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2009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综述

环境质量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辐射环境

生态环境

污染物排放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

工业固体废物

环境保护主要工作

污染减排与循环经济

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

环境监察与专项行动

危险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环境监测

环境宣传教育

其它

综述

2009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省级环保机构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完善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制”。全省环保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推进污染减排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提高监管能力为手段,加快实施治污项目,整治企业违法排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全年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同时,保持了全省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总体趋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的态势,为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轻度污染。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保持良好,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中度污染;巢湖湖区和主要环湖河流总体水质中度污染,湖区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保持优,支流局部水质轻度或重度污染;新安江流域和主要水库水质保持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3.1%,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全省省辖市城区酸雨状况平均属轻酸雨区。城市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状况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全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减少2.02%和3.12%,不但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而且实现COD、SO2排放量连续三年双下降。

环境质量

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09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轻度污染。234个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点位)中,水质为Ⅰ~Ⅲ类(优、良好)的117个,占50.0%;Ⅳ~Ⅴ类(轻、中度污染)的81个,占34.6%;劣Ⅴ类(重度污染)的36个,占15.4%。

与上年相比,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趋好,Ⅰ~Ⅲ类水质的比例上升了0.5个百分点,劣Ⅴ类的比例下降了4.3个百分点。

2009 年安徽省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2009年安徽省主要江河水质类别示意图

淮河流域淮河干流安徽段总体水质良好。11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年均水质为Ⅱ类的有2个,占18.2%;Ⅲ类的有7个,占63.6%;Ⅳ类的有2个,占18.2%,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阜阳王家坝入境断面年均水质为Ⅳ类,滁州小柳巷出境断面水质为Ⅲ类。与上年相比,干流总体水质趋于好转,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提高了18.0个百分点。

淮河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中度污染。24条支流6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的有15个,占22.7%;Ⅳ~Ⅴ类的有33个,占50.0%;劣Ⅴ类的有18个(其中9个属于入境支流断面),占27.3%,较上年下降10.0个百分点。9条入境支流中,奎河、黑茨河、惠济河和涡河4条支流重度污染,泉河和东沙河中度污染,颍河、沱河和洪河轻度污染;3条出境支流中,史河水质优,新汴河水质中度污染,濉河水质重度污染。淮河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09年淮河支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淮河支流2009年水质状况表

巢湖流域 巢湖湖区总体水质状况中度污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其中,东半湖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西半湖重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与上年相比,巢湖东、西半湖及全湖总体水质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但全湖总磷、总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2.0%和14.1%,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巢湖湖区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

2009年,巢湖11条主要环湖河流的28个断面中,有39.3%的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标准。与上年相比,环湖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仍为中度污染。其中,裕溪河水质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好,双桥河水质由重度污染好转为中度污染,其余9条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环湖河流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巢湖主要环湖河流2009年水质状况

巢湖湖区营养状态指数年际比较

注: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TLI(∑)代表指数。TLI(∑)<30贫营养;30≤TLI(∑)≤50 中营养;TLI(∑)>50 富营养;50<TLI(∑)≤60 轻度富营养; 60<TLI(∑)≤70中度富营养; TLI(∑)>70 重度富营养。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长江流域2009年长江干流安徽段总体水质状况保持优。20个监测断面中,19个断面水质为Ⅱ类,占95.0%;1个为Ⅲ类,占5.0%。

长江主要支流局部水质轻度或重度污染。15条支流的38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23个,占60.5%;劣Ⅴ类5个,占13.2%。

与上年相比,来河水口镇河段水体污染仍然最重,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上升16.7mg/L。水阳江、白洋河水质状况由良好好转为优,其他支流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长江支流2009年水质状况

新安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保持优。干流及支流8个监测断面中,7个断面水质为Ⅱ类,占87.5%,1个为Ⅰ类,占12.5%。练江水质由良好好转为优,其他支流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主要水库响洪甸、梅山、磨子潭、佛子岭、龙河口、太平湖、城西水库和董铺水库等8座主要水库,总体水质状况保持优,各水库平均水质为Ⅱ类或Ⅲ类。

