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7-6400T ES QHQG超频测试

I7-6400T ES QHQG超频测试

I7-6400T ES QHQG超频测试
I7-6400T ES QHQG超频测试

【蜗牛评测】新的神U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止不前?I7-6400T ES大战E3

因特二Skylake发布后一直缺货,I7-6700K的价格都炒到天上去了!然而双十一狗东活动本蜗牛搞了一块映泰的Z170X主板14项供电,还有灯看起来很YY的样子!但是苦于没有U 啊!作为忠实的E3党!怎么能选择使用拙计的i5四核心四线程呢?然而E3-1230v5又不能用在z170/b150主板上!6700没有K买了觉得自己有点傻!6700K比5820K还要贵!双十一那天intel旗舰店2600的6700K又没有抢到!最后本蜗牛痛定思痛,决定把作死进行到底!想当年本蜗牛也是ES处理器的粉丝啊!现在有了主板,何不再搞一块ES的U,既有了性能,价格又便宜!岂不美哉?

然后就开始研究skylake的ES处理器经过筛选发现I7-6400T ES是个好东西啊首先便宜,其次能超外频这可是正式版都没有的福利待遇!第三还带HD530核显!简直就是完美附和本蜗牛的要求嘛!继续研究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6400T的ES版本TB上有三种首先是编号QHQG是Q0步进带HD530核显的版本!然后是编号QH8G 是A0步进不带核显的版本据说最能超!然后还有少见的QH8F 步进同样为A0具体信息不详猜测应该是带HD530核显的版本貌似TDP是35W的!

不研究其他的了本蜗牛最后入手了一颗编号QHQG Q0步进的6400T ES

下面本着用什么就吹什么的原则!开始评测!

开始了作死之旅,既然U都用上了ES,那内存也没必要搞什么好的了!直接某宝买了两根鱼竿(光威)DDR4 2133 4G CL15内存!

然后是辣鸡映泰z170x主板

有盔甲的样子还不错嘛!要是没有映泰的LOGO肯定能多卖钱!

然后是果照一张:

这个盔甲的NC设计挡住了另外的两个M2接口。。。。。另外这个主板的最大特色就是双网卡了!而且都还不错的样子一个是killer E2201另一块是intel I219V听说x99都用它!

下面合体开机

一点就亮还不错!

装系统神马的不在复述了!关于Z170本蜗牛个人建议还是别装win7了毕竟老了!装个UEFI

引导的win8.1/win10岂不美哉?

因为是Q0步进ES 不显这个U 在win 下是无法识别出型号的!

不OC状态下是22倍频100外频也就是2.2Ghz,虽然显示可以睿频2.6G事实上只能睿频四核心2.4G想要上26倍频据说搭配华擎的主板用华擎的OC软件据说可以OC到26x!

前面说了这个U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OC外频,配合有IDT的Z170主板(用来解锁外频Blck 和其他总线的)可以逐频调整外频!不带IDT芯片的主板就不行啦!

搜索了一下资料,介绍一下目前已知但不全面的带IDT芯片的Z170主板

华硕:华硕的是《华硕Pro Clock 技术》OC Design - ASUS PRO Clock Technology,只有带这个的才有IDT芯片,最低的是Z170-A/AR,然后SABERTOOTH PRO系列自然都带。之后是,Z170的K P M都不带。还有ITX Z170也支持价格么。。。。。看看就好

华擎:在华擎主板上这个芯片叫做【支持华擎超级外频芯片】只有EX和超频方程式系列带,gaming和pro都不带。最低最低的是Z170 EX4,- 支持华擎BCLK 全范围超频

技嘉:技嘉的是《外频解锁芯片》这个范围就大了,差不多不是低端Z170都带,但是芯片也分层次了,连D3H都带有,只有几个低端如HD3 ,M-D3H不带。

微星:微星第二代超频引擎GAMING M3和G43,krait(A和非A)都不带,只有M5和G45这两个系列以上级别才带。自然X POWER这种堆料板是有的。但是PRO和GAMING PRO是不带的。

映泰:映泰的Z170X Z170W都有Z170T不带

这是目前已知的!其他品牌型号或者以上品牌的新主板是否支持就要自己去查证了!另外这

个IDT的作用基本就是超外频用的,如果使用的是I5 6600K/I7-6700K的基友们是不必在乎的直接OC倍频即可!以上介绍的主板主要是给油打算像本蜗牛一样作死的基佬们一点建议!以免入了z170+6400T后发现并不能OC

