互动”等。先后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在河南电视台等媒体专栏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内容简介:

一、何为传统节日

二、传统节日的兴起与衰落

三、你不熟悉的传统节日

四、传统节日与当代中国社会

五、题目:论古典诗词的吟咏

主讲人:华锋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3月31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3月31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华锋,河南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楚辞学会理事,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河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讲授章节:

一,吟诵及吟咏的起源;二,学习吟咏的意义;三,吟咏的理论基础;四,目前国内吟咏研究的最新动态;五,诗词吟咏举例。

关于吟诵基本知识简介:

吟咏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是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充满感情地吟诵古典诗词,吟咏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活的文化化石。由于吟咏的传承只能是口耳相传,因此多少年来吟咏之学只有技术层面的传承,没有理论层面的研究,这使得吟咏才传承极为脆弱。自

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吟咏之学逐渐退出讲坛,新中国成立之后,吟咏之学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上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著名教授华锺彦先生发起关注吟咏、倡导学习研究吟咏的高潮,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吟咏研究的实体——“唐诗吟咏研究小组”,国内著名学者程千帆、钱中联、霍松林等以及我校著名教授高文、宋景昌、王文金等都是小组的成员。此后,有关吟咏研究在国内逐步开展起来。2009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中华吟诵周活动,成立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国务委员马凯同志参加了闭幕式。2011年,举行了第二届北京吟诵周活动,马凯同志参加了开幕式。今年春节期间,南开大学著名教授叶嘉莹先生举办了为时三天的有关古典诗词欣赏、创作及吟咏的讲座,马凯同志和令计划同志聆听了讲座。目前,一个挖掘、整理、研究吟咏的活动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河南省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深厚的吟咏基础,2012年10月12日河南省吟诵学会在新乡百泉正式成立。

华锋教授自幼学习吟咏,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吟咏的理论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多篇,参加了2009年北京中华吟诵周活动,在活动周期间,做了吟咏展示,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这些在央视都已播出。2012年,为中华长歌行节目做了专题吟咏,今年春节前央视一台、四台、十台都进行了播出

六、题目:爱恨交织王家卫——王家卫电影风格解析

主讲人:燕俊副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4月14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4月14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燕俊,女,200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今执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现任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电影文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电影鉴赏专著一部《在声光魅影中穿行——电影佳作鉴赏四十例》(中央文献出版社),参与编著《电影史:观念与轨迹》(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之《电影编剧卷》(中国电影出版社)、《世界电影史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影视编辑——视听时代的技艺表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教材和专著。

内容简介:

王家卫,香港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以特立独行的风格在香港影坛乃至国际影坛独树一帜。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香港著名演员梁朝伟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把他与王家卫的合作经验比喻为“谈恋爱”:折磨、痛苦,却又欲罢不能。其实,他所描述的这种“爱恨交织”的感受,不仅适用于王家卫电影中的演员,也适用于王家卫电影的观众。观看王家卫的电影,正如同投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兴奋与错乱、震撼与眩晕、崇拜与怨恨、痴迷与抗拒......种种相互对立又在对立中统一的情感风起云涌、纷至沓来,令人愁肠百转、欲罢不能。此次讲座,主讲人将尝试提炼“王家卫风格”的十个关键词:精神、态度、文化、叙事、影像、台词、情感、样板、明星和墨镜,帮助大学生观众理解和接受这位导演的电影风格和个人魅力。

七、题目:全媒体背景下的媒介沟通

主讲人:郭奇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4月21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4月21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郭奇,国家公务员考试评卷组组长,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员、金像奖评委,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4G时代即将来临,一机在手,传遍神州,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就是一个媒介集团,采编播收应有尽有。全媒体时代呈现出交互性、立体化、全方位传播形态,“当真理还在找鞋子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全球”,

如何认识全媒体传播的特征,掌握现代沟通技巧迫在眉睫。

八、题目:品鉴古代公案

主讲人:刘国强副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5月19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5月19日下午3:0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刘国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曾获2011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二等奖”,2013 “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一等奖”候选人。先后在河南卫视新闻频道录制“中国传奇——古代公案传奇”、“中国传奇——古代盗墓”等讲坛。

内容简介:

古代的破案历史悠久,成果也比较辉煌。探索古代公案,赏析个中三味,不仅可以领略—般艺术作品所没有艺术奇趣,还可以了解古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办案方法。古人的办案经验和方法虽然有着相当的局限,但其中也有不少侦查和审案方法,诸如察言观色,推理析疑,智计断案,证据决案等经验,值得今人借鉴九、题目:知识抑或理解:认识究竟向我们承诺了什么?

——兼谈大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认识论蕴含

主讲人:姬志闯副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9月29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9月29日下午3:0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姬志闯,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2部,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ISEC课程评估项目专家。

内容简介:

素质教育实施的路径是教学实践,而支撑这种实践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和“学”本身的认识。事实上,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然受支配于师生对“认知”本身的认识,并最终归于从这种认识中得到了什么。基于现代哲学、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变迁而源生的传统的“知识”认识论向“理解”认识论的转向,在某种意义上恰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支撑和诠释。探讨这种认识论转向的实质及其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内在关联也正是本次讲座的基本旨趣所在

十、题目:领导力的培养

主讲人:汪来杰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10月13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10月13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汪来杰,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逐步兴起,使得高校承担起了为社会培养领导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培养青年一代领导能力的素质教育。随着西方领导学界对“领导”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领导力日益被视为一种影响力、一种角色、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过程,而非占

有正式职位的领导者所特有的一种权力。领导力被视为每个人都具有而且需要开发的潜力,“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重要的领导技能,以便领导在各个方向发生,而非总是自上而下”。领导力的培养教育也相应地被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有意识地参与领导过程。

十一、题目:阴阳与五行

主讲人:龚留柱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10月27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10月27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龚留柱,男,1950年生,湖北枣阳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军事文化研究。著有《武学圣典——孙子兵法与中国文化》、《春秋弦歌——左传与中国文化》、《盛衰苍茫——汉元成二帝传》等专著。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基础性的一个课题,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层土壤中,影响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不随着时代的迁移就烟消云散。它渗透进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情感模式之中,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留下了重要痕迹。它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今天,比如杨振宁就说他的物理学成就与当年在西南联大时读《易》的心得有关。让我们在这个周末一起去跋涉这条文化长河来追根求源吧!

十二、题目:众声喧哗何若“莫言”

——莫言小说创作的多维阐释之二

主讲人:侯运华博士、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11月3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11月3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侯运华,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小说分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河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近代文学史》主讲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莫言的小说创作存在女性崇拜现象,应该怎样理解之?其小说的叙事特征表现为哪些方面?其文本中的刑名文化、酒文化等文化内涵具有怎样的价值?如何阐释作为文化现象的“莫言效应”等,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将对其进行剖析与评价。

十三、题目:“天堂”的人权困局

主讲人:耿勇教授、博士

时间和地点:

2013年11月17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11月17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耿勇,河南大学国际法教授,国际交流处副处长,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欧盟法中心留学,从事欧盟法研究。2011-2012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国际法中心留学,从事美国最高法院适用国际法问题研究。著有《国家主权与国际私法后现代转型》等著作和《WTO与中国涉外民商事审判》等几十篇论文。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3年初被授予河南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不管你爱谁,不管你和谁结婚,你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的救济和保护!”“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的肤色、贫富、宗教信仰……,你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的救济和保护!”