与上年相比,各水库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城市湖泊雨山湖、天井湖、桂家湖、升金湖、女山湖等5个城市湖泊,总体水质状况仍属轻度污染。19个监测点位中,无Ⅰ~Ⅲ类水质点位;Ⅳ类15个,占78.9%;Ⅴ类3个,占15.8%,劣Ⅴ类1个,占5.3%。

与上年相比,城市湖泊总体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

地下水2009年,全省有合肥、淮北、阜阳、铜陵、蚌埠和滁州等6个市开展了地下水监测。以监测的24眼总井数统计,地下水水质为优良、良好、较好、较差和极差的单井数依次占4.2%、41.7%、0、54.1%和0。部分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点源或面源污染。淮北(深层)、滁州和铜陵市(浅层)地下水水质为

良好;合肥、阜阳、蚌埠和铜陵市深层地下水水质均为较差。合肥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蚌埠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以氮计)和铁;铜陵市(深层)为总硬度和硫酸盐;阜阳市因地质原因氟化物超标;合肥、铜陵和滁州市地下水还不同程度地受到总大肠菌群的污染。

与上年相比,监测的6个城市地下水水质无明显变化。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7个省辖市和4个县级市(宁国、界首、明光、桐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3.1%,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合肥、淮北、蚌埠、滁州、六安、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宣城、黄山、宁国和明光14个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满足饮用水标准要求。亳州、宿州、阜阳、淮南、巢湖、界首和桐城7个市水源地水质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物有氨氮、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等,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由于地质原因氟化物出现超标。

大气环境

城市空气2009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17个省辖市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15个(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池州、安庆、黄山),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的城市2个(合肥、铜陵)。各市二氧化氮均达到二级标准;有16个城市二氧化硫达到二级标准,铜陵市为三级;有16个城市可吸入

颗粒物达到二级标准,合肥市为三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百分比超过90%的城市16个,合肥市为87.4%。可吸入颗粒物是我省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与上年相比,监测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全省平均浓度均有所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6.7%、10.7%和6.1%,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空气质量达标(二级)城市仍为15个,不达标(三级)城市仍为2个。合肥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由0.134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111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百分比由70.5%上升到87.4%,空气质量有所好转。铜陵市二氧化硫仍为三级,年均浓度由0.077毫克/立方米下降为0.068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酸雨2009年,全省省辖市城区酸雨状况平均属轻酸雨区。合肥、蚌埠、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滁州、亳州、池州、宣城和芜湖等11个市城区出现了酸雨,占全省17个省辖市的64.7%。全省酸雨频率24.4%,其中,合肥、亳州和马鞍山市城区酸雨频率较低,池州市城区酸雨频率高达98.6%。全省降水年均pH值5.05,各市降水年均pH值在4.33~7.52之间,有7个市城区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池州市城区为重酸雨区,铜陵、黄山和蚌埠市城区为中酸雨区,宣城、安庆和滁州市城区为轻酸雨区。全省酸雨主要分布区域位于长江沿江和皖南地区,江南6个市(池州、铜陵、宣城、黄山、芜湖、马鞍山)城区均出现了酸雨。其中,池州和黄山市城区的酸雨频率分别高达98.6%和

67.5%,为全省酸雨频率最高的两个城市。铜陵和宣城市城区为江南酸雨频率次高区,分别为50.2%和38.7%。淮河沿岸的蚌埠市城区为安徽长江以北区域酸雨污染较重城市,酸雨频率为43.9%。马鞍山、合肥、亳州和芜湖4个市城区酸雨频率较低,均低于10%。安徽北部、西部大别山区和巢湖市城区为无酸雨区域。

与上年相比,全省省辖市城区酸雨状况平均仍属轻酸雨区。出现酸雨的城市城区仍为11个,全省酸雨频率上升2.6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由5.19下降到5.05。合肥和淮南两市城区酸雨污染有所改善;亳州、安庆、池州、铜陵和滁州市城区酸雨频率有所上升,降水pH值有所下降,酸雨污染加重。

2009年各城市降水年均pH值比较

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状况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介于51.1~57.5 dB(A)之间。17个省辖市中,区域声环境

较好的城市有9个,占52.9%;轻度污染的有8个,占47.1%。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区域噪声状况基本稳定。淮南和淮北市区域噪声状况好转,阜阳市区域噪声状况下降,其他城市无明显变化。

