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_曾智

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_曾智

angiography[J].Eur Radiol,2009,19(8):2060-2065.

[18] L ell MM,Hinkman F,Nkenke E,et al.Dual energy CTA of the

supraaortic arteries:technical improvements with a novel dual source CT system[J].Eur J Radiol,2010,76(2):e6-12.

[19] W atanabe Y,Uotani K,Nakazawa T,et al.Dual-energy direct bone

removal CT angi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or stenosis: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Eur Radiol,2009,19(4):1019-1024.

[20] M orhard D,Fink C,Graser A,et al.Cervical and crani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with automated bone removal: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versus standard computed tomography[J].Invest Radiol,2009,44(5):293-297.

[21] D eng K,Liu C,Ma R,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dual-energy bone

removal in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and neck: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one-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J].Clin Radiol,2009,64(5):534-541.

[22] W ang Y,Gao X,Lu A,et al.Residual aneurysm after metal

coils treatment detected by spectral CT[J].Quant Imag Med Surg,2012,2(2):137.

[23] B aturin P ,Alivov Y ,Molloi S.Spectral CT imaging of vulnerable plaque

with two independent biomarkers[J].Phys Med Biol,2012,57(13):4117.[24] Z ainon R,Ronaldson JP,Janmale T,et al.Spectral C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comparison with histology[J].European radiology,2012,22(12):2581-2588.

[25] H egde A,Chan L L,Tan L,et al.Dual Energy CT and its use in

neuroangiography[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9):817-820.

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曾 智1 杨 悦2*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76)

【摘要】目的 综述我国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对药品供应链管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药品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药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充实与发展。结论 通过对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药品供应链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药品供应链;研究现状;热点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34-0058-06

*通讯作者:E-mail:yangyhappy@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6343875.html,.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理念已被全球商界及管理学界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应用。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专业性强、质量标准严、安全有效性高、公众广泛关注、涉及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等特征,使得药品供应链从生产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运作过程有着特殊要求。因此,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逐渐被医药学界专家所关注。本文对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研究现状,热点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 药品供应链管理概念1.1 供应链

其概念早在20世纪8O 年代就已提出,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的Stevens 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整个过程,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1];Chris.topher 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2];Lin.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3]。我国学者对供应链也没有统一认识。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商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蓝伯雄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4]。1.2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

最早起源于迈克?波特1980年发表在《竞争优势》中“价值链”的概念,1983年和1984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两篇论文。是目前公认给出供应链管理概念最早的论文。至今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比较公认的有:美国Wiuiall.C.Copacino 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The art of managing the flow of materials andproducts from source to user ”(管理从物料供应者一直到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物料和产品流动的技术)。国内学者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RightProduct )、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 )、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 )、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 )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 )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 )—即6R ”,并使总成本最小[5]。因此,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和协调供应链各个实体及其行为,以达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服务水平等目的,进而全面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6]”。1.3 药品供应链

国内学者沈凯等[7]认为药品供应链是指由药品研发商、药品制造商、药品批发商、药品零售商、医疗服务机构、药品购买者、药品使用者等—系列环节连接而成的网状链条,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王丽杰等[8]认为药品供应链是指将药品提供给患者的过程和药企所构成的网络,包括四个并行的分链:物资链、信息链、价值链、技术链。而秦天雷等认为药品供应链是围绕核心制药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运输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其包含了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完整过程[9]。1.4 药品供应链管理

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从原

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药品供应链管理包括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服务)管理,充分体现了综合、有机的药品物流集成化管理模式。而药品供应链管理是从药品物流理论延伸出来的[10]。药品供应链管理围绕着核心制药企业,借助于信息管理技术,将药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协同运作的管理[9]。

药品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它将药品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因此,药品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plan)、获得(obtain)、存储(store)、分销(distribute)、服务(serve)等活动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医药企业能够满足内部与外部顾客的需求[8]。