多么脍炙人口的语句,多么令人陶醉的仙境,还如此掷地有声!这是在曾被不少人奉为人间天堂的美国,人们喜欢引用,政客们更喜欢卖弄的口头禅。如今,不管是奥巴马,还是美国普通民众,再说起这套豪言壮语,虽一如往日的流畅,却夹杂着几分挥之不去又不可名状的苦涩。

班加西惨案是因为宗教冲突还是官员玩忽职守,若是前者,宗教平等与和谐从何谈起?波士顿爆炸案震惊世界,以为911重演,凶手竟是文弱书生,岂能也关进关塔那摩?未成年黑人中学生被白人协警枪杀,是自卫还是仇杀,若是后者,公正司法岂不是天方夜谈?枪声又起,惨案不断,持枪权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利?奥巴马医改引发驴象大战,一度迫使政府关门,难道与人权无涉?神出鬼没的无人机,威武之下有多少无辜冤魂,国家的国际人权义务谁去实施?棱镜黑幕让人无处藏身,安全与隐私熟重孰轻,果真无法两全?美国广播公司那无忌的童言,也许能警醒我们,高举人权大旗,增强民族自信,坚定民族梦想,树立大国典范!

十四、题目:把脉大学生活,走出心理困境

主讲人:王滨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3年11月24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3年11月24日下午2:30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王滨,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二十余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教育厅等各种科研课题二十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技能奖以及各种科研和教学奖励三十多项。

临床工作方面,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临床实践工作二十余年,帮助大量的心理求助者走出了心理阴影。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范畴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婚姻家庭及亲子冲突等心理问题。

内容简介:

影视作品中的大学生活都是美好而令人憧憬的,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却往往不尽人意,既有大一新鲜中的略感迷茫,也有大二、大三稳定中的内心冲突,更有大四分流中的矛盾抉择,短暂却也漫长的大学四年,莘莘学子们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带有阶段性特征的心理困扰。这些困扰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和处理,不仅影响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影响其心理健康。本次讲座将从心理学的视角和大学生们一起探讨这些心理困扰从何而来?如何应对?

十五、题目:从宋太祖到宋太宗

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博导

时间和地点:

2013年12月22日上午9:30 明伦校区大礼堂

主讲人简介: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型系列专题节目主讲人。

十六、题目:古希腊神话:激情与痛苦

主讲人:邱业祥博士

2014年5月11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4年5月11日下午3:00 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邱业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于2011年、2013年先后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西方文学、圣经文学、中西跨文化对话、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思想方面研究。先后参著或主编《圣经与文学》、《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圣经关键词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理雅各的‘经文辩读’及其现代价值”,在《世界宗教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如果你不知道乌拉诺斯,那你一定知道宙斯;如果你不知道赫利奥斯,那你一定知道阿波罗;如果你不知道阿佛洛狄忒,那你一定知道维纳斯。宙斯、赫拉、阿波罗、雅典娜……,这些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明们到底是谁?他们干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着迷?而古希腊人又在这些神话中如何思考着人生和命运?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希腊的神话世界。

十七、题目:“Wei娘”薛宝钗

主讲人:郑慧霞博士

时间地点:

2014年5月18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4年5月18日下午3:00 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郑慧霞,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及中国古代小说。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卢仝综论》等。

内容简介: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艺术形象之一,历来不乏对其称颂溢美之辞。本讲以《红楼梦》“强大严密的诗意逻辑”(宁宗一语)为研究重心,深刻细密挖掘诸多为读者熟视无睹甚或忽略的细密线索,从而完成薛宝钗形象的重塑:着重从“伪善”、“猥琐”和“藏头露尾”(薛蟠语)三方面进行探讨,从其“三观”即“观鱼”、“观玉”和“观雨”等诸多“细”中深究、直探、还原薛宝钗之“Wei”。

十八、题目:“非遗”十年:世界与中国

主讲人:彭恒礼博士

时间地点:

2014年5月25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4年5月25日下午3:00 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彭恒礼,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民俗学与“非遗”保护研究。出版专著《元宵演剧习俗研究》,获得2011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得河南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金鼎奖”。2012年—2014年,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文物频道主讲“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系列讲座,引起很大反响。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世界的“热词”。这个概念的产生才十年多一点。这一概念是如何产生的?谁在推动世界“非遗”保护运动?中国是如何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的?十年一觉非遗梦,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彭恒礼博士带你回顾:一起走过的十年。

十九、题目: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礼仪

主讲人:王立群教授

2014年10月26日上午9:00 明伦校区大礼堂

主讲人简介:

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教三十多年来,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多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奖、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主讲的《文学传播的力量》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2006年以来,已连续9年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2014年,主讲的《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说成语》等饱受观众赞誉,再创收视高峰。他出版的《大风歌》、《汉武大帝》、《宋太祖》、《宋太宗》等系列图书每本的销量也都在数百万册。

内容简介: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王立群教授将以成语为切入点,讲述礼仪的本质和中国古代常见礼仪。

二十、题目:河南“中”文化解读

主讲人:程遂营教授

时间地点:

2014年11月2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计算机大楼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程遂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教学、科研,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曾受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六大古都”、在河南卫视《传承》栏目主讲“大运河”,并曾受国务院外事侨务办公室委派赴欧洲比利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为华人宣讲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在河南的语言环境里,“中”似乎是一个万能词,什么时候都可以拿来一用。会不会说“中”,能不能用好“中”,似乎成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地道的河南人的标志之一。在很多情况下,“中”的意思接近“行”“可以”“好”等等,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这些词。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呢?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程遂营教授将从“天下之中”“逐鹿中原”“中庸之道”等方面为您精彩解读河南“中”文化现象

二十一、题目:中国当代先锋戏剧:意义与缺憾

主讲人:穆海亮副教授

时间地点:

2014年11月23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4年11月23日下午2:30 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穆海亮,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戏剧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戏剧》、《戏剧艺术》、《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南大戏剧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2012年,中宣部审批、中国文联与中国剧协联合颁发)和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0年,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颁发)。

内容简介:

以孟京辉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先锋戏剧,以其思想的探索性、艺术的前卫性及审美的反叛性为处于低谷

中的中国戏剧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培养了更多的青年观众。然而,先锋戏剧绝非空中楼阁,它与传统因素难脱纠葛,与观众的审美趣味息息相关,并受商业化大潮的深刻影响。那么,孟京辉等人的先锋戏剧到底以哪些话题吸引了青年观众,甚至成为知识青年的“时尚”?它做出了什么样的艺术探索,又存在哪些艺术缺憾?当先锋戏剧遭遇商业化转型,又做出了哪些“媚俗”之举,这到底给先锋戏剧及青年观众带来了什么?

二十二、题目:马背上的汉唐文明

主讲人:程遂营教授

时间地点:

2015年3月15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计算机大楼报告厅

2015年3月15日下午2:30 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程遂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教学、科研,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曾受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六大古都”、在河南卫视《传承》栏目主讲“大运河”,并曾受国务院外事侨务办公室委派赴欧洲比利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为华人宣讲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马是人类驯化的最高贵的动物。自古以来,马的用途主要有两种:一用于和平时期的生产、生活,二用于战争。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战马代表了军力、国力,是国防的重要保障。汉唐是中华文明的两个高峰期,其文明的形成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其建立在养马基础上的强大军事力量密切相关。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力量是人民和平生活、文明稳步发展的前提。汉唐如此,现代也是这样。

二十三、题目:平凡的世界非凡的人生

——路遥及《平凡的世界》剖析

主讲人:侯运华教授

时间地点:

2015年3月29日上午9:00 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2015年3月29日下午2:30 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509教室

主讲人简介:

侯运华,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开封市委委员、河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开封市政协常委。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教育厅及河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晚清狭邪小说新论》、《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小说》。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近代文学史》主讲教授,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河南大学“名家讲坛”、河南省图书馆“豫图讲坛”特邀主讲人。

内容简介:

路遥具有怎样的独特人生?其人生道路与《平凡的世界》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阐释《平凡的世界》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带给青年人存在的困惑、建构起的特异政治生态和人际关系?乡下姑娘的爱情观、社会转型期农民的性格特征具有怎样的内涵?路遥笔下的哪些形象感人至深?哪些细节堪称经典?其理想爱情架构如何评价?小说凸现的多重理念在21世纪是否还有价值等等。这次讲座,将结合文本一一进

行剖析。

王立群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讲坛讲述《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礼仪》

时间:2014-10-27 12:40

小成语蕴藏大智慧,10月26日上午,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我院王立群教授做客名家讲坛,在我校明伦校区大礼堂为全校学子奉上了一场题为“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礼仪”的学术讲座。“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由来已久。”王教授开头便谈到,“礼仪”在中国内涵很广,无处不在。他以成语为切入点,从中国古代礼仪是什么、中国古代礼仪的本质、中国古代常见的礼仪这三个方面,给同学们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讲解。从对“衣冠禽兽、食不甘味、面南而尊、过庭之训”这四个关于“衣食住行”成语的解析中,王教授为大家呈现了蕴含古代等级尊卑、三纲五常等中国礼仪。“种种礼仪的本质,就是秩序,如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最初的“秩”,是中央政府给官员的俸禄,俸禄的多少反应了官职等级的高低……”王教授以常见成语为例,为大家解释其中映射的礼仪规范,见面打招呼,为表示谦恭,需“低人一等”;世交的家族间,晚辈对长辈需行八拜之礼,故称“八拜之交”;“入乡随俗”则表现为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家而问讳。关于权利,王教授感叹道,人生是一个过程,要学会告别,人花一辈子去追求财富权力,最终还会告别这一切。

“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成语,在古代竟有如此多的内涵,听了王教授的讲座很受启发,以后一定要多多了解传统礼仪。”我院2013级王克同学说道。讲座期间,王教授语气平易近人,举例生动有趣,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王立群,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主讲的《文学传播的力量》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2006年以来,他已连续9年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2014年,他主讲的《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说成语》等饱受观众赞誉。

文学院教师穆海亮做客河南大学名家讲坛

2014-11-24 12:58

11月23日下午,我院穆海亮副教授应河南大学教务处和河南大学国学研究会之邀,做客河南大学名家讲坛,于综合楼509教室为广大学子奉上了一场题为“中国当代先锋戏剧:意义与缺憾”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国学研究会会长郭帅主持。

讲座伊始,穆海亮便先向同学们揭示了本次讲座题目的内涵,他说:“中国当代先锋戏剧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式形成的。发展至今,先锋戏剧已经开始了商业化发展,我要讲的就是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缺憾。”随后,他通过“前卫性、探索性、反叛性”,从四个方面展开叙述,为在座学生解答了何谓“先锋性”的问题。他首先结合林兆华、孟京辉和牟森三位导演及其作品,为大家说明了先锋戏剧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向,并通过艺术的探索性和观众群体两个方面,表述了中国当代先锋戏剧先锋与主流的趋同、先锋与商业合流的形式。而后,他从先锋戏剧思想意蕴的新探索、艺术形式的新尝试以及先锋戏剧的商业化倾向和与媚俗三方面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当代先锋戏剧,并结合《思凡》、《恋爱的犀牛》等作品,为在座同学们进行详尽的分析。穆海亮老师表示,尽管商业化倾向造成了当代先锋戏剧的“媚俗”特质,但是林兆华、孟京辉们的意义不能被忽视。在谈及艺术形式的创新中剧本形态的变化时,他还拿出了自己的藏书与大家一同分享。在师生交流的互动环节中,他知无不言,用深厚的学识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赢得了大家由衷的掌声和敬佩。

穆海亮,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戏剧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戏剧》、《戏剧艺术》、《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

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2014-10-30 13:21

10月29日晚,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受我院之邀,于文学院一楼阶梯教室为广大学子奉上了一场主题为“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讲座。全校各院师生慕名前往,现场座无虚席。讲座由我院副院长白春超主持。“其实,所谓方法对于真正懂方法的人无所谓,对于需要方法的人用不上。它只是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广泛

知识的一种途径。”解志熙教授以这句深刻的话语开场。讲座伊始,解教授围绕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为台下学生作了深入讲解,他以谢泳先生的《西式学术的负面影响》一文为例,就“回归中国古典”这一现象发表了他个人独到的看法。当谈及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解老师强调研究现代文学要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本研究不一定要西化,但一定要现代化。他认为做学问不必拘泥在中或西,却一定要有中国味道。提及分析问题时,他特别指明要注重系统论述,学会综合研究。讲座最后,他就胡适、陈寅恪、钱钟书、傅斯年等人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做研究需借鉴西方,柔和东方”。

在精彩的问答环节,解教授对我校各院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耐心的回答,受到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尊敬。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解志熙,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现代诗学与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曾在河南大学任教,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风中芦苇在思索——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片论》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众多著名学术期刊上均发表过论文。

文学院邀请刘震云、张旭东作学术报告

2013-06-25 13:57

6月24日晚,艺术学院音乐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应文学院邀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刘震云,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东亚研究系系主任张旭东在此与我校师生共同探讨“文学与现实的距离——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的语言动机与社会母题”,报告会由文学院院长李伟昉主持。

“第一次来一个人,这次来我把师兄也带来了”刘震云先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开场,回忆了上次来河大的场景,并对张旭东教授作了介绍,迅速拉近了与现场师生的距离。讲座中,张旭东教授就“文学与现实的距离”这个主题,运用“文本系统”分析方法,从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两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切入,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刘震云作品的文学内涵。随后,刘震云先生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侃侃而谈,从儿时的回忆、生动琐碎的故事中讲述了生活阅历及其亲人对他创作的深刻影响,形象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厚度来自于生活的深刻哲理。紧接着,他通过《温故一九四二》等作品的解读,谈了自身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对文学作品中的好与坏、美与丑等问题的理解。

在交流互动环节,两位教授就师生提出的“文学与现实”、“文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涵养,令在场的学生深深折服。报告会持续了3个小时。

刘震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于2011年受聘为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著有长篇小说《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等以及《塔铺》、《一地鸡毛》、《官人》等多部小说集。其中《手机》、《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等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影响甚广。

张旭东,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东亚系系主任,出版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研究等方面的专著多部。2013年受聘为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追忆竹林名士——社科院党圣元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12-12-31 12:47

12月30日上午,文学院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社科院专家党圣元在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竹林名士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学术报告。

探本求源,党先生从“竹林名士”的来源入手,简单介绍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针对“竹林名士”性格的复杂性,他以嵇康、阮籍为切入点,系统地阐释了“竹林名士”性格的双重性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命哲学,为我们展现了以嵇康、阮籍为核心的竹林名士因不满黑暗政治,追求玄学,用清谈、饮酒、佯狂排遣内心苦闷,拿凌利傲岸、任性放浪武装个性的生存状况,并深入剖析了他们在高压政治下追求“自然”人生时的精神世界。对此,他感慨嵇康“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不拘礼法,崇尚阮籍“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清净无为。讲座中,党先生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谦逊的学者风范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

竹林七贤包括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其中,阮籍和嵇康成就最高。本次

讲座旨在使同学们领略魏晋风骨,感受名士魅力,陶冶高尚情操。

党圣元,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文艺理论领域的研究工作,其著作《华夏审美风尚史》获第5届国家图书奖、200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届青年优秀成果论文奖等。