全省城市区域噪声状况分布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介于66.3~72.4 dB(A)之间。17个省辖城市中,交通噪声状况为好、较好、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分别有6个、8个、2个和1个,依次占省辖城市总数的35.3%、47.1%、11.8%和5.8%。

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状况分布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状况基本稳定。合肥、铜陵、安庆和巢湖市道路交通噪声状况改善,马鞍山和亳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状况下降,其他城市无明显变化。

功能区噪声 2009年,全省各类功能区共监测7735点次。其中昼间监测5177点次,达标4118点次,昼间达标率79.5%;夜间监测2558点次,达标1398点次,夜间达标率54.7%。按

功能区类别统计昼间和夜间达标率,0类功能区分别为77.2%和55.5%,1类功能区分别为86.3%和54.7%,2类功能区分别为73.7%和55.8%,3类功能区分别为95.1%和80.7%,4类功能区分别为66.5%和27.3%。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明显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好于其他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最低。

与上年相比,0类昼间和1类昼间达标率分别提高了7.0和7.9个百分点,0类夜间、1类夜间和2类、3类、4类昼夜间达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辐射环境

电离辐射环境质量2009年,全省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保持在背景值水平。17个省辖市57个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累积监测点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均值为99.5nGy/h,范围为87.4~121.4nGy/h。γ辐射连续环境自动监测站监测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均值为107.7nGy/h,范围为106.7~109.1nGy/h。

监测地表水水体总放射性处于正常本底范围。长江、淮河、巢湖流域18个地表水总α放射性水平不超过0.16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不超过0.32Bq/L。

土壤监测点放射性水平正常,238U、232Th、226Ra、40K、137Cs含量分别为33.3(±6.5)Bq/kg、53.6(±1.1)Bq/kg、36.7(±0.6)Bq/kg、573(±9)Bq/kg和1.2(±0.1)Bq/kg。

电磁辐射水平2009年,合肥、滁州、六安、黄山、铜陵、阜阳、宿州、芜湖、安庆、淮南、宣城和巢湖等12个市开展了城市电磁辐射(射频)环境质量监测,共布设28个监测点。监测的环境电磁场强度范围在0.01~0.53μW/cm2,属正常水平。

对20个110kV、220kV变电站及部分110kV和220kV线路进行了电磁辐射状况抽样监测。结果表明,110kV变电站周围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370 V/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0.93μT;220kV变电站周围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850 V/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1.56μT;110kV和220kV输电线走廊两侧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940 V/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1.46μT。监测的输变电设施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均低于国家限值。

生态环境

安徽省省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生态系统较稳定。17个市级评价单元中,黄山、宣城和池州市生态环境状况优,生态系统稳定,其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1.67%,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81%;安庆、六安、芜湖、铜陵、巢湖、滁州、马鞍山、合肥和淮南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系统相对较稳定,其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51.73%,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1.51%;蚌埠、亳州、宿州、阜阳和淮北市生态环境状况一般,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其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26.60%,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68%。生态环境状况优的县级单元有皖南山区的祁门、休宁、黟县和皖西大别山区的霍山、金寨、岳西等18个县(区)。与上

年相比,全省省域范围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略有上升。

全省共建自然保护区38处,总面积42.2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省级29处,市县级3处。共建立各类风景名胜区38处,总面积35.9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省级28处。共建地质公园14个,总面积达到14.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9个(含黄山世界地质公园,2009年新增2个),省级5个。共建森林公园53处,总面积13.7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省级24处。全省林业用地面积 440.35万公顷,森林总面积36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06%,当年造林绿化8.9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8.35万立方米。全省天然湿地面积 292.00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21.00%。

自然灾害

2009年,安徽省相继出现干旱、连阴雨、大风、强降水、冰雹、雷电、暴雪和雾霾等气象灾害。全省因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61.5万公顷,其中绝收16.8万公顷;受灾人口2972.6万人,因灾死亡73人;倒塌房屋3.2万间,损坏房屋22.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5.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09.2亿元。全年气象灾害点多面广的特征比较明显,未出现流域性洪涝灾害,属气候一般年景。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349起,共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79万元。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汛期。

污染物排放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

2009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7.9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34亿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10.63亿吨,生活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9.15%。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2.41万吨,比上年减少2.02%。氨氮排放总量4.68万吨,比上年减少1.89%。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