2 我国药品供应链研究总体情况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自上世纪末以来深受国际上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供应链的成果层出不穷,甚至公认最权威的两大管理科学国际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和Operations Research均针对供应链开辟过专题。然而药品供应链研究涉足比较晚,我们从维普资讯网上查询到,我国最早关于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是2002年,袁松范[11]对《构建上海医药供应链的意义及可行性探讨》和姜玉宏等[12]关于《太极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前者主要阐述了构建医药供应链的重要意义,结合上海医药发展情况,从内部控制、企业利润、地域发展、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者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对太极集团药品供应链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法,采取有效设计供应链,合理调整供应链结构,协调与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构建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12]。从2000年至2013主题为“药品供应链”和“医药供应链”收录到103条信息;从中国知网(CNKI)上查询到硕博论文专著44篇,共有147篇期刊或论文对药品(医药)供应链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广,有一定的深度。运用SubjectAnalysis方法,选取维普资讯网及中国知网对我国药品(医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在2007年之前对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不是很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药品供应链管理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企业及学者的重视。

3 我国药品供应链研究热点分析

对药品供应链研究文献阅读分析,我们将其研究成果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机构、论文发表期刊分为4类进行分析。

3.1 按药品供应链研究内容分

从研究内容上,我们可以将其研究成果分为药品供应链理论与现状分析、物流管理与战略联盟、RFID技术与仿真建模、绩效评价与利益分配、信息共享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与实践体会、药品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风险管理与安全问题和其他8个大类,其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3.1.1 在药品供应链理论与现状分析方面,主要包括药品供应链理论与政策、管理与发展、体系建设与结构优化、现状分析与措施等问题的研究。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使得药品供应链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有着特殊要求;我国正处在医药改革转型时期,医药流通体系混乱,医药不分业、以药养医、医院的“双垄断”地位、政府主导药品定价等这些我国特有元素,致使我国药品供应链更加脆弱,面临诸多的运作风险和不确定性。马鑫[13]等,彭向辉[14],史丽丽[15]分别在深度分析目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结构特点及运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结构复杂、缺乏集成度、IT系统使用效果等中国药品供应链特有的问题和现象,并对药品供应链管理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药品供应链的重构,优化药品供应链运作。王晨[16]根据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基于供应链管理原理提出医药行业提高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通过充分整合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优势,完善优化医药供应链,在追求供应链各环节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提升医药企业对市场的拓展度与控制力,建设以医药企业为核心的成熟供应链体系;建议从信息在相关范围扩大与共享、发展集约化经营、建立战略同盟、重视客户的需要、药品交易实现柜台销售与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

汪传雷等[17]根据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重点分析不同模式下药品供应链中医药生产商、批发商、第三方物流、医院(医疗机构)、零售商及消费者等众多不同利益主体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剖析药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寻求药品流通供应链管理创新之手段;充分利用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提供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缩短药品在途时间,减少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减少自营物流的风险和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整个社会医疗总支出的目的。随着政府对医药卫生行业监管的加强,医药的流通环节已成为医药行业变革的重点内容,高环成[18],李鹏[19]分别以医药行业比较普遍存在的“过高库存”现象为研究对象,以九州通医药连锁企业为例,通过对行业产品及供应链特性的分析,提出医药行业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VMI)是迎接变革的一个有效途径,然后定性定量地研究VMI如何增加医药零售商、批发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给出VMI协调医药供应链的条件,以及批发商如何通过自身的管理提升来实现自我激励和促成同零售商的共赢。

陈爱祖等[20],钮立红[21]分别在阐述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必要性,构建了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并在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00lR模型基础上提出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型和绿色医药供应链的基本模型图,将其划分为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绿色供应链的支付环节和绿色供应链的回收环节分别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Intemet/Inwanet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来有效支持医药绿色供应链的运作;通过GMP、GSP认证精简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产生规模效益,缩短了产品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程序,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竞争活力。

3.1.2 物流管理与战略联盟方面,主要包括物流模式、合作方法、战略构建等内容。随着跨国医药公司的进入,国家GSP认证的实施,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吴德刚[22]通过供应链管理,高效率地配置和优化人力资源,加速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率。刘沛德[23]将松散的独立的医药生产商、零售商个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劳动率和增加生产力的合作力量;通过存货的移动,以及依据供求信息而发生的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化,使物流、信息流过程增值;处在中间环节的医药流通企业则担负着确保库存、整合配送、传达信息的重任,以实现流通上的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格局;在一吞一吐之间完成药品产销的联盟;(杂询文档)近年来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医药进口规模扩大,在各种驱动因素下,药品市场正蓬勃发展;作为配套服务的医药物流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机遇而来的同时也有挑战。陈炜[24]通过市场与行业分析,确定3PL可以选择与药品批发商合作,作为初步进入行业的方式。吕红[25]概述了医药供应链合作影响的基本理论,从政府管制角度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发展演变,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演化导致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与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发展有必然联系,管制影响已经超出了市场的力量。丁勇[26-27]通过对国内医药市场现状的研究,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给我国为数众多、实力薄弱的医药企业所产生的生存压力。同时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实施医