另外根据本蜗牛的深刻研究发现QHQG的OC能力和内存频率息息相关!内存设置在2400时候外频最多到156左右当内存在2400一下时候最高可以上168外频但是内存会被限制在2200不到的水平,本蜗牛平衡了一下内存OC到2310mhz CL15外频165Mhz主频3.96Ghz

下面开始上OC后的成绩OC后的实际频率为24X158=3.78Ghz四核心配合2500CL15内存,另一种方案是24x165=3.96G 配合2310 CL15内存

对比为在太平洋看到的E3-1230V5的测试成绩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6482769.html,/722/7224457.html

两种内存频率:

另外这两根辣鸡鱼竿的极限频率大概是2933mhz CL17 首先是基佬们喜闻乐见的象棋

国际象棋1W5得分的QHQG表示对抗E3-1230V3/V5基本无压力

然后是CPUZ1.74项目得分

新3D fire strike 3.74G物理分11961十分接近1W2了!!而4G下有12691的分数

CInebench测试803cb

根据以上测试可以发现6400T在OC外频后后3.74G的性能和同频的Skylake四核心八线程的处理器的性能基本是完全相同的

3.78G的QHQG基本领先了3.6G E3-1230v5落后于

4.2G的6700K这个结果还是很靠谱的!而OC到了3.96Ghz后这个U的全部性能基本已经被挖掘出来性能十分接近6700K默频的性能!简直狂拽炫酷!从2.2G的基础性能最高OC到3.96G 频率提升了80%!

至于这个U到底值不值得剁手!那就要看各位自己的判断了!

如果还有像要剁手入这个6400T ES+Z170作死套装的基友,希望你们可以从本蜗牛的这次评测得到一些参考!

基于模型的测试综述报告

基于模型的测试综述 2016年1月

摘要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测试也随之被程序员认可和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基于UML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和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技术的普遍应用。基于模型的测试是软件编码阶段的主要测试方法之一,具有测试效率高、排除逻辑复杂故障测试效果好等特点。本文描述了基于模型的测试的模型以及建模标准,并介绍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以及支持工具,同时通过七个维度对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进行描述。最后分析基于模型的测试的优缺点并列举了应用案例。 关键词:软件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软件模型,测试工具

目录 摘要................................................ I 1 引言 (2) 2 基于模型的测试、模型以及建模标准 (2) 2.1基于模型的测试 (2) 2.2基于模型的测试的模型 (3) 2.3建模标准 (4) 3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及支持工具 (5) 3.1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 (5) 3.2支持工具 (6) 4 分类 (7) 4.1 模型主体 (7) 4.2 模型冗余程度 (7) 4.3 模型特征 (7) 4.4 模型表示法 (7) 4.5 测试用例选择标准 (8) 4.6 测试用例生成技术 (8) 4.7 联机、脱机测试用例生成 (9) 5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工具Spec Explorer (9) 5.1 Spec Explorer (9) 5.2 连接测试用例和待测系统 (9) 5.3 静态模型和实例模型 (11) 6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优缺点 (11) 参考文献 (13)

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1.材料表征:材料的防腐蚀性能 表征方式:电化学阻抗谱 效果:得到材料的电容、电阻、电感等信息,获得材料的防腐蚀机理 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基材的面积固定 表征方式:极化曲线 效果:获得材料腐蚀时的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腐蚀电位、腐蚀速率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基材的面积固定 表征方式:盐雾试验 效果:加速试验,获得材料耐腐蚀的耐久性 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盐水浓度的变化 2. 材料表征:材料的成分分析 表征方式:X射线能谱 效果:得到材料的元素组成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不要太大,能放进样品室 表征方式:X射线光电子能谱 效果:得到材料的元素组成及价态或化合态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不能大于2mm厚,仅能测试表面元素,可以利用溅射一层一层的测试 表征方式:X射线衍射 效果:得到聚苯胺材料的掺杂状态及结晶状态 表征方式:紫外光谱 效果:得到聚苯胺材料的掺杂状态 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能溶于某种溶剂 表征方式:核磁共振谱 效果:获得分子结构 需要注意的问题:能溶于特定的溶剂 表征方式:裂解色谱 效果:得到聚合物材料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问题:裂解温度要适合 表征方式:凝胶渗透色谱 效果:得到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溶于特定的溶剂