吴福辉:张爱玲晚期作品浮出水面的意义

2014-05-13 17:06

5月12日晚,应我院之邀,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福辉教授在我院一楼阶梯教室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以“张爱玲晚期作品浮出水面的意义”为主题的精彩报告。我院副院长白春超做现场主持,并对吴福辉教授的莅临表示感谢。

报告会伊始,吴福辉首先指明读者两种错误心态:一是政治意识太敏感,二是对作家家庭背景缺乏了解。他指出,任何一种心态,都会导致作品本意失真,抛弃不当立场,才能更好的感受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吴福辉将张爱玲的作品分成三个时期:1943年到1952年为第一创作期;1952年到1995年为第二创作期;1995年张爱玲逝世至今为第三创作期。他说,第一个时期的张爱玲,以“通俗和先锋”两种作品为途径,践行其“出名要趁早”的想法,著有以《金锁记》为代表的畅销佳著;在张爱玲离港赴美的第二个创作时期,吴教授对其作品《赤地之战》、《张看》等作品做了简要说明;第三个时期,吴教授着重阐释张爱玲生前未面世而被后人发表的作品,并以《小团圆》和《雷峰塔》等为例证,围绕作品复杂的人物关系,为大家做了详尽解读。“张爱玲晚期‘总清算’和‘无所顾忌’的写作特点告示读者:她的作品是她冷酷大家庭的产儿,诉说的是她的挣扎和悲戚,我们读者要尽量做到全面的阅读。”吴福辉还强调,“我们研究文学,不仅要读作者过去的著作,还要跟进他当前的作品,增进认识,全面了解,这才是学习文学的正道。”

吴福辉,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丛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三、四十年代文学、左翼文学与京海派文学、现代讽刺小说等,主要著作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钱理群、温儒敏合著)、《沙汀传》、《带着枷锁的笑》、《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等。

我院院长李伟昉教授做客名家讲坛

2012-05-28 15:25

5月27日下午,我院院长李伟昉教授应“河南大学名家讲坛”之邀在综合楼509举办了一场题为“哈佛大学·国旗意识·文化建设”的学术报告。

刚从哈佛大学访学归来,李教授以访学期间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自然导入本次讲座的主题“文化建设的发展”。通过对美国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国旗,特别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悬挂一周的世界各国国旗这种现象的深入挖掘,他一针见血地剖析出其背后强烈的民族意识、政治意识,并指出背后这种深层意识对人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正题“文化建设”的论述中,他提出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建设本身,更是人的自身建设,发挥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要注重培养健康阳光的性格与心理、文化知识素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他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不应该仅仅在书本里、博物馆里,而是应该发扬光大,滋润渗透在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生存空间的各个角落。最后,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的讲述中,他希望我们能找回传统依然有生命活力,有价值魅力的部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创造发展。整场讲座,李教授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深入独到的见解、幽默风趣的大家谈吐不时博得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李教授对其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此次讲座为同学打开了了解美国的一扇窗,有利于我们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文化建设。

众声喧哗,何若莫言——我院侯运华教授做客《名家讲坛》

2012年11月4日下午,我校教务处和国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名家讲坛》活动在综合楼509室成功举行。我院侯运华教授应邀作了一场题为“众声喧哗,何若莫言——莫言小说创作和多维阐释之一”的讲座,为大家揭开了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神秘面纱。

侯教授以莫言其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这位文学大家的独特风范。“众人皆醉我独醒,此时无声胜有声”,侯教授指出莫言为人低调,厌恶学界高调空泛的理论,潜心于挖掘内心的创作,“莫言”这一笔名正是对其

人格的准确诠释,文学源于生活,饥饿、孤独等童年经历成为其文学世界的独特素材。侯教授说,从《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就精心构架自己的表现空间——高密东北乡,这是他创作源泉和灵魂的栖息地。针对莫言创作中的“审丑倾向”,他认为,其作品中美丑的强烈逆差蕴含着深渊内涵,充分表现了自身的性格和思想,并在美丑落差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侯教授对莫言获奖作品《蛙》作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其间,侯教授强调,超越国家民族、政治经济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写作,为人类的前途焦虑担忧,把自己的创作提高到哲学高度,这是莫言成为我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的主要原因。侯教授精彩独到的讲演赢得了我校众多学子的阵阵掌声。

我院程遂营教授浅析马背上的汉唐气象

2015-03-16

3月15日下午,本学期第一次名家讲坛在我校综合楼509教室拉开帷幕。在此次讲坛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我院博士生导师程遂营教授为我们重现了与马有关的汉唐历史。

首先,程教授从汉唐的历史地位入手,对生活中的汉唐印记一一作了说明。程教授指出,汉唐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西域的许多物种传入中国,如葡萄、胡椒、狮子等,展现出那个时期独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之后,程教授从马与汉唐盛世的关系入手,再现了马背上的汉唐气象。汉朝早期经常受匈奴侵扰,随着马数量的增加和品种的不断改良,汉代军事实力得到提升,最终打败匈奴,并维持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畅通。而在唐代,马除了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外,更是唐朝人心中的丰碑。程教授强调,唐朝雕刻的马身上多带着箭,体现的便是一种征战沙场的豪迈与大气。

讲座结束后,程教授在综合楼底的入口处举行了新著作《六大古都》的签售会。他表示会将200本售出作品的收入捐予我校艺术学院患有白血病的学生刘玥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抵如此吧!

程遂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曾受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六大古都”、在河南卫视《传承》栏目主讲“大运河”,并曾受国务院外事侨务办公室委派赴欧洲比利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为华人宣讲中国传统文化。

游彪教授谈宋代草根的奋斗史

2014-11-21

11月20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游彪先生应邀做客我院,在院二楼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草根的奋斗史:宋代一个普通人的异常生活轨迹”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田志光副教授主持,我院相关专业的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游彪教授以北宋时期一个名为田子茂的人物事迹为例,从三方面讲述了北宋时期草根人物的成长历程。首先,游彪教授介绍了从平民到官员的转变,指明王安石变法为平民提供了做官的机会。接着,他详细讲述了东线战事情况及田子茂参与东线战事,因为作战勇猛得到表彰升官,但后因被举报谎报军功而遭到贬职的曲折经历。从战事对苗子茂命运的改变,揭示了草根人物向上层人物转变的不易。最后,游彪教授对北宋末年状况进行了素描,指明田子茂在北宋时期宋辽边境一直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经过很多挫折,官位最终升至正将的结局。

游彪教授博学多才,讲授时联系中外,贯通古今,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游彪,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早年在河北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后又师从著名学者王曾瑜先生和日本早稻田大学近藤一成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已出版《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宋代特殊群体研究》等7部著作,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在“文化旅游(开封)高层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2014-11-11

2014年11月10日上午,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教授应邀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三楼会议室,在我校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组织的“文化旅游(开封)高层论坛”发表“诗意地栖居、原乡精神与文化保护”主题演讲。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宋军令博士主持了此次讲座。

杨振之教授将本次讲座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他论述了旅游的本质问题,认为旅游的本质不是体验,体验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之一,旅游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提到原乡精神时,杨振之教授认为,构建原乡意境就是旅游的目的,他以罗马特色建筑和威尼斯手工艺为例,传达出原乡精神的重要性。此外,在旅游建设方面,杨振之教授也提出了“应传承与保护原乡精神”的建议。随后,杨振之教授简单介绍了欧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三大流派,并对其中支持主客观融合的历史真实性保护与修复的意大利流派予以了肯定和赞赏。讲座尾声,杨振之教授提出我国文物保护应基于原乡精神和文化真实性这一构想,并否定了“修旧如旧”与“修旧如新”这两种文物保护方法。同时,他又以开封的城摞城为例,阐述了他认为理想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式。宋军令博士对杨振之教授的讲演进行了总结,认为杨振之教授有关旅游本质的观点更有利于人们去体验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本质和旅游的价值,“原乡精神”的理念对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人居空间、传承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据悉,此次讲座为“文化旅游(开封)高层论坛”系列讲座之一。每位受邀嘉宾都将会在红色签名本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对该论坛的参与和支持。