药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必要性。通过实施以供应链为核心,以物流资源整合为目标的战略联盟,构建区域医药物流产业集群和短链零售模式,立足于区域、流转通畅、低成本、高回报的网络渠道,有效地解决目前医药企业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等问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1.3 RFID技术与仿真建模方面,主要包括研发能力、技术应用、仿真研究等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28],沈凯等[29]从目前我国医药供应链运行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制药企业研发能力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制药企业研发动能、研发势能以及研发总能量等概念,并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制药企业为核心、基于供应链的新药研发创新模式,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张馨月等[30]通过分析我国药品供应链结构的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JIT模式与其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JIT模式对于供应商的选择稳定且具有合适的合作标准,能够保障患者的及时用药需求,同时降低了供应商与采购商的信用危险,还优化了资源配置。如徐海飞等[31],谈慧[32]分别为提高药品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以及加强对药品流通过程的监管力度,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中;针对RFID技术特点,分析了RFID在药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的监管和跟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RFID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业务功能,并对系统中RFID标签信息设计和信息采集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深入研究了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流程。蒋智凯[33]针对医院主导型医药供应链,利用统计工具,使用Arena仿真软件对医药供应链建立仿真模型,定量分析了需求不确定性对医院服务水平的影响,模型结果有助于医院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控制存储成本,医院安全库存的合理设置对于处理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黄音等[34]认为医药供应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以大型医药连锁超市的多药品订购问题为背景,在变质库存理论的基础上,将供应链协调机制引入医药库存理论研究,研究了时变需求下具有提前期的同一供应商向医药超市零售商不同专柜供货的库存订购策略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多种药品订购的近似最优策略。最后,对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时变需求下,医药超市实行多药品订购时,联合补货策略为最优补货策略。随着现代医药经济的发展,现行的GSP已不适应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要求。张永敬等[35]基于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探讨了GSP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订,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新GSP提供依据。

3.1.4 绩效评价与利益分配方面,主要包括评价研究、成本控制、定价方法、分配机制、等内容。姚卫新等[36]从药品供应链的角度探讨了“闵行模式”,分析了闵行区药品供应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闵行特色的供应链,三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一的整体绩效评价方法,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药品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模型。阮陆宁等[37]分析了我国制药企业的现状,针对制药企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制药企业的发展远景。医师和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着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缺乏约束的机制下,这种关系可能产生供应诱导需求,这是引发我国药品价格持续上涨,以至于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药品供应链成本高达国内药品平均售价的40%~50%的关键因素。宿晓[38]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增加药品交易中的价格透明度和信息可追踪性入手,分析了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出构建药品交易信息系统,规范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流程,加强对医师医风医德监督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有效地扼制药品价格的上涨,促进公开公平的药品竞争市场的形成。宿晓[39]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药品供应链成本高达国内药品平均售价的40%~50%,成为引发药品价格继续上涨的关键因素。流通领域的药品供应链按照药品交易流程一般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从药品生产商到医院,完成药品采购进货;二是从医院到患者,完成药品最终销售;医患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医药合谋进而增加供应链成本的根源,应采取构建药品交易信息系统,规范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流程,加强对医师医风医德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以有效扼制药品价格的上涨,促进公开公平的药品竞争市场的形成。陈伟国等[40]对我国药品定价方法的缺陷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可能给医药供应链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革方向。企业的竞争地位决定合作模式,而合作模式又决定了合作利益形成机制及利益分配方式,吕红等[41]采用无限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来确定医药企业合作中分配因子的具体值,研究了医药供应链中一合作方向另一方参股的医药合资合作模式,建立了基于利润分配因子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型,并对合作因子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合资合作后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且有动力降低对方的变动成本,合作关系更为稳固。研究结论对医药企业间合资合作关系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具有参考意义。