1.表征方式:NMR 效果:有机样品的结构鉴定,常用的H谱,C谱,能够得到样品分子中H的种类,杂化类型,数量,主链C的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为液体核磁和固体核磁 2. 表征方式:GC-MS,LC-MS: 效果:质谱一般联用气相、液相更为有用,用于分析有机小分子成分,有强大的谱库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组成。 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样品极性、溶解性和气化温度等有要求。 3.表征方式:ICP-MS,ICP-AES,ICP-OES等 效果:可以精确得到样品中某种无机金属元素含量,特别是微量金属元素含量;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将样品首先溶解在溶液中,常用硝酸、盐酸、王水、其他各种有机酸作为溶解酸,得保证样品中的重金属可以溶。 4. 表征方式:EDS 效果: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中元素,虽然有机元素如C、N、O等也可以分析,但对元素序数更大的无机元素分析更为精确。 需要注意的问题:EDS是SEM或TEM的附件,样品需按照SEM或TEM制样要求进行制备,所以制样要求较高。 5. 表征方式:EELS 效果: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中元素,范围较EDS更大,同时分辨率较EDS高好几个数量级,做MAPPING分析时真正在纳米尺度上可以表征元素的分布; 需要注意的问题:EELS对TEM配置要求更高,一般TEM不含该附件,不是通用测试手段。 6. 表征方式:TGA-DSC-FTIR,或GC-MS: 效果:TGA可以对有机无机样品重量随温度变化进行记录,表征样品热稳定性,定量分析样品组成等,联用DSC可以分析样品随温度变化热焓效应,分析样品熔点,分界点,化学反应热量等,联用红外或气质可以分析热分解产物成分。 需要注意的问题:单独TGA样品用量5-10mg,但膨胀性样品用量必须减少,储能材料、炸药等不能做TGA或者只能用极微量样品测试,联用红外或气质需适当增加样品用量降低信噪比和本底干扰。 7.表征方式:AFM,AFM-IR联用 效果:AFM可以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3维分析,AFM和红外联用可以同时对AFM图上任意一个区域进行红外官能团分析,做官能团的mapping,对复合材料、多层材料、微观相分离物质非常有效。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要求必须平整光滑,否则可能损坏探针,与红外联用时需保证样品不含水。 8. 表征方式:BET 效果:分析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孔型,孔径,孔分布等,催化、粉体制备等领域常用仪器。 9.表征方式:GPC 效果:聚合物材料常用表征,可测出聚合物几种分子量,但需根据自身样品特点选择不同的填充柱和溶剂。 10.表征方式:离子色谱 效果:对常见阴离子如F-、Cl-、Br-、NO2-、NO3-、SO42-、PO43-和阳离子如Li+、Na+、NH4+、K+、Mg2+、Ca2+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ICP等手段组合应用是分析利器。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 2010-7-27 11:02 作者: 未知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每周一问,答贴有奖 目前主流的开发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渐进模型、快速软件开发(RAD)以及Rational统一过程(RUP)等,这些模型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些过程方法中,并没有充分强调测试的价值,也没有给测试以足够的重视,利用这些模型无法更好地指导测试实践。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活动,显然软件测试也需要测试模型去指导实践。下面对主要的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V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在传统的开发模型中,比如瀑布模型,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全部完成后的一个阶段,尽管有时测试工作会占用整个项目周期的一半的时间,但是有人仍然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而不是主要过程。V模型的推出就是对此种认识的改进。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模型图中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了时间方向,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性,高层测试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是验证程序设计,开发人员和测试组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当验证系统设计,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由测试人员和用户进行软件的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追溯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此页为模板文档本身的版本控制记录表,按模板生成的正式文档中不需要此页。

秘密XXXXXX软件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部 200X/XX/XX

目录

(正文一般采用五号字,如需提交对外文档,则改为小四号字) 1.引言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3-4句)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2.测试参考文档 《软件项目计划》;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可能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执行程序; 测试脚本; 《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集成测试用例》、 《软件系统测试用例》、《软件确认测试用例》; 《需求跟踪矩阵》。

3.测试设计简介 3.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那些用例将采用这类方法(3-4句) 测试用例的设计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测等方法, 3.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测试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 Oracle9i (地址,数据库版本,下同) 中间件服务器 weblogic8 客户端 windowsXP Oracle9i IE6.0 网络公司内部局域网 10M/100M 3.3测试方法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如黑盒测试方法,工具为可选本次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4.测试情况 4.1测试执行情况 测试范围和要求: 测试版本:

RFC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1R F C2544概述 IP网络设备是IP网络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IP网网络规模、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可扩展性。 由于IETF没有对特定设备性能测试作专门规定,一般来说只能按照RFC2544(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作测试。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标准则参照RFC2889(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 itching Devices)。但是由于网络互联设备除了通用性能测试以外通常还有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例如路由器区别于一般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在性能测试时还应该加上路由器特有的性能测试。例如路有表容量、路由协议收敛时间等指标。 网络互联设备例如路由器性能测试应当包括下列指标: 和线速 1280, 广播帧:验证广播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1%广播帧再测试。 管理帧:验证管理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每秒一个管理帧再测试。 路由更新:路由更新即下一跳端口改变对性能的影响。 过滤器:在设置过滤器条件下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建议设置25个过滤条件测试。 协议地址:测试路由器收到随机处于256个网络中的地址时对性能的影响。 双向流量:测试路由器端口双向收发数据对性能的影响。 多端口测试:考虑流量全连接分布(full mesh)或非全连接分布(half mesh)对性能的影响。 多协议测试:考虑路由器同时处理多种协议对性能的影响。 混合包长:除测试所建议的递增包长外,检查混合包长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RFC2544除要求包含所有测试包长外没有对混合包长中各包场所占比例作规定。建议按照实际网络中各包长的分布测试。 例如在没有特殊应用要求时以太网接口上可采用60字节包50%,128字节包10%,256字节包15,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实用版)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望君采纳。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实用版 2019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PC性能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 (2) 1 概述 (2) 1.1 目的 (2) 1.2 背景 (2) 1.3 范围 (2) 1.4引用文档 (2) 2 测试概要 (2) 2.1 测试环境 (2) 2.2 测试环境(也可按表格方式简述所要测试的部件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人力资源 (6) 2.4 测试环境 (6) 3 测试内容及方法 (6) 3.1 测试需求/目标 (6) 3.2 测试内容 (6) 3.3 测试工具 (6)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7) 4.1 Memory性能评估 (7) 4.2 硬盘、阵列存储性能 (8) 4.3 进程性能采样图 (11) 4.4 处理器性能评估 (14) 服务器性能综合分析: (16) 分析结果 (16) 建议: (16)

性能测试 1 概述 1.1 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查找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2 背景 医院信息系统,XX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考虑到用户数量及数据的增多给服务器造成压力不可估计,因此计划对XX网站负载性能测试,在系统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在业务高峰先期,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行为表现,便于对系统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评估。 1.3 范围 本次测试主要是对在用医院信息系统的性能测试。 1.4引用文档 下表列出了执行测试过程所引用的文档: 2 测试概要 2.1 测试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该项目所测试的硬件环境:(使用LAVALYS工具,计算机-系统摘要-全部复制,粘贴所得) 项目数据

数据中心网络带宽性能测试方法

数据中心网络带宽性能测试方法介绍 数据中心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网络带宽的性能。网络作为数据中心的输入、输出部分,最为关键,绝不能在出入口设卡。随着数据中心业务不断增长,内部不断进行升级和扩容,出入口的带宽也要随之提升,否则就会出现拥塞。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数据中心来讲,建设好网络这条高速公路非常重要。不过这条高速公路不是简单地增加路面宽度,多建几条并行的道路就可以的,要考虑成本的因素,周围的设施。本来行驶的车辆就不多,还要建四五条道路,就显得非常浪费,没有必要。那么如何才能建设最适合自己的数据中心网络道路呢?我们有一些测试数据中心网络带宽性能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知道目前的网络带宽性能如何,是否有必要再进行优化,在进行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时,通过性能测试才能检验网络建设的效果。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状态,及时发现数据中心的瓶颈所在,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人员,特别是网络协议的开发人员提供指导,采用新的算法来控制路由的选择,避免拥塞的发生,实现更好的拥塞控制策略。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测试网络带宽性能的常见方法。 一、PING测试 在数据中心内外部分别选择一些测试点,然后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选择关键的数据中心节点测试,能够查看丢包率、延迟大小、是否可达等数据分析机房的网络品质。一般要求去往数据中心的任意节点都不应该出现丢包,PING 的延迟和抖动也是重要的参考数据。延迟不宜过大,出现上百毫秒的波动也证明网络性能不佳。有一点要注意的事:数据中心交换机是一种靠专用芯片硬件处理网络流量的设备,所以这些设备的CPU往往性能都比较弱,仅处理少量的网络协议报文。当对这些设备进行PING时,会发现有可能出现抖动甚至丢包的现象,遇到这样的现象不要着急,因为很多这样的设备都将PING报文的优先级设置很低,如果网络中协议报文比较多,或者设备CPU比较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并不能通过这个数据真实反映网络性能,但是还是建议排查一下,也许这种波动对网络性能没有任何影响,但至少说明这个设备的运行是不够稳定的。通过PING测试得出的丢包率、延迟大小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得出当前数据中心网络运行的基本状态。 二、路由测试 路由测试主要测试数据中心内外部业务互访时,要经过的网络节点数量。一般在全世界范围内,路由的条数都不会超过7条。也就是无论你目前处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最多经过7个路由器就可以访问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台主机。路由测试最常用的就是Tracert命令,在数据中心中找出一些互访的地址,然后在测试机上进行Tracert这些地址,看经过的条数,检查路由节点是否属于优化路由。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数据中心中很多设备是禁回应Tracert报文的,这样通过Tracert测试,就会有部分路由节点不会给回报文,这时不要认为是网络有问题了,而是看下一跳是否可以回应,如果回了,说明只是这个节点设备有特殊处理,不做回应。如果连续多个节点,以及最终的节点都不回,这时就要重点排查了,看网络是否有问题;二是路由不仅要测试可达性,还要测试路由的容量。可以用发包工具向数据中心网络中灌入一定数量的路由,看这些路由的学习是否对网络造成了冲击,如果有隐患及时消除。 三、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考验最大,通过向网络中注入多种数据流量,将网络带宽占满,以便得到数据中心网络的最大带宽数值。很多数据中心可能都是40G甚至100G互联,但是压力测试的情况下,甚至达不到20G,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部分中间网络节点存在流量瓶颈,要么是设备不能线速地处理带宽流量,要么是部分应用比较耗缓存。有时数据中心并没有专业的测试流量的仪器,通常用FTP/TFTP等下载的方式去下载大型文件,观察下载的速度,速率是否稳定,速率是否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等。压力测试是一种最接近实际业务流量的一