杨振之,现任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休闲度假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等职。曾出版《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风景的文化记忆》等多本著作,并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彭卫教授谈女性视角下的汉代家庭关系

2014-11-05

11月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彭卫先生在我院二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女性视角下的汉代家庭关系”的报告。全场气氛热烈。本次报告由我院龚留柱教授主持。

彭先生首先介绍汉代家庭类型及家庭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并陈述了贾谊与司马贞对“六亲”内容的不同看法。他以应劭的“亲密无过夫妇”内容为例,,阐述了秦汉的夫妻关系是最为密切、最具情感的关系这一观点。学术研究应透过现象指向当时的社会结构,抓住差异,彭先生指出,“妻柔则正”、梁鸿、鲍宣式的伦理中的夫妻位置异于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夫妻双方的性格实际对各自在家中的地位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观点。在讲座的最后,彭先生就女子再嫁、公媳关系、母子关系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秦汉社会提倡的主流伦理道德。

彭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和《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秦汉史和史学理论研究,以及史学专业杂志的编辑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汉代婚姻形态》、《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穿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

各种学术报告的心得

本次报告是由图书馆组织的有关学习并了解使用最全面的的爱思唯尔(Elsevier)数据库,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充分的了解到知识如下: 爱思唯尔著名数据库Sci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对全球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下载量高达10亿多篇,是所有学术类数据库中下载量最大的,也是所有数据库中单篇下载成本最低的,平均每篇不足一毛钱,是性价比最高的数据库。就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而言,学校已经购买了该数据库的部分学术资源,为了让我们在科研领域上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学术进展以及前辈们的学术研究内容和思路。 1. 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如何能够快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如输入关键词、作者名以及期 刊的日期等,并且可以进行二次筛选,同时也可以用图表类比的条框选择,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图形。2.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高级检索文献的操作,最后可在收索的结果中通过年限、内容进行排序,以找到我们要看的文献。更加重要的是,在每篇文献的右下方,我们可以看到与该文献相关的其他文献,以及该篇文献所参考的内容有哪些。3.如何更好的使用超链接。输入我要与同学分享的文献链接,简单的书写我们要分享的信息内容和推荐的理由;同时还有批量的下载我们所需要的文献,但是不得大于20篇。此外,我们还学了检索语言和检索的基本技巧,目的是高效的利用数据库。4.在Top 25 Hottest Articies中可以找到当前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最后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如何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常识和技巧。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报告中的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怒放的青春”公益巡讲活动的讲座,曾经听过新东方老师说过的“光荣与梦想”精神的再次在我的脑中起航,新东方对我而言,是我考研路上的助手,尽管只是英语方面的帮助,但是让我了解到很多不同寻常的见识。而本次与全球顶尖海归精英孔老师的零距离接触让我发现:名校,也不再是某些人群的专利;留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青春,我们要为自己做主。关于梦想,关于留学以及关于我们的未来,只要自己想要做,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的艰难。新东方的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话让我有了不断地思考,关于自己的未来和前途。通过我的观察,能明显感觉出孔老师在工作中的与众不同,有思想、有创新、有目标、有坚持,他是在实现自我,追逐自己的青春和理想,而新东方也会给他提供充分的上升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对于他现在的成就,他不想只是自己分享,而是分享我们更多的大学生,让我们这个年轻的一代人有更多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想要的生活。出国,或许也是一种选择。它会磨练你,即使辛苦,却让自己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只有有丰富阅历的人生,才是精彩和有意义的人生,也不会愧对停留自己这个短暂生命中。这些思考,让我对未来又有了十足的奋进。这就是我本次报告的所学和所思。

听“注会讲座”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听“注会讲座”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3月28号 7点到9点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文化楼1205会议室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报告人姓名:叶陈刚 职称:教授 部门:好会计教育注册会计辅导《审计》主讲教师 三、学术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注册会计师备考攻略中央民族大学讲座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1、会计师的选择。 会计师需要能静得下来,并且喜欢会计,喜欢做帐计算。 2、会计师职业待遇 会计就业方向-进退自如,空间广阔。 主要有国企外企、会计事务所,公务员,高校教师, 内外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好,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证比较认可, 公司财经助理:审计经理,招聘更加注重拥有注册会计师证的人士。 会计事务所:英语水平较高,有机会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或者税务所等工作, 金融理财:薪酬丰厚的金领职业。 国家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良好的职业(财税) 认证服务:发展潜力远大的职业。 高级财会人员:财务总监。 3、会计的职业规划 会计的专业学习:在学校学习阶段。 会计经验积累:毕业后1到3年阶段。 会计职业发展:3到5年职位升迁,工作相对稳定。 会计职业稳定:收入较高。变动谨慎。 职业创新生涯:高级管理职能,控制智能,协调职能。 4、注册会计(CPA)的内容 《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并且介绍了相关知识。 5、其他一些报考相关事情 五、报告体会 2012年3月,我们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回头看看,我们已经从去年的一年级新生成长为三年级的毕业生。在这短暂忙碌而美好充实的一年中,我们自觉地汲取更多的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论是从课堂上,图书馆里,还是在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思路、提高创新能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每年学校都邀请很多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在研一研二两年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老师的学术报告或讲座,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等多个专业领域。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介绍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应用,专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同时重点介绍了本专业所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指出目前本专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学术活动为我呈现了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同时也为我在学术、生活上的困惑提供了解决思路,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报告包括:Qi Tian教授关于图像检索和分类的报告、David Suter 教授在图像、视频和三维数据的匹配、分割和配准领域的介绍、顾乃杰教授关于软件脆弱性检测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算法优化的学术分享等。这些学术报告与我本人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十分相关,通过听取他们的学术综述、聆听他们的学术心得,我对这些具体的研究方向有了宏观上的了解,包括目前图像检索领域的经典算法、所使用的鲁棒的特征、三维数据配准的基本流程、三维数据分割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等,这使得我在阅读文献时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总体发展和各分支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此外,我也从他们分享的实验过程中的小故事里得到了启发,知道了科研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所有的数据、实验、创新性都并非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在我后来的科研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做到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投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学者们带给我的正面影响。 李硕彦教授的“数学与工程的对话”系列讲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教授享有“网络编码之父”的美誉,是代数交换理论创立者,也是martingales of patterns的发明人,同时在随机过程领域也卓有建树。我至今仍记得李教授报告的时候对自己学术领域的热爱和充分理解,他对自己领域的知识点信手拈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那些平时看起来晦涩又高深的定理和公式也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在我后来阅读文献和专著的时候,每当遇到难懂的公式推导或定理证明,总会想起李教授的系列讲座。他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尝试着去热爱它解决它,而不是逃避。这样的学习态度将让我建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定会让我受益终生。 此外,辅导员韩海雄老师关于简历制作培训的讲座、心理咨询中心赖丹凤老师关于恋爱心理的分享、钱晓伟医师关于女性健康知识的讲座等,也带给我许多收获。几位老师从学生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在大二结束的小学期期间,我们全体自动化的大三的学生分别听了陈杰教授、武清河教授、窦丽华教授、邓志红教授、王军政教授等5位自动控制系的老师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老师们都是在自控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因此通过老师们的介绍,我们对自控专业也终于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了方向。 我们在大学的前两年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课,所以对本专业的知识并不了解,但是,经过这次本专业的老师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之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原来自动化是很难的。它不再是我们以前上基础课时学习的简单的问题的求解了,而是研究实际的问题,对系统进行研究,进行控制,进行应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到的控制中的“闭环”,用它来进行反馈进行控制。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应用中确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更加认真的去钻研的一种东西,真是耐人寻味。 我们听了对控制科学工程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介绍。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以及二十年来代表性成果。也了解了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的设置与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还听到了有关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介绍,老师还向我们讲了部分课题,比如数字化方向盘系统,以及实验平台像目标信息融合处理实验系统。 然后我们又听了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介绍,了解了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方向和现状和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最后我们又从报告中了解到了运动驱动和控制方向学科的学科内容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成果以及发展目标。