2009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5272.57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53.84万吨,比上年减少3.12%。烟尘排放总量28万吨,比上年减少3.75%。工业粉尘排放量28.47万吨,比上年减少11.69%。

工业固体废物

2009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470.41万吨,比上年增加11.9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226.6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3.1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主要工作

污染减排与循环经济

省委、省政府将减排工作纳入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减排计划并加强实施调度,量化减排目标,与各市政府签订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有效运行负荷;加强燃煤电厂发电机组脱硫改造,完善脱硫设施运行监控。强化激励和处罚措施;加强新建项目总量指标管理,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出台《安徽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励办法》、《关于加强燃煤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的通知》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和运行评估办法》、《安徽省省级主要污染物减排监察系数核算管理办法》等。2009年,全省完成COD减排项目138个,完成SO2减排项目161个,顺利完成主要污染物双指标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全省共选择了111家单位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44户、园区13个、试点城市(县)13个和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项目41个。其中,铜陵市、铜陵有色、淮南矿业、马钢集团、淮北市、界首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皖北煤电集团、阜南县、江汽集团和奇瑞公司等10家单位,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个数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重点行业和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迅速。煤炭行业已形成了淮南

煤化工循环经济基地、淮北煤化盐化一体化基地等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循环经济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完成了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的中期评估。建立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达到800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全年有138个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项目获得中央新增投资和预算内资金支持,总投资104.6亿元,国债资金补助总额达8.44亿元。设立省级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全年共支持循环经济典型示范试点15个。

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

2009年全省新建成污水处理厂41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1.5万吨/日。其中,长江、新安江流域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2座,新增处理能力68.3万吨/日,实现了全省所有市、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01座,设计处理能力415万吨/日。其中,建成市级污水处理厂43座,设计处理能力298.95万吨/日;建成县、镇和风景区污水处理厂58座,设计处理能力116.05万吨/日。目前,全省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已达78.9%,高于全国76.8%的平均水平。

淮河、巢湖两流域153个“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中,105个完工验收,完工率68.6%;8个处于调试阶段,调试率5.2%;29个在建,在建率19%。累计完成投资81.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4%。两流域分别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7座和19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68万吨和96.7万吨。

2009年,继续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完成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基础环境调查;继续按月对淮河流域各市市界断面水质进行考核和通报;继续实施淮河流域污染联防和巢湖蓝藻防控机制,加强水质监测与预警,确保水质安全;继续加大对化工、印染、酿造、制革等涉水重污染行业的废水治理力度,督促造纸企业开展废水深度治理,全年共完成工业治理项目69个。新建和续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89个,新建和续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87个,有43个环境优美乡镇获国家和省“以奖代补”资金支持。

截至2009年底,全省火电总装机容量为2844万千瓦。其中,2609万千瓦机组有脱硫设施,占总装机容量的91.8%,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当年新增机组脱硫设施12台套,装机容量496万千瓦。

全省累计建成无害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18个,日处理垃圾能力8691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省共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5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10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47个。建设了2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16个乡镇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31个村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村。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为。(C )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 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 D、2015年1月1日;世界环境日、 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ABC) A、技术; B、设备; C、材料和产品; D、工艺; 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ACD)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D、公众参与; 4.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CD ) A、社会教育机构; B、职业技术学校等; C、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

5.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 的和负责。(BC ) A、科学性; B、真实性; C、准确性; D、及时性; 6.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 据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AB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 7.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ABC) 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服务; D、环境保护研发; 8.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和,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C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1(85分)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11-08 00:17:44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下列属于环境伦理学思想的是()。 (5分) A人类中心主义 B动物中心主义 C生物中心主义 D生态中心主义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1.1 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不影响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提起诉讼 B已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被告均无需举证证明,但原告对该事实有异议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C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就被告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等所作的认定,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主张适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被告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D被告主张直接适用对其有利的认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支持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3. 下列关于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B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C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0 危害环境犯罪制裁法 4. 下列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将协议内容公告 B调解协议公告期间不少于十日 C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审查认为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出具调解书 D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协议内容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5. 环境与自然资源规划的内部效力表现为()。

