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科病人广泛性焦虑症心理干预论文

传染科病人广泛性焦虑症心理干预论文

传染科病人广泛性焦虑症心理干预论文
传染科病人广泛性焦虑症心理干预论文

传染科病人广泛性焦虑症的心理干预【摘要】焦虑症是一种在人群中高度流行的精神疾病,是以持续的焦虑、恐惧、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情绪障碍,传染病病人尤为显著。

【关键词】传染病人;焦虑症;心理干预

为探讨广泛性焦虑症在院患者的心理干预,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病人当中患者焦虑症临床观察和心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组:38人,男13例,女25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1岁。

1.2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紧张,心情烦躁,担心,心慌,出汗,甚至有过激行为,伴有自主神经和运动性不安,查体无异常病变,适应能力下降。

2焦虑与心理干预

2.1焦虑是由某种危险因素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在临床上常见的恐惧因素主要有下列诸多方面。

2.1.1医院的特殊场所和特殊气氛。比如洁白肃穆冷冰的环境,危重病人的抬进抬出,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黑暗环境中进行的检查等等,都会给病人带来恐惧感。

2.1.2如果在作脑血管或心血管造影前,医生说:“家属要签字,有千分之一的死亡率。”就这一句话,病人就会有恐惧感。

焦虑症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这种疾病,这种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来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焦虑症能彻底治好吗 一般来说,焦虑症似乎可以治愈的,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而且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愉快心情。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焦虑症的原因 不良性格因素 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作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家庭病史的人,患上焦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其患病率越高。 认知偏见 不良的认知状态和思维状态,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应激因素 在出现应激事件的时候,容易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大脑神经紊乱。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 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 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情感宣泄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尹辉2016-01-14 一、评估: (一)、症状的评估 1.掌握焦虑性神经症的一般常见症状,发作特点。 2.评估患者患病时个体焦虑发作时的特征性表现及主要的临床表现。 (二)、健康状况的评估 要了解病人有无躯体器质性病变,目的在于协助医生做鉴别诊断。也可预防病人在严重的焦虑和惊恐发作状态下出现意外,尤其是对伴有心脏疾患的病人。 (三)、其他方面的评估 评估病人家中的经济状况,工作、学习情况、子女负担情况,甚至住院后病人支付医疗费用情况等。以排除焦虑产生的客观因素,有助于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和为病友提供帮助,解除其心理负担。 二、护理问题: 焦虑与紧张、担心、不愉快的观念反复出现有关 恐惧与暴露在所害怕的客体或不能预测控制焦虑反应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与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有关 社交能力受损与缺少自信、羞耻心理或恐惧感而采取的回避行为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生活护理:饮食、睡眠、躯体不适或疼痛 安全护理:安静的环境,不安全因素,严密观察 (二)、心理方面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 与患者共同探讨疾病,协助消除应激 提供机会让病人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 帮助病人学会放松 反复强调病人的能力和优势,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 (三)、药物治疗的护理: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四)、社会功能的护理:协助患者获得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 (五)、健康教育:要帮助病人充分认识自己,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教会病人一些科学的、适用的方法完善性格,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知道病人理智而不是用情感处理一些麻烦的问题。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帮助病人家人了解有关癔症的知识,使病人能从中获得更有效的帮助,也是我们护理措施的内容。 思考题: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论文肺病论文

心理干预论文肺病论文 心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影响,以期找到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确诊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应用呼吸困难评分、焦虑评分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焦虑评分变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焦虑等不良心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理干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形成不可逆转的气道阻塞造成气体排出受阻,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慢性反复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严重痰阻常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对COPD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为45~79岁。其中单