3.1.5 信息共享与电子商务方面,主要包括物联网、信息代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内容。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企业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药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差,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将在许多商务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秦新生[42]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零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管,探讨了药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物联网技术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型,介绍了其应用流程和实施。陈照锐等[10]采用计算机网络建模、数学建模的方法,多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在药品供应链中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建立药企——物流商——药品销售终端的药品供应链,以供应链管理(SCM)为核心内容,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为依据,顺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满足药品物流业务需求变化,全面涵盖药品供应链、仓储物流、终端零售、临床使用、政府监管以及电子商务等范畴。以探索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药品供应链,从而有效降低药品价格。钮立红[43],秦天雷等[9]从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出发,研究了在药品供应链的体系结构中信息流共享和整合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在药品供应链和信息流方面存在问题的评析及国外在医药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和信息共享方面的情况介绍,为我国药品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他指出在我国医药产业和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医药行业的引导与支持,药品相关企业要从整个供应链利益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强调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完善信息流的渠道构建,保证信息畅通及共享。胡晋红等[44]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中分别采用JA V A、SOAP和MIDAS技术。应用Oracle9i数据管理系统和Delphi7等开发工具,开发和应用了包括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数字药库和标准化数据接口三部分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并提出了医药流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以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为载体,通过开发和应用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和实施药品流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医药流通领域药品采购的高效、透明和公开,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以适应当前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行业信息化的需要。王妍等[45]认为科学的药品编码是实现药品管理和药品信息现代化的核心与基础,现有的药品代码及涵盖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医药供应链电子交易的需求,研究国内外目前主要使用的药品信息代码系统、药品信息分类方法和编码规则,对比分析各药品信息编码标准的优缺点,对制定一套可在药品电子交易流通各环节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代码标准,促进医药供应链全行业信息共享和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段慧敏等[46]分析我国现行医药流通供应链的弊端,提出构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医药流通新模式及其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保证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规范化,一是提高药品招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二是规范医疗机构招标行为,简化药晶招标程序;三是不定期检查中标药品在医院的销售情况,并逐渐取消药品进入医院的其他方式,保证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盛禧[47]通过对我国新医改中药品供应链建设展望,分析芜湖药品供应链信息平台的优势特点和监管作用,实现了药品流通环节和药品使用环节的互通互助,降低药品运营战本,推动医院药事由药品供应型向服秀型转变,为政府全流程监管提供技巧支持;芜湖药品供应链信息平台是目前国内首创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药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

3.1.6 系统应用与实践体会方面,刘皈阳等[48]为提高医院的药品管理水平和药品在院内流通的效率,根据现代物流理论,对医院原药品供应链采取了7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优化了医院药品采购、药品配送和药品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基于医院HIS系统开发了新的药品物流保障软件,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杜仙娥等[49]针对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从药库分发到药房,药房将药品发放到病区,病区或药房将药品提供给患者等4个环节;通过对药品供应链实施全程质量管理,从药品进货渠道的控制、入库、领用等流通环节严把采购、入库、养护、出库、发药关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处理来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李政等[50]针对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药品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基于药品采购与物流配送平台及集团化药品供应链系统为支撑的集团化医院医药分开管理新模式;结果通过实践与应用,利用该模式来实施集团化医院医药分开管理新方式切实可行并取得初步成效;马鞍山作为国家新医改的17家试点城市之一,在医疗卫生集团化信息化、区域化信息化的各领域进行探索与研究,集团化药品供应链系统是医疗卫生区域信息化的一个成功应用,也为全国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于香荣等[51]以保证药品供应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为目的,对药品供应链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通过从药品进货渠道的控制、入库、领用等流通环节严把采购、入库、养护、出库、发药关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处理来保证我院药品质量;使我院流入患者手中无一不合格药品,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