老师们给我们讲的非常好,因为它不像是上课内容那样的枯燥,老师的讲述使我们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这门学科不是很容易,但是我有决心将它学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时要踏踏实实。因为现在的知识对以前的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对以前的知识有什么遗忘了的要抓紧补回来。 听过了老师们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之后,我们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它通过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这不只是在理性的知识层面上,更是在一个大的方向上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用途上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是很重要的。我在今后还要更加努力的去奋斗。

学术报告3篇

“公共卫生发展的前景与展望”学术报告 报告人:吕全军教授 报告时间:12月2日下午3:00 报告地点:护理学院三楼报告厅 吕全军教授就公共卫生发展的前景与展望给同学们做了报告。让我对公共卫生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 公共卫生,即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迄今为止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医学科学的分枝之一。但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这是容易理解的。人类社会的全部发展进步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人类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命的健康发展,这就是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生命的不断延长,而这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来体现和衡量的。如果人群中公共卫生状况很差,各种疾病流行失控,健康水平低下,人均寿命短少,那么,这个社会中的经济和科技不管如何发达都是没有意义的。公共卫生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存,即使经济发展取得一些发展,也会被消耗殆尽。如果公共卫生事业获得发展,人群中各种疾病控制有巨大进步,人均寿命和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则是社会获得发展进步的权威而可靠的证明。因此,公共卫生的指标直接标志着人类的生存状况,公共卫生危机就是人类的生存危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更有赖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公共卫生发展指标应该是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综合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 新中国建国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公共卫生事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取得充分发展。经济发达了,固然可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经济有限发展,仍然可以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反过来也可促进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的有限发展和公共卫生的显著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同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上的充分发展自然会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充分发展。

校长学术报告

塑造新型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校长教师培养主题报告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我校致力于创建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努力为教师构建一个发展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又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解决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成为我校近年来的不懈追求。在探索过程中,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各学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面临了一些新的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适应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为此特进行“塑造新型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报告。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听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

和研究生谈谈如何做好学术报告的问题

谈到学术报告,很多研究生都说对于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都感觉很紧张,甚至会有抗拒心理。想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充分准备,肯花时间,这非常值得,也不会后悔。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说,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充分准备比经验、知识和能力更关键。 报告的准备时间至少应该等于所有听众听报告时间的总和,比如给15个人作20分钟的报告,至少应该花15×20=300分钟的时间准备。这个“对等原则”比较适用于有经验者,没有经验者应加倍努力。有人建议,每一分钟的报告平均要花半小时准备。尽早开始构思怎么作这个报告、收集材料。不是老手,就得事先多次演练。人们不一定记得住所讲的学术论文内容,但对讲的好坏印象深刻。所以说,作报告都是面试。(Every talk is an interview.)资深学者甚至会在学术报告前的每一天都花一点时间准备。现实生活中如此一丝不苟的例子,并不常见,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做学术报告,你要了解听众:你要面对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听众?特别了解他们的学术背景,判断他们对你的报告的期待,最想从你的报告中得到什么,以便有的放矢,确定技术深度,既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又避免不必要的技术细节。成功的报告都有针对性。对此我有特别深的体会。前年夏天我去波士顿的一个公司作报告,事先把幻灯片传给他们。他们的领导说:我们这里大多是做具体编码工作的,你的报告太数学化,要尽可能增加文字说明。我改了以后做的报告,他们觉得效果不错。所以,对听众的定位很重要。一定要清楚听众是谁。如果不清楚,我都会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实在不行就求其次,当场问。当然,这样机动性小,幻灯片已经无法改变,只能在说的时候调整一下。起点不可过高:应简述必要的相关、预备知识。 不过,会议报告时间都很短,难以讲清,除非听众对你的课题很熟悉。我觉得重要的是点燃火种,唤起好奇心,觉得这文章值得一读。这有点像国画和诗词靠简括的几笔,就能勾画出空灵致远的神韵。所以,传达神韵胜于精描细摹,激发兴趣重于传递信息。最好是听众对你这个课题有兴趣,但不熟悉,你讲得让他想要仔细读。要讲这个东西大致上是什么,有什么好,细节不清楚没关系。与治学一样,讲的时候也要注重问题、描述、解法、评估四要素。作会议报告这种短报告,只能围绕一个要点,宏观把握,不要讲得太细。一旦太细,大都听不懂,就因小失大。想把细节讲清楚是奢望。这使我想起波利亚戏称的所谓“策梅洛法则”:听众之蠢实难以低估,显然之事须浓墨重彩,关键之处应点到即止。(You cannot overestimate the stupidity of your audience.Insist on the obvious and glide nimbly over the essential.)我认为,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说出我上面的意思。思想、主意往往显得 很显然。 说到激情,有时我们害怕听众并不觉得咋样,而自己显得太激动,这样似乎不好,不像学术报告。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用激情去感染听众,与听众分享你对课题的热爱,这有百利而无一害。学术报告也应表现激情。还有一些次要的注意事项。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与写文章一样,如果讲不清,就应尽量避免。要注意宏观把握,多解释用意和理由,前后呼应,适当回顾与总结。有人提倡“三明治结构”:先预告要讲什么,再讲,然后回顾所讲内容。(Tell’em what you’re going to tell’em.Tell’em.Tell’em what you told’em.)这样便于突出重点。掌握节奏。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解释重点。善于用例,比如何毓琦先生说,屡用同一经深思熟虑之例大有俾益:既经济(无需多做解释),又有效(便于强化理解),这确实很有道理。多用视觉效果好的方式,同时加以口头解释。千万别照本宣科。语调要有抑扬顿挫,有强调有带过,切忌平稳不变或强始弱终,那样容易催眠。不要在开场时致歉,比如说,“我的英语不好”,“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是草草准备的”,这给人第一印象不好。实在要说这些谦词,不妨留到最后。 谈了大会报告,再来谈谈分组会。刚才我讲的是在外面作报告。如果是会议报告,对听众的定位比较容易,一般可以假设分组会的众对你的报告有兴趣,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但不一定熟悉。第三,我想特别强调如下的黄金定理:少而精,少才好。包含太多不必要的细节是大多数报告的通病。老子的《道德经》说得好:“少则得,多则惑。”可以说,学而优则通,少而精则明。少可洗练,多则庞杂。西方古谚也说,少即多。(Less is more.)每一个报告只该有一个主题,多主题即无主题,多中心则无中心。报告主题内容,借用林语堂的俏皮话,像俏女孩的迷你裙,越短越好,而不应像懒婆娘的裹脚布,越长越臭。要突出主旨重点,强

(完整)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导师 时间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2010年3月17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因此,他认

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他的论题与新闻媒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 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 2009年10月11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 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 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 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 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大量利用他在实地考察得到的图片、 数据、影像,给大家作直观的介绍及深刻的分析,让大家对该方面 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感叹王老师 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王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以及学术热情叹服。王老师把河流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山区河流,同时研究中结合到地质 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 3、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10年5月13日,花保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硕士毕业论 文写作”的学术报告。花保祯教授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结构、 写作提纲、论文的修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介绍了图标 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着重讲解了参考文献的使用和编辑,并推荐 了一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s X1。当删除或添加参考文献时,