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5例,合并肺心病心功能不全25例,病程最短者为10d,最长达30多年。全部为急性发作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痰多、痰阻现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草案)”中COPD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应用呼吸困难评分、焦虑评分对比疗效。 1.2.1常规护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控制吸烟,持续低流量吸氧,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排痰、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全身运动的耐力锻炼以及用药指导、健康指导等。 1.2.2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数为反复发病的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发病,肺功能减退,活动受阻,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较大,普遍对治疗及康复缺乏信心。加之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病时间较长,医疗经费大,家庭负担重,使患者产生焦虑、烦恼、紧张、恐惧、悲伤、抑郁悲观等心理反应。针对以上问题,护士要用通俗、温和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多给患者心理上鼓励和帮助,使患者感到关怀,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首先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COPD的定义、病因、机理、临床表现、主要治疗原则以及患者的心理与COPD的关系等,以取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我》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己!”我觉得认识自己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而不这么想。在我求索中,我发现学心理学可以帮我认识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生活中,我会因为和老朋友见面而兴奋,会因为和舍友吵架而郁闷,会因为没人理解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上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厂。 其次,刺激通过感觉被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从而影

响人体的体态变化。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 其三,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被知觉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 其四:思维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记忆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 其五: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其六:能力将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反映,智力将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反映。气质将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反映。需求将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反映。有了需求就有了动机,动机驱使我们达到我们的需求。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时,我就会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像前面提到的兴奋、郁闷、孤独等。在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之后,我们会将它固定下来,这就产生了情感。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满足程度。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百色市两家三甲医院共136名急诊危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4.12%的家属对患者病情不了解;93.38%家属对治疗方案不满意;而仅7.35%家属从医生方面了解患者病情。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应重视家属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帮助其度过心理难关,从而有利于医患纠纷的防范。 标签:急诊科;急危重症;家属;问题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前沿阵地[1],接诊的对象是急危重患者,而所谓的”急危重患者”通常是指人所患的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2],此类患者病情紧急且变化快,需要采取紧急救治措施方可挽救患者生命。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来势凶险、紧急,其心理难于适应,需要家属的帮助。Kleiber C[3]等调查结果显示,急危重患者家属会经历很大的情感波动而表露出震惊、疑惑和焦虑等情绪反应,尤其在患者入院72h内。了解患者家属的需求及满足情况可针对性地消除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早日康复[4]。目前国内外对医疗纠纷的研究报道很多,而作为医疗纠纷高发区的急诊科及高发人群的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的现况,旨在寻求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方法和途径,以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配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方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的家属。列入家属范畴包括患者的父母、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年龄18~60岁,无理解障碍及言语表达缺陷,能配合调查并有一定的中文阅读能力,可独立完成问卷。 1.2 方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145份,收回145分,有效卷为136份。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心理需求情况(是否了解患者病情、了解途径、是否满意目前治疗方案等)9个条目,每个条目用”是”与”否”回答。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经过培训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一对一的调查,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如有不理解或不清楚之处,给予必要的解释。 2 结果 2.1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满足情况(见表1)。 2.2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满意率最低的分别是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不了解。而获取有关患者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护士,70.59%患者不满意目前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关键词:焦虑、恐惧症、失眠、疑病症、惊恐发作。 作者于飞,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综合正心疗法创立者,擅长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疗愈。 一、综合论述 01、焦虑情绪的解析 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担心的对象多种多样,比如犯错、失败、被质疑、被否定、被贬低、被嘲笑、被冷落、被疏远、生病、意外、死亡...... 以无意识的、快速的、自动化的、习惯性的、模式化的思维逻辑推理、画面想象的形式存在,引发焦虑情绪体验。 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推动着上述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和情绪感受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02、焦虑症状的解析 焦虑反映在思维上: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焦虑反映在情绪上:紧张、不安。 焦虑反映在身体上:胸闷、呼吸短促、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失眠多梦......