NB1000小型设备性能测试报告

NB1000小型硬件性能测试报告 一、概述 2.1、编写目的 该文档主要是对NB1000小型硬件设备性能的测试评估报告,验证评估小型硬件的通讯性能。 2.2、参与测试人员 2.3、目标测试设备 NB1000小型设备分为NB1000-ISG-M及NB1000-WSG NB1000-ISG-M:有线双网口信息安全网关。 设备硬件参数:双千兆电口、128M内存、700MHZ处理芯片 NB1000-WSG :无线WIFI网络信息安全网关。 设备硬件参数:双千兆电口、128M内存、700MHZ处理芯片、无线支持802.11a/g/n模块、双5DBi增益天线 2.4、核心测试点

二、测试环境 3.1、硬件配置 3.2、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

PC1:10.10.10.2/24PC2:10.10.11.2/24 NB1000-ISG-M WAN:10.10.11.1/24 LAN:10.10.10.1/24

三、稳定性测试结果 5.1、NB1000-ISG-M软硬件系统的稳定性

5.2、NB1000-WSG软硬件系统的稳定性 四、性能测试结果 4.1、NB1000-ISG-M带宽与吞吐量测试 1、用NetIQChariot工具对其路由模式下的吞吐量进行测试,记录每次运行的最大 吞吐量、最小吞吐量和平均吞吐量 2、用迅雷进行下载一个大小为1.7G的文件,然后记录器平均速度和下载时间

4.2、NB1000-WSG信号覆盖范围测试 1、部署地点 技术部生产车间中央。 2、测试结论 NB1000-WSG双网口水平方面可覆盖半径为32米的整层办公楼,垂直方面可覆盖上下两层。并且信号在-85dbm(相当于2格信号)或以上,可保持通信连通。 一下是两款无线网卡在极限点的测试数据 4.3、NB1000-WSG兼容接入数测试 1、测试结论 NB1000-WSG兼容现能购置的任何一款主流网卡,并支持主要智能手机。同时接入数量受限测试条件,未能测试上限。 测试多种无线网卡(同时接入,位置不同),列表如下: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汇总

编号:JYD-EP-RD-0I2 密级:公司内部公开 ××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拟制人:刘雪桃 审核人: 批准人: [2013年3月14日]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JY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系统测试报告 文件变更记录

系统测试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测试目标 (1) 1.3测试范围及方法 (1) 1.4测试环境 (1) 1.5测试中止和恢复条件 (3) 1.6测试结束准则 (3) 2 测试过程 (4) 2.1测试时间 (4) 2.2总体概况 (4) 2.3测试用例执行率 (6) 2.4遗留缺陷 (7) 3 测试结论、建议、总结 (7) 3.1结论 (7) 3.2总结 (7) 3.3建议 (8) 4 测试报告补充说明 (8) 5 遗留缺陷列表清单 (8) 6 参考文档 (8)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在此描述项目背景。此部分内容可从合同书或需求说明书中摘取。 1.2测试目标 在此描述本次测试的目的。此部分内容可从合同书或需求说明书中摘取。 [示例: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项目进行的确认/鉴定/验收/委托/登记测试,目的是为判定该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与性能指标提供客观的依据。] 1.3测试范围及方法 参照[项目名称]需求文档及相关的测试类型,在此确定测试范围,规定测试方法。测试范围从商业需求或技术需求中归纳提取,在下表逐条表述,整个测试过程遵照以下顺序进行。 1.4测试环境 以下图只是一个范例,具体项目具体处理拓扑图