3.1.7 风险管理与安全问题方面,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计划、新风险源分析、模型研究、安全问题等内容。杨晨等[52]研究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即识别医院药品供应链中各风险事件的发生环节、涉及范围等情况,对涉及范围广的10个风险事件进行可能性、影响力、可控性分析与评估,制定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风险发生环节有购、储藏、调配、使用、高危药品管理5处;涉及范围广的10个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程度不一,影响力均在中等及以上,可控性由一般到强不等;风险优先级以采购与调配环节优先,储藏环节次之;通过建立责任矩阵、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软硬件建设、着重人力资源管理等措施,可较好地控制风险。姚卫新[53]针对我国新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实施,药品供应链结构和范围均将发生改变,由此带来新风险的发生,从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研究,对新的风险源进行梳理分析,以便各级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采取主动性的应对措施。沈凯等[7,54]根据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对我国药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做了一定的研究,文章首先总结了我国药品供应链的风险因素,然后建立了药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接着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申俊龙等[55]从新技术创新的运用引发产业重组及与之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来探讨食品、药品的安全性保障问题。他们认为对药品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与追踪,是解决药品流通安全,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所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药品唯一的身份标识进行追踪,从而达到对药品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与共享的目的。3.1.8 其他方面,指除以上7个方面之外的内容。

从图2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在药品供应链理论与现状分析、物流管理与战略联盟、RFID技术与仿真建模、绩效评价与利益分配、信息共享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与实践体会方面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药品供应链风险点管理、应急与安全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药品供应链政策与案例研究等方面则相对较少。3.2 按药品供应链研究方法分

从搜索的文献来看,我们可以将研究方法分为药品供应链理论研究与战略联盟、RFID技术与仿真建模、运筹优化与工作流程、系统开发与搭建平台、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等5类,5种方法都能有效解决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如张馨月等[30]通过分析我国药品供应链结构的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JIT模式与其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谈慧[32]采用RFID技术来记录和跟踪药品生产、仓储、流通及销售整个生命周期,建立药品电子履历(Electronic Pedigree),实现药品的防伪及溯源管理。刘皈阳等[48]根据现代物流理论,优化了医院药品采购、药品配送和药品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基于医院HIS系统开发了新的药品物流保障软件。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ERP(资源计划系统)、G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作为关键技术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峰等[56]运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型,对于如何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实现三者的有机整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集成化供应链为基础的将三者集成的设想;这种方式整合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内部的资源和流程,在服务经济时代和全球网络条件下;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聂喆[57]采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进行药品采购预测,建立健全网络模式下医院药品供应链,在准确需求预测基础上的药品库存控制,实现了医院药品供应链的最优化。胡晋红等[44]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中分别采用JAVA、SOAP和MIDAS技术,应用Oracle9i数据管理系统和Delphi7等开发工具,建立了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在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上获得了创新,为当前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化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实践模式。陈培正等[58]针对目前医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各企业信息和业务难以共享的现状,提出了以SOA体系架构来实施医药供应链共享平台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共享问题。分析了医药供应链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模块,并据此讨论了系统实现模型与实现方法。3.3 按药品供应链研究机构分

从阅读的文献可以看出,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涉及开发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的方方面面。具体涉及到药品供应链研究共收录147篇文献,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高等院校,其次为卫生医疗机构和军队院校研究部门,企业及其他研究机构比较少。其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通过查阅文献显示,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药品经营(营销)供应链和医院药品使用环节供应链两大方面;对药物研制、生产、运输、储藏、使用、认证评审、不良反应监测、广告监管、投诉举报受理、违法违规查处全链条管理研究较少。

3.4 按药品供应链研究论文发表期刊类别分

我们收集到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147篇,分别在我国71种期刊或专著中发表,根据论文的内容和期刊的性质与特点,将其分为医药、物流、经济、管理、学报、科技、电子与信息7大类,其中医药类期刊种类最多占36.62%,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在147篇论文中,有硕博论文专著43篇,占论文总数的29.25%;在8种科技类与26种医药类期刊发表论文最多,分别占32.65%和28.57%,其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4 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热点分析,我们了解到药品供应链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提出未来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4.1 从环保角度出发建立药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1996年提出的,目前没有权威性的定义,国内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药品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药品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使得药品从物料获取、生产、包装、运输、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对资源的利用最高。绿色供应链把环境保护融入到药品供应链中,以达到绿色生产为目的,充分利用具有绿色优势的外部企业资源,并建立战略联盟,使各药品企业分别集中精力去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绿色生产核心能力和业务。