焦虑反映在表现上:坐立不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焦虑反映在人际上:敏感、多疑,猜忌、回避...... 思维形式推动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引发身体不适和外在的不良症状表现,影响着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影响着情绪变化...... 思维形式和内容、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外在表现、外界人际关系评价等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以上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新的诱发因素,引发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举例:自己担心某人会怀疑、否定自己,从而感到情绪紧张,从而身体僵硬、胸闷、呼吸短促、表情不自然,感到不舒服,他人看到自己紧张不自然,感觉自己心里有鬼、不真诚...... 03、常见的焦虑形式 广泛性焦虑: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肌肉紧张,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是习惯性的对事物的消极预期和灾难化联想,以及习惯性的焦虑情绪和回避做法。是一种谨小慎微、严防意外发生的身、心状态。 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如胸闷气短、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很多当事人一开始的时候会以为是躯体疾病,跑到医院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医生往往会给一个轻微病症的诊断,有的医生会建议去看心理科,后来才知道是焦虑的躯体症状。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论文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论文 怀着虔诚而期待的心情,我听完了李德芳教授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讲座。李教授言辞恳切,所讲内容贴近生活,我受益匪浅,亦感触良多。 根据李教授的讲座内容,现整理如下: 一、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二、心理危机正常应对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 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 第二阶段 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 第三阶段 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4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 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点 1.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这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心理服务。 2.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24小时内一般不进行危机干预。若是72小时后才进行危机干预,效果有所下降。若在4周后才进行危机干预,作用明显降低。 3.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是最简易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净化倾诉、危机处理(心理支持)、松弛训练、心理教育、严重事件集体减压等。 4.心理危机干预必须和社会支持系统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遭遇重大灾害的时候,心理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论文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 --------浅谈“首映效应”“破窗理论”“颜色效应” 摘要: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标价99而超过100元时就感到贵了不想买了,实际相差不过一块钱,心理作用让我们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人对低于自己一点的人会十分鄙视而高于自己很多的人就会点头哈腰,我们会称他们是小人,其实这一切的一切,“生活中的心理学”都可以问我们解答。心理学研究生活中的遇到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我们来更好的学习运用心理学。 关键词:首映效应破窗理论颜色 正文: 在现在生活中,心理学越来越被人所认识、所重视,一提起心理学,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那些心里有困惑的、甚至是在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才会和心理学有关。一个健康的人或者说,在生活中我们是不会与心理学有太多关系的。其实,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有的误解。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的知识。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对这个人做出一个判断,而在以后的交往中,这种第一次对他所形成的映像会影响我们长时间对他的判断,而且,无论对方有什么样的表示时,我们都会把他所做的事情用我们第一次对他所形成的观点来进行判断。这就是我问对他形成的第一映像,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映效应。有一部精彩的电影首映时我们不得不在电影院看,虽然我们花了很贵的门票去看,我们也会认为这是值得的,就是为了抢先一睹为快,这就是首映效应在引领着我们。 在课堂上,起初同学门十分安静地听老师讲解,突然有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因为是非常搞笑的铃声,所以大家都笑了。老师没说什么,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又有两三次其他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我身旁的一位同学竟然故意调出铃声。 其他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铃声也很有趣要让大家听一听,笑一笑,还是因为老师没有责备提醒第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无所谓,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活现象,有人称之为”破窗理论”,当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如果有一扇窗受到破坏而没有及时修补时,那么其它完整的玻璃窗口也会陆续遭受到破坏,最后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就会变成一睹破窗墙。当您第一位同学无意中发出手机铃声,而没有受到老师责备或制止时,其他同学默认老师对该行为不会责备或制止,同时由于该行为能引起其他人的笑声而带来某种满足感,于是便会效仿。对这样的现象应当第一次出现时就把它禁止,才不会出现连锁反应,心理学真的是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不同的颜色,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不同的颜色,也会对人长生不同的影响。例如,黄色,会引起人的食欲。所以,很多餐馆会选择黄色作为餐馆的主体颜色,这样一来,就会就会引起客人的食欲,增加餐馆的收入。而在医院的病房里,人们会选择白色作为主体颜色,因为,在医院的人都是身体不舒服的,那么,他们的心情就难免会烦躁。焦虑,这时,如果采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就会使病人的心情更加暴躁,不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论文doc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东莞市横沥东豪学校王满花 当代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或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等,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自卑怯懦、孤独自闭、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心理问题。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活动法、个案法等,这些方法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班团工作中渗透、在创设育人环境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等。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 案例一: 胡某,男,学习成绩不稳定,上课爱搞小动作,有时也能积极发言,但自控能力差,他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常常和同学打架,几乎每节课下课后都和同学发生矛盾,遭到同学们的投诉,老师经常进行说服教育,但效果不大。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心理干预。 1.根据其动机外化强烈的状态,只要一有机会就安排适当的工作给他,特别是体育、文艺方面的工作,使他发挥自己在能力上优秀的方面,对其内在强烈外化的动机加以了自身技巧性的调