【独家】环保部权威解读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

【独家】环保部权威解读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郭小燕) 新《环境保护法》已实施近一个月的时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公布前就备受关注的4个配套办法,是执行新《环境保护法》的有效工具,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之一。套用文中的一句话,可以很形象地描述新《环境保护法》与4个配套办法的关系———如果把新《环境保护法》比作利剑,那么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等4大措施就是最锋利的刃。《中国冶金报》本期《纵深》将根据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情况,并结合钢铁行业的环保现状,剖析这4个配套办法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以及相关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以期为钢铁企业提高自身环保水平、规避法律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事件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时,为了将新法赋予环保部门的新的监管权力和手段落到实处,对违法排污“零容忍”,打“组合拳”严惩不法企业,同步实施的还有4个配套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8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9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环境保护

部令第30号)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 深度●《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明确了适用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规范了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程序,明确了责令改正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了拒不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的评判标准,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方式,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制度与其他相关环保制度的并用关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主要解决一线环境执法人员“不会用、不敢用”查封扣押手段的问题,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乱用、滥用查封、扣押措施带来的执法风险。●《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明确了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报请政府关闭的适用情形,细化了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的实施程序,加大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的监管力度。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坚持既要满足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的基本需求,又要兼顾企业的信息公开能力,坚持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重点解决了谁公开、公开什么、如何公开、如何监督,即信息公开范围、内容、方式、监督等4个问题。 背景贯彻执行新《环境保护法》的迫切需要。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曹立平表示,新《环境保护法》赋予了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和手段,如按日计罚、查封扣押、

环境保护法-在线作业3 电大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9-04-09 15:33:27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行为 B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C生态系统服务利用行为 D环境教育资源利用行为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2. 下列哪些属于新环保法赋予环保主管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5分) A拘留 B限制生产 C停业、关闭 D停产整顿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3. 下列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人民法院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并公告案件受理情况 B有权提起诉讼的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参加诉讼,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逾期申请的,不予准许。 C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为由申请参加诉讼的,将其列为共同原告D检察机关、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4. 非法采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5分) A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 B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 C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 D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属于环境财产权的是()。 (5分) A排污权 B碳排放权 C用益物权 D抵押权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精选3篇)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精选3篇)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一:学习新环保法心得体会几经反复的新环保法,终于表决通过。这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最为严实的一道防火墙。它以立法的形式,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要求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在重点区域、流域联合防治中实行统一标准,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对拒不改正的违法企业,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这意味着,新环保法的处罚标准,将上不封顶。由此,社会上诟病已久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环保问题,有望得以从源头上解决。一直以来,作为污染排放的可能主体,不少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偷排偷放只罚款数万元与清洁处置需耗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悬殊,“理性的经济人”当然会趋利而从之。环保执法面临的这种尴尬,在处罚无上限的新法之下,必将无限放大执法处罚的威慑,以经济杠杆矫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新环保法体现出的立法精神,实际包括了“奖”与“惩”两个维度。守法企业的自觉环保,本身也是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增进,需要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在细化的立法、司法解释中,给予必要税收优惠,或者公共清洁设备的补贴。只有张弛有度,才能让违法者无指望,守法者有盼头,从而形成对青山绿水的共同守护。 更深层次看,这次处罚标准的调整,凸显了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冲突的思路。曾经的一些环保事件,无论无良企业的肆意排放,还是地方政府的包庇纵容,或者少数群众的情绪过激,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没用法律来算环保账、经济账。而今,依法律来厘清奖励与处罚的标准,从而引导各方回归法院与谈判桌上。可以设想,有法律来勾勒各方权益,用法治来平衡各方得失,这不正是用良法促进社会的理性与公正吗? 但是,有法律并不自然等于有法治。如此良法,如何执行,将成为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法治的效果,等于立法的科学性与执法的严肃性的乘积,任何一方的缺失或松驰,都可能造成整体效果的大幅折扣。这就要求,一方面,执法不应有例外,要避免寻租、合谋的腐败,加大处罚和监督的密度与力度;另一方面,赋予公权力如此大的执法能力,就必须提防执法者对守法企业可能的“挑刺”,甚至是吃拿卡要、勒索敲诈等隐形腐败。这些都是环保法治的底线所在,犹需关注。 明年1月1日,新环保法将要正式施行。我们期待第一张罚单的依法出炉,以儆效尤。当然,最好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严守法律,让环保罚单不必开出。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二:学习《新环境保护法》心得(825字)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