4TB 以下为运行环境分类说明: 表 1-1 运行环境总体说明 表 1-2 运行环境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资料

题型: 一. 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 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 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 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 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 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二. 选择题(15个,2分一个,共30分 书上一到七章课后习题选择题 三. 解答题(4个,5分一个,共20分 1、IP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

答:IP包的大小由MTU决定(IP数据包长度就是MTU-28(包头长度。MTU值 越大,封包就越大,理论上可增加传送速率,但MTU 值又不能设得 太大,因为封包太大,传送时出现错误的机会大增。一般默认的设置, PPPoE连接的最高MTU值是1492,而以太网(Ethernet的最高MTU 值则是1500,而在In ternet上默认的MTU大小是576字节 2、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 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也 就是指设备整机数据包转发的能力,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路由器吞吐量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直观上的反映。 (2 线速转发能力:所谓线速转发能力,就是指在达到端口最大速率的时候,路由器传输的数据没有丢包。线速转发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就是进来多大 的流量,就出去多大的流量,不会因为设备处理能力的问题而造成吞吐量下降。 3、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的测试要点。答:吞吐量时衡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 情况下每秒转发帧的极限能力测试要点:被 测设备的整体转发能力,即整机吞吐量 被测设备对某种单一应用的支持程度,即端口吞吐量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1.流程的意义 从一个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流程抓起,规范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这是一个软件企业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向集成化规范化的大公司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同其它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有着共同特性,即需要按一定的过程来进行生产。在工业界,流水线生产方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且能够比较稳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员被安排在流程的不同位置,最终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可以防止人员工作间的内耗,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其过程来源于成功的实例,因此其最终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过程所设定的范围。软件工程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这个经验并把它应用到了软件开发中,这就形成了软件工程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开发流程。 不管我们做哪件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计划到策略到实现。软件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定义我们的开发过程,它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定义了从需求到最终产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流程告诉我们该怎么一步一步去实现产品,可能会有那些风险,如何去避免风险等等。由于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因此,按照流程进行开发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弯路,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流行的流程方法有很多种,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UP模型、IPD流程等,不同的过程模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项目。 2.测试工作流程图 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 Project Information项目信息: Project Code: 项目代码 072V24S 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 研发 Software Version: 软件版本 V1.2 Sample Information样品信息: Sample Level: 样品类型 BMS Quantity: 数量 1 Serial Number: 序列号 020151025 Test Operation Information测试信息: Location: 地点上海博强 Start Date: 开始日期 2015-12-18 Finish Date: 完成日期 2015-12-21 Conclusion结论: Pass通过Fail 不通过 Other其它: 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Signature Date: 2015-12-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2-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2-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2-25

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 SN 序号Report No. 报告编号 Report Version 报告版本 Contents 变更内容 Release Date 发行日期 1 BQ-72V-BMS-0007 V1.0 New release. 2015-12-25 2 BQ-72V-BMS-0007 V1.1 RTC时间再次验证2015-1-7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林川复习整理完整版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林 川复习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林川)复习整理 对一台具有三层功能的防火墙进行测试,可以参考哪些和测试相关的RFC文档?RFC3511、RFC3222、RFC2889、RFC2544 IP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 答:60字节,固定部分20字节,可变部分40字节 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吞吐量;(2)延迟;(3)丢包率;(4)背对背;(5)时延抖动;(6)背板能力;(7)系统恢复;(8)系统恢复。 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测试的要点 答:吞吐量是描述路由器性能优劣的最基本参数,路由设备说明书和性能测试文档中都包含该参数。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要点:零丢包率。什么是延迟为什么RFC2544规定延迟测试发包速率要小于吞吐量答: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什么简述丢包率与吞吐量之间的关系 答: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确定DUT在不同的负载和帧长度条件下的丢包率。 什么是背对背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背对背测试 答:背对背指的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该指标用于测试路由器缓存能力。 大量的路由更新消息、频繁的文件传送和数据备份等操作都会导致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甚至达到该物理介质的理论速率。为了描述此时路由器的表现,就要进行背对背突发的测试。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网络设备性能测试