学术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学术报告 2014年01月07日 报告题目: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 主讲人:丁黎明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 报告时间:2014年1月8号上午10点 报告地点:校本部教三北306 报告对象:欢迎全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特别是材料和化学专业的师生 报告人简介: 丁黎明,博士生导师。1993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瑞典Link?ping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美国国家高分子研究中心),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合作过的教授有:Frank Karasz(院士),Tom Russell(院士),董绍俊(院士),Olle Ingan?s(院士), Robert Haddon等。曾在全球最大聚合物太阳能公司Konarka技术公司总部工作,为资深科学家。201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百人计划”研究员。过去的研究工作包括:全塑太阳能电池,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共轭高分子,光活性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碳纳米管,高分子薄膜中的长程有序。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篇。 应用化学学科列专题讲座之十二 2013年12月09日 报告题目:铅酸蓄电池 报告人:伊廷锋教授 报告时间:12月11日周三下午14:00 报告地点:教三北406 报告人简介:伊廷锋,男,1979年7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7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同年9月晋升副教授,2011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2011年6月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2

学术报告

目录 目录 信息时代如何学习 (5) 第一部分三个认识前提 (5) (一)信息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5) (二)现代科学发生了什么变化? (6) (三)当代教育发生了什么变化? (6) 第二部分学习的基本观念 (6) (一)学习究竟是什么? (6) (二)信息时代谁是最好的老师? (8) (三)学习的核心秘密在哪里? (9) (四)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念? (9)

学术报告—信息时代如何学习 信息时代如何学1 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的状态。两种文明体系,两种文明规则同时在发生作用,所以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是工业时代的文明规则?什么是信息时代的文明规则?把这个问题了解清楚了,我们就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学习,怎样求得自身的发展。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些事情即使当前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用哪套文明体系来处理当前的事物,所以我的演讲大概分四个题目:第一、我们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学习究竟是什么;第三、在信息时代谁是我们的老师;第四、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念。 第一部分三个认识前提 (一)信息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国家当前所处的状态,是以工业化为主,同时向信息化快速发展这样一个阶段。两种规则同时在起作用。那么对于工业化来说,它有它的文明规则,这套文明规则已经延续了近三百年,它的特点是“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我们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模具,都有自己的标准,这样一个模具,一个标准,使我们的生产大规模的得以实现,包括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也是遵行着工业化的逻辑来进行的。为什么叫“模具制造批量生产”?因为工业时代需要有效益,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有效益,所以我们的教育只能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一个班四五十人,一个老师同时面对着大家讲。那么今天,我是同时面对着上千个同学讲,这样的一种效率就是工业时代必须保证的效率问题。但是到了信息社会,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信息社会很多行业是没有模具的,也不可能进行批量的生产。因为在工业时代,我们社会实践 1报告人简介:陈建翔: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张》;《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课》;《教育哲学对话》;《新教育:为学习服务》。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热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主办了学术讲座,由曲秀荣老师主讲。曲老师结合当前热电材料制备与性能的实际情况,饱含深情地向同学们分析了当前热电材料制备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并介绍热电材料制备的发展历史以及热电材料制备前景的相关问题。曲老师的报告受到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欢迎,通过此报告,使每位同学对当前的会计工作环境有了清醒的认识。 报告主要是围绕热电材料的研究背景热电材料的应用展开,就热电材料研究现状,曲老师即将开展的研究内容等问题展开了介绍。 一、热电材料的研究背景 1.热电材料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能源问题推动了热电材料的研究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 二、热电材料的应用 绿色能源: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需运动部件,无磨损,无噪音,无污染。 1. 什么是热电材料 热电材料(也称温差电材料,thermoelectric materials)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什么是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电流引起的可逆热效应和温差引起的电效应的总称,包括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和Thomson效应。 Seebeck效应 1823年,德国人Seebeck首先发现当两种不同导体构成闭合回路时,如果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则两接点间有电动势产生,且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即温差电现象或Seebeck效应。 (2)Peltier效应 1834年,法国钟表匠Pletier发现了Seebeck效应的逆效应,即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发生放热或吸热现象,称为Peltier效应。

学术报告评语的写法

写学术报告评语 肖**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怎样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 1.引言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所授予的学位标准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是对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相应水平作出的评价。评语虽短,但是至关重要,涉及到能否毕业、能否得到相应学位,或能否以优秀的评价取得相应学位等问题。因此,客观、准确地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每位论文评阅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2.评价依据学位论文评语需要对所提交审查的论文作出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一九八零年二月十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由于研究生学位分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两大类,所以,对论文的要求也有原则不同。 对于申请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集萃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集萃 利用小学期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讲座,在我 看来,旨在丰富小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 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 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第一次讲座专由我校信管业的王璇老师主持,内容是信息与科技。谈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从古至今,信息的发展经历了结绳记事、账簿、计算机,最后到因特网。所谓的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 人的信息水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行 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战略资源的定义则是,任何 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 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就被称为战略资源。仅仅这些定义就能够引起我们 的思考,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精准快速的信息以及先进高等的科技。 第二次讲座的老师——沈凤武,据他自己说是第一次做讲座,所 讲内容是管理缺失下的垃圾危机问题研究,涉及垃圾的危害,主要包 括生活垃圾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垃圾堆土地资源的耗费,同时提出了对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即焚烧发电、填埋处理以及堆肥。基于国土资 源的垃圾危机治理,我们每个公民有义务为此做贡献。 第三次和第四次讲座的主题不离经济贸易,有谈到讲师的研究方向,也有宏观分析当前形势。当今社会,对外贸易在国家或者地区的 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国要获得经济快速的经济发展,必须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对外贸易,实行物产的互 通有无,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贸易行为的分析通常分为总量 分析和结构分析,总量分析是从量的角度分析问题,而结构分析更注 重从质的角度考察贸易行为。而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 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水平、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而商品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结构的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学号M201472687 姓名刘鑫伟 专业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万继光 院(系、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注意事项 一、本表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选题报告、学术 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一、新型存储介质应用技术 越快的文件传输速度,越短的软件启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高效的存储能力就等价于要求存储器能够同时提供超低的响应延迟,超快的传输速度,超大的存储容量,并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很不幸,这种理想中的存储器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却很难看到。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使用的都是基于温彻斯特结构设计的机械硬盘,其200MB/s以内的连续读写速度,不到2MB/s的随机4KB小文件读写速度,超高的访问延迟令外部存储器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登场,存储器的传输速度、访问延迟均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闪存颗粒的先天技术特性所致,其主流产品的P/E(编程/擦除)寿命仅有数千次左右。对于比较在意可靠性、使用寿命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也难挑大梁。因此就如开头所说,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的存储器。不过随着以下两种技术的问世,以及后续实用化、商业化工作的开展,存储产品将很可能迎来一次革命,一次质的提升。 如果只从性能上来看,毫无疑问,固态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最好的继任者。但在早期,由于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成本高昂的SLC闪存,因此其售价高高在上,导致它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享。现在为了帮助固态硬盘进入主流市场,半导体厂商开始采用不同于传统SLC结构的MLC乃至TLC结构的闪存。这三种结构的差异在于,SLC在一个存储单元里面只保存1位数据,而MLC保存两位,TLC保存三位。这也就是说,搭建同样容量的存储器,MLC结构只需要SLC结构二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TLC结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尽管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更加亲民,但是闪存的P/E(编程/擦写)寿命一直是徘徊在用户心头的隐忧。SLC结构的闪存可以达到10万次P/E寿命,而常见于主流商业产品中的MCL颗粒仅有3000~5000次P/E寿命,TLC更是只有500~1000次。P/E(编程/擦写)寿命的存在使得固态硬盘的接受度受到直接打压,厂商不得不持续改进闪存颗粒使用调度算法,在各个寿命有限的存储单元之间分摊负载。为了更好地解决擦写寿命的问题,来自台湾旺宏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让闪存存储单元自我修复,从而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技术。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进入大学以来,我利用课外的时间在学校的报告厅听了五场学术报告。可以说,每场报告都是非常的精彩,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毕竟书本的知识还是有限的。而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报告的演讲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课外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充实与提高。下面我将结合所听报告的内容,谈谈这五场学术报告给我带来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场和第二场报告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朱青君教授演讲的,虽然她已年过花甲,但她的演讲却是那样的幽默风趣,迎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她所做的第一场演讲是关于人格魅力和人际关系,我觉得这个主题和我们大学生是密切相关。都说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走上社会难免会要与人打交道,因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显得十分重要。朱青君教授给我们具体的讲解了人格魅力和人际关系的含义极其重要性,并且分析了人际吸引的种种因素,比如身体魅力、个性魅力、才能魅力等等。她得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结论:喜欢你的、赞赏你的、帮助你的人,对你最有吸引力,反之亦然。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思考,那就是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对于他人的赞美与赏识。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觅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朱教授还提到,真诚无私帮助过你的人是和你关系最好、让你最难忘的人。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确,一个懂得无私帮助别人的人才是最值得相信的人,才是让人最难忘的人。朱教授做的另一场演讲的主题是体验经济时代的新思维,这个主题的中心思想是体验经济带来快乐,快乐带来财富。她说,体验是一种感觉,分为四个部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审美。而且体验经济有区别于服务业,因为体验经济是从服务中分离出来的,是种迄今尚未得到广泛认识的经济提供物。此外,她还指出,体验是老经济的;“助燃剂”,一方面我们要营造全新的体验经济,另一方面,在传统经济行业中也可以开发出新的“体验经济”。伴随着朱教授的精彩演讲,我们也对“体验经济”这个新鲜的词汇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懂得了“体验经济带来快乐,快乐带来财富”这一深刻内涵。 第三场报告是先锋书店的总经理钱晓华先生做的,他的报告题目是“读书与创业人生”。他从自己的创业经历讲起,讲他如何一步步艰难创业并最终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书店——先锋书店。他说,一个书店就是一个城市的镜子,照亮人们的爱憎与渴望。他还讲述了一些发生在先锋书店的感动人心的故事,即一些高校学子、年轻恋人与先锋书店的渊源。整场演讲高潮迭起,不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在他的演讲中,他提到建议先锋书店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优惠折扣,让他们也能读得起书,因为他知道,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要想让农民工真正的摆脱贫穷,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听完这场报告,更加激发了我读书的热情,真的让我感受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除此之外,钱先生的坚持不懈也是我要学习的,先锋书