整。 2.与其家庭密切配合,采用互签字法,督促完成家庭作业。并使其家中对他发的钱有所节制,为小胡的学习动机向主动动机方面发生转化,提供契机。 3.通过班队会活动教给同学们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大家一起谈谈不正当交往的感受和危害,生动的事例给了小胡很大的启发和感受。 4.对小胡的优点给予及时表扬。而缺点,在课堂上尽量以语言体态暗示其改之;课外则多引导他提高认识,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使其发挥表演才能,也引导其强烈的外化向正确的内化方向发展,从中促进其学习兴趣更为深化。 6.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对胡同学尤其强调启发性,使其动机能量处于了与学习对象的强烈结合态,一方面不压抑其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又使其步入到正规化学习的境地中来,充分调动起他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二: 我班上学生庞某很有智力,但很冷漠,经常毫无表情,无论老师和同学对他多热情他都没反应,对周围所有人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上课没精神,经常趴在桌上发呆,睡觉。课后不完成作

谈谈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谈谈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遇到许多与心理学有关的现象。如从众效应、刻板效应、破窗理论等等,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我们应当明白这些心理学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发挥其好的方面,努力避免其坏的方面,能够让我们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 有时候一寝室的四名同学都在讨论吃什么的时候,当其中的三个人都已经要确定吃某家餐厅的时候,剩下的一名同学就会在明知道那家餐厅的食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的情况之下,但依然会和其他五位同学保持一致。这也与我们从小听到的“三人成虎”的故事相似,大意是说,当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会信以为真。用心理学专业术语来讲就被叫做从众效应。意思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从众效应也就是我们日常俗语中所说的“随大流”。从我师范生专业出发,在将来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要充分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阻止产生从众效应的负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要及时发现班上的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使班级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优良学风。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那时也要积极避免从众效应负作用的产生。首先,要做到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解除小组群体的压力,建立鼓励所有成员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规则,再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注意答案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因为在不合理的小组环境里,由于从众效应表现为趋向学习结论一致,而不一定是学习结论正确;部分学生容易与自信或学习优秀的小组成员的观点、思维方法形成一致,而忽视自己地观点、思维方法正确与否,易压制正确思想的形成,窒息小组成员的独创精神;使得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使人“人云亦云”。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众效应,我们反对的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效应。 在中学的时候,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曾经我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所以在月考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道考试成绩后,有些周围的同学就会风言风语说会不会作弊取得的呢?那时候就会感觉很委屈。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把称之为刻板效应,指那种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我们应当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不刻板。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制度

10.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制度 1.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方式 2.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 2.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 3.健康教育要求: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3.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3.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4.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4.1.为患者及家属准确且恰当地提供有关的一般公共卫生知识,如传染病防护知识、呼吸系统疾病戒烟重要性,以及宣传有关预防医院内感染知识。 4.2.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和睡眠,合理用药,掌握适当的活动量。 4.3.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的种种因素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对一位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告诉患者及家属拟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麻醉苏醒后的感觉及配合、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配合方法。 4.4.心理卫生教育。 4.5.指导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知识以及预防疾病复发的有关知识。 11.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 对丧亲事件的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危机的... 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对丧亲事件的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危机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 摘要:社会进步与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心理危机的发生不再成为偶然,而处于各方压力交汇时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一再降低的同时,由其心理危机所造成的危险事件也频频发生。因此,以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为基础,做好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10-0056-03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就业求职困难重重,社会问题频频出现,大学的校园已不