中农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在线作业_1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 (5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统一。 A. 德法 B. 情理 C. 学思 D. 知行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2. (5分)培育和提高(),就要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A. 职业能力 B. 职业精神 C. 职业道德 D. 职业关系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3. (5分)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面临()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A. 竞争与合作 B.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 C. 和平与发展 D. 全球化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所谓的结构性失业,是指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所谓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失业。 A. 持续性 B. 周期性 C. 暂时性 D. 永久性 得分:0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5. (5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和特定()权利。

A. 公民 B. 个体 C. 主体 D. 法人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A. 社会力量 B. 理论武器 C. 精神力量 D. 物质力量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7. (5分)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A. 人是什么 B. 人生信仰 C. 人为什么活着 D. 人的本质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8. (5分)公共生活中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法律有:《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A. 社会团体 B. 出版发行 C. 游行示威 D. 发表演讲 得分:5 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9. (5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意义,一是认识立志、树德和()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二是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三是帮助大学生摆正“德”“才”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A. 成功 B. 成长 C. 做人 D. 做事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EHS部门根据有关资料改编 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更新了环境保护理念,完善了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对旧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新环保法总则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五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新环保法从信息公开到环境公益诉讼,这些条款都旨在确保和赋予公众更大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这是从源头上克服和破除生态环境保护障碍的关键一环,也是让环境污染防控不至于陷入‘越罚越排’‘罚得越多排得越多’等尴尬境地的重要保障。环保法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对环境污染有责任,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同时也有与责任相适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的权利。 二、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 新环保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新版环保法确立了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由原来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要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到现在的坚持经济发展要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这第一次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同时亦是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自身需求。 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核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调整各区域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 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第三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红线范围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也使得这条生态保护“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红线就是底线,是最后一条防线,没有退路,也不允许逾越。生态保护红线,实质上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底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底线之一。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在线作业-2(90分)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8-11-08 01:23:22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权的基础包括()。 (5分) A自然的权利论 B自然享有权论 C公共信托理论 D环境支配权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2 理论依据 2.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排放污染物 B享受优美风景 C利用环境容量 D开发自然资源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4.1.1 环境利用行为 3.

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 (5分) A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 B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 C组成环保团体 D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6 公众参与的范围 4. 下列关于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地域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5分) A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法院 B损害结果地法院 C被告住所地法院 D原告住所地法院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5. 下列哪项公约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 (5分) A《内罗毕宣言》 B《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C《蒙特利尔条约》 D《奥尔胡思公约》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3 公众参与的形成、发展与立法体现 6. 下列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撤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当事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撤诉的,可以准许 B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使原告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C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D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7. 公众参与中的过程参与对象包括()。 (5分) A法律、法规的制定 B政策、规划的制定 C计划的制定 D开发建设项目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8 贯彻 8. 贯彻公众参与原则,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包括()。 (5分) A居民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1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为。(C )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 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 D、2015年1月1日;世界环境日、 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ABC) A、技术; B、设备; C、材料和产品; D、工艺; 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ACD)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D、公众参与; 4.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CD ) A、社会教育机构; B、职业技术学校等; C、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

5.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 和负责。(BC ) A、科学性; B、真实性; C、准确性; D、及时性; 6.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AB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 7.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ABC) 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服务; D、环境保护研发; 8.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和,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C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要点