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生参与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登记卡 姓名:年级:学号:硕、博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类) 注:1.博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8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其中本人主讲不少于1次。 2.硕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5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 3.导师根据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后写的书面收获和体会或研究生本 人主讲提纲阅签。 4.研究生凭此卡片和导师阅签后的书面收获、体会到本人所在院、系(所)和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登记学分。

报告一:日本3.11地震桥梁震害调查与分析 报告人:李乔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桥梁系主任) 报告时间:年4月28日 报告地点:逸夫馆4417 学术收获及体会: 4月28日下午16:00在九里校区逸夫馆研究生院会议室4417,西南交通大学桥梁系主任李乔教授向广大师生和业界朋友做了关于日本3.11地震桥梁震害调查与分析报告会。 这次报告会的主要资料资源来自东京工业大学川岛一彦教授和日本土木学会震后调查报告。报告会的主要内容包括3.11地震及海啸的特征简介和桥梁震害调查分析。 会上李乔教授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具体地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日本3.11地震的范围、震级以及由地震引起海啸所造成的一系列灾害,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桥梁的震害调查,调查的重点包括:1990年起在道路桥梁设计中强制执行的延性能力设计方法对于减轻桥梁破坏的有效性;1995年阪神地震后大量使用的合成橡胶支座对于减轻支座破坏的有效性;海啸造成的桥梁破坏类型。 李乔教授通过大量的实例给大家分析论证以上三个问题,其中包括新天王大桥,东松岛大桥支座残余变形,千代大桥,天王大桥等等。李乔教授给出了以下结论。 1、按照1990年设计规范强制性规定设计或加固的桥梁基本没有破坏,该方法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2、尽管1990年代起开始使用的合成橡胶支座,包括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减轻了支座的破坏,但在东仙台高速公路的两座桥仍然发生了数个橡胶支座断裂的破坏现象,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进入研究生院已近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的学术讲座,让我受益颇多。通过这些讲座,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首先是台湾华梵大学副校长简江儒教授,2014年10月16日,来自台湾华梵大学的简江儒教授首先给我介绍了他的工作单位-台湾华梵大学,随后又幽默地比较了青岛科技大学与台湾华梵大学的区别。接着进入正题给我们做了一篇名为《Trajectory Tracking of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ing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with Zero-Phase Filtering》的报告,即使用迭代学习控制和零相位滤波器对压电致动器的轨迹进行跟踪。他讲到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简称ILC)由Uchiyama于1978年首先提出。它是指不断重复一个同样轨迹的控制尝试,并以此修正控制律,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效果的控制方法。迭代学习控制是学习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新的学习控制战略。它通过反复应用先前试验得到的信息来获得能够产生期望输出轨迹的控制输入,以此来改善控制质量。与传统的控制方法不同的是,迭代学习控制能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处理不确定度相当高的动态系统,且仅需较少的先验知识和计算量,同时适应性强,易于实现;更主要的是,它不依赖于动态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是一种以迭代产生优化输入信号,使系统输出尽可能逼近理想值的算法。它的研究对那些有着非线性、复杂性、难以建模以及高精度轨迹控制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了将输入信号序列反转后通过滤波器,然后将所得结果逆转后再次通过滤波器的RRF 滤波方法。还提出通过时间反转法直接构造零相位数字滤波器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零相位数字滤波方法给予验证。指出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使数字信号处理中滤波器引起的相位失真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现场展示了他的仿真结果,取得的成绩。 第二个报告2014年11月11日,我们科大的大牛泰山学者迟泰山池荣虎老师的《On the 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Discrete-time Systems》报告使我收获良多。这篇报告主要讲的是使用自适应迭代学习对离散时间系统进行控制。从简江儒教授的报告中我了解了迭代学习控制理论。从池老师的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适应是指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处理数据的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处理参数、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使其与所处理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自适应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自身特性的反馈控制系统以使系统能按照一些设定的标准工作在最优状态。而离散时间系统有两种描述方法:输入-输出描述法和状态变量描述法。输入-输出描述法着眼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并不关心系统内部的工作状态。状态变量描述法不仅可以给出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还可提供系统内部变量的情况。离散时间系统还可分成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同时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均匀性)的系统,通常称为线性离散系统。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这种方法有其优点。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大体上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前者直接分析作为时间变量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即利用差分方程式研究系统的时间特性。变换域方法则将时间变量转换成相应变换域中的变量函数。应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就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变换域方法。在变换域中进行计算较为简便,因此应用较广。离散时间系统的优点在于精度高,便于实现大规模集成;重量轻、体积小;灵活,通用性。迟老师准尊教诲我们要谨记科研的任务,为实现科教兴国而努力,迟老师不仅科研能力强,品行也深深感动着我们。 第三个报告由知网的工作人员做,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期间需要对知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