4.2 战略药品供应链联盟的建立。随着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研究的内容已经从单个药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发展到整条供应链上多个药品企业合作间的供应链管理,笔者认为在整条药品供应链上建立战略联盟能产生较大效益,主要体现在降低药品企业之间交易成本费用、构建药品供应链的费用以及医药企业之间供应链管理的费用。战略药品供应链联盟建立在供应链联盟的基础上的概念,目前相关文献极少,并缺少与实际相结合,且各医药企业的联盟模式与特点及其协调还需要学者们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4.3 药品供应链管理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发展就是跨国集团以及跨国生产的出现,产生全球范围或者多国范围间药品供应链的配置。全球药品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全球药品供应链管理覆盖的范围较广,存在较大的风险,如进口药品供应链管理;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地理条件、知识能力和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三是信息沟通和共享存在较大的不便;四是国际药品供应链的运作在很多程度上还受到国际贸易体制和政策的牵制;五是国际间激烈的竞争机制对药品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协作产生很大的威胁;六是社会环境因素是阻碍全球药品供应链发展的原因。因此对于全球药品供应链的研究较供应链管理而言有了新的内容。

4.4 药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新应用。充分和有效的信息是药品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如药品电子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将把企业、客户、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紧密地联系起来,及时地交换信息。快速、集成的信息流可以使e.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中的每一实体及时响应实际的客户需求和相应调整实际的物流。成功的药品供应链战略管理是把整条药品供应链当作一个整体考虑,在掌握了整条药品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后进行整体产能平衡,从而实现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而不是仅只考虑其中某一单个企业或某一部分企业的信息。4.5 药品需求链管理是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与发展。药品需求链管理(demand chain management,DCM)是医药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保持与客户、渠道和合作伙伴之间需求和供应同步的商业策略,是医药企业多种应用系统以药品需求链为核心的集成化策略。其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药品需求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而有别于以药品生产商或零售商为核心的推式的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需求链强调药品使用者需求在药品供应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左右着药品供应链,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而且是满足药品使用者需要的一种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药品供应链各部分、各环节最佳衔接的过程。

5 讨 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我国医药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药品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医药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武器,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重视药品供应链,药品供应链管理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

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4(5):32-36.

[2] S IMON C.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Eur J Purchasing Suppl Manag,2000(6):67-83. [3] 黄小原,李宝家.供应链集成化动态模型与控制[J].系统工程学报,

2001,16(4):254-260.

[4] 蓝伯雄,郑小娜,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

学,2000,8(3):127.

[5] 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14(10):101-104.

[6] 王冲,夏远强,张昌生.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价值工

程,2006,25(3):51-53.

[7] 沈凯,李从东.供应链视角下的中国药品安全问题研究[J].北京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82-85.

[8] 王丽杰.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9] 秦天雷,侯艳红,徐娟.药品供应链信息流及其应用分析[J].药学进

展,2010,34(l2)548-553.

[10] 陈照锐,陈素.信息技术在药品供应链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医院,

2009,9(1):1-2.

[11] 袁松范.构建上海医药供应链的意义及可行性探讨[J].上海医药,

2002,23(2):54.

[12] 姜玉宏,姜大立,甘明,等.太极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

2012,12(12):6-7.

[13] 马鑫,黄一倩.中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分析[J].物流科技,2010,34(6):

100-102.

[14] 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

(6):91-93.

[15] 史丽丽.药品供应链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36):10-11.

[16] 王晨.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如何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J].

当代医学,2008,15(8):42-44.

[17] 汪传雷,王如正,冯世朋.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药品供应链管理

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2,12(2):144-148.

[18] 高环成.基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医药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生

产力研究,2010,25(10):126-128.

[19] 李鹏.VMI对医药供应链中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利益影响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学,2005,27(5):3-4.

[20] 陈爱祖,李翔.绿色医药供应链的构建与分析[J].河北企业,2008,

20(3):34-35.

[21] 钮立红.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及运作研究[J].中国制造

图1 我国药品供应链

研究文献分布概况图2 我国药品供应链研究

内容分布情况

图3 我国药品供应链研

究机构分布情况

图4 我国药品供应链研究论文

发表期刊种类分布情况

图5 我国药品供应链研

究论文发表分布情况

业信息化,2010,39(13):4-7.

[22] 吴德刚.医药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大众商务,2009,25(6):64.

[23] 刘沛德.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的集成医药流通企业现代物流[J].

中国储运,2009,20(10):106-108.

[24] 陈炜.浅谈3PL药品物流业务潜在机遇[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

3(3):12-13.