1、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及其作用机理 2、农药的基本概念 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3、农药研制开发及登记过 1)化学研究——合成与生物测定筛选 2)药效试验——盆栽——田间小区——大田药效 3)毒性试验 A)急性:经口、经皮、呼吸;眼睛、皮肤等的刺激性 B)诱变性:致畸,对后代的影响 C)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 4)代谢研究——农药在动物、植物、土壤中的代谢 5)残留研究——农药在动物、植物、土壤中的残留 6)安全评价(水生生物、蚕、蜜蜂、鸟、天敌) 7)工业生产 A)分析方法的建立 B)剂型加工、中试、投产 8)专利申请——申请、评价、公布 4、农药学科主要研究领域 1)农药合成:依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合成活性物质、确定最佳合成路线,中试试验。 2)剂型加工和使用技术 3)农药分析及残留 4)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 5)农药毒性与毒理 6)农药环境毒理 5、什么是农药? 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用有机化合物影响、控制调节各种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能有效的保护有益生物,较好地抑制有害生物,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使用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 6、农药发展历史、现状 1)无机和天然物利用时期 2)有机合成时期 3)新农药发展时期 7、按作用对象可将农药分成多少类?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8、农药药害症状主要有哪些? 1)发育周期改变 2)缺苗、断垄 3)颜色变化:失绿、黄化、白化、褐变 4)形态异常:扭曲、畸形 5)枯斑、枯萎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在线作业4(90分答案)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9-04-03 17:12:50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包括()。 (5分) A节能效益分享型 B节能效益支付型 C节能量保证型 D运行监管型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2. OECD国家提出的与“污染者负担”相关的原则包括()。 (5分) A环境标准的国际协调原则 B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 C禁止绿色壁垒原则 D受益者负担原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3. 公众环境权的内容包括()。

(5分) A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 B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 C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 D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举报权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4. 公众参与中的末端参与内容包括()。 (5分) A对“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时,要请公众代表参加 B对有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信访的办理,要尊重信访者的权利,保护信访者的利益,对信访者要有明确的答复 C对环境纠纷的处理,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处理意见和结果要以听证会的方式与群众见面,公众不认可的处理不能作出 D面向社会、面向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公众自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属于自然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是()。 (5分) A环境监测制度 B环境标准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制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CD回答错误展开 6. 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是()。(5分) A国际合作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损害担责原则 D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7.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包括()。 (5分) A补偿责任 B经济责任 C物理责任 D情报提供责任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8.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包括()。 (5分) A保护和改善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保障公众健康

最新版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最新版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1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国家实行和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CD ) A、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B、环保公开制度; 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D、考核评价制度; 2.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保障,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AD ) A、生物多样性; B、自然资源; C、和谐可持续发展; D、生态安全; 3. 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中规定,和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AC )

A、国家机关; B、企业单位; C、使用财政资金; D、环保志愿者; 4. 国家在、和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BCD ) A、自然保护区; B、重点生态功能区; C、生态环境敏感区; D、生态环境脆弱区; 5.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中规定,引进外来物种以及、和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ABC ) A、研究; B、利用; C、开发; D、使用; 6.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BD )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监督;

D、同时投产使用; 7. 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ABCD ) A、统一规划; B、统一标准; C、统一监测; D、统一的防治措施;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ABC) A、转产; B、搬迁; C、关闭; D、停产; 9.新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AD) A、停止建设; B、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关闭; D、恢复原状; 10.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江西农大校园环境现状影响-提交作业版

校园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纲 班级:环科1401班 姓名:田里 学号: 一、总论 (一)评价目的 通过对校园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状况的调查,在掌握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环境现状影响评价,按照不同功能区的要求提出各污染因子的相应对策措施。这样不仅能让人了解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调整广大师生的行为,使在人为作用下环境质量朝着更加满足人们生活发展需要的方向变化,同时还为更加合理正确的保护管理校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目的如下: (1)通过对学校所在区域及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校园环境状况并说明; (2)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各个环境因子的具体评 价方法。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3)分析预测校园内各环境因子(大气、水、噪声)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 议和措施为校园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 (二)评价依据 1.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7)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2001]第69号《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2.主要的相关标准; (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三)评价内容和重点 这次环境评价主要对象是江西农业大学本部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根据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江西农业大学校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确定本次环境评价的内容为: (1)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3)对污染防治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四)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江西农业大学本身的特征以及此次对校园环境监测的时间紧迫,确定此次的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 (五) 评价范围 此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为了反映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大气、水和声环境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中的规定以及江西农业大学的相关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地点。因此选择的主要目标包括学生居住区、教职工居住区、教学区和校医院等等敏感地区。 二、环境现状调查 (一)项目背景资料与社会环境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学用地3,950亩。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二) 自然环境概况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因其属南昌市昌北经开区,因此其在气象、水文等各项自然环境与南昌差不多。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在17.1~17.8℃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试题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 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损害担责的原则。5条 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A )。57条 A.举报 B.检举 C.报告 3.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 B )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4条 A.停止审批 B. 暂停审批 C.减缓审批 4.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 C )为环境日。12条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A )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28条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C )和有关部门备案。47条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A )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56条 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66条 A.一 B.二 C.三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B )的有关规定。16条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 ( B )65条 A. 按份连带责任 B.连带责任 C.损害赔偿责任 1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 C )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13条 A.生态补偿 B.优化环境 C.污染防治 1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 C)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9条 A.生态保护 B.新能源 C.环境保护 1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