SmartApplication测试指导 用SmartBits的SmartApplication软件测试路由器性能是遵循了两个RFC的定义。该RFC定义的一组测试,用来衡量网络设备的性能。 RFC-1242,“Benchmarking terminology of network interconnecting devices”网络互连设备的定标术语 RFC-2544,“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of network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网络互连设备的定标方法 RFC-1242概述了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四个测试 Throughput 吞吐量 Latency 延迟 Frame Loss Rate 帧丢失率 Back-to-Back 背靠背 一、术语定义 1、Back-to-Back 定义: 对于一个介质来说,从空闲状态开始,短时间内固定长度的帧出现,帧和帧之间的间隔是最小合法间隔 讨论: 网络上越来越多的设备能产生爆发的back-to-back帧。使用像NFS协议的远程磁盘服务器,远程磁盘备份系统比如rdump和远程磁带访问系统,一个请求会使得一批64k大小的数据返回。通过MTU比较小的网络如以太网时,就会有大量的分片传输,由于只有所有分片都收到后才会重组,如果中间设备的失误导致一个片段丢失,发送方就要多次试图发送大数据块,无穷循环。 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大,现在的路由器传输能力也很快,路由更新会产生大量的帧。路由信息帧的丢失会产生错误的不可达指示。该参数的测试目的在于测定设备的数据缓冲能力。 测量单位: 一批流量的帧个数 2、Frame Loss Rate丢包率 定义: 在稳定状态(持续的)负载下,网络设备能够转发的帧中,由于资源缺乏而导致丢失的帧的百分比。 讨论: 该测试用于报告在过载情况下网络设备的性能。能够体现网络设备处于非正常的网络环境如广播风暴时性能如何。 测量单位: 丢失包与输入包之比。以输入负载-丢失帧的图表来表示 3、Latency 延迟 定义: 对存储转发设备: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1. 关于软件测试模型,描述正确的是(C) A. V模型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测试与开发可以同一阶段进行 B. W模型测试的对象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可以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 C. H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 D. X模型是事先计划再进行测试。 2. 制定测试计划的步骤:(D) A. 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B.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预计测试工作量 C. 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D.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3、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是:(ABC)(多选) A、使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B、使项目参与人员沟通更舒畅 C、使测试工作更加系统化 D、软件工程以及软件过程的需要 E、软件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F、控制软件质量 4、某公司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了CMM2认证,表明该公司(C)。 A. 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管理混乱 B.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C.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级管理制度和规程,可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D. 可集中精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软件过程 5. (B )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A.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B.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C.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D.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测试 6.软件测试计划的内容应包括(D)。 A. 测试目的、背景 B. 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 C. 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 D. 以上全部 7.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过程中的输入类的是(B)。 A. 软件配置 B. 测试用例 C. 测试配置 D. 测试工具 8. 下列不属于测试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入的是(A)。 A. 软件测试的方法与规范 B.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C. 软件测试计划 D.软件设计说明

网络设备接口及性能检测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2015届学生 毕业论文 网络设备接口及性能检测 完成期限:2015.9.26—2016.1.8 班级13网路3班 学生姓名苏巴提·艾尼玩 指导教师冯俊梅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

一、设计(论文)的原始依据: 专业的网管软件通常具有较强的网络设备接口信息监测功能。网管软件可以全天候监测路由器、交换机等主要网络设备的端口流量、端口使用率、内存、CPU、路由表等信息,通过设备物理面板图真实反映网络设备接口的运行状态,还可根据需要对面板进行配置。 此外,网管软件也会提供一些常用的网络工具,方便网络管理员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二、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接口信息,要求能通过查看设备接口的流量统计信息、设备的CPU及内存占用情况及时分析掌握当前设备的性能;二是要能熟练应用网管软件中提供的网络工具测试网络设备间的连通性,并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的监控与配置管理。主要内容是:(1)通过设备管理查看扫描到的设备类型信息(2)从扫描到的拓扑中定位核心设备并了解其端口组成(3)查看核心设备与周围设备间的端口连接(4)通过设备面板查看核心设备的端口状态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第二章网络管理软件的基础知识 (1) 2.1网络管理软件概述 (3) 2.2 Siteview网络管理软件概述 (4) 2.3 Siteview网络管理软件性能监测功能概述 (7) 第三章项目案例设计与实现 (10) 3.1通过设备面板监测网络设备接口状态 (14) 3.2实时监测网络设备接口流量和性能参数 (19) 3.3网管软件环境下网络工具的使用 (22) 第四章教学资源的制作 (24) 4.1 PPT设计与制作 (26) 4.2 视频录制 (27)