是从前的安逸,遭受各方压力冲击大学生,心理危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的不断惊爆,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度的不断增加,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杀人、自杀、校园暴力等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时做好危机干预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对丧亲事件的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其后,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于心理危机概念界定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但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risti Kanel从实质上分析,心理危机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即: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2]。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 大学生作为心理危机的限定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别于心理危机在其他群体发生时的特点的。目前为止,心理学界的诸多学者给出了特殊的界定,主要是在心理危机的定义中注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高校出现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课程论文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及分析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1)班 年级:2012级 姓名:杜霞 学号:12012240571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及分析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 摘要:生活中的心理现象纷繁复杂,“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期待和被关注效应。由于对某件事的特别期待,而给予特别的关注、照顾,从而使期待成真,创造奇迹。这是由人的期待与被关注的心里造成的。而这种效应在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启示 引言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很多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心理学中的一个典型现象。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简介 (一)定义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

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R.罗森塔尔等人在其著名实验中发现的。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二)提出及来源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于1968年做的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慧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其实,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是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的,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因此“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位编号: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单位联系电话 所在分校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制 二○年月日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

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 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 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 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 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 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 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 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 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 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 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 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 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 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 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许多省市老年人(>60岁)超过总人口的10%。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和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釆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和改变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对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智力的变化 智力下降、反应迟钝,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讲话变得缓慢,迟钝和啰嗦。 记忆力的变化

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远期记忆较好、回忆准确,但经常卡壳;近期记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速度记忆衰退。 思维的变化 思维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不如中青年时期;思维易受打乱,缺乏连贯性,出现思维奔逸或逻辑障碍。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焦虑 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表现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焦虑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 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病情较复杂,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认识,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少数病人甚至有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以致食欲减退,睡眠差。 疑病性神经症 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

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活的适应 一、引言 当走进大学校园之前,我们可能憧憬着自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自由、远大的前程。但是经过三个月的自由的假期后,我们踏入大学的校园,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从来没有的不适应的感觉。然而适应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应该尽快地去适应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经过了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与其说大学塑造人,不如说真正改变我们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来适应大学环境、生活和学习变化的勇气和毅力。总的来讲,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 二、大学生活的适应 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

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 (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 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 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任何尝试都改变不了对方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适应能力,比空等环境适应自己要来的智慧的很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来到了大学,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发现学校环境和设施不好、自习室的环境也不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

焦虑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导读:焦虑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疾病,通常以情绪和心理上的不自觉焦虑为主要表现症状。焦虑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行为方面:坐立不安 患有焦虑症的患者生活中经常会有坐立不安的表现,通常都是无缘由的坐立不安。这也是大多数焦虑症患者最常见的表现症状,经常在保持座位姿势的情况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座位姿势,且每一次改变姿势后不久就马上换另一种坐姿。或者在闲暇的时候坐不住,总是坐下不久后就起身到处走走,没多久又重新坐下,如此反复。 *情绪方面:莫名的担心紧张 焦虑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莫名的紧张感和担心情绪,尤其是担心情绪,而且通常都是过度的担心或者不必要的担心。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通常表现为莫名的紧张,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则表现为过度的担心。 *生理方面:心悸胸闷、尿频、出汗和失眠等 在生理方面,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心跳加速、脉搏呼吸加快、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口干、尿频尿急甚至失眠等症状。

以上所有焦虑症症状,都要注意与正常的心理焦虑区分开。主要看症状的出现是有缘由的还是无缘由的。那么,焦虑症有哪些治疗方案呢? 当察觉到自己出现焦虑症的相关表现症状时,个人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消除焦虑。比如和好朋友家人多聊聊天、听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看自己感兴趣的电影书籍、做一些不剧烈的有氧运动等等都可以有助于转移情绪,消除焦虑的感觉。个别情况较严重的患者或者自我调节无效后则需要去寻求医生的帮助,给予一些药物上支持。 【相关推荐】: 如何让焦虑症患者重获新生? 精神焦虑症如何进行自救,有哪些途径 焦虑症吃什么好?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 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