中农大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 在线作业 1-4 满分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2版)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下列哪条法律原则?() A行政便民 B行政公开 C行政参与 D行政合理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国务院设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参加人不包括()。A国务院总理、副总理 B各部部长 C国务委员 D秘书长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3.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该行政许可应当()。 A确认无效 B暂扣

D注销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4.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这些属于哪一类行政处罚?() A申诫罚 B行为罚 C财产罚 D人身罚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5.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公务,提高工作效率是公务员的()。A权利 B义务 C道德 D纪律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6.公务员有法律所列违纪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受到()。 A行政强制 B行政处罚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分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7.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B二十日 C六十日 D十五日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8.下列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是()。 (5分) A街道办事处 B乡镇政府 C自治州政府 D县政府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法》属于()。 A行政法规 B其他法律 C基本法律 D规章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10.国务院依据全国人大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制定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属于()。 A一般授权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特别授权立法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1、为什么将保护环境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新《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准则。《环境保护法》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政策层面上升为法律层面,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首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缺少大气、水等任何一个环境要素,人类都难以生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其次,保护环境具有长期性。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还是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最后,环境保护是一项战略任务。我国将保护环境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2、为什么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我国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答:环境保护领域“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重点解决了这一问题,提出多种强有力的措施。一是赋予了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权。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二是规定了按日计罚制度。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三是规定了责令停业、关闭。第六十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四是规定了行政拘留。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有以上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3、为什么将6月5日环境日在《环境保护法》中予以规定? 答:新《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最早是在1972年确立的。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宣言》,会议同时建议将本次会议开幕日这一天,即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我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自此之后,我国每年的6月5日都要举办纪念活动,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中国的环境日主题。《环

校园公共环境问题分析

校园公共环境问题分析 校园公共环境作为大家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对学生而言,现实层面上,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质量,深层次上,校园公共环境作为影响学生自身素养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以及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作为作为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学校的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影响学校在外界的形象定位。 总的一点,校园公共环境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学校,不论是对于日常生活还是教育教学,都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农大作为高等学府,作为农业文化和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校园公共环境建设和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缺位,与自身的定位完全不相符合,出现了典型的脏乱差现象,农大有点典型的老城区环境风貌。 为了更好地唤醒大家校园公共环境建设意识,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笔者从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管理学相关方法与技巧对校园公共环境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相关主体分析 主要是对校园公共环境问题产生解决过程密切相关,以及校园公共环境问题利益相关的行为主体分析 1.校方,校方作为校园公共环境的管理者,拥有对校园公共环境的话语权

、决策权和管理权,同时也担负着公共环境的日常管理和长 期规划职责;而且校园公共环境建设状况如何也是衡量学校 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建设; 2.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共环境管理和建设部门。 校园公共环境建设也是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关 系到城市文化建设体系的完善,同时也只有地方政府的职能 部门才对于校园公共环境拥有最终的行政执法权; 3.学校的广大师生,一方面,是校园公共环境的直接利益相关 者,也是校园公共环境建设的政策的最终执行参与者,其态 度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校园公共环境建设的好坏; 4.校园公共环境的其他参与者和相关者,主要是指为学生日 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校园的商家及附近居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公共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典型的责任分散效应的体现,公共 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大家共同享用,但是,公共环境的保护 的责任是由大家共同分担的,所以分摊到个人的责任就很少 或则说很小了,所以,出现了很多人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的 公共环境保护所拥有的责任,产生了“我不保护,有别人去 保护”的心理,进而,产生“集体冷漠”的局面; 2.中国典型的家文化弊端的影响,大家对于私人领域的关注和 维护的程度远远高于对公共领域的关注与维护,所以经常出 现私人生活学习环境维护很到位,公共环境状况却很差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