设备单机性能测试表

设备单机性能测试表 企业名称:测试时间: 测试人员: COD性能测试 温度: 湿度: 电压: 频率: 直线性测试 实测COD 量程中间校正液COD 偏差/量程 重复性测试 零点校正液测6次 零点值(算术平 均) 0 0 0 0 0 0 0 量程校正液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 响应时间测试(量程校正 液)实测值所需时间(min) 5” 量程漂移实测3次平均值相对于量程的百分 率 量程漂移 (可以用重 复性测试中 的三次) 量程漂移 (零点漂移 测试24小 时后) 测试起止时间(年月日时): 零点漂移(连续测定24小时,每小时1 次)最初的3次测定值,平均值 24小时 中最大变 化值 最大变化 相对于量 程值的百 分率

氨氮性能测试 直线性测试 实测COD 量程中间校正液COD 偏差/量程 重复性测试 零点校正液测6次 零点值(算术平 均) 0 0 0 0 0 0 0 量程校正液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 响应时间测试 (量程校正 液) 实测值所需时间(min) 量程漂移实测3次平均值相对于量程的百分 率 量程漂移 (可以用重 复性测试中 的三次) 量程漂移 (零点漂移 测试24小 时后) 测试起止时间(年月日时): 零点漂移(连续测定24小时,每小时1 次) 最初的3次测定值,平均值 24小时 中最大变 化值 最大变化 相对于量 程值的百 分率0 0 0 0 0 0

pH水质自动分析仪 重现性 重复性 测试 用9.18标准液测7次最大误差检测值 (9.18 标准液) 响应时间 实测值(从6.86到9.18) 所需时间(8.95) 5” 漂移(6.86) 起始时间(标注年月日时) 5分钟后的检 测值 结束时间(标 注年月日时) 测试时间内最 大值/最小值 最大漂移 漂移(9.18) 起始时间(标注年月日时) 5分钟后的检 测值 结束时间(标 注年月日时) 测试时间内最 大值/最小值 最大漂移 漂移(4.01) 起始时间(标注年月日时) 5分钟后的检 测值 结束时间(标 注年月日时) 测试时间内最 大值/最小值 最大漂移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 常见的软件测试模型包括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和前置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左边依次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依次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用户需求验收测试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概要设计集成测试 详细设计单元测试 编码 1、V模型 在软件测试方面,V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模型,尽管很多富有实际经验的测试人员还是不太熟悉V模型,或者其它的模型。V模型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和瀑布开发模型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由此也和瀑布模型一样地受到了批评和质疑。V模型中的过程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

V模型问题: 1.测试是开发之后的一个阶段。 2.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 3.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需求阶段的错误一直到最后系统测试阶段才被发现。 4.整个软件产品的过程质量保证完全依赖于开发人员的能力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而且 上一步的结果必须是充分和正确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必将严重的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预期进度 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 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现代化的V模型依托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CACSD:Computer-Aided Control System Design),将计算机支持工具贯穿于控制系统开发测试的全过程。计算机不仅可以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进行方案设计和离线仿真,还用于实时快速控制原型、产品代码生成和硬件在回路测试。这里“V”代表着“Verification”和“Validation”,这样就形成一套严谨完整的系统开发方法 第一阶段功能需求定义和控制方案设计 在传统方法中,这一过程的产物就是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字说明。在现代方法中为了避免文字说明的模糊性及理解性错误,详细说明将采用模型方式,可以用信号流图的方式(Simulink模型)进行定义。控制方案的设计也不再采用过去的那种先将对象模型简化成手工可以处理的形式,再根据经验进行手工设计的方式,而是用诸如MATLAB/SIMULINK等计算机辅助建模及分析软件建立对象尽可能准确的模型,并进行离线仿真,从而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对象过于简化带来的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实际对象要求的尴尬局面。 第二阶段快速控制原型(RCP) 按现代设计方法,方案设计结束后,无须等待软件工程师的编程和随后的代码硬件集成,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自动将控制方案框图转换为代码并自动下载到硬件开发平台,从而快速实现控制系统的原型。原型中包括实际系统中可能的各种I/O,软件及硬件中断等实时特性。之后,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试验测试管理工具软件进行各种测试,以检验(Validation)控制方案对实际对象的控制效果,并在线优化控制参数。此时即使模型需要大规模修改,重新形成测试原型也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样在最终实现控制方案之前,就可基本确认最终方案和效果,避免过多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消耗。 第三阶段生成代码 传统的人工编程很容易引入缺陷,速度较慢;现代开发方法则不同,产品代码的大部分由机器自动生成。对大多数工程师而言,如果能够加快开发速度,损失代码的部分实时运行效率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机器自动编码,很容易避免人为的各种错误。 第四阶段硬件在回路仿真(HILS) 有了控制产品的初样,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试,以对照确认(Verification)产品与实际指标要求,特别是故障情况和极限条件下的测试。

相关文档