[25] 吕红.政府管制对我国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影响[J].中国经贸

导刊,2011,28(24):83-84.

[26] 丁勇.构建区域医药物流产业集群探索医药供应链战略联盟的

切入点[J].医药导报,2007,26(9):1104-1105.

[27] 丁勇.论区域医药供应链战略联盟下的短链零售模式[J].药学服

务与研究,2008,8(4):260.

[2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

见》[Z].2006.

[29] 沈凯,李从东.基于供应链的中国制药企业研发能力的研究[J].电

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5):51-54.

[30] 张馨月,雷寒.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问题及JIT模式[J].中国医

药学杂志,2013,33(2):152-154.

[31] 徐海飞,文光俊.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现代电

子技术,2012,35(3):68-70.

[32] 谈慧.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

化,2011,40(21):17-21.

[33] 蒋智凯.医药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仿真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

(2):141-143.

[34] 黄音,李夏苗,魏波.时变需求下医药供应链多药品联合补货策略

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8(1):118-122.

[35] 张永敬,陈玉花.基于供应链的GSP修订[J].中国科技纵横,2011,10

(20):56.

[36] 姚卫新,王钰颖.上海闵行模式的药品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物

流技术2012,31(12):372-375.

[37] 阮陆宁,郭又荣,彭建雄.我国制药企业供应链的绩效分析[J].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211-212.

[38] 宿晓.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药品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J].科技管

理研究,2010,30(11):168-172.

[39] 宿晓.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药品供应链成本控制模式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0,28(2):68-73.

[40] 陈伟国,叶堂林.我国医药供应链中药品定价方法的缺陷及其影

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52(6):60-61.

[41] 吕红,刘伟.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现代管

理科学,2010,29(7):94-96.

[42] 秦新生.基于物联网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10(32):123-125.

[43] 钮立红.医药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23

(5):44-45.

[44] 胡晋红,罗天翔,杨樟卫,等.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J].中

国药房,2005,16(2):106-108.

[45] 王妍,胡泽利,李青.医药电子交易中的药品信息代码标准研究[J].

中国执业药师,2012,7(9):40-43.

[46] 段慧敏,孙利华,张敏.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新型医药流通供应

链[J].中国药业,2006,15(21):12-13.

[47] 盛禧.医改“芜湖模式”中药品供应链信息平台特点分析[J].中国

医药导刊,2012,14(8):1453-1454.

[48] 刘皈阳,郭绍来,郭代红,等.医院药品供应链优化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5):1-3.

[49] 杜仙娥,付联群.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的实践[J].医学美学美

容,2012,19(12):91.

[50] 李政,王雪倩.基于集团化医院架构下的药品供应链系统实践与

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3):235.

[51] 于香荣,姜梅菊.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的体会[J].心理医生,

2011,17(9):1379.

[52] 杨晨,黄海.基于医院药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计划研究[J].中国药

房,2011,22(45):4230-4232.

[53] 姚卫新.医改后我国药品供应链的新风险源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7):33.

[54] 沈凯,李从东,邢晓辉.转型期我国药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模型和应

用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3):98-103. [55] 申俊龙,曾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研究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7):500-501.

[56] 刘峰,孙先锦,李晓峰.基于集成化供应链的ERP、CRM与SCM的

整合[J].价值工程,2004,23(5):44-46.

[57] 聂喆.网络模式下医院药品供应链及其优化[J].中国数字医学,

2008,3(4):48-49.

[58] 陈培正,周怡,张浩明.基于SOA架构的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

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8,3(11):42-44.

术中低体温成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景宇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26)

【摘要】在临床手术当中,术中低体温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年人、小儿、复杂疑难手术以及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增加循环阻力、增高术中和术后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液黏滞度以及使外周血管收缩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基于此,本文从引发术中低体温的因素和其所造成的危害出发,研究与探讨了手术当中切实有效的保温方法,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在术中制定合理的保温措施提供有效依据,将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成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34-0063-03

体温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生命体征,机体只有在恒定的体温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一般来说,正常成人腋下温度在36~37℃,口腔温度要高于腋下温度0.2~0.4℃,而直肠温度又高于口腔温度0.3~0.5℃。临床上把低体温确定为核心温度(TC)<36℃。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低体温一般多发生在外科手术当中,相关研究[1]表明,在外科手术患者当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术中体温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